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 1 《沁园春-长沙》(课件+测试)_第1页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 1 《沁园春-长沙》(课件+测试)_第2页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 1 《沁园春-长沙》(课件+测试)_第3页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 1 《沁园春-长沙》(课件+测试)_第4页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 1 《沁园春-长沙》(课件+测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 1沁园春?长沙(课件+测试)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素养评价 一沁园春长沙(50分钟56分)一、语言应用(21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2019合肥高一检测,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上片主要是写景抒情,下片主要是回忆往事,用诗中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把这首词的上片和下片联系起来,从“谁主沉浮”的设问到“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情,再到“到中流击水”的壮志,鲜明地彰显出诗人少年时期的_,含蓄地回答了“谁主

2、沉浮”的问题,()。?诗人运用对比手法,把诗人心忧天下和人民的生活处于_之中的情景和祖国的大好河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强烈的对比反差展现了人民无法做江山主人的悲哀,在_,充分显露出诗人要改造旧天地,建立新世界的决心和胸怀。从湖南农村走出的一个农民的儿子,到是一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负重之人,再到“埋骨何须桑梓地”的有志之士,最后能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血性青年。在心中始终流动着奔涌的鲜血,旨在报国,作为一个青年,能够把祖国放在心中,以天下为己任,在文中展现得_。?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蹉跎岁月水深火热弦外之音淋漓尽致B.峥嵘岁月生灵涂炭弦外之音酣畅淋

3、漓C.峥嵘岁月水深火热字里行间淋漓尽致D.蹉跎岁月生灵涂炭字里行间酣畅淋漓选C。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不寻常的年月。蹉跎岁月:把时光白白地耽误过去。指虚度光阴。词义与语境不符,排除A、D两项。水深火热:比喻人民生活处境异常艰难痛苦。词义与语境相符。生灵涂炭: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环境中。字里行间:指文章的某种思想感情没有直接说出,而是通过全篇或全段文字透露出来。词义与语境相符,据此可排除B项。弦外之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没有明说的意思。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透彻,发挥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彻底。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舒适。常指文章、绘画、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

4、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成语辨析三步骤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正是需要这样千千万万个胸怀崇高理想肩负起主宰大地的重任的热血青年B.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正是需要千千万万个这样胸怀崇高理想的热血青年肩负起主宰大地的重任C.正是需要千千万万个这样胸怀崇高理想的热血青年,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肩负起主宰大地的重任D.正是需要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肩负起主宰大地的重任的千千万万个这样胸怀崇高理想的热血青年选B。注意逻辑顺序。“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时间状语,一般前置,排除C、D两项;A项“这样千千万万个”语序不当,数量短语应在前面。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

5、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一个从湖南农村走出的农民的儿子,到是一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负重之人,再到“埋骨何须桑梓地”的有志之士,最后能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血性青年。B.从湖南农村走出的一个农民的儿子,到是一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负重之人,再到“埋骨何须桑梓地”的有志之士,最后能够成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血性青年。C.一个从湖南农村走出的农民的儿子,到能够成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血性青年,再到“埋骨何须桑梓地”的有志之士,最后是一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负重之人。D.从湖南农村走出的一个农民的儿子,到能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血性青年,再到“埋骨何须桑梓地”

6、的有志之士,最后是一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负重之人。选C。三处错误:“从湖南农村走出的一个农民的儿子”多层定语语序不当;“到是一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负重之人,再到埋骨何须桑梓地的有志之士,最后能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血性青年”逻辑顺序不当;“最后能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血性青年”缺少动词“成为”。4.(2019扬州高一检测)下列诗句都是描绘秋景的,与沁园春长沙意境相似的一项是()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B.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C.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D

7、.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选B。B项中的诗句与沁园春长沙意境都比较壮美,都表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而A、C、D三项则比较感伤肃杀。5.下列关于诗词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分行的主要根据是节奏,而不是内容。B.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等,它始于唐,盛于宋。C.古人根据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类型,沁园春长沙属于中调。D.“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则是这首词的标题。选C。沁园春长沙的字数多于91字,应为长调。6.

