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音韵学基础十八讲_第1页
汉语音韵学基础十八讲_第2页
汉语音韵学基础十八讲_第3页
汉语音韵学基础十八讲_第4页
汉语音韵学基础十八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44汉语音韵学基础十八讲前 言汉语音韵学是研究我国汉语各个历史时期语音系统的一门学问,是传统“小学”的一个门类,一向被认为是很艰深的学问,甚至被称为“绝学”。这不是危言耸听,因为语言学中跟语音有关的学问总使人有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的感觉,如现代语音学里的“音素”、“相对音高”、“音位”、“非线性音系”等,更不用说古代的“幫滂並明”、“内转外传”、“东董送屋”、“照二照三”、“戛透轹捺”、“一等洪大”、“四声八调”“果假遇蟹止效流”了。这种情况,与名词术语的五花八门不统一甚至标新立异或故作玄虚有关,也与学科性质有关。其实任何一门真正的科学都是这样,起初人们往往把它看的很神秘,

2、似乎这是一门玄妙的学问,可望而不可及,这实在是人们不了解这门科学而产生的错觉,音韵学也不例外。音韵学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在这门学问上,中国古代的音韵学家做出了巨大的成绩;“五四”以后的中国音韵学家和国外的一些汉学家利用现代语音学知识和工具,结合新材料,利用新的方法又把这门科学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今天,我们学习音韵学,肯定还要接触许多“玄妙”的术语概念,遇到不少的难题,但其“神秘”的面纱和外衣也会越来越少,露出“庐山真面目”来。本书以本人教授汉语言文学专业选修课“汉语音韵学基础”的讲义为底子,主要介绍汉语音韵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汉语音韵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学习方法,语音学知识概说,古音(包括上古音

3、、中古音、近古音),古今汉语语音的发展演变规律,汉字声韵调的辨识,音韵学的作用等。本书共十八讲(一学期十八周,每周一讲),力求尽量做到简单明了转述古今贤德对音韵学的共识。每讲后附有一定量的练习题。第一讲 什么是汉语音韵学汉语音韵学的性质1音韵学汉语音韵学常简称为“音韵学”,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语音系统及其演变规律的科学,是汉语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语音系统,指的是一种语言中的各种语音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体。语音系统简称音系。比如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系统包括普通话里的各种语音要素(元音和辅音音素、声调、轻重音等),以及这些语音要素相互配合的方式和变化现象。语音系统,具有规律性和独特性。现代

4、汉语(包括方言)有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古代汉语有古代汉语的语音系统(包括不同的历史阶段)。音韵学就是要尽量客观、科学的研究清楚古代汉语不同历史时期的音系面貌。具体说,就是要研究清楚不同历史时期汉语声、韵、调种类的构造规律及其演变规律。以现代普通话为例,它有22个声母,39个韵母,4个调类。其声母和韵母的配合不是任意的,而有一定的规律,如、三个声母只能和齐齿呼与撮口呼的韵母相拼,而不能与开口呼与合口呼的韵母相拼。汉语音韵学也有简称“声韵学”的,认为汉语语音的研究是从所谓的声母与韵母着手的。董同龢汉语音韵学(中华书局 2001)中说,这个叫法是“最不恰当的一个名称”,“其实那是一种似是而非的想法。

5、第一、把语音分作声母与韵母,并不是只可以适用于汉语。事实上,凡所谓单音节的语言,我们研究起来,都是那么去做的。因此声韵二字仍不免含混。第二、汉语以及其同性质的语言中还有一个成分,即声调,它的重要性决不在声母与韵母之下,却又没有提起。”实际上,传统音韵学研究中古音的学问所依据的韵书如广韵里的“韵”实在也是包括声调的,但纵观整个音韵学的研究部门,上古音和近古音里就不是这样。再则,从古今汉语语音比较的角度来说,“声、韵、调”分开称说也是比较符合今人科学研究的习惯的。今天,了解或深入学习音韵学,是离不开语音学的。语音学和音韵学是两门不同的学科。语音学是研究人类发音的生理基础和物理基础的科学,它适用于各

6、个民族的语言。语音学兴起于19世纪,它主要研究语音的成分和结构、变化及发展规律,并教会人们如何去分析研究语音的成分、结构和变化,如何发现语音的变化规律,同时训练人们发音、听音、记音、审音的技术。语音学研究的对象是现代语言的语音。语音学包括普通语音学(研究人类各种语音的构成、变化等)、历史语音学(研究某种语言的语音在各个历史时期中的演变及规律)、描写语音学(研究某种语言在一定时期的语音系统及特点)、实验语音学(用仪器研究语音的物理、生理现象)等分支。在研究方法上,语音学主要通过描写、实验、分析、归纳、历史比较等方法揭示语音的性质、系统、及其发展规律,它所使用的标音工具是国际音标。(传统音韵学实用

7、教程 邹晓丽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音韵学通论胡安顺 中华书局 2003)音韵学是我国传统语言学“小学”的一个门类,注重汉字字音的分析、声韵的类别、声韵的系统和古今音读的异同。音韵学研究汉语语音的历史演变,范围和内容都是属于历史性质的,所以属于历史语音学范畴,跟专门研究现代语音的语音学并不相同。(周祖谟文字音韵训诂讲义周祖谟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4)音韵学起源于对汉字字音的分析,但不限于研究一个一个单个汉字的读音,着眼点在整个汉字系统代表的古代语音系统。每个汉字读音都是由声、韵、调三部分构成的,所以音韵学实际就是分析、研究汉字声、韵、调的科学。但这只是静态的,即共时的研究。音韵学也分析研

8、究汉语声、韵、调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分、合、异、同情况,即动态的、历时的研究。综合起来看,音韵学既研究古代汉语语音的共时系统,也研究古代汉语语音的历时系统。(龙异腾基础音韵学巴蜀书社2003、传统音韵学实用教程邹晓丽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杨剑桥汉语音韵学讲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在研究方法上,传统音韵学主要使用系联法、类推法、统计法、比较法等方法考证汉字的音类。至于标音问题,由于跟汉语适配的汉字的特性,它所使用的标音工具只能还是汉字,清代以后,只是给古音进行构拟时才使用国际音标或其他音标符号。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汉语音韵学是我国研究汉语历史语音的一门传统学问,而语音学是研究各种语言的语音及语

