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五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合集八篇常用仅供参考拟稿人:五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合集八篇常用日 期: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合集八篇常用五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合集八篇常用五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合集八篇常用序言:大家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往往需要用到五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合集八篇常用,而且有时候非常急用,所以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很实用的五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合集八篇常用,希望能快速帮助大家解决燃眉之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五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合集八篇常用,这篇五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合集八篇常用供大家学习和借鉴。五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合集八篇常用,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哈,五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合集八篇常用如果有不妥之处,
2、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或是联系小编删除五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合集八篇常用。五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合集八篇常用五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合集八篇五年级数学说课稿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数学说课稿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五年级数学说课稿篇1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早上好!今天我执教的真分数和假分数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是在分数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真假分数,拓展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虽然这是一节全新的概念课。可要学生识记它的概念并不难,但概念的教学不应以概念获得为目的,不能为教概念而将概念具体化也就是说
3、不能先有概念定义,再去寻找使之具体化的材料、实例。因此不能用机械的方法让学生识记概念内容,而应通过具体的分数抽象出真假分数的概念,进而有效地拓展运用。基于这样的思考和理解,本节课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了解假分数的产生过程。2、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3、结合具体情境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理解真分数与假分数的意义;突破难点:理解真假分数特征。我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下三个“一”。遵循一个规律:概念形成的规律。本节课的设计就是在遵循学生对概念认知的发展规律基础上,利用“数形结合”,凸显先“过程”后
4、“对象”的认知顺序,充分理解概念。借助数轴和图形理解真分数、假分数与1的关系,将概念深化。真假分数概念的形成,本节课分4步走:1、就是通过填四分之几这个分数了解学生起点。用图形表示出来,以了解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2、运用图片建立假分数的表象:通过怎样表示5/4?让学生产生了认知上的矛盾:1个单位“1”不够时,怎么办?让学生在辨析中明白5/4的意义。3、在分类活动中构建真分数与假分数模型。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4/4”到底划到哪一类中,引导学生通过比较、_。最后产生看书的必要性。4、完善概念的认知。数学概念一旦形成,既要通过练习巩固概念,更要关注概念外延的有效拓展。因
5、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从数轴上判断真假分数的特征.从找规律中,拓展对真分数概念的认知,借助特殊的假分数,理解假分数有大于1,也有等于1的情况。尤其是最后的题组练习。从最基础的分类,引导发现,再到用字母表示,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将具体、繁多的分数提升到“b/a”这一个分数表示形式,把书教薄,将知识系统化。渗透一种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在课的开始阶段让学生用图形表示出相应的分数,这里是第一次借助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图形让学生直观的理解5/4,感受假分数的产生过程。图形与分数的一一对应让学生初步感知真、假分数与1的大小关系。第二次借助数形结合的思想是利用真假分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再一次感受真假分
6、数与1之间的关系。同时借助数轴的让学生感受真假分数“无限”性,这里话虽没挑明,但学生已能感受到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培养一个习惯全面思考的习惯。我们的孩子在思考问题时往往习惯于唯一答案,不会全面思考问题,更不善于分类思考问题。因此在含有字母的分数中,除了完成判断的同时更注重分类思想的渗透,让学生从小接触不确定因素a/6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让学生学会全面的思考问题,课堂中我充分发挥评价语的导向作用,使学生学会从不完整到完整的表述。这个环节的教学时间的比重是比较大的,为的就是将学生思维不断提升,从形象的呈现分数判断到让学生形成抽象的符号化思想。总之,我认为概念教学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因
7、此,我力求在概念建模后层层递进,不断地进行延伸,拓展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完善概念的理解认知,进一步使概念变得立体丰厚。以上只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想法,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五年级数学说课稿篇2一、说教材_1、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P83的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以及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同时又是后面进一步学习分数乘、除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根据新课标和教材内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使学生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
