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实战-言语2笔记_第1页
真题实战-言语2笔记_第2页
真题实战-言语2笔记_第3页
真题实战-言语2笔记_第4页
真题实战-言语2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战-言语 2(笔记)【注意】1.本套题目较难,做完题后可能发现自己的正确率很低,别人做题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而自己做题却是“逢枪必躺”“见坑必跳”。2.本套题目的平均正确率仅为 58.3,30 道题目中能对 17 道左右就属于正常情况了,正确率低于 25的有 2 道(第 15 题、第 22 题),正确率在 25-50之间的有 10 道,剩下的 18 道正确率在 50以上。因为 2017 年的题目较难,而且这一部分题目也不会再考了,所以正确率不高的话也没必要灰心丧气,努力查漏补缺,为以后的成功找到方法才是最重要的。1.美好的,相信没有人舍得删除。从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方向出发,的研究,

2、从使人痛苦开始。科学家对于删除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逃离B.忘却C.摆脱D.体验【】1.本题为单空词语题。首句论述美好的不会删除,删除的都是不太美好的。有些同学根据“摆脱痛苦”这一搭配从而误选了 C 项,有找搭配的意识是好的,但是文段中“痛苦”指的是一种痛苦的,“从开始”即“是的一部分”,如想学习英文,要从 26 个字母开始,那么 26 个字母就属于英文中的一部分,横线处与“痛苦的”搭配,对应 B 项“忘却”。1A 项“逃离”侧重强调空间上的远离,如考上,逃离广,而不能逃离,搭配不当,排除。C 项“摆脱”通常与“困境”“”搭配,与“”搭配不当,排除。D 项“体验”填入文段中与文意相

3、反,文段强调忘记痛苦,而不是体验痛苦,排除。【选 B】【注意】考点:重点词句对应/固定搭配。2.解决人类遭遇的各种难题和,单靠一种文明价值的智慧和能量,常常显得。只有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不同禀性的文明价值资源,才能帮助人类难题、走出。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捉襟见肘B.格格不入C.于事无补D.顾此失彼【】2.本题正确率为 83,不建议通过语感来做题。横线前论述一种文明的价值是怎样的,横线处强调一种文明价值不够用。A 项“捉襟见肘”指拉开衣襟,就能看见胳膊肘;D 项“顾此失彼”指顾得上这个,顾不上那个,强调疲于应付,均符合文意,保留。B 项“格格不入”指彼此不协调、不相容,横线处强调够不

4、够,选项与文意不符,排除。C 项“于事无补”指没有用、一点用都没有,而文段强调不够用,而不是一点用都没有,选项填入文段中程度过重,排除。A 项“捉襟见肘”侧重强调、匮乏、缺乏;D 项“顾此失彼”强调不能全面地照顾,且横线处与“显得”搭配,“显得”强调通常、一般来说、是可以用眼睛看的,表达比较形象,对应 A 项“捉襟见肘”。D 项“顾此失彼”并未体现出形象化表达,排除。【选 A】【注意】捉襟见肘 vs 顾此失彼:二者的侧重点不同。1.捉襟见肘:2(1)强调指在、能力上、欠缺、匮乏。(2)例句:目前中国仅有四艘综合补给舰在服役,维持日益繁重的远洋训练、护航和演习,显得有些捉襟见肘。(2016 国考

5、)2.顾此失彼:(1)强调不能全面照顾。(2)例句:人的爱心包括很多方面,学校培养不能顾此失彼。(2009)3.考点:重点词句对应/搭配/程度轻重。3.只要观察一下语言的变迁史,就会发现,语言体系一直具有强悍的自我机制,会以一种温和的集体模式,淘汰那些失效的语词。这意味着语言会利用时间效应来进行自我筛选和自我净化,只有数量很少的新语词能够穿越这种“时间筛子”,成为上一历史时段的“舌尖遗产”。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更新 清洁B.完善 舍弃C.过滤 遗忘D.修正 扫除【】3.第一空,通过文段首句无法解题,但后文出现完整语句,可提醒,本题为重点词句对应,需要重点阅读。“这意味着”强调

6、后文进行了具体的叙述,即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机制,“筛子”指筛出去一部分,留下来一部分,具有过滤的作用,对应 C 项“过滤”。A 项“更新”指原来是旧的,在原来的基础上让它变得更新、更好;B 项“完善”指在原来的基础上变得越来越好,文段强调扔掉、淘汰一部分,而不是强调让它变得越来越好,均排除。D 项“修正”指原来是错的,现在要改过来,文段并未强调改正,而是直接不要了,排除。验证第二空,横线处论述时间淘汰掉一些东西,即时间可以帮助忘记痛苦,横线处强调忘记,对应 C 项“遗忘”,A 项“清洁”、B 项“舍弃”、D 项“扫除”均不符合文意,排除。【选 C】【注意】1.考点:重点词句对应。32.当阅读完前

7、文无法解题时,若后文出现完整语句,则需要重点关注,即完整句的对应。3.文段将“机制”比喻为“筛子”,故选项要和文段中“筛子”进行对应,可理解为形象化表达/比喻的修辞手法。4.除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外,还经常考查拟人的修辞手法,若文段中将叙述的主体进行拟人化,则横线处所填词也要相对应的拟人化。4.从一开始,网络的开拓者们就相信:如果互联网要变成一个全球化的体系,一个开放、合作和透明的管理模式是的。而这种模式基于自愿采纳原则,因为是它最大的。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必不可少 回报B.与生俱来亮点C.不可或缺 创新D.事半功倍动力【】4.本题正确率仅为32,很可能因为无法理解文中的第二空。

