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70夏朝 前2070前1600年商朝 前1600前1046年周朝 前1046前221(256)年西周 前1046前771年东周 前770前256年春秋 前770前476年战国 前475前221年秦朝 前221年前207年汉朝 前202220年西汉 前2029年新朝 923年东汉 25220年三国两晋南北朝 220589年三国 220280年两晋 266420年南北朝 420589年隋朝 561618年唐朝 618907年中国历史年代发展顺序五代十国 907979年宋朝 北宋 9601127年南宋 11271279年元朝 12711368年明朝 13681644年清朝 164
2、41912年历史 必修第一册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奴隶社会)221BC1912AD夏商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封建社会)2070BC476BCC秦清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神权与王权结合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二)夏商政治形式1、夏(2070BC1600BC)(1)建立 禹 2070BC(2)政治形式:A.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宗族关系成为基本政治关系2、商(1600BC1046BC)(1)建立 汤 1600BC(2)政治形式:A.实行宗法制 B.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为什么充满神权色彩?根
3、本:体现当时人们对自然征服的有限直接:信仰祖先,神比动物图腾更能战胜其它部落(三)西周分封制含义:西周周武王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1、建立 周武王 1046BC2、分封制:(1)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2)主要诸侯国:鲁晋燕(姬姓)、陈楚宋(先朝贵族)齐、魏(3)诸侯权利: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得到人民、土地、世袭制) 诸侯义务: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力役(4)作用及影响:积极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有利于扩大统治区域周的文化形式也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消极影响:西周后期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四)西周的宗法制1、含义:宗法制按
4、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2、特点:a.嫡长子继承制(核心)b.大宗小宗有相对性c.形成森严社会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d.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3、影响:(1)对古代社会:保证贵族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成为我国数千年封建社会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2)对今天社会积极: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安定和国家统一(尊宗敬祖、认祖归宗)消极:易形成地方分裂势力和宗派势力等(认人唯宗、宗派主义)划分远近尊卑,个人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消失与现代社会强调的平等与法制意识背离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221BC207BC220)(一)走向“大一统”1、过程(1)
5、六王毕(230BC221BC)(2)四海一A.北方:夺河套,修长城+筑直道B.南方:争岭南,修灵渠,置郡县C.西南:开辟“五尺道”,纳入中央管辖2、影响: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战乱 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 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二)秦汉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的决策方式(皇帝个人专断独裁,具独断性、随意性) 中央集权:针对地方分权(地方政府在政、经、军等方面没有独立性,绝对服从中央)1、基础:春秋战国(出现但不完善)出现郡县等地方行政区划2、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完善、建立) (1)郡地方:郡县制A.背景:分封制战乱B.特点:a.郡是直属于中央的
6、地方行政设置b.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C.影响: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2)中央: A.创立皇帝制度:特点: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B.建立中央官制:三公九卿三公:丞相(辅助皇帝政事)、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督)特点:a.皇帝任免,不得世袭b.分权而设,分工明确,行政效率提高c.丞相位高权重(3)影响:巩固国家统一奠定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局限:易产生暴政,激化矛盾3、汉朝大体沿袭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汉承秦制)汉武帝时设置十三部刺史和司隶校尉,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这对国
7、家的政权稳固,防止地方分裂势力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君主专制政体: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汉元)(一)君权加强,相权削弱1、西汉(汉武帝)频繁换相,中朝制度(丞相权利剥夺变执行机构)2、唐朝:三省六部制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门下省 审议尚书省 执行中书省 决策皇帝内容:特点:相权一分为三(或更多) 各部门分工、合作、监督、牵制 保证君权独尊,皇权下的民主制 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3、宋朝:(1)设中书门下为行政机构,长官职务相当于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2)增设副相分行政权参知政事(3)设枢密院分君权枢密使(4)设三司分财权三司使(二)君主强化对地方的统治1、
8、完善监察制度(1)郡国并行制(汉) (2)汉朝州刺史的设置:汉武帝设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完善地方行政制度,加强中央集权A.秦:郡、县 东汉:州、郡、县B.唐:道、州、县C.宋:路、州、县D.元:行省、路、府、州、县行省制度:(1)十大行政区域 (2)两个单列区划(中书省直辖腹里,宣政院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3)行省与中央关系:a.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 b.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 c.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d.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也不得调动军队e.行省官员定