9、音各个方面的一门现代科学。汉语音韵学相当于语音学中的一个部门,可以称为汉语历史语音学,二者在研究对象、分类、方法及标音工具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别,绝不能将它们混为一谈。自从语音学知识传入到我国后,研究汉语声韵系统、分析汉语声韵调的特点、探求古音的发展规律以及对古音进行构拟等,都需要使用语音学知识,因此,语音学又可说是研究汉语音韵的基础和工具。2汉语语音演变的历史分期与音韵学的内容语音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的。为了研究历代语音演变的规律及其发展,现代学者认为有必要按照语音演变的状况,划分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共时语音系统阶段。瑞典学者高本汉,我国学者罗常培、王力,分别对汉语语音演变的历史状况作了分

10、期。经过学术界求同存异,比较多的人同意把汉语语音的变化发展大致粗分为四个时期或细分为六个时期:细分 粗分一期: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 (周秦时期) 二期:公元前2世纪至2世纪 上古音时期(又称古音期) (两汉时期) 三期:3世纪至6世纪 (魏晋南北朝时期)四期:7世纪至3世纪 中古音时期(又称韵书时期) (隋、唐、宋时期)五期:14世纪至9世纪 近古时期(又称北音时期) (元、明、清时期)六期:20世纪初始 现代音时期(也称音标时期)细分是从语音实际出发的分类,粗分是从音韵学研究阶段出发的分类。汉语音韵学,英文名为:Chinese historical phonetics。通常包括古音学

11、、今音学、等韵学和北音学四部分内容。一、古音学 古音又称上古音,指周秦两汉时代的汉语语音系统。研究上古音的资料主要有两方面:诗经、楚辞的押韵字,经书、子书中的韵语,两汉以前的韵文;形声字的声符。古音学包括古韵、古纽、古声调三部分。对古韵的研究,宋代吴棫启其端,明末陈第批判唐宋学者的古诗叶韵(叶音)说,成为古韵研究的开路先锋;清初顾炎武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奠定古韵研究的基础,他的研究成果反映在所著音学五书中;以后江永、戴震、段玉裁、王念孙、孔广森、江有诰等人,在顾氏的基础上加详、加细,大体上完成了古韵分部工作;现代学者王力定诗经韵29部,战国至两汉古韵30部,可视为古韵研究的总结。近年来,李方桂、

12、郑张尚芳、潘悟云等人的上古音研究也有了新的突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古声调的研究还没有定论。二、今音学 今音又称中古音,指从魏晋南北朝到唐宋的语音系统。研究中古音的资料主要有以下5种:广韵和切韵等韵书及其各种残卷。从魏晋到宋代经史子集的反切注音。韵镜、七音略、四声等子、切韵指掌图等韵图。归纳诗文押韵字,如南北朝民歌、唐宋古体诗、骈体文等。梵汉对音、藏汉对音,主要利用佛经音译的人名、地名。清代陈澧切韵考是一部研究中古语音系统的著作,在书中提出了富有创造性的反切研究法系联法,他的研究结果是,中古声母40类、韵母311类(四声分计;20世纪初瑞典学者高本汉首次用音标构拟中古音,揭开了用现代化手段研究

13、历史语音的序幕,他认为中古声母47类,韵母290类,并为声母和韵母构拟了音值;当代学者李荣著有切韵音系一书,书中确定声母36个,韵母334个;此外,还有很多当代学者对高本汉的中古语音系统和拟音做了不同程度的修订。三、等韵学 等韵学是研究汉语语音的发音原理的科学。相当于今天的语音学。等韵学的基本内容可分为两部分,即韵图和门法。韵图是利用图表形式逐一表示一个个反切的读音。对韵书来说,它把韵书所反映的语音系统简练明晰地表现出来,对于使用韵图的人来说,韵图是汉语音节拼合的练习表,通过反复练习,达到准确读出反切读音的目的。等韵学的精华表现在韵图上。门法是按照韵图查找反切读音的方法,主要讲按一般方法查不出

14、准确读音的特例的各种情况。最初的门法附在韵图前边或后边,如韵镜卷首有归字例,就属于门法一类的文字,另外,四声等子有辨音和切字例,辨类隔切字例、切韵指掌图有检例,这些都属于门法,但这时还没有“门法”的名称。直到元代刘鉴切韵指南所附门法玉钥匙才第一次出现门法名称,列13条门法,明代真空直指玉钥匙门法,把刘鉴的13条门法扩展为20条,是集门法大成的著作。这些门法,主要试图解释韵书反切与韵图列字的等列出入情况,有些解释基本合理,有些不尽合理,有些则是错误的。四、北音学 音韵学研究内容除了以上三部分外,也有把以中原音韵音系为代表,研究元明清时期的北方话语音系统的科学算在内,一般叫北音学。对北音学的研究,

15、罗常培、赵荫堂、杨耐思、薛凤生等学者作了大量的工作。3汉语音韵学的功用(音韵学通论胡安顺 中华书局 2003)汉语音韵学和汉字学、训诂学、语法学、考古学、校勘学、方言学、中国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及古籍整理等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这里我们着重从四个方面谈谈汉语音韵学的功用。一、汉语音韵学是建立汉语史的前提要研究汉语语音,指出汉语语音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指导汉语的学习和使用,以保证汉语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就不能不建立汉语语音史。要建立汉语语音史,首先必须研究出汉语各个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系统,例如先秦时期汉语的声、韵、调系统如何,隋唐时期汉语的声、韵、调系统如何,元明清时期汉语的声、韵、调系统如何