8、第一空,文段中“要”后通常会出现对策,故文段中“管理模式”为对策,对策即必要条件,强调这一模式是必要的。A 项“必不可少”、C 项“不可或缺”符合文意,均保留。B 项“与生俱来”指生下来就有,如生下来就有一个鼻子两个眼,横线处强调是必要的,而不是与生俱来,选项与文意不符,排除,D 项“事半功倍”指花费的力气小,收到的成效大,强调事情做了一半,但功效翻倍,而文段并无此意,排除。第二空,文段中“因为”后为原因,前为结果,即解释类对应。文段中结果为“自愿采纳”,即乐意去采纳,文段强调是因为有回报才乐意去采纳,如考公务员,是因为考上了是有回报的,所以才去考,而不是因为 2019年的题目进行了创新才去考

9、,排除 C 项“创新”,锁定 A 项“回报”。【选A】【注意】考点:重点词句对应/搭配。5.不可否认,的阻隔,是阻碍情感交流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无论是语4音聊天,还是通信,其便是不断缩短空间的距离。或许无法做到“父母在,不远游”,但至少可以多跟家人一下自己的喜怒哀乐,让父母在亲情的喃语中得到心灵的慰藉。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时空 意义B.地域 初衷C.环境 作用D.信息 目的【】5.第一空,通过文段首句无法锁定,继续阅读后文。文段“缩短空间的距离”是为了解决“阻碍”这一问题,即因为空间的阻隔才不断缩短空间的距离,“父母在,不远游”中“游”指去往其他的地方,即空间。B 项“地域”指

10、空间,当选。C 项“环境”包括人文环境、地理环境等,如“,如果你不要,你也不要乱丢,如果你乱丢,伤到路边的花花草草和小朋友怎么办”,“花花草草和小朋友”也属于环境的一种,故“环境”填入文段中概念过大,排除。D 项“信息”指消息,与文段强调的空间无关,排除。A 项“时空”指时间和空间,而文段仅提及空间,未提及时间,排除。验证第二空,B 项“初衷”指刚开始的初心,填入文中意为刚开始的初心就是缩短空间的距离,让阻隔,符合文意,当选。【选 B】【注意】考点:重点词句对应。【汇总】1-5:BACAB6.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南极洲对于人们来说是一个的地方,古代和中世纪的地理学家,往往把南极周围画成一片无边

11、无际的海洋,或者画成一个环形的海岛。从 16 世纪起,在几乎所有的地图上都画着南极的土地,但地理学家都是凭着自己的画出来的,因为谁也没有见过这块土地。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广阔无垠 经验B.神秘莫测 理解C.人迹罕至 推理D.一无所知 想象【】6.第一空,横线处论述南极洲是一个怎样的地方,有些同学根据文5段出现“无边无际的海洋”,结果误选了 A 项“广阔无垠”,但是通过这种方法来解题是不对的,“无边无际的海洋”后面出现了“或者”,若与文段进行对应,还应该与“环形的海岛”进行对应,而“环形”不能用“广阔无垠”来形容。文段“因为谁也没有见过这块土地”根本原因,即谁都没有见过这块土地

12、。B 项“神秘莫测”、D 项“一无所知”符合文意,均保留。A 项“广阔无垠”与文意不符,文段强调没有见过,并不能推出“广阔无垠”;C 项“人迹罕至”指少有人去,但是也是有人去的,而文段强调没有见过,均排除。第二空,文段强调谁都没有见过这块土地,故应该是凭借自己的想象来画,对应 D 项“想象”。B 项“理解”,如“你对于这道题目是如何理解的”,要先看过题目之后才能理解,“理解”与文段“没有见过”语义相悖,排除。【选 D】【成语积累】广阔无垠:形容极其宽广。神秘莫测:形容一些不可理解的事物或现象。一无所知:指什么也不知道。【注意】考点:解释类对应。7.这一辈人所享受到的现活,就像一座越来越豪华、先

13、进、舒适的。这样一座中,不能只是。每个人不管这一辈子有多长,也不管能力大还是能力小,总要多多少少为这座的发展和完善,多多少少为留下点什么。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坐享其成 添砖加瓦B.好逸恶劳 出谋划策C.得过且过 竭尽全力D.拈轻怕重 精益求精【】7.本题涉及到比喻/类比的考点。第二空,文段中将现活比喻为“”,由砖瓦、钢筋、混凝土组成,若要为这座做些什么、留下些什么,可通过比喻修辞手法的对应,直接锁定 A 项“添砖加瓦”。B 项“出谋划策”不能用来形容“”;C 项“竭尽全力”仍不能用来形容“”;D 项“精6益求精”指好上加好,不能用来形容“”,且体现不出留下些什么,均排除。验证

14、第一空,横线处强调要为做些什么,不能一点都不留、什么都不干,对应 A 项“坐享其成”,指不干活。B 项“好逸恶劳”指非常懒惰,什么都不干,符合文意,但是第一空中“出谋划策”与文段搭配不当,排除。C 项“得过且过”指能过一天算一天、胸无大志、草草了事,体现不出什么都不干,选项与文意不符,排除。D 项“拈轻怕重”指选轻松的事做,怕繁重的工作,体现不出什么都不干,选项与文意不符,排除。【选 A】【注意】考点:搭配/重点词句对应。8.说德语的人方向感和次序感更强,说英语的人则更重视动作本身。根据英国研究结果,不同语言语法上的会显著影响到以其为母语的人的认知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使人在中获得认知能力