9、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f.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 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4)影响: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三)秦汉到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特征1、皇权加强,相权削弱2、中央权力加强,地方权力削弱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专制时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专制时代晚期:明清 政治形态: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一)明朝君主专制强化1、废丞相(1)人:朱元璋(2)内容:a.废丞相职位:丞相制度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b.设六部等分理国家军政、行政大权c.各部门相互监督和牵制,最终集权于皇帝(3)影响:君主专制制度走向顶峰2
10、、设内阁(1)人:明成祖朱棣(2)性质: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结构(3)评价:其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司礼监的太监予以牵制,导致明朝政治黑暗清:军机处明:废丞相设内阁唐宋:分散相权汉:中朝、外朝秦:三公皇权(二)清朝前期君主专制强化措施1、加强皇权设军机处(雍正帝)(1)原因:为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而设置(2)职能: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3)特点:简、精、速、密(4)评价:提高行政效率标志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三)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积极: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巩固,社会安定,封建经济文化(宋三大发明、造纸术)发展和繁荣(康乾盛
11、世)2、消极:严重扼杀社会创造力,又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历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方式和共同点归纳:起用身边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多人共行宰相之职,形成互相牵制年1840 1842鸦片战争1883 1885中法战争1931 1937 1945抗日战争1856 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 1895甲午战争1900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左宗棠收复新疆反割台斗争黄海海战义和团反帝运动抗日救亡全民族抗战三元里抗英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8401949)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近代前期列强入侵) (近代后期列强入侵)191918401949近代前期旧民主主义时期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近代后期
12、新民主主义时期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一)列强侵华原因(为何在这一时期反复侵华)1、西方国家: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完成,需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2、中国:a.封建社会末期,国力衰弱,危机四伏b.地广人多,资源丰富落后的是制度(根本)、经济(主要)、思想(深层)(二)18401900年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简表1、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南京条约2、18561860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3、18941895年日本挑起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4、19001901年英法德俄美日意奥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奥”即奥匈帝国(三)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1、南京条约中国近
13、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主要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最能体现侵略意图)(2)危害:割地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赔款开创了列强勒索赔款的恶例,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五口通商使中国东南沿海门户洞开,便利了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协定关税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便利了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马关条约(1)主要内容:割辽东半岛(后因俄国等干涉未能得逞)、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湖北)、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
14、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资本输出、危害最大,体现日本进入侵华新阶段:资本输出阶段)(2)危害:割地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巨额赔款加剧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举借外债,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资本输出,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3、辛丑条约(1)主要内容: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2)危害:加剧人民贫困和经济凋敝列强占领中国都城清政府彻底成
15、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列强控制京津地区,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三)列强入侵的影响1、中国国家主权遭严重践踏:(1)列强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疯狂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2)破坏了中国领土、领海和司法、贸易、关税等方面的主权完整(3)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失去独立地位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背景:列强侵略,中华民族危机严重(二)典型表现:1、人民大众自发的反抗运动(1)三元里人民抗英 1841(2)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1895.3-10A.背景:a.1895.4清政府卖国签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b.日本派军队侵占台湾
16、c.台湾人民不愿做亡国奴B.各界人士态度:a.全国人民坚决反对割地议和,怒斥清政府投降卖国b.台湾人民“鸣锣罢市”,发布檄文,“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让台”c清政府不给予支持C.主要抗日英雄:邱逢甲、徐骧义军,刘永福黑旗军D.意义:a.沉重打击日本侵略气焰b.体现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和爱国主义的精神(3)义和团反帝运动A.原因:a.根本:帝国主义侵略加深导致中华民族危机b.直接:反洋教斗争的发展(文化冲突:基督教思想与儒家思想)B.过程:1898年秋兴起(山东冠县)1900年春入京津地区1900年夏,慈禧西逃,颁布“剿匪”上谕C.意义:显示中国人民反帝的巨大力量粉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计划打击
