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史(下)跃上新的境界_第1页
中国茶史(下)跃上新的境界_第2页
中国茶史(下)跃上新的境界_第3页
中国茶史(下)跃上新的境界_第4页
中国茶史(下)跃上新的境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茶史(下)1沐风书苑r跃上新的境界-元明时代茶业的持续发展2沐风书苑r公元1227年,蒙古军攻取西夏,1234年,又联合南宋又灭掉了金国,接着征服了吐蕃、大理和交趾后,于1264年把统治中心从和林(今内蒙和林格尔)迁至燕京(今北京),1271年正式改国号为元。1276年攻克临安,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 (1206-1370) 忽必烈3沐风书苑r把全国各族人分为四等,各等级政治、法律地位各不相同,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把職業的等級分十級: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元史释老传中载道:“元兴,崇尚释氏。而帝师之盛,尤不可与古昔同语。” )

2、4沐风书苑r元朝-颇具特色的过渡期元代茶业与茶政处于发展中的过渡期,茶叶生产和饮茶风尚承宋启明,处于饼茶向散茶的转变过程中;茶叶专卖承袭宋之卖引法,但在具体操作上有所变革.茶马互市不行,茶课征收严重5沐风书苑r一 茶叶生长和饮茶风尚的变化元代茶叶产区遍及秦淮以南广阔区域,总产量相当可观贡茶区域有所扩大,宣徽院下设常湖等处茶园都提举司,“掌常、湖二路茶园户二万三千有奇,采摘芽茶,以贡内府”6沐风书苑r元代茶叶分草茶(散茶)、末茶。散茶发展已经超过末茶,处于过渡阶段。马端临文献通考:“茗有片,有散,片者即龙团,旧法,散者不蒸而干之,如今之茶也。始知南渡之后,茶法渐以不蒸为贵矣。”贡茶也是散茶、团茶

3、并重;武夷九曲设御茶园制龙凤团茶上贡;常湖等处制散茶进贡7沐风书苑r元代饮茶风尚为饼、散并行,重散略饼,具有过渡性的特点。王祯农书:茶之用有三:曰茗茶,曰末茶,曰蜡茶。8沐风书苑r王祯农书 “采之宜早,率以清明、谷雨前者为佳。采讫,以甑微蒸,生熟得所。蒸已,用筐箔薄摊,乘湿略揉之,入焙,匀布火令乾,勿使焦。编竹为焙,裹箬覆之,以收火气。”王祯这里记述的,是蒸青制作过程。团饼择上等嫩芽,细碾入罗,杂脑子诸香膏油,调剂如法,印作饼子制样,任巧候干;这样寥寥几句,使大家见之不能仿,仿而不能造,且特别指出,此品惟充贡献,民间罕见之;9沐风书苑r云林绝俗 元代著名画家倪云林以清雅出名 ,喜爱喝茶,更爱自

4、己调制一些茶点。有一次,在惠山,他用核桃、松子肉和米粉,做成一小块一小块象石子样的点心,放在茶汤里,并命名为“清泉白石茶”。 某日,有个名叫赵行恕的宋朝宗室来访,他一向倾慕倪云林的清雅风致,特意来叙谈。坐定之后,云林命童子供上“清泉白石茶”一盅,赵行恕无动于衷地象平时吃茶一样边吃边喝。倪云林不禁勃然大怒,指责赵行恕道:“我因为你是宋家王孙,所以特出此品,谁知你竟不知风味,真是个俗物。”于是,从此再也不与他来往了。 10沐风书苑r明代王錡著寓园杂记 “倪云林洁病,自古所无。晚年避地光福徐氏。一日,同游西崦,偶饮七宝泉,爱其美,徐命人日汲两担,前桶以饮,后桶以濯。其家去泉五里,奉之者半年不倦。云林

5、归,徐往谒,慕其清秘阁,懇之得入。偶出一唾,云林命仆绕阁觅其唾处,不得,因自觅,得于桐树之根,遽命扛水洗其树不已。徐大惭而出。” 11沐风书苑r杨维桢(公元12961370年)字廉夫,号铁崖、东维子会稽(浙江绍兴)人。泰定四年(公元1327年)进士。授天台县尹,杭州四务提举,建德路总管推官,元末农民起义爆发,杨维桢避寓富春江一带,张士诚屡召不赴,后隐居江湖,在松江筑园圃蓬台。门上写着榜文:“客至不下楼,恕老懒;见客不答礼,恕老病;客问事不对,恕老默;发言无所避,恕老迂;饮酒不辍车,恕老狂。” 12沐风书苑r煮茶梦记 铁龙道人卧石林.移二更,月微明及纸帐,梅影亦及半窗,鹤孤立不鸣。命小芸童汲白莲

