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南京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对我国产业发展和就业的统计研究摘要: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面临产业的结构调整,而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扩大就业 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 本文列举了 1990 年2008 年全国就业人员分别在第一、 第二、 第三产业上的就业构成和三类产业的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数据,运用 SPSS 软件得出的这些数据和就业率的相关性,来探讨近年来产业发展和就业情况的相关关 系,并建立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就业和产业间的线性关系,得出结论并预测。最后就如 何实现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的良性互动,作者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相关性Abstract : In the proc
2、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we have to face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expansion of employment i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is a critical issue. This article lists the country from 1990 to 2008 were employed in primary industry secondary industry tertiary industry on the
3、composition of employment and three categories of industry GDP and gross product data. Using SPSS, the data derived from the correlation with employment rates to explore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employment situa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nd the author established Linear Reg
4、ression model to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employment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draw conclusions and predict the future . finally, on how to achieve economic growth and employment growth, positive interaction, the author gives her own proposalsKeywords: Industrial structure, Employment structure, corr
5、elation一、引言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竞争环境,我国经济运行到了一个战略性调整的转型期。为南京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了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国家在宏观经济上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推进产业结 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保持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逐步形成农业为基础、 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不仅要 优化产业组织结构,也要调整区域产业格局。这也必然会导致我国庞大的劳动力群体的 就业形势发生相应的变化。反过来,就业情况也反映了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是 一个重要的参考变量。如何在平稳较快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实现较充分就业,是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
6、。一方 面要解决经济市场中的诸多问题和矛盾,更重要的目标是要以人为本,保持就业稳定, 要对产业结构变动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做一个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从而引导我们做出正确 的战略性决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是至关重要的。二、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问题现状(一)我国产业结构现状我国对三次产业的划分为: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包括采 掘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包括除第一二产 业以外的其他行业。从世界范围内看,大多数国家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 所占的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在 60年代之前是上升 的,而在60年代以后
7、情况发生了变化:英、美等发达国家工业部门的增加值占国民生产 总值的比重开始下降;各国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都呈上升趋势。由 此也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在完成工业化以后,以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为主要内容的第三 产业逐渐成为其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 下表给出我国 1990年-2008 年的产业结构情况, 可以看出 90年以来我国的第一产业比重是在逐年下降的。表格 1 我国 1990 年 -2008 年的产业结构年份 GDP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 第二 第三南京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业比重产业比重产业比重199018667.825062.007717.405888.4220.27
8、10.4130.315199121781.505342.209102.207337.0990.2450.4180.337199226923.485866.6011699.509357.3760.2180.4350.348199335333.926963.7616454.4311915.730.1970.4660.337199448197.869572.6922445.4016179.760.1990.4660.336199560793.7312135.8128679.4619978.460.2000.4720.329199671176.5914015.3933834.9623326.240.1
9、970.4750.328199778973.0314441.8937543.0026988.150.1830.4750.342199884402.2814817.6339004.1930580.470.1760.4620.362199989677.0514770.0341033.5833873.440.1650.4580.378200099214.5514944.7245555.8838713.950.1510.4590.3902001109655.1715781.2749512.2944361.610.1440.4520.4052002120332.6916537.0253896.77498
10、98.90.1370.4480.4152003135822.7617381.7262436.3156004.730.1280.4600.4122004159878.3421412.7373904.3164561.290.1340.4620.4042005183217.4022420.0087364.5873432.870.1220.4770.4012006211923.5024040.00103162.0084721.40.1130.4870.4002007257305.6028627.00124799.00103879.60.1110.4850.4042008300670.0034000.0
11、0146183.40120486.60.1130.4860.401南京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所选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2009 (二)我国就业问题现状经济发展中,一般来讲产业结构变化和就业变化具有同样的发展规律。在产业结构 变化中,产业结构向着以农业为主到以工业为主,再到以第三产业为主的方向发展。劳 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在工业化进行到一定阶段、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 一步提高时,劳动力开始向第三产业转移。下表反映了我国就业人员在三类产业中的分 布情况。表格 2 我国 1990 年-2008 年的产业就业结构年份就业人数第一产业就业人数第二产业就业人数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第一产业就业比重
12、第二产业就业比重第三产业就业比重19906474938914138561197960.121.418.519916549139098140151237859.721.418.919926615238699143551309858.521.719.819936680837680149651416356.422.421.219946745536628153121551554.322.72319956806535530156551688052.22324.819966895034820162031792750.523.52619976982034840165471843249.923.726.419
13、987063735177166001886049.823.526.719997139435768164211920550.12326.9南京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2000720853604316219198235022.527.52001730253651316284202285022.327.72002737403687015780210905021.428.620037443236546160772180949.121.629.320047520035269169202301146.922.530.620057787775825339701808444.823.831.42006782447
14、6400325611922542.625.232.220077864576990314442062940.826.832.920087924377480306542110939.627.234.8所选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2009 三、对产业结构和就业问题的分析(一)相关关系的分析设定第一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所占比重为 X1,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为 X2,第三产业所 占比重为 X3,作为自变量; 就业比重为 Y,作为因变量。 根据文中所给数据, 利用 SPSS 软件对各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如下结果:表格 3 各变量相关性YX1X2X3YPearson Correlation1-.824(*).
