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_第1页
新课程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_第2页
新课程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_第3页
新课程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_第4页
新课程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新课程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在全国范围内的大面积铺开,传统教学评价中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地在改革中体现了出来,因此,建立一种新的适应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评价体系,已经非常迫切、非常必要了。和传统的教学评价相比,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评价既要遵从教育评价理论的一般原理,也要具有一些区别于传统教学评价的特征。 一、发展性 发展性是新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评价最重要的特征。所谓发展,指的是教学评价要改变统一的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择的功能,而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实表现,更要重视全体学生的未来发展,重视每个学生在本人已有水平上的发展。

2、传统的教学评价特别是考试评价强化选择和分等功能,造成一部分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无法认识自己的潜能,从而丧失了自我发展的动力。因此,新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评价应该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个性差异,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发展水平,评价的作用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不断发展。为此,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评价应从评价学生的“过去”和“现在”,转向评价学生的“将来”和“发展”。所以在新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评价里,是对学生过去和现在做全面分析,根据他们过去的基础和现实的表现,预测性地揭示每个学生未来发展的目标,使他们认识自己的优势,激励他们释放自己的发展潜能,通过发展缩小与未来目标的差距。在评价中主

3、张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的转变、重视学习过程和体验情况、重视方法和技能的掌握、重视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归根结底是重视学生各种素质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状况。 二、多元化 多元化指的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传统考试方法的教学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则是被评价者,是评价的客体,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而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评价要求评价主体是多元的。评价提倡的是多元化主体,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等等,提倡把学生小组的评价与对小组中每个学生的评价结合起来,把学校评价、社会评价和家长评价结合起来。教学评价不再是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单向刺

4、激反应,而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的过程,其中,评价活动的重点环节是学生自评。在新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评价中,学生应该是主动的自我评价者通过主动参与评价活动,随时对照教学目标,发现和认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评价成了学生自我教育和促进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 就评价内容而言,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评价要求评价既要体现共性,更要关心学生的个性,既要关心结果,更要关心过程;评价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评价可以是多角度的,评价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使命感、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毅力、气质等方面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评价学生的学习不再仅仅依靠成绩测验,还包括了对和学生学习

5、有关的态度、兴趣、行为等等的考查。用一句话说,就是以多维视角的评价内容和结果,综合衡量学生的发展状况。 三、多样化多样化指的是评价方法和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即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包括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智力因素评价与非智力因素评价相结合等等。在教育评价的方法论上,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体系:一种是实证评价体系,另一种是人文评价体系。与此对应,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运作模式:一种为“指标量化”模式,另一种为“观察理解”模式。两种体系和模式各有其优势,也都存在着局限性。从我国评价发展的历史看,最初对学生的评价方法多注重整体概念和印象,缺乏对要素的细致分析;引入现代评价方法后,以评价指标的方式进行较

6、为精确的测量,对观察数据或事实进行量化或“二次量化”处理,“指标权重”的定量评价方式逐步成为中小学教育评价主要操作模式。然而,传统的教学评价往往把定量评价发展到不恰当的程度,或者机械地运用于一切评价场合。甚至在学生的思想品德的评价上也机械地采用定量评价的方式。而事实上,学生素质的某些侧面和某些要素是很难进行量化处理的,不可能也不应该采用划一的评价指标体系来对待千变万化的评价对象,也不能完全依靠定量评价手段(如“指标权重”方式),处理诸如创新个性或创新人格等非智力因素的价值判断问题。新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评价则是需要汲取上述两种方法论体系的优点,使之相互配合,互相借鉴,分别应用于不同的评价指标和评价

7、范畴。评价方法应该是:可以量化的部分,使用“指标权重”方式进行;不能量化的部分,则应该采用描述性评价、实作评价、档案评价、课堂激励评价等多种方式,以动态的评价替代静态的一次性评价,视“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为同等重要,把期末终结性的测验成绩与日常激励性的描述评语结合在一起。而不是把教学评价简单理解为总结性地“打分”或“划分等级”。四、全面性 全面性是新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评价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所谓全面性指的是教学评价必须全面、全员和全程(课程和过程)采集和利用与学生各种素质培养及各种技能发展有关的评价信息,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全部学习、教育的动态过程。全面性强调教学评价的整体性与动态化,旨在把传统

