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通假字、偏义复词和虚词 课件26张_第1页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通假字、偏义复词和虚词 课件26张_第2页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通假字、偏义复词和虚词 课件26张_第3页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通假字、偏义复词和虚词 课件26张_第4页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通假字、偏义复词和虚词 课件26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言文阅读: 通假字、偏义复词和虚词翻译文言句子往往将一些重要的文言实词设置为得分点,其中重点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复词(同义复词)。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通假字是指本当用甲字,却借用与其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甲字的一种语言现象。甲字叫本字,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句中本该用“早”字,却用音同的“蚤”替代。还有一种情形,一个汉字

2、(古字)原本有好几个意义,后为了区别不同义项,另造一个新字(今字)来表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如“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莫”是会意字,从字形结构分析,就是“太阳坠入草丛中”的意思,后来为了区别其他义项,才又造了一个“暮”字专门表示“太阳落山的时刻,即傍晚”这个意思。因此,这两个字的关系,“莫”是古字,“暮”是今字。中学教学中,把古今字也视为通假字。一、通假字应该注意的是,由于古今语音的演变,有的通假字现在的读音已与本字读音相差甚远,甚至完全不同。如“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中的“生”通“性”,二者在现代汉语中的声母、韵母、声调都不相同,这类字在平时就应着

3、重识记。因为通假字和本字多没有意义上的必然联系,所以在阅读时如遇到按其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都解释不通的字时,就要考虑这个字是不是某个字的通假字。通假的分类如下:类别释义示例通用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古代可以写这个字,也可以写那个字。“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知”就是“智”的意思,“知”和“智”这两个字在古代是通用的,这里的“知”通“智”。假借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毫不相干的字,古代有时也可以借代。“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中的“蚤”,本义是跳蚤,因为它和“早晨”的“早”读音相同,且被借用了“早”的意义。“早”是本字,这里的“蚤”是“早”的假借字,即

4、“蚤”通“早”。古今字一个汉字(古字)原有几个意义,后为区别,另造一个新字(今字)来表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中的“受”是古字,“授”是今字,古今字在意义上一般是有联系的,通假字在意义上一般是没有联系的,课本为了方便起见,对于古今字和通假字,都用“同”或“通”表示。 【即学即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出有通假字的一项()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囷,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或说囷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节选自陶渊明搜神后记)A好游山水B深入忘反C遇伐薪人问

5、径D子骥欲更寻索解析:“深入忘反”中的“反”通“返”,意为“返回”。答案:B。【参考译文】南阳的刘子骥,喜欢游山玩水。曾经到衡山采药,深入衡山忘了返回。路上看到一道山涧,水的南面有两扇石门,一扇关一扇开。水极深,水面相当宽广,他无法渡到对岸去。想要返回却已经迷失了道路,遇到砍柴的人,刘子骥就向他问路,只能找到回去的路罢了。有人说石门里都是仙家的药方和灵验的药以及各种奇妙的东西。刘子骥想要再次去寻找那个地方,不再能知道它在哪里。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出有通假字的一项()楚多鹑,善格,如胶,弗之解。大夫黎嗜之,偶使韩,遂挟以行。左右言于韩君,君说之,令国中罗鹑与格,皆不胜。君以韩无鹑,馈之。无钩大

6、夫曰:“夫鹑,海内所有也,而韩独无乎?然而能格与否,在所择焉尔。今衣褐斑文,鹑也。翁鳞而尾隹,鹑也。刀啄而剑距,鹑也。鹑则鹑矣,求能格者几何?虽然,此不足道也。国中圆冠方屦,尧行舜趋者皆士也,能与君排难解纷者复几何?能否在君,不在物也。”(节选自宋濂择鹑)A如胶,弗之解B遂挟以行C君说之 D刀啄而剑距解析:“君说之”中的“说”通“悦”,意为“高兴,喜悦”。答案:C。【参考译文】楚国多产鹌鹑,它善于格斗,(格斗时)纠缠在一起如同被胶粘住一样,无法分解开。黎大夫嗜好斗鹌鹑,偶然出使韩国,就带着出行。手下的人(把这事)说给韩国的国君听了,国君很高兴,命令国内搜罗鹌鹑来和黎大夫的鹌鹑格斗,都不能取胜。