8、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运用运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是使学生掌握什么时候一次通分好,什么时候分步通分好。二、设计理念(1)注重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主动让学生参与。(2)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并且让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收获。(3)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己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三、教法和学法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_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
9、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计算,再组织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画线段图、_数量关系、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习习惯。四、教学程序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程序:复习导入、探索新知、实践应用、反馈总结。(一)、复习引入。首先让学生回顾异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时,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
10、法则进行计算,得数能约分的要约分。有了知识的积累,紧接着出示4个题目,让学生_完成,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这样,我就很自然的引入本节课的学习:说“大家已经掌握了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学习新的知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找准了新知识的起点,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二)探索新知。1、理解各分数的意义。(1)出示例2:在指导学生读懂题意的基础上,我重点抓住两个环节,第一、正确理解题中分数的意义,让学生明白表示月季花和杜鹃花的面积的分数都是把花园的面积看作单位“1”,在求草坪面积的时候,则要把1当作被减数参加列式计算。学生在小组交流基础上,预设学生的答案一:可以用单
11、位“1”,减去月季花的面积14 ,再减去杜鹃花的面积13 ,剩下的就是草坪的面积。 1 - 14 - 13预设学生的答案二:先算两种花一共占花园面积的几分之几,再用单位“1”减去两种花所占的几分之几,可以得到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 1 - ( 14 + 13 )。第二、探索分数混合运算的方法及顺序。在例2列出算式以后,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这是由于学生已经能计算两个异分母的加法和减法,应用已有的计算知识解决更复杂的计算问题,能积累计算经验,发展计算能力。通过对算式的比较,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加减混合运算是同级运算
12、,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的算式。(评价:让学生充分经历了操作、观察、比较、推理、反思、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与数学思考,发现了分数混合运算的方法和顺序,充分的探究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合理的推理能力,又有效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三)实践应用在在学生掌握了运算顺序和方法的基础上计算“练一练”里的5/9+2/3-2/5,学生可能出现分步计算或一次通分计算两种方法。前一种方法适宜多数学生,因为按运算顺序可以分两步计算,而且每一步计算都是两个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与例1是衔接的,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后一种方法把三个分数同时通分,计算可以快一些,学生中有能力采用后一种
13、算法的应该鼓励。第二题让学生先思考把哪个量看做一“1”,然后启发学生列式计算。(评价: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层次、有针对性地设计上述练习,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的理解(四)、反馈总结1、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成果的篓子中又装了什么新“果子”?说说看?2、谁愿意再说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评价: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既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整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和自我评价的能力。五年级数学说课稿篇3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138-139页。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分数大小比较的
14、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勇于思考、敢于求异的创新精神。使学生感受比较与分类、猜想与验证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并逐步学会用此种方法处理、解决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计算机软、硬件一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趣导入。师:这几天我们在数学王国中又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分数。(板书:分数)要是交好这位朋友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有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火焰山,那里的天气特别炎热,他们走得汗流浃背、口干舌燥。大家猜猜这时候他们最想吃什么?生:西瓜。师:对了,沙和尚好不容易弄到了一个大西瓜,问师傅怎么分,师傅说:
15、“咱们师徒四人,每人吃这个西瓜的1/4吧!”(配音)猪八戒一听,急得够呛,赶紧嚷到:“不够,不够,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8!”(配音)站在一旁的孙悟空听了偷偷地笑了。同学们大家猜猜孙悟空为什么在那偷偷地笑呢?生:因为孙悟空认为西瓜的1/4比它的1/8大。师:到底孙悟空对不对呢?学了今天的知识你就会明白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大小的比较。(出示课题)_课题。师:看到这个题目,谁想说些什么?评析:这样导课,既激起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又为新旧知识找到了衔接点,为下一步学习新课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氛围。二、分类整理师出示一组分数(课件出示)师:刚才有一位同学们说,要比较分数的大小至少需要两个分数。大家看这
16、么多的分数如果进行比较,你们有什么感觉?生:太麻烦了。师:能不能把这些分数分类整理一下?(能)怎样分类比较合适呢?生讨论后回答,师课件出示分类情况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相同的分数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评析:从一组原始材料出发,让学生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通过_、讨论、思考发现:要比较分数的大小必须先把这一组分数进行分类。这样教学,真实再现了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同时也使学生学会了分类整理的方法。三、探索规律分母相同分数大小的比较。师:(指第一类分数)这类分数的共同特点是分母相同,不同点是什么呢?生:分子大小不同。(多媒体分别闪动每组分数的分子、分母)师:分母相同,分子大小不同,分数的大小可能与谁有关系