17、清政府反动统治(三)共同特点:1、表现中国人民爱国精神、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2、取得一定成就,但未能完全维护国家主权3、斗争中既同侵略者又同腐败的清政府斗争4、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三、伟大的抗日战争(19311945)(一)日本侵华原因1、根本:摆脱资本主义发展困难(市场、原料),既定国策2、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19291933年)3、中国内战(攘外必先安内蒋介石)4、国际社会的绥靖政策(二)侵华日军罪行1、侵华事变:1931九一八事变、1931一二八事变(侵占上海失败)1935华北事变(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937卢沟桥事变(攻占北京)1937八一三事变(攻上海
18、)2、暴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南京大屠杀等惨案,细菌战、毒气战3、血腥殖民统治:政治(以华治华)、经济(掠夺资本、劳动力、资源)、文化(奴化教育)(三)中华民族的伟大抗战1、关内关外抗日救亡运动局部抗战 19311937关:山海关,关内关外:华北东北(1)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发表宣言,号召中国工农红军和人民“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1935年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2)东北人民:1936年中共满洲省委将各路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3)国民党军队:1932一二八
19、事变爆发后,驻守淞沪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蔡廷锴、蒋光鼐)奋起抵抗,迫使日军三易主帅1933安宋冯吉长城抗战 山海关 东北军安德馨全营力战殉国 承德 二十九军宋哲元等部英勇抗战,喜峰口失而复得 多伦 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联合共产党员吉鸿昌收复多伦(察哈尔省)(4)爱国民众:工人罢工、募捐,爱国工商业者抵制日货1935年12月9日北平数千名学生为反对华北自治举行游行示威(一二九运动)2、全面的全民族抗战(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九一八事变1931和华北事变1935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瓦窑堡会议1935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一二九学生运动1935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西安事变1936
20、揭开国共从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步形成卢沟桥事变1937标志日本全面侵华开始,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开始八一三事变1937国民政府表示自卫抗战八一三事变1937红军接受改编,国共两党首先实现军事合作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1937.9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2)全民族的抗战两个战场协同作战A.正面战场(国民党):a.淞沪会战: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1937.8.3后b.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首次大捷 淞沪会战时c.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最大胜利 1938春d.武汉会战: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193
21、8.10e.枣宜会战:国民党张自忠壮烈殉国 1940.5B.敌后战场(共产党):a.路线:1937.8洛川会议,全面抗战路线b.战术: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各种形式游击战c.指挥中枢和总后方:1937.9陕甘宁边区(延安)d.军事行动:百团大战 1940下半年 华北 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歼敌四万多人,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四)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时间: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10月25日台湾光复(被占领50年,18951945)2、胜利原因:(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A.中共敌后战场B.国民党正面战场C.全国人民和海外华侨支持(
22、2)世界人民的支援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B.苏联的出兵C.美国的原子弹(五)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1、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是中国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2、是中华民族由衰弱走向重新振兴的转折点改变屈辱历史光复失地废除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奠定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础国际地位提高,人民觉醒3、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此做出巨大贡献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原因:揭开反法西斯序幕,开辟东方战场持久战使中国成为抗击日本的主战场是亚太地区盟军的战略支柱、后方基地做出巨大牺牲和贡献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一、太平天国运动二、辛亥革命辛亥革
23、命:狭义1911,广义18941912(一)背景:1、民族危机严重和清政府反动卖国2、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二)经过1、酝酿阶段: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18941905)(1)民族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2)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建立兴中会1894(夏威夷檀香山)(3)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建立中国同盟会19052、发展阶段:发动武装起义(19051911武昌起义前)3、高潮阶段:(1911武昌起义1912中华民国成立)(1)武昌起义条件:A.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B.一系列革命武装加速革命进程的发展C.有利时机:保路运动D.文学社、共进会深入新军大力宣传E.湖北新军革命首创精神爆发:1911
