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1页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2页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3页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4页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整体分析】.课标分析:本单元属于必修“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中的第一个学习单 元,目标定位为: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 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自己的生 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从语言、形象、情感、 意蕴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 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教材分析:本单元人文主题为“青春的价值”,五首诗歌和两篇小说, 都是对青春的吟唱(不同的文学体裁是如何围绕“青春”主题表达情感和价值追 求的?)。结合自己

2、的体验,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情感的方法,把握小说叙 事与抒情的特点,体会诗歌与小说的特点;学习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 欣赏文学作品,获得审美体验(如何从语言、形象和情感等不同角度理解和鉴赏 诗歌并获得审美体验的?);尝试诗歌写作(需要掌握哪些知识才能在诗歌中表 达出自己独特的情感)。.单元大概念:学习人文主题一一对话青春,吟唱青春(回应教材分析); 语文学科大概念:感知文学形象,理解作者创作意图、把握作品表达的感情(阅 读,回应教材问题);学会用意象传递丰富的感情(写诗,回应教材问题)。.学情分析:生活经验:学生进入青春期,有青春的激情和生命的体验, 但体验不丰富、不深刻。语文经验:有诗

3、歌和小说的阅读经验,但缺少对文学 形象浸入式的体验和理解,鉴赏能力较弱,缺少诗歌的写作经验。【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自己的经验,精读沁园春长沙百合花、自读本单元的其他 四首诗歌和一篇小说。诗歌阅读从意象及意象组合入手,感受诗歌形象的魅力, 体会其意蕴和情感之丰富;小说从人物形象入手,从情节、环境、叙事等角度领 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小说的主题表达。在文学作品阅读的审美感受中,不断丰富 对青春的理解和体验。春(朱自清)听雨(季羡林)秋天的怀念(史铁生)提示:引导学生在意象(形象)、格律形式、语言等方面加以简单感受和比拟。活动三:牛刀小试,创作现代诗歌.青春是人生的一段美好的旅程,青春是一张朝气蓬勃的

4、面孔,青春是一首 旋律激扬的音乐关于青春,我们有太多太多的话可以说。请认真思考,并以“致青春”为话题,写一首现代诗。.交流探讨:小组与小组间互评诗歌创作作品,记录优点和缺乏,并尝试思 考优点和缺乏的根本是什么?提示:感情不够真挚,没有特点,结构凌乱,脉络不连贯,表达手法单一,意象单 调,语言太口语化,等等布置作业阅读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四首诗 歌,体会其情感,揣摩诗歌的意象和手法,选择一首诗歌,写一下你的阅读感受 (包括疑问)。板块三感受不同的青春风采学习现代诗歌的创作方法(第四、五、六课时)第四课时教学目标.了解关于诗人郭沫假设、闻一多的文学常识及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

5、诗 歌的时代特点。.体会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的情感。教学重难点掌握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中的意象特点。导入“诗言志,歌咏言”,诗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可以消遣,可以呐喊, 可以慰藉,可以歌颂,可以赞美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情景下有着不同的作用。 今天我们就继沁园春长沙之后,再学习几首青春洋溢的诗歌。活动一:知人论世参阅资料,了解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的作者、写作背景。.了解郭沫假设提示:郭沫假设(1892年11月16日 1978年6月12日),幼名文豹,原名开贞, 字鼎堂,号尚武,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古文字 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甲骨学四堂之一,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

6、。文学 作品有女神长春集星空潮汐集骆驼集东风集百花齐 放新华颂迎春曲雷电颂,历史剧本有屈原虎符棠棣之 花孔雀胆南冠草卓文君王昭君蔡文姬武那么天聂芸 高潮离等。.了解闻一多提小: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 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流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 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代表作品有 神话与诗闻一多论古典文学律诗的研究离骚解诂旅客式的学 生二月庐漫记红烛冬夜草儿评论死水唐诗杂论西岸 古典新义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写作背景提小:1919年,郭沫假设27岁时所作。本诗作于五四运动之后

