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4: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18分)萧红带我回到身后的村庄孙惠芬遇到萧红,是1986年。这一年3月,我在上海文学上发表了短篇小说小窗絮语,小说写一个青年在城里读了两年书之后再回到乡下家里的烦恼心绪,她闻不惯乡村恋人身上浓烈的化肥气味,听不惯奶奶、父母哥嫂随地吐痰的声音,更不接受原来有着远大理想的闺中密友已结婚生子、被活生生拉进泥土的现实想不到,小说发表之后,一个读者专程驱车从大连开发区来庄河见我,还带来一位热爱小说的朋友,那位朋友送给我一本萧红的呼兰河传。与慕名而来的朋友究竟说了什么,全然记不得了,惟一记得的就是把他们送走后,封皮上“呼兰河传”四个字向我闪烁着急盼盼的眼
2、神。在那个遮蔽了窗帘的昏暗的宿舍小屋,我彻夜无眠,像吸附在一块磁石上的铁屑,随着磁石的移动微微颤抖:一到冬天就裂了口子的大地,一到春天就陷进泥浆的马车,只有秋天才热闹起来的山野,还有漏雨的粉房,荒凉的草房人家,还有祖父、祖母,还有在大街上自由串动的蜻蜒、蚂蚱、小燕子,分布在小城街头的金银首饰店、布庄、茶庄、彩纸铺我不知道是被游走在文字里自由自在的灵魂打动,还是被镶嵌在荒蛮大地上的孤独寂寞感染,我一经走进去,便再也不能自拔。第二天早上,当我睁着一双熬红了的双眼爬起来上班,我的眼前,已经站立起另一个村庄。她坐落在盆地中央,前后街两排草房,她前边有两条细长的河谷,河谷两岸长着丰沛的野草,她就是生我养
3、我的辽南乡村山咀子。1986年,通过萧红,我看到了自己的村庄。我的村庄一直都在,它叫庄河,庄河,庄庄有河,所有的河谷都通着大海。我故乡的河谷,两岸长满了野草,顺着长满野草的河谷向东南方向走,不出一小时就能走到海边小镇,那小镇叫青堆子。在乡下呆得寂寞厌倦时,被父母管束得喘不过气时,我就顺着河谷小道逃往青堆子小镇,叛逆的情绪往往随着河谷岸边的野草一起摇曳。我初始写作,抒写的就是这种急于逃离的叛逆情绪。虽然在这种情绪中,也触及了村庄的人和事,也描绘过大街、土地、山野、草丛,可我的情感是厌恶的,憎恨的,我对村庄人事景致的书写是下意识的。朋友喜欢小窗絮雨,或许是他看到了那里边下意识的部分;朋友的朋友送来
4、呼兰河传,或许是觉得我下意识书写的村庄和萧红笔下的村庄有点像,可他们不知道,他们唤醒了我对属于自己的那个河谷村庄的感情那天早上,当我满眼都是我故乡的村庄河谷,河谷两岸丰沛的野草,一股挚热的溪流涌进眼角,我一瞬间热泪盈眶。伤害也同样来自于1986年。这一年5月,我从一个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摇身一变,成了拥有城市户口的城里人,成了天天在文化馆上班的文化人,可是野草一样在山野里长大的我,对按时上下班,对程序和秩序有着天然的抵触;尤其受过教育的小城文化人的假模假式,为一件小事反复争议不断重复的无聊会议我备感压抑,甚至得了严重的失眠症。就在这个我失眠最厉害的时期,呼兰河传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河谷村庄无异于让
5、一株在乡野上摇摇晃晃生长了20多年的野草,回到了那片自由的土地。我不知道,当年驱车而至的来访者,是不是心灵的自由在喧嚣的开发区备受压抑,才在我无意识写到的村庄里找到寄托?也不知道,那位送我呼兰河传的朋友,是不是从我的作品里了解了我的压抑,才有意让萧红带我回到身后的村庄?或者,是他们觉得作为一个写作者,必须知道我是谁,我的故乡在哪里,才能在文字里建立起一个自由的艺术王国?我只知道,在我刚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有陌生人专程为我送来萧红的书,是老天的眷顾,是上帝的垂青,是命运的奇迹。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呼兰河传里的村庄,既野蛮又充满生机,其间既有萧红自由自在的灵魂
