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中历史课时练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人民版选修4_第1页
2012年高中历史课时练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人民版选修4_第2页
2012年高中历史课时练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人民版选修4_第3页
2012年高中历史课时练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人民版选修4_第4页
2012年高中历史课时练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人民版选修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 10 -用心 爱心 专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6分)1毛泽东善读史书,对嬴政很是赞赏,他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对此正确的理解是()A秦使分封制寿终正寝B秦推行郡县制影响重大C皇帝制被后世采用 D三公九卿制得以延续解析:秦朝推行的一系列政治制度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郡县制,其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答案:B2在评论秦朝灭亡时,历史学家张岂之说:“秦始皇忘记了最主要的事:民心和民力。”最能论证此观点的是()A称皇帝,制秦律 B置三公,行郡县C焚书坑儒,筑长城 D统一文字,平南越解析:“焚书坑儒”失去了民心,“筑长城”滥用了民力,这些导致了秦朝的灭亡。答案:

2、C3下面三个皇帝所起的共同的历史作用是()A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B建立和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C实行轻徭薄赋、严刑酷法D对内实行开明政策,对外实行开放政策解析: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都为建立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作出了突出贡献。答案:B4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其中对当代帝王及本朝历代皇帝之名进行避讳是主要的一类。以下各项中不属于这一现象的是()A康熙帝将北京城“玄武门”更名为“神武门”B唐太宗把“民部”改为“户部”C雍正帝将“军需房”改称“军机处”D秦朝初年改“政月”为“正月”解析:康熙帝名为爱新觉罗玄烨,唐太宗名为李世民,秦始皇名为嬴政。符合题目中“对当代帝王及本朝历代皇帝之名进行避

3、讳”的原则。雍正帝名为爱新觉罗胤禛,其中的变更没有涉及避讳。答案:C51918年,孙中山发表通电指出:“顾吾国之大患莫过于武人之争雄,南北如一丘之貉。”这表明当时孙中山()A正确揭示了近代军阀割据的根源B断然决定同军阀决裂C开始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D对南北军阀有了较清醒的认识解析:本题解答时要对材料进行认真分析。在材料中,孙中山仅谈了对南北军阀的认识,没有表明他如何处理与军阀之间的关系,也没有分析军阀割据现象产生的根源。因此,A、B、C三项都是错误的。答案:D6毛泽东指出:“新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

4、民主义。”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新三民主义就是三大政策B新三民主义就是反帝反封建的纲领C新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革命性在于蕴含了三大政策的精神D新三民主义具有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不可能实现解析:本题中引用的材料主要涉及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问题。根据这一标准,符合题意的只有A、C两项。通过对教材知识的识记,就很容易发现A项是错误的。答案:C7新、旧三民主义的最大区别在于()A是否反对民族压迫B是否反对封建统治C是否反对军阀统治D是否明确反对帝国主义解析:反对民族压迫,反对封建统治是新、旧三民主义都具有的内容。反对军阀统治,也就是反对封建统治。新三民主义比旧三民主义在民族主义方面新增加了明确反

5、对帝国主义的内容,因此,D项是正确答案。答案:D8凯末尔任总统后说过:“为了拯救国家,没有其他的办法,只有摧毁从政府机器到国民精神的一切,并树立新的东西。”下列反映其理论的措施包括()废除土耳其政教合一的政体革新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效仿西方的法律法规改革文字,用阿拉伯字母拼写土耳其语A BC D解析:材料反映了凯末尔决心向西方学习,把土耳其建成一个现代化国家的思想。凯末尔改革废止阿拉伯字母,改用拉丁字母拼写土耳其语,故错误,可排除。答案:A9马克思在一部著作的序言中指出:“这部著作是我1859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续篇。”又说:“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

6、换关系。”下列对这一著作的重大价值论述正确的是,它()A发展了黑格尔的辩证法 B阐明了唯物主义史观C揭示出了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秘密D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解析:题目中所说的著作为资本论。资本论以剩余价值为中心贯穿全书。答案:C10下列事件与右图人物无直接联系的是()A领导武装起义并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B发表四月提纲,提出从资产阶级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C领导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D起草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解析:右图所示的是列宁。1917年3月15日,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二月革命取得了胜利。但资产阶级窃取了革命的胜利果实,成立了临时政府,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C项错误,列宁并没有领导

7、二月革命。答案:C11列宁曾经说过:“现在必须弄清楚一个不容置疑的问题,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下列哪个史实最能体现列宁的观点()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指出无产阶级革命可以在帝国主义最薄弱的环节首先取得胜利C实行新经济政策D领导人民战胜协约国集团的进攻解析:列宁的观点是要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发展,十月革命就是列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结果。B项观点符合。答案:B1220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实施“新政”