16、等等。只有把这些不同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的面貌弄清楚,并探寻出其间的联系和发展规律,才谈得上汉语语音史的建立,而要知道汉语各个时期声、韵、调的状况,就得依靠音韵学的研究。二、音韵学是进行方言研究的必备知识汉语方言学是研究汉语各地方性口语的一门科学。要对方言进行深入的研究,不能不牵涉到方言的历史,只有从历史的角度找出方言特点的根据,才能弄清方音的来龙去脉,才能对方音的特点及其演变规律作出合乎科学的解释;因此,要从事方言研究,就必须具备一定的音韵知识。三、音韵学是训诂学的工具训诂学是研究我国古代语言文字意义的一门传统学问。与训诂学关系密切的学科有音韵学、文字学、词汇学、语法学、文献学等,其中音韵

17、学与训诂学的关系最为重要,是训诂学的得力工具,因为训释词义,往往需要通过语音说明问题。凡是有成就的训诂名家,无一不精通音韵学知识或本身就是音韵学大家,如清人戴震、王念孙、王引之、段玉裁,今人杨树达、杨伯峻、周祖谟等。四、音韵学是学习和研究古代诗歌声律的基础中国古代诗歌很讲究节奏和押韵,富于音乐感。特别是唐代的格律诗,为了极尽诗句乐感的抑扬顿挫、曲折变化之妙,有意将平上去入四声分成平仄两类,规定了严格的交替格律。因此,如果没有一定的音韵学修养,对古代诗歌就无法做到全面准确的理解和欣赏,学习不好,更谈不上研究。思考和联系:1.2.3.4.5.第二讲 字音结构的分析与汉字的注音方法字音结构的分析1汉

18、语的音节文字是写语言的符号。汉字是写汉语的符号。每个汉字都有一个读音,有些不止一个读音。一般把汉字的读音叫字音。字音是元音或者元音加辅音构成的,音跟音连起来就造成音节。这是人们说话一连串的音中最基本的单位。汉语里,一个字是一音节,一个音节写成一个字。所以“字”不仅是纸上写的单位, 也是口里说的单位。要是两个字念成一个字(就是两个音节念成一个音节),也就写成一个字。如北京话的“俩”是“两个”的合并,“仨”是“三个”的合并,“甭”是“不用”的合并,“别”(,如“别说了”)是“不要”的合并。“(多)昝”是“(多)早晚”的合并。汉语里也有念成一个字而写成两个字的情况,这就是一个字一个音节的例外,但很少

19、。例如“花儿”,“玩儿”,“儿”是上一字的收尾,不自成音节。“我们”、“他们”的“们”,“这么”、“那么”的“么”,说快了也就变成上一字的收尾。汉语字音的结构很简单,传统的分析法是把每个字分成三部分:一是声母,二是韵母,三是字调。声母是指处在音节开头的辅音。例如:“师”shi、“范”fn、“大”d、“学”xue的声母分别是 sh、f、d、x。音节的开头如果没有辅音,就是零声母音节,如“爱”i、“欧”u。零声母也可以看作一种声母。韵母是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韵母可以只是一个元音,如“姑”u里的u;也可以是元音和元音的组合或元音和辅音的组合,如“瓜”u 里的u、“关”u 里的 u。声调是指整个音

20、节的高低升降。例如“妈”是高平的,“麻”是往上升的,“ 马”是先降后升的,“骂”是全降的。把声调也看作音节的组成部分, 是因为汉语的声调有辨义的作用,“妈、麻、马、骂”四个字的声母和韵母都相同, 只是因为声调的不同,意义就不一样。2现代汉语字音的成分例字声母韵母字调介音主要元音韵尾五上声一阴平语上声文阳平牙阳平元阳平音阴平科阴平学阳平声阴平调去声类去声辅音和声韵母的关系辅音可以作声母,也可以作韵尾。分析北京的单字音,可以得到下列22个辅音:p-、p-、m-、f-、t-、t-、-n-、l-、k-、k-、-、x-、t-、 t-、 -、t-、 t-、 -、 -、ts-、 ts-、 s-。其中二十一个

21、专作辅音声母,在音标后头加一短横,如-等。一个又作声母,又作辅音韵尾,在音标前后各加一短横,如-。一个专作辅音韵尾,在音标前头加一短横,如-。所以北京的韵尾只有n、两个。例如“摊”tan1tan55、“汤”tan1t55。(m作韵尾的,如“他们”tam55,很少见。)辅音作韵尾,在汉语南方的一些方言里常见,如广州的m、n、p、t、k六个辅音韵尾,前三个是平上去的韵尾,后三个是入声的韵尾。例如:“针”tsam、“真”tsan、“增”tsa三个字都是阴平;“汁”tsap、“质”tsat、“则”tsak三个字都是上入。上海有、两个韵尾辅音。元音的响度比辅音大。辅音里头,响度也有大小之别。响度大的辅音

22、,比方v、l、m、n、,也能自成音节。例如甘肃的“五”v,普通话里“姆妈”m1m55、“呣”m4m51、“嗯”n2n35等字就是辅音自成音节。由以上看来,辅音和声母这两个名目所包含的内容是不同的。声母总是辅音(零声母字下文再讨论),可是辅音不一定是声母。因为辅音不仅做声母,也可以做韵尾(韵母的收尾,也就是全字音的收尾),还可以自成音节。不过做韵尾的辅音数目不多,自成音节的辅音仅限于响度大的。元音和声母韵母的关系韵母有的由元音组成,有的由元音加辅音组成。韵母可以是简单的元音。例如“泥 ”ni2,“女” ny3,“怒”nu4, “拿”na2, 声母都是n, 韵母是i,y,u,a。韵母也可以是二合的

23、。例如“列” li4,“略”lye,“瓜”kua1, “来”lai2 , “雷”lei2。韵母也有三合的。例如“鸟”niau3,“怪”kuai4,“年”nian2 ,“光”uan 。三合韵母头一个成分是介音,末了的成分是韵尾。韵母由单元音组成,那个单元音就是主要元音。二合的韵母有的由介音加主要元音组成, 有的由主要元音加韵尾组成。三合的韵母由介音加主要元音加韵尾组成。下面我们用表来说明字音的成分, 同时也说明韵母的成分。表三元音里头,响度也有大小的区别。低元音(开元音)的响度最大,中元音次之,高元音(关元音)最小。因此,作介音的是高元音i、u、y,作韵尾的也是高元音i、u。这些高元音处在介音和

