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冠县2022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2022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2022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2022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2022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2023学年八上物理期末模拟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响度太小B大声说话是为了提高声音的音调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说明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D关上窗户可以减小窗外噪声的影响,说明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慢2如图所示是各插一面彩旗的甲、乙两

2、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以房子为参照物,两车均是运动的,甲向右运动,乙向左运动B以房子为参照物,甲车一定是向右运动的,乙车一定是静止的C以甲车为参照物,房子一定是向左运动的,乙车可能是静止的D以乙车为参照物,房子可能是向右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3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中学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50cmB沐浴时让人感到舒适的水温约为70C一般中学生的质量约是50kgD学校运动会上百米赛跑的成绩为6s4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体积较大、形状不规则的矿石的密度.先用天平称出矿石的质量为200g,接着按下图A、B、C的顺序测其体积,下

3、列判断中错误的是A矿石的体积为80cm3B浸没的矿石排开的水的质量为120gC小明测得矿石的密度为2.5103kg/m3D按图中A、B、C的步骤测得矿石的密度会偏小5如图所示,暗室的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白纸上面放一块小镜子,用手电筒垂直照射镜面,从侧面看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漫反射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6十四个无声世界的孩子在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用一个“啊”字唱出了“整个春天”如图是嘉宾和孩子用手指放在对方的喉结附近正在相互感知发出“啊”的情景用这种方式让听不到声音的孩子感知到发出“啊”,这是利用了A声咅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4、的B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C固体传声比气体快D声音的音色可以用手感觉7维恩图是一种比较事物之间异同点的方法,中间相交处表示它们的相同点。如图的归纳,其中错误的是()ABCD8老师上课时经常用到投影仪,如图所示,关于投影仪的使用以下做法中合理的是A投放到屏幕上的画面太靠上时,应增大平面镜与凸透镜的夹角使画面向下移动B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靠近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C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上移动D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9分别用质量相同的铜、铁、铝制成三个体积都相等的空心球,比较它们中间空心部分的体积,

5、则(已知:)()A铜球最大B铁球最大C铝球最大D三球一样大10如图所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A的像会变大B移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能得到蜡烛A的像C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明亮的环境中进行D该实验应选择较薄的茶色玻璃板11以下四种现象,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海市蜃楼B笔在水面处“折断”C凿壁借光D亮在水中形成“倒影”12下例长度的正确测量是( )ABCD13家用放大镜(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时( )A一定是实像B一定是虚像C像距一定大于物距D像距一定小于焦距14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

6、,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A老师的声音振动慢B老师的声音音色不好C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1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B声音的音调与物体的振幅有关C利用次声波可以确定鱼群位置和海水深度D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16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0cm处时,在另一侧距凸透镜2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了一个与烛焰等大的清晰像,若保持物距不变,更换一个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要想在屏上出现清晰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使屏远离透镜B使屏靠近透镜C使屏向上移动D使屏向下移动17下面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ABCD

7、18在下图所示的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A、B、C、D、19某钢瓶中装有氧气,在一次急救中用去了其中的,则钢瓶内剩余的氧气( )A质量和体积都只有原来的一半B质量和密度都只有原来的一半C密度和体积都只有原来的一半D质量、密度和体积都只有原来的一半20如图所示的四个光路图中,MM为平面镜,PO为入射光线,ON为法线,入射角PON等于60,其中符合光的反射定律的光路图是ABCD21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灯的亮度,若要求滑片P向右端滑动时灯逐渐变暗,则下列接法正确的是()AM接A,N接BBM接A,N接DCM接C,N接BDM接C,N接D22如图所示是在同一位置开始同

8、向运动的甲、乙两物体路程S与时间t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物体同时开始运动B以甲为参照物,乙可能是静止的C甲、乙开始运动后,两物体相遇了两次D在t=3s时,甲物体的运动速度为1m/s23关于一枚铁钉和一块泡沫的比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铁钉的质量一定大B铁钉的密度一定大C泡沫的质量一定大D泡沫的密度一定大24移动硬盘能够贮存信息,是利用了物质的()A硬度B磁性C导电性D导热性25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秒末的速度为9.0m/s,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m/sB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

