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浙江万里学院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2014 届)论文题目 基 于 nRF24L01 的 无 线 温 湿 度检测系统设计( 英文 ) Design of Wireless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Detection System Based on nRF24L01所在学院 电子信息学院专业班级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01 班学生姓名 陈树源 学号 2010013827指导教师 郑子含 职称 副教授完成日期 2014 年 4 月 20 日基于 nRF24L01 的无线温湿度检测系统设计陈树源浙江万里学院电信学院电气101班)2014年4月摘要温湿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2、在工业、医疗、军事和生活等许多地方,都 需要用到检测装置来测量温湿度。 随着现代社会的告诉发展, 传统直接布线测量 方式已无法再满足现状, 特别是在某些环境恶劣的工业环境和户外环境, 通过直 接布线测量显得苍白而无力,因此无线温湿度检测技术应运而生。本设计主要由主控模块、无线传输模块、温湿度监测系统、显示模块、时间 模块、电源模块等组成。 并通过对各种类模块进行对比和筛选,挑出比较适合该 设计的模块。主控模块采用单片机 STC89C5,1 温湿度模块采用 SHT11温湿度传感 器,无线传输模块采用 nRF24L01,时钟芯片采用 DS12C887,显示模块采用液晶 LCD1602。单片机通过时
3、钟模块获取时间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温湿度传感器 采集温湿度信号送给单片机处理; 单片机通过无线模块再把时间数据和温湿度数 据发送到 PC端,在显示模块上显示数据。 整个系统实现了实时监控环境温湿度的 功能。关键词: 温湿度; STC89C51;SHT11; nRF24L01Abstract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In many parts of the industrial, medical, military and other life, you need to use the detector to mea
4、sure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tells traditional direct measurement wiring can no longer meet the status, especially in some harsh industrial environments and outdoor environment, through direct measurement wiring looked pale and weak. Therefore, wireless t
5、emperature and humidity detection technology came into being.Primarily by the design control module, wireless transmission modul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monitoring system, display module, time module, power modules and other components. And through various types of modules for comparison and sele
6、ction, pick more suitable for the design of the module. Master module using SCM STC89C51,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module using SHT11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sensors, wireless transmission module using nRF24L01, clock chip DS12C887, us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LCD1602. SCM data obtained thr
