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_第1页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_第2页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_第3页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_第4页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PAGE20 页 共 NUMPAGES20 页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三角形分类的根底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三个角的关系。课堂上我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进展自主探究和交流的空间,让学生探究、实验、发现、讨论交流、推理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一、创设情境,营造探究气氛。怎样提供一个良好的探究平台,使学生有兴趣去研究三角形内角的和呢?这节课在复习旧知“三角形的特征”后,我引出了研究问题“三角形的内角指的是什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而画一个有两个内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却无法画出这一问题的出现,使学生萌生了想理解其中奥秘的想法,

2、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由于学生对三角尺上每个角的度数比拟熟悉,新知的探究就从这里入手。我先让学生分别算出每块三角尺三个内角的和都是180,由此引发学生的猜测:其它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吗?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是否任何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呢?”,我趁势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动手验证。通过小组内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验证,可以量一量、撕一撕、拼一拼、折一折、算一算。在明确验证方法后,学生在小组内通过动手操作、记录、观察,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为180。之后我组织学生在全班汇报交流,有的小组通过量一量、 算一算的方法,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或接近180(测量误差有的小组

3、通过撕一撕、拼一拼的方法发现:各类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可以拼成一个平角。还有的小组通过折一折、拼一拼的方法也发现:各类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此时我利用课件进展动态演示,在演示中进一步验证,使学生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全班交流中获得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确实是180的结论。这一系列活动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浸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为后继学习奠定了必要的根底。三、练习设计,由易到难。探究新知是为了应用,这节课在练习的安排上,我注意把握练习层次,共安排2个层次,由易到难,逐步加深。在应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结论时,第一层练习是三角形两个内角或一个内角的度数,求另一个角。练习内容的安排从知识

4、的直接应用到间接应用,数学信息的出现从比拟显现到较为隐藏。第二层练习是判断题,让学生应用结论考虑分析p ,检验语言的严密性。这些练习顾及到了智力程度不同的学生,形式上具有兴趣性,激发了学生主动解题的积极性。这节课我不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去猜测、去探究、去发现新知识的微妙,从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究的活动中掌握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历,开展空间观念。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2背景:最近,张店区教研室举行了“青年老师优质课”评选,我们学校有位刚毕业一年的年轻老师参加。经过大家共同选教材、研究商量后,确定参评课题为“三角形的内角和”。这是新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内容,从教材上看,教学内容比拟简单,就

5、是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量、剪、拼、折等方法推导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会应用这一规律进展计算。很显然,许多学生肯定有这样的知识经历,每个班都有局部学生已经能说出这一知识点。根据这样的现状我们让年轻老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先备课、设计教学思路,随后我们进展了跟踪听课。试讲教学片断:创设情境,引入新知:老师先出示色彩鲜艳,用卡纸制作的学具: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让学生分辨,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学生答复的轻车熟路,感觉非常简单。继而老师拿出直角三角形,说道:“请大家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很快,学生便大功告成,举起画完的作品让老师看。老师边点头边露出赞许的微笑。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聪明的同学

6、们,能不能画出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呢?画画试试。”没出5秒钟,反响快的学生便脱口而出:“老师,画不出来!”老师紧接追问:“为什么呢?”学生:“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两个直角就是180了,画不出第三个角了。所以画不成三角形。”学生说得太好了,老师赶紧接过了话题:“这位同学说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你们知道吗?”其他学生似乎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只好连忙点头说知道。老师肯定的说:“是的,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我们怎么想方法验证一下呢?请大家想想方法。”学生经过很长时间的合作、探究,得出了三种方法,全班交流汇报。练习分为根本练习和综合练习两个层次。学生计算的没多大问题。最后一题是思维拓展练习:研

