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知识梳理练习(解析版+原卷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知识梳理练习(解析版+原卷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知识梳理练习(解析版+原卷版)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知识梳理练习(解析版+原卷版)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知识梳理练习(解析版+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知识梳理练习(解析版+原卷版)第11课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梳理一、作品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宋词豪放派创始人。二、文言字词念:考虑,想到。寝:睡。但:只是。相与:共同,一起。闲人:清闲的人。空明:形容水的澄澈。户:门。遂:于是。盖:原来是。三、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裳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门户,便高兴得起来走动。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和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

2、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四、内容详解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旷达心境。2.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是什么?写出了月色的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清澈透明(空明)。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月光比作积水空明,突出月色的澄澈透明。以水中藻荇侧面烘托月色的清澈透明。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

3、幻的美妙境界。3.表达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句)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的复杂感情。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5.文中写了哪两个人?他们有什么相同点?苏轼和张怀民。共同点:都是闲人;都被贬了,心情抑郁,但仍思进取;都有豁达的胸襟。6.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理由:惟张怀民可以同乐。2)怀民亦未寝 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3)相与步于中庭 理由:关系密切。4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运相同。7.如何理解闲人?闲人在文中有什么作用?“闲人”,即清闲的人。它包含着复杂的意味。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作用:闲是文眼,闲人是点睛之笔,深化中心,点明主旨。8.全文以月光(月色)为线索,依据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旷达心境。9.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10.结构: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

5、。(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旷达乐观的襟怀)11.文章表现表现了怎样的心境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旷达。同步练习一、综合性学习1你们班学了记承天寺夜游后,决定开展一次“踩访苏轼的足迹”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下面列举了我国的一些重点风景名胜区,都与苏轼有关系。请仿照示例,选择你最熟悉的两个景点,写出与之有关的诗文、传说或故事名称。赤壁 永州 承天寺黄楼 杭州西湖示例:承天寺苏轼: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承天寺入围“文化名人苏轼十大旅游名片”的候选名单,请你根据课文中的描写,拟

6、一条广告语以吸引游客。(3)有人根据本文意蕴,拟写了一副对联,上联已给出,请你对出下联。上联:月色懂人心潜窗入户下联:_二、语言表达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闲人”一词,它隐含了怎样的心境?三、课内阅读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1)相与步于中庭( )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7、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5试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6结合写作背景和你对苏轼生平、思想的认识,谈谈你对“闲人”的理解。四、课外阅读阅读书杨朴事和课内链接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昔年过洛,见李公简云:“真宗既东封还,访天下隐者,得杞人杨朴,能诗。及召对,自言不能。上问:临行有人作诗送卿否?朴言:惟臣妾有一首云: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大笑,放还山。”余在湖州,坐作诗追赴诏狱,妻子送余出门,皆哭。无以语之,顾语妻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妻子不觉失笑,予乃出。(选自东坡志林书杨朴事)东封还:封泰山归来。杞:地名。召对:召

8、其应对诗歌。断送老头皮:意为被斩首。坐作诗追赴诏狱: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第二年被贬至黄州。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选自东坡志林记承天寺夜游)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相与步于中庭( ) (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3)及召对( ) (4)无以语之(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顾语妻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9联系相关语境,推敲加点语言,赏析表达

9、效果。(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2)上大笑,放还山。10书杨朴事和记承天寺夜游表现出苏轼相同的人生态度。请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第11课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梳理一、作品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宋词豪放派创始人。二、文言字词念:考虑,想到。寝:睡。但:只是。相与:共同,一起。闲人:清闲的人。空明:形容水的澄澈。户:门。遂:于是。盖:原来是。三、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裳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门户,便高兴得起来走动

10、。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和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四、内容详解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旷达心境。2.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是什么?写出了月色的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清澈透明(空明)。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月光比作积水空明,突出月色的澄澈透明。以水中藻荇侧面烘托

11、月色的清澈透明。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3.表达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句)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的复杂感情。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5.文中写了哪两个人?他们有什么相同点?苏轼和张怀民。共同点:都是闲人;都被贬了,心情抑郁,但仍思进取;都有豁达的胸襟。6.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理由:惟张怀民可以同乐。2)怀民亦未

12、寝 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3)相与步于中庭 理由:关系密切。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运相同。7.如何理解闲人?闲人在文中有什么作用?“闲人”,即清闲的人。它包含着复杂的意味。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作用:闲是文眼,闲人是点睛之笔,深化中心,点明主旨。8.全文以月光(月色)为线索,依据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旷达心境。9.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10.结构: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表达方式是叙

13、述,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旷达乐观的襟怀)11.文章表现表现了怎样的心境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旷达。同步练习一、综合性学习1你们班学了记承天寺夜游后,决定开展一次“踩访苏轼的足迹”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下面列举了我国的一些重点风景名胜区,都与苏轼有关系。请仿照示例,选择你最熟悉的两个景点,写出与之有关的诗文、传说或故事名称。赤壁 永州 承天寺黄楼 杭州西湖示例:承天寺苏轼: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承天

