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下 511下与妻书_第1页
高中语文必修下 511下与妻书_第2页
高中语文必修下 511下与妻书_第3页
高中语文必修下 511下与妻书_第4页
高中语文必修下 511下与妻书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1世纪教育网 精品试卷第 PAGE 2 页 (共 NUMPAGES 2 页)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与妻书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郁达夫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了解林觉民及本文的写作背景。2.反复诵读文章内容,把握书信注重交流,抒写自由的文体特质。3.体会作者的深挚情感。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反复诵读,体会语气词在具体语境中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的深刻含义。审美鉴赏与创造:把握本文的情感线索

2、,体会作者写作时复杂心理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文化传承与理解: 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勇于担负时代使命的高尚情操。三、预习检测 称心快意(chn) 眷属(jun) 卿卿(qng)几家能彀(gu) 如晤(w) 一恸(tng)心不能禁(jn) 婉解(wn) 依旁(bng)双栖(q) 肖我(xio) 相和(h)四、作者介绍 林觉民(1887年-1911年5月),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中国民主的先驱,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之一。13岁时,他受父命参加科举童子试,竟在试卷上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后掷笔离去。15岁考入全闽大学堂,后来入读福州高等师范学

3、堂,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课余谈到时事,总是慷慨激昂地说:“中国不革命不能自强”,毕业后到日本留学。留学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春回国,4月24日写下绝笔与妻书,后与族亲林尹民、林文随黄兴、方声洞等革命党人参加广州起义,转战途中受伤力尽被俘。面对清廷广州将军张鸣歧与水师提督李准会审,林觉民侃侃而谈,畅论世界大势,以笔立言,立尽两纸,书至激烈处,解衣磅礴,以手捶胸。他告诉两人,只要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能使国家安强,则死也瞑目。李准欲留下林觉民为清廷所用。张鸣歧则认为,这个面貌如玉、心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称得上奇男子的林觉民,如果留给了革命党,实为后患。1911年5月3日,林觉民在

4、广州天字码头被枪杀,年仅24岁 牺牲的中国同盟会会员有名可考者八十六人,其中七十二人的遗体由潘达微寻获安葬于广州红花岗,改名为黄花岗,这次起义因此被称为黄花岗起义。五、写作背景 这封信是林觉民烈士在起义前三天的夜里写的,原书共两封,一封是给他父亲的,另一封就是给她妻子陈意映的与妻书。陈意映,是名宦陈若霖的后裔。婚后,参加了丈夫在家里办的一所女学,通过女学的教育,思想觉悟有了提高,小脚不缠了,要做新女性,于是便投考了福州女子师范学堂。起义失败后,有人秘密将这两封信在半夜里塞进林觉民家门缝里,第二天清晨家人才发现这两封信,其妻陈意映阅后,当即昏倒在地。为了安慰她,也为了保住她腹中的孩子,林家用过继

5、的办法,把林觉民哥哥的一个女儿过继给陈意映,取名叫林暖苏。林暖苏多少慰藉了陈意映悲伤的心,几个月后,“腹中之物”降生人间,取名仲新。但由于陈意映一直不能走出失去丈夫的悲伤,再加上生活变得艰难,两年后(1913)意映在悲伤抑郁中逝世。陈意映去世后,林仲新由祖父抚养。大学毕业后,林仲新来到南京,跟随林觉民的旧交林森做事,林森对林仲新关照很多。随中国历史的变化,林仲新不断迁移居住地,晚年生活在福建漳州。生有一儿两女,一个在北京,两个在福州。林仲新于1983年病逝。六、新知讲解 1、请大家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重点词的含义,理解课文内容,疏通文意,体会本文和谏逐客书同为“书”,却又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与写