24、.10.10 湖北新军 熊秉坤结果:A.成立湖北军政府B.武汉三镇全部解放C.14个省区响应独立(2)中华民国的成立时间:1912年1月1日总统:孙中山国旗:五色旗国都:南京纪元:改用公历(1912年:民国1年)措施:移风易俗和保护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概况性质: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革命政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内容: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b.关于国民权利的规定c.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i.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ii.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实行责任内阁制iii.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B.性质: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C.意义:a.从法律上宣告了君
25、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b.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4、妥协、失败阶段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1)原因:帝国主义的支持(袁世凯统治北洋军阀)革命党人的妥协退让袁世凯的权术和阴谋(2)篡夺:孙中山辞职,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在北京就职,临时政府迁至北京(1912)(三)历史功绩1、中国近代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功绩:(1)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2)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3)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4)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5)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孙中山具有如此崇高地位的原因A.民主革命的先行者B
26、.一生为民族解放、独立、民主自由奋斗三、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五四运动(1919)1、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2、经过:1919.5.46月初 运动中心:北京上海运动主力:青年学生工人阶级斗争方式:罢课“三罢”斗争3、主要成果:a.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b.罢免亲日卖国贼的职务c.中国外交代表团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4、意义:伟大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二)无产阶级政党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1、中共成立中共“一大”召开(1)时、地、人:1921.7.23上海嘉兴南湖(2)会议主要内容:a.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27、b.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2、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中共“二大”召开(1922)(1)内容:a.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b.党的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2)意义: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19211949)1、国民革命运动(19241927)(1)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原因:a.国共两党反帝反封建达成共识,以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主共和为目标b.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2)北伐战争1926.71927(3)失败:1927年原因:i.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ii.共产党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标
28、志:i.蒋介石制造“四一二”政变ii.汪精卫制造“七一五”政变(4)意义:性质: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作用:动摇北洋军阀的统治,打击帝国主义侵略势力2、“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1)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第一枪(1927年)秋收起义:转向农村发展(1927年秋)(2)土地革命:地主所有制农民所有制(私有)作用:为革命提供大量人力物力(3)根据地建设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星星之火”建设: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核心内容:在中共领导下,把武装起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3、红军长征(19341936)(1)原因:党内“左”倾冒险主
29、义错误泛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2)遵义会议 1935年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肯定了毛泽东为首的正确主张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3)胜利标志:1935.10.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10.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4)意义: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是骨干长征精神永存(乐观主义、集体主义)4、全民族的抗日战争(19371945)5、解放战争(19451949)(1)背景:1946年夏,国民党挑起全面内战(2)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A.战略反攻序幕: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B.战略决战:三大战役:辽沈战役(东
30、北),淮海、平津战役(同时)作用: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C.渡江战役:1949年4月解放了南京解放南京的意义:结束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军事上不伟大(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意义1、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2、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3、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创造了必要的前提4、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争取解放的斗争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一)根本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准备:(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A.时间:1949年3月B.地点:西柏坡C.内容:a.党的工作从农村转移到城市b.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