7、,狂飙突进的风暴还 没有完全止息。五四运动的鲜明标志就是要破坏一个旧世界,打破一切旧制度、 旧传统。描写太平洋要将地球推倒,就是对五四运动毁坏一切旧势力的一个强有 力的呼应。.红烛的写作背景提示:1923年,闻一多24岁时所作。当时正值国内频繁战乱,闻一多从国内来到 美国,遭受歧视,回国后又在多地迁徙,经受国难家愁和事业的挫折,于是用诗 控诉军阀罪行,抒发爱国情怀。活动二:了解新诗L什么是新诗?提示:现代诗歌又称新诗,是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以白话作为基 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 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

8、主要标志的新体 诗。“现代诗”名称,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新诗的特点提示:(1)形式自由,分行排列,有和谐的音乐性。(2)内容新颖,内涵开放,有高度的概括性。(3)意象重于修辞,有鲜明的形象性。(4)语言白话易懂,有浓烈的抒情性。.新诗的分类活动三:速读两首诗歌,了解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的诗歌大意。.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这首诗的前三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提示:诗的前三行描绘了一幅海涛汹涌、海天之上白云怒涌的宏伟而壮丽的画面。.读完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提小:诗歌描绘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宇宙图景。苍茫的宇宙,飘浮的白云,一颗蓝色 的星球,广袤无垠的大洋,波涛汹涌的大

9、浪3.概括红烛每一小节的内容,这首诗的前三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提示:第1节:对红烛颜色之红的赞美;第2节:困惑于红烛的自我燃烧;第3节:找到红烛燃烧的高尚理由;第4节:感伤怜悯红烛的燃烧;第5节:困惑于红烛的流泪,最终明白缘由;第6-7节:开导抚慰红烛的流泪;第8-9节:引用“莫问收获,但问耕耘”重申红烛精神,使情感归于理性 沉静。4.思考:这首诗将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句诗蜡炬成灰泪始干”作为引子, 诗歌主体扣住了引子中的哪两个字写红烛?说一下理由。提示:“灰”与“泪”两字。2、3、4节“灰”5、6、7、8节“泪”活动四:研读诗歌,感受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的意象、意境。.小组讨论:立在地球边

10、上放号全诗,都涉及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具有 怎样的特点?这些意象都是写实的吗?提示:(1)白云、北冰洋、太平洋、洪涛、我、力。(2)宏大、阔远、雄奇、气势磅礴。(3)这首诗,一方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客观描写,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和壮 丽的特征,另一方面,抒发自己“毁坏”“创造” “努力”的主观感受和对“力” 的赞美。以写景为基础,再展开想象。.讨论思考:你觉得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主体形象是谁?为什么?提小:主体形象是横跨两大洋的巨人,其实就是诗人的自我形象。他站在地球边上, 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他的号角声声 在欢呼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欢呼耍把地球推倒的

11、太平洋,欢呼来 自空间各个方向的滚滚洪涛。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 同样巨大的创造力。这是一幅惊心动魄的力的画图、力的颂歌。布置作业.朗读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和红烛。.如下,思考可以表达青春的其他意象,并搭配相关关键词语:旭日一一朝气蓬勃 星辰一一拨开迷雾 花朵一一绽放精彩第五课时教学目标.揣摩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的情感。.分析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的艺术特点。教学重难点掌握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与红烛在抒情方法上的不同之处。导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于1919年,红烛写于1923年,都距离五四运 动不久,回顾那段特殊的历史背景,这两首诗都反映那个时代进步青年在探索社 会人生中的觉悟,今天

12、就来详细了解这两首诗歌的诗情、艺术。活动一:感悟诗情.阅读诗的哲学哲学的诗一郭沫假设女神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联读(何 郁,语文学习2020年第1期),结合写作背景,探讨立在地球边上应 该怎样诵读。提示:朗读时应充满激情,声音洪亮,注意读出重音,如“无数的” “怒涌”“壮 丽的”等,要读出磅礴的气势和鲜明的节奏感,如排比句式“不断的毁坏,不断 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 哟”,表达出诗人勇敢进取、积极创造的发奋昂扬的精神。要读出诗人的坚定、 自信、进取。.思考探究: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有何象征意义?联系诗意和写作背 景,谈谈你的看法。提示:这首诗的时候

