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PAGE70 页 共 NUMPAGES70 页2023年最新的陶渊明桃花源记的赏析16篇桃花源记赏析 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以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舟,从口入。初极狭(xi),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y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n)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
2、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yn),遂(su)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y)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qin)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su)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su)无问津者。 五、(1)班牛佳莉 陶渊明桃花源记的赏析(9) 桃花源记赏析 【作者介绍】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人。中国文学史上的着名诗人之一。他的曾
3、祖陶侃(kn)做过晋朝的大司马,祖父和父亲也做过太守一类的官,到陶渊明时,家境破落。他自幼博览群书,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处在动乱社会,很难有所作为。他喜爱山水,不慕荣利,为了养家,做过祭酒、参军等小官。41岁时任彭泽令,仅80余天,以“不为五斗米折腰”为由离职,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直到去世。着有陶渊明集。陶诗约存120首,文10余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他热爱田园生活,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构思奇特,语言清新,质朴自然,个性鲜明,具有独特风格,对我国诗歌发展产生了广泛影响。【解题】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并记的组成部分,写作年代大约是南朝宋永初二年(公元42
4、1),这时陶渊明已经57岁了。他拒绝同刘裕的宋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又由于他长期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记和诗内容一致,但重点和表现手法不同。文章全用客观的记叙方法,虚构了一些人物和情节,而诗则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桃花源这个美好淳朴的理想社会的向往,以记叙为主,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由于本文的创作,后来就用“世外桃源”比喻理想中的生活安乐的地方,或与外界隔绝,脱离现实斗争的幻想境界。在人类发展史上,“桃花源”是一定历史阶段的理想国度的蓝图之一。【注评】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晋:这里指东晋(公元317420年)。太元:东晋孝武帝(司马曜
5、)的年号(公元376396年)。武陵:郡名,现在湖南省常德市一带。捕鱼为业:以打鱼为职业。为:动词,作为。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缘:顺着,沿着。溪:(一条)小河。行:行进,这里指划船前进。忘路之远近:忘记了路程的远近。之:助词,的。交代桃花源发现起因。“忘路之远近”。预示进入奇境,又为下文“处处志之”、“遂迷,不复得路伏笔。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忽:忽然,突然。逢:遇到,碰到。夹岸溪的两岸。数百步:这里指在几百步远近的范围之内。落英:落下的花瓣。一说指初开的花。缤纷:叠韵联绵字,用来比喻多,纷繁杂乱的样子,这里是纷纷扬扬的样子
6、。写境界之异。“忽逢”表明无意中发现。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甚异之:对这种景象感到很惊异。甚:副词,很。异: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之:代词,指以上所叙景象。复:副词,又,再。前行:向前走。欲:想,要,想要。穷:动词,彻底弄清。其林:那桃林。其:代词,指桃花林。渔人因惊异而寻根问底,引出下文更异之境。 写武陵人无意中进入通往桃花源的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林尽水源: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得:获得,得到,见到,这里可译为“发现”。一山:一座山。仿佛:双声联绵字,似乎。若:副词,常用在动词或动词结构之前,表示所叙事实大体
7、如此。可译为“好像一(似的)”。穷林而得山,山又有口,步步引人入胜。 便舍(sh)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hu6)然开朗。 便:副词,就。舍:旗弃,扔下。初:副词,表示时间,开始时。才通人:仅容一个人通过。才:副词,刚刚(能够)。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跨入一个新的天地。 土地平旷(kung),屋舍(sh色)俨(y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qinm6)交通,鸡犬相闻。 平旷:平坦宽阔。旷:空阔,宽广。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阡陌:田间小路。交通:交错连通。鸡犬相闻:(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写桃花源里田园风貌,一派富足宁静景象。 其中往来种作,男
8、女衣着,悉(x)如外人,黄发垂髫(ti0),并怡(y)然自乐。 其中:那里面的人。往来;来来往往。种作:耕种劳作。衣着:指身上的穿戴。悉:副词,完全,尽。如外人:和外面的人一样。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黄发:指老人,旧说老人发由白转黄,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以指代老人。垂髫:小孩垂下的头发,用以指代小孩。并副词,表示不同对象都发出同一动作,可译为“都”、“全都”。怡然,安闲愉快的样子。写桃花源中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气氛。 写渔人进入桃花源,见到一片充满安宁和乐的生活环境。理想境界的生活图景与现实社会的黑暗形成强烈对比。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乃:副词,就所从来:从何而来,从何处来到这里。