17、?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结合这两组分数进行讨论。生讨论后回答生1:我以1/5和1/5为例,把5块饼平均分成2份,1份用1/5表示,2份用2/5表示,2份要1份多,所以1/5 2/5;因此,我的观点是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大。生2:我也同意他的观点。但我是这样想的, 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1/3表示1份这样的数,而 2/3是表示2份这样的数,所以1/32/3 .生3:我是这样想的, 1/4是1个1/4 , 2/4是2个1/4 ,2个要比1个多,所以 1/42/4 。因此我也同意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大。生4:我是这样想的, 1/3转化成小数是0.33?, 2/3转化成小数是0.66
18、?,所以1/32/3。我也同意他们的观点。生5:我是这样想的,1/3 和2/3 的分母都是3, 1/3的分子是1,不到3的一半,2/3 的分子是2,超过了3的一半,所以1/32/3。生6:还可以先把每个分数用圆表示出来,再比较就明显了。(多媒体出示画面:并闪动涂色部分)师:以上这些方法,都证明了一个什么观点?生答师出示: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生齐读)评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先找出两个分数的异同点,再通过讨论,从多角度明确了分母相同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这样,在_和谐的气氛中,学生充分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得到了培养。分子相同分数大小的比较。师:(指
19、第二类分数)这一类分数有什么特点呢?生:每组分数的分子相同,分母大小不同。(多媒体分别闪动每组分数的分子、分母)师:这类分数的大小可能与谁有关呢?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再讨论一下。生讨论后形成两种观点甲方: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大的分数比较大。乙方: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师引导生辩论甲方发言人: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比较大;那么分子相同的分数,当然分母大的分数比较大。乙方发言人l:甲方同学只是一种表面推理,并不能证明他们的观点是正确的。乙方发言人2:我们以1/2和1/3为例:把单位1平均分成2份取一份用1/2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取一份用1/3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每一份
20、就越少。甲方发言人:乙方的证明只是貌似正确,一种方法并不能证明他的观点正确。乙方发言人:我有一个问题想请对方同学来回答:在你过生日时,买来一块生日蛋糕,两人来吃每人吃的多,还是3人来吃每人吃的多?甲方发言人:当然是2个人吃,每人吃的多(同学们都笑了),你说的有点道理。乙方发言人1:我方同学说的不仅有道理,而且完全正确。1/2化成小数是0.5,而1/3 化成小数是033?。乙方发言人2:还可以画圆来说明。(多媒体出示如下画面,并闪动涂色部分)师:甲方还有发言的吗?(没有)现在你们同意哪种观点?师出示: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分发比较大。(生齐读)评析:同分子分数大小的比较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巧妙地
21、先让学生对结论在行猜测,然后展开辩论,使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成功突破了教学难点。分子和分母都不同分数大小的比较。师:(指第三类分数中的5/8 和7/9 )谁能想出办法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生1:如果能把它们转化成分母相同的数,再比较大小就好了。生2:如果能转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再比较大小也行。生3:也可以转化成小数再比较大小。生4:转化成小数太麻烦了。 (师用多媒体画线段图的方法演示比较的过程)(生鼓掌)师:同学们的这些想法和方法都很好。在分数中,这一类分数不只这一组,还有很多,比较的方法也很多,以后的章节还要专门研究。评析:把分子和分母都不同分数大小的比较在本节课进行渗透教学,
22、是教师的一个大胆尝试,这样一是维护了知识系统的完整性,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找到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四、实际运用,深化新知师:现在谁能利用这节课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下,孙悟空笑的对不对?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看来,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必须认真、扎实,不能一知半解,否则会闹出像猪八戒那样的笑话来。评析:这样设计首尾呼应,使学生真正明确了谁笑的聪明,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待科学要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五年级数学说课稿篇4一.教材_教材内容本节内容是从一个小狗活动的实例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圆的面积。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圆的周长,弧长等有关概念、公式,在这个基础上,学好
23、本节课,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和有关计算,为学生今后学习和圆有关的图形的面积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在面积的推导过程中,潜意识的培养了学生的极限思想。二.目标_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能力为重,同时也要强化应用意识,所以教学目标的确定应建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上,而预备年级的学生只具备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完备,所以根据本节课的特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帮助学生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目标:使学生了解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过程,逐渐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
24、服务于生活;向学生展示生动、活泼的数学天地,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探索,在参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三重点难点_重点: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圆的面积公式的应用。难点:在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学生对圆的无限平均分割,弧长无限的接近线段的理解以及将圆转化为长方形时,长方形的长是圆的周长的一半的理解。四教法_.教法_:针对刚迈入初中的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在的知识水平。采用启发式,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课堂上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学生同甘共苦一起体验成功的喜悦,创造一个轻松,高效的学习氛围。学法指导通过实例引入,引导学生关注
