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课件16-细胞周期_第1页
细胞生物学课件16-细胞周期_第2页
细胞生物学课件16-细胞周期_第3页
细胞生物学课件16-细胞周期_第4页
细胞生物学课件16-细胞周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六章 细胞增殖与细胞周期 细胞学说:(1)细胞是多细胞生物的最小结构单位,对单细胞生物来说,一个细胞就是一个个体;(2)多细胞生物的每一个细胞为一个代谢活动单位,执行特定的功能; (3)细胞只能通过细胞分裂而来。 细胞分裂:DNA分裂, 胞质分裂 第一节 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一原核细胞的DNA复制和胞质分裂 DNA附着在细胞膜上进行复制;内褶、隔。二原核细胞分裂的控制 引起DNA复制的物质是控制原核细胞分裂的因素。 第二节 真核细胞的分裂两种主要变化:DNA复制和细胞质分裂;3种分裂方式:无丝分裂(amitosis),有丝分裂(mitosis),减数分裂( meiosis)一、无丝分裂(直接

2、分裂, amitosis)1。 无丝分裂的普遍性(非正常分裂方式)2。 特点:不形成纺锤体;不形成染色体;核拉长呈哑铃状。 二、有丝分裂特点:包括核分裂和细胞质分裂两个过程。有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形成,子细胞DNA 2n(一)核分裂:5个时期:前期、前中期、中期、后期、末期 PPMAT图16-5 1前期(prophase):从染色质卷曲凝缩成染色体开始到核破裂的时期 前期的主要事件是:染色质凝缩,分裂极确立与纺锤体开始形成,核仁解体,核膜消失。 2前中期(prometaphase)指由核膜解体到染色体排列到赤道面(equatorial plane纺锤体正中的假想垂直面)这一阶段。纺锤体微管向细胞内

3、部侵入,与染色体的动粒结合。动粒处的分子马达使染色体向微管的负端移动。此时染色体是既向一极移动也向另一极移动,是以振荡的方式移向纺锤体中部的。其原因是姊妹染色单体的动粒都结合有微管和分子马达。 3中期(metaphase)指从染色体排列到赤道面上,到姊妹染色单体开始分向两极的一段时间。等待信号(waiting signal,),未连到纺锤体上的染色体的动粒发出等待信号,使其他染色体不再分离,进入等待状态直至全连上。动粒的作用:(1)将染色体连接到纺锤丝上;(2)调节染色体的分离时间。可以将动粒称为细胞分裂的看门人(gatekeeper)。此时期的限制点称为纺锤体检验点(spindle chec

4、kpoint),该检验点使纺锤体异常的细胞离开有丝分裂。 4后期( anaphase)指姊妹染色单体分开并移向两极的时期,当子染色体到达两极后,标志这一时期结束。后期中两种主要变化:(1)染色体向两极移动(后期A ), (2)两极的距离拉大(后期B)。动粒微管的解聚和动粒中的行走蛋白的牵引力使染色体向两极移动。有关动粒对染色体产生拉力的机制的假说(图1-10)马达蛋白和微管系统共同协作,使染色体分离 5末期(telephase)染色体到达两极,即进入了末期。末期子核的形成,大体经历了与前期相反的过程,即染色体解聚缩、核仁出现、核膜重新形成。核仁由染色体上的核仁组织中心形成(NORs),几个NO

5、RS共同组成一个大的核仁,因此核仁的数目通常比NORs的数目要少。前期核膜解体后,核纤层蛋白B与核膜残余小泡结合,末期核纤层蛋白B去磷酸化,介导核膜的重新装配。(图)(二)细胞质分裂(cytokinesis)在染色体去凝缩和核膜重建的同时,细胞质粘度变小,开始细胞质分裂。一般核分裂与细胞质分裂协调进行。1动物细胞的胞质分裂是以形成收缩环的方式完成的。分裂沟的形成:质膜下微丝束绕细胞一周形成收缩环,收缩环收缩使细胞表面出现分裂沟。中间体(midbody图):动物胞质分裂的另一特点是形成中体。末期纺锤体开始瓦解消失,但在纺锤体的中部微管数量增加,其中掺杂有高电子密度物质和囊状物,这一结构称为中体。

