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六单元经典原文6求谏讲义教案后世史学家的榜样吴兢吴兢(约669749),唐朝史学家。汴州俊仪(今河南开封)人。仕历大部分时间是在京城做史官。武则天当政时,吴兢以“有史才”之名,被荐入史馆修国史。他除能秉笔直书,还能不顾个人安危直陈政事。吴兢从事修史工作长达40余年。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写出了纪传体唐书、编年体唐春秋。吴兢后因与刘知几撰写武后实录时,不替当朝宰相张说隐讳其恶,而被贬官荆州司马,后在天宝年间才得以返朝。晚年还执著于修史工作。吴兢修史有两大特色:一为尚简,即简明扼要;二为直笔,努力保留历史真相。吴兢撰写的贞观政要,
2、后来成了各朝皇帝推崇和必修的功课。他的一生是为史学事业勤奋劳作的一生,他的高尚风范成为后世史家学习的榜样。贞观政要写作于开元、天宝之际。当时的社会仍呈现着兴旺的景象,但社会危机已露端倪,政治上颇为敏感的吴兢已感受到衰颓的趋势。为了保证唐皇朝的长治久安,他深感有必要总结唐太宗君臣相得、励精图治的成功经验,为当时的帝王树立起施政的楷模。贞观政要正是基于这样一个政治目的写成的,所以它一直以其具有治国安民的重大参考价值,而得到历代珍视。贞观政要全书10卷40篇,8万余言,是一部政论性的史书。这部书以记言为主,所记基本上是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征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一些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
3、贞观政要不按时间顺序组织全书,而是从总结唐太宗治国施政经验,告诫当今皇上的意图出发,将君臣问答、奏疏、方略等材料,按照为君之道、任贤纳谏、君臣鉴戒、教戒太子、道德伦理、正身修德、崇尚儒术、固本宽刑、征伐安边、善始慎终等一系列专题内容归类排列。该书首先探讨了为君之道。他列举唐太宗的言论说明清心寡欲和虚心纳谏是相当重要的。做到这两点,是唐太宗成功的关键,从历代统治者的施政实践上看,这两条对于政权安危具有普遍意义。求谏记述了唐太宗鼓励房玄龄、褚遂良等人进谏的言论,表现了唐太宗的广开言路、虚己纳谏和任贤用能的品质。李世民广泛征求大臣的意见,并善于采纳意见,从中找到了许多治国良策,明白了自己的许多过失,
4、成为一个从谏如流、具有雄才大略的治世明君。章节主要内容第一段唐太宗积极求谏的态度和唐太宗对求谏的认识,唐太宗希望忠臣发现君主过失就“极言规谏”第二段阐述君正臣明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唐太宗以“天下太平”为目标,愿意得正臣事己,希望听取诤谏,匡救政教过失,并能够付诸行动,真正虚心地采纳谏言第三段希望臣下能正确对待劝谏。唐太宗的话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臣子规谏的必要性,二是纳谏的广泛意义第四段阐述希望得到规谏的良苦用心。只要有进谏的,纵然“不合朕心”,也不应该认为是忤逆犯上第五段从人性的弱点和自身经验阐述纳谏的必要性。认为“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第六段阐述劝谏要及时。唐太宗认为“朕所为事,若有不当,
5、或在其渐,或已将终,皆宜进谏”,即使不能防微杜渐,也要做到亡羊补牢对应学生用书P49诵读第一段,完成以下各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皆失其举措(举止)(2)必假颜色,冀闻谏诤(脸色)(希望)(3)主欲知过,必藉忠臣(过失)(借助)(4)臣亦不能独全其家(保全)(5)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竭力陈说)2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人欲自照,必须明镜。译文:一个人要想看到自己的面容,必须要有一面明镜。句式: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人欲照自”。(2)虞世基等,寻亦诛死。译文:虞世基等人,不久也被诛杀。句式:被动句,无被动标志,语句本身有被动之意。3唐太宗是在什么背景下求谏的?明确唐
6、太宗发现自己上朝时过于严肃,文武百官都害怕他,举止失常。官员们个个为求自保,不敢直陈意见。于是,太宗就改变做法,放下皇帝的架子,摆出一副虚心请教的神态,希望听到属下的谏诤之词。4唐太宗对于纳谏有着怎样的认识?明确唐太宗参加了推翻隋朝统治的斗争,从自己的经历出发,他深深地懂得要想保住刚刚建立的大唐江山,必须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实行开明的政策,为此,他以隋炀帝拒谏饰非为鉴,虚怀若谷,从谏如流,避免和纠正了许多错误,同时他任贤使能,实行了开明政策,采取利国利民措施,从而出现了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诵读第二段,完成以下各题。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顺,指天下太平)(2)惟君臣相
