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明光市阳光国际学校小学部五年级数学教案 备课人: 樊广灯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第1单元简易方程 第1课时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2题。【教学目标】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就是一类特殊的等式。【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教学难点】会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批注复习引入 1出示例1的天平图,让学生观察。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想到什么?2引导:(1)让不熟悉天平不认识天平的学生认识天平,了解天平的作用。 (2)
2、如果学生能主动列出等式,告诉学生:像“50+50=100”这样的式子是等式,并让学生说说这个等式表示的意思;如果学生不能列出等式,则可提出“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2的天平图,引导学生分别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2引导:告诉学生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观察这些式子,说一说写出的式子中哪些是等式,这些等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3讨论和交流:写出的式子中,有几个是等式,有几个不是,而写出的等式都含有未知数,在此基础上,揭示方程的概念。三、巩固练习 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2.将每个算式中用图形表示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 3完成练习一
3、第1题先仔细观察题中的式子,在小组里说说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再全班交流。要告诉学生,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还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以免学生误以为方程是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4完成练习一第2题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布置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X+50=100X+X=100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教学反思】第1单元简易方程 第2课时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页的例3、例4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35题。【教学目
4、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习惯。【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教学难点】会用等式的这一性质解简单的方程。【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复习引入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等式和方程,今天这节课,将继续学习与等式、方程有关的知识。请同学们看这里的天平图,你能根据图意写出一个等式吗?提问:现在的天平是平衡的,如果将天平的一边加上一个1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会怎
5、样?谈话:现在天平恢复平衡了,你能在上面这个等式的基础上,再写一个等式表示现在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关系吗?2.出示第二组天平图,说说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是怎样变化的,你能分别列出两个等式吗?3.出示第3、4组天平图,提问:你能分别说说这两组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各是怎样变化的吗?谈话:怎样用等式分别表示天平两边物体变化前的关系和变化后的关系? 启发:这两组等式是怎样变化的?她们的变化有什么共同特点?4.提问: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天平图,得到了两个结论,你能用一句话合起来说一说吗?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4的天平图,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2.讲解:要求出方程中未知数的值,要先写“解”,
6、要注意把等号对齐。提问:解这里的方程时,分别怎样做就可以使方程左边只剩下x了。三、巩固练习 1. 做练习一的第3题四、全课小结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布置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板书设计】 等式性质和解方程 等式的性质 解方程 50=50 50+10=50+10 解: X10=50 xa=50a 50aa =50aa X10=5010 X=40检验:把x=40代入原方程,看看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40+10=50,x=40是正确的。【教学反思】第1单元简易方程 第
7、3课时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2)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p4 P5例5例6、 P5“试一试”、“练一练”P6P7练习一第68题【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2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复习引入1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2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那同学们
8、猜想一下,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3生自由猜想,指名说说自己的理由。4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二、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P4例5图,并看图填空。2集体核对3通过这些图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X=20 2x=2023x 3x3=6034接下来,请大家在练习本上任意写一个等式。请你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计算并观察一下,还是等式吗?再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还是等式吗?能同时除以0吗?5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又有什么发现?6引导学生初步总结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乘或除以0行吗?7等式性质二:等式两边同