6、在走动,本文作者读了萧红的呼兰河传便不能自拔。B萧红在呼兰河传里所描写的村庄,和作者故乡的村庄河谷极为相似,但作者在小窗絮语里所表达的感情与萧红不尽相同。C作者借对村庄的歌颂,无情地批判了城市里虚伪的程序和秩序,以及城市人的假模假样,表达了回归自然、回归田园的思想倾向。D农村的野性和自由远离虚伪和矫情,它可以养育人健康的精神,青年应该带着故乡的基因投向新生活,而不能让灵魂也逃离故乡。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介绍小窗絮语,便于引出读者送书事,为全文的叙写奠定基础,限定写作方也向为下文的自我剖析和深刻的反思留下伏笔。B.“呼兰河传”四个字向我闪烁着眼神,将无生
7、命的封面题字人格化,形象地表现了“我”急于阅读呼兰河传的心情,传神而有趣。C.划线句“伤害也同样来自于1986年”在文中具有“启下”作用,这一句作为段首中心句,领起本段文字的叙述,并概括了主要内容。D.文章最后用排比短语赞颂陌生人的送书行为,突出了感激之情和呼兰河传对自己的影响,也照应开篇,使首尾圆合,浑然一体。3、作者为什么要说“1986年,通过萧红,我看到了自己的村庄”?(6分)4、作者厌倦城市,赞美农村,可是最终可能还是生活在城市里,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呢?简要阐述你的见解。(不超过150个字)(6分)答案与解析1、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项,文中作者只说自己“对程序和秩
8、序有着天然的抵触”,并不一定有批判之意;同时,文中只说“受过教育的小城文化人的假模假式”,并不是泛指城市人。2.C【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C项对“伤害也同样来自于1986年”一句在文中具有的作用概括不全。这一句在文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伤害”表明本段的中心内容,全句具有领起下文的作用;“也同样”表明本段内容是承接上文“收获”而来,故而全句也具有勾连上文的作用。3、【答案】1986年,肖红呼兰河传对于农村的描写唤醒了作者对村庄故乡的情感,不再厌恶和憎恨村庄;让作者感到村庄里的自由,那里没有城市里程序、秩序,以及假模假样;使作者懂得自己原本就是村庄里的人,自己的故乡在村庄里。【解
9、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作答本题,注意该句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一句实为一个领起句,而且领起的不只是这一段,同时包括后面两个段落,从下一段“伤害也同样来自于1986年”可以看出。明确答题依据所在的段落,摘取重要词语进行归纳整理即可,如第三段里的“他们唤醒了我对属于自己的那个河谷村庄的感情”,第四段里“对程序和秩序有着天然的抵触”,“受过教育的小城文化人的假模假式,为一件小事反复争议不断重复的无聊会议”,“呼兰河传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河谷村庄无异于让一株在乡野上摇摇晃晃生长了20多年的野草,回到了那片自由的土地”。4、【答案】作者厌倦城市,也仅仅是因为城市的虚伪和矫情,并没有全盘否认城市