15、的扩展。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差异 潜移默化B.特点 耳濡目染C.对比 日积月累D.区别 不知不觉【】8.第一空,首句强调不同语言对于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论述语言的不同之处。横线处强调不同的地方会造成不同的影响,A 项“差异”、D 项“区别”均可体现出不同,保留。B 项“特点”可用来形容多个主体,如广的特点,修饰多个主体时应为同一类主体,而且默认是相同的特点,若严谨一点的表述应为“广的相同特点”,若填入“特点”,横线处应体现出相同,搭配同一类主体,而文段强调不同,排除。C 项“对比”侧重强调比较的过程,如你的糖钱,糖一块钱,通过比较后,发现比你的好,比较的过程并不能影响人的认知

16、能力,文段强调不同语言语法上不一样的地方会对人的能力产生影响,选项与文意不符,排除。第二空,有两种思路来排除选项:(1)D 项“不知不觉”可形容时间长,也可形容时间短,如“小偷去偷你的钱包/,不知不觉就丢了”,时间是很短的,再如“爸妈对你不知不觉地就产生了影响”,时间是很长的;A 项“潜移默化”指7不知不觉,但往往形容很长时间。文段强调掌握一门外语,本身就需要很长的时间,且对人的影响也需要很长时间,D 项“不知不觉”不如 A 项“潜移默化”与文段对应恰当。(2)A 项“潜移默化”有变化之意,D 项“不知不觉”并无此意,文段中体现出变化之意,排除 D 项“不知不觉”,锁定 A 项“潜移默化”。【

17、选 A】【成语积累】潜移默化:人的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影响而发生了变化。耳濡目染:见得多了听得多了,无形之中受到好的影响。文段中强调掌握了一门外语,不是通过看和听的,故排除。不知不觉:没有,没有觉察到。【注意】考点:完整语句/重点词句对应。9.在方式多元化的今天,“”是不少人(特别是中青年群体)对待戏曲的态度。这里面固然存在的偏见、难以静下心来欣赏戏曲之美等,却也有另一个无法回避的原因:一些戏曲虽然与观众之间没有屏幕之隔,却用艺术化的表述着与观众距离较远的生活。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望洋兴叹 我行我素B.望而生畏 一叶障目C.敬而远之 先入为主D.知难而退 固步自封【】9.第一空

18、,横线处修饰“态度”,“这里面”指代“态度”,其后出现了两个原因:(1)“偏见、难以静下心来”;(2)“一些戏曲的生活”。在这两个原因中,后一个原因更重要,通过文段“讲述着与观众距离较远的生活”,横线处应体现出与距离比较远的这种态度,对应 C 项“敬而远之”,指尊重但有所顾虑,不愿意接近,横线处出现引号,属于形象化表达,指看见了戏曲就远远地走开,符合文意,当选。A 项“望洋兴叹”指一个河神看见大海后,感叹大海好大,强调做事时因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为一种无奈的态度,而文段并未提及无奈的态8度,排除。B 项“望而生畏”,“畏”指畏惧,强调看见了就害怕,而文段并未论述看见了戏曲就害怕,排

19、除。D 项“知难而退”指知道事情就后退,而文段并未论述看见戏曲觉得而后退,排除。验证第二空,C 项“先入为主”指一开始接受一个观念后,就有了成见,后来再看见其他的观念就无法接受了,与文段中“偏见”搭配恰当,当选。【选 C】【成语积累】我行我素:指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不在乎别人的眼光。故步自封:指停下脚步,哪里也不去,强调,不去进步。一叶障目:指被一片叶子遮挡住了眼睛,就看不见整个泰山了,比喻被局部暂时的现象所迷惑。如“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一叶知秋:指看见一片叶子就知道整个秋天,比喻通过细微的迹象就预料到了事物的发展趋向和变化。【注意】1.考点:解释类对应。2.“先入为主”这个词在 16、1

20、7 年的出现了两次,16 年的搭配为“被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俘虏,变成了错误学说的信徒”,17 年的搭配为“一种先入为主的偏见”,要注意积累。3.“管中窥豹”“坐井观天”“以管窥豹”“管窥蠡测”均与“一叶障目”意思相近。4.可见一斑:与“一叶障目”的语义相反。5.见微知著:在中,“见微知著”与“一叶知秋”的意思不作区分,这两个词可以一起积累,指看见了细微的东西就可以预见整体的事物。10.江南的富裕,提供了附庸风雅的环境与条件,使得饮茶风尚了名牌效应。先是苏州虎丘茶风行,然后有大方和尚以虎丘制茶法在徽州山制茶,造就了明末的茶。一旦成了名牌,人们追求时尚,商家就有了商机,争相仿制,价格也直线上升。9

21、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如雷贯耳 一掷千金B.闻名遐迩 如影随形C.声名鹊起 趋之若鹜D.风靡一时 蜂拥而至【】10.第一空,饮茶这件事本身是比较好的,但通过文段中“附庸风雅”可知,那时的饮茶是不太好的,“附庸风雅”指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故饮茶在文段中是不太好的事情。横线处与“茶”搭配,“名牌效应”强调一下子就成为了名牌,B 项“闻名遐迩”指远近闻名;C 项“声名鹊起”指一时间名声就起来了;D 项“风靡一时”为中性词,指一时之间很流行,均体现出很出名,保留。A 项“如雷贯耳”指好像到了耳朵边一样,声音非常大,通常与人搭配,如“大名鼎鼎,如雷贯耳,久仰大名”

