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汇总_第1页
小学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汇总_第2页
小学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汇总_第3页
小学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汇总_第4页
小学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数乘整数说课稿【说教材】数学,以其丰富的内容,开放的思维,严密的逻辑,使孩子们产生强烈的兴趣。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小数乘整数就是这样一个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它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3页的内容。本教学内容是小数乘法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学生已有整数乘法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教学时与整数乘法联系,便于引导学生将整数乘法的经验迁移到小数乘法中来。【说教学目标】结合当前的课改形势,我认真研读课标,分析教材,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2、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简单

2、的逻辑推理能力。3、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整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学难点:正确地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处理好积中小数点的位置。【说教法学法】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采用以讨论交流、自主探究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我先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买风筝”的生活情景。接着用“迁移类推法”“引导发现法”,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识基础,引导学生由整数乘法的经验类推到小数乘法。本节课的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说

3、教学程序】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感受学习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我以“买风筝”这一生活情境为蓝本,创设了生动的教学情境,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课一开始,我问道:同学们,你们是怎样度过这个愉快的暑假的?这一天,小红、小明、小丽跟着爸爸、妈妈来到公园游玩,他们被眼前美丽的景色深深地吸引着、陶醉着。这时,小明看见公园一角有位阿姨正在卖着各式各样的风筝,买风筝的人真多,可热闹了。紧接着我出示四种不同形状的风筝及单价。提问:如果你来帮他们选,准备买哪种形状的?买几个? 最后根据学生的提问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本环节我的设计意图是:让课堂

4、走进儿童的生活世界,设计熟悉的“买风筝”活动为背景,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易于激发童心童趣,激发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自主探索,理解 “法”“理”。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研究的重点,理当重点突破。我是这样做的:(一) 学习例1。1、让学生用自己认为最容易理解的方法解答,列式计算。 2、分析交流:请你写出计算过程,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这样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基础,让学生利用先前经验独立解决问题。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独立思考过程,鼓励和提倡算法多样化。让学生表述自己的见解,加深对自己思路的认识,获

5、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3、体现算法多样化。请你比一比,想一想,哪种解法较为简单。 4、集体交流:评出较简单的方法。5、同步练习:请用你喜欢的方法为其他三个同学算出风筝的总价,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利用学生熟悉的“元、角”之间的进率,为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计算做准备。让学生在分析、对比、交流中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渗透优化意识。同步练习,使学生加深理解,增加学习信心。(二)教学例2。1、出示算式:0.725=? 提问0.72不是以“元”作为单位了,你应该怎样计算?2、集体汇报交流:小组派代表在黑板上列竖式计算,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3、教师引导概括:先将0.72扩大

6、到它的100倍,再按整数乘法的法则计算725=360,由于因数0.72扩大到它的100倍,要使积不变,积360应缩小到它的100倍。4、提问:请你仔细观察积3.60,你想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末尾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三)小结1、提问:谁能说说小数乘整数可以怎样去做?应该注意些什么? 2、引导学生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要点。这样的设计旨在体现课标中关于计算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学生的经验,给予充足的学习时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亲身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依据本

7、节课的特点,我精心设计了如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1、基本题。我安排第3页做一做的第1题。并想一想: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2、深化题。除了基本的练习题外,我还逐步加深难度,检验并提高学生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能力。我安排了练习一第1题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3、拓展题:练习一第2、3题。我的设计目的在于以不同层次的练习题逐步加深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理解,巩固新知,强化重点,突出难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到学好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四、反思评价,完善认知我用提问的方式带领学生总结本次课堂。 1、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你觉得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应注意什么?五、说板书

8、设计目的在于以不同层次的练习题逐步加深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理解,巩固新知,强化重点,突出难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到学好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说教学预设亮点】通过本节课的设想我体会很多,我认为最大的亮点有以下两个方面:1、转变了教师的角色,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的遵循 课程理念。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是机械地告诉学生。在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探索中,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体验,使学生在交流中吸取其他同学的好方法。2、转变了学生的角色,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整节课教学中,教师始终注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原则,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手段,真正

9、体现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力争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形成高涨的学情。真正实现了“要我学”到“我要学”、“我会学”、“我乐学”的转变。小数乘小数说课稿一、研究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中第二节“小数乘小数”。小数乘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整数,整数乘小数以及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既是小数除法学习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本节课教材的编排是以油漆黑板的活动引入小数乘小数的学习,由计算长方形黑板面积引入两个因数都是小数的乘法计算,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小数乘法,当学生列出“3.