13、,诗人正在日本留学,五四运动所产生的伟大力波越过太平洋, 直接震到了时刻感应着时代脉搏的郭沫假设,使他得到了纵横挥写的创作契机,诗 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正是“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也是世界潮流的 大工业生产规模的具体象征。.朗读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思考问题:“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 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怎样理解这段话的深刻含义?提示:这是对力的歌颂和赞美,诗人从多角度描绘了力的内涵,强调色彩,突出形 态,表达其神韵,反映其节奏,多层面感受力和美。诗人尽情歌颂的力,其实正 是五四时期的那种时代精神的特征。.自读红烛思考,在本诗第2、3节,先说红烛“一误再误”,后又写 “不误不

14、误”是不是矛盾?提示:这两节诗,诗人用设问手法,自问自答,生动的表现了一个思考觉悟的过程。 前后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说明了诗人的醒悟,同时也更有力的表现了红烛精神 的可贵。诗人悟彻了,光是要“烧”出来的,只有自我燃烧,只有无私奉献,才 能放出光芒。这正是与利己主义哲学完全对立的一种新的人生观。诗人的思考, 实际上反映了那个时代进步青年在探索人生真谛的思想历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和 获得的觉悟。.自读红烛思考,第6节“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 ”反映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情感?提示:这里反映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内心所涌现的矛盾、痛苦和挣扎,引发了诗人 的同情、惊疑、思索。诗人经过一番求索,恍然大悟,是还有

15、“残风”的存在, “残风”隐指反动势力。红烛流泪是因为流得不稳而急得流泪,表达了诗人自己 怀着拯救祖国的美好愿望,因受到黑暗反动势力的阻挠,感到壮志难酬,为此而 痛哭流涕。.如何理解红烛中的“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提示:第8、9两节的呼唤,一声是同情的呼唤,一声是劝导鼓励的呼唤。诗人劝 勉红烛,也是劝勉自己: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收束得精警有 力,诗情得到了凝聚与升华。在不合理的社会中,耕耘者需要更高的思想品格, 只要创造光明,个人的得失荣辱一切在所不计。这正是闻一多人格美的集中表达。 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毫不顾惜个人的得失荣辱,是极其伟大崇高的献身精神。活动二:探究诗歌的主旨.

16、小组合作探究: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主旨是什么提示: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赞美自然的巨大力量讴歌了 “五四”精神。诗人主张破旧立新。”不断的毁坏”是毁坏旧世界、IH文化,”不断的创造” 是创造新世界、新文化。诗中对“力”的歌颂,表现出一种发奋进取、积极昂扬的创造精神和热烈向 往、执着追求的进取精神,旨在唤起人们对自身力量的自觉意识和对生活的巨大 热情,激起人们以全部生命的力去努力创造,去追求光明,去获取力的艺术,力 的美。.小组合作探究:红烛的主旨是什么提小:诗人以物化的红烛表现自己的拳拳赤子之心,通过隐喻的笔法描写自己在现 实生活中内心所涌现的矛盾、痛苦和挣扎,表达了无私奉献、唤醒民众的热情, 从

17、侧面抒发诗人火热的爱国情感,凸现诗人献身祖国、敢于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活动三: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L思考比拟: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与红烛在抒情方面最大的区别是什 么?例如: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自然景观意象与诗人的主观感受到达交融一体; 红烛:红烛就是诗人,诗人就是红烛。以红烛表现自己的赤子之心。.思考: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的“我”的形象是如何塑造出来的? 提示:诗人在塑造抒情主人公“我”这个形象的时候,以大胆、丰富而奇特的想象 来进行创造,同时营造了壮阔、恢宏的意境。诗人想象“我”站在地球边上,眼 观大洋,耳听海涛,并把太平洋想象成为一个力大无穷的勇士,竟然要把地球推 倒,把相距遥远的北冰洋和太平洋联结