9、名词性结构。具答之(渔人)全都回答了他们。主语渔人承前省。之:代词,指桃花源中人。 便要(ya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要“邀”的同音假借,邀请。作食:做饭。渔人与桃花源中人相见。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 闻:听说。此人:指武陵人。成:都。问讯:打听消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shui)妻子邑(yi)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sui)与夕人间隔。 自:自己,桃花源中人。云:说。先世:前代祖先。避秦时乱:意思是在秦代时候为躲避战乱。率:带领。妻子:老婆孩子。妻:妻子。子:孩子。邑人:同村的人,乡亲。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复出焉:不再离开这里。复副词,再。焉:代词,这里。遂:副词,便,就,于是
10、。间隔:间离,隔绝,不通消息。桃花源中人自述入山原委“避秦时乱”影射现实。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问今是何世:(桃花源中人)问渔人现在外界是什么韩代。今:现在。何世:什么朝代。世:朝代。乃:副词,竟有“意外”的意思。不知有汉:不知道有过汉朝。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魏晋:魏朝和晋朝。五百年朝代更替全然不知,真是目空今古。 此人一一为(wi)具言所闻,皆叹惋(wn)。 此人:指渔人。为:介词,向。具言所闻:把所知道的全都讲出来。皆:都。叹惋:叹惜。叹惋外界屡遭世乱。衬托世外天地的安乐。馀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馀人:村里其他的人。复;又。延:邀请,引导。皆出酒食:都摆出酒肉饭菜
11、招待。桃花源中人,家家都很好客。停数日,辞去, 停数日:停留了几天。辞去:(渔人)向桃花源中人告辞离别。句中主语承前省。此中人语(y)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此中人:指桃花源中人。语:动词,告诉。云:动词,说。不足:不值得,不必。为:介词,跟,向。外人:外面的人。叮咛不要向外界传扬,为下文重寻不见、与世永隔伏笔。 通过问讯、款待和嘱告,写出了桃花源中人的淳朴和真挚,并借其“避秦时乱”的来历,影射当时晋宋易代之乱。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既出,出来以后。既:副词,已经,表示“出”的动作已经完成。得其船:找到他的船。其:代词,他(渔人)的。扶:划。向路:来时的路线。志之:记下沿路的标
12、志。志:记,作标记。 及郡下,诣(y)太守,说如此。 及郡下:到了(武陵)郡城内。及:到。、诣:到,往。太守:一郡行政的最高长官。如此:这里指上述渔人的一切见闻。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即:副词,表示前后两件事紧紧衔接,就,马上。遣:派遣。其:代词,他,指渔人。所志:“所”与动词“志”组成名词性短语,指以前留下的标记。遂迷:竟迷失了方向。不复得路:再也找不到(原来的)路了。太守欲问津而不得。南阳刘子骥(j),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南阳:郡名,现在河南省南阳市。刘子骥:名骥之,晋书本传说他“好游山泽,高尚不仕”。高尚士:志趣高尚的人。闻之:知道这件事。
13、欣然:高兴的样子。规:计划,打算。未果:没有实现。果:结果,实现。寻病终,不久因病而死。寻:副词,不久。终:死。刘子骥欲问津而不果。后遂无问津者。 后:后来。遂:便。问津者:问路的入。问:“访求”的意思。津:本指渡口,这里指通往桃花源的路径。 写自渔人离开桃花源后再也找不到它了。表明桃源虽好,终是幻境。【译文】晋朝太元年间,有位武陵人以捕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一条溪流划船前行,忘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两岸几百步内,里面没有别的杂树。地上芳草鲜嫩茂美,满地落花。渔人见到这片景色很是惊异。于是又向前划去,想走到这林子的尽头。桃花林在溪水的发源处没有了,只见那里有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
14、似乎有光线(透出来)。(渔人)就离了船,从洞口进去。初进时,洞口很窄,只能勉强通过一个人,再走几十步,就突然开阔敞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锗畅通,鸡鸣狗叫声彼此都能听到。这里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男女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人。(无论)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他们)看到渔人,竟大为吃惊,问从哪里来。(渔人)详细的回答了。就(有人)邀请(渔人)到他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款待。村中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向他)打听消息。(他们)自称祖先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
15、是就和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这位渔人一件件的给他们详细讲述自己所知道的事情,(大家)都感叹惋惜。其他人各自再请(渔人)到他们家去,都拿酒饭款待。(渔人)在这里住了几天,就告辞离开。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事)不必对外面的人说起。”。(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来路划出去,一路上处处做上标记。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他前往,寻找原先所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没有再找到那条路。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德行高尚的人,听到这件事,高兴地打算前往,计划还未实现,不久因病去世。后来就再没有去探访的人了。【简析
16、】桃花源记写于晋、宋交替之际,当时政治黑暗,兵连祸接,民不聊生。作者虚构了一个渔人偶入桃花源的故事,借以描绘了_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劳动、自由安乐的世外桃源的生活图景,寄托了他的社会理想,也反映了广大人民要求摆脱残酷剥削和贫困境遇的意愿。这样的理想国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里固然仅是一个乌托邦,但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现实的丑恶和黑暗,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批判态度;又像一座灯塔,激励人们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桃花源”的艺术创造以其民主性的光辉照彻中古时代,并成为后代作家的传统题材,表现出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文章以渔人行踪为序展开记叙,从他逢桃花林并入桃花源写起,以他出桃花源、再寻未果而告终。