8、的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运动过程。因此,教学评价是在一定的时域内,结合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种形式的评价,不断地循环反复,动态地监控学生接受教育的全程,把握新课程教育和全体学生各种素质发展的整体状况。所以,为了全面真实地评价全体学生的学业成就和学习潜能,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评价把教学过程与评价过程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评价对于教学活动的导向、反馈、诊断、激励等功能。评价的信息来源不再仅仅局限在课堂,而是拓展到了学生各种发展的培养空间(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等)。评价也不再仅由教师通过课堂内外的各种渠道采集学生素质发展的信息,而是设计各种

9、评价工具,鼓励学生主动收集和提供自我发展的评价信息。 综上所述,新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评价和传统的教学评价相比,评价功能从甄别选拔转向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的主体从教师一元转向了师生多元;评价的内容从单一的评价学生学习成绩转向了评价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评价的方式方法从单纯地“打分”或“划分等级”转向了以定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的多种方式;评价的过程从静态地评价结果转向了动态地评价整个过程,从评价学生的“过去”和“现在”转向了评价学生的“将来”。总的来说新课程需要的是一个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全面的评价体系。 数学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内容概要 我们今天必须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10、的学习方式。这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将懂得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必要性和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你的学习与努力,你的课堂将变得更精彩。 学习方式概述 新课程与学生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什么?它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指学生学习时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学习方式较之于学习方法是更为上位的东西,两者类似战略与战术的关系:学习方式相对稳定,学习方法相对灵活,学习方式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状态、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 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

11、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死记硬背书本知识即为典型),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布鲁纳认为,发现是教育学生的主要手段,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发现法。所谓发现法,就是教师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

12、引导学生学习、搜集有关资料,通过积极思考,自己体会、“发现”概念和原理。它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以基本材料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来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 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我们今天必须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之所以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其理由就在于: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

13、、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换句话说,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由此可见,转变学习方式实质上是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培养模式的变革。 专家认为学习方式转变有两个

14、方面的基本含义:一是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学习方式转变绝不是意味着用一种方式(方法)代替另一种方式(方法):用自主学习代替指导学习,用合作学习代替个体学习,用探究学习代替接受学习,而是强调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由片面学习转向全面学习,由狭义学习转向广义学习,让学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游中学、听中学、思中学、合作中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让身体更多的器官参与学习,从而获得学习中的乐趣与全面和谐的发展。另一个方面是提升学习品质和精神。不同学习方式不可比,但同一种学习方式有优劣。学习方式转变意味着完善每一种学习方式,提升每一种学习方式的内在品质。比如,听的时候,边听边思考,边质疑,很专注

15、地听,而不是机械地听,不假思索,被动地接受,老师讲什么记什么。探究也不是随意的、走马观花的,而是一种仔细的观察,从不同角度旁敲侧击,深入思考。也就是说,探究的时候就像真正在探究,不在多而在于精;合作的时候是真正在交锋,在生成,在互动;自主的时候就是自己在独立地思考像数学家一样在阅读数学,思考数学。总之,要着眼于提升每一种学习的品质。 学习方式非常重要,它决定了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最后会成为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对“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倡导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以人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充分发展。实际上,新课程与新学习方式不仅仅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影响,它也会对教师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16、因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为前提的。它应该有一个更高、更大、令所有人振奋的目标: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 实行课改以来,已经取得了可喜的变化。学生开始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方式开始多样化、个性化:课堂上,学生的头抬起来了,手举起来了,话多起来了,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了,“师道尊严”的架子放下来了;教师更加注重启发学生探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等。这些都令人感受到了学习方式变化所带来的清新气息。 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目标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