7、究一下四边形的内角和?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呢?多边形呢?因时间的关系,无一人可以想出策略。反思:老师创设情境采用的是给学生制造思维障碍的方法,让学生画出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欲擒故纵,有其果,学生肯定会究其因,同时,还能让学生在体验中,寻找数学的真谛,此创设情境的方法真是妙哉。听课时,我也为他这样的设计感到快乐,心想,一定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但事实却不是如此,学生一堂课显得比拟沉闷,只有局部好学生在迎合老师,学生并没有充分的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课后,我反复的考虑,为什么会这样呢?后来发现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因为老师在出示问题时,没有把“两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强调清楚,有许多学生没有听清

8、要求;二是因为老师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考虑的时间,好学生反响快,答案脱口而出,其他学生思维还没产生任何的碰撞,更没经历实验的过程。三是我们如今教育体制下的学生大都缺少质疑权威的意识和习惯,显得顺从,没有主张和个性。在好学生说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后,其他学生对于这一知识点真正知道的有多少?但正因为是好学生的答复,在其他学生眼中,这是学习的权威啊,他说的肯定是对的,结果大家只有稀里糊涂的点头附和,是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就吃了夹生饭,根本没有透彻的理解和掌握。看似精彩的情境创设,假如得不到老师适度的调控和把握,也焕发不出它应有的光荣。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

9、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开展程度和已有的知识经历根底之上。老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机,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根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历。深化的考虑、仔细的推敲以上情境的创设,也不难发现,它尽管有它的闪光点,但也有缺乏的地方,就是它的设计引入没有从大局部学生的知识经历出发,没有照顾到全体,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学生毕竟是少数,这也就是它没能激发起学生学习欲望的原因所在。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开掘教材孕伏的智力因素,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兴趣,

10、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愉快地探究。再者,最后一题,是在学习了三角形内角和根底上的拓展,任何多边形都可以转化为多个三角形来计算内角和,学生无一人可以想出方法,仔细想想,是我们的题目出的太难,还是学生太笨呢?都不是,是我们老师的引导作用没发挥出来,没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内部活力,也就无谈学生的动手实验、猜测、验证。当然,学生的实验、猜测、验证才能的培养并不是一堂课的问题,而是朝朝夕夕,无声无息的浸透。作为任何一个站在教学前沿的老师,我们都应有这样的教学理念,让自己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获得数学猜测,体验数学活动丰富的探究性和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以及结论确

11、实定性。再次理论:经过大家的共同评课和授课老师自己的反思,我们重新改变了创设情境的方法。师出示一正方形纸,问:这是一张(正方形)的纸,它有(4)个角,这4个角在数学里,我们给它一个名称,把它叫做正方形的(内角),而且每个内角都是(直角),那么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为什么?生1:正方形的内角和是360,因为每个内角都是90,有4个内角,就是4个90,也就是360。师:如今,我们把这个正方形纸沿着对角线剪开后会怎样呢?(师演示,并指导生拿出正方形纸折一折、剪一剪)生3:通过刚刚的观察与操作,我发现这样沿对角线剪开后,得到了2个三角形,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师:谁来猜测一下其中的1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

12、少度?生:通过刚刚的观察与操作,我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因为正方形的内角和是360,沿对角线剪开后,等于把正方形平均分成了两份,也就是把360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180,所以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生:我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因为沿正方形对角线剪开后,等于把正方形原来的直角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份是45,两个45加上90就得到180,所以我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师:同学们猜的对不对呢?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生:验证。师:对,需要经过验证。(分小组对三角形进展验证。看它的内角和是不是180)组织学生汇报 (测量的同学边汇报边板书,剪拼的同学利用投影汇报。)生1:我们用量角器对3个

13、角进展了测量,再分别把3个角的度数相加,得出了内角和为360。生2:我们将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用量角器测量,把两个锐角相加是90,再加上直角的度数,这样我们知道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生3:我们小组将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剪下来,然后拼在一起组成了一个直角,再把另一个直角拿来拼在一起,这样组成了平角,证实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生4:我们是先将一个角折过来,使它顶点落在底边上,再把另外两个角也折过来,这样三个角正好拼成一个平角,所以我们知道这个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3今天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对于三角板,学生是不生疏的,所以我们从一副三角板入手,让学生算出一副三