9、为5.4m/s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m/s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m/s26关于误差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误差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B采用精密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可以消除误差C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D实验中误差不能绝对避免,但可以想法尽量使它减小27下列关于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列为( )观察温度计读数并记录 取出温度计 选取适当温度计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数分钟ABCD28下列现象中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来解释的是( )A雨后天空,弧状光带B岸边树木,水中倒立C水中铅笔,水面折断D井底之蛙,所见甚小29将物体放

10、在距凸透镜4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3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A10cmf15cmB15cmf20cmC20cmf30cmD30cmf40cm30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 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31甲和乙两物体质量相等,甲=5乙,且V甲=10cm1甲乙物体的体积和密度关系是:6V甲=V乙,若两物中只有一个空心的,则_物体一定是空心的,且空心部分的体积是_cm1。32如图所示,弹簧测

11、力计的测量范围是_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N。33在观察“碘锤”中碘的升华现象之前,小明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碘的熔点为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你认为图_(填“甲”、“乙”)更好,理由是:另一幅图中的碘颗粒除了会发生升华现象外,还可能会出现_(选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34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填上空缺(1)悠扬的笛声是_振动产生的(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_35如图所示,在圆形烧杯的水面上漂浮着一个正方体的木块,木块水面以下的部分看起来比水面以上的分要

12、大一些,这是因为烧杯和水的组合体相当于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造成。36太阳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m/s。阳光下看到一朵花是红色的,透过蓝色的玻璃看这朵花,则这朵花呈现_色。睛朗的夏天,小明在树荫下看到很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圆形光斑的形成可以用光的_来解释;仔细观察光斑,发现这些圆形光斑大小不一,这些圆形光斑的大小主要与_(选填“树叶间小孔的大小”、“树叶间小孔到地面的距离”或“太阳到树叶间小孔的距离”)有关。37向水中叉鱼时要往看到的鱼的下方叉,是因为来自鱼的光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发生折射,折射角_入射角,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到的是水中鱼_变_的虚像。38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2:

13、3,体积之比为3:2,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为_;若把甲物体截去一半,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为_。39如图,滑动变阻器有ABCD四个接线柱,使用接线柱A和D时,要使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减小,滑片应向_端移动(选填A或B)。如果滑片向右滑动,使电流变大,则应接_或_。 40在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有三处堪称奇观的声学建筑;回音壁、三音石和圜丘如图所示,当游客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使_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加强造成的音响效果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题,15分)41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4、1)如图(甲)所示,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的光屏上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对光有_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此凸透镜的焦距约是_ cm;(2)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团结协作,组装并调节好装置,把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处,调节蜡烛和光屏位置如图(乙),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清晰的像,_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3)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移动蜡烛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在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变化情况是_(选填“变大”“变小

15、”或“不变”);若不移动蜡烛,为了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以将一个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4)实验前为了使像完整地成在光屏的中央,可采取的办法是调整烛焰、_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随着实验的进行,蜡烛燃烧逐渐变短,为使像仍然能完整地成在光屏中央,这时最合理的调整是_ (选填下列选项前的字母)。A只需将凸透镜向下移动一些 B只需将光屏向上移动一些C将凸透镜和光屏都向下移动一些 D以上办法均可42图甲是小峰“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1)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冰的温度是_。(2)图丙是小峰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

16、化规律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_不变。(3)由图丙可知,冰是_(填“晶体”或“非晶体”)。(4)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液体_(选填“会”或“不会”)沸腾。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题,20分)43有个未装满水的瓶子,瓶子里水的质量为130g,瓶子的容积为250mL,有只乌鸦要喝瓶中的水,但喝不到。于是乌鸦不断的把质量均为10g的小石块放入瓶里,直到放入第30块小石块时刚好喝到水(水面恰好到瓶口),如图所示。求:(1)瓶子中水的体积;(2)小石块的密度。44一块体积为100厘米3的冰块熔化成水后:(1)体积多大?(2)质量是多少?参考答案