10、11.2”的算式来求长方形玻璃的面积时问题油然而生:“两个因数都是小数怎样计算呢?”学生根据小数乘整数的计算经验,自主尝试,小组合作,再一次用转化的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使学生又有了一次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新知识的体验。2、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2)能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的推导。(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3、教学重点: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4、教学难点: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的 推导。二、教法、学法教法: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发展学

11、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条件,积极营造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交流学习中感悟、探究、发现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和算法,让学生经历对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思和创造能力。学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本课力求在每一个环节的推进过程中都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再让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教师只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与信任,提供其广阔的思考空间与交流机会,使其通过个体思考,小组或组际交流逐步得出自身认可的计算法则或规律,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三、教学程序设计(一)

12、复习引入课前通过两道练习题,复习了前面学生学过的有关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以及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为本节课学习小数乘小数做好铺垫,同时也引出本节的学习内容“小数乘小数”。(二)尝试自学,发现问题出示课本例1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学生畅所欲言),现在要油漆黑板,你知道这块黑板面积是多少吗?这时学生可能会产生急于要弄明白的求知心理,激起了探究的欲望与兴趣,也感悟道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三)尝试交流,生成问题学生列出算式3.11.2,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个算式与我们前面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两个因数都是小数)。对于小数乘以

13、小数该如何计算,让学生先自己独立尝试,然后小组交流。这一尝试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计算小数乘小数时在认知上的难点,为教师接下来由针对性、有重点的教学找准了最佳切入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自己去探索,凭学生的自己的理解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再通过相互的交流,不断产生认知冲突,思维产生碰撞的火花,营造出继续探索规律,解释新问题的氛围。(四)尝试探究,解决问题通过刚才学生的独立尝试以及小组交流,让他们汇报各自的算法和想法,在交流中,教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和算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从而得出在计算小数乘小数也可以按照小数乘整

14、数的方法,把小数转化乘整数进行计算。对于3.11.2,要把3.1变成31,则扩大了10倍,1.2变成12,也扩大了10倍,两个因数都扩大了10倍,则它们的积扩大100倍,那要得到原来的积,就应该把所得的积缩小100倍。(五)尝试归纳,整合提高再让学生认真观察例题的解题过程,然后小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A、例题中的两个因数分别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B、你发现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C、小数乘小数应该怎样计算?通过学生的讨论汇报,我们总结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六)尝试应用,提

15、升能力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是对小数乘法算理在操作层面上最简单的概括,对学生在计算时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是思维的简约化,是解题策略的优化。为此,我设计了一些专项性习题,根据算式的特点在积中点小数点的正确位置,以更一步强化积中的小数位数由因数中小数的位数来决定这一规律。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我还设计了一组列式计算题和改错题,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落实,也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开发,探索能力得到训练。最后还设计了一个生活实际题:一种西服面料,每米售价46.2元,买这样的面料5.7米,应付多少元?让学生在颇有兴趣的计算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将探索获得的数学知识应用

16、于生活工作中,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生活问题。(七)全课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总之,本节课力求改变以往计算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少,以计算技能的培养为主,以正确计算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法,而是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运用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同桌讨论、合作交流,去发现和创造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和算法,从而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培养和发展,使学生思想方法得到渗透。位置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19页的教学内容,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这

17、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一年级上册学习了用上、下、前、后、左、右确定位置,三年级下册学习了用东、南、西、北等词语描述物体的方向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将为下节课学习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以及后面进一步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参数确定物体的位置”打下基础。二、学情分析本课之前,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能用“第几”描述物体的位置,还经历了类似用“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找到物体的位置,如教室里的座位、电影院的座位等,初步积累了用数表示位置的经验,但对于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很少接触。三、教学目标依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关于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

18、中物体的位置。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通过说一说,看一看、想一想、写一写等数学活动经历理解数对的全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体验数学交流的简洁性。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确定具体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理解起始列、行的含义。五、教学方法为了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注重通过多种 教学方式使学生对数对的认识经历由“表象抽象”的过程。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活动引领等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等数学活动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六、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根据新课程理念、教学

