宪法课程教学大纲宪法_第1页
宪法课程教学大纲宪法_第2页
宪法课程教学大纲宪法_第3页
宪法课程教学大纲宪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4宪法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编号070304课程类别必修 限选 任选 学时/学分32/2课程名称(中文)宪法(英文) Constitutional Law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 实验为主 自学为主 专题讨论为主课程学时及其分配课内总学时课内学时分配课外学时分配32课堂讲课32课后复习自学交流课外自学课堂讨论讨论准备试验辅导实验预习课内试验课外实验考核方式闭卷 开卷 口试 实际操作 大型作业成绩评定期末考试(70%)平时成绩(30%)适用院系适用专业法学院法学、知识产权专业先修课程预备知识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宪法为法学本科教育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一直是我国法学专业教育

2、的基础性必修课程。本课程以培养具有较高法学素养与法治观念的法学人才为目标,通过对学生扎实的规范性训练,帮助他们提高宪法学理论水平、研究能力,培养学生对于宪法的信念与解释技术,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宪法性事案的能力。三. 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学时1宪法学基本原理82宪法的历史发展33宪法的基本原则24国家性质与国家形式35国家基本制度36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87国家机构38宪法实施的监督2合计学时32四.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一)宪法学基本原理了解宪法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宪法学的体系和结构安排,宪法学的历史发展,宪法学的分类和特征。深入理解并掌握宪法的概念和本质,特别是注意

3、对传统宪法本质分析进行方法论上的反思,掌握宪法学的体系和结构安排,宪法的分类和渊源,宪法的制定(制定主体、程序、制定权的边界等),宪法的解释(解释的主体、分类、原则、方法、功能、精义等),宪法的修改(修改的原因、方法、程序、界限等),宪法的效力(空间效力、时间效力、对人效力、对事效力);宪法的作用(功能)。(二)宪法的历史发展熟悉主要资本主义宪法(英、美、法、德、日)的产生、发展及其启示,社会主义宪法的产生与发展历程及其历史启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宪法(清末预备立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北洋军阀和国民政府的宪法、革命根据地的宪法性文件),反思自鸦片战争之后的100年时间里,中国立宪、行宪历程

4、被认定为一连串的失败的原因。深入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1982年宪法及其宪法的四次修改(1988,1993,1999,2004),思考现行宪法仍待解决问题,以及未来进一步完善的思路。(三)宪法的基本原则深入理解并掌握宪法的基本原则主权在民原则、人权保障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法治原则等内涵,并把握上述各原则在基本原则中的各自逻辑关系。熟悉我国宪法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及其特征。(四)国家性质与国家形式掌握国家性质严格意义上不是宪法学概念,而属于政治学概念。了解法学的国家本质论与非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国家本质论的主要内涵,特征及其区别

5、,学会从人民民主、社会主义及法治国家的角度解读国家性质。掌握国家的形式概念、种类,政权组织形式的概念、种类,国家机构形式的概念、分类(单一制与联邦制)及其特征等。(五)国家基本制度深入理解并结合现实问题掌握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内容、特征、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思考;我国选举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其完善;行政区划、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了解我国经济制度,文化制度以及社会制度。(六)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深入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一般原理(基本权利的概念与主体、基本权利的类型;基本权利的保障与界限;基本权利规范的效力等);平等权(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法律适用平等与法律

6、内容平等;平等与合理差别);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表达自由的保障与界限;网络中的表达自由;知情权的保障与界限;监督权的保障与界限(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控告权);宗教信仰自由;文化活动自由;通信自由和秘密;人身自由的宪法内涵、主要内容及其保障;人身自由受限制的合法程序保障问题;住宅不受侵犯的权利;人格尊严的内涵及其宪法地位;人性尊严理论所面临的新问题;互联网对传统人身权利理论提出的挑战;社会经济权利的概念和内容;财产权、劳动权、获得物质帮助权、受教育权;获得权利救济的权利的概念和内容;提出申诉和控告的权利;国家赔偿及补偿请求以及公民的基本义务。最终要具备运用公民基本权利的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7、(七)国家机构深入理解并掌握国家机构的一般原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概念、性质、地位、组成、自治权等)、特别行政区制度、特别行政区政权机关(地位、特点、行政长官、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与公安机关的相互关系;宪法实施概念、功能;宪法监督的概念、宪法监督制度的历史发展;宪法监督制度的类型(普通法院美国模式;专门法院欧洲大陆模式;法国宪法委员会;最高代表机关审查制);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形成、基本内容、特点;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

8、。五、课程教学的重点目的与核心要求宪法是法治的基石,宪法学是法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近现代宪法的基本理论、以及中国宪法的基本制度与规范。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以领会和掌握宪法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宪法的基本精神,认识宪法与宪政发展的一般规律,学会运用宪法的精神和基本规范分析、把握、评价各种社会现象与法律现象。六、课后作业与课外辅导的要求课堂提问与讨论随堂进行;作业量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大约每2周批改作业和辅导答疑1次,每次作业至少批改选课人数的二分之一。除个人作业外,本课程要举行约三次小组专题研讨。七、教材及主要参考书(一)教材:宪法学编写组:宪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二)

9、主要参考书1. 林来梵:宪法学讲义,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2. 张千帆:宪法学讲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3. 张千帆:宪法学导论,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4. 许崇德主编:宪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版。5. 【日】芦部信喜著,林来梵等译:宪法(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6、林来梵著:从宪法规范到规范宪法,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7、韩大元、林来梵、郑贤君:宪法学专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八、学习方法与建议在本课程的学习中应重视对基本概念的学习和理解,不能简单地记忆,要养成问题意识,学以致用,学会运用宪法规范分析宪法现象,要学会以下宪法学学习与

10、研究方法:(一)规范分析法。这一方法也是从规范的角度去分析“宪法是怎样的”。(二)实证分析法。实证分析的基本问题是“宪法在实际上是怎样的”。(三)历史分析法。也就是要联系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特定的历史背景。一定的社会现象都有它特定的历史背景。离开了具体的时间、空间和历史条件,也不可能得出正确的认识。(四)比较分析法。比较宪法思想与制度之异同及其背后之成因,以及历史变迁过程,并在比较中反思与总结。(五)本质分析法。研究宪法现象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现象所表现的本质。把本质分析仅仅等同于阶级分析,实际上把复杂的社会现象简单化了,还包括经济因素、文化因素、民族因素以及国际因素分析等。研究宪法现象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现象所表现的本质。把本质分析仅仅等同于阶级分析,实际上把复杂的社会现象简单化了,还包括经济因素、文化因素、民族因素以及国际因素分析等。(六)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把宪法的理论和宪法的规定,即文字的宪法放到现实生活中去考察与理解,从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