17、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1、C【详解】A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故A错误;B大声说话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属于利用超声传递能量,故C正确;D关上窗户可以减小窗外噪声的影响,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C。【点睛】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之间,大于20000Hz的声波,人们听不见,叫超声波,小于20Hz的,人们也听不见,叫次声波;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由于人的听觉范围的限制发出的声音不一定能听得到;分清声音的特性有三个;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2、D【详解】因为房子的炊烟向右,

18、所以风向右吹,而甲车的彩旗向左飘,所以甲车只能向右运动,且车速大于风速;对于乙车,乙车的彩旗向右飘,则乙车可能有三种情况:向左运动,静止,向右运动,且车速小于风速。所以AB以房子为参照物,甲车向右运动,乙车可能静止,可能向左运动,也可能向右运动,故AB不符合题意;C因为甲车只能向右运动,当以甲车为参照物,房子向左运动,乙车可能向左运动,也可能向右运动,故C项不符合题意;D以乙车为参照物,当乙车向左运动时,房子是向右运动的;当乙车静止时,房子是静止的;当乙车向右运动时,房子是向左运动的;故D项符合题意。3、C【解析】A中学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故不符合题意;B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

19、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在40左右,故不符合题意;C中学生的质量约为100斤,即50kg左右,故符合题意;D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中学生百米成绩一般在15s左右,故不符合题意。4、B【详解】A由图中量筒中倒水前后的示数可知矿石的体积:V=200ml120ml=80ml=80,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浸没的矿石排开的水的体积=V=80,则=1g/80=80g,故B错误符合题意;C矿石的密度为:=2.5kg/,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按图中A、B、C的步骤测得矿石的密度,由于从烧杯中取矿石,矿石会沾水,使测得的矿石体积偏大,所以根据密度公式 可知测出的密度偏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5、C【详解】当

20、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时,在平面镜上会发生镜面反射,所以光线会集中在竖直方向,所以从侧面看到的平面镜是暗的,而纸会发生漫反射,所以在侧面看到的纸是亮的,故选C。6、A【详解】嘉宾和孩子用手指放在对方的喉结附近正在相互感知发出“啊”的情景,根据喉结的振动,用这种方式让听不到声音的孩子感知到发出“啊”,这是利用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故A正确,BCD错误7、C【详解】A投影仪和照相机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工作的,都能成倒立的实像。故A正确;B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物体成虚像;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物体在焦点以内成虚像。故B正确;C湖中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错

21、误;D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日食和月食的形成、立竿见影都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D正确。故选C。8、D【详解】投影仪是根据物距处于f、2f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并且物距越小,所成的像越大,像距也越大平面镜通过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可以将凸透镜成的像呈在屏幕上,若画面太靠上时,应减小平面镜与凸透镜的夹角,使画面向下移动,故A错误;若要使画面大一些,则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所以应是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向下移动,故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投影仪的制作原理及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投影仪的构造及特点,记熟成像规律,并搞清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9、A【详解】根据

22、题意知道,三个球的质量相等,即m铜=m铁 =m铝因为铜铁铝则三种物质的体积关系是V铝V铁V铜又因为三个球的体积相等,所以,由V空 =V球-V物质知道,三个球的空心部分的关系是V铜空 V铁空V铝空即铜球的空心部分体积最大,故只有A正确,故选A。10、D【详解】A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等大,所以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A的像将不变;故A项错误;B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A的像;故B项错误;C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这样可以增加光线的对比,使观察效果更明显;故C项错误;D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