6、2、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分裂植物胞质分裂的机制不同于动物,其后期的纺锤体中央出现成膜体(phragmoplast),其中的小泡不断融合扩大形成一片连续的质膜,即细胞板(cell plate)将细胞一分为二,最后在细胞板两侧积累多糖,形成细胞壁。 成膜体的形成(phragmoplast)来自高尔基复合体的小泡向赤道面集中,并融合成大的扁囊,其附近集中有内质网,扁囊腔内有初生壁物质,此结构总称为成膜体。最后成膜体成为具有双层膜的细胞板。 三、 减数分裂有性生殖的高等生物配子发生过程中的细胞分裂方式。特点: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2次,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1n,将减数分裂又分为减数分裂和减数分裂。减数

7、分裂模式图 (一)减数分裂 前期、前中期、中期、后期、末期 1前期 减数分裂的特殊过程主要发生在前期I,通常人为划分为5个时期:细线期(leptotene)、偶线期(zygotene)、粗线期(pachytene)、双线期(diplotene)、终变期(diakinesis)。(1)细线期(leptonema) 染色体呈细线状,具有念珠状的染色粒。持续时间最长,占减数分裂周期的40%。细线期虽然染色体已经复制,但光镜下分辨不出两条染色单体。由于染色体细线交织在一起,偏向核的一方,所以又称为凝线期(synizesis),在有些物种中表现为染色体细线一端在核膜的一侧集中,另一端放射状伸出,形似花束

8、,称为花束期(bouquet stage)。(特点:染色体为二分体,染色体上有染色粒,染色体通过端粒与核膜相连,染色体呈花束状,故又称花束期)。 2、偶线期(zygonema)持续时间较长,占有丝分裂周期的20%。亦称合线期,是同源染色体配对的时期,这种配对称为联会(synapsis)。这一时期同源染色体间形成联会复合体(synaptonemal complex,SC,图)。在光镜下可以看到两条结合在一起的染色体,称为二价体(bivalent)。每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经过复制,含四个染色单体,所以又称为四分体(tetrad)。联会复合体的组成和结构:核蛋白构成的扁平发夹式的三分区结构。2条边侧成分

9、和中央成分。偶线期DNA合成,0.3%的DNA在此期合成,称此部分DNA为偶线期DNA(zygDNA or z-DNA),其作用:连接姊妹染色体,有利于联会复合体的形成。 (3)粗线期(pachynema),又称重组期。联会复合体仍存在,配对的同源染色体称为二价体(bivalent)由两条同源染色体组成,也称四分体(tetrad)含4条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间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叉(chiasma)和交换(crossing over)。(4)双线期( diplonema) 联会复合体解体,姊妹染色体清晰可见,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有一些交叉。此期持续时间较长。染色体又分散成网状,又称核网期。卵母

10、细胞合成大量核糖体DNA,并转录大量核糖体RNA,灯刷染色体是双线期特征。(5)终变期(diakinesis) 染色体更加变粗、变短。交叉数量减少,并端化,二价体分开,核膜、核仁消失,纺锤体形成。2前中期:动粒与微管连接,二价体排列在赤道面上。3中期:两条同源染色体分开,并拉向两极。4后期:每极染色体数为1n,DNA为2C,染色体为二分体。5末期:根据物种不同,此期情况有所不同,(1)直接进入第二次分裂;(2)又出现核膜、核仁,染色体又分散。(二)减数分裂基本过程与有丝分裂相同。减数分裂的最终结果:分裂两次,产生4个单倍体细胞,称为四分子(quartet)。(三)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

11、共5方面。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1体细胞分裂方式 生殖细胞分裂方式2DNA复制1次分裂1次 DNA复制1次分裂两次 染色体数2n2n,4C-2C 2n1n,4C1C3DNA合成时间短 DNA合成时间长4每个染色体独立活动 染色体配对、联会、交叉、交 换、基因重组。5持续时间短 持续时间长 第三节 细胞周期及其调控细胞周期包括:间期和分裂期一、细胞周期( cell cycle)细胞周期:细胞由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都要经历相同的变化阶段,并周而复始地进行活动,细胞的这种生长、分裂循环称为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分为G1、S、G2和M四个连续的时期。各期特点:1G1期:主要进行一定数量的RNA和某