17、开头结尾略写,因为这些只作为引起和余韵,中间渔人在桃花源里的所见所霞是主体,就写得很详尽。有渔人眼中看到的桃花源的风貌,他与桃花源中人的对话,桃花源中人对他们款待,他们的来历和生活情景,思想感情等等,这样写,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结构完整,详略得宜。桃花源记总的构思带有浪漫主义色彩,这表现在故事是虚构的,桃源境界也是想象中的产物,人间并不存在等方面。但它的细节描绘又是现实主义的,不论是山外夹岸数百步的桃花林,“才通人”的入山小口,还是桃花源里的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现实生活中都不难找到,这就给人以亲切逼真之感,相信这是人间乐土,而不是神仙境界宁愿信其有,不肯信其无。特别是借助于当时的真实人物南阳刘子
18、骥的规往,更增添其真实感,使读者也为之神往。归根结底,世外桃源的生活理想是植根现实的沃土之中的。但渔人重寻又迷了路,“后遂无问津者”,又带有神密色彩。又实又虚,似真似幻,表明桃源虽好,但只是幻想而已。文章语言简练生动,富有表现力。一个完整的引人入胜的故事,仅用了三百二十字,叙述得扣人心弦。“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二十二个极常壳的字眼,便勾画出一片奇景,如在目前,永难忘怀。至于桃源风貌的描绘,人物活动,对答的记叙,也是着墨不多而内含丰富,令人味之不尽。“美好而淳朴”,这是桃花源和这篇散文给我们的共同印象。【字词句基础知识举要】遂“遂”用作副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完成,
19、有以下几种情况:一、表示动作行为的彻底完成。如:“后遂无问津者”,可译为“就”。二、表示动作行为准备达到的最后结局。如“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可译为“竟然”、“终于”。三、表示动作行为在时间上和前一件事的接续关系。如“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可译为“于是”、“就”。交通妻子本文“阡陌交通”中的“交通”是交错相通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表示交通运输的意义不同。“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是妻子和儿女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表示男子的配偶的意义不同。这种由两个单音节的词组成的短语,在文字形式上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完全相同,但意义却差别很大。这样的例子在本文还可以找出一些。翻译时,要
20、落实每个字的含义,以免造成误解。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此人”是主语,“言”是谓语,“所闻”是谓语,“所是所字结构作宾语;“一一”、“为(介宾结构,宾语承前省)”“具”都是“言”的状语。“皆叹惋”是主谓句,主语是桃花源中人承前省,谓语是“叹惋”,“皆”是状语。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作: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和)晋了。乃:副词,用在谓语之前,表示在某种情况之后,紧接着又出现了另一种情况。这里表示前后两件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竟然”。无论:不用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为外人道也”译为:(这里的事)不必向外边的人讲啊。
21、不足:不值得,表示一种委婉的制止,即“不必”,“不要”。为:介词,表示在动作行为发生的同时所旁及的对象,这里可译作“向”。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人,即世人。也:语气词,和“不足”配合起来,表示禁阻语气。 陶渊明桃花源记的赏析(10) 赏析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思想内容 作者:周萍 来源:散文百家下旬刊2023年第09期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其中描写的世外桃源激起后人无限的遐想,形成了千百年来挥之不去的桃园情节。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此文已成为初中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 一、从全文上分析 陶渊明在这篇只有三百多字的短文里,
22、写出了一个和平、宁静、平等、安乐、和现实社会完全对立的理想社会。这個社会是没有战乱的。桃花源里的人从秦朝的时候就到这里来避难,已经五六百年了。在这五六百年的时间里,世间不知发生了多少次战争,人民不知道遭受到多少次灾难,而桃花源里的人连外面的改朝换代都不知道,当然更不知道世间人所遭到的痛苦了。桃花源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劳动,自食其力,过着和平、宁静的幸福生活。这在当时赋税极为繁重的阶级社会,真是农民求之不得的好地方。桃花源里的风俗也是淳朴的,完全没有人世间你欺我诈的情形,不要说他们彼此之间的平等相爱,就是来自世间的渔人,他们也把他当作自己人一样“设酒杀鸡作食”,招待得十分殷勤和周到。这样一
23、个美好的社会,也正是当时长期战乱、人剥削人、人和人的关系异常恶劣的现实社会对立面的反映。诗人代表着广大农民朴素的思想和愿望,发出了人民的心声。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陶渊明还不可能知道怎样把动乱、黑暗的现实社会改变为劳动人民的乐园,所以他想象当中的桃花源,还只不过是建筑在虚无缥缈中的“空中楼阁”。但是对于一个出身于士族阶级的诗人来说,这已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了。 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的化外世界。在那儿,一切都是那么单纯,那么美好。没有税赋,没有战乱,没有沽名钓誉,没有勾心斗角。甚至连一点吵吵嚷嚷的声音都听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那么平和,那
24、么诚恳。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作者没有明说,但从“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中已隐约透露了消息:原来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一个高踞人民头上为私利互相攻伐的统治集团。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作者的简净笔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的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 陶渊明桃花源记的赏析(11) 桃花源记赏析 第1段: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一次,渔人划着船)沿着小
