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_第1页
7.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_第2页
7.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_第3页
7.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_第4页
7.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导入老人摔倒扶不扶?老板跑路了怎么办?遇到校园欺凌怎么办?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条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第一百八十四条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 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第三十九条学校应当建立

2、学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对教职员工、学生等开展防治学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训。对实施欺凌的未成年学生,学校应当根据欺凌行为的性质和程度,依法加强管教。对严重的欺凌行为,学校不得隐瞒,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处理。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授课人:时间:2022.03.23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通过学习本课,认同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的正确性,增加我国对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及法治社会的信心。科学精神:通过了解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了解我国依法治国的方略的科学设计,知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需要付出长期艰苦

3、努力,理解其中的系统性、渐进性和持久性法治意识:知道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树立法治意识公众参与:通过学习本课,提升参与社会法治宣传的积极性,同时个人应努力做到尊法、用法,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学习目标1.理解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了解我国法治建设历程,明确国家法治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革命实践。3.明确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的内涵和具体要求,坚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信念。目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13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

4、原因1 依法治国就是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依法治国即法治,是指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来治理国家;国家的一切政治、经济、社会活动以及公民在各个生活领域的行为,都应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涉;其基本要求是,国家立法机关依法立法,政府机关依法行政,司法机关依法检察和审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受法律的切实保护,国家机关的权力受法律严格控制,强调法权高于个人的权威;这里区别于人治,依靠执政者个人的贤明治理国家的治国方式,虽然国家也有法律但强调人高于法。依法治国的内涵依法治国的原因对个人:法保障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保障我们的权

5、益不受侵犯,维护我们的权益对社会:社会的和谐稳定,管理社会事务对国家:维护统治,管理国家事务,保障人民权益,反映人民利益(联系法的职能:维护阶级统治,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材料:“法律是什么?最形象的说法就是准绳。用法律的准绳去衡量、规范、引导社会生活,这就是法治。”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是判断是非、辨别黑白、衡量利害的标准。何谓法治?“法治就是用法律这个准绳去衡量、规范引导社会生活。”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把

6、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来把握,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法治,对于民众来说,法无禁止即可为,而对于政府来说,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治是人人平等,消除特权,在法庭宣判之前,任何人都是无罪的,坚持无罪推定,落实疑罪从无;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等等。一个人服从法律,他就是自由的。法律在无预设对象的前提下,为社会的每一个机体制定了行为准则,从这个意义讲,法治就像我们呼吸的空气,无处不在。铭刻在人们心中的法治,才是真正牢不可破的法治。1.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2.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

7、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3.法律是治国理政的最大的规矩,法治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以理性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途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三单元导言)4.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通过实行法治,保障人权,维护社会和谐,实现长治久安,推进国家治现代化。(第七课导言)依法治国的原因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权衡所以定轻重,准绳所以正曲直。-吴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2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2014年1999年1997年1978年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宪法中增加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明确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2017年 2018年,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负责全面依法治国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作为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2020年2021年1月2018年 2021

9、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了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规划指出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为着力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

10、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对新时代深化依法治国实践作出了全面部署。注意法制与法治的变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国的法治建设 目前,我国现行有效法律274件、行政法规700多部、地方性法规12000多部、行政规章11000多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但还需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我国的法治建设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

11、在于实施。“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法律的有效实施,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和难点,我国按照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要求,加快完善执法、司法、守法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切实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确保法律全面有效实施。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我国的法治建设 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法治监督涵盖在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监察法的出台和监察委的设立进一步加强了对于国家公职人员依照宪法法律履行职务的监督力度。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我国的法治建设 我国的法治建设有人财物客观条件的保障、制度规范的保障、组织体

12、制的保障、社会环境和法治文化的保障等,从法治保障所针对的具体法治工作领域来看,法治保障体系涉及立法保障、执法保障、司法保障、守法保障、法治监督保障、法学教育保障、法治宣传保障、法律国际交流保障等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我国的法治建设 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以“1+4”为基本框架,“1”就是党章这个党的根本大法,“4”就是在党章之下,分为党的组织法规制度、领导法规制度、自身建设法规制度、监督保障法规制度四大板块。制定党内法规在中央统一领导下进行,应当统筹进行,科学编制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力争到建党100周年时,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高效的党内法规制度实施体系、有力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13、保障体系,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我国的法治建设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1)总目标:(2)实施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路线图,是具体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是宏伟蓝图,前进方向)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更加自觉地坚