7、国君认为韩国没有(善斗的)鹌鹑,要求黎大夫将鹌鹑赠送给韩国。(韩国)无钩大夫说:“鹌鹑,大陆上都有的,难道唯独韩国没有吗?但是是否能格斗,在于选拔啊。凡是身上羽毛褐色且花纹斑驳的,是鹌鹑。颈毛像鱼鳞且尾巴短的,是鹌鹑。刀一样的嘴且剑一样的爪,是鹌鹑。鹌鹑都是鹌鹑,但是能格斗的有几只呢?诚然,这(鹌鹑)没什么值得说道的。国家之中戴圆帽穿方鞋的,行动举止像尧舜的都是儒士,但是能够为君王排忧解难的人又有几个呢?能否有(这样的人才)在于君王,不在于臣子啊。”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B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C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D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解析:说

8、:读shu,劝说。易误认为通“悦”。A.涂:通“途”,道路。C.郤:通“隙”,隔阂,嫌怨。D.孰:通“熟”,仔细。答案:B。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酒属客属:通“嘱”,劝人饮酒。B夙遭闵凶闵:通“悯”,指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不这样。D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解析:直:副词,只是,不过。“直”本来就有“只是”的意思,不是通假字。答案:D。古汉语中有少量的双音节词,偏义复词是其中特殊的一类。这类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而在特定的语境中,其词义却偏在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起陪衬作用。不了解这类词的特点,就会

9、产生误解。为避免误解,要紧扣语境加以揣摩。例如“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中的“异同”只有“异”的意义,“同”为衬字。再如“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中,“出入”只有“入”的意义,“出”为衬字。同义复词是指构成合成词的两个语素的意义相同。如“根本”中“根”“本”都是指“植物长在土里的部分”,“谤讥”中“谤”“讥”都是“批评”的意思。需要注意的是:同义词连用与偏义复词在形式上很相似,考生要善于把二者区分开来。同义词连用时,其中的每一个实词的意义都有所保留;而偏义复词,是在某一语境下,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失去了。如“无毛羽以御寒暑”(汉书刑法志)与“寒暑

10、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两个句子相比较,前一句中的“寒暑”是偏义复词,只有“寒”的意义,“暑”为衬字;后一句中的“寒暑”是两个单音节词,兼有“寒”“暑”的意思,是两词连用。二、偏义复词【即学即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今年四月,定国是之诏既下,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被征,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林、刘同参预新政。而西后及贼臣忌益甚。及七月二十九日,皇上赐衣带诏:“朕位几不保,命康与四卿及同志速设法筹救。”君与康先生捧诏恸哭。时诸将之中,惟袁世凯久使朝鲜,力主变法。君密奏请皇上结以恩遇,冀缓急或可救助,词极激切。八月初一日,上召袁世凯,特赏侍郎。(节选自梁

11、启超戊戌政变记)A定国是之诏既下国是:国家的重大政策。B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擢:提拔。C君密奏请皇上结以恩遇结:结交。D冀缓急或可救助缓急:缓解急难。解析:“冀缓急或可救助”中的“缓急”为偏义复词,偏在“急”,意为“急难,危急”。答案:D。今年四月,皇上决定国家大事的诏书下达后,谭嗣同因学士徐致靖的推荐被征调入京,提拔他为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和杨锐、林旭、刘光第一起参与新政。可是西太后及贼臣更加嫉恨他们。等到七月二十九日,皇上赐给密诏:“朕位几不保,命康与四卿及同志速设法筹救。”谭嗣同与康有为捧诏大哭。当时诸将之中,只有袁世凯长期驻守朝鲜,力主变法。谭嗣同秘密奏请皇上以优厚的待遇结交袁世凯,希望(

12、眼下的)危急形势或许能够(得到)援救,言辞极为激烈直率。八月初一日,皇上召见袁世凯,特意赏赐侍郎的官位。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聂政)乃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严仲子具告曰:“臣之仇,韩相侠累,侠累又韩君之季父也。宗族盛多,居处兵卫甚设。臣欲使人刺之,众终莫能就。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其车骑壮士可为足下辅翼者。”聂政曰:“韩之与卫,相去中间不甚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岂不殆哉!”遂谢车骑人