24、韵尾的位置,不自成音节,所以也有人把它们叫“半元音”。由上可知,韵母、元音这两个名目包含的内容不同。元音可以作韵母,元音加辅音也可以作韵母,所以韵母的范围比元音大。第二节 反切以前的注音方法第三节 反切(五)反切以前的标音法 1,譬况 描写某字发音的情貌和方法。用的术语有“急气”“缓气”“长言”“短言”。 2,读若 用近音字来标音。如: 莠读若酉(淮南子) 3,直音。用同音字来注音。 郦食其:服虔注:音历异基。 直音虽好,但有时找不到同音的字,于是产生了反切。清人陈澧说:“古人音书,但曰读若某,读与某同,然或无同音之字,则其法穷,虽有同音之字而隐僻难识,则其法又穷,孙叔然始为反语,认二字为一字

25、,而其用不穷,此古人所不及也。” 4,反切根据古代的文献资料,学者注意分辨汉字的读音远在东汉时期(公元1世纪)就开始了。汉末,开始有了“反切”的注音方法,魏晋大盛,南北朝“四声”明确提出,并且出现了按音来编排的“韵书”。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语音也不例外。汉语语音也是这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存在着有系统、有规律的变化。2,音韵学的基本概念声母又叫字母,声纽,纽,声,声类。字母是声母的代表字,唐朝和尚守温制定了三十字母,宋代学者又增加了六个,补成了三十六个字母。五音,七音音韵学上按照声母的发音部位把声母分唇,舌,齿,牙,喉五类,又加上半舌音,半齿音为七音。反切是一种传统的标音方法,

26、较之譬况,读若,直音是较为科学的标音法。反切的产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篇云:“孙叔言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至于魏世,此事大行。”(孙炎,字叔然,名炎)陆德明经典释文也说:“孙炎始为反语,魏朝以降渐繁。”事实上,孙炎以前已有人使用反切了,如东汉服虔注汉书“惴,音章瑞反”。孙炎对反切进行了整理,并编成了尔雅音义。反切是两字配合起来切出一个汉字的读音,分反切上字,反切下字和被切字。黄侃在音略中云:“反切之理,上字定其声理,不论其为何韵,下字定其韵律,不论其为何声。”反切原称为反或翻,安史之乱后,因忌讳反,改称为切。反切的缺点如下:做不到一声一符,一韵一符。同一声母,可以用许多汉字作反切上

27、字,同一韵母,也可以用许多汉字作反切下字。如表示T声母的反切上字,就有都丁多当德得冬等七个。广韵一书中反切上字就有四百多个,反切下字有一千多个。由于语音的变化,方音的关系,给人们掌握反切带来了困难。 (4)清浊分析发音方法时所使用的术语。清音,反声带不振动的辅音,浊音,把声带振动的辅音,音韵学上共分为四种:全清,次清,全浊,次浊。全清:不送气不带音的塞音、擦音、和塞擦音。次清:送气不带音的塞音和塞擦音。全浊:带音的塞音、擦音和塞擦音。次浊:带音的鼻音、边音和半元音。可,拗不过所单色光影响可没,两旁(5)等呼 根据开口度的大小,把韵分为四等。凡介音或主要元音的U的叫合口呼,反之叫开口呼。 (6)

28、韵,韵部,韵目,韵类,韵摄 韵:只要韵腹和韵尾相同,就是同韵。也包括声调。韵类:就是反切下字的分类,考虑介音和声调,类似韵母,韵头,韵腹,韵尾,声调都相同。这个概念是有关韵母的最小的一个概念。韵部:只考虑韵腹和韵尾的相同与否,不考虑介音和声调,同韵的字归纳在一起,就成了一个韵部。韵部的概念大多用于上古音研究结论里,如王力29部。韵目:韵部的代表字。哪一东,二冬。 韵摄:把韵腹和韵尾相同或相近的归纳在一起称为韵摄。如广韵中的二百另六韵,归为十六个韵摄:通江止遇蟹臻山效果假宕梗流深咸曾 (6)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按韵尾进行分类,可以把韵分以上三类。 阴声韵:以元音收尾或没有韵尾的韵母。A,A

29、O。 阳声韵:以鼻音M,N等收尾的韵。 入声韵:以塞音P,T,K收尾的韵。 (7)声调 声调是南北朝时周YONG,沈约提出来的。 (8)平仄,舒促 平:平声。仄:上去入三声。 舒:平上去三声。促:入声 3,古今语音的不同 A,韵母的不同: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按今音读之,与古音有较大的不同: 辐 u ( ) 侧 e( ) 直 -i( ) 亿i( ) 特 e( ) 食 _i( ) B,声母的不同: 缤纷:原为双声,今天一为b,一为f。 C,声调的不同:古有平上去入,今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4,对

30、语音变化的认识 叶韵说; 有些古人,随便改读诗中的语音,以求得相押。如,唐明皇在读尚书洪范“无偏无颇,遵王之义”时,认为“颇”应改读为“陂”以叶音,宋朱熹明确提出了“叶音说”,把不押韵的某字随意改读为和谐的语音以相押,沈重也持此说。如: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 之子于归,远送于南。 南与音不押沈重认为“南”应临时改读为乃林反nin,朱熹也认为“叶尼心反nin”.其实,按王力的观点,“音”、“南”二字同在“侵部”。第三讲 语音学基础知识和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第四讲 研究古音的材料第五讲 中古音系中古音的声调第六讲 中古音系中古音的声母(一)第七讲 中古音系中古音的声母(二)第八讲 中古音系中古音

31、的韵母(一)第九讲 中古音系中古音的韵母(二)第十讲 中古音系中古音的韵母(三)第十一讲 现代汉语普通话音系与中古音系的比较(一)第十二讲 现代汉语普通话音系与中古音系的比较(二)第十三讲 上古音略说(一)韵部第十四讲 上古音略说(二)声母第十五讲 古音音值的拟测第十六讲 汉语语音的发展规律第十七讲 音韵学的作用第十八讲 汉字中古音音韵地位的辨识举例(一),研究上古音的材料和方法1,研究上古韵部的材料和方法 研究上古韵的材料是诗经入韵字,上古其他韵文入韵字和谐声系统,主要方法是系联法。 A,系联诗经入韵字。把诗经各章里互相押韵的韵脚串联起来,成为一个押韵单位。如果两个押韵单位中有相同的字,那么