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毛泽东同志说过:“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能够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_,我们既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又要有“_”的进取精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_,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进!?处所填写的内容与语段结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进”相呼应;由处的引号及上一句中引用的毛泽东诗句可知,这里也应填写一句体现进取精神的毛泽东诗句;由处前后

9、句的“昨天”“明天”可知,这里应填写今天的担当,同时要注意句式的一致性。答案(示例):实现我们确立的奋斗目标 不到长城非好汉 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二、阅读鉴赏(25分)(一)阅读沁园春长沙上片,完成7、8题。(7分)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7.词这种文体在创作中,有时为了适应平仄、韵律或表达效果的需要,把常式语序作一些调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几句就是这样,这几句如果换成常式语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寒秋,湘江北去,独立橘子洲头。B.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

10、去。C.湘江北去,独立寒秋,橘子洲头。D.橘子洲头,寒秋独立,湘江北去。选B。先交代时间、观察点,再写所见。8.上片中“看”字总领到下文哪一句?这些句子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答:?_参考答案:“看”字总领到“万类霜天竞自由”一句。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林遍染红色;近看满江碧绿清澈的秋水,无数船只争相行驶;仰视,雄鹰在天空展翅高飞;俯瞰,鱼儿在江水中轻快地畅游。描绘了在橘子洲头看到的一幅绚烂的、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二)(2019宜昌高一检测)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9、10题。(9分)采桑子重阳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11、寥廓江天万里霜。9.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采桑子”是词牌名,“重阳”是题目。这是现代诗歌,但不是新诗,因为新诗在形式上是新的,而采桑子重阳仍然是宋词的形式。B.自然界从不会因为人事变化而改变它的运行规律,年年重阳节都会如期而至。C.经历过战火洗礼的野花都比以往更芬芳。可见,红军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诗人。D.人因有情人易老,天因无情天难老,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无限惆怅。选D。D项,表达出的是的豪放旷达、积极乐观。10.下片说“不似春光”,又说“胜似春光”,是不是自相矛盾?请说明理由。(6分)答:_解答本题时,要注意在理解这两句词的基础上,分析如此表述的原因,

12、分析出表述的合理性即可。参考答案:不自相矛盾。“不似春光”是就秋天的景色比较单调这一特点而言的。“胜似春光”是就秋天到处见橙黄,时时有收获这一情景说的。看到“寥廓江天万里霜”的景色,自然就发出了由衷的赞美。(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12题。(9分)菩萨蛮大柏地毛泽东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大柏地:在江西省瑞金市北部。1929年1月,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四军从井冈山出发,2月10日,同追来的国民党军在大柏地打了一仗(大柏地战斗),大获全胜。1933年夏天,毛泽东重新经过大柏地,触景生情,写了这首词。11.下列对本

13、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词首句先从夕阳西下的天空入笔,形象传神地展示了一幅斑斓的春日黄昏图。B.第三句化用花间词派温庭筠的“雨后却斜阳”,并非落入花间派的婉约纤柔之中。C.下片起首两句才点出此词追忆的主题,这些弹洞点缀祖国河山,显得分外美丽。D.本词通过对大柏地夏天傍晚的山川风景的描绘,表达词人乐观豪迈的胸襟。选A。A项,根据解释“1933年夏天,毛泽东重新经过大柏地,触景生情,写了这首词”,选项中“春日黄昏图”应是“夏日黄昏图”。12.本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加以赏析。(6分)答:_根据“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判断上片为实写。根据“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14、描写幽默诙谐,可知下片为虚写。结合诗词具体分析,另外在情感上进行解读。参考答案:虚实结合。上片直接写夏天的景色,诗人抓住夏季雨后常出现彩虹这一自然现象,借以寓意。彩虹呈现出各种美丽的颜色,像一条彩带,是谁挥动着这样的彩带在天空中翩翩起舞呢?一个奇特而又合理的想象,表现出战斗胜利后的欣喜心情。下片则写当年的那场鏖战,的高明处,就在于对那场激战不铺陈、不展开,惜墨如金,只一句“弹洞前村壁”,此时不见硝烟弥漫,但能想象出当时烽火四起;不直接写战斗的激烈艰苦,却轻松幽默调侃“装点此关山”。三、素养提升(10分)1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我国设立五四青年节的目的就是希望广大青年纪念五四运动,发

15、扬五四精神,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青年节期间,中国各地都要举行丰富的纪念活动或者隆重的成人仪式,青年们还要集中进行各种社会志愿服务和实践活动。过几天就是五四青年节了,下面是一些学生在论坛上的留言:小刘:五一劳动节都要放假,青年学习和工作也忙,青年节咋不让我休息休息呀!小张:五四青年节是我们的节日吗?我都忘记了,现在谁还在过这个节呀!小李:青年节就应该让我们青年们多出去旅旅游,见见世面,不负青春好年华!对于以上的留言,你怎样看?请给小刘、小张或者小李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小王”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

16、息,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200字。材料的核心就是谈五四青年节的节日内涵,但前提是必须分析小刘、小张、小李留言。很多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很容易忽略这个写作要求,写得空泛而不具体。书信体的格式也是显性的写作要求,写作对象是小刘、小张和小李其中的一个人。分析三个人的留言,小刘和小李的留言,其实就是个人享乐的问题,安逸享乐不是青年人应该有的状态!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幸福也是奋斗出来的!结合五四青年节的节日意义,此处的奋斗和拼搏绝对不是为了个人成功而奋斗,因此写作的时候,写作的视野应该开阔。小张的留言其实就是对节日的内涵理解不到位,忽略了五四青年节的节日内涵,也忽略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青年人为此付