9、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8P5“试一试”指名读题你是根据什么来填写的?1出示P5例6教学挂图。指名读题,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例6图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3根据题意怎样列出方程?你是怎么想的?板书:40X=9604在计算时,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为什么?5计算出X=24后,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个数是否正确?请大家口算检验一下。最后将例6填写完整。6小结:在刚才计算例6的过程中,我们将方程的两边都同时除以40,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将等式两边都同时除以40,等式仍成立?7P5练一练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练习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解方程的?为什么可以这样做?三、巩固练习
10、 1要使下面每个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方程两边应同时乘或除以几?0.6x=7.2 方程两边应同时x1.5=0.6 方程两边应同时2化简下列各式8 X8 50+X-40X99 X-1.4+1教师引导学生列方程4.p7第8题解方程带“”写出检验过程X+0.7=14 0.9x=2.45 76+x=91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布置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X=20 2x=202 40X=960 3x 3x3=603 解:40X40=96040 X=24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 检验:把x=40
11、代入原方程,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左边=4024=960,右边=960 X=40是原方程的解。【教学反思】第1单元简易方程 第4课时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2)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p4 P5例5例6、 P5“试一试”、“练一练”P6P7练习一第68题【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2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
12、批注一、复习引入1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2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那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3生自由猜想,指名说说自己的理由。4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二、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P4例5图,并看图填空。2集体核对3通过这些图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X=20 2x=2023x 3x3=6034接下来,请大家在练习本上任意写一个等式。请你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计算并观察一下,还是等式吗?再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还是等式吗?能同时
13、除以0吗?5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又有什么发现?6引导学生初步总结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乘或除以0行吗?7等式性质二: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8P5“试一试”指名读题你是根据什么来填写的?1出示P5例6教学挂图。指名读题,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例6图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3根据题意怎样列出方程?你是怎么想的?板书:40X=9604在计算时,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为什么?5计算出X=24后,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个数是否正确?请大家口算检验一下。最后将例6填写完整。6小结:在刚才计算例6的过程中,我们将方程的两边都同时除以40,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将等式两边都同时除以4
14、0,等式仍成立?7P5练一练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练习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解方程的?为什么可以这样做?三、巩固练习 1要使下面每个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方程两边应同时乘或除以几?0.6x=7.2 方程两边应同时x1.5=0.6 方程两边应同时2化简下列各式8 X8 50+X-40X99 X-1.4+1教师引导学生列方程4.p7第8题解方程带“”写出检验过程X+0.7=14 0.9x=2.45 76+x=91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布置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X=20 2x=202 40X=
15、960 3x 3x3=603 解:40X40=96040 X=24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 检验:把x=40代入原方程,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左边=4024=960,右边=960 X=40是原方程的解。【教学反思】第1单元简易方程第5课时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P8例7、P9练一练,P11练习二第15题【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能正确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2使学生在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中,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3通过学
