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论语》十二章 课件+教案+导学案_第1页
11《论语》十二章 课件+教案+导学案_第2页
11《论语》十二章 课件+教案+导学案_第3页
11《论语》十二章 课件+教案+导学案_第4页
11《论语》十二章 课件+教案+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11论语十二章 课件+教案+导学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论语十二章(前六章)导学案 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前六章。理课文前六章的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积累成语、格言、警句。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态度等,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感受论语精髓。学习流程:导入新课,呈现目标导入新课出示目标3.、作品简介孔子其人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论语其书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

2、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 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二、初读感知(一)自主学习: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2划出节奏,读出韵味。学 /而 时 习 之,不 亦 /说 乎?学 而 不 思/ 则 罔,思 而 不 学/ 则 殆。三 人 行,必 有 我 师 焉 。择 其 善 者/ 而 从 之,其 不 善 者 /而 改 之。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 ( ) 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 ( ) 三省吾身 ( )逾矩 ( )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 ) 笃( )一箪食( ) 曲肱( )为人谋而不忠乎(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合

3、作探究: (探究案)1.朗读前六章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解释重点的字词,并小组合作翻译整个句子。(1)要求:准确、通顺。(2)方法:对译一一对应 替换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删减删除省略无意义词 保留直译专有名词增补成分补充 调整调整语序示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译作:学习后再按时温习知识,不也很愉快吗?2.用课文中前六章的语句回答:孔子在学习方法和态度、做人上有哪些主张?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3.找出课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四、当堂检测:(一)对于学习和思考,孔子阐述了两者怎么的关系?(三)根据“而”字的用法归类。(1)学而时习之。 (2)择其善者而从之

4、。 (3)人不知而不愠。(4)温故而知新。 (5)学而不思则罔。表并列的有 表顺接的有表转接的有 表修饰的有论语十二章(后六章)导学案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后六章。理课文后六章的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积累成语、格言、警句。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态度等,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感受论语精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齐读后六节。出示目标二、合作探究: (探究案)1.朗读后六章,划分朗读节奏,解释重点的字词,并小组合作翻译整个句子。2.用课文中前六章的语句回答:孔子在学习方法和态度上有哪些主张?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3.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

5、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 三、当堂检测: 一、 填空论语是一部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和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_合称为“四书”。孔子,名_,字_,_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_, 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二、文言现象归纳:1.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 )2.古今异义(1)可以为师矣 古: 今:(2)饭疏食饮水 古: 今:3.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 时:(2)吾日三省吾身 日:(3)温故而知新 故: 新:(4)传不习乎 传:(5)饭疏食饮水 饭:(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4.一词多义为:可以为师矣 ( ) 为人谋而不忠乎

6、 ( )知:人不知而不愠 ( ) 温故而知新 ( )而:人不知而不愠 ( ) 温故而知新 ( )博学而笃志 ( )其:仁在其中矣 ( ) 其不善者而改之 ( )5.特殊句式省略句:1.可以为师矣。 “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2.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判断句:1.贤哉,回也!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三、判断题。(1)孔子是战国时期的人。( )(2)论语是孔子自己编写的书。( )(3)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4)论语的“论”读“ln”。 ( )(5)“三人行”,“三”在古代表示多数,不是具体数字。 ( )四、填空:1 学与思辩证关系的一句话是 。

7、2青岛啤酒节开幕之际,主持人说: “孔子说过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3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中所说 。 4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 _,_. 5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_ _ _. 。 6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写出五个在论语中出现现在还使用的成语: HYPERLINK http:/./ (.)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论语十二章 教学设计 课题 11论语十二章 单元第三单元学科语文年级七学习目标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

8、代汉语翻译课文。 理课文每章的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积累成语、格言、警句。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态度等,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感受论语精髓。重点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理课文每章的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积累成语、格言、警句。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态度等,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感受论语精髓。难点积累成语、格言、警句。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态度等,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感受论语精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导入。讲授新课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呈现目标1、导入新课 2、出示目标3.、作品简介孔子其人孔子(前551前