10、;赞美农村,也仅仅是赞美农村的野性和自由,并未否认农村确实存在的种种欠文明现象。人的感情是丰富的,作者在这篇文章里赞美农村,在另一篇文章里又可能从另一个方面批评农村的落后,不能以此时此地的感情去论及作者的全部思想观念。【解析】本题考查辩证分析、全面理解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作答本题,要透过矛盾现象,实事求是地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这里,要着重要抓住作者并未全盘否定城市和全盘肯定农村这一观点展开阐述,也可从散文不同于科学论文、人的感情是丰富的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作者今天写了赞美农村的散文,明天也有可能写批评农村的散文,这不是虚伪,也不是出尔反尔,而是情感丰富多样的表现。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
11、题目。你就这样把草原交给了我艾平在我六岁的那一天,我亲爱的老祖母,你把我举在马背上,我的腿够不到马镫,你就用红缎子把我捆在马鞍子上。你手牵着马缰绳在前面走,一连走了三个屯子,带我拜见了三个可靠的人。你说的话,现在每一次想起来,总是忍不住流泪。“我把这没有阿爸的孩子交给他的好叔叔了,请你教给他套马的本领吧!”“我把这没有阿爸的孩子交给他的好舅舅了,请你教给他养牛的手艺吧!”“我把这没有阿爸的孩子交给他的好姑父了,请你教他当一个勇敢的男人吧!”我一直记得那个早上,我闻到了你锅里喷香的奶茶味,睁了睁眼睛,又闭上。你把我拎出蒙古包,一直带到牛圈里。你两腿夹着奶桶挤牛奶,让我去把半个月大的小牛犊抱过来撞
12、撞奶。那小牛犊抻开四条腿跑,我追上它,却拦不住它,我拦住了它,却抱不住它,我抱住了它,却抱不走它你把小牛犊撒在草原上,让我每天去抓抱,直到我把小牛犊抱到母牛的身底下。你把羊群交给了我,一遍遍嘱咐我:“遇到事情不要慌。那几头大肚子的母羊要生,你就远远地看着它。如果遇上难产的母羊,你就慢慢地帮着它。”阳光温暖。我看见一头母羊正在分娩,我按着你教给的办法,果然一头湿漉漉的小羊羔就在我的手里诞生了。不一会儿,又有一只母羊生出了一只黑脑袋瓜的小羊羔。我正想把羊群拢起来往回走,发现一只小个子母羊也有了生产的迹象。也许是头一次生产,它显得十分惊慌。天色暗下去,老鹰出现了,它闻到了母羊生产的血腥味,在羊群边上
13、盘旋着。我的耐心变成了急躁。当我使着劲把小羊羔从小个子母羊的身体里拽出来的时候,母羊的子宫被我给拽脱落了。当我急吼吼地求助你的时候,你不慌不忙,轻轻地托起母羊的子宫,用温水冲洗干净,一点点送回母羊的腹腔。你又令我提起母羊的后腿,往下顿了几下,还在母羊的下腰处系上了一条皮带,然后把母羊放在蒙古包里照看了一夜。第二天,那个小个子母羊就像一切都没有发生过那样开始吃草了。你两天没有给我一个笑脸,第三天,你告诉我,好牧人是会跟草原说话的人,牲畜冷了,你也知道冷;牲畜饿了,你也知道饿;牲畜疼了,你也知道疼你说牛儿羊儿和我一样,都是草原的孩子。那个冬天的雪花好大。早上一推开包门,我就看到了那只灰色的大母狼。
14、它离我们的蒙古包不到五十米,面向我们趴着,一动不动。我急忙翻身上马,操起套马杆。我知道一出手就可以套住狼脖子。就在这时,我的肩膀被你甩出的放羊鞭击中了。你不让我去擒拿这只闯入我们家园的狼。它掏你的马群了吗?它叼你的羔子了吗?它向你发出凶狠的吼叫了吗?你告诉我这条狼不是来祸害人的,它肯定是遇到难处了。你拎着一块羊腿肉,走到离那只狼五六米远的地方,把羊腿肉往狼跟前一扔,可那狼没有动。“嗥嗥”,直到夜晚,那条狼终于发出了非常微弱的叫声,甚至你拴在羊圈前的牧羊犬都没有被惊动。突然,我听见狼微弱的叫声被放大了不知多少倍,“嗥嗥嗥”,那声音凄厉又高亢,打破了寂静的夜空。我定神一看,啊?竟是你,我的老祖母,
15、你在帮着那狼大声地叫着!母狼的伙伴听到了呼救声,赶来了。那母狼把头低向身旁的草丛,叼起一只小狼崽。接着,每一条狼都叼起一只小狼崽,飞快地离开了。原来,那母狼是为了守护身底下刚刚出生的孩子。它冒死从早晨坚持到夜晚,才敢召唤同伴来救助。事实证明你说的对,这群狼的家就在周围的草场上,而我们的畜群却不曾被袭击。我亲爱的老祖母,你就这样把草原交给了我。(选自2017年7月16日文汇报,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前两段回忆老祖母带“我”去拜见三个可靠的人时的情形,透露出“我”的身世之苦,也表现了老祖母为了教育“我”而煞费苦心。B文章对老祖母训练“我”