16、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学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复习引入1.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等式的两个性质,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用不同的方法写出方程的数量关系,但不管是什么形式,其本质是一样的。2.课件出示例7: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说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再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学生的回答可能有:去年的体重+=今年的体重根据学生的回答列方程解答。解:设小红去年的体重为x千克。你是怎样检验的?在小组里交流后,集体交流。3.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17、二、探究新知 先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再说说怎样设未知数,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三、巩固练习先让学生说说解方程的思路,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先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再说说怎样设未知数。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每题中的数量关系和解题过程。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再说说每题中的数量关系和解题过程。三生板演,其余生独立完成在自备本上后集体校对,再向同桌说说解方程的注意点:写上“解”,利用等式的性质一步一步解出x的值,最后要检验。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布置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X=20 2x=
18、202 40X=960 3x 3x3=603 解:40X40=96040 X=24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 检验:把x=40代入原方程,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左边=4024=960,右边=960 X=40是原方程的解。【教学反思】第1单元简易方程第6课时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P9例8、P10练一练,P11-12练习二第68题【教学目标】能准确找出问题中相等关系的量,根据其数量关系列出方程。2.使学生学会应用等式的性质解两步解的方程。3.渗透转化思想,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4.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获得成功体验。【教学重点】使学生能熟练找出问题中
19、相等关系的量,根据其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应用等式的性质解两步解的方程。【教学难点】渗透转化思想,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复习引入1找出下列关键句中的数量关系: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2倍足球的个数比篮球多35个鸽子的只数相当于麻雀的5倍多9只语文书的4倍少10本正好是数学书的本数2应用等式的性质说说解方程的过程:4x = 56 x+15 = 30 x9 = 23x - 98 = 100 5 x 6 = 9你觉得这个方程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办法解方程?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8: 师出示题目,说说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生自由说再指名校对)你有什么解题方法
20、?列方程解答的步骤是怎样的?(先找出数量关系,再设未知量为x,列出方程,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你们想自己先试试看吗?(生尝试练习,两生板演后反馈)解:设小雁塔的高度为x米。2x-22=64(数量关系:小雁塔高度的2倍少22米=大雁塔的高度) 2x-22+22=64+22(等式的性质) 2x =86 x=862 x=43这样就做完了吗?(还要检验)如何检验?(先自己检验一下,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检验)注意:要将x的值代入题目中检验才比较准确。答:小雁塔高43米。2在解方程的过程中还有什么不理解的?有没有其它想法?(为什么不利用等式的性质先将左右两边都2,这样做行不行?为什么?)引导同学们理解这
21、里将2x看作一个整体的未知数来解。先求出2x的值是多少,再求出x的值是多少,要两步解。揭题:两步解的方程3从读题后找出数量关系到列方程、解方程、检验,你觉得哪里很关键,哪里还有些困难?三、巩固练习1根据关键句说说数量关系:梨树比桃树的3倍多15棵放养的鳊鱼比鲫鱼的4倍少80尾猎豹比猫最快时速的2倍还多20千米故宫比天安门广场的2倍少8公顷一个驼鸟蛋长比一只蜂鸟体长的3倍还多1厘米2练习二第6题在括号里填上含有字母的式子,生独立完成后校对。3练习二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4练习二第8题生独立完成,两生板演后校对。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还
22、有什么问题?布置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X=20 2x=202 40X=960 3x 3x3=603 解:40X40=96040 X=24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 检验:把x=40代入原方程,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左边=4024=960,右边=960 X=40是原方程的解。【教学反思】第2单元统计图第1课时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能准确找出问题中相等关系的量,根据其数量关系列出方程。2.使学生学会应用等式的性质解两步解的方程。3.渗透转化思想,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4.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获得成功体验。【教学重点】使学生能熟练