31、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D.意义:a.指明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b.为新中国成立做了政治、思想、理论上的准备(2)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A.背景:政治上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覆灭军事上解放战争在全国取得基本胜利理论上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做了理论、方针政策准备B.时间:1949年9月C.地点:北平(19281949.9叫北平)D.具体内容:a.确定国名、国旗、国徽、国歌等b.通过共同纲领等c.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2、开国大典3、历史意义: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1)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2)诞生了以工
32、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主权(3)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二)政治建设成就:构成新中国政治体系基本框架1、确立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确立标志:第一届全国人大(1954北京)(2)背景:a.共同纲领作临时宪法b.土地改革完成,国民经济恢复c.抗美援朝与美国打平d.中央人民政府颁布选举法,实行普选制(3)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A.两个规定:规定实行民主集中制,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B.两个原则:人民民主原则、社会主义原则C.性质:体现了两个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D.意义: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2、确立国家基本政治制度(1)
3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A.初步确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1956年)C.特点: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47年成立内蒙古自治区,到1958年先后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区A.背景:大杂居,小聚居B.确立:(五个省级民族区域自治区)共同纲领确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54年宪法确认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C.意义:a.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b.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c.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4、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三大政治制度建立的意义(1)构成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2)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3)保证祖国统一和人民团结(4)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1956)(一)1956中共八大政治建设的良好开端:提出民族团结、多党合作、健全法制、发扬民主(二)“文化大革命”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表现:1、破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破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严重践踏法律重大挫折的启示: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坚持民主集中制,反对个人崇拜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三)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政治建设的伟大转折1、内容:(1)重新确立党
35、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2)重新确立党的政治路线 党的工作重心:阶级斗争为纲经济建设为中心(3)重新确立党的组织路线民主集中制(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4)伟大决策:改革开放2、意义:(1)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2)中国从此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国家的政治建设从此进入一个新时代(四)依法治国方略政治建设发展完善1、1980年,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2、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经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年宪法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
36、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3、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4、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把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标志着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三、“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一)“一国两制”的构想(理论)1、1979: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并建议海峡两岸实行通航、通邮、通商和探亲旅游2、1981:叶剑英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3、80s
37、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4、1984: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阐述这一伟大构想(二)实践1、香港回归(1)香港问题的由来(鸦片战争后)(2)回归过程:中英会谈(1982)联合声明(1984)胜利回归(1997.7.1)2、澳门回归(1)澳门问题的由来(2)回归过程:1987中葡联合声明1999.12.20澳门回归3、回归的历史意义a.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b.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开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c.标志着
38、中国在完成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d.为国际社会间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香港、澳门能够成功回归的原因:国力强大(前提条件);一国两制的构想(关键因素);联合声明以及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法律依据);渴望回归(群众基础)(三)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表现:1、1979年元旦,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当天,国防部长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国民党军据守的岛屿,从而实现利两岸30年来的真正停火2、1980年后,从台湾到祖国内地定居、探亲访友、采访观光及经商投资的人员不断增加,两岸交流日益频繁3、1992年10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就双方在事务性商