17、出的心血。总之,必须有明确的写作对象,有严密的逻辑思路,有比较深刻的写作意义。尊敬的小张:你好!看到你的留言,我陷入了思考:五四青年节为何唤不起青年人的兴趣?难道这样一个意义深远的节日就应该被遗忘?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中国梦是时代的梦,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参与的梦。梦的实现,必定是需要有一双勤勉的双手来做支撑。而这一双双手的主人,当是我们青年人无疑,而五四精神则是青年人应该有的精神,五四青年节这样激励人心的节日怎么可以被人忘记呢?遥望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一群不甘受辱的学生走上了街头,于是工人罢工了,商人罢市了,一场由青年学生发起的运动开始了。这是一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是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昂扬斗志。

18、在一个红歌四起的时代中,这样的情形真是澎湃,即便时至今日,也令人为之动容。牢记五四,不忘使命。顺祝学业有成!青年:小王年月日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课件53张PPT。1沁园春?长沙 一、魅力作家 诗人情怀的政治家毛泽东 毛泽东(18931976),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 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同时他也是一位伟大的作家、诗人。他创作的许多诗词,气魄雄浑,意境阔大,描绘出中国革命的壮丽图画,表现了一个伟大革命家的情怀。 作品:政论文论持久战实践论矛盾 论,诗歌七律长征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西江月井冈山念奴娇昆仑等。 二、背景回眸

19、 橘子洲头抒豪情 时隔数载游长沙,橘子洲头忆年华。秋意盎然抒豪情,勇担重任主天下。长沙,是毛泽东人格形成和早期革命活动的地方。在这里,青年毛泽东曾与同学激扬文字,畅谈国事,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后因被通缉,离开长沙。1925年,又辗转回到湖南,领导湖南农民运动,创办韶山特别支部。 1925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经过长沙时,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秋景,忆往昔峥嵘岁月,不禁感慨万千,遂写下这首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的25首旧体诗词 出版后,山西大学文史系罗元贞先生非常喜爱,反复吟诵。当读到七律长征时,罗先生觉得第三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中已出现了一个“浪”字,而在第

20、五句“金沙浪拍云崖暖”中又出现了一个“浪”字,显得重复,不如把后一个“浪”字改成“水”字。于是, 1952年元旦,罗先生在给毛泽东的贺年信中,附带提出了这个问题。毛泽东接到罗元贞的信后,觉得这个意见提得很好,立即改了过来,并于1952年1月9日复信给罗先生,表示感谢。 一、毛泽东诗词的艺术成就 毛泽东诗词是指毛泽东创作的旧体诗词作品。至 20世纪70年代末期,发表的共43首,其中诗14首,词29首。后来,在与毛泽东同时代人的回忆文章中,又披露了毛泽东另外一些诗词。贺敬之评述毛泽东诗词时曾这样说:“毛泽东诗词以其前无古人的崇高优美的革命感情、遒劲伟美的创造力量、超越奇美的艺术思想、豪华精美的韵调

21、辞采,形成了中国悠久的诗史上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这种瑰奇的诗美熔铸了毛泽东的思想和实践、人格和个性。” 二、毛泽东的名言 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最豪迈和傲气的一句话: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最谦虚的一句话: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最震撼世界的一句话: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最正气凛然的一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1.“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在古代的诗词中通常充满了肃杀、感伤的情调,而毛泽东笔下的秋天又是什么样子的?这其中的缘由是什么?参考提示:毛泽东面对“寒秋”,一反传统手法,描绘的是色彩斑斓的秋之壮景,展示出他博大的胸襟和卓

22、尔不群的抱负。这与一个人的气度、胸襟、性格、身份有关。“一切景语皆情语”,笔下的秋景,实乃思想感情的体现。 (如能从气候、当时革命事业的发展角度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2.在诗歌中毛泽东等青年展现了什么样的形象?请根据提示填写下表。青春年少,才华横溢蔑视官僚军阀,救国救民,敢于斗争 一、音形识记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百侣 铝矿 吕剧 闾阎B.怅惘蚊帐苌弘伥鬼C.峥嵘狰狞挣扎睁眼D.寥廓城郭敦厚淳厚选C。A项,“闾”读“l”,其余都读“l”; B项,读音依次为“chn”“zhn”“chn” “chn”;C项,都读“zhn”;D项,读音依次为“ku”“u”“dn”“chn”。