22、,而文段与“茶”搭配,并非是人,排除。第二空,横线处与横线后“人们追求时尚”并列关系。C 项“趋之若鹜”指像野鸭子一样跟着别人跑,即追逐不太好的东西,感彩偏消极,与文段中“追求时尚”可并列关系,语义相近,且文段中论述饮茶是不太好的事情,与文段感彩相符,当选。B 项“如影随形”指好像一样跟着我,常形容“人与人如影随形”,而不能说人与茶如影随形,排除。D 项“蜂拥而至”指像蜜蜂一样,乱哄哄地到达某地,文段未提及去到茶的产地,而是强调追求时尚,选项与文意不符,排除。A 项“一掷千金”无法与文段“追求时尚”形成并列关系,体现不出追逐之意,不如 C 项“趋之若鹜”与文段对应恰当,且“一掷千金”填入文段中

23、指茶很贵,文段强调后来价格才上升,并未论述以前茶就很贵,需要一掷千金,排除。【选 C】【注意】考点:并列/搭配重点词句对应。【汇总】6-10:DAACC10【注意】逻辑填空:仅有 2 道题的正确率很低,其他 8 道题的正确率都还可以,所以逻辑填空部分并不是很难。1.词的辨析:(1)词义侧重。(2)固定搭配:不仅要知道某一题选什么,还要注意积累中的搭配,如“显得捉襟见肘”是正确搭配,“显得顾此失彼”是错误搭配,都是需要的。(3)程度轻重。(4)感彩。(5)注意积累中的词汇:积累高频词汇即可,如“先入为主”,无需去背字典。2.语境分析:(1)关联关系:转折。递进。并列。(2)对应关系:解释类对应:

24、因为、所以、使得、就像、是、即、无异于、无疑是、比如等,前后有因果关系,则属于解释类对应。在本节课讲过的两道题中,横线前后11均出现了“因为”,那么横线前后均需要对应,即通过原因来引导的解释类对应。重点词句对应:a.完整句。做题过程中,如果文段有两句话,读完第一句后无法锁定,后文若出现完整语句,则可能会有提示信息,需重点关注。b.要与文段当中的修辞手法相对应,如比喻、拟人。11.长期处于草根状态的民间文化,大多难有连续性的记载。“非遗”申报的制度化要求,使申报本身成为步履维艰、绞尽脑汁的过程。最终,可能表格填得工工整整,也做得精美绝伦,但在一定程度上,却是将原本活态的文化形式化的过程。如此,便

25、失去了申报“非遗”最初的意义与目的。这段文字意在强调:A.我国的民间文化缺乏系统化和连续性的B.“非遗”申报制度与民间文化的特点不相适应C.民间文化在申报“非遗”时遇到了极大的阻力D.教条化的评价标准抑制了民间文化的生命力【】11.片段阅读题要注意提问方式,“意在强调”为中心理解题,看文段,寻找内容。“大多难有连续性的记载”为提出问题,在做题时一定要有问题意识,后文有可能分析问题,也有可能提出对策。“步履维艰、绞尽脑汁的过程”仍为不太好的事情,即非遗申报的制度化要求让它变得不太好。“但”表转折,转折之后是重点,转折后省略了主语,强调非遗申报的制度化要求让原本活态的文化形式化,即申遗的制度化要求

26、不太好,让民间文化形式化,对应 B 项,“不相适应”指原来是活态的,后来变成形式化了。A 项:文段的两个话题为“非遗申报的制度化要求”“让民间文化变得形式化”,而 A提及文段的话题“非遗申报的制度化要求”,且“系统化和连续性的”对应文段首句,非重点,排除。C 项:“极大的阻力”无中生有,文段并未论述拦着不让你申报,仅是有一些制度化的要求,且“阻力”对应文段转折前的内容,排除。D 项:“教条化的评价标准”,除了制度之外,还可以是一个老学究的、祖上流传的规矩,概念过大,且“评价标准”无中生有,文段未评价好与坏,仅12强调制度化的标准,排除。【选 B】【注意】考点:转折/词。12.。,新经济大多属于

27、行政管理的范畴,在企业的准入、监管乃至人事制度领域,均存在不少过去体制遗留的。应尽快推出,为新经济松绑。在旧经济保持增量的同时,通过新经济提质。未来,高科技产业和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将经济的新引擎。与过往靠基础设施投资和制造业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相比,调控与的观念、体制均需转变。过去那种把持行政来大上项目的做法,显然是行不通了。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中国发展方式迫切需要现代国家治理体系B.经济模式创新急需打破思维方式的禁锢C.要发展新经济,需要厘清市场与的边界D.新经济是否能发展,取决于新技术能否及时补位【】12.本题为语句填空题,横线出现在文段开头,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对后文进行

28、总结。“行政管理的范畴”强调新经济受到了的管理。“体制遗留的”对应文段前文行政管理这一体制,与有关。后文“应尽快推出松绑”强调要尽快推出。“在旧经济新引擎”强调为它提质,让新经济发展挺好的。“与过往行不通了”论述新经济不能一直让政府把持。整个文段论述的话题为“新经济”“要放手”,对应 C 项。A 项“中国发展方式”、B 项“经济模式创新”均未涉及文段的话题“新经济”,且 B 项“打破思维方式”对应文段中“观念”,但“观念”后出现顿号,表并列,故“思维方式”表述片面,排除。D 项:“新技术”无中生有,文段未提及新技术,且“取决于”表述绝对,排除。【选 C】13.无论出于什么原因,网络语言低俗化都