6、泉燃槁湘竹,授以凌霄芽为饮供.道人乃游心太虚,雍雍凉凉,若鸿蒙,若皇芒;会天地之未生,适阴阳之若亡,恍兮不知入梦.遂坐清真银晖之堂,堂上香云帘拂地,中着紫桂榻,绿璚几.看太初易一集,集内悉星斗文,焕煜爚熠,金流玉错,莫别爻画.若烟云日月,交丽乎中天.玉露凉,月冷如冰,入齿者易刻,因作太虚吟.吟曰:道无形兮兆无声,妙无心兮一以贞,百象斯融兮太虚以清.歌已,光飙起林末,激华氛,郁郁霏霏,绚烂淫艳.乃有扈绿衣若仙子者,徒容来谒,云名淡香,小字绿花.乃捧太元杯,酌太清神明之醴以寿.予侑以词曰:心不行,神不行,无而为,万化清.寿毕,纾徐而退.复令小玉环侍笔牍,遂书歌遗之曰:道可受兮不可传,天无形兮四时以

7、言.妙乎天兮天天之先,天天之先复何仙.移间,白云微消,绿衣化烟,月反明予内间,予亦悟矣,遂冥神合元.月光尚隐隐于梅花间.小芸呼曰:凌霄芽熟矣.13沐风书苑r耶律楚材积年不啜建溪茶,心窍黄尘塞五车碧玉瓯中思雪浪,黄金碾畔忆雷芽卢仝七碗诗难得,谂老三瓯梦亦赊敢乞君侯分数饼,暂教清兴绕烟霞产于建溪一带的武夷茶 14沐风书苑r丘處機(11481227)號長春子,後贈號長春真人。兴全真教,崂山上茶即由其自江南带回移植.15沐风书苑r二 元代茶法及其特点农书(茶)上而王公贵人之所尚,下而小夫贱隶之所不可缺,诚生民日用之所资,国家课利之一助也。16沐风书苑r特点元代完成大一统的格局,西北地区尽入版图,战马云

8、集,茶马互市不再实行;元代茶法变革频繁,管理混乱,不断增引加课,以满足统治者需求,缓解财政危机。17沐风书苑r元承宋制,实行茶业专卖。至元五年,“榷成都茶私自采买者,其罪与私盐法同”十三年,榷江西茶,同年定长短引法十七年,设置榷茶都转运司,为全国茶政管理机关,废除长引十九年,引之外设茶由,给卖零者18沐风书苑r元代茶课猛涨,为中国茶政史上反面典型茶税从至元十三年1200锭到延佑七年289000锭,增加约二百八十倍“茶户本图求利,反受其害,日见消乏逃亡,情实堪悯”19沐风书苑r明代-全面发展,面貌一新茶叶产区进一步扩大茶叶栽培和茶园管理技术提高,制茶技术发生跨时代变革茶类有所发展20沐风书苑r一

9、 产地与名品茶叶传往异邦新的茶叶产区出现传统茶产区有新的发展21沐风书苑r茶传往异邦明成祖(1360一1424)名朱棣,14O2至1424年在位,年号“永乐”。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原来被封为燕王,后通过“靖难之役”从侄儿建文帝手中夺取了皇位。 22沐风书苑r朱元璋出句:风吹马尾千条线建文帝朱允炆对:雨打羊毛一片毡。文皇朱棣对:日照龙鳞万点金23沐风书苑r即位后,五次亲征漠北,迁都北京,谴郑和使西洋,消除藩王势力,继续执行垦荒,囤田,兴修水利建设等政策,加强对北方的管理,修永乐大典对明王朝的建设起了很大的贡献,成明朝强盛之主 24沐风书苑r郑和下西洋,将茶树籽带到台湾“茶文化”也是随郑和七

10、次下西洋由中国传到海外去的,对东南亚和东非的饮茶风俗起了推动作用 云南昆阳的郑和壁画 25沐风书苑r“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郑和()是举世闻名的中国航海家。在明永乐三年()至宣德年()的年时间里,他率大批船队,先后次远洋出海,纵横于太平洋与印度洋,遍访亚非多个国家,最远到达东非南纬四度以南的慢八撒(今肯尼亚蒙巴萨),跋涉万余海里,相当于绕地球三周多。 26沐风书苑r1405到1433的近30年间,郑和率领的船队先后7次下西洋,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27沐风书苑r新茶区的兴起明代中叶普洱茶异军突起,“较他茶为独盛”,到清代前期,“名重于天下,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每盈