25、身边的数学,在借助长方形面积公式来推导圆的面积公式的同时,使学生体会到观察,归纳,联想,转化等数学学习方法,在师生互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手段为了更好地展示数学的魅力,结合一定的多媒体辅助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增加形象感与趣味性,腾出足够的时空和_度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五.教学过程复习(1)长方形面积公式(2)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求法是通过割补转化为长方形面积来解决。创设问题情景,引入课题一只小狗被它的主人用一根长米的绳子栓在草地上,问小狗能够活动的范围有多大?问题:1.小狗能够活动的最大面积是一个什么图形?如何求圆的面积呢
26、?师生互动,探索新知(1)引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可以转化成长方形面积,那么圆的面积是否也可以转化成长方形面积来解决呢?(2)实验操作:教师将课前准备好的圆分给各小组(前后四人为一组)。请同学们试试看,是否可以将圆转化成为长方形。(3)动画展示让学生闭起眼睛想一想是不是分得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当我们把圆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于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也就越接近了这个长方形的面积。(4)得出结论:启发1:既然圆的面积无限接近于长方形。那么我们如何根据长方形的面积来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呢?启发2: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有什么关系呢?再次展示动画。设圆的半径为r启发学生寻找规律,由圆
27、的周长为2pi;r,推导得出长方形长为pi;r,宽为r,圆的面积。实际应用(1)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求小狗活动范围的最大面积问题?(2)例题讲解例题1:已知一个圆的直径为分米,求这个圆的面积注意书写格式:1)写出公式2)代入数字3)计算结果4)写出单位。(3)巩固思考小明家新买了一个圆桌,妈妈让他求桌面的面积。你能够帮助小明回答吗?(4)巩固练习例2一个圆形花坛,周围栏杆的长是25.12米,这个花坛的种植面积是多少?(pi;asymp;3.14)练习:判断题(1)圆的半径扩大到原来的3倍,圆的面积也扩大到原来的3倍。()(2)半径为2厘米的圆的周长与面积相等。()把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剪成一
28、个最大的圆,求这个圆的面积。40cm3一块直径为40厘米的圆形铝板上,有4个半径为5厘米的小孔,这块铝板的面积是多少5.归纳小结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完整而深刻的认识,利用提问形式,从以下方面小结,学生先回答,教师归纳总结。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1)本节所学的主要公式是什么?(2)如果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量?(3)已知圆的周长、圆的直径是否也可以求圆的面积呢?如何求。6.布置作业P105练习3.3(1)2,3。P106习题3.31,2。六评价_:精心设计问题情景,积极引导,启发学生参与公式的形式过程,但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学生的思维又常常受到课堂气氛,突发事件的
29、影响,所以教师应根据课堂实施和学生反馈的信息(举手情况,题目的解答情况,学生讨论小结的结果情况)因势利导,随机应变,调整好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同时也应该根据学生作业反馈的信息及时作好教后感笔录,以便今后更好地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圆的面积第二节课的目的主要是巩固练习。五年级数学说课稿篇5一、教学内容1、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2、积的近似值3、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4、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二、教学目标1、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2、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3、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
30、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4、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三、编排特点1、选择“进率是十的常见量”作为学习素材,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对于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而言,“元、角、分”“米、分米、厘米”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计量单位了。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些知识基础,教材从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中,选择“买风筝”(与元、角有关)、“换玻璃”(与米、分米有关)的活动为背景,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这样的生活背景,不但能激发童心童趣,而且能促成学生利用元和角之间、米和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利于学生将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系统中。2、淡化小数乘法意义的
31、教学,突出计算方法的教学。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要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应从分数乘法的意义入手。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根据小数与整数的密切联系,教材先教学小数乘法,再教学分数乘法。与原通用教材相比,淡化了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把重点放在计算的算理和方法的总结上,引导学生利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来解释小数乘法的算理,并由此总结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3、应用转化和对比,概括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的书写方式,进位规则均与整数相同,教材紧扣两者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用对比的方法,处理积中小数点的位置问题。在例3、例4中,均采用对比的方法,
32、让学生分别观察因数和积中小数的位数,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这一关系,准确找到积中小数点的位置。帮助学生按一定顺序概括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例的教学中,应用合作研讨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地、有序地概括出计算小数乘法的一条清晰的思路: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四、具体内容标题例题安排小数乘整数例1小数乘整数的引入题例2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竖式写法小数乘小数例3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及竖式写法例4总结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例5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和乘法验算积的近似值例6按“四舍五入”法截取积的近似值连