25、溪往前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芳香的青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 渔人甚异之; 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 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第2段:描写桃花源中美好的生活图景。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一个小洞,洞里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 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渔人就离(开)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洞口起初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
26、下子由狭隘幽暗而变为开阔明亮。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只见那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幽美的池塘,以及桑园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都)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第3段:写桃花源中的社会风尚。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桃花源中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一一作了回答。人
27、们就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赶来打听消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与外界隔绝的地方,再也没有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他们问渔人,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这个渔人一一地为(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他们听了都很惊叹。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去,都拿
28、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告辞回去。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儿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外边的人说啊。” 第4段:写太守派人随渔人寻找桃花源,因迷路而不复可得。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渔人出了山洞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渔人到了武陵郡,便去拜见太守,把进出桃花源的情况作了禀报。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太守立即派人随同渔人前往,渔人他们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原来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第5段:写桃花源无法寻找。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29、。 南阳有个刘子骥,是位清高的隐士,听到这个消息,兴致勃勃地打算前往桃花源。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从此以后,就不再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陶渊明桃花源记的赏析(12)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东晋著名诗人。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1”,谥号“靖节先生2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因厌烦官场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原文及注释 晋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中,武陵(郡名)人捕鱼为业(把作为职业)。缘(沿着)溪行(xng)(划船),忘路之
30、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忽逢(忽然遇到)桃花林,夹岸(两岸)数百步,中无杂(别的)树,芳草鲜美(芳草鲜艳美丽),落英(坠落的花瓣)缤纷(繁乱交杂)。渔人甚异之(以之为异,即对此感到诧异。异,意动用法。)。复(又)前(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前)行,欲(想要)穷(尽,形容词用做动词。穷尽,这里是走到的尽头的意思。尽:走完。)其林。 林尽水源(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尽:完,没有了),便(于是,就)得(看到)一山,山有小口,仿佛(隐隐约约)若(好像)有光。便舍(舍弃,丢弃)船,从口入。初(起初,刚开始)极狭,才通人(只容一个人通过。才:副词,只。)。复(又,再)行(行走)数十步,豁然(的样子)开
31、朗(开阔明亮)(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土地平(平坦)旷(空阔;宽阔),屋舍俨(yn)然(整齐的样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这)属(类)。阡陌(qinm)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犬相闻(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其中往来种作(耕田劳作),男女衣着(穿着打扮),悉(都)如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人)。黄发垂髫(tio)(老人和小孩),并(都)怡然(愉快、高兴的样子)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竟然很惊讶),问所从来(从地方来)具(通俱,全,详细)答之(代词,指代桃源人所问问题)。便要(yo)(通“邀”,邀请)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都,全)来问讯(打听询问消息)。自云(说)