39、谈中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九二共识”4、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推动了两岸的经济交流与合作5、1995年1月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方针1、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外交依据:国家利益、国际环境、国家性质、国家实力3、外交方针:“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A.另起炉灶: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B.一边倒:站在社
40、会主义阵营一边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以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在此基础上,再与一些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19491956)1、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17国建交意义: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2、195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意义:标志中国外交政策成熟(1)首次提出: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2)进一步阐释: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亚非会议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3)作用:
41、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3、1954:参加日内瓦会议旨在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外长会议意义: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4、1955:亚非万隆会议万隆精神: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同:共同的遭遇(殖民主义的侵略)、共同的愿望与要求(民族独立、民族经济、维护和平)异:政治体制、意识形态不同意义: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二、外交关系的突破(一)突破什么?美国对中国的遏制之局(二)突破表现:1、核心:中美缓和(1)背景:a.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b.美国陷入越战泥潭c.中苏关系破裂d.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e.新中
42、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两弹一星)(2)中美交往的开始1971.4美乒乓队访华,打开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1971.7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尼克松访华做准备(3)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1972.2(4)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1978.12中美发表建交公报1979.1正式建交2、重返联合国 1971.10(1)原因:a.中国本就是联合国创始成员国b.新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c.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d.中美缓和对西方阵营的影响(2)恢复:1971年10月25日,26届联大(3)意义:a.中国外交战线上的一个重大胜利b.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失败c.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中日建交1972.9(
43、1)关键:中美关系缓和(2)原因:a.日、美特殊同盟关系b.尼克松访华冲击促使日本政府改变对华政策(3)根本原因:日本国家利益(三)突破的意义:1、有利于中国新时期的现代化建设2、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3、有利于中国在反对霸权主义、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时发挥更大作用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1978)(一)外交关系的调整1、依据(1)国内: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2)国际:形式的发展2、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 19853、调整表现不结盟政策内容:A.中国坚定地站在世界和平力量一边B.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发动战争C.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一切国家的正常关系D.反对对别国主权和
44、内政进行干涉(二)新时期的外交成就1、活跃的多边外交(1)全面参加联合国各项事务(维和、裁军、人权)(2)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2000年(3)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独立经济组织)2、推行新型区域合作(1)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APEC)活动A.1993年,江泽民在美国西雅图出席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B.2001年,中国第一次举办高级别大型国际会议APEC第9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上海合作组织A.过程:1996 “上海五国机制”(军事领域)2001 改名“上海合作组织”(政经文科多领域)B.意义: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丰富了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提供了以
45、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作为特征的新兴区域合作模式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专题六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一、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一)产生条件1、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限制了粮食的生产,而冬季多雨、夏季干热的地中海气候有利于葡萄和橄榄(经济作物)的生长2、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平等互利的观念、敢于冒险追求自由的性格3、城邦(1)概念: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的一些村落(2)特点:政治:独立自治,没有任何一个城邦具有征服其他城邦的绝对实力小国寡民,公民有较多机会直接参与城邦的公共事务(直接民主)公民地位平等,君主专制始终没有发展起来 经济:上平经济发达自由平等 文化:繁