23、找出问题中相等关系的量,根据其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应用等式的性质解两步解的方程。【教学难点】渗透转化思想,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复习引入1找出下列关键句中的数量关系: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2倍足球的个数比篮球多35个鸽子的只数相当于麻雀的5倍多9只语文书的4倍少10本正好是数学书的本数2应用等式的性质说说解方程的过程:4x = 56 x+15 = 30 x9 = 23x - 98 = 100 5 x 6 = 9你觉得这个方程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办法解方程?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8: 师出示题目,说说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生自由说再指名校对)你有什
24、么解题方法?列方程解答的步骤是怎样的?(先找出数量关系,再设未知量为x,列出方程,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你们想自己先试试看吗?(生尝试练习,两生板演后反馈)解:设小雁塔的高度为x米。2x-22=64(数量关系:小雁塔高度的2倍少22米=大雁塔的高度) 2x-22+22=64+22(等式的性质) 2x =86 x=862 x=43这样就做完了吗?(还要检验)如何检验?(先自己检验一下,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检验)注意:要将x的值代入题目中检验才比较准确。答:小雁塔高43米。2在解方程的过程中还有什么不理解的?有没有其它想法?(为什么不利用等式的性质先将左右两边都2,这样做行不行?为什么?)引导同
25、学们理解这里将2x看作一个整体的未知数来解。先求出2x的值是多少,再求出x的值是多少,要两步解。揭题:两步解的方程3从读题后找出数量关系到列方程、解方程、检验,你觉得哪里很关键,哪里还有些困难?三、巩固练习1根据关键句说说数量关系:梨树比桃树的3倍多15棵放养的鳊鱼比鲫鱼的4倍少80尾猎豹比猫最快时速的2倍还多20千米故宫比天安门广场的2倍少8公顷一个驼鸟蛋长比一只蜂鸟体长的3倍还多1厘米2练习二第6题在括号里填上含有字母的式子,生独立完成后校对。3练习二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4练习二第8题生独立完成,两生板演后校对。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需要提醒同学们注
26、意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布置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板书设计】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第2单元统计图第2课时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根据数据的变化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合理的推测。 2.在统计过程中,培养学生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教学难点】能根据数据的变化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合理的预测。【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情景引入)
27、你知道这是第几届亚运会吗?(出示图片)你知道第九届-十四届亚运会上中国代表队取得多少枚金牌吗?其实,我国自1982年参加亚运会以来,经历了连续6届比赛,在这6届比赛中,我国奥运健儿获得了许多金牌。届数91011121314中国6194183137129150二、探究新知(1)出示1:请看,这是第9-14届亚运会中国获得金牌数统计表第9-14届亚运会中国获得金牌数统计表届数91011121314中国6194183137129150届数91011121314韩国289354636596教师:从以上统计表可以做成哪种统计图?理由是什么?(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如果想看出数据的变化趋势,制成哪种统计
28、图比较合适?你能说说怎样画吗?(描点.标数据.连线)届数91011121314韩国289354636596教师:从这个表中你能获得哪些有关韩国的数据信息?(1)质疑:我们来看柱状图,两个国家的金牌数比较,中国和韩国在哪一届亚运会上奖牌相差最多?哪一届最少?教师:还有更容易的比较方法吗?(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2).合并教师:为了方便比较,我们就将两副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为一副。(3).细化比较:(进一步质疑)教师:我们来看一看这张复式折线统计图,你觉得还有没有值得我们进一步修改的地方?图例:教师:这个复式折线统计图上有两条折线,你能分出哪一条代表中国,哪一条代表韩国吗?怎么办呢?教师:在数学上,
29、我们往往会用线的虚实.折线的颜色.对应点的形状等方法来区分各条折线,并把区分的方法用简单的图例表示在折线图上。标题:教师:你能告诉我这是一幅代表什么内容的统计图吗?(加标题)只用一条折线表示的叫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像这样,一个统计图中用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折线表示数据的,我们称它为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复式折线统计图)(2).小组合作要求:两人共同商量,一人执笔,一人检查。教师:中国在哪届亚运会上获得的金牌数最多,哪届最少?最多的一届和最少的一届相差多少?中国代表队在历届亚运会上获得金牌数的总体趋势怎样?你知道亚运会上中国最强大的对手是哪国吗?这是韩国在第九届-14届亚运会上获得金牌数统计表。小
30、组讨论,如果想要看出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制成哪种统计图比较合适?复式折线统计图,便于比较。如何制成呢?一边描点,标数据.连线。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还有什么问题?说说这节课后,你对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认识?(1)折线图合并,为了方便比较,把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画在同一幅图上,变成复式折线统计图。(2)折线图区别。比较单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区别。(3)读图。通过对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两条折线升降的分析,对数据进行合理的预测。五、布置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板书设计】 复式折线统计图描点. 标数据. 连线【教学反思】第3单元因数与倍数第1课时 因数和倍数教
31、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用动手操作和写不同的乘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依据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和已有的乘除法知识,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2.在探索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内容的奥妙,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教学难点】自主探索并总结出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情景引入谈话: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形影不离来表示两个人的关系非常亲密,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也有不少数关系密切,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倍数和因数。二、探究新知1.观看大屏幕,用12个正方形摆成一个长方形,你们会拼