32、/先世(祖先)/避秦时乱,率(率领)妻子(妻室子女)邑人(同乡的人)来此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复(再,又)出焉(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从这里),遂(就)与外人间(jin)隔(隔断,隔绝)。问今是何世(朝代),乃(竟,竟然)不知有汉,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魏晋。此人一一为(对,向)具言(详细地说出)所闻(知道,听说)(指渔人所知道的世事),皆叹惋(感叹、惋惜)。余(其余,剩余)人各复延(邀请到)至(到)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离开)。此中人语(y)(告诉)云:“不足(不必,不值得)为(介词,向、对)外人道也。” 既(已经)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就顺着旧的路(回去),处
33、处志之(处处都做了标记。志:动词,做标记。)。及(到达)郡下(到了郡城),诣(y)(到)太守,说如此(像这样,指在桃花源的见闻)。太守即(j)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遂(终于)迷,不复得(取得,获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路。 南阳刘子骥(j),高尚(品德高尚)士(人士)也(表判断),闻之,欣然(高兴的样子)规(计划)往。未(没有)果(实现),寻(随即,不久)病终(死亡),后遂无问津(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者。1 世外桃源:比喻理想中环境幽静、不受外界影响、生活安逸的地方。现用来比喻一种虚幻的超脱社会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境界。 2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以捕鱼为业。(一天他
34、)沿着小溪划船,忘记了路途的远近。忽然遇见一片桃花林,在岸的两旁有数百步远,中间没有其它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又向前行走,想要走到桃花林的尽头。 桃林在溪水法院的地方就到头了,(渔人)就看见了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点亮光。(渔人)便舍弃(他的)船,从洞口进入。起初十分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又往前走了几十步,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有序。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事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和狗的叫声可以互相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男女女的穿着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十分悠闲,各得其乐。
35、(村中人)看到渔人,于是都十分惊讶,问(渔人)从哪儿来。(渔人)详细地回答。(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去。准备酒、杀了鸡做饭菜(招待他)。村民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来往。(村民)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详细具体的讲述给村民听。(村民)都感叹惊讶。其余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家中(做客),都拿出酒和饭菜来款待他。(渔人在桃花源中)逗留了几天后,就(向村里人)告辞离开。临别时村民嘱咐他说:“(我们这个地方
36、)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原先的路回去,一路上到处作标记。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禀告了这段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他一同前往,寻找从前做的标记,最终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 南阳的刘子骥,是个高尚的隐士,听说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以后就再也没有去探寻桃花源的人了。 3字词注释 1.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7) 2.武陵:郡名,1913年更名武陵县,湖南常德一带。 3.为业:把作为职业,以为生。为:作为。 4.缘:沿着。 5.行:划船。 6.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 7.忽逢:忽然遇到。逢:遇见。 8.夹岸:
37、两岸。 9.杂:别的,其他的。 10.芳草鲜美:芳草鲜艳美丽;鲜美:鲜艳美丽。 11.落英:坠落的花瓣。 12.缤纷:繁乱交杂。 13.异之:以之为异,即对此感到诧异。异,意动用法,形作动,以为异,对感到诧异,认为是奇异的。之,代词,指见到的景象。 14.复:又。 15.前: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前。(词类活用) 16.欲:想要。 17.穷:尽,形容词用做动词。穷尽,这里是走到的尽头的意思。尽:走完。 18.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尽:完,没有了(词类活用) 19.便:于是,就。 20.得:看到。 21.仿佛:隐隐约约,看不真切。 22.若:好像。 23.舍:舍弃,丢弃
38、, 24.初:起初,刚开始。 25.才通人:只容一个人通过。才:副词,只。 26.复:又,再。前: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前。 27.行:行走。 28.豁然开朗:形容由窄小幽暗一变而为开阔明亮。然,的样子。豁然:形容开阔敞亮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 29.平:平坦。 30.旷:空阔;宽阔。 31.屋舍:房屋。 32.俨(yn)然:(古今异义)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形容齐整;形容庄严。 33.之:这。 34.属:类。 35.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错相通。 36.鸡犬相闻:(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39、37.种作:耕田劳作。 38.衣着:穿着打扮。 39.悉:都。 40.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人。 41.黄发垂髫(tio):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象征,用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子。(借代修辞)髫,小孩垂下的短发。 42.并:都。 43.怡然:愉快、高兴的样子。 44.乃大惊:竟然很惊讶。乃:竟然。大:很,非常。 45从来:从地方来。 46.具:通俱,全,详细。 47.之:代词,指代桃源人所问问题。 48.要(yo):通“邀”,邀请。(通假字) 49.咸:副词,都,全。 50.问讯:打听询问消息。 51.云:说。 52.先世:祖先。 53.率:率领。 54.妻子:(古今异义