46、荣民主、科学4、公民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1)概念:公民通常由除妇女、奴隶、外邦移民之外的本城邦成年男子组成(2)权利:有资格参加各种公共活动,有权利参与城邦行政与司法事务(3)地位:主体阶层、核心力量(4)特点:重视公民参政素质的培养珍视个人自由善于从事政治和文化艺术活动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二、卓尔不群的雅典雅典民主政治(一)发展历程1、初步确立:梭伦改革(594BC)(1)背景:A.政:平民与贵族反复斗争的结果B.经:工商业发展造就了雅典新兴工商业奴隶主星期(2)内容:经:A.颁布“解负令”等法令 B.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政:A.按财产多寡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作用:a.打破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b.以
47、财产资格取代血缘资格,根本瓦解贵族世袭政权 B.重组国家权力机构a.恢复公民大会的权利(职权:最高权力机关)b.建立“四百人会议”(职权:公民大会常设机构)c.公民陪审法庭(职权:最高司法机关)(3)意义:改变了贵族专政局面,缓和矛盾奠定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促进雅典的繁荣、发展2、确立:克里斯提尼改革(506BC)(1)内容:a.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b.五百人会议c.十将军委员会d.“陶片放逐法”(2)影响:以新的行政选区制度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雅典国家由此最终形成 使雅典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事务 标志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3、黄金时代:伯里克利改革(443BC429BC)(最终确
48、立)(1)背景:希波战争(500BC449BC)开启古典时代(2)内容:A.除十将军外,一切官职向公民开放,抽签产生(扩大公民参政范围)B.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公民都可参加并有发言权和表决权(改革公民大会)C.每个成员有机会担当公民大会轮值主席,掌国家最高权力 (改革五百人会议的权限)D.国家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 (提高陪审法庭的权利与地位)E.为参政公民发放津贴 (制定“公职津贴”制度)(二)特征:直接民主、人民主权、法律至上、轮番而治(三)评价1、存在的缺陷:维护社会不公的一种暴力机器(1)范围:在广大奴隶专政基础上,奴隶、妇女、外邦人被排除(2)性质: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小国寡民的城邦(3
49、)方式: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可能导致国家权力滥用和误用(4)后果:沦为个人争夺权力的工具(成也民主,败也民主)2、积极方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1)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在专制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2)在国家政治原则、国家权利组成形式、国家决策方式和公职选举、任期等方面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深刻的积极影响(3)确立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国家主权在民原则,不仅创造了辉煌的希腊,且对今天的社会发展、文明建设有借鉴三、罗马人的法律753BC509BC27BC395分裂罗马帝国时代4761453氏族制度国家共和国时期查士丁尼一世编成民法大全(一)概况1、概念:前6世纪末至7世纪古罗马奴隶
50、制国家法律的总称2、分类:A.形式:习惯法、成文法 B.构成:公民法、万民法、自然法(挂念)3、核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4、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二)起源与发展1、习惯法(753BC罗马建城509BC共和国建立初)2、成文法世界第一部成文法:汉谟拉比法典(1)十二铜表法(449BC,公元前5世纪中期)A.背景:平民与贵族的矛盾B.颁布:449BC,立法委员会C.内容:涉及法律诉讼的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宗教以及犯罪和刑罚等方面D.评价:局限性:保留某些维护贵族特权的不合理法规 进步性:古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限制了贵族的专横,打破了他们对法律知识的垄断,保护了平民的利益十
51、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2)公民法(509BC前3c中叶)(包含习惯法、十二铜表法等一切)A.概念:509BC前3c中叶罗马产生的法律统称B.特点:a.范围:专适于罗马公民的法律b.操作: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缺乏灵活与变通c.内容: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涉及个人财产关系等的司法规范不够完善C.意义:a.提高平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b.激发和调动平民爱国热情与参政的积极性(3)万民法(前3c中叶3世纪)A.背景:a.共和国向帝国扩张罗马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种新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需要部分承认被征服地区的其他民族的利益,给那些没有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以必要的法律保护b.设外事裁判官
52、来处理外邦人之间及罗马与外邦人之间的诉讼案件B.特点:a.范围: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公民,非奴隶)b.不触动原有公民体系,借鉴外邦人法规c.突破公民法局限:简单灵活,实用有效;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C.意义:以广泛的适用性和实用性理顺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巩固了罗马政权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3、自然法(共和国晚期)A.概念:不是具体B.提出:西塞罗(“自然法之父”)C.内容:自然法是整个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和各种具体法规的指导原则,它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公民)人人生而平等D.意义:是对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与升华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三)历史作用和影
53、响罗马法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价值1、维系帝国(1)公民法激发(2)万民法促进(3)有利于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与繁荣进步2、泽被后世(1)罗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直接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3)所蕴含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67c习惯法成文法753BC前6c末449BC公民法前3c末十二铜表法万民法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15、16c19c末20c初)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含日本)西方民主政治:代议制英: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美:总统制共和制 法:议会制共和制半总统制共和制(现代) 德: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54、皇帝+议会,皇权较大)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现代)(总理权较大)国王威廉三世国王、议会奠定基础乔治一世内阁、议会内阁制形成沃波尔内阁责任内阁制形成、完善小皮特内阁、议会完善一、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完善(一)背景:光荣革命(16401688)结果: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政权(二)过程1、初步确立:颁布限制王权的法案(1)权利法案1689A.内容:国王无权废止法律不得侵犯一会的征税权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未按法律程序,不得拘捕臣民必须定期召开议会B.意义(政治、经济、思想)(2)王位继承法1701 结果: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君