29、对网络文明建设造成了危害,甚至会从网上转到网下,降低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当前,网络语言的发展路径已13经很清晰:从虚拟空间进语表达,再进入语,最终有可能沉淀到语言应用的各个方面。如果任由网络低俗语言发展,久而久之它们就会成为约定俗成的惯用语,其效应不容忽视。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网络语言低俗化的效应已开始凸显B.网络语言低俗化将会影响社会文明程度C.应该警惕网络语言向语转化的可能D.急需采取措施治理网络语言低俗化趋势【】13.“意在说明”为中心理解题。文段首句提出问题,强调网络语言低俗化不好。冒号(:)表解释说明,“从虚拟空间各个方面”强调网络语言真的很重要。“如果任由不容忽视”通过论证引导对

30、策,故文段重点为尾句,论证部分强调任由网络低俗语言发展是不好的,将论证的内容反过来就是对策,即不能任由网络低俗语言发展,对应 D 项,文段论述久而久之就会成为约定俗成的惯用语,那么不能拖到以后才管,现在就要管,对应“急需”。A 项“效应已开始凸显”、B 项“影响社会文明程度”均为问题的表述,而文段重点强调对策,排除。C 项:选项虽为对策项,但“网络语言”是既有好的,也有不好的,而文段词为“低俗网络语言”,选项词错误,排除。【选 D】【注意】粉笔提示:读文段时要有问题意识,若文段重点强调对策,而选项论述问题,可直接排除。14.研究者对大熊猫肠道内的微生物进行分析后发现,虽然原本食肉的熊猫为了适应

31、食物稀缺的环境而在距今 240 万到 200 万转为以竹子为食,并为此进化出了强壮的颌骨,但它们却没有进化出更长的消化道或特定消化酶的能力,从而无法有效地分解竹素。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A.口是腹非B.竹子与熊猫14C.尚未完成的进化D.适应环境还是改变自己【】14.本题为标题填入题,可以按中心理解题的思路解题,找到文段的内容即可。文段开篇论述大熊猫不吃肉了,开始吃竹子。“但”表转折,转折之后是重点,“从而”表结果,即没有办法分解竹素,原因是没有进化出来特定的酶,文段重点强调虽然可以吃进去竹子,但是消化不了,对应 A 项。通常成语为“口是心非”,而 A 项“口是腹非”与常说的成语不太一样,

32、比较有,故 A 项“口是腹非”适合做文段的标题,指嘴巴可以把竹子吃进去,但是却消化不了,当选。B 项:“竹子与熊猫”表并列,文段并不是并列文段,而是转折关系,排除。D 项:“适应环境还是改变自己”为选择的语境,而文段已经明确强调为了适应环境,转以竹子为食,已经改变了自己,排除。C 项:“进化”为“从而”之前的内容,属于原因部分,并不是文段重点强调的内容,文段重点强调吃竹子,但是消化不了,并未论述消化不完全,且 C 项“尚未完成的进化”表述不明确,是黑眼圈没有进化,还是熊猫比较笨没有进化,不如 A 项“口是腹非”与文段对应得更恰当,排除。【选 A】15.必读的书目都是被规定的经典,学生没有相对的

33、选择权,而学生的喜好倾向、阅读能力各有不同,对于经典书目的阅读水准也千差万别。以作业形式出现的阅读要求,过多地讲究对段意的概括、人物的分析、读后的感想。这些阅读技法实则困囿了学生的视野,在徒增负担的同时,也降低了他们的。殊不知,“”,通过阅读要学生的不单是阅读的技法,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培养一种洞察、鉴赏和运用的能力。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B.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C.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5.本题错选的原因可能因为不认识选项的句子,若在中遇到15这种情况,可以采用排除法解题。本题为语句填空题,横线出现在

34、文段中间,需要承上启下,既要承接上文话题,也要引出下文话题。横线前重点强调阅读技法不太好,“阅读技法”就好比做言语题的方法一样,如转折之后是重点,因果关系、结果之后是重点,即可以看得见的、具体的东西。横线后强调能力的重要性,能力为抽象的事物,如我具有化为神奇的能力,看不见,摸不着。整个文段强调阅读技法不太好,要追求抽象的东西(能力)。C 项:“形而上”可联想到“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一门学科,指上的东西,对应文段“能力”,“器”指具体的东西,对应文段“技法”,选项意为超越形体之上的是一种抽象的“道”,形体之下的叫做“器”,即能力是需要具体进行培养的,阅读技法是不太好的,当选。A 项:选项意为你

35、给我鱼,不如教给我打鱼的方法和技巧,“渔”即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并非是文段强调的重点,文段正好这种观点,排除。B 项:选项意为速度快这件事就做不成了,强调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小利,文段未提及,排除。D 项:选项意为知道它的不如喜欢它的,喜欢它的不如它的,强调的重要性,文段并未论述非常重要,而强调培养能力,排除。【选 C】【汇总】11-15:BCDAC16.近年来以 30%左右的增速在持续高速发展,但进口商品等占总却持续下降,2015 年进口商品比 2014 年下降了近2000 亿元。进口商品不仅未能伴随的发展而同步增长,反而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新政有助于促进与一般贸易体制的接