18、起来,把天空的云海和海洋的洪涛联结起 来,创造出一种阔大而超越的意境,这些神奇的想象、壮丽的场景背后,是抒情 主人公“我”身上勃发出的进取、乐观的精神,以及对理想的追求与憧憬,还有 着浓郁的浪漫。.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艺术特色是什么?提示:这首诗鲜明地展现了郭沫假设的诗集女神雄浑豪放的浪漫主义风格。这首诗气魄宏大,境界开阔,然而却是即景生情,缘物抒怀的即兴诗,即被 歌德称之为“趁时机”“来自现实生活”的“应景即兴诗”。它从眼前北冰洋的情景、太平洋的伟力抒写开去,唱出了不断毁坏和创造的 力的赞歌。这种感兴自然流露的特点使这首诗很少用陈述句,大多用感叹句。陈述句也 是像“无限的太平洋提起它全身的力量

19、来要把地球推倒”这样笔力千钧的句子。 感叹句那么多有排比的短语,短促有力。全诗诗行尽管参差不一,各行顿数不等,又不押韵,然而却乱中有法,具有 一种内在的节奏和韵律。这首诗是郭沫假设“立在地球边上”,怒涛轰轰烈烈卷地而来,“禁不住血跳 腕鸣”的昂奋情绪下写的,因此具有着“海涛的节奏”。正如作者所说,如果钟 声是先扬后抑,“初扣的时候顶强,曳着姨斓的余音渐渐微弱下去”,那么涛声 那么是先抑后扬,“初起的时候从海心中渐渐卷动起来,愈卷愈快,卷到岸头来, 啪地一声碎成粉碎。”(论节奏)这首诗的节奏的韵律正是这样。作者又 把这称之为“听军歌军号军鼓”时的“鼓舞调”。这些都说明这首诗在形式上也 是与崇高美

20、特征相适应的。活动四:比拟研读小组继续合作讨论,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和郭沫假设的立在地球边 上放号、闻一多的红烛进行比拟阅读,分析在朗读节奏、情感及意象方面 有何异同?(把沁园春长沙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进行比拟阅读,通过 问题设计理解诗词的青春内涵及情感,提高对人生青春价值的思考。)布置作业.从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或红烛中任选一个(或一组)意象,进行分 析。200字左右。.自读诗歌峨日朵雪峰之侧与致云雀。第六课时教学重点.分析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的抒情形象和艺术特点。.梳理诗歌创作思路。教学难点掌握分析峨口朵雪峰之侧致云雀的能力。导入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诗

21、人 的情感神经,都会勾起诗人的无限感慨,使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各种情感诉诸 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或凄婉或深沉或怅惘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 绵绵的思念,那柔美的哀伤,那无尽的感慨,那无穷的力量今天我们来学习 体验到生命理念、立场、情感的两首诗歌峨日朵雪峰之侧和致云雀。活动一:为诗歌写推荐语,设计宣传插图学校文化长廊拟设置一段诗歌长廊,请同学们推荐一首诗歌,从沁园春长 沙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红烛中,任选一首。 要求:.写一段150字左右的推荐语;.设计一幅推荐语的插图(结合诗句写设计要点)。(小组间交流展示。) 提示(例如):选择致云雀。推荐语:它“永远泛溢着智慧与快感之流

22、的不竭源泉”,以独特的艺术构思 生动地描绘云雀的同时,也以饱满的激情写出了他自己的精神境界、美学理想和 艺术抱负。这首抒情诗的不朽杰作,在雪莱浪漫主义的笔触下,云雀是诗人的 理想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形象载体,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它的歌声具有巨大的力量。插图设计:选第2节文字的内容(“向上,再向高处飞翔,/从地面你一跃而上,/像一 片烈火的轻云,/掠过蔚蓝的天心,/永远歌唱着飞翔,飞翔着歌唱。”),画面突 出云雀从地面一跃而起的典型运动态势和边飞边唱的典型习性。活动二:比照阅读,优化诗歌一一像诗人一样创作比照阅读第三课时创作的诗歌与这几首诗歌,探索诗歌创作方法,并修改优 化自己的诗歌。修改

23、好互评,课下汇编成班级诗集致青春。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诗歌修改(写作)方法:1.“修辞立其诚”,任何诗歌创 作之前都要先酝酿真挚浓烈的情感,情感是打动人的最重要的力量。没有情感的 诗歌创作,无论语言、修辞多么华丽,都不可能成功。2.尝试从诗歌的意象入 手,即通过具体的形象(物象)婉转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把自己的思想感情 融入到意象中,同时注意诗歌语言的凝练、含蓄及音乐美。3.诗歌写作中,意 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由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的艺术境界 (即意境)才是目的。一般来说,诗像不像诗,有无诗味,主要看意象;诗美不 美,有无意蕴,那么主要看意境。由诗味到诗美,实际上就是由意象到意