7、ough time clock module, for data processing;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sensors collect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signal to the microcontroller processing; microcontroller through a wireless module and then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data and time data is sent to the PC side, the data displayed on th
8、e display module. The function of the whole system to achieve real-time monitoring of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Key Words: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STC89C51; SHT11; nRF24L01目录 TOC o 1-5 h z HYPERLINK l bookmark6 o Current Document 引言 6 HYPERLINK l bookmark8 o Current Document 总体设计 7. HYPERLINK l boo
9、kmark10 o Current Document 方案论证及比较 7.主控模块的选择 7.温湿度检测系统的选择 8.无线发射模块的选择 9.显示模块的选择 1.0 HYPERLINK l bookmark12 o Current Document 系统硬件设计 1.2. HYPERLINK l bookmark14 o Current Document 单片机主控模块 1.2.其功能和特点 1.2. HYPERLINK l bookmark16 o Current Document 无线射频模块 NRF24L01 1.3 HYPERLINK l bookmark18 o Current D
10、ocument NRF24L01 引脚功能 1.4 HYPERLINK l bookmark20 o Current Document 工作模式 1.4. HYPERLINK l bookmark22 o Current Document NRF24L01模块与单片机的连接原理图 1. 5 HYPERLINK l bookmark24 o Current Document 温湿度传感器 SHT11 1.6.SHT11 温湿度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1.6SHT11 与单片机的管脚连接原理图 1. 7 HYPERLINK l bookmark26 o Current Document 显示模块 1.8
11、.LCD1602 的引脚 1.8LCD1602 与单片机的连接图 1.9 HYPERLINK l bookmark28 o Current Document 电源模块 1.9. HYPERLINK l bookmark30 o Current Document 系统软件设计 2.0. HYPERLINK l bookmark34 o Current Document 主程序流程图 2.0. HYPERLINK l bookmark36 o Current Document NRF4L01 数据发送子程序 2.0 HYPERLINK l bookmark38 o Current Document
12、 NRF4L01 数据接收子程序 2.2 HYPERLINK l bookmark40 o Current Document 温湿度采集子程序 2.2. HYPERLINK l bookmark42 o Current Document 液晶显示子程序 2.2.LCD1602 的指令 2.2LCD1602 数据显示子程序流程图 2.4致谢 2.7.参考文献 2.8.附录 1 系统原理图 2.9.附录 2 源程序代码 3.0.引言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进步 , 许多工农业生产过程以及民用场合都需要对 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检测并控制,比如:粮仓、温室蔬菜大棚、通信基站、电 力变电房、药厂、图书馆、