11、路可谓大钱粮矣”28沐风书苑r武夷茶取代北苑茶盛起,“环九曲之内,上下数百家,皆以种茶为业,岁所产约十万斛,水陆浮转,鬻之四方,而武夷之名甲于海内矣”,“今但知武夷不知北苑矣”汉中茶,“一家茶园,有三五日程历不遍者,有百余户佃种不周者”29沐风书苑r徐文长先生秘集中列当时名茶三十种,如苏州虎丘,天池茶,龙井茶,新安的松罗茶,绍兴日铸茶,江北六安茶30沐风书苑r二 制茶技术的变革和茶类的发展要求:时间以谷雨为佳,叶片以一旗一枪者为上制作的第一道工序由蒸青变为炒青茶疏:生茶初摘,香气未透,必借火力以发其香,然性不耐劳,炒不宜久31沐风书苑r明人以事物生成和发展中的辨证关系来说明炒青制茶原理:茗理:

12、“茗之带草气者,茗之气质之性也;茗之带香气者,茗之天理之性也治之者贵除其草气,发其花香,法在抑之扬之之间而已抑之则实,实则热,热则柔,柔则草气渐除;然恐花香因而太泄,于是复扬之迭抑迭扬,草气消融,花香氤氲,茗之气质变化,天理浑然之时也”32沐风书苑r特点明代制茶遍行炒法,但仍有微蒸、日晒者。茶疏:芥之茶不炒,甑中蒸熟,然后烘培。缘其摘迟,枝叶微老,炒亦不能使软,徒枯碎耳。“以日晒者,青翠香洁,胜于火炒”33沐风书苑r 明为饼茶散茶主次地位转化时期,由此开创了散茶生产技术发展的全盛时代。34沐风书苑r黄茶茶疏:霍山之大蜀山所产的六安茶,“不善制造,就食铛积薪炒培,未及出釜,业已焦枯。兼以竹造巨笥

13、乘热便贮,虽有绿枝紫笋,辙就委黄,仅供下食,悉堪品斗。”现在霍山黄大茶制法即来于此,经改进发展为名品35沐风书苑r黑茶宋代川茶蒸制为团块便于长途运销于边地,因沿途“湿堆作用”而自然变黑;明代中后期崛起的湖茶特别是安化黑毛茶,经揉捻后渥堆一段时间,使叶片变成黑褐色然后烘干而成。36沐风书苑r青茶明代起源于武夷山地区。37沐风书苑r花茶云林遗事:就池沼中,早饭前日初出时,择取莲花蕊略破者,以手指拨开,入茶满其中,用麻丝缚扎定,经一宿,明早连花摘之,取茶纸包晒,如此三次,锡罐盛,扎口收藏。38沐风书苑r顾元庆茶谱:茉莉、玫瑰、蔷薇、兰惠、橘花、栀子、木香、梅花,皆可作茶。诸花开时,摘其半含半放蕊之香

14、气全者。量其茶叶多少,摘花为茶。花多则太香,而脱茶韵,花少则不香,而不尽美。三停茶叶一停花始称。39沐风书苑r三 简便异常,天趣悉备-明代饮茶风尚40沐风书苑r开千古茗饮之宗明太祖朱元璋贡茶改制国初四方贡茶,以建宁、阳羡茶品为上。时犹仍宋制,所进者俱碾而揉之,为大小龙团。至洪武二十四年九月,上以重劳民力,罢造龙团,惟采芽茶以进按茶加香物,捣为细饼,已失真味;宋时宫中又有绣茶之制,尤为水厄中第一厄。今人开千古茗饮之宗。乃不知我太祖实首辟此法,真所谓圣人先得我心也。陆鸿渐有灵,必俯首服;蔡君谟在地下,亦咋舌退矣。41沐风书苑r明末文震亨长物志:简便异常,天趣悉备,可谓尽茶之真味矣。实际元代“重散略