7、遇(对待)(3)幸诸公数相匡救(shu屡次,多次)(救,帮助)(4)冀凭直言鲠议(希望)(耿直)(5)后从谏则圣(君主)(6)实愿罄其狂瞽(竭尽)(愚妄无知,自谦之词)6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译文:大臣说的话如果不被接受,就一个接一个地以死相谏。句式:省略句,“相继以死”后省略中心词“谏诤”。(2)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译文:希望凭借你们直言鲠议,以实现天下太平。句式:省略句,省略代词“其”,在“凭”之后加上“其”,即“你们”。7请赏析“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一句。明确正直的君主任用了奸臣,就不可
8、能治理好国家;正直的臣子侍奉昏庸的君主,也不可能治理好国家。正直的君主和正直的大臣相处共事,如鱼得水,那么天下就可以平安无事了。贤臣、良主共同治理国家,才是天下的大幸!唐太宗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才出现了贞观之治,历史上才有了赫赫声威的大唐王朝的空前盛世。因此,领导者只有和群众搞好关系,团结一致,才能把局面开创好。由此看来,干群之间的和谐共事在今天显得尤其重要。8王珪的对策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明确(1)运用比兴。“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一句运用比兴,道理浅显易懂,让人容易接受。(2)运用类比。讲古代圣主与诤臣相处类比太宗与臣下互相信任,语气委婉,说理中肯。(3)扬彼抑己。对太宗恭敬严谨,称彼“圣
9、虑”称己“狂瞽”,语气谦恭有度,说理透彻。诵读第三、四段,完成以下各题。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恒欲公等尽情极谏(常常)(2)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因为)(3)又比见人来奏事者(近来)(4)必当畏犯逆鳞(喻指触犯君主威严)(5)朕亦不以为忤(认为)(触犯,冒犯)10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译文:因此,天下遭受损失造成混乱,没有不是从这里开始的。句式: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以是天下丧乱”。(2)下为百姓所怨。译文:对下被百姓怨恨。句式:被动句,“为所”表被动。(3)又比见人来奏事者,多有怖慑,言语致失次第。译文:另外,近来看见前来奏事的人,
10、大都心怀恐惧,致使语无伦次。句式:定语后置句,“来奏事”应在“人”前,为“人”的定语。11第四段中,唐太宗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求谏的渴望的?明确他说“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是说他即使在“闲居静坐”的时候,也在反省自己的行为,唯恐出了差错,“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因此时刻想着要得到正直的人来匡扶规谏,使自己能够知道外界对于政事的看法,在百姓心有怨滞之前就弥补自己的过失。12第四段中,为了得到“正人匡谏”,唐太宗采取了哪些措施?明确唐太宗认为应该对臣僚多一些宽容,只要有进谏的,纵然“不合朕心”,也不应该认为是忤逆犯上。如果马上就大声斥责,就怕臣僚心里战战兢兢,钳口不言了,这样反而堵塞了言路。
11、从前面“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到“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为了求谏,唐太宗可以说是煞费苦心。诵读第五、六段,完成以下各题。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如属文之士,伎巧之徒(写作)(一类人)(2)商略诋诃,芜词拙迹(呵斥指责)(杂乱无章、没有条理的言辞)(3)举其愆过(过失)(4)因举觞赐玄龄等数人勖之(酒杯)(勉励)(5)昔舜造漆器,禹雕其俎(案板)(6)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开端,开始)(7)比见前史,或有人臣谏事(近来)(有时)(8)可反手而待也(形容时间短)14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自知者明,信为难矣。译文:能正确对待自己的人就是明智,但要做到实在困难。句式:
12、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应为“知自者明”。(2)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译文:每天要处理成千上万的事情,若单靠一个人来了解判断,即使再辛苦劳累,怎能把每件事都处理得尽善尽美呢?句式:省略句,“一日”之后省略中心词“理”。15在第五段中,唐太宗是如何阐发“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这一观点的?明确开头唐太宗引用论证,借用“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一句来引出“求谏”之需要。然后又运用举例论证,以“属文之士、伎巧之徒”和“名工文匠”为例,得出“求谏”的观点。最后又从反面论证观点,“一人听断”“安能尽善?”说明“求谏”是“天下太平”的前提。唐太宗的论证观点,思路清晰而严谨,语言婉转而中肯。1
13、6第六段记录的是一次君臣的对论,唐太宗有何不满?提出了什么样的更高要求?明确对褚遂良的回答,唐太宗表示了肯定,但对古代的谏者的“及其满盈,无所复谏”的行为有所不满,又对自己的大臣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朕所为事,若有不当,或在其渐,或已将终,皆宜进谏。”就是说不管刚有苗头,还是快要终结了,都应该进谏,即使不能防微杜渐,也要做到亡羊补牢。而皇帝本人,面对这种情况,也决不能以“业已为之”“业已许之”为借口搪塞大臣,而应该立即“停改”,否则“危亡之祸,可反手而待也”。这种认识是建立在唐太宗对历朝覆亡教训的深刻把握上的,体现了他的谨慎细致。对应学生用书P109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
14、的一项是()A必须极言规谏极言:竭力陈说B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忤:冒犯,触犯C如属文之士属文:写文章D危亡之渐渐:浸,浸染解析:渐:开始。答案:D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人欲自照,必须明镜B雕琢害农事C寻常奏事,情犹如此D皆失其举措解析:D项,举措:古义,举止;今义,措施。答案:D3下列句中句式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B下为百姓所怨C又比见人来奏事者,多有怖慑D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解析:B项,为被动句,“为所”表被动。其他三项均为定语后置句,分别是:A项,进见的百僚;C项,来奏事之人;D项,可使报秦之人。答案:B4默写名句名篇。(1
15、)人欲自照,必须明镜;_,_。(2)惟君臣相遇,_,则海内可安。(3)木从绳则正,_。(4)首创奢淫,_。答案:(1)主欲知过必藉忠臣(2)有同鱼水(3)后从谏则圣(4)危亡之渐5将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陛下开圣虑,纳刍荛,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译文:_(2)若即嗔责,深恐人怀战惧,岂肯更言!译文:_(3)此则危亡之祸,可反手而待也。译文:_答案:(1)陛下开启圣明的思虑,采纳我等鄙陋之人的意见,愚臣处在这个不避忌讳的朝代,实在愿尽自己愚劣的能力。(2)假若当即对他呵斥责怪,我深怕奏事人心怀恐惧,怎敢再说话呢!(3)这样做的话,那国家危亡的灾祸,可以像翻转手掌那样很快就会到来
16、啊。二、阅读提升(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79题。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又比见人来奏事者,多有怖慑,言语致失次第。寻常奏事,情犹如此,况欲谏诤,必当畏犯逆鳞。所以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若即嗔责,深恐人怀战惧,岂肯更言!”贞观十六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知者明,信为难矣。如属文之士,伎巧之徒,皆自谓己长,他人不及。若名工文匠,商略诋诃,芜词拙迹,于是乃见。由是言之,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常念魏徵随事谏正,多中朕失,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
17、。”因举觞赐玄龄等数人勖之。贞观十七年,太宗问谏议大夫禇遂良曰:“昔舜造漆器,禹雕其俎,当时谏者十有余人。食器之间,何须苦谏?”遂良对曰:“雕琢害农事,纂组伤女工。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太宗曰:“卿言是矣。朕所为事,若有不当,或在其渐,或已将终,皆宜进谏。比见前史,或有人臣谏事,遂答云业已为之,或道业已许之,竟不为停改。此则危亡之祸,可反手而待也。”6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部是太宗极力“求谏”原因的一项是()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自知者明,信为难矣。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一日万