17、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本次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转变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传统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但是现代学习方式不是特指某一具体的方式或几种方式的总和,从本质上讲,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认识和把握现代学习方式的本质特征是我们创造性地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的重要保证。 一、主动性 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二者在学生的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要我学则是基于外在的诱因和强制。学生

18、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兴趣有直接或间接之分,直接兴趣指向过程本身,间接兴趣指向活动结果。学生有了学习兴趣,特别是直接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情况就大相径庭了,“强扭的瓜不甜”,学生在逼迫的状态下被动地学习,学习的效果必定是事倍功半。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学习是谁的事情,谁应当对学习承担责任?教师当然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负责,但是如果学生自己意识不到学习的责任,不能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联系起来,这种学习就不是真正的自我学习。只有当学习的责任真正

19、地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有意义的学习。 二、独立性 独立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依赖性。如果说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那么独立性则表现为我能学。每个学生,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和显在的独立学习能力,不仅如此,每个学生同时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他们在学校的整个学习过程也就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低估、漠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忽视、压制学生的独立要求,从而导致学生独立性的不断丧失,这是传统教学的根本弊端。本次教学改革要求我们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

20、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值得强调的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待学生的独立性和独立学习,还要有一种动态发展的观点,从教与学的关系来说,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也即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随着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增长和提高,教师的作用在量上也就发生了相反的变化,最后是学生基本甚至完全的独立。 三、独特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

21、独特个性的体现。实际上,有效的学习方式都是个性化的,没有放之四海皆有效的统一方式,对某个学生是有效的方式,对他人却未必如此。正如多元智力理论所指出的,每个人的智慧类型不一样,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因此每个人的具体学习方式是不同的。这意味着我们提倡转变学习方式,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独特性因此成为现代学习方式的重要特征。独特性同时也意味着差异性,学生的学习客观上存在着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实际具备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准备以及学习能力倾向不同,决定了不同的学生对同样的内容和任务的学习速度和掌握它所需要的时

22、间及所需要的帮助不同。传统教学忽视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要求所有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运用同样的学习条件,以同样的学习速度掌握同样的学习内容,并要求达到同样的学习水平和质量。这种“一刀切”“一锅煮”的做法,致使很多学生的学习不是从自己现有的基础出发,结果导致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吃不了”,有些学生根本不知从何“入口”。现代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差异,并把它视为一种亟待开发和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努力实现学生学习的个体化和教师指导的针对性。 四、体验性 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

23、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它表现为:第一,强调身体性参与。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基于此,本次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参与,强调“活动”,强调“操作”,强调“实践”,强调“考察”,强调“调查”,强调“探究”,强调“经历”。第二,重视直接经验。重视直接经验,从课程上讲,就是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

24、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儿童文化”,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从教学角度讲,就是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从学习角度来说,就是要把直接经验的改造、发展作为学习的重要目的,间接经验要整合、转化为儿童的直接经验,成为儿童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否则,就会失去其教育意义和发展人的价值。 五、问题性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所以说,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学生学习同样必须重视

25、问题的作用、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尽管学生学习是需要感知的),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所以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做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

26、状态。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总之,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 显然,上述五点特性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包含的,它们虽是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的,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正是必须从整体的高度来全面把握现代学习方式的精神实质,惟其如此,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并不仅仅针对

27、学生而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师。涉及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这种学习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教师将失去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相信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思维的空间,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 改变教师教育观念 构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师生关系上,大多数教师都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师生关系和谐、民主,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创造性,师生能在平等对话中进行活动,学生能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思考,获取知识。教师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和学生互动,拉

28、近了师生的距离,学生感到教师亲切、和蔼。教师敢于放手,凡是学生自己能说的和能做的,教师都给予充分的时间、空间,不包办代替。通过合作学习不能完成的,教师及时给予点拨,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变“师本位”为学生的服务者。以往的师德教育是形式好,效果差,令人头疼。而新课程要求: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一切服务于学生发展,使教师懂得自己的职责是要去把握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个性差异,倾听学生的呼声,了解学生的要求,为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并以此转变自己的观念,规范自己的行为,变形式上的师德规范为内在的热爱学生的情感。可以说纲要、各学科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学习与研究成了师德教育的最生动、最