12、些专一性蛋白质的合成。 触发蛋白(trigger protein)使细胞通过G1期限制点进入S期的一些蛋白。缺乏该类蛋白,细胞不能进入S期,而会进入G0期。 使细胞停留在G1期的关键蛋白抑素(chalone)2S期主要特征是进行DNA合成,还合成组蛋白和非组蛋白;S期有促进DNA合成的物质;微管的解聚可以导致DNA合成和细胞分裂。3G2期 DNA含量为4C,G2期末合成一种蛋白激酶,该激酶使细胞由G2期进入M期(MPF)。G2/M期监控点(checkpoint)此点要检查DNA是否完成复制,细胞是否生长到合适大小,环境因素是否有利于分离等。4M期:将遗传物质载体(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13、。5G0期:暂时退出细胞周期而处于拘留状态的细胞称为G0期细胞。当受到合适刺激后又能进入细胞周期。有丝分裂指数的概念:在一群细胞中,一定时间有丝分裂相细胞所占的百分数。二、细胞分裂的影响因素1细胞大小:核质指数:NP=Vn/Vc-Vn2抑素:G1期产生的蛋白,抑制细胞分裂。3cAMP:细胞分裂速率同cAMP的含量成反比。4接触抑制(Contact inhibition):细胞相互汇合接触后,即停止分裂和生长。5激素:生长素、赤霉素等三、细胞周期的调控 分裂期促进因子(M-phase promoting factor, or maturation-promoting factor, MPF) 1

14、960s Leland Hartwell以芽殖酵母为实验材料,利用阻断在不同细胞周期阶段的温度敏感突变株(在适宜的温度下和野生型一样),分离出了几十个与细胞分裂有关的基因(cell division cycle gene,CDC)。如芽殖酵母的cdc28基因,在G2/M转换点发挥重要的功能。Hartwell还通过研究酵母菌细胞对放射线的感受性,提出了checkpoint(细胞周期检验点)的概念,意指当DNA受到损伤时,细胞周期会停下来。 1970s Paul Nurse等人以裂殖酵母(图13-17)为实验材料,同样发现了许多细胞周期调控基因,如:裂殖酵母cdc2、cdc25的突变型和在限制的温

15、度下无法分裂;wee1突变型则提早分裂,而cdc25和wee1都发生突变的个体却会正常地分裂。进一步的研究发现cdc2和cdc28都编码一个34KD的蛋白激酶,促进细胞周期的进行。而weel和cdc25分别表现为抑制和促进CDC2的活性。 1983年Timothy Hunt首次发现海胆卵受精后,在其卵裂过程中两种蛋白质的含量随细胞周期剧烈振荡,在每一轮间期开始合成,G2/M时达到高峰,M结束后突然消失,下轮间期又重新合成,故命名为周期蛋白(cyclin)。后来在青蛙、爪蟾、海胆、果蝇和酵母中均发现类似的情况,各类动物来源的细胞周期蛋白mRNA均能诱导蛙卵的成熟。用海洋无脊椎动物和两栖类的卵为实

16、验材料进行这类实验,好处在于卵的量比较大,而且在胚胎发育的早期,细胞分裂是同步化的。 2001年美国人LelandHartwell、英国人Paul Nurse、TimothyHunt对细胞周期调控机理的研究而荣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细胞周期蛋白(Cyclin):随着细胞周期的变化呈周期性的出现与消失的蛋白质,可分为A、B、C、D、E等几大类,它们在细胞周期中的不同阶段相继表达,通过激活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从而调控细胞周期的进程。 cyclinA, cyclinB, cyclinD, cyclinE等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 dependent kinase,CDK): 与cyclin

17、结合发挥作用的蛋白激酶,不同的CDK /cyclin复合物通过使专一耙蛋白磷酸化驱动细胞周期的运行。 G0 G1 S G2 M cyclinD cyclinE cyclinA cyclinBCyclins的时相起伏(二)细胞周期蛋白(cyclin)1S期周期蛋白:cyclin A,在G2期含量最高。2M期周期蛋白:cyclin B,在G2/M期达到最高峰。3G1期周期蛋白:cyclin C、D、E等,酵母为CLN1-3,G1期达到高峰。周期蛋白的结构特点:周期蛋白盒(cyclin box),为保守区;破坏盒 (destruction box);PEST序列。Three cyclins are required in all eucaryotic cells:G1/S-cyclins bin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