36、轨,也有助于形成相关正常的增长机制。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进口商品与发展密切相关B.新政出台有助于增加C.与一般贸易体制如何接轨16D.如何建立正常的增长机制【】16.问“意在说明”,为中心理解题。做题时需要有问题意识,文段开篇通过“近年来”引出背景,接着通过“但”表转折,重点看后文。后文“但进口大幅度的下降”说明下降是不好的事情,国家没有就没有钱,为提出问题。尾句“跨界新政增长机制”是解决前文问题的对策,正确选项一定要包含“跨界新政”,对应 B 项。C 项“如何”、D 项“如何”表述不明确,文段明确对策是“税收新政”,均排除。A提及文段对策“跨界新政”,排除。【选 B】【注意】多个关联词同时

37、出现时,需要结合行文脉络进行分析,要谁是为谁服务的。17.农村,故乡,这是近些年人议题。学者的观察,时评人的关注,使得正在发生巨变的农村,被搬入的焦点地带,农村话题时常与话题一起,成为社交上的热搜词。但在这个长达十年的农村话题期内,作家是缺席的。虽然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面向社会发言最好的方式是作品,但也有不少人认为,作家不能仅仅通过写作虚构作品承担社会责任,巴尔、等国外作家,往往会通过行动以及公开等方式,对和社会问题意见。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A.农村题材在今天缘何不再吃香B.现代话题中作家的边缘化C.作家在农村议题中的失语D.中外作家应对社会事务的不同【】17.本题为标题填入题,按照中心

38、理解题做,从文段找信息。文段开篇提出“农村”的话题,“学者热搜词”论述大家都很关注农村。接着出现“但”,表转折,“农村话题”指前文“农村,故乡”这一话题。文段出现第二个关联词,需要判断谁为谁服务,应结合行文脉络进行分17析。后文“但也有不少人认为意见”,“但”表转折,转折后论述有作品不代表参与了,还需要通过行动以及公开等方式进行参与,是通过一个观点进行解释说明,可见文段第一个“但”之后的内容是重点,论述现在的作家没有通过行动来参与农村的话题,故文段重点强调作家是缺席的,文段共有两个,即“农村”“作家缺席”,对应 C 项。A 项:“农村题材”概念扩大,且文段未提及“不再吃香”,而是强调“成为社交

39、上的热搜词”,选项与文段语义相悖,排除。B 项:“现代话题”概念错误,排除。D 项:“社会事务”文段未提及,且“中外作家”对应文段解释说明的内容,非重点,排除。【选 C】18.在历史上,文字有被神圣化的倾向,制度化教育基本上以抄本、刻本和印本上所记载的知识为。而民众在千百形成的口耳相传的知识,长期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在今天的教育制度和知识体系中,虽然有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等关注民众知识和文化的学科,但总体而言,这种倾向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矫正。从 20 世纪中叶开始,越来越多的学者,以往偏重文化、轻视口头传承的倾向,给整体把握人类文明进程和知识体系带来了诸多弊端和限制。这种认识上的转变,形成了人文学术

40、的某些新趋向和新领域,如“口述历史”“口头诗学”等。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学术界正在改变口头不受重视的状况B.文字被神圣化的倾向需要进一步纠正C.民间文化应纳入现代教育制度和知识体系中D.口头文化是人文学术发展的新趋向和新领域【】18.问“意在说明”,为中心理解题。文段开篇提出问题,接着“在今天有效矫正”依然论述口耳相传的知识是有问题的。后文“从 20 世纪限制”论述学者轻视口头会带来弊端,有了认识上的转变,尾句“这种认识”即前文的认识,通过“形成了”引出结果,总结前文,故文段尾句是重点,强调现在形成了跟口头有关的新领域,对应 D 项。18A 项:“不受重视”对应“形成了”之前的内容,非重点,

41、且对比 D 项,A 项论述原因,D 项论述结果,结果是重点,排除。B 项:“需要”表述不明确,D 项已经明确回答了 B 项,排除。C 项:“应纳入”时态错误,且“现代教育制度和知识体系”对应文段“在今天的教育制度和知识体系中”,非重点,排除。【选 D】19.在密所处的古典时期,经济学本来在增长和人的之间存在一个契合点的,即理性人趋利避害的自利性选择有一个经济的约束,这便是后来改进条件所要求的不损人前提下的利己经济学本身承担的是最大化利益的学科任务,并且不断引入数学工具和抽象逻辑演绎的分析方法,这就使经济学越来越成为一个工具理性占上风的学科,朝着“中性”的、“非价值”判断的、“非道德”选择的趋势

42、发展。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知道:A.经济对经济学的约束越来越小B.古典经济学未使用抽象逻辑演绎的方法进行分析C.密时期,经济学是一门以工具理性为主的学科D.数学工具的引入打破了增长和人的之间的契合点【】19.本题为细节判断题。先看文段,再看选项,如果选项较短,可以先看选项。文段开篇较难读懂,通过“即”进行解释,论述古典时期经济学受到经济的约束,接下来通过“”进行转折,“并且”表并列,文段主要论述原来经济学受到经济的约束,后来工具理性占上风,对应 A 项。B 项:“未使用”文段未论述,文段论述“不断引入抽象逻辑演绎的分析方法”,但是在此之前是否引入并不知道,选项与文意不符,排除。C 项:“密时期”