32、就把这两个押韵单位合在一起,如此可把整个诗经的入韵字串联成若干个押韵单位,从而得出若干个韵部。 B,系联上古其他韵文中的入韵字。 C,系联谐声系统。谐声字的谐声偏旁是表音的,一般来说,如果谐声偏旁相同,上古韵部就相同。 2,研究上古声母的的材料和方法 主要是谐声字,并参照古籍异文,古籍注音和声训。 A,谐声字。造字时代,谐声字的声符相同,其声母也相同,由此可以推知上古声母的大致情况。如:悲B,绯F;篷P,逢F等,有相同的声符,可以知道它们的声母是相同的。 B,古籍异文,指同一语音,同一概念的字在古籍中的写法不同,如: 彭蒙、田骈、慎到闻其风而说之。 陈骈贵齐。 田骈就是陈骈,可见上古时代,田与

33、陈同音。 C,古籍注音。如说文中云:冲读若动,表明两字同音,声母当然也相同。 D,声训 古人用同音字的近音字来注音的一种方法。 冬,终也,物终成也。 邦,封也,封有功于是也。(二)上古韵部研究 自宋代就有人进行研究,如郑庠分为六部,但不够科学。清代顾炎武正式把古韵分为十部,奠定了古韵分部的基础。后来,江永分为十三部,段玉裁十七部,章炳麟分为二十二部,王力分为三十部。 (三),上古声母的研究 上古声母的研究起步较晚,它是从清代钱大昕开始的。 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古无轻唇音。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新录中说:“凡轻唇之音,古读皆为重唇。古读负,如背古读附如部。”如: 异文: 伏羲庖羲 扶服匍匐 封域

34、邦域 汾水之阳,又作盆水之阳。 谐声字: 非 辈; 方 旁; 奉 棒。 方言: 蚊。负父之命,注作:“负音佩。”方言中多说“负债”为 “背债”。现代闽方言里就无唇齿音F,厦门话里把“房”读为 。 2, 古无舌上音 十驾斋养新录有“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认为中古的舌上音“知彻澄”是从上古的端透定中分化出来的。“古无舌头舌上之分,知彻澄三母,以今音读之,与照穿床无别也,求之古音,则与端透定无异。”如:直读为特,竹读为笃,陈读为田。又如: 厦门话里,陈读为TIN 3, 娘日归泥说 由章炳麟提出。认为中古的娘日两纽归入泥母。 谐声字:而(日纽)耐(泥纽) 涅(日纽)泥(泥纽) 章炳麟,黄侃,曾运乾,钱

35、玄同,周祖谟等人都对上古声母的研究作出了贡献。提出了古声母三十二个的说法。(四)上古声调 上古声调至今还无定论。顾炎武、江永等认为古四声一贯,实际上认为古无声调。黄侃认为上古有平、入两调。段玉裁认为上古有平上入三声,孔广森认为有平上去三声,王念孙认为有平上去入四声。 平分阴阳,入派三声。 A,清阴浊阳。 清:帮方松精书阴平。 浊:平崇船如狂阳平。 B,浊上归去。 并奉象善旱去声。 C,去声不变。 D,入派三声。 全浊:渤族集舌阳平。 次浊:密袜纳去声。 全清,次清平上去。 (六),古音通假所谓古音通假,就是古代汉语书面语言里同音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在古代的书面语言中,有本字而不用,却用一个

36、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就是通假。古音通假实际上就是写别字,由于 先秦时代对文字的使用没有规范,这种别字得到了社会的认承,就成了通假字。东汉训诂学家郑玄作了如下解释:“其始书之也,仑卒无其字,或以音类比方假借为之,趣于近之而已。”这种情况和写别字类似,但又和写别字不同,因为它产生以后,别人跟着仿效,相沿成习,就成了合法的了。今天的别字则是不合法的。 通假有以下几种情况: A,同音通假:古音的声母和韵母相同。 辩 辨(借字在前,本字在后)两字古音同属并母元部。辩字,本义在巧言,假为辨。 言伪而辩。(礼记王制)本义 两 渚崖之间,不辩牛马。(庄子) 直 特 两字同属定母职部。直的本义为不弯曲,假借为

37、特。 周道如砥,其直如矢。(诗经)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孟子) B,近音通假;有如下几种情况,声母相同,韵母相近;韵母相同,声母相近;声母,韵母都相近。 声母相同,韵母相近; 时,是。(时,禅母之部。是,禅母支部)时的本义是季,假借为“是”。 韵母相同,声母相近; 被,披。(被,并母歌部。披,滂母歌部)。被的本义为被子,假借为“披”。如:操吴戈兮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声母,韵母相近; 阙,掘。(阙,溪母月部。掘,群母物部)。阙的本义为宫门前两边供了望的阁楼。假为掘,如:“若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不明古音通假,难免望文生训,误解古书的原意。如,八月剥枣。“剥”通“扑”,扑打的意义

38、。“归孔子豚”,“归”通假借为“馈”,不是归还。 三、 中古音知识 (一),最早的韵书 中古音是以切韵音系为代表的。现存的最早的韵书,有三国时期李登的声类和晋代吕静的韵集。但这两本书早已亡佚。唐代封演的闻见记说,声类是以五声命字,不立诸部。而韵集是以宫商角徵羽五声各为一篇。但具体情况如何,不得而知。根据颜氏家训音辞所说:自兹厥后,音韵蜂起,各有土风,递相非笑。由此可见,六朝后,是韵书的在发展时期,出现了许多的韵书。 (二),切韵音系 切韵是隋文帝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原本已佚。英国stein氏在敦煌得唐写本切韵凡三种,皆残缺不全,现存伦敦大英博物馆。切韵是由陆法言所作。切韵自序说:“昔开皇