9、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论语其书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 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二、初读感知(一)自主学习: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2划出节奏,读出韵味。学 /而 时 习 之,不 亦 /说 乎?学 而 不 思/ 则 罔,思 而 不 学/ 则 殆。三 人 行,必 有 我 师 焉 。择 其 善 者/ 而 从 之,其 不 善 者 /而 改 之。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0、。论语 ( ) 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 ( ) 三省吾身 ( )逾矩 ( )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 ) 笃( )一箪食( ) 曲肱( )为人谋而不忠乎(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合作探究: (探究案)1.朗读前六章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解释重点的字词,并小组合作翻译整个句子。(1)要求:准确、通顺。(2)方法:对译一一对应 替换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删减删除省略无意义词 保留直译专有名词增补成分补充 调整调整语序示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译作:学习后再按时温习知识,不也很愉快吗?2.用课文中前六章的语句回答:孔子在学习方法和态度、做人上有哪些主张? 学习方法: 学习

11、态度:3.找出课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四、当堂检测:(一)对于学习和思考,孔子阐述了两者怎么的关系?(三)根据“而”字的用法归类。 (1)学而时习之。 (2)择其善者而从之。 (3)人不知而不愠。 (4)温故而知新。 (5)学而不思则罔。 表并列的有 表顺接的有 表转接的有 表修饰的有 第二课时论语十二章(后六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后六章。 理课文后六章的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积累成语、格言、警句。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态度等,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感受论语精髓。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齐读后六节。出示目标二、合作探究: (探究案

12、)1.朗读后六章,划分朗读节奏,解释重点的字词,并小组合作翻译整个句子。2.用课文中前六章的语句回答:孔子在学习方法和态度上有哪些主张?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3.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 三、当堂检测: 一、 填空论语是一部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和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_合称为“四书”。 孔子,名_,字_,_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_, 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二、文言现象归纳: 1.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 )2.古今异义(1)可以为师矣 古: 今:(2)饭疏

13、食饮水 古: 今:3.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 时:(2)吾日三省吾身 日:(3)温故而知新 故: 新:(4)传不习乎 传:(5)饭疏食饮水 饭:(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4.一词多义为:可以为师矣 ( ) 为人谋而不忠乎 ( )知:人不知而不愠 ( ) 温故而知新 ( )而:人不知而不愠 ( ) 温故而知新 ( ) 博学而笃志 ( )其:仁在其中矣 ( ) 其不善者而改之 ( )5.特殊句式省略句:1.可以为师矣。 “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2.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判断句:1.贤哉,回也!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三、判断题。(1)孔子是战国时期的人。( )(2)论

14、语是孔子自己编写的书。( )(3)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4)论语的“论”读“ln”。 ( )(5)“三人行”,“三”在古代表示多数,不是具体数字。 ( )四、填空:1 学与思辩证关系的一句话是 。2青岛啤酒节开幕之际,主持人说: “孔子说过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3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中所说 。4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 _,_. 5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_ _ _. 。6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写

15、出五个在论语中出现现在还使用的成语:课堂小结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板书 .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 (.) 论语部编版语文 八年级上论语论语是 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 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 并称“四书”。共二十篇。儒家弟子及再传弟子大学中庸孟子论语是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书。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论语是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四书”之一,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必读书目。论语还是出成语最多的书。在世界上的影响也比较大。论语是仅次于圣经的世界第二大畅销出版物。论语在影响世界历史的100部名著排行榜中排第

16、11名。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圣人孔子杏坛讲学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孔子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身长九尺六寸(约191.136厘米),被称为“长人”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前六章。 理课文前六章的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积累成语、格言、警句。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态度等,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感受论语精髓。 学习目标朗读课文温馨提示:1、注意生字的注音2、注意朗读的节奏划

17、出节奏,读出韵味。学 /而 时 习 之,不 亦 /说 乎?学 而 不 思/ 则 罔,思 而 不 学/ 则 殆。三 人 行,必 有 我 师 焉 。择 其 善 者/ 而 从 之,其 不 善 者 /而 改 之。思考:节奏断句的依据是什么?A.句中表示转折、顺接等关系的连词。B.句末表示语气词。C.句意的停顿。论语人不知而不愠不亦说乎三省吾身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ln yu ynxngwngdndigng笃d逾矩吾yjw为人谋而不忠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逝者如斯夫wi yu ho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小组内大声朗读纠错;学生朗读打分;班齐读成诵。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第一-六章文意疏通:讨论重点词,进行

