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题技巧方法归纳把握_第1页
小学数学解题技巧方法归纳把握_第2页
小学数学解题技巧方法归纳把握_第3页
小学数学解题技巧方法归纳把握_第4页
小学数学解题技巧方法归纳把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PAGE14 页 共 NUMPAGES14 页小学数学解题技巧方法归纳把握小学数学解题技巧一、理解问题要深化读题是理解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要反复读题,加深理解。但常常有这样的同学,读完题后还未完全理解题意便忙于解题,于是就出现理解不出来或解错题的情况,欲速那么不达。二、不要盲目列方程用方程解题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用字母代替未知数,在考虑数量关系时,未知数与数始终处于平等地位,可以直接参加列式和计算,便于把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直接地反映出来,从形式上看,它比列算术式要简便。如此说来,是不是在解题时我们就应一味地去追求列方程呢?实际并非如此。这些题进一步说明列方程解题并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通过以上几

2、道例题的分析p 比较可以看出,很多数学题用算术方法求解要比用代数方法求解简便得多,而且用算术的方法分析p 问题能很好地锻炼同学们的思维,使自己的头脑越来越灵敏,有利于智力的开发。所以,在小学阶段,应尽可能使用算术方法去考虑问题,而不要盲目追求列方程。三、分析p 错误原因对错误的解答,要可以认真分析p 错误原因。搞清楚是理解题意有误还是计算错误,是考虑问题不全面还是解题思路有问题。认真反思,汲取教训,你离成功就不远了。(一)“篡改试题”就是把题目改了再做,当然你不是成心这样的。同学们在考试时常受一些曾经似乎做过的题的影响,这个见过,那个见过,就顺着记忆做下去了,实际上由于其中一个条件或【关键词】

3、:p 】:的改变或数据的改变,编排顺序的改变等已使题目变得与原题大不一样了,因此在审题时一定要认真,再认真,条件是什么?条件与条件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数据又是什么?与问题有怎样的联络?这些都需要思索一番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都强调同学们画图、列条件、标数据、写等量关系等,把题目中提供的信息,通过自己的大脑再在草稿纸上表现出来,这样不易遗漏。当然这些都存在一个时间和效率问题,在考试时是不容你花大量的时间琢磨的,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题意掌握清楚,争取不受原来那些题的干扰。当然,类似的情况太多了,你只要不受“老朋友”的影响,以为做过就轻视它。考试时,把关键落实到审题上,通过自己的努力,这些还是可以防止

4、的。(二)“答非所问”这一错误的产生是由于同学们在解题时关注点不全面,想了这个忘了那个。我仔细分析p ,大致情况是这样:在每道题中都有一个赛点,或者说是一个难点,有些题是出现连续的几个赛点,一般同学们在打破赛点,解决难点后是非常兴奋的,我懂了,我会了,我明白,给自己的感觉是这道题的分数唾手可得,就什么都不顾了,问乙多少答成了丙多少,问多多少答成了总数是多少,问男比女答成了女比男有同学感慨:我怎么忘了乘以3了呢?我怎么最后没加起来呢?这种情况比比皆是。因此,同学们在做题尤其是考试时,既要有一定的兴奋来刺激大脑思维的活泼,也要以相当的冷静来分析p 全题的道道机关,弄清出题人的意图,它要考你什么知识

5、点,用什么方法,赛点在哪儿。不要因为题目似乎见过,难点已经打破而忘乎所以。在考试解题时首先能做到这两点,你的数学成绩一定会有大幅进步。(三)“丢三落四”“丢三落四”这是最常见的错误,对于考虑问题不全面不周到的例子,我在很多专题课上讲到过。而对于一题多答案的试题在各重点中学的招生考试题中非常常见。(四)“理解有误”较多的错误,还是开篇提到的理解的误区。小学数学考试解题技巧一、选择题选择题得分关键是考生能否准确、迅速地解答。数学选择题的求解有两种思路:一是从题干出发考虑,探求结果;二是题干和选择的分支结合考虑或从选择的分支出发探求是否满足题干条件,由于答案在四个中找一个,随机分一定要拿到。选择题解