39、初,有仪同刘臻等八人,同谐法言门宿。夜永酒阑,论及音韵,以今声调既自有别,诸家取舍亦复不同。吴楚则时伤轻浅,燕赵则多伤重浊,秦陇则去声为入,梁益则平声似去,又支脂鱼虞,共为一韵,先仙尤侯,俱论是切。欲广文路,自可清浊皆通,若赏知音,即须轻重有异。” 陆法言,又叫陆词。唐时,孙缅等人因切韵注有差错,文复漏误,加以修订,称为唐韵,现已存残卷。到宋时,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陈彭年邱雍等人,奉诏重修,称为大宋重修广韵。一般认为,切韵代表了隋唐时期的音系,可以上推古音,下推今音。同它是中古文学语言的标准,唐宋以来,诗词的作者,以这个音系押韵。 根据序言,切韵未必是一时一地的实际语音,比如支与指,鱼

40、与虞,当时的普通人已不能分别,陆法言是依照古音和方音,制定出来的,故而许多音韵家不把切韵当作隋朝的实际语音支研究。 广韵人体例以四声为纲,按平上去入四声分五卷,平声分上下卷。共26194字,分为206韵。其中平声57韵,上声55韵,去声60韵,入声34韵。每卷之内,把同韵的字收在一起,选第一个字为韵目。 1,东董送屋 2,冬 宋沃 3,锺肿用烛 4,江讲绛觉 5,以纸置 6,脂旨至 7,之止志 8,微尾未 61,凡范梵乏 每个韵目之下,韵母都相同,但声母不一定相同,又根据声调划出“小韵”,也就是同韵字,广韵共有3890个小韵。 (三),广韵的韵母 广韵共有206韵。有的一韵是一个韵母,有的一韵

41、包含几个韵母,故而清人通过系联,认为广韵的韵母共有311类。 广韵的规定了韵之间的互相通用和独用。如: 东,独用。 支,脂之同用。 到了宋淳佑十二年,平水人刘渊把206韵并成107韵,叫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后人又减去一韵,为106韵,一般叫平水韵,或诗韵。 (四),广韵的声母 广韵的声母是人们根据反切上字推求出来的,各人各有不同。如:清代陈澧为四十类,黄侃为四十一类,高本汉为四十七类,周祖谟为五十一类。 王力为三十五类: 邦滂并明(唇音) 端透定泥来(舌音) 知彻澄(舌音) 精清从心邪(齿音) 庄初崇山(齿音) 章昌船日书禅(齿音) 见溪群疑(牙音) 影喻晓匣(喉音)(五)广韵的声调 中古声调有

42、四个,平上去入,实际调值已不可考,前人略有描述: 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 去声清而远,入声急而促。(唐处忠和尚)我做的,反切上字查询,分35声母51声类/temp/guangyun/fanqieup.php字母 音标 等 反切上字 见 k 124 古公过各格兼姑佳诡乖 见 k 3 居举九俱纪几规吉 溪 k 124 苦口康枯空恪牵谦楷客可 溪 k 3 去丘区墟起驱羌绮钦倾窥诘祛岂曲卿弃乞 群 g 3 渠其巨求奇暨臼衢强具跪狂 疑 ng& 124 五吾研吴俄 疑 ng& 3 鱼语牛宜虞疑拟愚遇危玉 晓 x 124 呼火荒虎海呵馨花 晓 x 3 许虚香况兴休喜朽义 匣 g* 124 胡户下候乎何黄

43、护坏 匣(喻三) j,g* 3 于王雨为羽云永有雲筠薳韦洧荣 影 - 124 乌伊一安烟鹥挹爱哀握 影 - 3 於乙衣央纡忆依忧谒委 喻四 j 4 以羊余餘与弋夷予翼营移悦 知 t陟竹知张中猪征追卓珍迍 彻 t丑敕耻痴楮褚抽 澄 d直除丈宅持柱池迟治场伫驰坠 照二(荘) tS 23 侧荘阻邹簪仄争 照三(章) ts 3 之职章诸旨止脂征正占支煮 穿二(昌) tS 23 初楚测叉刍厕创疮 穿三(崇) ts 3 昌尺充赤处叱 床二(士) dZ 23 士仕锄锄床雏雏查助财豺崇*俟 床三(船) dz 3 食神实乘 审二(生) S 23 所山疏色数砂沙疏生史 审三(书) s 3 式书失舒施伤识赏诗始试矢

44、释商 禅 z 3 市是时常承视署殊氏寔臣殖植尝蜀成 日 nz而如人汝仍儿耳儒 泥 n 124 奴乃那诺内你 泥(娘) n 3 女尼拏秾 来 l 124 庐郎落鲁来洛勒赖练 来 l 3 力良吕里林离连缕 端 t都丁多当得德冬 透 t他吐土托汤天通台 定 d徒杜特度唐同陀堂 精 ts 14 作则祖臧借 精 ts 3 子即将姊资遵兹醉锉 清 ts 14 仓千苍粗采青* 清 ts 3 七此亲醋迁取雌 从 dz 14 昨徂才在藏前 从 dz 3 疾慈秦自渐匠情 心 s 14 苏先桑素速 心 s 3 息相私思斯胥虽辛须写悉司 邪 z徐似祥*辞详寺随旬夕 帮 p 124 博北布补边伯百巴 帮(非) p 3

45、方甫府必彼卑兵陂并分笔畀鄙封晡 滂 p 124 普匹滂譬 滂(敷) p 3 芳敷抚孚披丕妃峰拂 并 b 124 蒲薄傍步部白裴捕 并(奉) b 3 符扶房皮毗防平婢便附缚浮冯父弼 明 m 124 莫模谟慕母摸 明(微) m 3 武忘弥无文眉靡明美绵巫望唇音是“帮滂並明”。 注意:“並”不能写作“并”。古代此二字不同音,“并”是个帮母字。把“並母”写成“并母”是经常见到的错误。上编 综论 第一章 汉语音韵学学科性质与内容 第二章 汉语音韵学文献 第一节 韵书 知识点:韵书定义;韵书的分类;一、广韵(韵书起源的条件;广韵以前的韵书;切韵序;切韵的传承;广韵的成书过程;广韵的编纂体例;广韵的性质;广