32、吗?每排摆几个,摆几排?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分成四人小组,用正方形摆一摆,哪个小组汇报一下?还有不同的摆法吗?12个正方形可以拼成3种不同的长方形,列出了3个乘法算式。2.同学们,不要认为这三个算式很简单很普通哦,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可就藏在里面呢。(看课件)(在数学中,因为43=12,所以4是12的因数,3也是12的因数。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谁能照着老师的样子说一说。谁能说说下面两个算式里,什么数是什么数的倍数,什么数是什么数的因数?(112=12,26=12)我们在说112=12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12既是12的倍数也是12的因数)3.友情提醒:(看课件)为了方便,我们研
33、究因数和倍数时,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1)那我们来看看18这个数,它有哪些因数呢?(学生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想法,核对答案。(2)教学“试一试”15的因数有:16的因数有:(3)观察18与15和16的所有因数,你有什么发现吗?(小结: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2.学习找一个数的倍数。刚才我们用一些好的方法找出一个数的因数,那你们有信心又快又准确的找出一个数的倍数吗?比一比谁找的快,找的多?请找出3的倍数。(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结果。你是怎么找的?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比较方便?找倍数时,一般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去找。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
34、。我们一般写出5,6个,后面加省略号。(2)猜一猜:一个数的倍数又会有哪些特点呢?把你们的猜想在小组里先交流一下。试一试:找出2,5的倍数。-三、练习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并发现了因数和倍数的特点。1.谁是谁非。(正确画错误画)(1)45=20,4是因数,20是倍数。(2)18最大的因数和最小的倍数都是它的本身。(3)1的因数只有1个。(4)8所有的因数是2,4,8。四、课堂小结我们通过学习因数与倍数,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的本身。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五、布置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 43=12,所以4是12的因数
35、,3也是12的因数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的本身。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教学反思】第3单元因数与倍数第2课时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233页例4和“练一练”,第3536页练习五第57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和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认识偶数和奇数;能判断或写出2和5的倍数,并说明判断理由,能说出偶数或奇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提高归纳推理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发展数感。 3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发现规律的活动,体验发现规律的喜悦;
36、感受数学充满规律,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认识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难点】认识2和5的倍数的规律。【教学准备】为学生每人准备百数表一张;每人准备O、5、6、7四张数字卡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情景引入引导:我们已经认识了因数和倍数,学会了找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想一想,如果告诉你一个数,比如3,怎样找出它的倍数?请你说一说找倍数的方法。 在研究一个数的倍数时,人们发现了有一些数的倍数是有特征的。比如,你任意说出一个数,我们就可以判断它是不是2的倍数。大家一起来试试看:有一个数是730,你觉得它会是2的倍数吗?怎样想的?揭题:这说明有的同学在以前的学
37、习中,可能已经意识到了2的倍数的特点。今天我们就利用对倍数和因数的认识,通过找倍数,发现和认识2和5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 1找2和5的倍数。 出示例4,呈现百数表。 引导:请同学们拿出老师为大家准备的百数表,先在5的倍数上画“”,再在2的倍数上画“O。在找这两个数的倍数时,请大家注意每行数里5的倍数有哪些,哪些数是2的倍数。能行吗? 学生画符号,教师巡视、指导。 呈现分别画出符号的数,学生校对、确认。 2探究发现特征。 (1)引导:请观察表里5的倍数,在每行里哪些是5的倍数,你能发现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吗?和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 交流:你发现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吗? 指出:5的倍
38、数,个位上是5或0。(板书:5的倍数,个位上是5或0) 引导:你能任意说一个这样的三位数或者四位数,验证我们发现的特征吗?大家试一试。(指名学生说出相应的数,引导用除法检验是不是5的倍数) 追问:怎样的数是5的倍数? (2)提问:观察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指出:2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0。(板书:2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O) 引导:请同桌两人互相举出三位数或四位数的例子,验证发现的2的倍数的特征。 交流:你是怎样举例的?(学生口答举例) 个位上不是2、4、6、8、O的数,会是2的倍数吗?自己举出例子试一试。 交流:你举的什么例子,是不是2的倍数?(指名学生举例说明) 追问