14、角板的内角和是180,于是抛出问题,在其他三角形中三个内角的和是不是也是180呢?学生当然会猜是。我觉得今天孩子不仅学到了三角形的内角和,还学到了对待一个猜测就要想方法来验证的数学思想。当我要求孩子们来验证的时候,有的孩子想到了量,有的孩子想到了折,这里我先让孩子们都去量,量了以后,因为有的同学量的不准确,所以我建议更准确的验证方法,孩子又想到了折,我又让孩子们去折。事后想想,假如我一开场就让孩子们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验证一下,说不定碰撞的火花会跟剧烈些。我这样一步一步来的话,就有些按部就班,没有那种水到渠成的感觉了。后来,校长提出,一开场有个孩子说到他量到175,比拟接近180的时候,我只

15、是强调要准确,却没有很好的利用这一资,假如我这时候让孩子把他画的这个三角形撕下来,折一折来验证的话 ,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化。这点我没想到,看来我还不够智慧啊!杨教诲也提出,后面的习题三,正方形内角和是360,而把它对折变成三角形,就变成了180,把三角形对折还是180,这道题我没有深化,这是教材没把握好啊!以后要注意,但是这节课上孩子的表现还是比拟令我满意的,比平时好!呵呵!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4整节课通过巧妙的设计,让学生经历了观察、发现、猜测、验证、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实在表达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开展为本”。详细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1、精心设计学习活动,让每一个学生

16、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构造化的学习材料,有各类的三角形、一样的三角形等,促使学生人人动手、人人考虑,引导学生在独立考虑的根底上进展合作与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开展学生的动手操作才能、推理归纳才能,实现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2、立足长远,注重长效,不仅关注知识和才能目的的落实,更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浸透。在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到撕拼的验证方法其实是把三角形的内角和转化成了平角,使学生对“转化”的数学思想有所感悟;在对测量的结果出现不同答案的交流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测量时会出现误差,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探究精神。3、遵循教材,不唯教材。

17、本节课上,延伸了教材,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把学生的学习置于更广阔的数学文化背景中,激起了学生对数学的强烈兴趣,激发了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4、缺乏之处:学生在折纸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后汇报时,学生的表达不够清楚,老师的引导不能及时跟进。再次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适时地引导好学生考虑,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才能。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5“合作探究,实验论证”生动地诠释了新教育的根本理念,本课新知识传授很好的把握三个环节。一是学生独立考虑,老师引导学生讨论验证方法,掌握要领。上课开场,我通过提问三角板中每个角的度数以及每块三角板的内角的和是多少?初步让学生感知直角三

18、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然后质疑:,这仅仅是一副三角板的内角和,而且也是直角三角形,那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中的三个内角的都是180呢?这个问题一提出去就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的热情。因此接着就让学生讨论: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得出这样的结论。学生提出度量、折一折、拼一拼等方法。二是动手操作验证猜测。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以小组为单位有选择的用度量的方法或者用折一折的方法或者拼一拼的方法等等,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印证猜测,得出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三是进展总结强化了学生对结论的理解与记忆,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科学验证了结果,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总结结论:三角形的内

19、角和是180。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章三角形的第二节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与三角形有关的概念、边、角之间的关系的根底上,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一些活动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成立的理由,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观察、猜测、实验,总结。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才能.“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其实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大局部的学生已经知道了这一知识,所以很轻松地就可以答出。但是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我特别重视问题的提出,再让学生各抒已见,畅所欲言,鼓励学生倾听别人的方法。本课的重点就是要让学生知道“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所以在第二环节里