14、持依法治国、更加扎实地推进依法治国,努力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向着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不断前进。经过前面回顾法治的历史发展进程,以及对于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的阐述,你认为为什么我国现在提倡的是“法治”而不是“法制”,他们又有什么区别呢?合作讨论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的范畴,法制是以法来管制,指以既定的法律制度作为工具来实施管制。法制是静态意义的词,重在制度。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法治是法的统治,指法在国家治理中具有最高权威,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同等地遵守和服从法律。法治是动态意义的词,重在治理。任何国家都存在法制,只在民主制国家才存在法治从法制国家到法治国家的转变从管

15、制公民到保障实现公民的权益立法、决策走向民主化由压制服从到公平处理社会关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3以小见大以宪法内容明法治原则 宪法序言: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16、义最本质的特征。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党的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统一起来。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切实尊重宪法法律权威,模范遵守宪法法律。(2)要求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1)原因以小见大以宪法内容明法治原则 宪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第四条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

17、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第三十四条至第四十八条规定了公民在宪法层面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例如: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人身自由、言论集会出版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受教育权、财产权、宗教信仰自由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列宁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2)要求(1)原因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以小见大以宪法内容

18、明法治原则 宪法第五条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第三十三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

19、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2)要求(1)原因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材料:我国刑法规定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中华人民共和残疾人保障法规定公共交通工具应当逐步达到无障碍设施的要求。有条件的公共停车场应当为残疾人设置专用停车位。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国家保护妇女依法享有的特殊权益,逐步完善对妇女的社会保障制度。禁止歧视、虐

20、待、残害妇女。各项法律法规中规定针对特定群体,应给予特殊的优待和保护,如法律对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给予特殊的优待和保护,在相关政策上也给予各种优待。为什么法律中有各种样的“不平等”和“特权”存在呢?你认为法律所倡导的平等是什么样的平等? 思考法律上的平等是平等的享有权利,平等的履行义务,即每个社会成员相同的权利义务,强调权利义务的一致性。但平等并不反对合理差别,某些人或者群体可能存在先天缺陷或者处于弱势地位,有必要对其进行特殊照顾,以达到实质上的平等。法律的真谛,就是没有绝对的自由,更没有绝对的平等。-郭道晖以小见大以宪法内容明法治原则 宪法第十四条 国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第二十四条国家

21、通过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通过在城乡不同范围的群众中制定和执行各种守则、公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第五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材料:有人认为法律是最底限度的道德,但法律的要求就应该比道德的要求低吗?社会生活中也存在很多合法却

22、不合道德的事,例如法律允许你见死不救,道德却会谴责你;社会中也存在很多符合道德却违法的事情,例如道德允许你满足一个濒临死亡的人提前结束痛苦的愿望(安乐死),但在刑法上你却涉嫌故意杀人罪。法学界关于法与道德的关系有比较长久的争论,主要分为两派:一派认为恶法亦法,这是资产阶级分析法学的一个论点。最先提出这一论点的是英国法学家、分析法学派的创始人约翰奥斯汀,他认为法(实在法)是主权者以制裁作为后盾或威胁的强制命令。法与道德无关,或至少两者不存在必然的联系,法律即使是不道德的或不正义的,但只要是合法地制定的,仍应具有法律效力。另一派认为恶法非法,这主要是自然法学派的主张,他们认为法律有良法与恶法之分,

23、 判断法律之良恶, 关键要看它是否符合民主的要求,符合社会道德正义。法治不仅是法律之治, 还必须是良法之治。就是说, 法治国家所依之法必须是良法, 必须是民主的法律;反之, 如果法律本身是恶的, 是反民主的, 那么, 即使它得到了严格的贯彻执行, 也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法治, 而只能是法治面纱下的人治幽灵 。我国所提倡的以德治国就是指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建设为落脚点,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配套的社

24、会主义思想体系,并使之成为全体人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问:你认为法律与道德应该是什么关系?如何让道德与法律结合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 思考法律与道德都是一种社会规范,对社会成员都有着强制作用。法律强调外在的国家强制力,道德强调内心的良心折磨和外在的舆论评价,主要是内在的强制力;所谓的“法安天下,德润人心”,道德与法律相辅相成,共同从多个层面去维护社会秩序,促进国家长治久安。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

25、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2)要求(1)原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我国的法治建设 我国现行宪法以82年宪法为蓝本,经历了五次小修,分别是88年、93年、99年、04年和18年。宪法序言部分,99年加入了“邓小平理论”,04年加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8年加入“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宪法的主体部分也有较大的修改,99年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04年将人权保障写入宪法,18年将监察制度和国家工作人权就职时的宣誓制度写入宪法。除此之外,宪法还有一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