43、强调经济,后来才是工具理性占上风,选项与文意相悖,排除。D 项:打破契合点有多个原因,“数学工具”表述片面,文段还提到“抽象逻辑演绎的分析方法”,选项只提及其中一个,排除。【选 A】【注意】本题是细节主旨化的题目,有些细节判断的题目是将文段的主旨作19为的,但本质上还是细节题。20.世人所理解的国学,大都固有的或传统的学术文化”。而以降的中国文化,因其接受了西学的洗礼,很容易被剔除出去。这也是很多大学的国学院在确定研究对象时,将边界划到辛亥的缘故。这么一来,国学也就成了“博物馆文化”很优雅,也很美丽,但与现实生活越来越远。如何让中国文化重新“血脉贯通”,是每一个关心国学命运的读书人都必须认真考

44、虑的。这段文字认为,国学研究应该:A.古今贯通B.西体中用C.去粗取精D.溯本求源【】20.文段首先论述国学在辛亥前属于国学,后来就成为了“博物馆文化”,接着通过关联词“但”表转折,博物馆文化与现实生活越来越远,提出问题。尾句“如何认真考虑的”引出对策,即从时间上让中国文化“血脉贯通”,对应 A 项。B 项“西体中用”论述“中”“西”方面的内容;C 项“去粗取精”论述“好”“坏”方面的内容;D 项“溯本求源”指追求本源,四未涉及要从时间上打通,排除。【选 A】【汇总】16-20:BCDAA21.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在空间划设上基本立足本土与近海防御,依照“守疆卫土”模式而建,

45、军事触角很少延伸到疆土之外。但未来,我国所的发展将远远大于生存,要适应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新要求,应将周边、海外以及新型安全领域纳入经略范围,进一步拓展任务职能,使其更具外向性、开放性、积极性。尤其是随着多极化、全球化与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国家传统安全领域开始向太空、网络、信息、电磁等领域拓展,未来经略范围应进一步向太空及空间拓展延伸,着力形成强而20有力的空间态势。这段文字意在表明,我国:A.应拓展国防防御的范围B.国防严峻的发展C.传统安全领域受到新的D.国防经略要顺应时代要求【】21.本题较晦涩难懂,需要运用方法解题,读文段时要有问题意识。问“意在表明”,为中心理解题。文段开篇通过“长期以来

46、”引出背景,“但”表转折,论述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不适合当前的形势。“应”引出对策,重点看后文,“尤其是”为程度词,需重点关注,故文段强调“未来经略范围”需要进一步扩大,对应 D 项。B 项“”、C 项“受到”为问题表述,非重点,均排除。A 项:“国防防御”对应文段首句,非重点,有同学认为“国防防御”与“未来经略”相同,文段主要论述原来有生存的时候需要防御,但现在发展远远大于生存,更重要的是发展,“防御性国防政策”是解决“生存”的对策,“未来经略范围”是解决“发展”的对策,二者不相同,故排除。【选 D】22.对于文化的保护,博物馆、馆、馆、音像资料和私人收藏馆都分担了部分保护职能,看似大家在争着保

47、护文化遗产,实际上却反映出保护工作的碎片化趋势。每个机构保护一点点,机构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缺乏基于保护维度的管理。这种碎片化的保护是非常低效的,因为缺乏沟通必然导致搞不清保护对象的家底,致使一些保护对象就处于未保护状态。保护对象的分散大大增加了遗产合理利用的难度,保护的意义和价值就会大打折扣。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保护主体的分散化,使保护工作重重B.沟通是解决文化保护工作碎片化的途径C.没有的保护制度,文化遗产难以D.碎片化分工管理不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21【】22.问“意在说明”,为中心理解题。文段首句出现“实际上”表转折,转折之后是重点,“碎片化趋势”即问题,后文“这种碎片化的保护”对前文

48、进行总结,“因为保护状态”为分析问题,尾句“保护对象大打折扣”依然是问题,故文段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结构,应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对应 B 项。A、C、D 三未提及“沟通”,且 A 项“重重”、B 项“难以继承”、D项“不利于”均为问题表述,排除。【选 B】23.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已经毋庸置疑。在这种情况下,数据成为一种无形的资产,但很少有人知道如何将这种资产“变现”。对于一个普通的企业而言,企业不仅拥有宝贵的,同样也拥有供应商数据以及财务、设计、制造、管理等数据,而在过去的数十,许多中国企业都已经一步步完成信息化应用,各种信息化工具正在将企业的运营数据化,但少有企业真正从纷繁复杂的数据中获取

49、有价值的信息。数据成为一种资产,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其实只是停留在了表面。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企业应使用信息化工具实现运营的数据化B.企业应该进一步挖掘数据资产的潜在价值C.将数据变成资产是企业大数据应用的主要目的D.现有数据模式难以满足企业运营数据化的需要【】23.问“意在说明”,为中心理解题。文段首句论述数据是一种无形资产,“但”表转折,强调很少有人知道如何变现,接着“对于数据运营化”论述企业确实是有数据的,但是不知道如何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数据在很长时间只停留在表面,文段的落脚点在问题,故要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即企业应挖掘数据资产的潜在价值,对应 B 项。A、D 项“运营的数据化”对应转折前