19、目标及学生实际,尝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只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构建一种探索性数学课堂教学的纵向结构模式,主要分为:“结合经验,初步感知探究新知,掌握方法巩固提高、加深理解联系生活、实际应用拓展延伸、培养能力全课总结,内化新知”六大教学环节。(一)结合经验,初步感知初步感知生活中确定物体的位置需要两个数据。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对于位置一词并不陌生,通过让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在录播室的位置,然后写在白纸上,以此来引入新课,使学生初步感知在平面中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两个数据。(二)探究新知,掌握方法1、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知道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通过看、想,选,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

20、,知道用数对表示物体的方法。(1)看一看我依据小步子原则,将列、行的含义分割成下面两道道填空题,引导学生理解列和行的含义。(2)想一想通过出示标有列数和行数的平面图,让学生想一想确定行数和列数的规则,明确列一般从左往右数,行一般从前往后数。(3)选一选通过让学生甄别用数对表示周明同学位置的正确方法,是学生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下面选项中用数对正确表示了主题图中周明同学的位置的是( )。A.1 B.3 C.(3,1) D.(1,3)强调并板书: 列 竖排数对 行 横排2、深入理解数对的含义,熟练运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通过写、找、比,使学生深入了解数对的含义,达到熟

21、练运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目的。(1)写一写: 通过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分别写出主题图中王燕和赵雪位置的数对,并同时在简图中圈出这两位同学的位置,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两个数对数字虽然一样,但表示的位置不一样的原因是数字的排列顺序不一样,(2)找一找: 通过让学生根据数对(6,4)找出王乐同学的位置,并和王燕同学的数对进行对比,发现两个数对中的第二个数字如果相同,它们表示位置是同列不同行。 (3)比一比:对比李小东和孙芳的位置,再用数对分别表示这两位同学的位置,引导学生发现两位同学如果在同一列,它们数对中的第一个数字是相同的。3、对比发现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优点。通过先让学生用数对写出自己的位置,然后和

22、之前写的进行对比使学生发现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简洁性和准确性,体会数学的简约之美。三、巩固提高、加深理解。通过完成练习五的1、2、3题,加深学生对数对含义的理解以及掌握熟练运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的方法。四、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分别出生电影票和飞机票,让学生从中找出座位号,让学生了解在生活中确定位置的例子。五、拓展延伸、培养能力通过让学生运用位置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六、全课总结,内化新知。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达到内化新知的目的七、板书设计:位置 列 竖排数对行 横排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说课稿一、说教材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的内容,

23、是小数除法计算的第一个内容,本单元内容与旧知识联系十分紧密。小数除法的试商方法,除的步骤和整数除法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是小数点的处理问题。因此,要注意复习和运用整数除法的有关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好基础。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第二学段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是在学生掌握整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整数除法是学生学习小数除法的起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计算法则,也为下面学习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打下基础。我们的学生还处在具体思维阶段,具体思维的现状与算法的抽象化这对矛盾的解决是本堂课的重点,我根据学生的已有水平和教材的编排特点,

24、力求通过教学,能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基本计算方法,懂得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学习商是纯小数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能力目标:在探索小数除法计算过程中感受转化的思想方法,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初步的归纳推理概括能力,培养估算意识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三峡工程的宏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觉性。二、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建议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而且要把知识技能、数学思

25、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目标有机结合,整体实现课程目标。为了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关注学生的发展,因此,我把教学设计重点放在自主探究、研究发现的基础,并结合生活实际,充分体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主要抓住两个链情景链和知识链,进行设计。情景链以王鹏坚持晨练为链条,通过王鹏计划的时间和路程得出除法算式,把小数计算应用到生活中去。知识链主要是数的含义进行算理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创设情境、引导、观察、验证等手段,通过组织学生学习、探究,让学生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

26、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四、说教学过程依据教材特点及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整个教学过程安排了四个环节:(一)、设疑自探我在教学开始,由谈话导入:情景链以王鹏坚持晨练为链条,通过王鹏计划的时间和路程得出除法算式,把小数计算应用到生活中去。激趣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然后通过过关形式复习了商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意义、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相关知识,形成自探提示,为下面新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二)、解疑合探1、理解算理,形成表象。我们的学生大部分处在具体思维的层面,形成表象是竖式计算的基础(算法的抽象)。因此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设计以下几个数学活动,首

27、先让学生去猜一猜结果,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验证、小组交流。学生在验证过程中可能利用单位间换算的知识把它看成整数除法来计算,也可能会根据商的变化规律进行类推。通过让学生观察、估计、验证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让解决问题的多样性。2、抽象概括,形成算法。形成抽象的算法是本节课的重点,我通过上述的数学活动产生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后通过对这些方法的交流,引出本节课重点探讨用竖式计算。本节课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点商的小数点上。通过精当设问、关键处质疑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算理中逐步掌握算法。3、解决问题,完善算法。学生在初步形成算法后,还需进一步的完善。最终形成