18、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ABCD解析:是说太宗的做法。是说进谏的时间。排除这两项即可得出答案。答案:A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太宗从前来奏事的大臣们有时神情惊慌、语无伦次的情况推测,臣子们“奏事”尚且惶恐,“进谏”更应畏惧。B太宗以写文章的人和从事技艺的工匠如果让名家来品评,就能发现杂乱无章的文辞与低劣的技艺来类比,说明人君也须纳谏。C魏徵在发现太宗的错误后,能选择恰当的时机给予规谏,太宗曾在朝臣面前赐酒给如魏徵一样敢谏的房玄龄等以示勉励。D太宗曾问褚遂良有关舜、禹的谏臣对装饰食物器具之事也苦苦规谏的原因,褚遂良说这是禁止奢侈,
19、防微杜渐。解析:C项,魏徵“能选择恰当的时机给予规谏”理解错误,原文是“随事谏正”,即不分时机。答案:C8唐太宗在论述“纳谏”时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答:_参考答案:(1)比喻论证。“常念魏徵随事谏正,多中朕失,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以“明镜鉴形”来形象阐述魏徵随事谏正的意义。(2)对比论证。“如属文之士,伎巧之徒,皆自谓己长,他人不及。若名工文匠,商略诋诃,芜词拙迹,于是乃见。”以“自谓己长”和他人“商略诋诃”相对比,论述自知者之难。(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凡有兴造,必须贵顺物情。昔大禹凿九山,通九江,用人力极广,而无怨讟(d)者
20、,物情所欲,而众所共有故也。秦始皇营建宫室,而人多谤议者,为徇其私欲,不与众共故也。古人云: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固知见可欲,其心必乱矣。至如雕镂器物,珠玉服玩,若恣其骄奢,则危亡之期可立待也。自王公以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准品秩,不合服用者宜一切禁断。”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贞观二年,公卿奏曰:“依礼,季夏之月,可以居台榭,今夏暑未退,秋霖方始,宫中卑湿,请营一阁以居之。”太宗曰:“朕有气疾,岂宜下湿?若遂来请,糜费良多。昔汉文帝将起露台,而惜十家之产。朕德不逮于汉帝,而所费过之,岂为人父母之道也?”固请至于再三,竟不许。贞观四年,太宗
21、谓侍臣曰:“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孔子云: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朕尊为帝王,富有四海,每事由己,诚能自节,若百姓不欲,必能顺其情也。”魏徵曰:“陛下本怜百姓,每节己以顺人。臣闻以欲从人者昌,以人乐己者亡。隋炀帝志在无厌,惟好奢侈,所司每有供奉营造,小不称意,则有峻罚严刑。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竞为无限遂至灭亡此非书籍所传亦陛下目所亲见。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矣;若以为不足,更万倍过此亦不足。”太宗曰:“公所奏对甚善!非公,朕安得闻此言?”(节选自吴兢贞观政要论俭
22、约,略有删节)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必须贵顺物情物:人B宫中卑湿卑:低下C陛下本怜百姓怜:同情D隋炀帝志在无厌厌:满足解析:怜:爱怜。答案:C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竞为无限/遂至灭亡/此非书籍所传/亦陛下目所亲见B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竞为无限遂/至灭亡/此非书籍所传/亦陛下目所亲见C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竞为无限遂/至灭亡/此非书籍/所传亦陛下目所亲见D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竞为无限/遂至灭亡/此非书籍/所传亦陛下目所亲见解析:“遂”“亦”前应断开。答案:A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贞观,