14、寺入围“文化名人苏轼十大旅游名片”的候选名单,请你根据课文中的描写,拟一条广告语以吸引游客。(3)有人根据本文意蕴,拟写了一副对联,上联已给出,请你对出下联。上联:月色懂人心潜窗入户下联:_(1)示例一:杭州西湖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示例二:赤壁一苏轼:人生如梦,一梅还酚江月。(2)示例:承载天地之灵气,品味苏轼之底蕴。(3)谪人共婵娟遣忧排愁(1)要求学生仔细阅读例句,可得出要求学生选择一处景点,然后写出苏轼所写的有关这处景点的诗文名句即可。如:黄楼苏轼:朝来白露如细雨,南山不见千寻刹。(2)拟写标语应注意:一要紧扣主题;二是要注意文字简洁,字数不能太多(标语特点),可以适当

15、使用修辞,一般宜用对偶、比喻、对比等,要注意控制字数,句式整齐,修辞得体。据此可拟写为:走进承天寺,品苏轼文化。(3)要求学生从对联的特点考虑,一是字数要相等;二是词性相当;三是结构相称;四是节奏相应;五是平仄相谐;六是内容相关。根据“月色懂人心潜窗入户”可拟写下联:闲人赏婵娟步入中庭。二、语言表达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闲人”一词,它隐含了怎样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考查对文章情感的理解。“闲人”有“赋闲之人”的意思,而不是清闲。根据写作背景可知,苏轼当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因此自称“闲人”。从“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

16、寺寻张怀民”可以看出贬谪的悲凉;从“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可以看出人生的感慨;从“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可以看出赏月的欣喜;从“相与步于中庭”可以看出漫步的悠闲。三、课内阅读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1)相与步于中庭( )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

17、两人者耳。5试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6结合写作背景和你对苏轼生平、思想的认识,谈谈你对“闲人”的理解。3 (1)共同,一起。 (2)只是4(1)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5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光比作澄澈的水,把竹子和柏树的影子比作藻、荇,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光的皎洁,营造出了一个澄澈、清幽、宁静的美妙境界。6“闲人”既指二人的政治处境,即作为贬谪之人,无职无权,清闲无比,内心悲凉无可诉说;(工作清闲)又指夜游时的心境,即空灵自在,悠游自如,故能欣赏到一派空明的景象。(漫步悠闲)既含有自嘲、自慰之意不能修齐治平,只好夤夜闲

18、游赏月;又颇有自许的意味此等美景,如果不是我们两个富有雅趣之人欣赏,岂不浪费?这又表现出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苏轼的思想兼受儒、道、佛三家的影响,所以往往能在逆境中自解自适,将人生的挫折化为审美的机缘。(意思对即可)3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课内重点文言实词需要平时的积累识记,并且活学活用,学会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考试时,也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1)大意: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相与:共同,一起。(2)大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但:只是。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

19、词汇。重难点词语有:但,只;闲人,清闲的人。5本题考查赏析语句。语句的赏析可以从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写作手法,句式结构等入手。答案一般包括赏析角度+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特点(情感)。“庭下如积水空明”运用比喻,直接描写月光空明澄澈的特点;“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借助竹子、柏树的影子,间接描写月光,描绘了一幅疏影摇曳、如梦如幻的月夜美景。6本题考查对文章语句和情感的理解。此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逮捕入狱。十二月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

20、权的闲官。张怀民:苏轼的朋友,元丰六年也被贬到黄州,寓居承天寺。“闲人”一词,指二人的政治处境,有职无权,十分清闲,包含了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与张怀民欣赏月夜景致时感慨道“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来欣赏它,所以自然有观赏月色的闲情雅致。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透露出壮志难酬的苦闷,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四、课外阅读阅读

21、书杨朴事和课内链接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昔年过洛,见李公简云:“真宗既东封还,访天下隐者,得杞人杨朴,能诗。及召对,自言不能。上问:临行有人作诗送卿否?朴言:惟臣妾有一首云: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大笑,放还山。”余在湖州,坐作诗追赴诏狱,妻子送余出门,皆哭。无以语之,顾语妻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妻子不觉失笑,予乃出。(选自东坡志林书杨朴事)东封还:封泰山归来。杞:地名。召对:召其应对诗歌。断送老头皮:意为被斩首。坐作诗追赴诏狱: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第二年被贬至黄州。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

22、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选自东坡志林记承天寺夜游)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相与步于中庭( ) (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3)及召对( ) (4)无以语之(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顾语妻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9联系相关语境,推敲加点语言,赏析表达效果。(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2)上大笑,放还山。10书杨朴事和记承天寺夜游表现出苏轼相同的人生态度。请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7 共同,一同 于是,就

23、等到 代词,代指妻子儿女大哭这件事。8(1)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2)(他)回头对妻子说:“你能不能学杨处士的妻子作诗送给我?”9(1)“亦”是也的意思,说明怀民与(苏轼)都没睡,暗示了两人心意相通、情趣相投。互为知己的感情。(2)“大笑”是神态描写,真宗大笑,因为真宗被杨朴机智幽默的回答所感染,不禁大笑,从而看出真宗爱惜人才,心胸宽广,不强人所难10苏轼是一个乐观、豁达的人。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贬官黄州,却仍能半夜因月色起行,相约好友散步赏月;书杨朴事中,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却还幽默地以故事安慰妻子。7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句意:一同在庭院里散步。相与:共同,一同。句意: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遂:于是,就。句意:等到皇上把他召来问话的时候。及:等到。句意:我没有话说。之:代词,代指妻子儿女大哭这件事。8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本句重点词有:但:只是;少:缺少;如:像;耳:罢了。(2)本句重点词有:顾:回头看;子:你;作:创作,写。9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语句理解与赏析。先审题,注意题干要求,“联系相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