13、博物馆等 1 。在当今的工业、电力行业中,为了保证社会的正常运作以及人民的正常生活, 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很多企业提倡对设备进行预防性的维护, 而 温度是预防性维护中最重要的监控参数, 温度的过高或过低都可能潜藏着安全隐 患。所以实现温对度在线监测是保证高压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 在传统的温 湿度测量中分别采用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采集温度和湿度信号并通过布置 大量的电缆或导线进行有线传输在多测点的情况下 这种方法无疑大大增加了成 本和系统设计的复杂性同时安装拆卸繁琐不灵活信号容易受到干扰 2 。如今,对农业环境实施技术的认识已经增加到行业当中。 对所需因素的手动 搜集可以是零
14、星的, 不连续的, 并且会在错误的测量中发生变化。这可能会给控 制重要的环境因素造成困难。 无线独特的传感器节点可以减少用于监控环境所需 要的时间和精力。数据日志允许数据减少,遗失或错放。并且,这些数据也允许 安置在关键位置,而不需要在危险情况下放置专门人员 3 。目前,无线数据通信 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遥控遥测、无线抄表、门禁系统、身份识别、非接触 RF 智能卡、无线标签、安全防火系统、生物信号采集、机器人控制等凡是布线繁 杂或不允许布线的场合都希望能通过无线方案来解决。 所以在种种因素下, 采用 无线检测系统的优越性就体现出来了 4 。总体设计方案论证及比较2.1.1 主控模块的选择主控模
15、块作为整个系统的控制核心, 其性能的好坏对系统工作的影响是非常 重要的,经过资料翻阅,初步设定以下两种方案供参考。方案一:STC89C51的主 CPU电路选用 STC89C52RC系列单片机, STC89C52RC 是采用 8051 核的 ISP(In System Programming )在系统可编程芯片,最高工作 时钟频率为 80MHz,片内含 8K Bytes 的可反复擦写 1000次的 Flash 只读程序存 储器,器件兼容标准 MCS-51指令系统及 80C51 引脚结构,芯片内集成了通用 8 位中央处理器和 ISP Flash 存储单元,具有在系统可编程( ISP)特性,配合 P
16、C 端的控制程序即可将用户的程序代码下载进单片机内部,省去了购买通用编程 器,而且速度更快。STC89C52R系C列单片机是单时钟 / 机器周期 (1T) 的兼容 8051 内核单片机,是高速 / 低功耗的新一代 8051 单片机,全新的流水线 / 精简指令 集结构 , 内部集成 MAX810专 用复位电路。方案二: AT90S8515是一种 AVR系列单片机,使用它系统无需程序存储器、 数据存储器以及 AD 转换器,大大简化了硬件的设计。其内部的硬件看门狗电 路及相应的看门狗指令控制, 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及安全性, 适合用于组成智能 检测及采集处理系统。 电荷耦合器件 CCD是在大规模集成电
17、路工艺基础上研制雨 成的 MOS型集成电路芯片。自 1970年美国贝尔实验室 WSBoyle 和 GESmith 首先提出以来, 其技术研究取褥了惊人的进展。 利用摄像镜头 CCD把实时图像信 息通过光电转换而再现信息存储与传递功能。 当对它施加特定时序的脉冲时, 其 存储的电荷便能在 CCD内作定向传输而实现自扫描。它具有体积小、分辨率高、 稳定性能良好、抗电磁干扰等特点 5 。得以在工件尺寸检测、图像传真、智能传 感器等方面广泛应用本文致力于线阵 CCD智能检测系统的研制, 将传感技术、 智 能技术和单片机相结合,实现了非接触在线检测,系统具有实时性、准确性、智 能化、灵敏度高以及标准输出
18、等优点。由于本课题显示的信息简单,不需要显示复杂的信息,若采用该系统就造成资源浪费。本着系统设计硬件选择经济实惠的原则,采用方案一。温湿度检测系统的选择温湿度检测部分是用来显示温湿度信息, 科学家根据不同的检测要求研制出 多种方案,本人提取几种可以应用在本次系统的方案进行比较。方案一:采用 Honeywell 公司相对湿度传感器 HIH3610,并配合 DALLAS公 司一线总线智能电池监视器件 DS2438实现湿度采集,组成一种完全符合一线总 线规范的湿度传感器。相对湿度传感器 HIH3610 在供电电压为 5V时,其消耗电 流仅为 200mA,其输出电压为:V out=V supply0
19、.0062(sensor RH)+016 ,若 V supply 固定为 5V,则其值仅由相对温度值决定。由于一线总线上供电电压值为变量, 故要求在进行湿度测量的同时还应测量电源电压 V supply 的值。 HIH3610测量湿度 值还与环境温度有关,故应进行温度补偿,补偿公式为:RH=(sensor RH)1054600216T。因此,为得到准确的湿度测量值,还应在测量湿度的同时 测量环境温度和一线总线电源电压值。 DS2438硬件资源有 2 个 ADC和 1 个温度 传感器;电压 ADC对 0 一 IOV输入信号实现 10 位变换或通过内部多路开关对 0 5V输入信号实现 9位变换,用来