29、有效的途径和方式。 转变教师的评价观。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意考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参与的情况。教师在教学时,要对学生采取积极的评价,以激励为主,不吝啬激励的语言,多翘翘大拇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体会成功,才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实施多元化评价,善于看到学生的闪光点。 【讨论】当学生直呼你大名的时候你怎么办? 转变老师的教学方式 由书本数学向生活数学转变 长期以来,我们数学课总是由复习旧知到引入新知。这些知识往往都是书本上数学概念、运算法则、计算公式。教师为教数学知识而设计教学,学生为学数学知识而进行学习,使学生感到数学枯燥、抽象难学,适用性不强。其实,数学离不

30、开生活,小学数学在生活都能找到原型。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数学教学,应该是“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是学生自己的生活实践活动,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发现数学、探究数学、掌握数学。为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教学内容应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置身现实的问题情境之中。 如第十一册“利息”这一内容,由于现行银行利率与教材中的利率有很大差别,课前教师应让学生到学校附近的银行或银行网站去查各种存期存款的年利率。利息计算方法虽

31、然有公式可用,但计算过繁且容易出错,完全可以允许六年级的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利息。试想:生活中有几个成人会用笔算去计算一笔存款的利息?当然是使用计算器。当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利息计算方法后,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网上的利息计算器来计算定、活期存款的利息,在利息计算器里,只要输入存款的存期和金额就可以计算出存款的利息,运用利息计算器计算利息方便、快捷。通过教学,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并激发其以充分的自信来运用数学工具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中紧密联系实际,根据日常生活的现实情况,适当补充教材,超越课本,让学生学以致用。 由获得知识结论向亲历探究过程转变 传统数学教学比较重视获取知识结论,过于强调接受

32、学习,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单一化,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性的发展,直接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匮乏。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让学生亲历探究与发现过程。这不仅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去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以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更主要的是使学生掌握、发现、认识并理解数学的一般方法,学会在生活中发现并创造数学,培养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亲历探究过程,已不再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教学手段,它本身也成为了教学的重要目的。数学教学应该从重视获得知识结论向亲历探究过程转变。长方形的面积一课中,学生都准备了一张长和宽都是整厘米数的长方形纸,只见学生往长方形纸上贴一个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然后再通过数小正方形的个数来确

33、定长方形纸的面积,最后探讨长方形纸容纳的小正方形的个数与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即长方形的面积与长与宽的关系。通过这个过程的学习,学生不仅理解了长方形的面积为什么等于长乘以宽,而且还懂得了长方形面积与周长的区别。 由问答式学习向小组合作学习转变 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很多工作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合作在今天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教育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和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来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长期以来,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总是正襟危坐,教师在上面“滔滔不绝”,采用的是一种问答式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喜欢采用“打乒乓球”式的提问,如果学生

34、的回答没有符合教师备课中的要求,立即要其他学生回答,直至学生的回答落入教师设计好的“乒乓球桌”为止。如果教师问得浅显直露,看上去是启发教学,实际是灌输的另一种表现,它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到了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它不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的矛盾已经越来越突出。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提到: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于是与其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被引入课堂。合作交流成了学生学习数

35、学的重要方式。比如新教材第三册的七色花店(花店里有各种花:马蹄莲2元一枝、菊花3元有一枝,康乃馨4元一枝)其中有这样一个问题:请给顾客配一束25元的花。这是一个很好的激发探究思维和合作的实际情境。可以让孩子们在小组中进行讨论,设计出本组的配花方案,看看哪个小组的方案又多又好。这一来极大地激发起同学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思维活跃的和不爱表现的孩子一样积极设计各种方案,最后,推出本组的方案参加全班交流。在这样的合作中,学生的学习体验是快乐的、是幸福的。而且在小组这种宽松氛围下,大家的参与是积极的、思维是活跃的。比问答式教学来揭示规律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由关注解题技巧向关注思维转变 现在有些