16、抓抱小牛犊的描写,既形象又传神,生动地展现了“我”一步一步成为一名臂力强壮的小牧童的艰难经历。C“我”在给小个子母羊接生时,由于急躁竟然给它造成极大伤害,老祖母不但没有怪罪“我”,还耐心教导“我”要体会牲畜的冷饿病痛等。D老祖母阻止“我”伤害母狼、试探母狼、帮母狼呼唤同伴等细节描写,表现了老祖母善待生灵的思想,也突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答案C解析“老祖母不但没有怪罪我”错,文中说老祖母“两天没有给我一个笑脸”。2画线部分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_答案内容上,紧扣主题。作者以“好牧人是会跟草原说话的人”“牛儿羊儿和我一样,都是草原的孩子”表现老祖母是如何教育“我”作为草原
17、的儿女要学会与草原上的所有生物和平共处、患难与共的。结构上,承上启下。既是对前面“我”给小个子母羊鲁莽接生的教训的总结,也为后文老祖母帮母狼渡过难关作铺垫。3文章以“你就这样把草原交给了我”为标题有什么妙处?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答:_答案内容上,标题中“你”指老祖母,象征牧人的前辈,“我”是老祖母的孙子,象征牧人的后代,标题表明牧人的后代从前辈那里继承了与草原的相处之道,凸显了文章主旨。结构上,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艺术效果上,标题中的“就这样”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人遐想。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15分)唐诗几男子(节选)余秋雨生为中国人,
18、一辈子要承受数不尽的苦恼、愤怒和无聊。但是,有几个因素使我不忍离开,甚至愿意下辈子还投生中国。其中一个,就是唐诗。这种说法可能得不到太多认同。不少朋友会说:“到了国外仍然可以读唐诗啊,而且,别的国家也有很多好诗!”因此,我必须对这件事情多说几句。我心中的唐诗,是一种整体存在。存在于羌笛孤城里,存在于黄河白云间,存在于空山新雨后,存在于浔阳秋瑟中。只要粗通文墨的中国人一见相关的环境,就会立即释放出潜藏在心中的意象,把眼前的一切卷入诗境。心中的意象是从很小的时候就潜藏下来的。也许是父母吟诵,也许是老师领读,反正是前辈教言中最美丽的一种。父母和老师只要以唐诗相授,也会自然地消除辈分界限,神情超逸地与
19、晚辈一起走进天性天籁。于是,唐诗对中国人而言,是一种全方位的美学唤醒:唤醒内心,唤醒山河,唤醒文化传代,唤醒生存本性。而且,这种唤醒全然不是出于抽象概念,而是出于感性形象,出于具体细节。这种形象和细节经过时间的筛选,已成为一个庞大民族的集体敏感、通用话语。有时在异国他乡也能见到类似于“月落乌啼”“独钓寒江”那样的情景,让我们产生联想,但是,那种依附于整体审美文化的神秘和诗境,却不存在。这就像在远方发现一所很像自己老家的小屋,或一位酷似自己祖母的老人,虽有一时的喜悦,但略加端详却深感失落。失落了什么?失落了与生命紧紧相连的全部呼应关系,失落了使自己成为自己的那份真实。当然,无可替代并不等于美。但
20、唐诗确实是一种大美,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一读,都能把心灵提升到清醇而又高迈的境界。回头一想,这种清醇、高迈本来就属于自己,或属于祖先秘传,只不过平时被大量琐事掩埋着。唐诗如玉杵叩扉,叮叮当当,嗡翁喤喤,一下子把心扉打开了,让我们看到一个非常美好的自己。这个自己,看似稀松平常,居然也能按照遥远的文字指引,完成最豪放的想象,最幽深的思念,最入微的观察,最精细的倾听,最仁爱的同情,最洒脱的超越。这个自己,看似俗务缠身,居然也能与高山共俯仰,与白云同翻卷,与沧海齐阴晴。这个自己,看似学历不高,居然也能跟上那么优雅的节奏,那么铿锵的音韵,那么华贵的文辞。这样一个自己,不管在任何地方都会是稀有的,但由于唐诗,