15、饼”的趋势已经很显著,且此饮法在下层民间中首先普及传开,朱元璋罢团饼,“惟令采芽茶以进”只是顺应饼茶制法饮法衰落和散茶加工品饮风尚的兴起。42沐风书苑r明末清初刘献庭广阳杂记:古时之茶,曰煮、曰烹、曰煎,须候汤如蟹眼,茶味方中。今之茶惟用沸汤投之,稍着火即色黄而味涩,不中饮矣。乃知古今之法,亦自不同矣。43沐风书苑r影响饮茶之风更深入下层社会茶馆文化开始形成,至清则蔚然成风形成相关茶俗,如“下茶”即盛于明,“种茶下子,不可移植,移植则不复生也。故女子受聘,谓之吃茶,又聘以茶为礼者,见其从一之义。”44沐风书苑r饮茶方式天趣悉备,崇尚自然之美唐宋时期“煎茶只煎水”,重在煎,以色为品评标准,明时重

16、香、味45沐风书苑r冲饮四要先用上品泉水涤烹器,务洁务鲜洗茶,一去尘垢,二去冷气候汤,“汤嫩则茶味不出,过沸则水老而茶乏”将沸未沸时冲泡,反对加姜盐茶果46沐风书苑r重视品茶之人的多少与人品,“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是名施茶。”“饮茶以客少为贵,众则喧,喧则雅趣乏矣。独啜曰幽,二客曰胜,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七八曰施。”47沐风书苑r宜兴紫砂:茶文化的特殊符号明代茶盏由黑釉瓷变成白瓷或青花瓷,尤其是“薄如纸,白如玉,声如磬,明如镜”的“甜白”。最为时尚者当数紫砂长物志记载:“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气,又无熟闷气。” 48沐风书苑r周高起阳羡茗壶系“近百年中,壶黜银、锡及闽豫瓷,尚

17、宜兴陶”是为“近人远过前人处”“明制一壶,值抵中人一家产”,“一壶重不数量,价重每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49沐风书苑r50沐风书苑r供春,时大彬,陈鸣远并称为紫砂壶三妙手龚春,明代弘治正德年间人,学宪吴颐山的家僮。为宜兴第一个制作紫砂茶壶的大师。所制茶壶通称供春壶。 被认为是真品的供春壶 51沐风书苑r“茶壶,窑器为上,又以小为贵。每一客壶一把,任其自斟自酌,才得真趣。”“壶小则味不涣散,香不躲搁”52沐风书苑r明时大彬雕漆紫砂壶 53沐风书苑r明项圣思紫砂桃形杯 明晚期作品, 距今400年左右。高8.4厘米,杯高7.0厘米,口径10.5厘米。它以连枝切开的交桃作杯,内外壁平整乌润,整

18、个杯将桃的枝、叶、果有机相联。桃杯外沿下,还刻有“阆苑花前是醉乡, 拈翻王母九霞觞”诗句, 署名“圣思”,并钤“圣思所作”阴文小印一枚。“ 圣思 ”,其人不详。 54沐风书苑r明青花瓷花卉纹茶碗 口径为10.3厘米,永乐时期由景德镇窑烧造的。造型奇巧,制作精致考究,青花纹饰单纯大方。碗壁内外装饰有回纹、卷草纹、莲瓣纹等, 青花色泽鲜艳浓重。器底基本平削。在图案布局上多留空白地。在绘画用笔上, 每一笔起笔落笔的笔迹都能看出浓淡。釉面白中泛青,由于烧成温度较高,釉面内有微气孔,釉色“肥亮”。55沐风书苑r明青花瓷人物提梁壶 明万历年间景德镇民窑烧造,青花色调,蓝中泛紫。画面图案繁密,用笔粗犷,布局

19、繁乱。瓷胎质地较粗,胎体厚重。 56沐风书苑r青花的釉料来自南洋的“苏泥索青”。这是一种十分贵重的原料,用它烧瓷,颜色鲜美,独具神韵,无可与之匹敌。57沐风书苑r明玉盌1956年发掘出土的明神宗朱翊钧(公元1573年1620年)墓中随葬品之一, 距今已有370余年的历史.金玉合制,由碗、盖和托盘组成。 碗用玉琢成, 青白色,与普通碗相仿,圆形,有圈足。通高15.0厘米。胎薄明润,光素无纹。盖为金制,高8.5厘米,錾刻而成。58沐风书苑r茶性发于水烹茶,水之功居大“茶非活水,食之有害”“泉从石出清更冽,茶自峰生味更圆。”田艺衡“移水取石子置瓶中,虽养水味,亦可澄水,令之不淆”“择水中洁净白石,带