24、境的挖掘 过程。离开了意象,就无以谈意境。因此,在诗词中,情感是起点,意象是过程, 终点却是意境。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表达了 “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红烛 赞美了红烛点亮世界的奉献精神,具有当时的时代新意。峨日朵雪峰之侧蕴 含谦卑而强劲生命力量。致云雀热情赞颂了象征欢乐、光明、美丽的云雀。 四首诗歌,虽然都别具特色,但都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青春的模样。阅读诗歌, 除了感受其中的精神力量,还可以给我们以写作的启迪,诗歌创作要遵循“情感” _一 “意象”一一“意境”的脉络。布置作业阅读并预习小说百合花哦,香雪。板块四.借助摘录、评点、朗读和讨论交流等方法,进行文学形象细读,初步掌握 文学形象的知

25、识,形成文学阅读的经验。.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体验,与青春进行对话,创作诗歌,借助意象 表达自己的情感。.赏析严肃主题宏大叙事下的女性表达,品味诗化小说的语言,体会文学表 达的个性化与多样性。【教学重难点】.掌握意象在诗歌中的重要作用。.赏析小说的方法、技巧。.感受不同时代的青春之美。【教学方法】比照阅读法,小组探究法,读写结合法,跨媒介阅读法【课时安排】九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领略伟人的青春(第一、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深入了解语文学科的特点、学习方法。.了解词及其相关知识,了解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教学重难点感受沁园春长沙豪迈奔放、气势磅礴、慷慨激昂的特点。导入古代有才学之士、有抱负之

26、士,一旦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必定生出很多感慨。 曹操登上碣石山,大发诗兴,写下观沧海。“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星汉灿 烂,假设出其里。”这儿句表现出诗人吞吐宇宙的博大胸怀。陈子昂在幽州台上吟传承五四精神,演绎时代青春主题话剧创作(第七、八、九课时)第七课时教学目标.了解百合花哦,香雪的作者及创作背景。.通读两篇小说,把握情节内容,厘清小说思路。教学重难点梳理小说主要情节。导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故事”,小时候我们听着妈妈讲的故事入睡;长大后我 们通过许许多多的书籍电影去读前人的故事、他人的故事,来理解自己的生活。 今天我们就借由茹志鹃的短篇小说百合花和铁凝的哦,香雪,一起穿越 回1946年的那个中

27、秋节和僻静小山村台儿沟初通火车的时候,分别去那里看看, 在人间的某些角落,有怎样的青春故事上演。活动一:话剧创作之知人论世,了解小说创作背景学校话剧社团欲举办以“传承五四精神,演绎时代青春”为主题的编导、宣 传话剧活动,要求从百合花哦,香雪中任选一篇为蓝本进行话剧创作, 完成相关系列活动。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活动二:话剧创作之了解故事情节快速浏览小说,填写下表。布置作业为了让观众在观赏话剧的过程中,对话剧有更好的理解,现从两篇小说中任 选其一,写一篇关于情节的评论札记,不少于400字。要求:结合具体情节,可 联系生活实际或阅历经历,写出自己的认识和感受。第八课时教学目标.赏析百合花哦,香雪中的

28、主要人物形象,理解特定时代的青春特 点。2.理解两篇小说对人情美和人性美的讴歌。教学重难点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两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导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芳华。虽然星转斗移,但透过有 温度的文字,我们还是可以跨过历史的岁月长河,感受斯时斯人的青春气息。这 节课,我们将走近小说中的人物,一睹他们的青春风采。活动一:话剧创作之打造人物形象L两篇小说有五个人物形象:通讯员、“我”、新媳妇、香雪、凤娇,他们 有什么样的特点,结合小说内容,分析他们的形象,完成表格。教师指导学生以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圈画描写人物的语句、词,以及概括 性的上位词语,注意描写人物的方法,概括形