23、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而选择茶色的玻璃板,可以更好地观察到蜡烛A的像,所以该实验应选择较薄的茶色玻璃板;故D项正确。故选D。11、D【详解】AB海市蜃楼、笔在水面处“折断”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B不符合题意;C凿壁借光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亮在水中形成“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是光的反射现象。故D符合题意。故选D。12、D【详解】A由图知,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没有紧贴被测物体,故A错误;B读数时视线未与尺面垂直,故B错误;C被测物体左侧所对的刻度不是整数刻度,故C错误;D刻度尺的使用规范,方法正确,故D正确。13、C【详解】A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uf,成正

24、立、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B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C D当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vu,由此可得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时,像距一定大于物距,故C正确、D错误;故应选C14、C【详解】体育老师发出指令声音后,由于近处的同学听到的声音响度大,所以听得清楚些;而远处的同学听得的声音响度小,所以听的不清楚;故选C。15、D【分析】(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2)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3)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高于20000Hz的是

25、超声波,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4)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详解】A、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A错误;B、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故B错误;C、超声波具有较强的穿透性,并且能够传递信息,所以人们利用超声波可以确定鱼群位置和海水深度,故C错误;D、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点睛】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征和防治噪声的途径,是声学中的综合题目,要结合各知识点进行分析解答16、A【详解】当u=20cm时,在另一侧距凸透镜20cm处的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与蜡烛等大的像,所以2f=20c

26、m,即f=10cm,物距不变,当凸透镜焦距为15cm时,f1u2f1,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1=30cm,所以屏应远离透镜。故选A。17、D【详解】AA图中两条都是入射光线没有反射光线,故A错误;BB图中从空气射入水中入射角应该大于折射角,故B错误;CD图中凹透镜对光线应该有发散作用,故C错误,D正确。故选D。18、D【分析】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变得太厚,折光能力太强,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矫正近视眼用对光发散的凹透镜,使像成在视网膜上,人才能看清晰物体【详解】图中光线在视网膜前会聚,表示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表示的是近视眼;近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凹透镜,图表示近视眼矫正;中光线在视网

27、膜后会聚,表示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因此表示的是远视眼;远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凸透镜,图表示远视眼矫正故选D19、B【详解】在一次急救中用去了其中的,指的是用去了质量的一半,钢瓶的体积不变,氧气会充满整个钢瓶,氧气的体积还是不变,根据可知,密度也减小一半,即质量和密度都只有原来的一半,故选B。20、A【解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为入射角PON等于60,所以反射角也等于60(即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故A符合光的反射定律故选A【点睛】本题的设计在于考查考生是否掌握了光的反射定律,尤其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个知识点,题目考查方法灵活21、C【详解】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右移,灯泡变暗,

28、电源电压不变,电流变小,电阻变大,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丝变长。下面的接线柱一定接入C,上面的接线柱接A或B。故选C。22、C【详解】A由图可知t=0时乙开始运动,t=2s时甲开始运动,故A错误;B由图可知甲、乙图像的斜率为v,v甲v乙,因此以甲为参照物,乙不可能是静止的,故B错误;C由图可知分别在t=3s,t=9s时两物体路程相同,即相遇了两次,故C正确;D由图可知t=3s时,甲的速度为故D错误。故选C。23、B【详解】一枚铁钉和一块泡沫由于不知道体积的大小,无法知道质量的大小,但泡沫的密度一定小于铁钉的密度,故B正确。故选B。24、B【分析】物质的属性有硬度、弹性、磁性、塑性、状态、颜色

29、、质量、密度、导电性、绝缘性、延展性、透光性、导热性、比热容、热值,不同物质的属性不同,实际应用也就不同。【详解】移动硬盘能够贮存许多信息是利用了本身具有的磁性,故B正确。故选B。【点睛】生活中常说的“物尽所用”,指的就是不同的物质按其属性的不同有不同的用处,平时要多留意,多观察,多思考。25、C【详解】A前5s内的路程未知,所以不能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求出前5s内的平均速度,故A错误;B后5s内的路程未知,所以不能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求出后5s内的平均速度,故B错误;CD百米赛跑的路程是100m,时间是10s,所以平均速度为故C正确,D错误。故选C。26、D【详解】A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