36、教师上课还是以讲授为中心,通过大量练习来训练学生解题技巧。连很多家长也认为学数学就要大量做练习。可见,过度练习是当前数学教学存在的通病。我们要认真研究有效的练习策略。练习可以叫人熟能生巧也可以叫人熟能生笨。已经很熟悉的内容反反复复练习,学生就会形成思维定势,当遇到新问题新情境时只会生搬硬套,不会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练习使学生很少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获得知识与发展,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追求唯一正确答案,最终形成思维僵化。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要使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考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37、数学知识和技能我们教师十分关注,但这里所讲的数学思考方法,即数学思维,又有多少人关注过呢? 数学思维是人脑和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交互作用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内在理性活动。数学思维具有多样性、选择性和灵活性。关注思维,首先在课堂上要注重习题开放性,在解决问题策略上应呈现思维多样性、选择性的趋向。如教学进位加法“9+5”,按以前的“凑十法”来教的话,方法就是:“看大数,拆小数,凑成10,再加剩下的数”。教学9+5时,带着学生边算边念:看大数,拆小数,5可以分成1和4,9加1等于10,10加4等于14,所以9+5得14”。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指尊重

38、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然后再通过彼此的交流实现解决问题方式的多样化,算法多样化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多种算法。由于每个学生知识、背景不同和思考角度不同,所用的方法就会有所不同,一切从实际出发,只要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不要求最优化,我们要的是不同的人可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9+5”一题课堂上学生说出了很多种算法。算法1:用数数的方法算,9再往后面数5即14。算法2:10加5得15,9比10少1,所以9+5得14。算法3:9里面有一个5和1个4,5加5等于10,10加4等于14。教师应在关注结果是否正确的同时,更加关注不同的学生所表现出的不同的思维过程,并对这些过

39、程给予鼓励性的评价,鼓励他们的各种想法,以发展多样化的算法,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以上事例说明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必须深入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去发现、提炼数学材料,为学生提供现实生活中鲜活的问题情境;要让学生有充分从事数学探究活动的机会,以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在教学实践中,全新的教育理念还不能很好贯彻课堂教学始终,长期形成的、习惯了的教学方式还难以改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所以老师们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将全新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不断去实践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要

40、求。 引起家长的关注,得到家长的支持 一年级的学生家长经常会给老师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 “孩子回家后没有作业,为什么不给他们多布置一些写的作业”? “孩子口算时还要掰指头,能行吗”? “我从不让孩子摸钱是困为钱脏,更不让孩子花钱,是怕孩子养成乱花钱的坏习惯。” “数学日记该怎么写”? 要搞好课改,必须做好宣传,使社会各界、学生家长认同新的教育理念,和学校一起做好课改的各项工作。为此,要对学生家长进行了一系列的宣传、培训工作,征求意见、召开座谈会、请家长进课堂等,充分调动家长参与课改的积极性。激发家长参与课改、关注和支持课改。 让家长重当小学生。家长对课改产生了兴趣,家长们会经常向教师请教课改的

41、相关问题,请教怎样与教师配合、怎样搞好家庭教育;从只关注学生成绩多少到更关注学生的各种实践能力的形成;从只看重语文、数学,到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可开展“家长开日”活动,召开家长会,让家长走进课堂,和学生一样听教师讲课,听老师讲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逐渐地改变着家庭教育观念,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与课改同步。 让家长找课改的“毛病”。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学生家长的思想也得到了解放,参与研究的意识也就增强了。家长会上,不要再搞教师一言堂,开展家校论谈;还可让家长们说说自己的困惑提出疑问;对教材的编排提出自己的想法;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意见、建议;对学校管理提出要求,这样就能极大地推动了