28、属于自己计算法则。在这里我让学生大胆的进行尝试,去解决第2个问题,其实第二个问题渗透了整数不够商1就商0的计算法则,这个题学生在整数除法不够除添0补位的经验基础上和上一道题的引导下,完全可以做出来,然后让学生完善算法,即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部分)。(三)质疑再探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四)、拓展运用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体验成功的喜悦,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练习。第一层次练习是基本练习,让学生在竖式计算中巩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第二层次练习是辨错练习,让学生在纠错中强化计算法则,使计算法则真正内化计算的技能。第三层次练习是让

29、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学生探究环节时间用多一些,因而这个练习没有时间做,可以放在下节课巩固练习时用)四、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让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五年级可能性说课稿介绍教材及学情教材地位和作用: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可能性,关于可能性这一部分知识,小学数学教材共进行了两次集中编排,一次是在三年级上册,一次是在五年级上册。我今天说的这节课就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在三年级上册基础上的深化,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概率知识做好铺垫。2、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孩子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但是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

30、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所以在教学时,我设计了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让孩子们充分试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以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感知。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课活动目标定为以下几点:二、活动目标及重点、难点活动目标:1、通过实验操作,进一步认识客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2、 经历猜测、试验、收集与分析试验结果等过程,体会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使学生自己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 3、通过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做数学实验,在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中,增强

31、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 重点:让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难点:引导学生对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正确判断,并能适当解释和分析统计的结果。三、教具、学具 教具:课件、花朵、硬币 学具:硬币、相关表格 四、活动过程: 为了能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以下五个环节: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二)抛币开球,导出新知; (三)实践探索,深入体验; (四)联系实际,理解运用; (五)回味新知,反思小结 下面我就将本节课具体的设计意图阐述如下: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为了激发孩子的兴趣,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我先讲一个故事狄青百钱定军心,并且不告诉

32、学生故事的谜底,设置悬念。 二、抛币开球,导出新知 1、首先我用课件播放抛币开球的视频。问学生:“你认为用这种抛硬币的方法决定哪个队开球公平吗?” 三、实践探索,深入体验 1、动手实验,获取数据。 (1)有同学认为硬币掉下来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机会相等,觉得抛硬币的方法很公平,也有同学认为这样不公平,那到底这种方法公不公平呢?我们来亲自验证一下,验证之前先要做好两件事一是猜测一下,如果我们把一枚硬币抛20次,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有什么关系。二是在开始实验之前课件出示实验要求:1、抛硬币20次,抛硬币时用力均匀,高度适中;2、四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分别统计相关数据,填入实验报告单(如下表)

33、;3、时间为2分钟,小组成员分工协作,看哪个小组合作最好,完成得最快。小组合作抛币实验,实验完毕后(2)请各个小组汇报实验结果。课件出示统计表(如下表),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随时在课件上输入数据。 2、分析数据,初步体验。 观察实验数据,正面朝上的次数和反面朝上的次数相等吗?学生这时候会产生很多疑问,如:表格中正面朝上的次数和反面朝上的次数只是非常接近,并不是相等的;用抛硬币的方法来决定哪个队开球是真的公平吗?如果我们继续试验下去,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3、阅读材料,加深体会。很多数学家也和我们一样有过这样的疑问,他们做了大量抛硬币的试验。课件出示几位数学家的实验结果(如下表)。 引导学生观察数

34、据,发现抛的总次数越多正面朝上次数和反面朝上次数越接近抛硬币次数的一半。 4、分数表示,科学验证。引导学生用分数表示硬币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相同的。学生可能会说出很多种答案,如50%、最后把这个分数定为最简单的分数。此时,再问学生,你觉得用抛硬币的方法来决定哪个队开球公平吗?设计理念:让学生在抛硬币的实验活动中,通过对试验结果的观察、分析,体验游戏的公平性,通过对实验过程的反思及数学家实验数据验证,使学生感受到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等可能性,并且学会了用分数来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这样就突破了重点和难点。四、联系实际,理解运用。 这一环节我是采用智力大比拼的形式进行的,首先我把全班分成三队,