40、)古义:指妻室子女。“妻”“子”是两个词,不是现代汉语的“妻子”今义:男子的配偶。 55.邑人:同乡的人。邑,古代区域单位。周礼地官小司徒:“九夫为井,四井为邑。” 56.绝境:(古今异义)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明显出路的困境;进退维谷的境地。 绝:绝处。 57.复:再,又。 58.焉: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从这里。 59.遂:就 60.间隔:隔断,隔绝。 61.世(“问今是何世”的世):朝代。 62.乃(“乃不知有汉”的乃):竟,竟然。 63.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古今异义)。 64.为:对,向。 65.具言:详
41、细地说出。 66.所闻:指渔人所知道的世事。闻:知道,听说。 67.叹惋:感叹、惋惜。惋,惊讶,惊奇。 68.余:其余,剩余。 69.延至:邀请到。延,邀请。 70.至:到。 71.去:离开。 72.语:告诉。 73.不足:不必,不值得。(古今异义) 74.为:介词,向、对。 75.既:已经。 76.便扶向路:就顺着旧的路(回去)。扶:沿着、顺着。向:从前的、旧的。 77.处处志之:处处都做了标记。志:动词,做标记。(词类活用) 78.及:到达。 79及郡下:到了郡城。郡,太守所在地,指武陵郡。 80.诣(y):诣,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81.如此:像这样,指在桃花源的见闻。 82.寻向所志
42、: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寻,寻找。 向,先前。 志(名词),标记。(所+动词译为名词) 83.遂:终于。 84.得:取得,获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 85.高尚:品德高尚。 86.士:人士。 87.也:表判断。 88.欣然:高兴的样子。 89.规: 计划。(词类活用) 90.未:没有。 91.果:实现。 92.未果:没有实现。 93.寻:随即,不久。 94.终:死亡。 95.问津: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 96.世外桃源:比喻理想中环境幽静、不受外界影响、生活安逸的地方。现用来比喻一种虚幻的超脱社会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境界。2 4文言现象 一词多义 出: (1)不复出焉:出去。 (2)
43、皆出酒食:拿出。 寻: (1)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2)寻病终:副词,“不久”。 舍: (1)便舍(sh)船:丢下。 (2)屋舍(sh)俨然:名词,房屋,客舍。 中: (1)中无杂树:“中间”。 (2)晋太元中:“年间”。 (3)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志: (1)处处志之:名词活用为动词,“做标志”。 (2)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标记或者是标记的符号。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之: (1)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2)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3)处处志之:语气助词,不译。 (4)渔人甚异之:代词,“这种景况”。 (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4、:这。 (6)具答之:代词,代指桃花源人,另有说法为代之误入的渔人。 为: (1)武陵人捕鱼为(wi)业:动词,把当作。 (2)不足为(wi)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3)此人一一为(wi)具言所闻:读wi,介词,对、向。 遂: (1)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2)遂迷:“终于”。 (3)后遂无问津者:“就”。 得: (1)便得一山:得到,引申为看见。 (2)得其船:得到,引申为找到。 闻: (1)鸡犬相闻:听见。 (2)闻有此人:听说。 作: (1)其中往来种作:劳作 (2)设酒杀鸡作食:制作(食物)3 其: (1)复前行,欲穷其林:那,那片 (2)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他,指代渔
45、人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他的,指渔人的4 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 如:“便要还家” 多词一义 (1)缘溪行、便扶向路:沿,顺着 (2)便要(yo)还家、延至其家:要通“邀”,邀请。 (3)悉如外人、咸来问讯、皆叹惋、并怡然自乐:都 (4)此中人语(y)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说 (5)便扶向路、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3 古今异义 缘溪行(古义:沿着,顺着 ;今义:缘故,缘分) 芳草鲜美(古义:花;今义:气味芬芳) 芳草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食物,菜肴等新鲜美味) 欲穷其林(古义:尽头;今义:贫穷) 林尽水源(古义:溪水发源的地方;今义:指人们饮用的水的来源) 仿佛若有
46、光(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今义:似乎,好像) 豁然开朗(古义:开阔明朗;今义:乐观,畅快 多形容性格) 屋舍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 今义:形容很像) 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悉如外人(古义:全,都;今义:熟悉) 问所从来(古义:从哪里来;今义:向来) 便要还家(古义:邀请;今义:表示意愿) 咸来问讯(古义:全,都;今义:一种味道)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成年男子的配偶)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遂与外人间隔(古义:间离隔绝; 今义:空间或时间上的隔绝) 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