6、题的根本原那么是:“充分利用选择题的特点,小题尽量不要大做”。二、填空题填空题答案有着简短、明确、详细的要求,解题根本原那么是小题大做别马虎,特别是解的个数和形式是否满足题意,有没有漏解和不满足题目要求的解要认真区别对待。数学填空题的分值增加许多,其得分情况对考试成绩大有影响,所以答题时要给予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填空的解法主要有:直接求解法、特例求解法、数形结合法,解题时灵敏应用。三、解答题解答题得分的关键是考生能否对所答题目的每个问题有所取舍,一般来说在解答题中总是有一定数量的数学难题(通常在每题的后半部分和最后一、两题中),假设不能判别出什么是自己能做的题,而在不会做的题上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7、,得分肯定不会高。解答题解题时要注意:书写标准,各式各样的题型有各自不同的书写要求,答题的形式对了根本分也就得到了。审题明晰,题读懂理解题才能得到分,要快速在短时间内审清题意,知道题目表达的意思,题目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关键的字词是什么,特殊的情形有没有,不能一知半解,做了一半才发现漏了条件推翻重来,费了精力影响情绪。附加题一般有2至3问,第一问,其实不难,你要有信心做出来,一般也就是个简单的理论的应用,不会刁难你,所以,你要作出来。假设有第三问,那么第二问多半是中继作用,就是利用第一问的结论,然后第三问有要用到它自己。这一问,比较难一点,但是,假设你时间允许,还是可以做出来的。解答题中,由于

8、是按步给分,应特别注意过程步骤的严谨和标准,追求“表达的准确、考虑的周密、书写的标准、语言的科学”,写清得分点,清楚地呈现自己的思维层次。否那么会做的题目假设不注意准确表达和标准书写,常常会被“分段扣分”,适当的文字说明,不能只列几个式子或单纯的结论。解答题应注意“大题小做,大题细作”。另外,注意 “快慢结合,合理把握时间”。慢主要表达在审题方面,看题要清,审题要透彻,合理方面脚步,防止错看,漏看,从一定义上说:“成在审题,败在审题”。快主要是解答要快速准确,一步到位,尽量减少反工检查的时间。总体时间的把握上,在保证选填的根底上,要留出充分的时间放在解答题上,保证充分的思维时空,另外还应预留时

9、间对把握缺乏的题目进展复查。小学数学解题技巧方法一、对照法如何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小学数学常用的方法就是对照法。根据数学题意,对照概念、性质、定律、法那么、公式、名词、术语的含义和本质,依靠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辨识、再现、迁移来解题的方法叫做对照法。这个方法的思维意义就在于,训练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正确理解、结实记忆、准确辨识。例1: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18,那么这三个自然数从小到大分别是多少?对照自然数的概念和连续自然数的性质可以知道:三个连续自然数和的平均数就是这三个连续自然数的中间那个数。例2:判断题:能被2除尽的数一定是偶数。这里要对照“除尽”和“偶数”这两个数学概念。只有这两个

10、概念全理解了,才能做出正确判断。二、公式法运用定律、公式、规那么、法那么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它表达的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思维。公式法简便、有效,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必须学会和掌握的一种方法。但一定要让学生对公式、定律、规那么、法那么有一个正确而深化的理解,并能准确运用。例3:计算5937+1259+595937+1259+59=59(37+12+1)运用乘法分配律=5950运用加法计算法那么=(60-1)50运用数的组成规那么=6050-150运用乘法分配律=3000-50运用乘法计算法那么=2950运用减法计算法那么三、比较法通过比照数学条件及问题的异同点,研究产生异同点的原因,从而发现解决问题

11、的方法,叫比较法。比较法要注意:(1)找一样点必找相异点,找相异点必找一样点,不可或缺,也就是说,比较要完好。(2)找联络与区别,这是比较的本质。(3)必须在同一种关系下(同一种标准)进展比较,这是“比较”的根本条件。(4)要抓住主要内容进展比较,尽量少用“穷举法”进展比较,那样会使重点不突出。(5)因为数学的严密性,决定了比较必需要精细,往往一个字,一个符号就决定了比较结论的对或错。例4:填空:0.75的最高位是,这个数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非常位的数4与十位上的数4相比,它们的一样,不同,前者比后者小了。这道题的意图就是要对“一个数的最高位和小数部分的最高位的区别”,还有“数位和数值”的区别

12、等。例5:六年级同学种一批树,假设每人种5棵,那么剩下75棵树没有种;假设每人种7棵,那么缺少15棵树苗。六年级有多少学生?这是两种方案的比较。一样点是:六年级人数不变;相异点是:两种方案中的条件不一样。找联络:每人种树棵数变化了,种树的总棵数也发生了变化。找解决思路(方法):每人多种7-5=2(棵),那么,全班就多种了75+15=90(棵),全班人数为902=45(人)。四、分类法根据事物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事物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方法,叫做分类法。分类是以比较为根底的。根据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将它们合为较大的类,又根据差异点将较大的类再分为较小的类。分类即要注意大类与小类之间的不同层次,又要做到大类