20、读取加在电源引脚上的电压硬件资源有2 个ADC和 1个温度传感器, 电压 ADC对010V输入信号实现 10位变换或通过内部 多路开关对 05V输入信号实现 9 位变换,用来读取加在电源引脚上的电压。 Sl8820H1 是 DALLAS公司推出的智能型数字式温度传感器,它采用一线接口,既 可通信,又可通过数据线供电,只需占用微处理器的一个 I 0位;并且 DSl88206 将测的温度信号转换为数字量输出, 可以直接与微处理器相连, 大大简化了电路 的设计。 DSl8820 本身带有命令集和存储器,微处理器通过发出控制命令,对 DSl8820的存储器进行读写,完成温度测量。这个方案主要的缺点是逻
21、辑电路复 杂,器件和维护的成本较高,不利于大量投入农业设备的检测。方案二: SHT11是单片集成的数字温湿度传感器,所有信号的调理都在芯片 内部完成,采用 I 2C总线串行接口电路实现通信,完成数据和时钟的传输,而且 直接输出数字信号。 这样不仅节省了单片机的 I/O 口线,而且减少了 A/D 转换器 件,降低了成本,与单片机接口简单、检测准确、稳定性好,实现了对温湿度参数的测量。在实际测量中由于 SHT11的输出特性呈一定的非线性, 采用软件补偿 以获取准确数据。 该温湿度传感器功能强大, 且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长时间的稳 定性等特点,价格也相对低廉,所以完全符合本次设计系统的需要。方案三:
22、HMP45D温湿度传感器是由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组成。其中, 温度传感器是铂电阻温度传感器, 湿度传感器是湿敏电容湿度传感器。 铂电阻的 特点是:温度系数较大,即灵敏度较大;电阻率较大,易于绕制高阻值的元件; 性能稳定,材料易于提纯;测温精度高,复现性好。湿敏电容传感器是用有机高 分子膜作介质的一种小型电容器。 HMP45D温湿度传感器的头部必须有保护滤纸, 防止感应元件被尘埃污染。 湿敏电容不能长时间暴露在含有某些化学物质的气体 中,否则可能改变它的性能,缩短使用寿命。所以,应定期拆开传感器的头部网 罩,清洗滤纸或者更换新的滤纸 7 。首先,对于应用于农牧业的温湿度检测系统, 这一点显得非
23、常的不现实。 其次,该温湿度传感器必须安装在百叶箱内。传感器 的中心点离地面 150 m。这会使得检测的结果失去一定的准确性。所以这个也 不适合。综上所述,方案二比较符合本次设计的要求。无线发射模块的选择本次设计是基于无线设备的温湿度监测系统, 所以,无线设备的稳定性和准 确性非常的重要。经总结,归纳了以下两种方案。方案一: nRF905是 Nordic VLSI 公司推出的单片机视频收发器,工作于 433 868915 MHz,3个 ISM(工业、科学和隧学 )频道,采用 32脚O刚封装,芯片 尺寸为 5m5m,工作电压为 1.9 3.6V。它由频率合成嚣、功率合戒器、晶体振 荡器和调制器组
24、成, 外围元件少, 不用外加声表面振荡器,天线可采用 PBC环形 天线或单端鞭状天线,发射功率最太为 10 dBm接收功率为 460 dBm,在开阔地 传输距离一般可达 600 m以上。 (在地形复杂时会缩短距离,这与使用环境、干 扰、系统调谐有关。但一般调谐不可大于 200 m8 。由于该系统应用于农牧业, 应用环境非常巨大,所以,这一点不能满足设计的需要。方案二: nRF24L01是一款工业级内置链路层逻辑的 2.4HZ 超低成本的无线 收发芯片 ,nRF24L01支持多点间通信 , 最高传输速率达 2Mbit/s, 比蓝牙具有更高 的传输速度。 它采用 SOC方法设计只需少量外围元件便可
25、组成射频收发电路。 与 蓝牙不同的是 ,nRF24L01 没有复杂的通信协议 , 它完全对用户透明通过一个标准 的 SPI 接口与外围控制器连接 , 同种产品之间可以自由通信 , 并且比蓝牙产品更 便宜。所以 nRF24L01是业界体积最小、功耗最少、外围元件最少的低成本射频 系统级芯片 9 。基于以上特点,该无线传输模块满足本次设计的需要。综上所述,方案二比较合适。显示模块的选择方案一:选择主控为 ST7920的带字库的 LCD12864来显示信息。 12864 是一 款通用的液晶显示屏,能够显示多数常用的汉字及 ASCII 码,而且能够绘制图片, 描点画线,设计成比较理想的结果。方案二:采
26、用字符液晶 LCD1602显示信息, 1602 是一款比较通用的字符液 晶模块,能显示字符和数字等信息,且价格便宜,容易控制。方案三:采用 LED7段数码显示管显示,其成本低,容易显示控制,但不能 显示字符。综上所述,我们选择了经济实惠的字符液晶 LCD1602来作为接收端的显示。 发送端用 7 段数码管显示。本次设计的无线温湿度监控系统有上位机子系统 (发送端) 和下位机子系统 接收端)两个部分组成。上位机子系统:图 2-1 发送端系统原理图下位机子系统:10该系统主要由 STC89C51单片机, nRF24L01 无线射频模块,液晶显示, 温湿度传感器,时钟模块和电源模块组成如图 2-2