20、。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验证猜测。为此,我设计了大量的操作活动:画一画、量一量、剪一剪、折一折、拼一拼、撕一撕等,我没有限定了详细的操作环节,但为了节省时间,让学生分组活动,感觉更利于我的目的落实。但在分组活动中,我更注意解决学生活动中遇到了问题的解决,比方说画,老师走入学生中指导要领,因此学生交上来画的作品也非常的漂亮。学生观察才能得到了培养。再比方说折,有的学生就是折不好,因为那第一折有一定的难度,它不仅要顶点和边的重合,其实还要折痕和边的平行,这个认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到达的。老师也要走上前去点拨一下。再比方撕,假如事先没有标好详细的角,撕后就找不到要拼的角了所以在限定的操作活动中,既表达

21、了老师的“扶”又表达了老师的“放”。做到了“扶”而不死,“伴”而有度,“放”而不乱。我还制作了动画课件,更直观的展示了活动过程,生动又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感受到每种活动的特点,这对他认识才能的进步是有帮助的。在此环节增加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培养。在归纳总结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说理才能,逻辑推理才能,增强了语言表达才能。最后通过习题稳固三角形内角和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为了强化学生对这节课的掌握,我除了设计了一些根本的三角形二个内角求第三个角的练习题外,还设计了几道习题,第一道是一个三角形有二个锐角,你能判断出是什么三角形吗?通过这一问题的考虑,使学生明白,任意三角形都有二个

22、锐角,因此直角三角形的定义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定义是有一个钝角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而锐角三角形那么必须是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才是锐角三角形的道理。这道题有助于帮助学生解决三角形按角分的定义的理解。第二道题是一个三角形最大角是60,它是什么三角形?通过对此题的研究,使学生发现判断是什么三角形主要看最大角的大小,假如最大角是锐角,也可以判断是锐角三角形。同时加深了学生对等边三角形的特点的认识和理解。第三题我拓展延伸到三角形外角,第四题我设计了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6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_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246页教学目的

23、:1、通过量、剪、拼、折等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自理论操作,发现规律,主动推导并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结论,会应用这一规律进展计算。2、在操作、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开展空间观念,进步初步的逻辑思维才能。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你知道哪些关于三角形的知识?2、我们在讨论三角形知识的时候,三角形中的三个好朋友却吵了起来,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播放课件详细内容说明:一个大的直角三角形说:“我的个头大,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们大。”一个钝角三角形说:“我有一个钝角,我的内角和才是的。”一个小的锐角三角形很委屈的样子

24、说:“是这样吗?”(它们在争论谁的内角和大。)你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吗?通过学生讨论,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3、故事中到底谁说得对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心理、兴趣和意愿为出发点,利用故事的形式提出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步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1、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特点(1)量一量师:你认为怎样能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生: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量出来,再用加法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每组准备三种不同的三角形)量角,求和,完成第43页的表格。学生交流汇报测量结果。师:从刚刚的交流中,你发现了什么?生:

25、不管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在量的过程中,由于误差,有的学生可能算出内角和在180左右,这时老师要相机诱导:在测量的过程中出现一些误差是正常的,因为同学们画的角不够标准,量角器的不同,还有本身测量的原因都可能导致误差。)师:看来量一量会出现误差,那么你还有其它的更科学的方法进展验证吗?(2)拼一拼学生分小组活动,老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学生展示交流,师:从大家的交流中,我们发现都可以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成一个平角,证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3)折一折小组活动,学生交流生1:将正方形(或长方形)纸沿对角线对折,这样,就折成了两个大小一样的三角形。因为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四个直角的和是360,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它的一半,是180。生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可以折成一个直角,也就是说,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和是90,因此三角形内角和就是180。2、归纳师:通过刚刚的活动,我们得出了什么结论?生: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3、师谈话:三个三角形争论的问题如今能解决了吗?你如今想对这三个三角形说点什么?学生畅所欲言,对得出的规律做系统的整理。【设计意图】动手理论,自主探究,亲身体验,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分组合作,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通过多种感官参与比拟、分析p 从而自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