21、在中国却成了非常普及的常态存在。正是这个原因,我才说,怎么也舍不得离开产生唐诗的土地,甚至愿意下辈子还投生中国。我也算是一个走遍世界的人了,对国际间的文化信息并不陌生,当然知道处处有诗意,不会在这个问题上陷入狭隘民族主义的泥坑。但是正因为看得多了,我也有理由作出一个公平的判断:就像中国人在宗教音乐和现代舞蹈上远远比不上世界上有些民族一样,而唐诗,则是人类在古典诗歌领域的巍峨巅峰,很难找到可以与它比肩的对象。(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在开篇即以自己生活中的种种不快反衬自己对唐诗的喜爱,最终得出投生中国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是产生唐诗的土
22、地的结论。B在作者看来,唐诗已经不仅仅只是文学,它与看到的山山水水、父母老师的相授等等已经结为一个整体,读唐诗能够唤醒记忆中的细节和形象。C文章运用对比手法认为异国他乡也能见到类似于唐诗中的美景,但略加端详却深感失落,这是因为更容易唤起人的思乡之情。D作者立足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文化信息,经过比较得出结论:唐诗是全人类的,它是古典诗歌的巅峰,很难有对象和它相媲美。答案C解析本文并无对比手法,且在异国他乡看到类似于唐诗中的美景,产生失落的主要原因是依附于整体审美文化的神秘诗境不存在了,失去了与生命紧紧相连的全部呼应关系。2结合全文,说明唐诗对中国人产生的意义。(6分)答:_答案(1)作为一种整体
23、存在,它是中国人的精神依托,可以全方位地唤醒内心,唤醒山河,唤醒文化传代,唤醒生存本性。(2)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它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能把心灵提升到清醇而又高迈的境界。3余秋雨的散文善于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技巧,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答:_答案(1)巧引诗句说唐诗。独钓寒江、黄河白云间、空山新雨后、浔阳秋瑟、月落乌啼、羌笛孤城等诗句的灵活引用,有画面感而不显得堆砌。(2)巧比妙喻。把唐诗比作“玉杵叩扉”,有形有声;把在异乡看到美景比作“在远方发现一所很像自己老家的小屋,或一位酷似自己祖母的老人”,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那种惊喜之后的失落。(3)“这个自己”三段排比,铺陈凡夫俗子读唐诗的体验和提升,内
24、容厚实,饱含激情。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15分)古镇陶心杨安鸿路过铜川王益区时,听说附近有个村落因“陶炉陈列”得名,且是耀州窑唯一尚在制瓷的旧址。耀州瓷曾伴随驼铃走向世界,不看看,我觉得是一种遗憾。站在塬顶远眺,入镇一条小路,忽下忽上、忽左忽右,路一边住人家,路那一边,平平的房顶,高高的烟囱。窑上叠窑,人家上有人家,是古镇建筑的风格和特色。当时叫我极惊诧的,却是古镇的颜色。夏日的陈炉,不缺郁郁蓊蓊的绿色。可我感觉,有红地毯铺在地上,有红绸缎舞在塬上,有红灯笼挂在眼前,甚至有審火蔓延脚边。这里砌窑的红砖,长、宽、高都比别处要大,这让身体结实、祖业厚实、人心笃实的愿景,更加显眼更加强