33、乘、乘加、乘减例7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例8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小数乘整数例1编排意图:(1)创设“买风筝”的购物情境,引出“小数乘整数”。(2)结合具体量(_币单位),以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小数乘整数的问题,为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提供感性支撑。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提出买风筝计算钱数的问题。(2)先解决书上女孩想要解决的问题。放手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重点说明将元转化为角的方法。(3)在此基础上,解决其他买风筝的问题。例2编排意图:(1)脱离具体量,直接引出小数乘整数。(2)用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说明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
34、数乘法的理由。(3)根据计算结果,说明如果积的小数末尾有0,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用最简方式写出积,积中小数末尾的“0”可去掉。教学建议:(1)注意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例中的计算经验,特别是将“元”转化为“角”的经验来学习例2。先提出0.72元5,你会计算吗?再去掉元,提出0.725该怎么计算。(2)放手让学生应用已有的整数乘法经验自主计算“0.725”,列出竖式,并尝试对过程做出合理的解释。(3)应引导学生小结小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要点。按整数乘法的规则进行;处理好积中小数点的位置,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中也应有几位小数;算出积以后,应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用最简方式写出积,积中小数末尾的“0”可去掉。小
35、数乘小数例3编写意图:(1)以给校园宣传栏换玻璃,需要计算长方形玻璃面积引入小数乘小数。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出小数乘小数学生易于理解。(2)有例2的计算经验,这里学生容易想到把第二个因数也转化为整数,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故教材直接写出转化和计算的过程。(3)注意引导学生归纳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教学建议:(1)让学生根据图意列出乘法算式。(2)让学生自主尝试计算1.20.8。(3)组织学生共同研讨1.20.8的竖式算法及算理。让学生将有代表性的方法展示出来,并简述其道理。可能有学生将“米”化为“分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也可能学生按书上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师应引
36、导学生沟通两种方法的联系,以帮助学生理解“1.20.8”的算理。(4)最后组织学生探索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例4编写意图:(1)结合例4上面的“做一做”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2)分两个层次:结合“做一做”第1小题,总结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步骤。结合“做一做”第3小题,说明小数乘法的一些难点问题。如,积的小数位数不够,应在前面用0补足。教学建议:(1)可按教材的层次结合具体的算式进行总结。(2)积的末尾是0的情况,也应作为小数乘法的一些难点问题处理。例5编写意图:(1)通过“非洲野狗追赶鸵鸟”的有趣情境,引出“用小数倍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关系”,使学生领会有时“用小数倍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关系
37、”比较直观。然后计算出鸵鸟的最高时速。(2)由验算计算是否正确,提出验算要求,培养验算习惯。对于验算方法没做统一规定,教材呈现了两种,一种是“把因数的位置交换一下,再乘一遍。”二是“用计算器验算。”其实,验算还有其他方法,这里不要求学生一定要按哪种方法验算,只要会用合适的方法验算就行。教学建议:(1)结合本例让学生领悟有时“用小数倍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关系”比较直观。可请学生说一说“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中“1.3倍”的含义。(2)验算的引入,既可直接由检验书上女孩的计算引出,也可由检查自己的计算引出。(3)如何验算不作统一要求。练习一第10题,让学生经过计算,发现积和因数之间的大小
38、关系:“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积的近似值例6编写意图:(1)通过“狗帮助人们抓坏蛋”的情境,让学生求狗的嗅觉细胞,引出求积的近似值。(2)通过计算使学生认识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当积的小数位数比较多时,有时不必保留那么多的小数位数,只要根据需要求出积的近似数就可以了。(3)教材以算出狗的嗅觉细胞为2.205亿个为例,说明如何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同时说明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保留的小数位数。教学建议:(1)复习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2)求出“0.049452.205”后,着重说明当积的小数位数比较多时,有时不必保留那
39、么多的小数位数,只要根据需要求出积的近似数就可以了。然后让学生按照需要_地求出2.205的近似数。连乘、乘加、乘减例7编排意图:(1)有关小数连乘、乘加的数量关系在生活中应用比较多,但有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教材选取用正方形地砖铺地板,引出连乘、乘加,便于学生理解和列式。(2)通过解决“100块砖够吗?”引出连乘。通过解决“110块砖够吗?”的不同方法引出乘加。教学建议:(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解答过程,尝试解释解答的结果。(2)由于运算顺序是一种规定,不必讲太多的理由,所以当整数四则运算扩充到小数后,可直接告诉学生、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与整数计算的相同。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40、乘法运算定律的推广及例8编写意图:(1)结合具体算式说明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2)分两个层次编排:给出三组算式,让学生观察、计算,找出每组中两个算式的关系。用归纳的方法类推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3)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教学建议:(1)在复习整数乘法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2)加强对乘法分配律应用的教学。五、教学建议: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由于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学时应紧紧抓住这种联系,帮助学生将未知转化为已知。2、指导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提高简单的推理能力。
41、本单元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到困难的不是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而是对算理的理解和表述。因此,教学时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对计算的过程做出合理性的解释。3、注意引导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让学生学会探求模式、发现规律是数与代数领域学习的重要目标。在组织学生自主小结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同时,应注意引导他们去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教学时,应重视练习一中第4题、第10题的练习,以此为载体,培养学生养成探索隐含在数字、算式后面的规律的习惯。五年级数学说课稿篇6一、教材_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一单元第二小节教学内容之一,本节课教学P20