55、主权力受法律限制(3)结果:权力从国王转移到议会,奠定了君主立宪制基础2、正式确立: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8世纪中)英国成为典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国家议会上院下院(权力中心 立法权)选民司法独立(司法权)内阁(行政权)君主(国家象征,统而不治)形式任命监督负责多数党组合任命(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和作用1、特点:a.君主统而不治b.议会、内阁居权力中心c.内阁与议会相互制衡2、作用:(1)君主权力削弱,议会逐步掌握权力(2)结束英国封建专制制度,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3)对其他国家资产阶级建立新制度产生巨大影响二、美国1787年宪法(“民有、民治、民享”三民主义)(一)制定的背景:松散的“邦联制”
56、无法维护国家的安全与统一A.经济:无权制定统一关税,无力保护本国工业和美国商人的海外利益各州的关税壁垒以及纸币的滥发,使国内的商品流通及其不畅美国欠下了大量债务(与英争霸向法借债)B.政治:边境面临威胁无权维持常备军镇压人民反抗(二)制约权力、平衡利益的宪法核心:要有政府,但不能赋予大量权力1、内容(1)确立联邦体制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权力大大加强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三权分立原则(2)三权分立行政权属于总统,总统兼武装部队总司令,由选举产生,每届任期四年。 总统对宪法负责,对立法有否决权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参议员每州两名,任期六年,每两年改选其中的1/3
57、 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任期两年司法权属于各级法院; 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终身任职,他们拥有最高司法权总统(行政权)国会(立法权)最高法院(司法权)总统任命法官需经参议院通过解释宪法权议案否权决次以2/3以上多数再通过总宣布统行为违规任命最高法官2、特点(基本原则)最大特点:突出体现了所谓“制约与平衡”的原则(1)中央集权原则: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2)分权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3)民主原则:总统、议会议员由民选产生(民主,总统对选民负责)3、评价(1)进步性:a.近代世界第一部成文宪法b.加强了美国中央权力,成为一个真正的联邦
58、制国家c.确立三权分立,避免绝对权力,保护资产阶级民主d.协调中央地方、大州小州、南方北方之间矛盾, 为美国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2)局限性:种族歧视不同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民主共和制)国家元首称谓产生方法职能国王世袭,终身统而不治,国家象征总统选举产生并有任期是政府首脑,总揽军政大权政府与议会的关系英国政府(内阁)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掌握行政大权政府首脑即总统,行使行政权行政与立法相互独立议会和议员的产生方式议会由上院、下院组成下院议员民主选举产生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两院议会均由民主选举产生相同点(1)都是资产阶级专政 (2)都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3)议会都行使立法权
59、,实行两院制 (4)都是司法独立三、民主政治的扩展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18181883(一)历史条件1、经济基础A.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B.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1825)经济危机C.政治经济不平等阶级矛盾日益尖锐2、阶级基础:三大工人运动1831、1834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61848英国宪章运动1844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三大独立工人运动推翻富人政权争取民主共和国要求普选权参与国家管理反对私有制社会工人运动需科学理论指导科学理论在工人运动中产生3、思想基础:19世纪人类优秀文化成果(1)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2)德意志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
60、3)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大卫李嘉图、亚当斯密)4、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二)诞生1、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2、内容(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三)意义1、国际工人运动第一个战斗纲领2、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十年后,1859年达尔文进化论诞生3、国际工人运动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二、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革命的性质:a.资产阶级革命:反封建、反外来侵略b.社会主义革命:反资本主义(一)历史背景1、客观条件:a.俄国已具有帝国主义基本特征(物质基础)b.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2、主观条件: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公共停车场经营权转让协议3篇
- 2024年法定继承遗产分配协议
- 2024年二手房买卖正式协议样本
- 2024年度知识产权许可与技术合作合同3篇
- 2024年房屋征收与补偿分配具体合同模板版B版
- 2024年房屋按揭贷款重组协议
- 2024年员工岗位调整协议模板一
- 二零二四年度科技公司与毕业生孙某的人工智能研发合同2篇
- 2024产品销售代理合同书版
- 2024年标准借款延期合同范本版B版
- 精神科保护性约束问题课件
- 原发性肺癌临床路径
- 2024-2025华为ICT大赛(云赛道)高频备考试题库500题(含详解)
- (中级)数据安全管理员(四级)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上(单选题)
- 2024年度特别版磷矿石购销合同(修订版)
- 空调设计答辩
- 2023年吕梁市公安机关辅警招聘笔试真题
- 加油站应急救援处置卡(全)
- 骨科骨折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四川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模板三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