20、泉煮之,尤妙,尤妙!”59沐风书苑r“泉惟甘香,故能养人”“泉不难于清而难于寒”除泉水外,古人以天水为上,尤是江南梅雨季节的雨水。“梅雨如膏,万物赖以滋养,其味独甘,梅后便不堪饮。”文震亨“秋水为上,梅水次之。秋水白而冽,梅水白而甘,春冬二水,春胜于冬,盖以和风甘雨故。夏月暴雨不宜。”60沐风书苑r千里致水 谢友送惠山泉李梦阳故友何方来来自锡山谷暑行四千里致我泉一斛61沐风书苑r竹符调水 书画家文征明,初名壁,以字行,后又改字征仲。爱茶颇深,为人正直,不阿权贵,有诗: “门前尘土三千丈,不到薰炉茗碗旁”。表明自己不受权贵的指使,对自己有着洁身自好的追求。 为躲避当世权贵的干扰,杜门谢客。常煮茶

21、吟诗、作画,对各门艺术都是精益求精,对烹茶之道也是如此。特别是对烹茶用水尤其认真。他常常是派专人到深山中汲取宝云泉,作为烹茶用水。有几次,他发觉挑夫送来的水,与以往有所不同,口感不太佳,后来一打听,原来是挑夫贪图省力,随便就近舀了一点其他泉水来敷衍他。于是,文征明想了一个办法,他就将一根竹筒,一剖为几片,做成筹码样,预先交宝云的僧人,作为信物,挑夫每次来这里汲取泉水,必须有僧人的竹符随水一起带走,作为凭证。 后文征明烹茶之水的品质有了保证,自己觉得很有意思,常作诗反映这个“竹符调水”的趣事。如“竹符调水沙泉活,瓦鼎燃松翟鬣香。”“白绢旋开阳羡月,竹符新调惠山泉。”等等。 62沐风书苑r婚俗中的

22、“茶礼” 被人称作“明代浮世绘”的醒世姻缘传第五十四回中,有这样一段描写:狄员外带着儿子和家人上北京,借住国子监东边路北里童七爷家。及与童奶奶和其女儿寄姐相互认识后: 狄员外道:“好位齐整姑娘!有了婆家不曾?”童奶奶道:“还 没有接茶哩。算命的只说她婚姻迟着些好,不要急了。” 这段对话,上海古籍本有个注释:“接茶:旧时男女订婚,男家要送茶礼给女家。接茶即许婚之意。”63沐风书苑r郎瑛七修类稿种茶下子,不可移植,移植则不复生也。故女子受聘,谓之 “吃茶”。又聘以茶为礼者,见其从一之义。二称皆谚,亦有义存 焉耳(七修类稿卷四十六) 64沐风书苑r茶馆明代,据张岱的陶庵梦忆记载:“崇祯癸酉,有好事者

23、开茶馆,泉实玉带,茶实兰雪,汤以旋煮,无老汤。器以时涤,无秽器。其火候、汤候亦时有天合之者”。表明当时茶馆已有进一步发展,讲究经营买卖。对用茶、择水、选器、沏泡、火候等都有一定要求,以招徕茶客。与此同时,京城北京卖大碗茶业兴起,并将此列入三百六十行中的正式行业。 65沐风书苑r四 贡茶.官茶.商茶-继往开来的明代茶法66沐风书苑r“明茶法有三:曰商茶,曰官茶、曰贡茶,商茶输课给引略如盐制,官茶贮边易马若征课钞,贡茶则上同也。:按经营方式将茶分三个系统,为唐宋以来茶法重大发展。“凡中茶有引由,出茶地方有税,贮放有茶仓,巡茶有御史,分理有茶马司、茶课司,验茶有批验所。”67沐风书苑r贡茶之法贡茶地

24、域有所扩大,贡额有所减轻。“天下产茶去处岁贡皆有定额”68沐风书苑r明代贡茶征收中,各地官吏层层加码,数量大大超过预额,给茶农造成极大的负担。根据明史食货志载,明太祖时(1368-1398年),建宁贡茶一千六百余斤,到隆庆(1567-1572)初,增到二千三百斤。 69沐风书苑r曹琥请革芽茶疏明孝宗弘治(14881505年)间,进士曹琥向朝廷奏本,文中对当时的贡茶引起的恶果,作了深刻揭露臣查得本府额贡芽茶,岁不过二十斤,迩年以来,额贡之外,有宁王府之贡,有镇守太监之贡。是二贡者,有芽茶之征,有细茶之征。始于方春,迄于首夏,官校临门,急如星火,农夫蚕妇,各失其业,夺走山谷,以应诛求者,相对而泣,