47、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不管)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古义:邀请;今义:延伸,延长) 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够) 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义:指没有血缘,亲友关系的人) 说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 便扶向路(古义:沿、顺着;今义:搀扶,用手按着或把持着) 既出(古义:已经;今义:关系连词,既然) 处处志之(古义:动词做标记;今义:志气,志向) 便扶向路(古义:以前的,旧的;今义:方向,对) 未果(古义:实现;今义:果实,结果) 寻病终(古义:随即,不久;今义:寻找) 后遂无问津者(古义:渡口,路,探访。文中指访求、探求的意思。
48、今义:唾液) 词类活用 尽(林尽水源):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 异(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前(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穷(欲穷其林):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焉(不复出焉):兼词,从这里。相当于“于之”,“于此”。 志(处处志之):名词作动词,(做;进行)标记。 果(未果):名词作动词,实现。 语(此中人语云):名词作动词,告诉 黄发(黄发垂髫):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来指老人 垂髫(黄发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3 重要实词 缘、异、穷、具、咸、妻子、邑人、绝境、间隔、无论、语、足、及、诣、津、鲜美、属、阡陌、黄发垂髫、叹惋、语
49、云3 成语释义 1. 世外桃源 成语释义: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成语出处:晋陶潜桃花源记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没有遭到战乱的美好地方。 成语例句:在这儿,在这世外桃源的仙境中,有了人世喧嚣的声音。(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 2.豁然开朗 成语典故: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成语出处:晋陶潜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成语例句:宝玉豁然开朗笑道:“很是,很是。(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一回) 解释:一下子出现开阔明朗的境界。也形容一
50、下子领悟某种道理。 3.怡然自乐 成语释义:怡然,喜悦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成语出处:晋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死后友人私谥“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现江西省九江)人)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成语示例:这简直是不伦不类的态度,但他却怡然自乐,认为是义薄云天,忠贯日月,大有关云长“降汉不降曹”的气概。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复辟谬说 刘厚守听了,怡然自乐,坐在椅子上,尽兴地把身子乱摆,一声也不响。(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4.无人问津 成语释义:没人探问渡口。比喻事物已被人冷落。津:渡口 成语出处:“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51、 示例:这部传记小说,虽然摆在书架上,却根本无人问津. 结构:兼语结构 用法:常作谓语、定语、宾语 近义词:置之不理 反义词:门庭若市 古意为渡口,今意为唾液 5.鸡犬相闻 成语释义:每家鸡和狗的叫声互相听得到,表示很近的距离,也表现一种和睦的景象。 成语出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成语例句:乡下景色很美,鸡犬相闻,呈现出一派和谐的景象。 6.阡陌交通 成语释义: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 成语出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成语例句:那一片片
52、水稻田中,阡陌交通,掩映着农家的自在。 7.黄发垂髫 成语释义:指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象征,所以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成语出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8.落英缤纷 成语释义:落花纷纷。缤纷,纷纷。 成语出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9.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成语释义:形容长期脱离现实,对社会状况特别是新鲜事物一无所知。也形容知识贫乏,学问浅薄。 10.与世隔绝 成语释义:与社会上的人们隔离,断绝来往。形容隐居或人迹不到的极偏僻地方。 成语出处: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1.不足为外人
53、道 成语释义:不值得跟外面的人说。现多用于要求别人不要把有关的事告诉其他的人。 原句:“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2.屋舍俨然 成语释义:房舍整整齐齐。屋舍:房屋圈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成语出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 5古语句式 (1)判断句 例: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句意: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 (2)省略句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是“(村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的省略。句意:(村人)看见了渔人,都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