42、课改实验研究工作,起到了支持、配合、监督实验工作的作用。 给老师“支招”。家长教育观念转变了,就会常常想出许多好办法配合教师教育自己的孩子。例如:设立联系卡;综合实践课上家长与学生一同参加;让家长和学生一起开读书座谈会等。同时,需要让学生动手实践的时候,尽量主动支持孩子,帮助教师准备物品,解决困难,提供方便条件。还可让家长参与评价,期末评价不再是一张试卷定好坏,可由多个家长分别出考题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还可充分利用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理财、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学生家长的变化,将给课改注入活力,给老师增添信心。 学习与思考: 1由于发现学习要求学生新身经历

43、发现过程,所以花费的时间较多,会不会出现教学任务不能完成的现象? 2家长认为课改降低了教学要求,也象减负一样,是一种走极端的做法,作为老师,你怎样向家长解释? 3课改以后,怎样看待学生的卷面成绩? 第二节 自主学习方式 一、自主学习释义 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自主学习或叫主动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是一个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概念,是对学习本质的概括。 这里所说的自主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的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所有的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就是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学习是我的事,我能够学,我尽量自己学;不懂的,不会的,我在同学的帮

44、助下,在老师的引导下再思考。 他主,就是指导,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亦步亦趋地跟着老师学,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主人,学什么,怎么学,时间怎么安排,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碰到问题怎么思考,都由老师做主,老师说了算,这就是他主学习,学生没有自主性。但是学习还是学生自己在学习,他的经验的积累、变化,还是他自己的,只是在别人的引导、规划下实现这一点。 大量的观察和研究充分证明:只有在如下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才会是真正有效的学习:感觉到别人在关心他们;对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很好奇;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任务完成后得到适当的反馈;看到了成功的机会;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觉到他们正在做有

45、意义的事情。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美国课程学家拉尔夫泰勒曾说;“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动而发生的,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 自主学习的基本特征是: (1) 自主学习应有明确的方向性,学生能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决 定学习进度,主动规划和安排自己的学习。在课改实验中的许多课上,我们可以经常听到老师问学生:“这节课你们想学些什么?”以引发学生学习的责任感,一扫过去的被动学习局面。 (2) 自主学习应有清晰的学习策略,学生能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是为了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教师质

46、疑激思,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研讨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热情。 (3) 自主学习应有自觉的动力支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投入,有内在的动力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 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应能对认知活动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适。 (5) 自主学习应由学生参与设计评价指标。评价不仅限于教师对学生,同样可以采用学 生互评,还可由学生评价教师。 只有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才能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智慧和情趣,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策略是: (1) 尊重学生是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应使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

47、、有效参与”,而不是只有部分学习好的学生参与、不是在课堂教学的一部分环节、一部分时间让学生参与,更不是徒有形式的无效参与。 (2) 留给学生学习的自由,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是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保障。课堂上应该是充满欢声笑语、自然和谐的,而不是正襟危坐、烦闷畏惧、冷漠无情的。 (3) 让学生有成功感是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激励机制。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给每一位学生以期望和鼓励,及时使用肯定评价性语言。 【讨论】在低年级实行自主学习有哪些困难? 二、自主学习方式的实施策略 从教学案例看学生的自主学习 第二册“认识物体”一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了解这些物体的

48、基本特征。下面是同一个教学内容的两个教学片断。 教学片断一: 师:下面我们来认识长方体,请大家把长方体拿出来,自己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6个)我们一起来数数是哪几个面?(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一共六个面。)请大家再看一看,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有的长方体六个面都是长方形,有的长方体四个面是长方形、两个面是正方形) 接下来请大家把正方体拿在手上,数一数,正方体一共有几个面?(6个)我们一起来数数: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一共六个面。请大家再看一看,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正方体六个面都是正方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地方和不同的地方?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六个面