23、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漫江碧透火势蔓延轻歌慢舞漫无边际B.苍茫大地苍海桑田满目疮痍天下苍生C.百舸争流苛政如虎道路坎坷沉疴痼疾D.鱼翔浅底材料翔实吉祥如意周密祥尽选C。A项,慢曼;B项,苍海沧海;D项,祥尽详尽。二、词语应用(选词填空或判断正误)1.在2019,在更远的未来,你与我,生活与社会,家与国,定能不断跨越,开辟更多_之地。(寥廓辽阔)2.40年,从_风发的18岁青年,变成微驼背的58岁“小老头”,胶北街道于家村的马永芹在一万多个日日夜夜里,照顾着弟弟马业芹。(意气义气)辽阔意气3.教育部官网“工作动态”栏目近日密集公布了4所部属高校主要领导变更信息,一批_的干部履

24、新。(风华正茂年富力强)4.7月3日是白俄罗斯国家_日,也是白俄罗斯的国庆节,每年的这一天,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都会举行隆重的阅兵仪式。(独立独力)年富力强独立5.从歌声中触摸“历史厚度”,新战友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精彩的演出,更是我党我军峥嵘岁月的勾勒再现。( ) 6.登上华山的高峰后,游客们十分兴奋,他们居高临下,指点江山,赞美着眼前的大好风光。( )。“峥嵘岁月”指不平凡、不寻常的日子,是褒义词,使用正确。望文生义,“指点江山”不能用于具体的山水。7.这一次他没有像此前指挥时那样紧张,也没有在场边 对场上犯下低级失误的球员挥斥方遒。( )。“挥斥方遒”意思是青年人热情奔放,劲头正足。挥斥,奔

25、放。遒,强劲有力。句中是想表达“斥责、呵斥”的意思,不合语境。 鉴赏点一:赏析词的意象和画面1.在上片中,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现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这些意象都有什么特点?请用词中的三个字概括其特点。 选取了“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等意象。这些意象都有“竞自由”的特点。2.下片一个“忆”字领起下文,描绘了哪几幅画面?给出上片“谁主沉浮”的答案了吗?两幅画面:峥嵘岁月图和中流击水图。图示如下:鉴赏点二:鉴赏诗词语言3.词开头中的“独立”能否改为“伫立”?请简要赏析。不能。“独立”,独自站立,表现出诗人面对湘江滚滚北去时那种顶天立地、中流砥柱的英雄气概;“伫立”,长时间站着,没有动作感,

26、不能表现诗人的英雄气概。所以不能更换。4.这首词用词精当,语言生动形象,极富表现力,请简要分析后完成下面的表格。答题时不能把词孤立起来谈,应放在句中,并结合整首词的意境情感来分析。树林的重重叠叠树林仿佛人工染成的一样的壮美景色雄鹰展翅的迅猛有力、拍打翅膀的矫健以及勇猛的雄姿鸟盘旋飞翔的状态,用来描写鱼在水中自由游动的神态,形象生动1.通过描绘湘江秋景,词人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情感?面对生机勃勃的大自然,词人自然而然地想到了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于是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2.“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理解全词的关键句子,有关“怅”的理

27、解各不相同:有人认为不应该理解为“失意”,认为“怅”字表达了词人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有人认为应该理解为“惆怅感慨”。你是如何理解的?“怅”字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观点一:“怅”字在本词中不能理解为“失意”,而是表达了词人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词人面对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这一问道出了词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 观点二:“怅”字在本词中应理解为“惆怅感慨”。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词人陷入了沉思,河山壮美,但革命的形势不容乐观。词人设问时,答案是了然于胸的。那就是:他们这些风华正茂的学生,将唤起

28、民众来主宰沉浮。“怅”字表现了词人的迷茫和担忧。1.词人是怎样变换视角来描绘眼前这大好的“湘江秋景图”的?请根据提示填写下面表格。2.“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全词结构中起什么作用?此句处于该词的下片开头,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结合本词的内容去具体分析即可。在词中起过渡作用。本词上片写独立寒秋,故地重游而看到的景色,自然而然地想到以前同学携手来游的情景,于是过渡到往昔生活及“同学少年”中,在此过渡非常自然,衔接非常巧妙。3.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完美地结合起来的?词的上片虽然写景,却处处借景抒情。词以“独立”开篇,以江洲为背景,构成以词人为主体的画面,流露出词人激荡的思潮。生机盎然的“湘江秋景”中,“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不仅仅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而且寄寓着词人火热的革命情怀;“万山红遍”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正是“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也不仅仅是鹰鱼自由世界的展示,而是蕴涵了词人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一个“怅”字更是词人由自然景观联想到人类社会与政治风云后发自心底的感慨。 词的下片虽然忆事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一个“忆”字直贯以下七句,描绘了早期革命者的群体英雄形象,写出了早期革命者的战斗精神和革命豪情,同时展现了一幅意气风发、奋勇进击、劈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