39、:怎样的数是2的倍数? (3)引导:观察表里5的倍数和2的倍数,看看什么样的数既是5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和同桌说说你的想法。 交流:怎样的数既是5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 说明:个位是0的数,既是5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 3认识偶数和奇数。 说明:我们已经认识了2的倍数的特征。我们把是2的倍数的数叫作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作奇数。(板书:偶数-2的倍数奇数不是2的倍数) 引导:你能说出几个偶数吗?奇数呢? 追问:偶数和奇数就是我们以前说过的什么数?(双数和单数)三、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让同桌同学先互相说一说。 指名学生交流,分别说出答案,结合说说理由。 提问:判断5的倍数和2的倍数
40、,只要看哪一位上的数? 指出:看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都只要看个位上的数。 2做“练一练”第2题。 学生先回答前两个问题。 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奇数和偶数。 3做练习五第5题。 让学生把偶数圈出来。 交流哪些是偶数,哪些是奇数。 4做练习五第6题。 (1)让学生用卡片按(1)的要求组成两位数,试试能组成几个这样的数。 交流组成了哪些偶数,明确可以用0和6作个位上的数,能组成5个这样的两位数。 (2)让学生完成第(2)题。 交流各人组成的两位数,明确能组成5个这样的两位数。 (3)学生完成第(3)题。 交流结果,说出可以组成的3个数。 5做练习五第7题。 让学生先涂一涂4的倍数。 观察:4
41、的倍数都是2的倍数吗? 引导:你知道为什么4的倍数都是2的倍数吗? 指出:因为4=22,4是2的倍数,也就是4有因数2,这样4的倍数也一定有因数2,所以4的倍数一定是2的倍数。比如,1243-223,12就是2的倍数;1644-224,1 6也是2的倍数,等等。 追问:6的倍数一定是2的倍数吗?为什么? 6的倍数一定是3的倍数吗?说说你的理由。 说明:如果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那么这个数的倍数也一定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6填充。 (1)一个两位数是5的倍数,它最小是( ),最大是( )。 (2)最小的偶数是( ),最小的奇数是( )。 (3)比10小的数里,偶数有( )个,奇数有( )个。 (
42、4)8的倍数除了也是1的倍数,还是( )或( )的倍数。四、课堂小结我们通过实验.观察.测量记录,并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了解了蒜叶的生长变化情况。回顾这一段时间观察.记录的过程,进行用数据统计图的方式进行总结。五、布置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板书设计】 2和5的倍数特征5的倍数,个位上是5或0 2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O)【教学反思】第3单元因数与倍数 第3课时 3的倍数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334页例5、“练一练”和“你知道吗”,第36页练习五第810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点,能判断或写出3的倍数,并能说明判断理由。
43、 2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和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归纳推理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 3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发现规律的活动,获得探索数学结论的成功感受;体验数学充满规律,体会数学的奇妙,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认识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难点】研究并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准备】准备计数器教具和学具。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复习引入1复习回顾。 提问:2和5的倍数有哪些特征? 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发现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板书:找出倍数观察比较发现特征) 2引入课题。 谈话:我们上节课通过找2和5的倍数,对找出的倍数进行
44、观察、比较,分别发现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今天,我们就按照这样的过程,探索、寻找3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提出猜想,引导质疑。 引导:我们知道2的倍数,个位上是0.2.4.6.8;5的倍数,个位上是5或O那你能猜想一下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吗?为什么这样想?说说你的想法。(按思维惯性,可能许多学生会猜测个位上是3的倍数) 许多同学认为,3的倍数可能是个位上是3.6.9的数。(板书:3的倍数,个位上是3、6、9) 质疑:利用以前的经验学习新内容,是不错的学习方法。今天大家联系2和5的倍数的特征这样猜想,想法是很好的,数学学习经常可以这样类推。那这一次的猜想还对不对呢?大家来看几
45、个数:13是3的倍数吗?26和49呢?(根据回答擦去板书内容后半部分) 2利用经验,组织探究。 (1)找3的倍数。 引导:那现在怎么办?我们学习2和5的倍数特征时还有什么经验可以利用?(找出倍数观察比较发现特征) 现在我们先找出100以内3的倍数,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规律。 出示百数表,让学生在3的倍数上画“O”。 交流、呈现百数表里3的倍数,有错的修正。 (2)探索特征。 观察:观察、比较这些3的倍数,能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吗? 引导:单凭观察、比较,我们好像很难找到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那组成3的倍数的这些数字究竟有什么特点呢?我们现在在计数器上拨出几个3的倍数看一看,每个数各用了多少个珠。比如
46、,我们先拨27,看看这个数要用多少个珠子。(在计数器上演示拨27) 提问:可以怎样算出有几个珠?算一算拨27这个数,一共用了几个珠?(板书:2+7=9) 引导:你也能像这样拨出3的倍数,算一算每个数各用了多少个珠子吗?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一拨,再算一算。 交流:你拨的什么数,用了多少个珠子?(学生交流,教师根据交流分别板书计算珠子个数的算式) 提问:每个数位上的珠子个数代表的实际上是什么?它们的和呢? 观察我们算出的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你有什么发现吗?请你试着说说看。 归纳:3的倍数,它的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接“3的倍数,板书: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 引导:如果一个数