8、,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要互相学习借鉴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D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解析:从列宁到毛泽东到罗斯福到邓小平,他们对人类作出了重大贡献,其主要原因在于其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思想作风。答案:D13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不仅有人全盘否定十月革命,否定列宁,还有人主张把列宁墓从红场迁出,甚至四处寻找沙皇的后裔,企图在俄罗斯恢复帝制。但此事最终因没有多少人响应而告吹。列宁墓仍然留在红场,列宁的铜像依然屹立在十月广场。该事件充分说明了

9、()A列宁作为引导苏俄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领导人,仍然受到民众的敬仰B否定十月革命的人带有自己的政治目的C俄国民众对苏联解体后的现状不满D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治斗争的复杂性解析:无论政治风云如何变幻,列宁在俄国历史上的作用不能怀疑,因此答案为A。答案:A14在俄国国内战争期间,一个市民拿100卢布到粮站中购买了50千克粮食,以下判断及理由正确的是()A假的。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B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允许自由买卖C真的。余粮收集制实行后国家把口粮也收集起来,人们只能去买D真的。苏俄政府修改了原有政策,允许自由买卖解析:所谓国内战争,指的是俄国1917年十月革命到1921

10、年战争胜利这段时间,当时俄国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该政策实行余粮征集制,不允许自由买卖。答案:B15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B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C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建设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解析:邓小平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就提出社会主义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答案:C16李时珍和詹天佑的相似之处不包括()A都为中国的科技事业作出了贡献B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C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科技成就D都为中国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解析:李时珍的医学成就代表的是中国的传统科技,而詹天佑修建铁路则是促

11、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答案:D17根据李四光的建议,我国在哪些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石油探测()松辽平原华北平原三江平原四川盆地A BC D解析:根据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我国在松辽平原和华北平原发现了一系列大油田。答案:B18某物理学理论否定了绝对时空观,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为纪念其诞生100周年,联合国设立了国际物理年(右图是国际物理年的标识)。这一“物理学理论”是()A量子论 B相对论C经典力学理论 D光电效应理论解析: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否定了绝对的时空观,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相对论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的“常识性”观念,是现代物理学的一大基本支柱。

12、答案:B二、非选择题(第19题10分,第20题12分,第21题10分,第22题12分,第23题10分,第24题10分,共64分)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贞观二年(628年)四月,尚书左丞戴胄上言曰:“今丧乱之后,户口凋残,每岁纳租,未实仓廪。随时出给,才供当年,若有凶灾,将何赈恤自王公以下,爰及众庶,计所垦田稼穑顷亩各纳所在,为立义仓。若年谷不登,百姓饥馑,当所州县,随便取给。”上曰:“利人之事,深是可嘉。宜下所司,议立条制。”摘编自旧唐书材料二“以历年节省之储蓄,为濒岁涣解之恩膏。朕之益蠲(蠲免税赋)屡行,而无国计不足之虑。亦特此经筹之有素也。”清圣祖实录(1)材料一中戴胄建议唐太

13、宗采取什么措施?(2分)其依据是什么?(4分)(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康熙帝能做到“无国计不足之虑”的原因。(2分)比较上述材料概括,唐太宗和康熙帝在解决社会问题的指导思想上有何相似之处?(2分)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帝王解决社会问题的措施。第(1)问“措施”根据材料来概括,“依据”可根据材料中“若年谷不登,百姓饥馑,当所州县,随便取给”来归纳。第(2)问“原因”从材料中“以历年节省之储蓄”的信息归纳,并结合康熙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来归纳总结。“相似之处”联系材料一、二获得认识。答案:(1)措施:由国家设立义仓,囤积粮食,用于赈灾。依据:国家每年所征收粮食只能满足正常年份需要,无法

14、应对荒年。(2)原因:节省财政开支;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相似之处: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2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克伦威尔的国内政策的一切主要原则都包括在他小小的对开本的法令手册中,其中有极少数是关于延长已到期的法案,其他的是根据个人或地方的请求而制定的。但是护国公的国内政策中没有哪一条像修改法律、改良风俗和重建国教这三方面的法令制定得那样清楚明确。英查尔斯弗思克伦威尔传材料二第8条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第537条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第545条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但因公用,且受公正并事前的补偿时,不在此限。第546条物之所有权,不问其为动产或不动产