46、韵的版本;广韵一系韵书)二、中原音韵(中原音韵的成书与体例;中原音韵的版本;中原音韵的音系基础;中原音韵的文献价值;中原音韵音系的价值;中原音韵一系韵书)三、其他韵书(洪武正韵的研究简况;音韵阐微的研究简况) 第二节 音注 知识点:一、经典释文(经典释文简说)二、一切经音义(一切经音义简说)三、其他音注(晋书音义简说;九经直音简说) 第三节 等韵图 知识点:一、韵镜(韵镜简说)二、切韵指掌图(切韵指掌图简说)三、其他等韵图(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简说;李氏音鉴简说) 第四节 对音译音 知识点:一、梵汉对音(梵汉对音研究简史)二、日本汉字音(日本汉字音的研究简史)三、朝鲜汉字音(朝鲜汉字音的起源;

47、朝鲜汉字音研究简况)四、其他对音(汉藏对音的研究简况;越南汉字音的研究简况;八思巴字简说) 第三章 汉语音韵基本问题 第一节 现代汉语音节结构 知识点:区分元音、辅音的三个标准;常见辅音的辅音表;舌面元音舌位图;舌尖元音表;一、普通话音节构成的要素(汉语音节构成的三大要素;普通话的音节的构成要素)二、普通话音节的音位结构(零声母、韵头、韵腹、韵尾)三、普通话音节的结构特点(普通话音节的整体构造和内部构造)四、普通话音节的结构模式(普通话音节的十二种结构模式)五、普通话音节的类别划分(普通话音节按介音或主元音划分;普通话音节按韵尾划分)六、普通话音节的拼合规律(普通话声母和韵母之间的配合规律取决

48、于声母的发音部位和韵母的四呼)七、普通话音节的声调(声调的定义、普通话声调的分类、调值定义、普通话的四个基本调型、调类的定义)八、轻声和儿化(轻声、儿化的特征) 第二节 反切与汉语注音法 知识点:一、譬况法(定义、简说)二、读若法(定义、简说)三、直音法(定义、简说)四、反切法(反切的含义、反切的基本原理、反切产生的时间问题、反切起源、反切的局限性、反切的改良、注音字母法简说) 第三节 汉语声母及其演变 知识点:守温三十字母;宋人三十六字母;一、从上古到三十六字母汉语声母系统的演变大势(中古三十七声母、上古音定义、上古音研究简况、上古音三十二声母、上古音声母系统的特点、从上古声母到宋人三十六字

49、母汉语声母系统的主要变化)二、从三十六字母到近代汉语声母系统的演变(中原音韵二十一声母、中原音韵声母系统的特点、三十六字母到近代汉语声母系统的演变)三、从近代到现代汉语声母系统的演变大势(现代汉语声母的特点) 第四节 汉语韵母及其演变 知识点:韵、韵部、韵母、韵目、韵类、韵摄、韵母的分类;一、由上古到中古汉语韵母系统的演变大势(上古韵母研究简况、上古三十韵部、上古到中古汉语韵母的演变)二、中古到近代汉语韵母系统的演变大势(中原音韵十九韵部、从广韵到中原音韵韵母系统的变化)三、由近代到现代汉语韵母系统的演变大势(元至明清汉语韵母系统的变化) 第五节 汉语声调及其演变 知识点:声调定义、上古声调研

50、究简况、中古声调研究简况、上古到中古汉语声调变化、近代汉语声调特点、现代汉语声调特点 下编 分论 第一章 上古音专题 第一节 上古音声母问题 知识点:一、从音韵学史看几个重要的声母理论(古无轻唇音说研究简况、古无舌上音说研究简况、娘日归泥说研究简况、喻三归匣喻四归定说研究简况、照二归精照三归端说研究简况)二、谐声与声母研究(谐声的研究简况)三、复声母问题(从谐声、异文、声训、又音、同源词、方言、汉藏亲属语言的比较几方面研究复声母问题) 第二节 上古音韵母问题 知识点:一、古韵分部(古韵分部的基本情况、上古韵分部差异的原因、从“支、脂、之三分”看古韵分部)二、同谐声必同部(同谐声必同部的提出、同

51、谐声必同部的例外、“同谐声必同部”与归字)三、古音构拟(主要元音的音值构拟情况、阴声韵的辅音韵尾问题) 第三节 上古音声调问题 知识点:一、古有四声说(简说古有四声说)二、去声问题(古无去声说、古有四声说) 第四节 其他问题研究 知识点:一、利用汉藏系语言比较研究上古音(利用汉藏比较构拟古音)二、利用汉藏系语言比较研究的局限(汉藏语是否一定同源、汉藏对音研究尚不系统、汉藏系诸语言比较研究在上古音的地位) 第二章 中古音专题 第一节 研究中古音的基本方法 知识点:系联法的原则和条例 第二节 广韵的声类和声母 知识点:广韵的三十七声母、五十一声类、及与三十六字母的比较 第三节 中古音声母问题 知识

52、点:一、中古音唇音声母;二、关于娘母;三、正齿音的分合问题;四、关于喻母 第四节 广韵的韵类和韵母 知识点:关于广韵韵类的几种归纳、广韵的韵类与韵母 第五节 中古音韵母问题 知识点:一、等、呼(等的概念、广韵206韵的分等情况、韵图中声母与四等相配情况、呼的概念)二、中古的介音问题;三、假二等与假四等;四、一、二等重韵;五、重纽问题;六、中古三、四等韵的合并 第六节 中古音声调问题 知识点:关于中古音声调的几种观点、中古四声的调值问题 第三章 近代音专题 第一节 近代音声母问题 知识点:一、全浊声母的消变(全浊声母消变的研究简况)二、知照系声母问题研究简况及音值问题;三、近代汉语声母腭化的起源