49、,不同的地方是正方体六个面都是正方形,长方体至少有四个面是长方形。 教学片断二: 每组学生把收集来的乒乓球、小积木、各种纸盒、饮料盒、小瓶子等物品堆集在一起。让学生拿这些物体数一数、摸一摸、滚一滚。然后在小组内将物品分类。有的小组按制做的材料分为玻璃的、塑料的、铁的、硬纸的几类。有的小组按功能分为吃的、用的、玩的三类。还有的按形状分:方的、圆的和不圆不方的。经过教师引导、点拨,最后大家一致同意按形状分类比较合适。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方的物品是不是都一样呢?还能再分类吗?”“这些圆的是不是也有区别,还能怎样分类?”这样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学生不仅很快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

50、圆柱体和球体的基本特征,而且会牢记心中。最后请小朋友们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类物体介绍给大家,说清楚它长得什么样子? 在上面两个片断的案例中就反映出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片断一中,教师把课堂提问设计得过细、过窄,缺乏思考价值,看似严密,其实已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得到的是一系列指令性的操作活动,并不清楚为什么要按这样的步骤进行,最后获得的只是知识结论,学生的各种能力都难以得到培养。而在片断二中,教师的问题是开放的,目标是明确的,思维是发散的,操作是自由的,结论是待定的,学生始终是积极主动的,其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被深化。片断二更重视学生亲身经历探究发现知识的过程,整体教学活动有小组的相互启发

51、、争论,又有全班的人人参与,课堂上变原有的单向反馈为多向反馈,扩展、密集了教学的信息量。而在讨论交流中,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深化,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如“球滚得动,圆柱站着滚不动,睡下来才滚得动”“有的孩子说圆柱体会滚,像汽车的轮子;圆柱体会站,能当柱子,所以称它为圆柱体。球圆圆的,会滚,四面八方都可以滚”这其实就是“球和圆柱特征”最直觉的思维。尽管认识物体是一个比较简单的知识点,但是片断二中的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经过自己的探索得到发现,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更主要的是使学生掌握了发现、认识并理解数学的一般方法,在探究过程中学习了探究的方法,培养了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亲历探究发现的过程

52、,已不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其本身就是教学的重要目的。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心中悟出始知深。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去思考研究。 【讨论】 当你认真备好课去上课,但一节课下来教学任务却没完成,你会怎么想?会怎么办? 怎样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联系实际,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起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学习”才能顺利进行。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时要善于处理教材的内容,努力创造学生的生活情景,在生活情境中引出数学,使得知识身边化,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探究的欲望,为全身心地自主学习创造原动力。身边的行程问题一课不是教材上的教学内容,是老师根据数学课程标

53、准学有用的数学的理念及五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知识结构编写的活动课教材。这节课是在学习了“速度、时间、路程三者间的数量关系”、“24时记时法”、“小数乘除法”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大量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本节课模拟了一个实践活动:国庆节举行班队活动,全班同学分成四组分别到长沙、厦门、广州、海口活动,先用课件出示地图及四个城市的一些图片资料,让学生对所到地方的方位及特点有一个感性的了解,使学生盟发一种想去的欲望。去长沙有多远?我们坐火车去还是坐飞机去?老师综合学生的问题提出了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各组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去目的地?这样选择的理由是什么?把这个具有探究性的问题作为学习的目标。这

54、些日常化的生活情景,都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也能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充满了数学,用知识本身的力量去吸引学生学习,使得“自主学习”有了良好的开端。 新课程提供了很多平台,创造了很多条件,比如教材强调生活性,数学就是我天天在生活当中比如买笔、书、食品和衣服等都会遇到的问题,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相关联,和他们的经验相整合,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就是要让学生有成就感,满足感,课标教材砍掉繁、难、偏、旧,就是让学生容易学会,有成就感,有自信,这样才有可能激发他们的兴趣。 联系实际,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 桌子有多长一课,上课后老师问:“每个小朋友都坐着一张桌子,你坐的桌子到底有多长?”天真的