18、文句口译,标示出不清楚的地方。(1)要求:准确、通顺。(2)方法:对译一一对应 替换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删减删除省略无意义词 保留直译专有名词增补成分补充 调整调整语序示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译作:学习后再按时温习知识,不也很愉快吗? 子曰:“学而时 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时常,经常通“悦”,愉快。了解吗生气,发怒学而章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朋友,志同道合的人但复习先生,指孔子不也是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一件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的(一件事)吗

19、?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他),(我)不也是君子吗?” 文句翻译课文探究第1句讲第2句讲第3句讲学习方法学习的乐趣个人修养分析文义曾子曰:“吾 日 三 省吾身:为人 谋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 信乎? 传 不习乎?”我 每天 名词作状语多次反省替出主意转折转折诚实传授的知识动词作名词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给人家谋划做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文句翻译课文探究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品德修养为政章通“又”。再如“尔来二十有一年矣”。站立,站的住。能独立做事情。有志于做学问迷惑,疑惑 子曰:“吾十 有 五而志于学,三十 而 立,四十而不

20、惑,五十而知 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比如:上天的旨意、自然的禀性与天性、人生的道义和职责等 。六十而 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矩。”?能听得进不同意见。能随心所欲。越过,超过规矩,规范分析文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课文探究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五十、六

21、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课文探究2、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3、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分析文义子曰:“温 故 而知 新, 可 以 为师矣。”复习 旧的知识 形容词作名词顺承 新的领悟 形容词作名词可以凭借成为分析文义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课文探究本章谈学习方法分析文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转折迷惑转折有害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

22、不学/则殆。”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课文探究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雍也章 子曰:“贤哉,回也!一 箪 食,一瓢饮,在陋巷,人 不 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指孔子的弟子颜回别人,人家古代盛饭用的竹器忍受分析文义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课文探究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2.用课文中前六章的语句回答

23、:孔子在学习方法和态度、做人上有哪些主张?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3.找出课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后六章。 理课文后六章的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积累成语、格言、警句。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态度等,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感受论语精髓。 学习目标朗读课文温馨提示:1、注意生字的注音2、注意朗读的节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第七-十二章文意疏通:讨论重点词,进行文句口译,标示出不清楚的地方。(1)要求:准确、通顺。(2)方法:对译一一对应 替换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删减删除省略无意义词 保留直译专有名词增补成分补充

24、调整调整语序示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译作:学习后再按时温习知识,不也很愉快吗? 子 曰:“知 之 者 不如 好 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 之者。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的人喜欢,爱好雍也章以为乐趣分析文义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课文探究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顶真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述而章 子曰:“饭 疏食 饮 水, 曲 肱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 而富且贵,于 我如浮云。”吃粗粮冷水。“汤”,

25、热水胳膊(用)不正当的(手段)对于分析文义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课文探究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述而章 子曰:“三 人行,必有我 师 焉 ;择 其 善者 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虚指,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选择优点,长处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分析文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

26、,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课文探究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子罕章 子在 川 上曰:“逝 者如 斯 夫,不 舍 昼夜。”河,河流流逝这放在句尾表示感叹、议论。无实在意义。舍弃分析文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课文探究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比喻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指明时间的宝贵。子罕章 子曰:“三军 可 夺 帅 也,匹夫 不可 夺志 也。”军队的通称改变普通的人,男子汉改变志气分析文

27、义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课文探究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子张章 子夏曰:“博学 而 笃 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忠实,坚守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广泛地学习分析文义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课文探究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齐读、试背全文。重点词总结。总结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第一章)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第四章)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第五章)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第十二章)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1、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第六章)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第七章)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第九章)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第十章)修身做人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一章) 2、吾日三省吾身(第二章)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不逾矩(第三章) 4、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