23、唐朝君主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共23年。B礼是战国到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C台榭,古代将地面上的夯土高墩称为台,台上的木构房屋称为榭。它是宫室、宗庙中常用的建筑形式。D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帝王的敬称。陛,指帝王宫殿。解析: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答案:D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所论俭约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勤俭节约,而是针对王公贵族挥霍无度“则危亡之期可立待”展开讨论的,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性。B贞观以来“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是王室和大臣们认真贯彻唐太宗俭约治国主张的必然结果。
24、C唐太宗不仅以古为鉴,对俭约治国有清醒的认识,而且身体力行,宁愿忍受疾病困扰也绝不造屋避湿,体现了一代明君的高尚风范。D魏徵认为,隋炀帝亡国固然与喜欢奢侈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滥施刑罚,从另一方面对唐太宗提出劝谏,得到了唐太宗的赞许。解析:魏徵认为,隋炀帝喜欢奢侈,他为了奢侈而滥施刑罚,导致亡国。并非“从另一方面对唐太宗提出劝谏”。答案:D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朕德不逮于汉帝,而所费过之,岂为人父母之道也?译文:_(2)诚能自节,若百姓不欲,必能顺其情也。译文:_答案:(1)我的德行比不上汉文帝,而兴建所花费的要超过他,难道是作为百姓父母的君主所该做的吗?(关键字:“逮
25、”“过”“为人父母”)(2)我确实能自我节制,如果百姓不想那么做,就一定顺应民情。(关键字:“诚”“自节”)参考译文:贞观元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从古帝王凡有兴建营造,必须重在依顺民心。当年大禹开凿九山、疏通九江,使用人力极多,而没有怨言,是因为民心希望这么做,而为大家共同享有的缘故。秦始皇兴建宫室,而百姓多指责议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和大家共同享有的缘故。古人说:不要做无益的事来损害有益的事。不寻求那些满足私欲的东西,而使民心不乱。可知见到那些能满足私欲的东西,心就一定会乱了。至于精雕细刻的器物,珠宝玉器和服饰珍玩,如果任意骄奢下去,那么国家危亡的日子就会立即到来。从王公以下,住
26、宅府第、车服、婚嫁、丧葬,都得按照品级,不应服用的应一概禁绝。”这样20年间,社会风俗崇尚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没有饥寒之苦。贞观二年,公卿大臣上奏说:“依照礼记所说,夏季最后一个月,可以居住在台上的楼榭里,如今夏暑尚未消退,秋季绵绵细雨刚刚开始,宫里低下潮湿,请营建一座楼阁来居住。”唐太宗说:“我有气息不顺的毛病,怎适宜于住在低下潮湿的地方?如果同意奏请,就会花费很多钱财。从前汉文帝准备兴建露台,因为不愿用掉相当于10户人家家产的经费而作罢。我的德行比不上汉文帝,而兴建所花费的要超过他,难道是作为百姓父母的君主所该做的吗?”公卿大臣们再三恳请,太宗始终没有同意。贞观四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
27、臣们说:“宫室殿宇盖得宏伟装饰得华丽,游览玩赏水池楼台,是帝王所希望的,是百姓所不希望的。帝王之所以希望这样,是为了放纵逸乐;百姓之所以不希望,是因为劳苦疲累。孔子说: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的,那就是恕吧!自己所不愿做的,切记不要强加给别人。劳苦疲累的事情,实在不该强加给百姓。我被尊为帝王,富有四海,什么事情都凭我一句话,我确实能自我节制,如果百姓不想那么做,就一定顺应民情。”魏徵说:“陛下本来爱怜百姓,经常节制自己而顺应民情。我听说过拿自己的欲望顺应民情的就会昌盛,靠百姓来博取自己欢乐的就会灭亡。隋炀帝一心贪得无厌,专门喜欢奢侈,主管部门每有供奉营造,稍微不称心,就要施加严刑峻罚。上边有所喜好
28、,下边必然做得厉害,大家争相无限制地放纵淫逸,很快就会导致灭亡。这不是书上写的,而是陛下所亲眼看见的事实。正因为他无道,所以上天才让陛下来取代他。陛下如果认为已满足欲望,那么今天就不仅仅是满足了;如果认为不满足,再超过现在万倍也不会满足。”太宗说:“你的奏对很好!不是你,我怎能听到这些话呢?”三、语言表达1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新年伊始,一轮迅猛的纸张原料涨价潮呼啸而至,席卷整个用纸行业。纸价普涨,新闻、图书出版业首当其冲。实施“阶梯电价”本应是大快人心的改革之举,但调查表明,不是所有的受访者都支持这项改革,这值得决策者深思。坚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惩前毖后、治