25、烈。然而,加重和放大红色的,却是肥嘟嘟,像极了腰鼓、水桶的一种物件。懂行人说,那叫匣钵。有人家用它砌成四面院墙,圆鼓鼓叠加红彤彤,宛若好客的笑脸四处绽放。也有人家用来装饰了门楣和窗棂,小日子看着热乎乎、暖烘烘的。最多见的,是填上泥土作了花盆,里面的红辣椒、绿蒜苗迫不及待要调剂人们生活似的疯长。瓷器抟泥成型,转轮就制,亦如幼苗破土。宿命的陶冶和烈火的考验面前,是匣钵父兄样将瓷器揽进怀里,悉心庇护,同甘共苦,成全一种温润如玉的质,成就一份流光溢彩的美,也成长了一抹引人注目的赤子朱色。红,是烈火真金的红,是磊落胸怀的红,是劳苦功高的红,也是鞠躬尽瘁的红。我为匣钵在陈炉的当红肃然起敬。我感动陈炉人知恩
26、图报、不离不弃的善良。有一院落,祖孙二人在家,奶奶在窑洞前摘韭菜,八九岁的孙子趴在炕上,面前摆了书本,眼睛瞅着电视。三个游客屋里屋外一番参观,提出要为老人照相。也许,对生活的满足无需额外形式的展示,也许,孙子刚放下书包等着吃饭呢,老人笑而不语,连连摆手。他们诚恳又急切,说都是美术学院的老师,感慨黄土文化的厚重,想把典雅烂漫的陶瓷艺术、质朴纯真的窑洞文化,也想把好客热情的陈炉人一并摄录下来,带给学生我敢肯定,绝不是这番话,而是他们面上的神色,让她放下手上的菜,忙着整理毫不凌乱的头发。谁知,孙子隔墙能看见一样,大声提醒“我饿得很,你快做饭嘛”。这一幕令我想起,有一次到一处名胜旅游,朋友的茶水喝干了
27、,找景区的商店续杯开水,连着被几家拒绝,遂感叹人心不古。我当时倒理解店主们的为难,现在也理解这率真的小家伙:每天面对无数的人,每个请求都不加拒绝的话,举手之劳也是浩繁的工程。足足有十来分钟,老人像个群众演员,拘谨而听从指挥,孙子则用高一声低一声“别照了”“快做饭”的叫唤,表达要回到正常生活轨道的期盼。我不知道,日后这些美术老师会不会告诉自己的学生,当时伴随快门欢快响起的,还有一遍一遍轻言细语的安慰,有一声一声在炕头不断制造的“炕意”。同学们!包括了画面之外的声音与互动,才是这一帧民俗图画的完整内容。陈炉几乎家家烧瓷器售瓷器,却少见拼命推销和围堵兜售,店主似乎都有更重要的事做。我准备新买一把茶壶,掌柜的蹲在街边,举着护眼面罩,电焊一扇橱窗。我挑选好,他报完价扭头接着干。我是习惯讨价还价的,他再不回头,瓮声瓮气传出一句“我没多要你的”。我们吃饭的隔壁,是同一老板娘经营的瓷器门面。吃饭的人多,隔壁很难照顾,有人问价,她斜身从侧门扫一眼,有人还价,她大喊“没有多要你的”,然后,咯咯直笑,仿佛对还不成价表达歉意。不专门看管,多是盈手可握的玩意儿,不怕顺手牵羊?她像听说不可思议的一件事,“那怎么可能”,咯咯又笑。镇上有家供游客体验做陶的陶吧。一个小女孩在拉坯轮前体验。随着木轮的旋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生普通话课件
- 健康教育学理论与实践体系
- 吸脂手术护理查房
- 热性惊厥健康宣教
- 2025年德宏出租车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题
- 2025年绵阳出租车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题科一
- 健康交通安全伴我行
- 2025年广东机动车教练员理论模拟考试
- 术后麻醉健康指导
- DB51∕T 3211-2024 产品碳足迹评价技术规范 竹丝扣器
- 公司招标代理管理办法
- 股权收益权质押意向合同范本
- 2025至2030 中国热成型钢(PHS)行业现状调查与前景策略研究报告
- TCMEAS 030-2024 儿童哮喘标准化门诊建设规范
- 红酒礼仪服务培训课件
- T-AJZCY 004-2025 毛竹大径材培育技术规程
- 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制度
- 人防车位编排方案(3篇)
- 2025至2030中国水务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18万吨-年四氯化硅深化冷氢化循环利用及高纯晶体硅转型升级技术改造项目环评报告
- 【课件】新高三启动主题班会:启航高三逐梦未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