25、因怨而怒,殆有不可胜言者。如镇守之贡,岁办千有余斤,不知实贡朝廷者几何。臣不容不为陛下悉数之。方春之时,正值耕蚕,而男妇废业,无以卒岁,此其为害一也。二麦未登,民艰于食,旦旦而促之,民不聊生,此其为害二也。及归之官,又拣择去取,十不中一,遂使射利之家,先期采集,坐索高价,此其为害三也。亦或采取过时,括市殆尽,取无所应,计无所出,则又科剑财物,买求官校,百计营求,此其为害四也。官校乘机私买货卖,遂使朝夕盐米之小民,相戒而不敢入市,此其为害五也。凡此五不韪者,皆切民之深患,致祸之本源,今若不言,后当有悔,”。 70沐风书苑r“两浙茶产虽佳,宋祚以来未经进御。李溥为江淮发运使,章宪垂廉时,溥因奏事,

26、盛称浙茶之美,云:自来进御,惟建州茶饼, 浙茶未尝修贡,本司以羡馀钱买到数千斤,乞进入内”。(明徐献忠吴兴掌故集) 71沐风书苑r五 以至细之物而寓莫大之用-明代的茶马贸易72沐风书苑r明代是西北地区茶马互市空前繁荣的时期。原因:一是明朝为了抵御蒙古,迫切需要从西北地区获得大量战马;二是受当时内地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民族贸易在西北地区也相应有所活跃,而茶马互市则是这里进行民族贸易的最主要的内容之一。73沐风书苑r茶马互市的黄金时代 表现:与当时军事防御相配套的一种带有政治谋略的经济政策。明代初年,政府在哈蜜以东,嘉峪关以西,青海胡、柴达木盆地一带建立了安定、曲先、阿端、罕东、沙州、赤斤、哈蜜等

27、关西地区七卫,以对游牧于这里的蒙古、撒里畏兀儿等民族进行统治。明廷对西北各族实施政治统治的过程中,特别重视利用少数民族生活必需品茶叶作为对其控制的手段 74沐风书苑r 明初政府在哈密以东,嘉峪关以西,青海湖、柴达木盆地一带建立卫所,以统治这里的蒙古、撒里畏兀儿等民族。同时在河州设立行都指挥使司,统辖河州、朵甘、乌思藏三卫的噶藏族地区。茶叶是西北游牧民族日常生活必需品,明廷便利用茶叶作为控制手段来统治这里的少数民族。而此时内地所需马匹,也多依靠西北少数民族来提供。在这种情况下,明代茶马贸易空前繁荣。明政府设置了专门机构茶马司,制定了一套严格而完善的管理办法,以保证用川陕等地的茶叶换取明朝边防最需

28、要的马匹。但当时私茶贩运一直是明朝茶马贸易的最大干扰因素,因为民间私人贩茶出境,向番族换取“红缨杂物,使番人坐收其利,而马入中国者少” 。明洪武年间实行金牌制度,严厉取缔民间贸易,任何个人不许染指茶马贸易,王公贵族也不例外。 75沐风书苑r洪武(13681398)金牌制度 制金牌信符,命曹国公杨景隆赉入番,与诸蕃要约,篆文上曰“皇帝圣旨”,左曰“合当差发”,右曰“不信者斩”。凡四十一面:洮州火把藏思囊日等族,牌四面,纳马三千五十匹;河州必里卫西番二十九族,牌二十一面,纳马七千七百五匹;西守曲先、阿端、罕东四卫,巴哇、申中、申藏等族,牌十六面,纳马三千五十匹。下号金牌降诸番,上号藏内府以为契,三

29、岁一遣官合符。其通道有二:一出河州,一出碉门,运茶五十余万斤,获马万三千八百匹。76沐风书苑r太祖斩婿 朱元璋重视茶马之法,在洪武四年(1371年)政府确定了以陕西,四川茶叶与少数民族进行马匹交易。并且特别在寿州、洮州、河州、雅州等地设立茶马司,专门管理这种贸易.为了垄断茶马交易, 禁止茶叶走私。由于马贱茶贵,不少商人不顾禁令,纷纷贩买私茶,一些边镇守官也利用权力参与走私。洪武三十年(1397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官员四处巡查,调集军队层层设防。同时,再次宣布,对偷运私茶出境与关隘失察者,都将处极刑。 但仍有顶风作案的-朱元璋的乘龙快婿,附马都尉欧阳伦。 欧阳伦是安庆公主夫婿,自恃皇亲国戚,多

