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七 检测试题 人民版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七 检测试题 人民版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七 检测试题 人民版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七 检测试题 人民版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七 检测试题 人民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6检测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编者选题表考点题号近代思想解放潮流1、2、3、4、5、6、7、8、9、10、11、15、21三民主义12、13、14、2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6、17、18、19、20、2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对应学生用书第331333页)1.(2011江苏一模)“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方今急边防,疲氓未息肩。苦心著此书,搜讨颇有年。”这是对下列哪本书的评价()解析: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其书罗列甚远之国”,可排除C、D两项,因为这两部著作属于明末清初的具有反封建思想的作品。根据“

2、苦心著此书,搜讨颇有年”可排除A项,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而海国图志在四洲志的基础上增补了大量资料,明确而系统地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2.史学家郝延平在守旧与革新一文中谈道:“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该变化反映了()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解析:A从题目中看出“夷务”变成“洋务”和“西学”,改变了对西方的藐视,反映了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3.(2011南京模拟)下列言论属于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

3、新派的是()A.“今君人者释其刑德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B.“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C.“未有君臣,已先有君臣之理”D.“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解析:D本题的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各选项中文言文的真实含义。A项极力倡导法治,属于战国法家(韩非子)的思想;B项提倡“君权神授”,是西汉董仲舒的主张;C项把儒家的传统思想“三纲五常”宣扬成先天存在的道德规范,即天理,可见是程朱理学(朱熹)的主张;D项反对君主专制,属于维新派(严复辟韩篇)的主张。4.据学者研究,甲午战争之前的三百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有129种之多,而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却只有12种;但是之后的十几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仅

4、有16种,而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却达到了958种,其中多数为政治、经济书籍。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必须进口日本图书B.日本为进一步侵略中国制造政治舆论C.日本的文化交流政策由开放转向封闭D.中国知识分子主张通过日本学习西方解析:D甲午中日战争之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作为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而且他们认为日本的君主立宪制是很适合中国的。5.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D.李贽笔下的孔子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解析:C维新变法期间,康有

5、为把维新变法理论和儒家思想相结合,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题干中的孔子换上了西装,就是这层意思。故选C项。6.康有为说“中国人才衰弱之由,皆缘中西两学不能会通之故”,故“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无体不立,无用不行,二者相需,缺一不可”。然而,“今世之学者,非偏于此即偏于彼,徒相水火,难成通才”。这表明他实质上要求()A.改革我国社会风尚B.要向西方学习C.固守封建传统文化D.承认西学比中学先进解析: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对康有为语言的理解。抓住“中学体也,西学用也二者相需,缺一不可”、“今世之学者,非偏于此即偏于彼”说明康有为实质是要向西方学习。7.

6、1913年7月1日,上海时报发表的考师范之笑话一文中刊载了一条消息,江苏第一师范举行的约有300多名中小学生(应试者)参加的问卷调查中,对孔子和孟子的崇拜远远大于对孙中山的崇拜,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辛亥革命对封建思想批判不彻底B.孔子和孟子的思想顺应民意C.袁世凯大搞尊孔复古逆流D.辛亥革命未充分发动人民群众解析:C注意时间信息“1913年”,同时关注问卷调查的结果,此时,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大搞尊孔复古逆流,由此判断C项正确。8.(2011年江苏单科,5)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

7、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解析:A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解题关键“20世纪初”、“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故A项正确。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C、D两项都属于19世纪末,与本题20世纪初不符。9.1915年一篇文章引用尼采的观点:“德国大哲学家尼采把道德分为两类:有独立心而勇敢者曰贵族道德,谦逊而服从者曰奴隶道德。”并认为:“忠孝节义,奴隶之道德也。”该文的撰写者最有可能是()A.梁

8、启超B.陈独秀C.孙中山D.毛泽东解析:B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根据题干“1915年”,对中国儒家所提倡的“忠孝节义”思想做了猛烈的批判,分析应该是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观点,因此应选B项。10.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斯(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希(什)维克主义;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的理论,那里是叙述劳动运动的历史;蓬蓬勃勃,一唱百和,社会主义在今日的中国,仿佛有雄鸡一鸣天下晓的情景。”文中所说的“一年”是指()A.1915年B.1917年C.1920年D.1924年解析:C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

9、义传入中国的情况。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11月,所以A、B两项可排除;D项时间太晚也应排除。11.(2011福州模拟)以下是19171921年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所发文章的主题统计,观察图例,结合所学知识,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C.为每周评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D.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解析: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从图表中可以看出,两个刊物发表的文章,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最多,说明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B项

