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 细“蜀”李杜风流-《蜀相》《蜀道难》教学设计_第1页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 细“蜀”李杜风流-《蜀相》《蜀道难》教学设计_第2页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 细“蜀”李杜风流-《蜀相》《蜀道难》教学设计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本教材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课细“蜀”李杜风流蜀相蜀道难教学设计细“蜀”李杜风流课标分析1反复诵读,把握蜀道难参差错落的语言特点,在吟咏中体会蜀道的雄奇壮丽、高峻险要,感受诗的声韵美。2品味蜀道之“难”的典型意象,体会诗人豪放飘逸的诗风,感受诗的意境美。3鉴赏诗人状“难”之法,体悟诗人赞叹、惊惧、忧虑之情,感受诗的情感美。4通过学习,能说出杜甫对“蜀相”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说出杜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5通过分析重点词语,说出景物意象及特点,说出两首诗采用的表达技巧。6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感情。立足于“读”,品味诗的意象、语言、艺术风格。7对比李杜诗风,感受盛唐气象。教材分析:

2、本单元的学习目的是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容和宗旨,感受意蕴美和情感美,此所谓“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蜀道难蜀相安排在本课,通过学习让学生探究古人的生平、为人、环境、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学会“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同时让学生通过李杜对蜀地的不同描写,感受祖国大地的人杰地灵。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一课时已经通读了两首诗,并对两首诗进行了整体感知,学生在掌握两首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诗歌的大意之后,在教室的指导下,更加注意在诵读的时候表现出自己所理解的诗歌情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渐对诗歌的写作手法和“蜀地”这个文化符号产生了兴趣,课前学生排练了一段诗歌联读,以突显两首诗的风格差异。一.课

3、题蜀道难、蜀相二.教材分析本片教材位于部编本教材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课,主题是体会诗歌之美,应该教学中多多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让学生体会诗歌美感。三.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李杜诗歌的艺术风格。2.让学生掌握品鉴诗歌的方法。3.让学生加深对唐诗之美的体悟。四.课时:第二课时五.教学重点1.朗读技巧的掌握2.李杜诗歌艺术风格的概括六.教学难点:李杜诗歌艺术风格的概括。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学生朗读巴蜀行吟以巴蜀地区开场,巴蜀地区人杰地灵,自古以来人才辈出,李杜二人因为人生轨迹,先后与巴蜀碰撞出了火花,那么碰撞的这些火花又是怎样成为中国诗歌历史上的明珠的呢?我们今天来一起学习一下。(

4、二)讲授新课1.再读蜀道难,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生交流分享,师根据学生回答纠正朗读方式,并点出诗句的感情。2.朗读并分析“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句。提问:这一句诗讲了一个什么典故?明确:五丁开山的传说。提问:使用这种神话故事有什么样的好处呢?明确:使用神话故事,使得诗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五丁开山的传说是说明蜀道的来由,赞扬神力和开路者的勇力。点染神话色彩,引人入胜从开山时作出的重大牺牲的角度言开辟蜀道的艰难。3.朗读并分析“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提问:这句诗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明确:对仗的特点。提问:根据这句诗上下两联的内容

5、,这句诗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明确:借情抒情,虚实结合。4.朗读并分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磨牙吮血、杀人如麻”提问:这句诗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明确:夸张。夸张的手法与奇特的想象相结合。提问:作者想通过这句诗表达什么情感?明确:感叹蜀道之难,蜀道之险。5.小结:我们根据前几首诗的分析,可以看出李白诗行文的什么特点?这表现了李白诗歌怎样的艺术风格?明确:李白诗歌行文喜用虚实结合,借情抒情,夸张的表现手法,兼用神话传说增加诗歌的神秘感,体现了李白诗豪放飘逸的特点。6.再读蜀相提问:对比朗读蜀相和蜀道难,在朗读感受上有什么区别?回答:白诗形式自由,杜甫诗歌结构严整,读来有顿挫之感。7.对比“映

6、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与“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两句,一字之差,意境上有什么变化?明确: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以此二字修饰,则所含之情便大有转折: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倾听,这是何等凄凉伤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英雄长逝、遗迹荒落。虽是写景,字里行间却寄寓着感物思人的情怀。8.研读“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一句,英雄为何会流泪?流泪的英雄可能暗指哪些人?明确:事业未竟,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人。9.杜甫属于这类英雄吗?明确:属于,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有远大抱负的诗人。却始终没有机会。老杜在政治上始终一事无成,即便如此,他

7、却依然挂念国事,挂怀天下,所以他的内心是非常苦痛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是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和对诸葛亮的仰慕、叹惋之情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沉郁之感呼之欲出。10.小结:本诗以实写虚,情景交融,叙议结合,又有炼字琢句、音调和谐的语言魅力,使人一唱三叹,余味不绝。人称杜诗“沉郁顿挫”,诗中又常怀忧国忧民之情,蜀相就是典型代表。11,.概括李白、杜甫二人诗歌风格:李白:豪放飘逸,杜甫:沉郁顿挫。后人评价李杜: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三)拓展延伸唐诗,民族文化的瑰宝。习近平说:“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