47、不是3的倍数,它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会是3的倍数吗?各人找几个这样的数算一算,看看会不会是3的倍数。(学生计算) 交流:你找出的不是3的倍数,它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吗?(学生举例,教师板书计算) 观察这里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你有什么结论? 引导:现在发现,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不是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就不是3的倍数。你任意找一个三位数或四位数,先按这样的结论判断是不是3的倍数,再用除法算一算,看是不是符合上面的结论。 交流:你举的什么数,与这个结论相符吗? 3学生归纳,强化认识。 追问:现在你能告诉大家,经过找出倍数、观察比较,我们发现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吗? 让
48、学生读一读板书的结论。 强调: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发现了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反之,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不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一定不是3的倍数。 4阅读“你知道吗”。 启发:当你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时,你对数学有什么感觉? 谈话:是的,数学很神奇、神秘,3的倍数居然和它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有这样密切的关系!数学有许多神奇、有趣的规律,只要我们具有一定基础,认真探究,这一条条神奇的秘密和规律就会被发现和应用。下面请大家阅读课本第34页的“你知道吗”,看看会有什么神奇的规律告诉你。 交流:你知道了什么?什么样的数叫完全数?举例说一说。(结合举例6和28,先
49、板书因数,再板书表示完全数的等式) 现在发现的完全数都有什么特征? 三、练习巩固 1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把3的倍数圈出来。 交流哪些是3的倍数,说说理由。 2做“练一练”第2题。 学生读题了解要求,提问学生除数是3,得数有没有余数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很快说出有余数的算式。 指出:3的倍数,除以3没有余数;不是3的倍数,除以3就有余数。 3做练习五第8题。 让学生在方框里填数,组成3的倍数,并想想每个数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填法。 交流:你各是怎样填的,有几种填法?(板书不同填法) 说明:只要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它就是3的倍数。4做练习五第9题。 让学生读题,写出不同的三位数,看看
50、自己能组成多少个。 交流:你怎样选3个数字的,组成了几个三位数?说说你的想法。 结合交流板书出10个不同的数,明确应该分别选择O、5、7或5、6、7这样的3个数字才能组成3的倍数。再让学生对照一下,自己写出了多少个。 说明:看是不是3的倍数,只要看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是不是3的倍数,而不管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是几。 5做练习五第10题。 让学生先涂一涂6的倍数并交流。 观察:6的倍数都是3的倍数吗?你能说说是怎样理解的吗? 四、课堂总结 提问: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判断3的倍数的方法,和判断2、5的倍数不同在哪里?【板书设计】 3的倍数特征找出倍数观察比较发现特征) 3的倍数,个位上是3
51、、6、9)【教学反思】第3单元因数与倍数 第4课时 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7页例6、“试一试”和“练一练”,第39页练习六第13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数和合数的意义,能判断或写出质数或者合数,并说明理由;体会非0自然数的分类,了解50以内的质数。2使学生通过比较、分类、概括等活动认识质数和合数,积累认识数学概念的基本活动经验,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观察、比较,以及抽象、概括和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3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体会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和主动学习数学的愿望。【教学重点】理解和认识质数和合数
52、。【教学难点】研究并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准备】准备计数器教具和学具。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导入新课回顾:同学们在前面研究因数和倍数中,以是不是2的倍数为标准对大于O的自然数进行过分类,还记得按这个标准,把大于0自然数分成了哪几类吗?(板书:偶数奇数)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大于O的自然数的分类。今天要按怎样的标准分类,可以分成哪几类,分成的每一类是什么数呢?老师期望大家一起来研究分类的标准,通过自己的分类认识质数和合数。(板书课题)二、认识新知1出示例6。了解题意,明确要求。让学生分别写出6个数的所有因数。交流:这6个数各有哪些因数?我们请一位同学来交流一下。指名交流,并板书出6个
53、数的全部因数。引导:现在大家观察这些数的因数,看看它们因数的个数有什么不同,你想按什么分类?可以分成几类?在小组里先讨论,等会我们一起交流。交流:你想按什么把这些数分类,分成几类?(学生交流不同想法,教师引导统一为两类)引导:大家想到了可以按因数的个数分类,只有两个因数的为一类,有两个以上因数的为另一类。那这里只有两个因数的是哪几个数?有两个以上因数的呢?请你在课本上填一填。交流:你是怎样填的?观察这3个数,只有两个因数的数,它们的因数是怎样的两个数?(板书: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有两个以上因数的数,它们的因数有什么特点?(板书: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揭示:像2、3、5这几个数,只有1
54、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作质数;(板书:质数)像6,8、9这几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也就是有两个以上因数,这样的数叫作合数。(板书:合数)追问:上面这几个数里,哪几个是质数?为什么?哪几个是合数?你是怎样想的?2完善分类。提问:1是质数还是合数?说说你的想法。说明:1只有一个因数,所以它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板书: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提问:回顾上面学习过程,你认为大于O的自然数还可以按什么分类,分成几类?说明:大于O的自然数按它的因数个数分类,可以分为三类:质数、合数和l。完善板书: 自然数 质数 :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大于O的)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