54、)详细地回答(村人),于是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准备食物款待他。) 省主语: 例一: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是“小口仿佛若有光”的省略。句意:山上有一个小洞口,小口里面隐隐约约好像有些光亮。) 例二:便舍船,从口入。(是“渔人便舍船,从口入”的省略。句意:渔人就丢下船,从洞口进去。) 本文省略主语有多处,如:“(小口)初极狭,才通人。”“(武陵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其中,(人们)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中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招待渔人)。”“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村中人)皆叹惋。”翻译时
55、一并补出。 省宾语: 例一:问所从来(是“问之所从来”的省略。“之”代“渔人”。句意:问渔人从哪里来。) 省介词: 例二:林尽水源(是林尽于水源的省略.)9.四个“然”豁然开朗(豁然):开阔的样子屋舍俨然(俨然):整齐的样子怡然自乐(怡然):愉快的样子欣然向往(欣然):高兴的样子3 6全文分析 写作背景 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苍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主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岁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同时,东晋王朝承袭旧制,实行
56、门阀制度,保护高门士族贵族官僚的特权,致使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像陶渊明这样一个祖辈父辈仅做过一任太守一类官职,家境早已败落的寒门之士,当然就“壮志难酬”了。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义熙元年(405),他坚定而坚决地辞去了上任仅81天的彭泽县令,与统治者最后决裂,长期归隐田园,躬耕僻野。 他虽“心远地自偏”,但“猛志固常在”,仍旧关心国家政事。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棉被闷死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从固
57、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5 文章体裁 记:可以是游记和碑记(或铭记)(主要的还是游记)。游记是收在文集中的记叙游览山川名胜活动、描写景物、用来抒发感情,让思想在风中飘荡的一种文体(散文)。相当于现代的记叙文,有的夹有一点议论,更像散文。 桃花源记的文体就妙在“四像”而又“四不像”好像是小说,又好像是散文;好像是游记,又好像是寓言;实际上却又是序跋类文体中的诗序。这都是根据题目中的“记”这种
58、古代文体衍生翻新出来的现代意义上的文体解读。所以我们可以说桃花源记是一篇小说,一篇文体小说。 记是一种文体,通过叙事。写人。咏物来论说一个道理。最重要的手法是托物言志,用美好的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与志向和抱负。6 内容评析 1.第一段: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和沿途所见的美景。 第二段:总写渔人的感受和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社会风尚。 第三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花源家里做客以及辞去的经过。 第四段:写太守派人寻找桃花源,因迷路而不复得。 第五段:写桃花源没有人再找到。 2.作者的愿望: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 3.中心思想:表达作者对没有剥削、没有动乱、和平生活的向往,
59、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 4.桃花源是理想社会的原因: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人人各尽所能的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友好。 7文章赏析 本文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化的世界。在那里,一切都是那么单纯,那么美好,没有税赋,没有战乱,没有沽名钓誉,也没有勾心斗角。甚至连一点吵吵嚷嚷的声音都听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那么平和,那么诚恳。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作者没有明说,但从“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60、一句中已隐约透露了消息:原来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一个高踞人民头上为私利互相攻伐的统治集团。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作者的简净笔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对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桃花源中的家庭多为主干家庭(三代同堂),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从“男女”、“黄发”、“垂髫”这三个词便可以看出此点。 文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装修工程合同范本:合同生效与解除条件2篇
- 2024跨区域电网工程建设与运营管理合同
- 二零二五版家居行业导购员聘用与考核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餐饮行业食堂承包合作协议范本3篇
- 二零二五版家庭住家保姆综合能力培训聘用合同3篇
- 2025年度新能源出租车特许经营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跨境电商进口商品代理销售合同9篇
- 二零二五年股权质押贷款担保合同3篇
- 二零二五按揭房离婚财产分割与子女监护协议范本3篇
- 2024淘宝店铺加盟合作协议范本3篇
- 处理后事授权委托书
- 临床诊疗规范与操作指南制度
- DLT 5285-2018 输变电工程架空导线(800mm以下)及地线液压压接工艺规程
- 新员工入职培训测试题附有答案
- 劳动合同续签意见单
- 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意义
- 2024年保育员(初级)培训计划和教学大纲-(目录版)
-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 企业正确认识和运用矩阵式管理
- 分布式光伏高处作业专项施工方案
-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全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