13、徒。(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A乃遂西至濮阳西:向西。B徒以亲在 徒:只是,仅仅。C众终莫能就就:完成,做到。D不能无生得失得失:得到与失去。解析:“不能无生得失”中的“得失”为偏义复词,偏在“失”,意为“发生意外”。答案:D。【参考译文】(聂政)于是往西去,到了濮阳,拜见严仲子,说:“之前之所以不应允您,只是因为母亲在;现母亲已终天年。您所要报仇的那个人是谁呀?请您让我来解决这件事。”严仲子就告诉了(聂政)实情:“我的仇人,是韩国的相国侠累,侠累又是韩国国君的叔父。他们宗族很大,住的地方守卫森严。我曾派人行刺,最终没有谁能成功。眼下有幸先生您不丢弃我,请让我给您准备更多的车马壮士来帮助您。”聂政

14、说:“韩国与卫国,相距不太远,现在想要刺杀别人的相国,相国又是国君的亲戚,这种情形不宜用很多人(去行刺)。如果人多了,不能保证不发生意外,发生意外就泄密。秘密泄露,韩国全国就都是您的仇人,岂不就坏事了啊!”(聂政)于是就谢绝了车马人手(的帮助)。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去来江口守空船B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C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D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解析:“得失”,指得和失两个方面,是并列结构。A.“去来”义在“去”,“来”是衬字。B.“国家”义在“国”,“家”是衬字。C.“开合”义在“开”,“合”是衬字。答案:D。课程标准要求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

15、义和用法”。“在文中”规定了考查的方向:文言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意义和用法”规定了考查内容:“意义”指相对应的现代汉语翻译,“用法”指文言虚词的词性及语法功能。高考中,文言虚词已经多年没有单独设题考查,主要是在断句和翻译题中渗透了对虚词的考查。虚词的考查范围主要是18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除了这18个常见文言虚词外,高考也还有对其他文言虚词、兼词和复音虚词等进行考查的情况。三、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解题指津】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最根本的是要辨识语境,因为虚词的意义并不固定,用法也很灵活,只有结合语境

16、,才能准确把握。除了辨识语境,考场中,还要掌握以下方法以帮助判断:(1)语法分析法同一个虚词,在句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其意义和用法也会发生变化。例如“之”,如果处于谓语位置,可视为动词,如“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中的“之”,是“到”的意思;如果处在宾语部分的两个名词之间,则译为指示代词“这样”,如“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中的“之”;如果处在主谓之间,则为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如“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逍遥游)中的“之”。不同的句子成分决定了词语的词性和用法,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句中有三个“为”,前两句的主语是“人”和“我”,宾语是“刀俎”

17、和“鱼肉”,故前两句中的“为”应为动词作谓语,译为“是”;第三句中的“何辞”,即“辞何”,是个动宾结构,主语承前省略,可见第三句中的“为”是表疑问的语气助词,因为它不表示实在意义。(2)语境分析法一个虚词往往有多种用法,要理解它在具体语句中的用法,必须根据上下文的整体语境和句子(单句和复句)之间、句子内部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来推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如“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中的“而”,上文对曹操“一世之雄”的功名大加赞许和充分肯定,下文“今安在哉”则表达了叹惋之情,下文没有顺承上文的句意,而是用“安在”逆接,可见句中的“而”为转折连词,可译为“可是,却”。(3)位置推断法同一虚词

18、,在句中位置不同,其意义和用法也不同。例如“也”,用在句末表判断、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如“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表疑问语气)”(过秦论)。“也”如果用在句中,一般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中的“也”。一些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那么它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如“其”,用在句首一般作代词,如“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用在句首还常作语气副词(表反问或揣测),如“其(表揣测语气)皆出于此乎”(师说);在句中用在动词后一般作代词,如“秦王恐其(代指蔺相如)破璧”(廉颇蔺相如列传);用在名(代)词后一般作语气副词(表商量、期望、祈使语气),如“吾其(语气副词,还是)还也”(烛之武退秦师)。(4)对应推断法句式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词的用法推断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用法。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以”和“而”处于对应位置,“而”是表修饰的连词,由此可推断“以”也应是表修饰的连词。再如“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中的“因”和“乘”处于对应位置,“乘”是“趁着”的意思,由此可推断“因”也应是“趁着”的意思。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