42、P21的例4、例5以及第21页的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五第1-4题。数除法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另一种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一个数除以小数”是在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商不变性质”等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小数除法教学的重点,也是今后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学好本节课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初步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算理,掌握计算法则,渗透转化的数学方法来培养相互联系的辩证观点,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方法,从而建立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法则,为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简单问题和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初步基础。二、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可以转化成除数是整
43、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的算理;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_、推理、归纳、概括、尝试以及创新能力,提高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及事物之间互相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三、教学重难点其中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进行计算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但是由于五年级学生_、推理能力的有限,理解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的算理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四、说教法、学法教法:教学新课之前首先要检查学生对商不变性质的掌握情况,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商不变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从而把新知转化为旧知
44、,使新知旧知融为一体。本节教材适合采用“尝试教学法”。在学生已经掌握除数是整数除法和充分复习商不变性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学习例4,二次尝试例5,最后达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目的。学法:教学中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线。面向全体学生,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放手让学生利用旧知迁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通过尝试经历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要使下列各小数变成整数,必须分别把它们扩大多少倍?小数点怎样_?2、把下面的数分别扩大10倍、
45、100倍、1000倍是多少?3、填写下表。被除数252502500除数550500商根据上表,说说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二)探究算理归纳法则例5:奶奶编中国结,编一个要用0.85米丝绳,这里有7.65米丝绳,可以编几个列式0.587.65提问:怎样才能转化为我们前面所学的整数除法同桌讨论(引出根据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然后按什么除法去算?例6:12.60.28提问:这道题和上面例题的方法相同吗如不同该怎样扩大被除数和除数呢同桌讨论:引出应以除数的小数位数为标准,这里被除数和除数应扩大100倍,才能转化为除数
46、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同时教师要适时点拨:被除数的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分小组演算,讨论和提炼方法A组:6.40.857.64.246.81.2B组:16.10.460.0930.31900.06课堂学生演算时,教师巡视,进行引导,点拨,使学生逐步领悟本节知识的要点所在.思考:你用哪种方法转化?为什么?同桌互相说说转化的方法及道理。_计算后,订正。强调: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多少倍,由哪个数的小数位数决定?4、比较例4与例5有什么不同?(被除数在_小数点时,位数不够在末尾用“0”补足。)(三)、练习:课本P21练一练第2题,学生_完成后,归纳小结。
47、对被除数小数点移位后补“0”的方法,教师可作适当点拨。学生试做后先不急于讲评,让他们对照教材中的两个例题启发学生观察、比较两道例题的不同点与计算时的注意点。引导学生_、比较,逐步抽象出移位的方法。让学生在充分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归纳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会收到水道渠成的效果。)(四)回顾总结思考: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应怎样计算?讨论得出(填空):除数是小当选的除法的计算法则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_()的小数点,使它变成();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_()(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的()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看书P19-20,划出重点词语。板书
48、例5:奶奶编中国结,编一个要用0.85米丝绳,这里有7.65米丝绳,可以编几个列式7.650.58=9个答:可以做9个。例6:12.60.28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100倍,五年级数学说课稿篇7一、说教材1、教材_:“梯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掌握认识梯形特征,学会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并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教材的编排不同于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没有安排用数方格的方法求梯形的面积,而直接给出一个梯形,引导学生想,怎样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把梯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用转化的方法思考。教材中的插图给出了转化的操作过程,同时继续渗透旋转和平移的