10、表述错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途径除了报刊,还有发表文章、创立马克思主义研究团体、与非马克思主义者的论战等。C、D两项表述也错误,新青年一开始是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阵地,新青年与每周评论最关心的主题是介绍马克思主义。12.我国近代教育界泰斗蔡元培曾经是一名辛亥革命的志士,他本字鹤卿,后改为孑民,表示为炎黄的孑遗之民。这反映了当时的思潮是()A.排满兴汉B.教育救国C.民主共和D.自由平等解析:A本题是一道情境选择题,通过辛亥志士蔡元培改名一事考查学生对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的理解。依据题目中的“辛亥革命的志士”、“炎黄的孑遗之民”等信息即可做出正确判断。13.孙中山选集下卷载“因此吾人欲

11、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材料反映的孙中山民族主义观是()A.用暴力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B.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C.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D.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真正自由与独立解析:D从材料中“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可以看出孙中山认为在当时中国民族主义最根本的是反对帝国主义,A、B两项是处理国内民族关系的政策,与材料内容不符,C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C三项。14.(2011沈阳模拟)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写道:“说明了同

12、盟会的革命纲领之后,河南洛阳嵩县的绿林好汉们议论开了,有的人说:先杀洛阳知府,再杀河南巡抚,赶走北京皇帝,孙文坐了天下,我们都要当官,没有人敢说我们是土匪啦!”由此可见,基层同盟会会员宣传三民主义的突出重点和弱点分别是()A.民族主义,民权主义B.民权主义,民族主义C.民族主义,民生主义D.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解析:A“赶走北京皇帝”说明宣传的重点是民族革命要推翻清政府的封建统治;“我们都要当官”说明对政治革命的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本质并不清楚。15.(2011潍坊质检)1924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

13、生一个新希望。”“这个办法”是()A.武装夺取政权B.联合地方实力派C.建立责任内阁D.实行新三民主义解析:D本题主要从时间上判断,1924年孙中山此时已经接受了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新三民主义成为这个时期的指导思想。16.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罗斯特里尔说:“毛泽东是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东方道德标准的哲学家。”下列各项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开创“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发起“人民公社化”运动提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思想A.B.C.D.解析:A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的特点。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因此无法支持材料

14、观点。17.(2012潍坊模拟)右图漫画乌鸦喝水新篇中的乌鸦可能受其前辈喝水传说的影响,耐心地往瓶中投石子,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来对照的话,这违背了()A.一切从实际出发B.密切联系群众C.教条主义D.经验主义解析:A图中乌鸦无视吸管存在的变化,应该属于思想僵化的表现,故A项最佳。C、D两项是表现,不符合“违背”要求;B项在材料中未体现。18.(2011莆田质检)“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

15、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上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发表于()A.国民革命时期B.井冈山时期C.延安时期D.过渡时期解析:B抓住材料中“革命失败以后”以及材料内容可以判断,毛泽东论述的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映的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19.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14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这里的“方向”指()A.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C本题考查学生对邓小平理论的有关知识的掌握能力。根据时间及相关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

16、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从此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了明确方向。20.原广州市政协主席陈开枝在回忆邓小平的文章中写道:“等于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摇摆不定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扭曲的方向摆正了。”材料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南方谈话C.“文革”时期全面整顿D.中共十五大解析:B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又一次跳上船头,把扭曲的方向摆正”。“文革”时期的全面整顿并没有结束“文革”“左”倾错误,所以并没有摆正扭曲的方向。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可以说是第一次摆正方向,而1992年的南方谈话则是又一次摆正方向。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21题16分,22题

17、24分,共40分)(对应学生用书第333334页)2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剥茧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材料二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材料三欲改造吾国民之无知,

18、使之脱胎换骨,恐使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惟在涉毒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此之所以专对去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告也。高一涵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1915年10月)(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位作者提到“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4分)(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民”的主要区别。(6分)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第(1)问要注意材料中标注材料出处的时间,然后结合材料的内容可推断出三人是对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的反思总结。第(2

19、)问抓住材料二中“自主的”“进步的”“科学的”等关键信息回答;第(3)问根据材料可以总结出梁启超强调了国民素质的提高与国家兴衰的重要关系,陈独秀更强调培养青年人对社会的重要作用。答案:(1)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有名无实),使他们意识到,以旧国民、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必须通过思想启蒙改造国人意识,培育新的国民为社会变革奠定基础。(6分)(2)“新”在成为自主的、进步的、务实的、开放的,富于进取和科学精神的新青年,集中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4分)(3)梁启超提出要建立新国家必须先培植新国民,突出了国民素质与国家兴衰、社会进步之间的重要关系。陈独秀继承发

20、展了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将思想目标锁定在新青年上,更符合实际。(6分)22.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和图片,回答问题:材料一孙中山手书材料二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绝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材料三(1)材料一中的图一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中的图二指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