27、。图 2-2 接收端系统原理图11系统硬件设计单片机主控模块STC 系列单片机是美国 STC公司最新推出的一种新型 51 内核的单片机,片内含有 Flash 程序存储器、 SRAM 、UART 、SPI、AD 、PWM 等模块,其中 STC89C51 的基本功能与普 通的 51 单片机完全兼容。时钟电路图 :时钟模块选用时钟芯片 DS12C88。7 它将晶体振荡器电路、 充电电路和可充电 锂电池等一起封装在芯片的上方, 组成一个加厚的集成电路模块, 其原理图如图 3-1 所示。图 3-1 时钟模块原理图其功能和特点在没有外部电源的情况下可工作 10年 自带晶体振荡器及锂电池可计算到 2100年
28、前秒、分、小时、周、日、月、年七种日历信息并带闰 年补偿用二进制码或 BCD码代表日历和闹钟信息 有12小时和24小时两种制式, 12小时制有 AM 和PM 提示 数据地址总线复用内建 128BRAM,14B时钟控制寄存器, l14B通用 RAM 可编程方波输出、总线兼容中断三种可编程中断:12 时间性中断,可产生每秒一次至每天一次中断 周期性中断 122ms到 500ms 时钟更新结束中断复位电路电路图:复位是单片机的初始化操作, 单片机在启动运行时,都需要先复位,它的作 用是使 CPU和系统中其它部件都处于一个确定的初始状态,并从这个状态开始工 作。单片机的外部复位电路有上电自动复位和按键
29、手动复位两种方式, 按键手动 复位又分为按键电平复位和按键脉冲复位。 而本次设计选择按键电平复位, 按复 位键后复位端通过电阻与 VCC电源接通。如图3-2所示,因为采用了 12MHz,每机器 周期为1us,则只需要 2us以上时间的高电平,在 RST引脚(在电容器 C3的负端) 出现高电平后的第二个机器周期执行复位, 利用电容充电来实现, 在接电的瞬间, RESE端T 的电位与 VCC相同,随着充电电流的减少, RESE的T 电位逐渐下降,当按 下RESE键T ,此时电源 VCC经过电阻 R1、R2分压,在 RESE端T 产生复位高电平。图 3-2 复位电路无线射频模块 nRF24L01nR
30、F24L01是一款新型单片射频收发器件 , 工作于 2.4 GHz2.5 GHz ISM 频 段。内置频率合成器、功率放大器、晶体振荡器、调制器等功能模块 , 并融合了 增强型 Shock Burst 技术,其中输出功率和通信频道可通过程序进行配置。 nRF24L01功耗低, 在以-6 dBm的功率发射时,工作电流也只有 9 mA;接收时,工 作电流只有 12.3 mA,多种低功率工作模式 ( 掉电模式和空闲模式 )使节能设计更 方便。13nRF24L01 引脚功能nRF24L01 的封装及引脚排列如图所示。各引脚功能如下:图 3-3 nRF24L01 封装图CE:使能发射或接收 ;CSN,S
31、CK,MOSI,MISO:SPI 引脚端, 微处理器可通过此引脚配置nRF24L01:IRQ:中断标志位;VDD:电源输入端;VSS:电源地;XC2, XC1:晶体振荡器引脚 ;VDD_PA:为功率放大器供电,输出为1.8 V ;ANT1,ANT2:天线接口;IREF:参考电流输入。3.2.2 工作模式通过配置寄存器可将 nRF241L01 配置为发射、接收、空闲及掉电四种 工作模式,如表所示。待机模式 1 主要用于降低电流损耗,在该模式下晶体振荡器仍然是工 作的;待机模式 2 则是在当 FIFO 寄存器为空且 CE=1时进入此模式; 待机模式下,所有配置字仍然保留。14在掉电模式下电流损耗最
32、小,同时 nRF24L01也不工作,但其所有配置寄存器的 值仍然保留。表 1: nRF24L01 四种工作模式模式PWR_UPPRIM_RXCEFIFO寄存器状态接收模式111-发射模式101数据在 TX FIFO 寄 存器中发射模式1010停留在发送模式, 直至 数据发送完待机模式 2101TX FIFO 为空待机模式 11-0无数据传输掉电0-3.2.3 nRF24L01模块与单片机的连接原理图nRF24L01单端匹配网络:晶振,偏置电阻,去耦电容。15VDDC9C710nFC81nF33nF 02R222K91 81 71 61U1CE CSN SCK MOSI MISO12345S C
33、E V CSNSCKMOSIIRQMISODDFERIANT2SDDV2CANT1D1D_PAXC1514131211L3 C5 50omh,RFI/O .5pF C6 .0pF3.9nHL18.2nHL2 2.7nHNRF24L01C122pFX116MR11MC222pFC3 C42.2nF 4.7pF图 3-4 nRF24L01 单端 50 射频输出电路原理图温湿度传感器 SHT11SHT11 温湿度传感器的基本原理SHT11的湿度检测运用电容式结构,并采用具有不同保护的“微型结构”检 测电极系统与聚合物覆盖层来组成传感器芯片的电容, 除保持电容式湿敏器件的 原有特性外, 还可抵御来自外