29、病救人,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江心补漏。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的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的创作人才,是十九大赋予文艺界的期望。随着百镇千村建设稳步推进,海南省许多新的特色旅游产品脱颖而出,发展乡村旅游、推进全域旅游大有可为。战狼以扣人心弦的剧情设计,紧张刺激的格杀搏斗,恢宏震撼的战争场面,点燃了观众的观影热情。ABCD解析: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使用正确。大快人心: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不合语境。江心补漏:船到江心才想到补漏洞,已经来不及了。比喻事先不防备,临时补救,无济于事。不合语境,可改成“防微杜渐”。德艺双馨:形容一个人的德
30、行和艺术(技艺)都具有良好的声誉,一般指从事艺术的人。使用正确。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不合语境。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使用正确。答案:C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许多细菌和病毒会给人类带来传染病,但是如果人类对这类细菌和病毒的毒素加以利用,就会产生以毒攻毒的效果。如_,使人产生对某种疾病的抵抗力。这种用来小剂量注射的毒素,就是疫苗。疫苗可以刺激人体产生一种与其相应的抗体物质,这些抗体物质_,这样就使人体获得了免疫力,_。解析:处的前一句说的是人们利用这类细菌和病毒的毒素,那么
31、这里紧接着应该讲做了什么事,而处的后一句是“使人”,可知这里应当提到“人”。后文说“用来小剂量注射的毒素”,可推断此处可填“把它少量地注射到正常人的体内”。处前一句提到“抗体物质”,后一句说“这样就”,可知这里讲抗体是怎样使人体获得免疫力战胜传染病的,而前文说“细菌和病毒会给人类带来传染病”,可以推断此处可填“能抑制或杀死致病的细菌和病毒”。处前一句是“这样就使人体获得了免疫力”,顺着说明结果即可,也与开头相照应,可填“人的得病概率就会降低”。参考答案:把它少量地注射到正常人的体内(注射小剂量的毒素)能抑制或杀死致病的细菌和病毒人的得病概率就会降低一部独具魅力的时政体经典贞观政要所总结的以民为
32、本、以德治国等治国理念,诚心纳谏、倾心仁政等领导和决策艺术,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等人才选拔艺术,天下为家、戒奢戒贪、善始善终等修养艺术等,颇值得现代人借鉴。书中有许多名言佳句早已成为世人传诵的经典。如唐太宗的“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这些良言警句对今人在认识问题、用人治事方面都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吴兢在书中对太宗朝的大政方针进行了归纳和概述,其中做得成功的有偃武修文、崇尚儒学、加强礼治、执法宽松、休养生息、稳定民心等。唐太宗非常重视农业生产。他说:“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板材采购供应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办公设备专业维修与保养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商业综合体场地调研与运营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电子产品进出口贸易合同模板
- 二零二五年度专业安保团队保安员劳动合同范本
- 2025版信息技术测试加工综合服务合同
- 2025版补偿贸易与智能电网建设合作协议
- 2025版标准临时休闲设施租赁合同范本发布
- 2025版甜品店股份合作项目合同书
- 二零二五年度消防安全技术服务与培训协议
- 会务工作人员培训课件
- 会务服务培训课件
- 股权质押项目交易方案
- 江河治理与防洪工程课件
- 网络安全知识培训资料
- 202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题库带答案
- 同业培训课件
- 中试平台运营管理制度
- 2025年江苏省高考化学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
- 2025年沪科版八年级(初二)下学期物理期末考试模拟测试卷02
- DB13T 1347-2010 城镇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