30、次派手下人到陕西偷运私茶,贩出境外,牟取暴利。欧阳伦瞒着朱元璋,命令陕西布政司发文通告所属各府县,派遣车辆和民工为他前往河州运送私茶。这支贩茶大军一路上浩浩荡荡,不断向茶农小商敲打勒索,臭名远扬。终于有人一张状纸,层层递到了朝廷之上。 朱元璋正为禁茶之事犯头痛,一闻此事,勃然大怒。他决心要对附马严惩不贷,以肃纲纪。1397年6月,朱元璋下旨,对附马欧阳伦及其一帮爪牙一并赐死。 77沐风书苑r永乐初年已经是“茶禁亦稍弛多私出境”。同时,明王朝对民间茶马互市采取了默许的态度。从此以后,茶禁时紧时松,无一定制。弘治三年(1490),明廷接受御史李鸾的建议,允许西宁、河州和临洮三茶马司招集商人运茶,只

31、是规定每位商人运茶不得超过3,000斤,而官府收缴其中的40,剩余部分则允许商人自由出售。这实际上是承认了民间民族贸易的合法化,茶马互市中的“民市”也就名正言顺地有了一席之地 78沐风书苑r最初,每年可用约100万斤茶叶换取1.4万匹马。1449年,也先率蒙古瓦刺部入侵,将甘州和宁夏抢劫一空,并赶走了在当地贩马的商人。成化(14651487)和正德年间,明朝虽然努力恢复茶马贸易,但毕竟失去了垄断权,因而良种马的来源大大减少了。1509年,蒙古首领亦不刺入侵库库淖尔,以及1513年吐鲁番首领满速儿占领哈密,又进一步破坏了这种茶马贸易。到1600年,全年只换得约3000匹马,且多是性情温和的雄阉马

32、,根本不是蒙古和满族战马的对手。79沐风书苑r第五阶段发展与转型-清代茶业的新变化80沐风书苑r一 发展.繁荣.衰落-清代的茶叶生产六大茶类发展齐全,标志传统茶学的成熟和终结。 81沐风书苑r 乾隆 观采茶作歌地炉微火徐徐添乾釜柔风旋旋炒慢炒细焙有次第辛苦功夫殊不少 82沐风书苑r乾隆十六年(1751年)第一次南巡到杭州,去天竺观采茶,写观采茶作歌诗一首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第二次到杭州,去了云栖,又写了续观采茶作歌诗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他第三次南巡到杭州,这次到了龙井,作初游龙井志怀三十韵;同时,又品尝了用龙井泉沏泡的龙井茶,再作一首坐龙井上烹茶偶成乾隆三十年(1765年)第四次南

33、巡杭州时,他再次上龙井,吟成再游龙井一首。 83沐风书苑r清代钱塘人陆次云在湖儒杂记中写道:“龙井茶,真者甘香不洌,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 84沐风书苑r二 品饮艺术与茶馆文化-清代的饮茶风尚85沐风书苑r清代的笔记小说茶:“战退睡魔功不少,助战吟兴更堪夸。亡国败家皆因酒,待客如何只饮茶?” 酒答曰:“摇台紫府荐琼浆,息讼和亲意味长。祭礼筵席先用我,可曾说着谈黄汤。”水道:“汲井烹茶归石鼎,引泉酿酒注银瓶。两家且莫争闲气,无我调和总不成!” 86沐风书苑r清代的郑燮茶联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34、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化窑。雷言古泉八九个,日铸新茶三两瓯。山光扑面因潮雨,江水回头为晚潮。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得与天下同其乐,不可一日无此君。87沐风书苑r 清代,满族八旗子弟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坐茶馆便成了他们消遣时间的重要形式,因而促使茶馆业更加兴旺,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大小城镇,茶馆遍布。为此,清人杨迷人戏作打油诗一首:“胡不拉儿架手头,镶鞋薄底发如油,闲来无事茶棚坐,逢着人儿唤呀丢。” 88沐风书苑r品饮特点饮茶方式出现两大特点:一,品茶方法日臻完善而讲究。茶壶茶杯要用开水先洗涤,干布擦干,茶渣先倒掉,再斟。器皿也“以紫砂为上,盖不夺香,又无熟汤气”。二,出现了六大

35、茶类,品饮方式也随茶类不同而有很大变化。 89沐风书苑r清青花瓷婴戏纹茶壶 清雍正景德镇民窑产品。造型小巧玲珑,风姿娉婷。清代瓷器生产中,民窑占有重要的地位。景德镇陶录中兰浦著文说:“此镇之最精者,统曰官古。式样不一,始于明。选诸质料,精美细润,一如厂官器,可充官用,故亦称官。今之官古,有混水青者,有淡描青者,有兼仿古名窑釉者。”在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民窑中的上等户,常有与官窑搭烧的任务。搭烧促使瓷器质量有所提高,质量与同时期官窑产品相近。 90沐风书苑r清乾隆御制诗款茶碗、盘91沐风书苑r清霁蓝釉描金银图案盖茶碗 金彩绘瓷器最早出现于康熙时期。此类器具耗资巨大,多见于小件器物。金银彩绘的

