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课程目标1.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 度繁荣。2.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和创新、民族交融、区 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重点难点重点: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佛教、道教的传播、地位及其影响。难点:魏晋、隋唐时期文化的特点及原因。新课导学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二、文学艺术三、科技四、中外文化交流新课导学原名“玄空阁”,始建于15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是国内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山西浑源县的悬空寺合作探究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1儒学(

2、1)汉武帝时期:儒学正统地位确立后,呈现繁盛之势。(2)魏晋南北朝:儒学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3)隋唐: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4)唐朝中期:儒学复兴运动 原因:儒学的正统地位也受到佛教和道教的挑战。 提出:唐中期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内容: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 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特别提示】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采取全面尊儒措施,汉代儒学成为正统;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地位只是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其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但并未失去。 韩愈合作探究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2道教(1)兴起:兴起

3、于东汉末。(2)发展魏晋南北朝时,在民间广为传播,道教受到儒学的影响,主张“贵儒”和“尊道”。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道教的“八卦”和“五行”学说道教强调人生的哀乐、现实的纵情,且备有长生之方、登仙之术,沟通了人与神的联系。这比较符合国人的民族文化心理,况且此教以道家学说为依托,道家的学术思想也就自然成了道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可由此来超凡脱俗,逍遥神游,求得精神上的充实和超越。马怀良崩溃与重建中的困惑魏晋风度研究合作探究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3佛教(1)传入:汉代。(2)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吸收儒、道的思想,渐趋本土化。 武则天时,佛教在社会上也有

4、很大发展,形成不同宗派。其中禅宗的修行比 较简便,易于传播,对后世影响最大。(3)反佛斗争原因:佛教盛行,危害严重。概况:南朝无神论思想家范缜是反佛最杰出的代表;北魏、北周及唐朝等统治者 几度灭佛。结果: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合作探究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1)原因社会动荡不安,长期的战乱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为佛教流行提供了土壤,人 民容易接受宗教。 佛教本身有很大的欺骗性,佛教所宣扬的“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思想,把 人们的眼光从痛苦的现实转移到无法验证的来世幸福上;很容易欺骗和麻痹广大劳 动人民。 统治阶级的提倡和支持。(2)影响:自从中国有了佛教之

5、后,中国的宗教、哲学、伦理、建筑雕刻、语言文学 以及生活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大地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佛教传入中国的原因及其影响合作探究 二、文学艺术文学形式出现时间代表人物、作品特点建安文学东汉末曹操龟虽寿短歌行曹丕、曹植、建安七子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梗概多气、慷慨悲凉的风貌田园诗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谢灵运登江山孤屿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骈文南朝庾信哀江南赋序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民歌南北朝南子夜歌、华山畿北敕勒歌、木兰诗篇制短小,人民创作;南朝、北朝民歌风格不同唐诗唐朝李白、杜甫、王维等音节和谐、文字精炼,形

6、式风格丰富多彩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璨、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初唐:陈子昂、“四杰”盛唐:边塞诗人高适、岑参;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合作探究 二、文学艺术类别特征代表人物楷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实用价值高钟繇、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审美价值高王羲之、王献之、张旭、怀素等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征明等)合作探究 二、文学艺术类型时代代表人物成就绘画魏晋南北朝成就斐然东晋顾恺之专制画家出现“以形写神”绘画理论女史箴图洛神赋图隋唐吴道子“画圣”送子天王图宗

7、教化、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合作探究 二、文学艺术雕塑魏晋至隋唐时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敦煌莫高窟合作探究 三、科技人 物成 就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齐民要术领 域朝 代数 学农 学地 理祖冲之南朝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北朝贾思勰西晋裴 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魏晋南北朝合作探究 三、科技隋 唐领 域朝 代人 物成 就建 筑印 刷军 事李春隋朝设计建造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唐朝已有雕版印刷术世界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唐朝中期的书籍记载了火药的配方唐末,火药用于战争天文学唐朝僧一行测量出地球子午线长度

8、医 学唐朝孙思邈唐高宗时期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唐本草,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四大发明印刷术火 药合作探究 三、科技特点:重实用,轻理论;研究方法上经验总结,缺少实验;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原因:文化传承:前代科技政治因素:中央集权制度经济因素:社会生产力、农耕经济交流因素:民族融合与外来文化的传播人为因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合作探究 四、中外文化交流1.佛学交流和研讨(1)中国与印度、中亚之间 从东汉到北朝,陆续有中亚、天竺的高僧来华,将大批佛经翻译成汉文。 东晋的法显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 唐朝的高僧玄奘,在贞观初年西行前往天竺取经。(2)

9、中国与日本、新罗之间 唐朝高僧鉴真六次东渡,历尽艰险最终到达日本,传授佛法。 日本、新罗等国常常派学问僧来长安求法,日本的空海就是很有名的一位 高僧。合作探究 四、中外文化交流2.其他文化交流(1)唐都城长安聚集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使节、商人、侨民,成为当时的国际 大都会。(2)新罗、日本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有的留学生还在唐考中进士。(3)唐朝后期,不少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定居。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归纳总结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儒学道教从道家哲学思想体系中衍生出的宗教组织派别佛教西汉末年传入中国的外来宗教文学艺术文学:建安文学、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唐诗艺术书法: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绘画:顾恺之吴道子雕塑: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科技魏晋南北朝时期:数学(祖冲之圆周率)、农学(齐民要术)、地理(禹贡地域图)隋唐时期:建筑(赵州桥)、印刷术(雕版)、火药、天文(僧一行本初子午线长度)、医学(千金方唐本草)佛教传入中国玄奘西行佛教外传鉴真东渡其他文化交流中外文化交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