29、象时用词要准确凝练。小说人物具体情节及人物特征百合花“我”接受支援前线包扎所的任务,借被子,在包扎所里护理伤员,反映出“我” 的勇敢、大方、乐观、善做工作;“我”与小通讯员去前沿包扎所的路上,主动找他搭讪,主动认老乡,甚至 带着挑衅性地问他娶媳妇了没有的言行,表现出一种战争年代革命队伍中的女同 志特有的“泼辣”。知道被子来历后,跟通讯员开玩笑,反映出“我”的善解人意、乐观开朗通讯员憨厚、质朴,腼腆、害羞,充满活力、热爱生活,勇敢;小通讯员是一个刚参军一年,只有19岁的农村青年;他质朴、憨厚、不善言辞,他怯于与陌生女孩交往,有时执拗得有点任性, 有时活泼得可亲可近;热爱生活,关心同志,体贴别人;

30、英勇无畏。在战斗中,当一颗手榴弹在担架队员们中间冒着烟乱转时,他 毫不迟疑地扑了上去,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解除了危难新媳妇新媳妇是一个美丽娴静、淳朴善良的农村妇女。对于让小通讯员受气这件事, 她一直感到很愧疚,希望有机会向他抱歉。可是惟一的机会却是小通讯员受重伤 被抬到包扎所,新媳妇全然没有之前的羞涩,“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 小通讯员牺牲了,但新媳妇没有停下自己的工作,仍然认真地缝着小通讯员肩上 的那个破洞,把自己的那条暂新的花被子盖在他的身上哦,香雪香雪从香雪的外貌描写,可以看出她的美丽;从香雪对火车上顾客“信任地瞧着” 的眼神中,从她不会和旅客讨价还价中,从她始终保持着善意的沉默、不与

31、其他 女孩彼此嘲弄取笑中,从她用四十个鸡蛋和女学生交换一个铅笔盒等细节中,可 以看出她的美好心灵:善良、纯朴、自尊、追求上进凤娇从凤娇关注金圈圈、手表、发卡、纱巾等装饰品的细节中,可以看出她对物 质的渴求,对新生活的纯朴向往;从她和“北京话”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她的勇 敢、泼辣;从她与“北京话”做买卖的情节中,可以看出她的质朴、善良活动二:话剧宣传推广为了话剧演出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前期准备采取一系列宣传活动,请你选取 一个人物形象,制作一个剧中人物形象简评,在话剧社微信公众号进行推广。参 考铁凝谈她笔下的人物香雪的话:“世上最纯洁、美丽的情感就是少女的梦想。尽管它幼稚、虚无缥缈甚至可 笑,尽管它

32、也许是人性中最为软弱的局部,但同时也是最珍贵的一种情感。作为 美的对象,它可以洗涤人性中那些功利的、自私的、丑陋的局部,至少可以作为 这些东西的反衬和对照。我写他们,那是因为我真心地热爱他们,即使是自私、 愚昧、落后,也总那么真切,那么感人。”布置作业很多年过去了,那个中秋之夜的动人故事因为有了这篇百合花而永远的 芬芳在我们的心间,请你仿照例如分别写一段给通讯员和新媳妇的致敬词,以缅 怀那些为了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而奋力追求过的美好灵魂。例如:你是无名的乡村少年,也是平凡的通讯员,而你舍生忘死扑向手榴弹的那一 刻,留下的是一个军人最英勇无私的身姿,是一个少年最善良可爱的背影。第九课时教学目标.赏

33、析百合花哦,香雪中的环境描写,明确环境对人物塑造的作用。.赏析两篇小说中的典型物象,及其象征意义。.理解两篇小说的叙事特点及语言特点。教学重难点掌握环境描写对人物塑造的作用,赏析小说的物象。导入百合花与哦,香雪,一段是战火纷飞的岁月中,闪耀着红色光辉的 青春;一段是大山深处,因为火车的到来,面临着巨大变化的青春。不同的故事, 却一样地动人。这节课,就来探寻隐秘的文学力量。活动一:话剧创作之利用好道具在戏剧舞台艺术中,道具有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有时它的生活实用价值 与艺术美学意义融合为一体呈现在观众的视野里,挥洒着无限的生命力量,在话 剧表演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戏剧舞台中的道具和小说中的物

