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读书:目的和前提 》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13《 读书:目的和前提 》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13《 读书:目的和前提 》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13《 读书:目的和前提 》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13《 读书:目的和前提 》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课 13读书:目的和前提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素养目标1. 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把握层进式的论证结构和文章的内在逻辑顺序。2. 领会作者的思想观点,明确阅读经典对一个人获得教养的意义。3. 理解文中富有思辨性的语句,感受思维的力量,进行深层次的阅读反思。作者简介 黑塞(1877 1962),德国作家、诗人,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个骑士”。后入瑞士籍。自幼广泛地接受东西方文化的熏陶。 1904 年,发表了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一举成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创作了长篇小说德米安荒原狼等。其中荒原狼曾轰动欧美。二战后,黑塞主要整理、编纂早年和中年时期的作品,有诗歌、散文、回忆录和文艺评论发表。1

2、946 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一个范例”,黑塞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写作背景 黑塞迁居瑞士后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便爆发了。战争无疑是毁灭人性的,这使得黑塞陷入了对人性的思考和探讨中,他试图从教育和修养方面来探索人性。他认为通过读书能提高修养,达到心灵和个性的自我完善,因此他写下了一系列探讨人性的作品。本文就是其中一篇鼓励人们读书的杰作。知识链接随笔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 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说理,可以谈读

3、书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物进行综合议论。且不受字数限制。 在写法上,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严谨,因此,富有“理趣”是其突出特色。课文探究阅读第一段,概括其内容。 明确: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 思考1:黑塞说“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目的”,又说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这是不是矛盾? 明确:这两句话并不矛盾。真正的修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正是为了“精神和心灵完善“,而“具体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从人的生存来讲,能力和本领固然重要,但这毕竟只是生存的手

4、段,而修养或教养是生存的境界。阅读第二段,概括其内容。 明确:获得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 思考2:为什么研读世界文学是获得修养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明确:因为我们可以通过熟悉和掌握各国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获得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和理想的财富。且据此获得的不是僵死的知识,而是有鲜活意识和理解的,使我们与整个人类建立起联系,使我们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从第三段看,作者反对怎样的阅读?倡导怎样的阅读?反对:遵循固定的模式或者教学大纲去阅读。 根据作品的名气强迫自己去阅读。 根据别人的称赞或鼓励、规劝去阅读。倡导:认识自己,凭自己的爱好去阅读。课文第四段

5、意在说明什么? 读书是为了“心的教养“,所以读书不在于数量的多寡,而在于是否以个性或人格的追求为前提。阅读5-7段,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共通之处。谈自己的阅读经历。第5段:说明要根据自己的个性和人格去阅读。第6段:叙述自己在祖父的藏书室的阅读体验。第7段:叙述自己对中国经典作品的阅读和对中国精神的理解。联系全文看,第8段提到的“自己的价值”和“杰作的真正价值”分别指什么? “自己的价值”就是对自我修养和教养的追求。 “杰作的真正价值”就是指杰作的伟大之处:杰作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和理想等带给我们的精神享受,杰作揭示的生活意义。深入探究1.作者认为什么是“真正的修养”? 从修养的目的来看, “真正

6、的修养”是“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是“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从修养的呈现形式看, “真正的修养”是“永远都在半道上”,即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是一种动态过程。 从生活层面来看, “真正的修养”不是简单的求生存而是追求人的生存境界。2.作者少年时代的阅读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 在图书的海洋中,只要我们去寻找,就一定会发现我们钟爱的作品或能吸引我们的内容。 面对巨大的“藏书室”,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阅读。 阅读中会有很多意外的发现,这些发现会不断开拓我们的阅读视野,引领我们渐渐痴迷读书。 3.作者对巴尔扎克作品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作者

7、最初不喜欢甚至厌烦巴尔扎克的作品,很久之后才发现了巴尔扎克作品的魅力。这说明,随着阅历的增长和阅读的不断深入,读书的兴趣、爱好也会发生改变,对文学作品的认识也会发生变化。4.作者为什么强调要读杰作? 读书学习,“读什么”是一个基本问题。作者认为阅读杰作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通过阅读作家和思想家的杰作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逐渐熟悉并掌握大师们的思想成果。杰作既是民族与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它代表一个时代人文和文学的顶峰。从获得教养的目的出发,必须阅读杰作。一个人在青少年时代所读的书注定会影响他的一生,对他的人文素养构成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能决定他一生的审美追求。所以,人应当在学

8、习的起始阶段就注意打好精神的“底子”,确立一生阅读的方向。内容小结主题归纳 这篇关于读书话题的随笔,充满睿智的思考,作者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他赞美读书的作用,并指明阅读路径,劝说人们凭自己的爱好展开阅读,用心研读优秀作品,在书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课堂训练1. 选词填空。 全国人民都要有说话的机会,都要有衣穿,有饭吃,有事做,有书读,总之是要 。(各得其所 / 各行其道) 当时间 掉了你的热情,你便会发现,那些曾令你歇斯底里地去追求的人,现已变得可有可无。(消磨 / 消遣) 缺乏诚意的 ,改变真实、准确的文物信息,则起不到教育的作用,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牵强附会/穿凿附会) 好的习惯,能够感染着越来越多的人,让更多的人 于这种诚信与文明,从而让社会风气越变越暖。(熟悉 /熟习)各得其所消磨牵强附会熟习2.某学校开展“好读书,读好书”活动,老师把同学们在活动中搜集到的有关读书的名言进行了分类汇编。请你为汇编的名言集加上一个小标题,并写上前言。文学家韩愈的“提要钩玄”法: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学者陈善的“出入”法:既能钻进去,又能跳出来。教育家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想家伏尔泰的“再读”法:重新读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