55、因数(两个以上)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3完成“试一试。让学生先填写因数,再判断各是什么数。交流:说说你的判断依据和判断结果。(指名交流,呈现结果)4回顾整理。引导:上面我们把大于O的自然数分成哪几类?每类数有什么特点?我们是怎样认识质数和合数,并把大于O的自然数分类的?这里的分类和偶数、奇数的分类比较,有什么不同?小结:我们先写出一些数的因数,根据因数的个数的特点,认识了质数和合数:质数是只有两个因数的数,合数是有两个以上因数的数。1只有一个因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这样就按因数的个数把大于O的自然数分成了三类:质数、合数和1。这样按因数个数的分类和偶数、奇数的分类不同,偶数、奇数是按
56、是不是2的倍数分类的。追问:按因数的个数分类,可以分成哪几类?按是不是2的倍数分类呢?三、练习内化1做“练一练”。让学生写出1120各数的因数,再在圈里填写合适的数。交流结果。引导:联系上面10以内的数想一想,20以内有哪些数是质数?质数都是奇数吗?为什么不都是奇数?明确:20以内的质数是:2、3、5、7、1 1、1 3、1 7、19。质数不都是奇数,因为2是质数。2做练习六第1题。让学生先划去2的倍数(2本身不划去),了解方法。再依次划去3、5、7的倍数(3、5、7本身不划去)。交流划去的和剩下的数,确认结果。提问:观察一下,剩下的都是什么数?说明:按照这样的方法制成的数表,剩下的全是质数,
57、得到的就是质数表。质数表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一个数是不是质数。3做练习六第2题。学生根据要求分别填数。交流结果,说说是怎样想的。说明: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依据是质数和合数的意义。如果只有两个因数,就是(质数);如果有两个以上因数,就是(合数)。如果有困难,还可以查质数表。4填充。(口答) (1)质数只有( )个因数,合数至少有( )个因数。 (2)自然数中,最小的质数是( ),最小的合数是( )。 (3)比10小的数里,质数有( )个,合数有( )个。 (4) 20的因数有( ),其中是质数的有( )o5做练习六第3题。让学生在乘法算式里填上合适的质数。交流并呈现结果。提问:写成的算式中,积
58、是质数还是合数?乘数呢?合数都能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吗?你再找个例子试一试。交流:你举出的什么例子?(指名交流,教师板书几个类似的乘法算式)通过举例,你有什么体会?指出:看来,合数可以写成质数相乘的形式。这是我们下节课要继续学习的内容。四、全课小结提问:这节课你认识了哪些知识,学到了什么本领?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认识质数和合数的,学习过程中有哪些体会?【板书设计】 质数和合数 偶数奇数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教学反思】第3单元因数与倍数 第5课时 分解质因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4344页例1 1、例1 2和“练一练,第46练习
59、七第910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用列举的方法求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通过直观图理解两个数的倍数及公倍数之间的关系。2使学生借助直观认识公倍数,理解公倍数的特征;通过列举探索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体会方法的合理和多样;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能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发展分析、推理等能力。3使学生主动参加思考和探索活动,感受学习的收获,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良好品质。【教学重点】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难点】理解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教学准备】准备计数器教具和学具。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
60、揭示课题揭题:我们已经学习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今天这节课学习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提问: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你对公倍数有哪些想法?对最小公倍数呢?引导:大家交流的想法,实际上是联系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进行联想,提出自己的想法。这样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学好数学。那刚才大家的想法是不是正确呢?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二、学习新知1.认识公倍数。 (1)出示例11,让学生说说知道了些什么,提出的什么问题。引导: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铺两个正方形,哪个正好铺满,哪个不能铺满?看图想一想是为什么,你能不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写出算式来说明理由,并和同桌互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广告发布合同范文
- 公共场所环境卫生承包合同
- 北京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协议书撰写指南
- 2024年交通事故调解协议书范例
- 2024清洁工劳动合同书样本
- 商品采购协议
- 2024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合同(履约银行保证书)新
- 舞蹈学校教师聘请协议书
- 2024《技术服务合同范本》
- 2024共事协议书样式
- 110kv升压站施工组织方案
- 2023年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全集(包含答案)
- 转体梁转体施工工法
- YY/T 1833.3-2022人工智能医疗器械质量要求和评价第3部分:数据标注通用要求
- 生物体中结构色
- 博物馆教育资源与当前语文课程融合的探究
- GA 1468-2018寄递企业安全防范要求
- 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政策解读(统计培训课件)
- 地源热泵监理细则
- 人工智能及其应用课件
- CreloxPCRISPRCas技术和病毒载体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