34、象在某种意义 上来看承当着近似的作用。思考探究:百合花哦,香雪中哪一物象,你认为可以作为重要的道 具出现在话剧舞台上,说说你的理由,完成下面表格:活动二:话剧创作之把握风格作家矛盾评论百合花:“这是我最近读过的几十个短篇中最使我满意, 也最使我感动的一篇。它是结构严谨,没有闲笔的短篇小说,但同时它乂富于抒 情诗的风味。”作家孙犁评论哦,香雪:“今晚安静,在灯下一口气读完了你的小说哦, 香雪,心里有说不出的愉快。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些潜力的, 始终如一的。这是一首纯洁的诗,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洁的境界。” 思考:这两篇小说你有什么样的阅读感受,在以此为蓝本创作话剧时,应该

35、 注意哪些方向?提示(例如):这两篇小说都注重表现人与人之间的纯真美好的感情。语言上充满诗意美,重视营造气氛,有诗的象征和意境,抒情性强。在叙事上,两篇小说虽然都以宏大的时代为背景,百合花故事发生在 1946年解放战争时期,哦,香雪发生在改革开放初期,但都不以情节取胜, 选材以小见大,百合花没有正面描写战争的残酷和惨烈,哦,香雪没有 曲折复杂的情节和激烈的矛盾冲突。活动三:话剧创作之营造环境众所周知,环境是小说中重要的因素(人物、环境、情节)之一,其重要性 不言而喻,无独有偶,环境在话剧中的作用亦不可小觑。因为话剧(戏剧)是一 门叙事故事的艺术,所表达的故事不仅具有故事时间的层面,也具有故事空

36、间的 层面。故事时间是故事事件持续的长度,故事空间那么是故事事件发生的环境,其 主要的构成单位是一个个场景。可见,环境在话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分量。小组交流:请阅读两篇小说中环境描写的语句,明确环境气氛营造与人物形 象塑造之间的关系。提示(例如):百合花开篇“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新鲜温润的香 味”,这是一幅雨后田野的清新图景,尽管已是秋季,尽管大战在即,这一景物 描写却写得生机盎然,烘托了 “我”即将奔赴前线时的乐观积极的心情。布置作业小组分工合作,挑选百合花或哦,香雪中的某一情节片段写一幕话 剧剧本。诵“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感叹宇宙之寥 廓,人生之

37、苦短,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愁苦之情。那么,一代伟人毛泽东重游橘子洲时又会抒发什么样的情怀呢?今天,就让 我们来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 长沙。课前预习检测. 了解写作背景提示:沁园春长沙作于1925年。当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工农运 动形势高涨,革命的开展势头异常迅猛。震惊世界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 也普及十几个省,各种形式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正风起云涌地开展着。这时候,一 方面是工农革命运动在蓬勃开展,另一方面是反动势力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对革 命力量进行疯狂的镇压。那么中华民族的命运将走向何方,是继续维护黑暗衰退 的反动统治,还是冲垮黑暗统治走向兴盛进步,谁将成为主宰开展方面的力量, 这些问

38、题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长沙是湖南的省会,是毛泽东求学和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一九二五年 二月他从上海回湖南开展农民运动,八月从韶山到长沙,九月前往广州主持全国 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L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 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和往日之事,不禁心潮澎湃,便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 首沁园春。.了解文学常识提示:词的概念词是诗的别体,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 等,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经过长期不断的开展,在宋代进入了全盛 时期。其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牌名每一首词都有词牌,词牌规定了词的字数、句数、段数和韵律。如沁

39、园春长 沙中,“沁园春”就是词牌名,而“长沙”那么是题目。沁园春,又名“洞庭春 色” “东仙”“念离群”等。单调不分段的叫单调,亦称单遍、单片。如一片子独脚令竹枝词 等。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 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或上阕或上片,第二段叫后阕或下阕或下片。4.了解文化常识提示:(1)万户侯汉代侯爵的最高一级,享有万户农民的赋税,其中卫青与霍去病是典型代表。 万户侯在封建社会作为一个特殊阶层,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掌握着大量的社会 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关税及自然资源等),代表着地位、财富和权力。 后来泛指高官贵爵。(2)中流击楫东晋