30、异,误差不是错误,故A说法错误;BCD误差是可以减小的,但误差不能消灭,也就是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错误是可以消灭的,B说法错误;C说法错误;D说法正确。故选D。27、C【详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先要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然后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待示数稳定后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 取出温度计 即; 故C符合题意【点睛】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是:(1)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合适量程的温度计; (2)使用前认清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以便正确读数; (3)使用时应把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的侧壁或底部,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方可读数

31、; (4)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视线必须与温度计内液柱的上表面相平28、D【详解】A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岸边树木,水中倒立,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这是光的反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水中铅笔,水面折断,这是光的折射的缘故,故C不符合题意;D井底之蛙,所见甚少,这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故D符合题意。故选D。29、B【详解】因为物距大于像距,所以满足物距大于2倍焦距,且像距介于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所以40cm2f,f30cm2f,化简后可得15cm

32、f20cm故选B30、D【详解】A比较两车速度的大小关系,可采取两种方法:取时间相同,然后比较路程,路程长的速度大;取路程相同,然后比较时间,时间短的速度大,从图中可得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A说法错误;B由s-t图象:得出两小车在6s内的路程分别为1.2m和0.5m,甲在乙前0.7m,B说法错误CD由图象可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则以甲为参照物,乙在向西运动,以乙为参照物,甲在向东运动,C说法错误,D说法正确。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31、乙 10 【详解】12由题可知m甲=m乙;甲=5乙所以有即V乙实=5V甲实又因为6V甲=V乙所以可以知道乙的体积比实心的变大了,如果两物体

33、中只有一个是空心的,所以乙物体是空心的,乙物体是实心的,则空心部分体积V空=6V甲-5V甲=V甲=10cm132、05 3.6 【详解】12由图示弹簧测力计可知,其测量范围是05N,其分度值是0.2N,示数为3.6N。33、甲 熔化 【详解】甲图,“碘锤”在水中加热,热水的温度约为100,碘的熔点为113.7,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所以碘不会熔化;碘颗粒吸热会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则该物态变化为升华,故甲更好;图乙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800,高于碘的熔点113.7,碘吸热可能熔化;34、空气柱 大于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悠扬的笛声是由于笛子中的空气柱振动

34、产生;(2)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在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3)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35、凸透镜【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解答此题;,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详解】盛水烧杯的形状是圆柱形的,烧杯和水的组合体起到了凸透镜的作用,而水下面的木块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木块水面以下的部分看起来比水面以上的分要大一些。36、3108 黑 直线传播 树叶间小孔到地面的距离 【详解】1太阳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m/s

35、。2太阳光照在红色花朵上,其他颜色的光都被吸收了,只有红光被反射,所以呈现红色;蓝色的玻璃只能透过蓝光,红花反射的红光被蓝玻璃吸收了,没有光通过蓝玻璃,故透过蓝色的玻璃看这朵花,则这朵花呈现黑色。34树荫下看到很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圆形光斑的形成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该现象属于小孔成像现象,这时候的光斑是太阳的像。小孔成像所成的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像的大小与树叶间小孔到地面的距离有关。37、大于 实物 高(或浅) 【详解】1向水中叉鱼时要往看到的鱼的下方叉,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23我们逆着折射光线看,此时人眼接收的光线是直线,看到的鱼是水中实物的鱼变高(或浅)的虚像。38、4:9 4:9 【详解】1由题知,甲、乙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为2:3,体积之比是3:2,设m甲=2,则m乙=3;设V甲=3,则V乙=2;甲、乙两个物体的密度之比:;2同种物质的密度是相同的,所以若把甲物体截去一半,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为4:9。39、A BD BC 【详解】1接线柱A和D连入电路中,若要使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减小,应减小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即滑动滑片P应向A端移动。23如果滑片向右滑动,使电流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