49、思想,以便于学生理解。在操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来总结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概括总结,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进而再利用字母表述出新学的计算公式,以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最后通过例题进一步说明怎样应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相应的练习。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2).能力目标: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学难点: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二、教法和学法:教法:我采用了“活
50、动探究”、“小组合作”“猜测验证”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相互合作,主动探索,通过猜测,验证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学法:与教法相结合,主要通过复习旧知提出猜想检验猜想抽象概括巩固提高概括小结过程,使新知识转化为旧知,新知、旧知有机的融为一体,让学生把新知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事实说话三、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铺垫诱导复习求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要求学生回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复习提问,从而唤起学生的回忆,为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奠定基础。复习梯形的特征。拿出梯形的图形,回忆梯形的特征(上底,下底,高,面积)。2、诱发
51、猜想,主动探索启发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大胆提出猜测,激发学生的探索新知的欲望。给出一般梯形(上底,下底,高),老师提出疑问:你们如何去求梯形面积。精心设计好这个开端,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新知的学习环节。这样既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又使学生明确了探索目标与方向。生:打算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办法,把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梯形的面积。生: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办法,用两个相同的梯形合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再计算梯形的面积。3、验证猜想,体验成功根据猜想,给出多个相同或不同的梯形模具和记录表,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并让不同的验证方法在实物投影仪上加以演示,使学生感受“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
52、边形”,同时并叙述梯形与转化后图形之间的关系。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的平行四边形的高=梯形的4、抽象概括,总结提高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的感悟出了梯形面积公式,但不一定讲得清道理,有的学生在公式的理解上存在障碍,基本处于“悱”、“愤”状态。这时应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梳理思路找出最简便的解题方法,接着就重点演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观察原梯形和所拼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师生共同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出来,这时候计算公式的得出,也就水到渠成了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所以两个相等梯形面积=因此一个梯形面积=字母表示:5、加深感受,完善结构学生对一般梯形的面积推导已经
53、有了深刻认识,但对梯形的知识结构还不够完善。这时老师就应继续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深化。提出问题:是否任意梯形面积都可用这个公式计算呢?出示不同的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模具,让学生小组动手实验,自己研究,_,记录。感知“任意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且任意的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6、巩固应用,强化提高1)出示例3,理解题旨,学生尝试。2)、练习p89做一做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更进一步掌握梯形的面积公式,同时运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7、总观全课,找到收获利用2分钟时间小组内交流本堂课自己的收获,全班交流,教师及时补充。这节课在同学们自己的努力下有了这么多的收
54、获,你们快乐吗?同学们只要我们留意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梯形的知识,因此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在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愿同学们都能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生活现象。五年级数学说课稿篇8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制数学第十册 p502、教材_:地位作用: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了整数的四则计算,了解了自然数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约数和倍数的学习,为后面进一步学习质数、合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作好铺垫,也是以后学习约分、通分,分数的四则运算打下基础。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结合具体情景探索掌握整除的意义,理解约数和倍数的含义,学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约数和倍数。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_,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成功的乐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_、比较、抽象、概括和判断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4、重点:理解整除、约数和倍数的意义。难点:理解整除的意义。关键:通过_、讨论,得出整除的特征。相互依存的理解。二、说教法1、通过直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村山地出让合同范例
- 游泳教练劳务合同范例
- 出售合作红砖合同范例
- 工会工资协商合同范例
- 电缆线供货合同范例
- 亲属之间订单转让合同范例
- 店面房屋改造合同范例
- 合伙生意收款合同范例
- 2025年合肥货运从业资格模拟考试
- 主播协议合同范例
- 腮裂囊肿的诊断及治疗介绍学习ppt
- 梅花易数教学用35张幻灯片
- 会计师事务所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规定
- 通达信指标公式编辑教程大全(函数+指标+实例)
- 有效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 DTU配网自动化测控终端精讲
- 五笔常用字根表3746
- 新生儿肺气漏
- 压力管道验收资料表格(共38页)
- 明天会更好歌词
- 年产500万平米电极箔及6.5万吨净水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拿地申请立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