13、之中的各小类不重复、不遗漏、不穿插。例6: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来分,可分成几类?答:可分为三类。(1)只有一个约数的数,它是一个单位数,只有一个数1;(2)有两个约数的,也叫质数,有无数个;(3)有三个约数的,也叫合数,也有无数个。五、分析p 法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或要素,并对这些部分或要素进展研究、推导的一种思维方法叫做分析p 法。根据:总体都是由部分构成的。思路:为了更好地研究和解决总体,先把整体的各部分或要素割裂开来,再分别对照要求,从而理顺解决问题的思路。也就是从求解的问题出发,正确选择所需要的两个条件,依次推导,一直到问题得到解决为止,这种解题形式是“由果溯因”

14、。分析p 法也叫逆推法。常用“枝形图”进展图解思路。例7:玩具厂方案每天消费200件玩具,已经消费了6天,共消费1260件。问平均每天超过方案多少件?思路:要求平均每天超过方案多少件,必须知道:方案每天消费多少件和实际每天消费多少件。方案每天消费多少件,实际每天消费多少件,题中没有告诉, 还得求出来。要务实际每天消费多少件玩具,必须知道:实际消费多少天,和实际消费多少件,这两个条件题中都。六、综合法把对象的各个部分或各个方面或各个要素联结起来,并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研究、推导和一种思维方法叫做综合法。用综合法解数学题时,通常把各个题知看作是部分(或要素),经过对各部分(或要素)互相之间内在联

15、络一层层分析p ,逐步推导到题目要求,所以,综合法的解题形式是执因导果,也叫顺推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条件较少,数量关系比较简单的数学题。例8:两个质数,它们的差是小于30的合数,它们的和即是11的倍数又是小于50的偶数。写出适宜上面条件的各组数。思路:11的倍数同时小于50的偶数有22和44。两个数都是质数,而和是偶数,显然这两个质数中没有2。和是22的两个质数有:3和19,5和17。它们的差都是小于30的合数吗?和是44的两个质数有:3和41,7和37,13和31。它们的差是小于30的合数吗?这就是综合法的思路。七、方程法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含有字母的表达式(等式)。列方程是一

16、个抽象概括的过程,解方程是一个演绎推导的过程。方程法最大的特点是把未知 数等同于数对待,参与列式、运算,抑制了算术法必须避开求知数来列式的缺乏。有利于由向未知的转化,从而进步理解题的效率和正确率。例9:一个数扩大3倍后再增加100,然后缩小2倍后再减去36,得50。求这个数。例10:一桶油,第一次用去40%,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用10千克,还剩余6千克。这桶油重多少千克?这两题用方程解就比较容易。八、参数法用只参与列式、运算而不需要解出的字母或数表示有关数量,并根据题意列出算式的一种方法叫做参数法。参数又叫辅助未知数,也称中间变量。参数法是方程法延伸、拓展的产物。例11:汽车爬山,上山时平均每小时

17、行15千米,下山时平均每小时行驶10千米,问汽车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上下山的平均速度不能用上下山的速度和除以2。而应该用上下山的路程2。例12:一项工作,甲单独做要4天完成,乙单独做要5天完成。两人合做要多少天完成?其实,把总工作量看作“1”,这个“1”就是参数,假设把总工作量看作“2、3、4”都可以,只不过看作“1”运算最方便。九、排除法排除对立的结果叫做排除法。排除法的逻辑原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在有正确与错误的多种结果中,一切错误的结果都排除了,剩余的只能是正确的结果。这种方法也叫淘汰法、挑选法或反证法。这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形式思维方法。例13:为什么说除2外,所有质数都是奇

18、数?这就要用反证法:比2大的所有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假设:比2大的质数有偶数,那么,这个偶数一定能被2整除,也就是说它一定有约数2。一个数的约 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约数(约数2),这个数一定是合数而不是质数。这和原来假定是质数对立(矛盾)。所以,原来假设错误。例14:判断题:(1)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不平行,就一定相交。(错)(2)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乘以或同除以一个一样的数,分数大小不变。(错)十、特例法对于涉及一般性结论的题目,通过取特殊值或画特殊图或定特殊位置等特例来解题的方法叫做特例法。特例法的逻辑原理是:事物的一般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例15:大圆半径是小圆半径的2倍,大圆周长是小圆周长的倍,大圆面积是小圆面积的倍。可以取小圆半径为1,那么大圆半径就是2。计算一下,就能得出正确结果。例16: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成正比例吗?假设正方形的边长为a,面积为s。那么,s:a=a(比值不定)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不成正比例。十一、化归法通过某种转化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