50、的内容,非重点,排除。C 项:“将数据变成资产”说明数据没有变成资产,文段论述数据已经是一种无形资产,选项与文段语义相悖,排除。【选 B】2224.大约 10 年前,科学家对生物炭产生了但这项技术渐渐遗忘,其他地方的农民则没有使用生物炭的现在,虽然这个想法已经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土壤学家却开始探索将生物炭用于农业以治理污染尽管农民们最近才开始接触生物炭,但实际上生物炭有着悠久的历史千百年前亚马孙河流域的人们就通过加热有机物制造出了生物炭,并用它造就了被称为“亚马孙黑土”的肥沃土壤当时,人们开始关注全球变暖问题,一部分人期望可以用生物炭将大量碳元素封存在将以上 6 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51、:A.B.C.D.【】24.语句排序题,对比选项,确定首句。对比首句与。引出“生物炭”这一话题,具体解释生物炭历史有多悠久,是对的详细展开说明,故,排除 C、D 两项。方法一:对比 A、B 项可知,区别在于后衔接还是,提到“这个想法”,说明之前应有想法,“悠久历史”是客观事实,不是想法,故排除 B 项。方法二:可以通过时态做题,“千百年前”、“现在”、“大约 10 年前”,故通过时间顺序判断,顺序应为,锁定 A 项。方法三:出现“但”,且“这”为指代词,通过选项找,判断是、还是,“生物炭”即技术,故可以,“期望”说明还未形成技术,不能,“探索”说明还不是技术,不能,排除 B、C、D 项。方法四

52、:出现“这个想法”,根据选项判断是、还是,“一部分人期望”即一种想法,故,锁定 A 项。未提及想法,不能形成,排除 B、C 项。“”不是一种想法,不能,排除 D 项。【选 A】2325.但这一技术并不是魔术,也不是作者的幻想,这是在对处理和图像的数学表现进行了基础研究后所得到的结果现在,“显微镜”让感觉自己就是一名探险家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在里,各种平时看不到的现象变得一目了然利用“显微镜”来观测那些看不见的微运动,感觉就像戴上了魔术眼镜或是突然获得了超人般的视觉这就像几个世纪前出现的第一部光学显微镜,它帮助人们识别出对健康和安全有的在很早之前就已经知道了微运动的存在,但从未眼真正看到过,第

53、一次为科学家展示了这些运动将以上 6 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A.B.C.D.【】25.观察选项,对比首句。首句为,“现在感觉”提出“显微镜”,论述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论述利用“视频显微镜”观察那些看不见的运动感觉像戴上了魔术眼镜,论述在很早之前就知道了微运动的存在,首句不好判断。均出现时间,为“现在”,为“很早之前”,故应,排除 A、B 项。本题不可以通过做题,因为文段就是在论述“显微镜”,但是可以进行,“不是魔术”,“感觉就像戴上了魔术眼镜”,且出现转折关联词“但”,可以与形成转折关系,故进行,排除 D 项。【选 C】【汇总】21-25:DBBAC26.旧大陆的沿岸,漂浮的低气压风

54、暴穿越墨西哥洋流的温暖水域,24在西欧形成了比较湿润和温暖的气候接着,这又为原始人类和其他大型食肉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因此,植物生长茂盛,维持了北极圈以南地区大量食草动物的生存,比如猛犸象、驯鹿、野牛等大约 3 万年前,欧洲、亚洲北部和美洲的冰川开始融化触发人类历史的生态变化都与北半球大陆冰川最后一次消退有关在光秃秃的地表上,冻原和稀疏的森林首次生长出来将以上 6 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A.B.C.D.【】26.语句排序题,对比选项,确定首句。对比,论述“旧大陆的形成了比较湿润和温暖的气候”,论述大概在 3 万年前冰川开始融化,论述“触发人类历史冰川最后一次消退有关”,论述“在光秃

55、秃首次生长出来”,无明显首句特征,不易判断。观察其他解题线索,出现指代词“这”,前文应有指代对象,通过“食肉动物来源”判断前文应提及食物来源,对应“食草动物”,故进行捆绑,锁定 C 项。均未提及“食物来源”,故、不能进行,排除A、B、D 三项。【选 C】27.以往城市的规模取决于周围地区所能生产的粮食数量,因而,最稠密的城市都分布于流域地区,如尼罗河流域、沃地等。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工厂体系的建立,大批的人涌入新的工业中心。新城市大量因为能从世界各地获得粮食而得到供养。技术和医学上的进步能充分供应洁净的水、改善集中式排水系统和处理系统、保证充足的粮食供应以及预防和控制传染病,这些进步使城市生活变得

56、更加舒适,世界各地的城市也因而开始以极快的速度发展。这段文字主的是:A.工业推动了世界各地的进程25B.工业的发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C.粮食获取的扩展使城市迅速增长D.技术和医学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27.问“主的是”,为中心理解题。文段开篇出现“以往”,故后文应论述“现在”,形成古今对比,需要注意若出现古今对比,“今天”是重点。接着“随着工业中心”为现在,论述人们获取粮食的更加多元,技术和医学的进步可以充分供应洁净的水、预防疾病。尾句“这些进步”总结前文,论述了两个方面:(1)城市生活变得舒适;(2)城市发展迅速快,进行全面概括,即城市变得越来越好,对应 A 项。D提及“城市”,且“技术和医学”对应文段原因部分的内容,非重点,排除。C提及“城市”,且“粮食获取”对应文段原因部分的内容,非重点,排除。B提及“城市”,且“生活方式”表述片面,文段还论述了城市发展速度快,排除。【选 A】28.中国的古代城市都有城墙吗?在人们以往的印象中,古代的城市似乎必然有城墙,尤其是都城,高耸的城墙彰示着的,城墙的失守往往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