34、界的影响。 由于它将温度传感器与湿度传感器结合 在一起而构成了一个单一的个体, 因而测量精度较高且可精确得出露点, 同时不 会产生由于温度与湿度传感器之间随温度梯度变化引起的误差。 COMSENET技M术 不仅将温湿度传感器结合在一起,而且还将信号放大器、模 / 数转换器、校准数 据存储器、标准 12 总线等电路全部集成在一个芯片内。 SHT11传感器的内部结构 框图如图 3-5 所示16图 3-5 SHT11 传感器内部就结构框图SHT11 的每一个传感器都是在极为精确的湿度室中校准的。 SHT11传感器的 校准系数预先存在 OTP内存中。经校准的相对湿度和温度传感器与一个 14 位的 A/
35、D转换器相连,可将转换后的数字温湿度值送给二线 I 2C总线器件,从而将数 字信号转换为符合 I 2C总线协议的串行数字信号。由于将传感器与电路部分结合在一起, 因此,该传感器具有比其它类型的湿 度传感器优越得多的性能。 首先是传感器信号强度的增加增强了传感器的抗干扰 性能,保证了传感器的长期稳定性, 而 A/D 转换的同时完成,则降低了传感器对 干扰噪声的敏感程度。 其次在传感器芯片内装载的校准数据保证了每一只湿度传 感器都具有相同的功能, 即具有 100%的互换性。最后,传感器可直接通过 12C总 线与任何类型的微处理器、 微控制器系统连接, 从而减少了接口电路的硬件成本, 简化了接口方式
36、。SHT11 与单片机的管脚连接原理图以下是 SHT11与单片机的管脚连接原理图,如图 3-6 所示图 3-6 SHT11 与单片机的管脚连接图173.4 显示模块显示模块采用的是液晶 LCD1602。1602液晶也叫 1602字符型液晶,它是一种专门用来显示字母、数字、符号 等的点阵型液晶模块。它由若干个 5X7或者 5X11等点阵字符位组成,每个点阵字 符位都可以显示一个字符, 每位之间有一个点距的间隔, 每行之间也有间隔,起 到了字符间距和行间距的作用, 正因为如此所以它不能很好地显示图形 (用自定 义 CGRA,M显示效果也不好)。1602LCD是指显示的内容为 16X2, 即可以显示
37、两行, 每行 16个字符液晶模块(显示字符和数字) 。3.4.1 LCD1602 的引脚以下是 LCD1602的引脚图 3-7 。图 3-71602采用标准的 16 脚接口,其中:第 1 脚: GND为电源地。第 2 脚: VCC接 5V电源正极。第3脚: V0为液晶显示器对比度调整端,接正电源时对比度最弱,接地电源 时对比度最高(对比度过高时会 产生“鬼影”,使用时可以通过一个 10K的电位 器调整对比度)。第 4脚:RS为寄存器选择,高电平 1时选择数据寄存器、低电平 0时选择指令 寄存器。第5脚:RW为读写信号线,高电平(1) 时进行读操作,电平(0) 时进行写操作。第6脚: E(或 E
38、N)端为使能 (enable) 端,高电平( 1)时读取信息,负跳变时 执行指令。18第714脚: D0D7为8位双向数据端。第 1516脚:空脚或背灯电源。15脚背光正极16脚背光负极LCD1602 与单片机的连接图3.5 电源模块J1为 line input5V,两个104电容为滤波电容,引脚分别接地,主要是滤掉高频纹波,防止自激 震荡; 47UF为滤波电容,主要是滤掉低频纹波; R1作限流作用以保护稳压二极 管D2,当输入电压和输出负载电流发生变化时 R1通过本身降压的变化,来调整 稳压二极管 D2的工作电流,从而起到稳压作用。其原理图如图3 -8所示图 3-8 5V 转 3.3V 原理
39、图19系统软件设计简单介绍系统软件组成主程序流程图nRF4L01 数据发送子程序发射数据时, 首先将 nRF24L01 配置为发射模式: 接着把接收节点地址 TX_ADDR 和有 效数据 TX_PLD 按照时序由 SPI 口写入 nRF24L01 缓存区, TX_PLD 必须在 CSN 为低时连 续写入,而 TX_ADDR 在发射时写入一次即可,然后 CE 置为高电平并保持至少 10s,延 迟 130s后发射数据 ; 若自动应答开启, 那么 nRF24L01 在发射数据后立即进入接收模式, 接 收应答信号(自动应答接收地址应该与接收节点地址 TX_ADDR 一致)。如果收到应答, 则认为此次通
40、信成功, TX_DS 置高,同时 TX_PLD 从 TX FIFO 中清除 ;若未收到应答,则 自动重新发射该数据 (自动重发已开启 ),若重发次数 (ARC) 达到上限, MAX_RT 置高, TX F IFO 中数据保留以便在次重发 ;MAX_RT 或 TX_DS 置高时,使 IRQ 变低,产生中断,通知 MCU 。最后发射成功时 ,若CE为低则 nRF24L01 进入空闲模式 1;若发送堆栈中有数据且 CE 为高,则进入下一次发射 ;若发送堆栈中无数据且 CE 为高,则进入空闲模式 2。配置字20SPI 口为同步串行通信接口,最大传输速率为 10 Mb/s ,传输时先传送低 位字节,再传