53、问题及演变过程研究;四、近代汉语疑母的演变 第二节 近代音韵母问题 知识点:一、闭口韵-m的演变问题研究简况;二、韵母y的形成;三、中原音韵唇音的开合口问题 第三节 近代音声调问题 知识点:一、平分阴阳的年代问题;二、中原音韵的入声问题 第四节 近代音其他问题 知识点:一、与中原音韵相关韵书的研究(中原雅音的研究情况;琼林雅韵的研究简况;词林韵释的研究简况;韵略易通、韵略汇通、司马温公等韵图经、五方元音等的研究简况)二、明清官话基础语音(关于明清官话基础语音的几种观点) 第四章 等韵专题 第一节 等韵著述 知识点:一、等韵文献概说(等韵文献的界定、等韵文献的分类、现存古代等韵论著、等韵文献的作

54、者情况介绍)二、等韵著述的分类(表现中古韵书音系的等韵文献、表现明清时期读书音的等韵文献、表现明清时期口语标准音的等韵文献、表现明清时期北方方音的等韵文献、表现明清时期南方方音的等韵文献、兼表南北方音的等韵文献、具有鲜明特色的一类等韵文献) 第二节 等韵理论 一、等韵理论的两个来源(印度悉昙章及其相关的声音理论影响;周易文化以及汉代以来阴阳五行术数思想的影响;等韵理论后期发展的三种理论模式)二、和等韵理论有关的几个重要术语(五音七音、清浊、转、摄、开合、等)三、等韵门法(门法的含义、门法产生的背景及原因、门法的发展、各时期门法发展状况对比) 第五章 古代方音专题 第一节 古代方音研究史 知识点

55、:一、先秦两汉的方音研究意识(尔雅方言的方音研究、经籍笺注中的方音研究)二、魏晋南北朝的方音研究(切韵以前韵书对方音的研究、典籍笺注所体现的方音研究)三、隋唐两宋的方音研究(韵书、音义书的方音研究、唐宋著作及语录笔记的方音研究)四、元明清时期的方音研究(元明清时期的方音韵书韵图、元明清著作笔记中的方音研究)五、现代学者对古代方音的研究(利用古代诗词曲用韵考求方音、利用域外对音材料探求古代方音、对古代方音韵书及含有方音的韵书及著作的整理、整理保存方音的注音著作、方音史的研究) 第二节 古代方音研究理论 知识点:一、古代的方音研究理论;二、现代学者对古代方音的研究理论(古代方音的研究方法、古代方音

56、分区理论、古代方音构拟理论和方法) 第六章 汉语音韵学研究方法专题 第一节 求音类法 知识点:一、反切系联法与反切比较法(反切系联法与反切比较法简说、反切比较法的基本条件)二、丝联绳引法;三、比勘互证法;四、行韵相叶法与谐音字的归纳;五、韵目分合分部法(谐声系统分布情状对照归纳法、韵目音类次第相配法、韵目分合比较法、韵部纽类交比法、离析唐韵法)六、审音法(等韵分析法、侈弇洪细推证法、韵类对转相配推证法、邻部合韵推证法、声韵相配关系推证法)七、其他求音类的方法(音系表解法、归纳法与内部分析法)八、统计法(算术统计、概率法、数理统计法) 第二节 求音值法 知识点:一、历史比较法(方音比较拟测法、汉

57、藏语比较法、内部拟测法、类型拟测法)二、对音比较拟测法 第三节 求音变法 知识点:一、历时对照法;二、时空投影法 第四节 其他方法 知识点:一、词汇扩散与语音扩散认知;二、优选理论与优选法;三、电脑技术的应用(自动给出音韵地位、自动进行丝联绳引、自动比较功能、自动读入韵段、自动统计功能)点检廿世纪音韵学通论性著作一 传统音韵学作为小学的一个分支很少作宏通之论。颜之推音辞篇、陆法言切韵序、顾炎武音论、江永音学辨微、莫友芝韵学源流、黄侃与友人论治小学书、音略等是其中最有影响的论著。黄侃音略分为略例、今声、古声、今韵、古韵、反切等内容,是传统音韵学集大成的文章。黄氏声韵通例也是重要的论文,该文不像音

58、略只作历史的音系分析,而是理性地探讨语音构成及演变的问题。廿世纪以来,现代汉语音韵学研究重视了宏观的架构,在作细微的不同历史阶段音系研究的同时也注重理论上的概括和学科性质及其组成成分的探讨。具体表现为二个方面的成绩,其一出版了大量的音韵学教材和全面介绍音韵学内容的专著或入门书,并出版了一定数量的语音史著作和音韵学史著作,这些著作可以称为通论性著作;其二,发表了较多的以探讨音韵学研究的方法、语音演变规律为内容的学术论文,这些论文可以称为通论性论文。如齐佩滲中国近三十年之声韵学(中国学报一卷二期,1944),丁声树谈谈语音构造和语音演变的规律(中国语文,1952.2)、董同和近三十年的中国语言学、

59、周法高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文献。这些论文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内。廿世纪汉语音韵学研究中出现了数十种通论性著作。这些论著的共同特点是知识性强,全面而系统,多带有总结前人成说的特点。其中也有一些著作是全面描述汉语语音发展史的,虽然数量不多,但学术性强,已经进入汉语史研究的范畴。下面按时代先后择要介绍如下。二 中国音韵学研究,瑞典汉学家高本汉著,这本书最早以法文本出版,由1915至1926年分四次出版,1940年由赵元任、罗常培、李方桂三大师合译的中文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94年商务印书馆缩印重出新版。高本汉的这本书其影响之大在二十世纪罕有匹者。当乾嘉学派登峰造极,音韵学研究“山穷

60、水尽”之时,高本汉这本书让人看到了柳暗花明的前路。高氏此书的意义不在于研究了一个切韵音系,更重要的是一种观念和一种方法的介绍历史比较法的观念和方法。虽然他的某些观点和对材料的处理方式上受到批评,但这本书应当是中国音韵学转型为现代语言学之一门部的奠基作。书中许多的错误和不足,由译者进行了改正。 高氏此书共四卷。第一卷:古代汉语。主要讲述中古音研究的材料和中古音类的划分,其研究的立足点是从康熙字典里抄下的反切,这不免就存在错误。第二卷讲语音学,分析语音学的概念及音素分类,并及汉语方言的音素特点,今天看来不免过时。第三卷是历史比较构拟,运用作者所掌握的方言材料和历史材料,讨论中古音的音类之音值,这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