35、分别叫红队、黄队、蓝队,设计一个转盘,旋转转盘,转盘上的指针停在哪种颜色上,相应颜色的队就获得答题资格,答对就奖一束花,哪个队得到的花束多哪个队就算赢。出示方案一: a、转盘上红色占一半,蓝色、黄色各占1/4。 b、你们觉得这个转盘设计得公平吗?(黄、蓝队学生肯定认为这个转盘不公平,“为什么不公平?”应让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说一说指针停在红色、黄色、蓝色区域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 c、既然大家都认为这个转盘不公平,那怎样设计转盘才公平呢? d、老师按照你们的修改意见,改成三种颜色各占1/3的转盘。 出示方案二: a、三种颜色各占13 b、设计好转盘后,采用“转动转盘获答题机会”的方式完成课件

36、出示的教科书练习二十的1、2、3题 ,还有我补充的两个练习题,这两个练习题分别是“商场促销摸奖”和“说成语中的可能性”。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公平、公正的游戏中进行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体验游戏的公平性,而且这几个练习难度逐渐加深,范围逐渐拓宽,越来越接近于生活,既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又让学生深深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五、回味新知,反思小结 首先揭示上课开始时所讲的故事的谜底,然后让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进行反思回顾,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的道理。六、板书设计 最后我说一下板书设计。在教学课堂上,板书是形象化的书

37、面语言,它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本节课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它是在第三个环节做抛币实验过程中完成的。关于这节课我就说这些,请在座的老师提出宝贵意见。五年级数学上册掷一掷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50-51页。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内容在学生学完了可能性这一单元后,设计了这个以游戏形式探讨组合中可能性大小的实践活动。通过本活动,可以使学生通过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巩固组合的有关知识,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通过与老师比赛的形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学目标: (1)、本节课是在学生学完了“可能性”这部分内容后,以游戏形式研究可

38、能性的大小,通过本活动,可以使学生在观察、猜想、实验等活动中,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增强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4、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5、教学难点:让学生在“玩”中获得数学知识,在学中感受数学的趣味。 二、说教法 本节课紧紧围绕掷骰子的这一基本活动,通过猜想激趣、实践尝试、理论验证、生活应用的学习环节,让学生经历探索游戏可能性的大小,在认知冲突中产生继续学习的愿望,进而通过尝试游戏进行自主的研究,探明

39、原由,找到现象背后的数学原理,从而发展动手实践能力,提升认知水平,体现本堂课教学内容的学习价值。 三、说学法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中,自主探索游戏中隐含的内容,开展组员间的合作学习与交流,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在游戏探究合作学习、相互交流中共同进步。 四、说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 游戏记录表 学具准备 :骰子 游戏记录表 五、说教学流程 (一)、谈话直接导入课题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活动一: 1、体验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列举所有可能的结果。(运用组合的知识,判断哪些和不可能出现,哪些和可能出现。) 2、教师提出游戏规则,学生猜想结果。11个可能结果中教师选

40、5个,学生选6个,学生错误地认为赢的可能性比教师大。 3、开始游戏。学生总是输,产生认知冲突,从而引起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活动二:小组内游戏,探索结论。 通过小组内游戏的方式,进行实验,利用统计的方式呈现实验的结果,初步探索教师总能赢的原因。要引导学生在实验的结果中寻找统计学上的规律。 活动三:理论验证 通过组合的理论来验证实验的结果。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组合,让学生探讨每个“和”所包含的组合情况的多少与这个“和”出现的次数之间的关系。 (三)、师生共同小结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通过让学生猜想、实验、验证等过程,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既发展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

41、学习兴趣。 (四)、生活应用 让学生运用统计的知识,可能性的知识以及组合的知识解释生活的一些现象。 (六)、作业布置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研究研究同时掷两颗骰子,用大数减小数,它们的点数之差有什么规律?也许会有更大的惊喜等着方程的意义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53-54页的方程的意义。我的说课分为以下几部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和板书。一、教材分析 方程的意义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用一些简单的式子表示数量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将为要学习的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及列方程解应用题打下基础。教材在编排上注重让学生根据具体的情景

42、根据各个天平的状态,写出等式或不等式,在相等与不等的比较中,学生进一步体会等式的含义,同时也初步感知方程,积累了具体的素材。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2、会列方程表示生活情境中简单的等量关系。 能力目标:学生在观察、比较、抽象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体验。 情感目标: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教学重点:方程意义的理解以及在具体情境中建立方程的模型.教学难点: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四、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了解天平。 谜语导入,引出天平这个公正的大法官,使得学生对天平感兴趣,从而请学生说说对天枰的