41、送高位字节。但针对单个字节而言,要先送高位再送低位。 与 SPI 相关的指令共有 8 个,使用时这些控制指令由nRF24L01 的 MOSI 输入。相应的状态和数据信息是从 MISO输出给 MCU。nRF24L0l 所有的配置字都由配置寄存器定义,这些配置寄存器可通过 SP I 口访问。 nRF24L01 的配置寄存器共有 25 个,常用的配置寄存器如表 2 所 示。4.2.2 nRF4L01数据发送表 2 :常用配置寄存器地址(H)寄存器名称功能00CONFIG设置 24L01 工作模式01EN_AA设置接收通道及自动应答02EN_RXADDR使能接收通道地址03SETUP_AW设置地址宽度
42、04SETUP_RETR设置自动重发数据时间和次数07STATUS状态寄存器,用来判定工作状态0A0FRX_ADDR_P0P5设置接收通道地址10TX_ADDR设置接收接点地址111RX_PW_P0P5设置接收通道的有效数据宽216度nRF4L01 数据接收子程序接收数据时 ,首先将 nRF24L01配置为接收模式,接着延迟 130s 进入 接收状态等待数据的到来。当接收方检测到有效的地址和CRC 时,就将数据包存储在 RX FIFO 中,同时中断标志位 RX_DR置高, IRQ 变低,产生中 断,通知 MCU去取数据。若此时自动应答开启,接收方则同时进入发射状 态回传应答信号。最后接收成功时
43、,若 CE变低,则 nRF24L01 进入空闲模 式 1。温湿度采集子程序液晶显示子程序4.5.1 LCD1602 的指令1602 液晶模块内部的控制器共有 11 条控制指令。 第 1 条:清显示( 0 x01H)RS RW D7 D6 D5 D4 D3 D2 D1 D00 0 0 0 0 0 0 0 0 1第 2 条 : 光标复位( 0 x02H 或 0 x03H)RS RW D7 D6 D5 D4 D3 D2 D1 D022 第3条:设置输入模式RS RW D7 D6 D5 D4 D3 D2 D1 D00 0 0 0 0 0 0 1 I/D S第 4 条:显示开/ 关控制RS RW D7
44、D6 D5 D4 D3 D2 D1 D00 0 0 0 0 0 1 D C B第 5 条 : 光标或者字符移位RS RW D7 D6 D5 D4 D3 D2 D1 D00 0 0 0 0 1 S/C R/L * *第 6 条 功能设置RS RW D7 D6 D5 D4 D3 D2 D1 D00 0 0 0 1 DL N F * *第 7 条 : 字符发生存储器地址RS RW D7 D6 D5 D4 D3 D2 D1 D00 0 0 1字符发生器地址( AGG)第8条 : 数据存储器地址RS RW D7 D6 D5 D4 D3 D2 D1 D00 0 1 显示数据存储器地址( ADD) 第 9 条: 读取忙标志或者地址RS RW D7 D6 D5 D4 D3 D2 D1 D00 1 BF 计数器地址( AC) 第 10 条 写数据到 CGRAM或者 DDRAMRS RW D7 D6 D5 D4 D3 D2 D1 D01 0 写入的数据第11条 CGRAM或者 DDRAM读取数据RS RW D7 D6 D5 D4 D3 D2 D1 D01 1 读取的数据234.5.2 LCD1602 数据显示子程序流程图245 制作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Unit 8 Lesson 44 Georgia Plays Basketball2024-2025学年八年级英语上册同步教学设计(冀教版)河北专版
- 新型储能的成本分析与经济性
- 2025至2030年中国护肤品包装容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投梭棒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学反思
- 2025年有机废水沼气系统合作协议书
- 医院信息安全保密培训与咨询服务协议(2025年度)
- 二零二五年度旅游景区商铺租赁与旅游服务拓展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汽车贷款抵押车辆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快递配送网络优化升级合同
- 机动车牌证申请表格模板(完整版)
-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学期课程纲要
-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行政复议申请书范例
- 高效液相含量测定计算公式
- 六宫格数独解题技巧
- 公安机关通用告知书模板
- 工程款支付审批流程图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填空题
- 封头重量和容积计算
-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教学大纲
- 《手机摄影》全套课件(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