55、孩子有的伸开了双臂比划着,有的用书比划起来,有的拿出了学生尺,但又抱怨尺子不够长,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交流,学生似乎明白了:要知道桌子的准确长度一定得用尺子,尺子不够长没关系,可把几次量得的长度加起来,也可以使用比较长的米尺、卷尺。最后学生便全心全意量起来、算起来。在这里,老师留给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的空间,没有把用尺子量的方法从头开始就强加给学生。 联系实际,促使学生主动掌握知识。 传统教育衍生的“高分低能”为我们的教育亮起了黄牌,为了使校园教育与社会需求相接轨,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知识实际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学习的责任感。如何培养责任感?这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对于教师来说,不是告诉学生你要有责任

56、感,而是不断地把知识与他的生活,他的成长、他的未来建立起联系,并不是每一项学习内容都能让学生马上有兴趣或能成功的,也不是马上就能看到每个知识点在生活中的作用、价值,但要让学生相信这个学习对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对自己的将来、对自己的家庭、对国家、对科学都有价值,有意义。这样就不能说兴趣高于一切,还要有责任感。学习是我自己的事情,我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怎么对我父母负责,怎么对他人、对社会负责?让学生从小明白这一点。 自主学习不是一下子就让学生自己学。学生从他主学习到自主学习要有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教师慢慢地把方法教给了学生,教是为了不教。在科学与人文交融的教改大潮昭示下,把人的持续发展作为课程关

57、注的焦点,应把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做为教育的目标。因而,我们要让课堂教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让学生沿着“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学习道路,自主地学习、掌握知识。 【讨论】每个新知识点后的练习课中使用怎样的教学方式比较合适? 三、自主学习方式实施中的问题分析 自主学习不等于学生自己学习 虽然有些教师接受了一些新课 程改革理念,但在教学实践中仍然普遍存在着把“自主学习”简单理解为自学。 教师在学生提问时,应当认真倾听,待学生的问题提完后,与学生一道对问题进行归类,找出核心问题,以此组织课堂教学,并相机解决其他问题。动不应当是表面的、外在的,而应当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思考问题,这种内在的、深

58、层的动,更要落实,动静结合,收放适度,动得有序,动而不乱。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 怎样看待现在的课堂比以前“乱”? 深入课堂后才发现,正是这种“乱”让人看到了希望。虽然学生把小手举得高高,而且还伴着“我说、我说”的声音,虽然学生为了弄清学习上的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声音此起彼伏,虽然学生为了探究一个问题而离开了座位,但都始终是处在积极的思维之中,这样的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课堂实质上是变活了。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既能动得了,又能动得好?专家认为,关键是教师如何引导。动要动得有序,不是杂乱无章,课堂教学要的不是热闹场面,而是对问题的深入研究

59、和思考。首先要设计好问题,针对不同意见和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辩论,抓住学生发言中的问题,及时给以矫正。当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索时,学生自己寻找答案时,要放手让学生活动,但要避免学生兴奋过度或活动过量,应当具体研究怎样放,怎样收;什么时候放,什么时候收。 学习与思考: 1课堂究竟需要有什么样的纪律?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学生是否遵守纪律? 2课改后怎样避免学生中的两极分化? 3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做什么? 4 如何处理好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课堂气氛活跃与部分学生主动性不够、知识掌握不“扎实”、教学缺乏“实效性”之间的矛盾? 5处理好新教材内容的开放性、教师创造性地因地制宜使用教材和新课程配套资源相对不足

60、间的矛盾。 第三节 合作学习方式 一、合作学习释义 合作学习是指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 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 的是“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分 工的互助性学习。 世界各国的合作学习实践虽然在其具体形式上和称谓上不甚一致,如欧美国家称“合作 学习”、“合作授课”,在前苏联等国家称“合作的教育学”,在我国称“合作教学”等。但它们却有着许多共同的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观有着许多质的不同,并由此形成彼此鲜明的对照。 在教学形式上,合作学习强调以集体授课为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