43、了解,接着视频介绍天平的原理。(二)创设情景,抽象出等量关系 情景1:演示天平左边放两个50克的砝码,右边放一个100克的砝码,请学生观察后说一说发现了什么,用一个式子表示天平现在所处的状态。(板书:50+50100) 情景2:演示天平左边放上两盒一样重的饮料(250克),右边放上另一瓶饮料(500克),再次请学生用式子表示天平所处的状态。(板书:250+250500)这两个情景学生非常熟悉,既让学生从天平平衡中体会到等式的含义,又能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乐趣. 然后我还创设2个情境,让学生观察天平从不平衡到平衡的变化过程,真正体会天平左右两边的质量相等,可以用等式表示. 情景3:演示出天平左

44、右盘分别放一个空杯子和一个100克的珐码,使学生观察到在天平平衡,即空杯子的重量和珐玛的重量是相等的,空杯子的重量100克。继续演示,在杯中倒满水,天平倾斜,说明不平衡,得到100+x100的不等式。(板书:100+x100) 再增加珐码,又得到100+x250的等式。(板书: 100+x250) 情景4:天平左边放一个球,右边方一个50克的砝码,根据不平衡状态得到y 50的不等式。(板书:y 50)接着在左边增加一个同样大的球,天平平衡了,得到y+y=50或2y50的等式。 (板书:y+y=50或2y50) 以上的板书都做成贴片形,可随时移动位置,方便下一环节进行分类。(三)引导分类,概括方

45、程的意义 在得出这么多的等式和算式后,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分类,并交流分类的标准。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逐步概括出方程的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板书)。在此基础上,再次让学生观察,讨论与交流,得出方程两个要素:一必须含有未知数(未知数不一定用X表示,未知数不一定只有一个)、二必须是等式(也就要有“=”)。 这样的设计我主要是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大胆设想,敢于发现,抽象概括的机会,真正体会到自己获取知识,发现知识的成功乐趣。(四)层次练习,巩固方程的意义 在这一环节中,我编排了三个层次的练习。(1)找方程,即教材62页第1题:下面的哪些式子是方程?X+3.67 3-1.41.6 ax22.4采用同

46、桌交流的方式进行交流,不是方程的题目要说明理由。(2)“写方程”, 让学生写出一些方程和举出反例,巩固方程的意义。(3)数学游戏:教师出示式子,学生做动作。如果式子是方程,学生就跳一下。如果是等式,学生就蹲下。两样都不是,则不用做动作。(4)列方程,即教材62页第2题:根据天平列出方程。(5)根据文字列方程,即教材62页第3题。例如:小明x岁,爸爸40岁,爸爸和小明相差28岁。通过层层递进的练习,加深理解消化所学的知识,并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五)总结提升 ,评价自我 组织学生说说收获,可以让学生再次体会成功的喜悦。说说存在的不足,同时又再一次的反思了自我。(六)作业布置, 回归生活

47、 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实际问题可用方程表示其数量关系,请同学们列举出来。 布置这题作业,目的是让学生自主设计练习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七)板书 方程的意义 50+50100 100+x=250 250+250500 2y=50 方 等式 a217 程 x+y=50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反思:通过文字形式来设计说课稿,比较单一,不能吸引评委。那么在设计里面放入辅助性说明的图片,比长窜的文字更清晰,更能让人明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说教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本册书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的计算”第一小节的内容。前面学过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48、,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特征及底和高的概念,几何图形的认识贯穿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并且是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呈现的。所以,要使学生理解掌握好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必须以长方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为基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含义,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能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讨论、比较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图形转化来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过程。 (2)通过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讲解,培养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通过活

49、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难点:把平行四边转化成长方形,找到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从而顺利推倒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二、说教法:1.发展迁移原则:运用迁移规律,注意从旧到新,引导学生在整理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体现“温故知新”的教学思想。2.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针对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运用课件演示和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

50、得出结论,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三、说学法: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是为了获得知识,而最重要的是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本节课我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感知和运用转化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概括等行为来解决新问题,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四、说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复习旧知识,渗透转化,从而引出新知识。) 1、通过PPT展示长方形、正方形,并向学生提问这些图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在知道长方形、正方