36、施彩方法是,先将金银磨碎成粉,与水混合,等金沉淀后,将其干燥,使用时,取出溶于适量的橡胶水中,再掺加铅粉,金子与铅粉的配比为三十比三,然后同其他釉上彩绘颜色一样,用笔绘于瓷器的表面,入窑焙烧。 92沐风书苑r清陈鸣远梅干壶 成壶于康熙、雍正年间(公元16621735年),为清代著名宜兴紫砂陶艺大师陈鸣远所作 93沐风书苑r清清德堂款圆珠壶以连着枝叶的半个葡萄作杯,将葡萄主干以单柄的形式,与主干相连的枝、叶、果、须等和杯的外壁相贴 94沐风书苑r青蛙荷花 95沐风书苑r兰花石趣 96沐风书苑r三羊开泰 壶外有壶 97沐风书苑r追月壶连年有余98沐风书苑r三 从茶马互市到边茶流通-西北茶叶贸易政策

37、的变化99沐风书苑r 清代初期战争仍在激烈进行,战马需求迫切,同时为了安抚少数民族,西北茶马互市很受重视,当时的茶马法基本沿用明制。但到了康熙、乾隆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边境的安定以及对少数民族马匹需求的减少,清政府已无力也没有必要对茶马贸易严加控制,并最终废除榷茶易马制度。这样国家控制茶马贸易的局面被打破,民间民族贸易有了长足发展。 100沐风书苑r 茶马互市基本上沿用明制:“每年榷茶中马,各厅员实掌其事”。政府官员负责“于陕甘易番马”之有关事宜。清政府在西北地区进行着规模巨大的茶马互市。当时茶马互市的具体条例是:茶以蓖(10斤)为单位,上马匹给茶12蓖,中马匹9蓖,下马匹7蓖。为了保证

38、这种茶马互市的顺利进行,清政府在西北地区设置了5 茶马司:西宁茶马司驻西宁,洮州茶马司驻岷州,河州茶马司驻临夏,庄浪茶马司驻平番,甘州茶马司驻兰州。由中央政府在西北5茶马司内统一发行茶引。 101沐风书苑r 在“行中马之制”时,清政府通过茶马司向商人征收实物茶叶,当时的征税额高达50,一旦按数征税后,则允许商人自行处理长途贩运的茶叶,沿途关卡不得再向茶商征税。官商平分茶叶,保证了西北地区5茶马司的茶马互市的基本货源茶叶。另外一方面,向商人征税实物税,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雍正三年(1725)规定,在甘肃5茶马司贮存的茶叶,先以康熙六十一年(1722)为始,每隔5年处理一次旧茶,并且成为定制。

39、102沐风书苑r 乾隆时期,自行贸易状况普遍,清政府不得不更弦易辙,其所关心的只是如何向商人征收税收了。为了有效地在茶马互市中获取更多的财政收入,清政府改变历代皆在西北地区设茶马司总其事宜的做法,“罢中马之制,令商纳税银”,并以兰州“道理其事,分西(宁),庄(浪)、甘(州)三司,额引九千九百八十二,每引一税茶,十封以一封交茶,九封折银”。按当时规定,每封茶缴银3钱,每引折银2两7钱。这样,兰州一跃成为全国茶马集散地,成为西北茶马互市的中心。 103沐风书苑r清代末年,运销西北地区的茶叶除了由陕西生产的一部分外,主要来自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尤其两湖地区的茶叶,是西北地区茶销业的大宗。19世纪5050年代,是国内内乱不止,民不聊生的特殊岁月,著名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陕甘回民起义,使两湖和陕甘地区兵燹连年,正常的商路受阻,西北地区的茶销业严重受到影响。不仅如此,腐朽的清政府还在商路沿途严密的封锁和严厉的盘查,茶商不能够到茶叶产地进行购买,即使商人购买了茶叶也不能顺利运送到西北市场进行交易,大量茶叶被积压在产地和茶库,任凭腐烂变质而无人过问。 104沐风书苑r 明清时期,以普洱为中心向国内外辐射出五条“茶马古道”:一条是官马大道,由普洱经昆明转内地各省、北京,南延车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