40、名将祖逖率兵北伐,渡江于中流,敲打着船桨(中流击楫)发下誓言: “祖逖此去,假设不能平定中原,驱逐敌寇,那么如这涛涛江水,一去不返! ”祖逖 的铮铮誓言极大地鼓舞了船上的勇士。他们紧握刀枪,纷纷表示要同仇敌性,杀 敌报国。之后所向披靡,一连打了几个胜仗,收复了不少城池。本词中,“中流击水”即是化用“中流击楫”典故,表达诗人欲献身于革命 事业的雄心壮志。活动一:诵读诗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读准字音提示:百舸(ge)寥廓(lido kud)方遒(qiu)怅(chding)峥蛛(zheng rong)浪遏.读出节拍韵律提示:节拍是由义脉联系决定的。四字句,二二式。如:独立/寒秋,湘江/北去但“橘子

41、洲头”,那么需三一式,即橘子洲1/头五字句,一四式。如:恰/同学少年(不可读成:恰同/学少年),问/苍茫大地七字句,二五式。如:粪土/当年万户侯(“粪土”是“以为粪土”,前后关系不可破坏) 七字句,四三式。如:万类霜天/竞自由八字句,三二三式。如:忆往昔/峥蛛/岁月稠.读出重音提小:领起性重读:看、怅、问、恰。强调性重读:红、尽、碧、争、击、翔、竞、主、峥蛛、挥斥、激扬、粪 土、击、遏。.注意呼应提示:上片“看”字领起的七句,下片“恰”字引发的七句,一气相应,渐快渐高, “竞自由”“万户侯”须收缩有力。活动二:品读课文,交流感受品读沁园春长沙,说说这首词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小组内交流品读感 受。

42、提示(例如):豪迈奔放、气势磅礴、慷慨激昂。布置作业查阅资料,了解诗词鉴赏相关知识。参考阅读: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袁行需)论中国现代诗歌对古典意象的继承与改造(节选)(朱寿桐)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意象的情感功能(节选)(刘春芳)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品味沁园春长沙里的意象,感悟词中优美阔大的意境。.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革命气概。教学重难点品味沁园春长沙里的意象,感悟词中优美阔大的意境。导入沁园春长沙给读者以豪迈奔放、气势磅礴、慷慨激昂之感,短短114 字竟然能产生如此动人心魄的效果,作者是如何做到的呢?(引导出关键词:意 象、语言)活动一:诵读诗歌,把握文脉思考:在朗诵的基础上,请学生们概

43、括词的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分别找到 统领上下阕的关键字词(诗眼),并概括全词描述了哪儿幅图画。提示:(1)上阕:描绘绚丽多彩的湘江秋景;下阕:抒发慷慨激昂的革命情怀。其 中“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承上启下。(2)上阕的关键词是“看”,下阕的关键词是“忆”。(3)四幅图画一寒秋独立图、湘江秋景图、峥蛛岁月图、中流击水图。活动二:了解意象鉴赏诗词离不开对意象的把握,关于意象,你了解多少呢?.意象的概念提示:“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 情谊。”意象是我们理解诗人情感的重要密码。现代诗人有一局部直接继承了古 诗的意象,但也有一些现代性的改造,更多的诗人

44、是从相反的思路理解和营造意 象,使得新诗的意象有了现代风采。英国的雪莱善于将情感意象化。.古典诗词中的意象提示:古典诗词中,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 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那么借景抒情,咏物那么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 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 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诗人的聪明往往 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活动三:合作探究沁园春长沙的意象特点,感悟诗情.古代文人墨客面对秋风落叶、草木凋零的景象,往往选取“黄花”“枯草” “寒蝉”“暮鸦”这样的意象,抒发心中淤积的情感。同学们已经读出了豪迈奔 放、气势磅礴的特点,思考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哪些特点?完成下 面表格。明确:.沁园春长沙中的意象组合呈现出了什么样的美感?提示:诗人笔下的意象不应是客观的白描,而应是“灌注了生气的形象”(康德语) (1)山红水绿的静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