6、作目的。 谏逐客书“书”为奏疏,公文,随事谏诤、议论政务;与妻书传寄亲人、吐露心声。对象不同,目的各异。却又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与写作目的。 2、亲友间的书信,往往不事营构,自由抒写,自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林觉民的与妻书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再读课文,理清写作思路,把握作者的情感。3、写作思路第一部分(1):说明与妻书的原因和心情: “与汝永别”,“忍悲为汝言之”。第二部分(2-4):阐述“吾至爱汝,即此爱 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的情感。第三部分(5-8):再诉“吾至爱汝”的衷情以及“吾不能舍汝”的永别的哀痛。 4、一个“悲”字贯穿全文。“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

7、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5、作者追忆夫妇生活中哪些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并分析作者追忆的目的。 汝忆否:三忆 回忆: 又回忆:谁先死的谈论,自己本不愿先死而留苦给妻子。 新婚的甜蜜生活情景,说明自己“真真不能”忘记爱妻。 两次离家未能将实情告诉妻子的原因和心情。最后分手前,因害怕妻子承受不起将要失去丈夫之痛,未能将起义之事告知妻的原因。作者感叹: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写法:寓情于事。 6、“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作者如此挚爱他妻子,为什么还要选择去死而不是选择和妻子厮守终身呢?“

8、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7、当时的天下如何?(论说国事) “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 “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离散不相见,”“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写法:接连使用了排比、设问、反问句式,酣畅淋漓,一气呵成,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从而有助于思想观点的表达。文字亦文亦白,通俗典雅,用了“望夫化石”“破镜重圆”的典故,但却融入通俗的语言中,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9、而又不觉艰深费解,寓理于情。融理性分析与感情抒发于一炉 7、朗读课文5-8段,作者在信中对妻子有哪些嘱托?又说出了哪些期望?表达了什么情感? 一嘱: 嘱咐后事三愿:一愿九泉之下“哭相和”; 二愿真有鬼; 三愿心电感应有道感情:“汝不必以无侣悲”,再表达“吾至爱汝”之衷情。 七、合作探究1、如何理解林觉民的“卒不忍独善其身”? “独善其身”出自孟子尽心上,意思是只顾自己好,不顾别人。林觉民虽“至爱”妻子,但他要把这种爱推广到普天下受苦人身上,因此不愿“独善其身”。这句话是对全文的总结。2、有人说,这是千百年来最感人的情书,感人的原因在哪里?贯穿全文的一个“情”字:儿女情长,英雄志坚对妻子的爱恋和

10、怀念之情死别的悲哀和伤痛之情对黑暗现实的愤懑之情献身革命的豪迈之情八、课堂练习1、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以汝之有身也A亦以天下人为念 B汝可以模拟得之C汝不必以无侣悲 D以今日事势观之答案:C 。C项与例句中的“以”都是连词,因为;A项,介词,把;B项,介词,凭;D项,介词,拿。九、拓展提高 选出下面几个话语情境中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A萧峰对段正淳说:“大理段王爷,令千金在此,你好好的管教吧!”说着携起阿紫的手,走到段正淳身前,轻轻将她推过去。 (小说天龙八部第四十一回)B“以自身的品性、资质和特定条件下的作为论,汉献帝在历代帝王中可算中上水平,如果按照大众对贤君的惯常定义,汉献帝也完全可以忝列其中。”(某电视节目评价汉献帝)C参加中国围棋世界冠军争霸赛的选手古力赛前表示:“明天的对手是江维杰,他在上届比赛中曾把我打下了冠军的宝座,希望他明天能承让。” (腾讯体育消息)D这份购房合同是我方当事人在中介的忽悠下签订的,依法应认定无效。(某律师向法庭呈送的上诉状)答案:A。 “令爱”或“令千金”都对;“忝列”改为“名列”(“忝列”是一个谦词,评说别人则有贬抑的意味,与语境不合);“承让”改为“手下留情”(“承让”是比赛时获胜方所说的谦词,意思是自己胜得侥幸,承蒙对方的谦让。不能请对方“承让”);“忽悠”改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