51、形的面积公式后,从而向学生提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二)实验研究 将全班同学进行分组讨论研究一下问题。(在小组学习中,学生不受任何束缚,开支脑筋,各自想尽一切办法,这样不但达到大家参与,共同提高的学习效果,而且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我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倡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整个过程是学生在实践分组讨论中,不断完善提炼出来的,这样完全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把学习数学知识彻底转化为数学活动,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1、小组探

52、究一:观察右图,小组合作交流,复习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平行四边形的特征:(1)对边平行且相等 (2)对角相等 (3)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 平行四边形的高与底的对应关系:垂足所在的边是平行四边形的底。(每条高对应两条底) 2、小组探究二: 动手剪一剪,再拼一拼,把平行四边形拼为已经会算面积的图形;比一比,看哪组拼得最好。 3、小组探究三: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1)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两种图形的面积发生了变化吗? (2)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和转化成长方形后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通过剪一剪,拼一拼得出:我们可以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所以平

53、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底高,即S=ah。(三)巩固练习: 口算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四)课堂小结:五、说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即S=ah。三角形面积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4-87页。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充分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及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对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会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加深对三角形与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本课内容编排的最大特点是突破实践性

54、、研究性,加强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让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操作、研究,逐渐明白所学图形与已学图形之间的联系,达到将所学图形(三角形)转化为已学会计算面积的图形(平行四边形),从而找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根据新的教学理念与教材的编排特点及学生的学习需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对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探索,准确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熟练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践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意识、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同时使他们获得积极、成功的情感体验。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

55、操作来获得知识,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下:重点:三角形面积计算方式推导和运用。难点: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二、说教法、学法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力求突破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与示范为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广泛参与操作实践,使学生的数学能力与数学情感得到发展。学具与教具的准备:完全相同的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各两个。三、说教学过程根据这节课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并结合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同

56、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图形的面积计算?(平行四边形)你还能记住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吗?(S=ab)那么,这个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这样,复习与新知识联系紧密的旧知识,唤醒学生对有关知识及其形成过程的记忆,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2.大家看看胸前的红领巾,知道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吗?(三角形)如果叫你们裁一条红领巾,你知道要用多大的布吗?(求三角形面积)这节课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研究、探索这个问题,你们有兴趣吗?(揭示课题)(以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来创设问题情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激发了学生内心的求知欲望,明确了探索的目标与方向)(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启发要解决三角形面积计算

57、问题,我们能不能从已学图形计算公式中得到一点启发呢?2.分组操作交流第一组学具让学生先拿出第一组学具(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大家可以拼一拼,看能拼什么图形?(1)以四位同学为一组进行合作探索、操作。(2)小组展示、交流。(可能展示以下几种图形)问:哪些图形的面积你会计算?(平行四边形)想一想: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分组讨论回答)3.分组操作交流第二组学具我让学生拿出第二组学具(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用上面的方法,能摆出几种图形?(1)分组进行操作(2)小组交流、展示(3)启发:拼成的图形与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如果拼成平行四边形的同学,你们观察一下,平

58、行四边形的底与高和三角形的底与高有什么联系。(4)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总结回答。(5)教师通过多媒体进行旋转、平移掩饰,让学生感知。4.分组操作交流第三组学具拿出第三组教具(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用同样方法进行操作,交流。从而总结出: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也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5.引导总结通过上面的实践操作,同组之间的同学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根据你们的发现,你能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学生讨论回答,自由发言。(学生的叙述可能不够全面)根据回答引导总结: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三角形面积等于平行

59、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进行回答总结,得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用字母表示: S = ah2 形成板书。6.巩固练习与应用拓展接下来,我设计了多层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1)完成“做一做”,有助于学生对三种类型的三角形加深印象与理解,知道三角形面积与它的底及高地关系,并熟记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2)课堂作业:练习十七第1-3题。通过练习,是他们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当堂反馈,提高效果。(3)在方格纸上设计几个面积为6平凡厘米但形状不同的三角形。(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完成),灵活地应用知识,使学生明白要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就要找底和高,底和高相等的

60、三角形面积一定相等。(4)请学生量出流动红旗的底和高,计算做一面流动红旗需要多少布?体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7.全课小结这节课探究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师:本节课大家通过动手操作,小组相互讨论、交流,用“重叠、旋转、平移”等数学方法将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推导出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种“转化”的数学方法是数学研究的重要手段,相信同学们今后能应用这一数学方法探究和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五年级上册梯形的面积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多边形的面积”P88-89梯形的面积。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