15、,得扩张至该物由于天然或人工而产生或附加之物。第1101条契约为一种合意,依此合意,一人或数人对于其他一人或数人负担给付、作为或不作为的债务。第1134条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拿破仑法典请回答:(1)概述材料一中克伦威尔对内政策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2)结合材料二指出,拿破仑法典体现了哪些原则?(4分)(3)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二指出,克伦威尔与拿破仑采取的举措有何相同之处?(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此有何认识。(3分)解析:第(1)问从材料中提供的信息“但是护国公的国内政策中没有哪一条像修改法律、改良风俗和重建国教这三方面的法令制定得那样清楚明确”中

16、得答案。第(2)问根据材料概括。第(3)问从方式与代表阶级利益以及对社会的作用来思考。答案:(1)修改法律、改良风俗和重建国教。(2)自由和平等的原则、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原则以及契约自由原则。(3)都用立法方式维护统治。认识:他们的立法尽管有独裁统治的个人意志,但更多体现资产阶级利益要求,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维护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甘地在结束最后一次绝食时向信徒们发表演说)“你们不要把你们居住的城市与全国其他地区分隔开来。你们必须在整个印度和巴基斯坦恢复和平如果我们记得,生命只有一次,那么我们没任何理由相互视为仇敌愿神使我们大家更加明智以便印度和整个宇宙幸福繁荣。”

17、法米尼克拉皮埃尔、美拉里柯林斯圣雄甘地材料二印度为怀念圣雄建造了一座纪念碑,上面用英文和印度文铭刻着甘地的教诲:“我希望印度自由强盛,敢于牺牲自己,勇于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每个人应当为自己的家庭牺牲每个国家应当为全人类牺牲。我期望天国降临尘世。”材料三(甘地)崇尚以纺车为代表的农村经济,它不仅将纺车看成一种物质武器,而且看成对抗西方文明的精神武器只有用以手纺车为标志的农村工业代替城市大工业,才能避免竞争和剥削,消灭失业和贫富差别,过简朴宁静的生活。尼赫鲁与甘地在未来社会设想方面的分歧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甘地追求的目标。(2分)体现出他怎样的精神品质?(2分)(2)据材料三概括甘

18、地的经济思想,结合材料一、二对其作简要评价。(6分)解析:本题考查了甘地的精神品质和其经济思想,解题关键是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答案。答案:(1)目标:追求民族和解、国家自由强盛。精神品质:热爱和平、勇于牺牲自我的优良品质。(2)经济思想:发展印度传统的农村经济,抵制西方工业文明。评价:这一主张对号召、组织群众参加反英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抵制西方经济侵略都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全盘抵制西方文明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不可取的。22(2011江苏高考)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对未来社会提出构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则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

19、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只有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协调地配置自己的生产力的社会,才能使工业在全国分布得最适合于它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材料二经济发展是当时的时代要求。没有人会说当时的毛泽东是一个乌托邦的幻想主义者。因为当时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根本前提的这一基本观点。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材料三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分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离开了国际的合作是不可能的。不要以为,一说

20、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邓小平文选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构建的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3分)(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付诸实践?(4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是如何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道路的?(3分)(4)综合上述材料,请就经典理论与科学实践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2分) 解析:本题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创新”,把必修与选修内容结合,考查考生的宏观把握历史知识和综合分析的能力。第(1)问结合材料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回答。第(2)问要注意时

21、间限制“20世纪50年代”,联系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归纳。第(3)问回答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贡献,结合材料内容进行概括。第(4)问回答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理论来源于实践,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完善与发展。答案:(1)基本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工业的发展。(2)实践:进行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大规模工业化建设。(3)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认识:经典理论指导实践;科学实践完善与发展理论。23邓小平曾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注:图1是邓小平1979年在美国访问(1)上面三幅

22、图片分别反映了邓小平的哪些重要活动?(3分)(2)这些活动对他的祖国和人民有什么意义?(2分)(3)在此基础上请你对邓小平作出评价。(5分)解析:本题通过图片设置情境,提出问题。解题时同学们要仔细观察图片。本题第(1)问要读懂图片才能回答,一旦出现失误就会离题千里。第(2)(3)问结合所学作答。答案:(1)活动:努力促成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为我国的改革开放营造和平友好的国际环境;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努力促成香港回归;大力支持和倡导创办经济特区,有助于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2)意义:邓小平的活动指引中国人民走上了富强的道路,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国家强盛起来,国际

23、地位不断提高。(3)评价:邓小平是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在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建立左右江革命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率军开辟中原战场,领导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赫赫战功。他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创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理论,并在其指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推进改革开放,推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使国家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大大提高,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他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成功地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邓小平成功地探索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4毛泽东、邓小平等伟人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都作出了重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42年5月19日,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对“实事求是”这一古语第一次作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解释。毛泽东同志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