15、585(*).847(*)Sig. (2-tailed).000.009.000N19191919X1Pearson Correlation-.824(*)1-.817(*)-.985(*)Sig. (2-tailed).000.000.000N19191919X2Pearson Correlation.585(*)-.817 (*)1.709(*)Sig. (2-tailed).000.000.001N19191919X3Pearson Correlation.847(*)-.985 (*).709(*)1Sig. (2-tailed).000.000.001南京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N191
16、91919*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2-tailed).从这张表中,我们主要选取因变量和各自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可知:根据 Pearson 相关系数可以看出 X2 的系数为 0.585 ,相关性是比较小的; X1 、X3 和因变量的相关性 很明显,相关系数的绝对值都大于 0.8.其中 X1是和 Y 负相关的,即第一产业的 GDP 比 重如果增加的话,会导致就业比重的下降;而 X3是和 Y 正相关的,也就是第三产业在 GDP 的比例增加,会带动整个就业人员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也就是说,第三产业在国 民生活中的地位越重,我们的就业情
17、况将会越充分。为了进一步研究就业情况和产业间 的发展关系,下面采用回归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二)初步回归模型建立根据1990年2008年相关经济数据, 参考上表我们选取 X1、X2、X3 三项指标,建立 如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Y=b0+b1X1+b2X2+b3X3 +u其中 Y就业比重X1第一产业在 GDP 中比重X2第二产业在 GDP 中比重X3第三产业在 GDP 中比重b0 , b1,b2,b3未知参数u 是剩余残差,且 E(u)=0, 和自变量无关。(三)初步回归模型检验 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如下分析检验结果。1.拟合优度检验表格 4 Model Summary(b
18、)ModelRR SquareAdjusted RSquareStd. Error of the Estimate1.860(a).739.687.41631a Predictors: (Constant), X3, X2, X1南京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b Dependent Variable: Y由上表可看出,其相关系数 R为0.860 ,调整的决定系数 R为0.687 ,说明解释变量 (X)对被解释变量 (Y) 的联合影响比较大,其拟合优度较好。但是决定系数不能说明每 个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都大。实际使用中,仅观测模型的拟合优度是不行的, 更重要的是它能客观反映经济变量的内在联系。所
19、以我们应对模型作进一步的检验。2方程显著性检验表格5 ANOVA(b)ModelSum of squaresdfMean SquareFSig.1Regression7.35732.45214.150.000(a)Residual2.60015.173Total9.95718a Predictors: (Constant), X3, X2, X1 b Dependent Variable: Y方程显著性检验针对所有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联合影响是否显著而进行。 是在 对模型中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线性关系在总体上是不是显著而做出的判断。 方程的显著性 显著性检验为 F检验。在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 F
20、统计值的 P值为 0.00, 比显著性水平 0.05 小得多,因此可以得出因变量和自变量的线性关系在总体上显著。 但这是一种联合影响, 自变量的联合影响显著不代表所有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都显著。 因此我们还要进行 变量的显著性检验。3.变量显著性检验表格 6 Coefficients(a)Utanderdized CoefficiensstanderdizedCoefficienstSig.ModelBStd.ErrorBeta1(Constant)13.49236.410.371.716X1.418.3783.2921.107.286X2.333.324.7541.028.320X3.55
21、6.3803.5541.461.165a Dependent Variable: Y南京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变量显著性检验就是对模型中每一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是否显著所做的检验。 变量显著性检验为 t检验,通过比较 t统计值和 t的临界值大小来判断模型的线性关系是否 显著。也可以比较显著性水平和参数估计值的 P值。由表格4,可以看到 Sig.值(即P值) 都大于显著性水平 0.05.可以推断每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都不显著。 而根据 Pearson 相关系数,某一些自变量和因变量 Y的相关性很大。两个结果相互矛盾。所以考虑可能 是模型中引入了对因变量线性相关性不大的因素。因此需要对模型进行修
22、正。在修正模 型时,选用 SPSS 中逐步剔除法,对回归模型进行确定。(四)修正回归模型对于修正模型,在 SPSS 操作过程中,我们选用逐步回归法( stepward )来确定模 型中的各系数以及对模型进行检验。 逐步回归法的主要思路是在考虑全部自变量中按其 对Y的显著程度大小,由大到小的逐步引入回归方程。而对那些对 Y作用不明显的变量 可能始终不被引入回归方程。(五)修正回归模型的检验1拟合优度检验表格 7 Model Summary(b)ModelRR SquareAdjusted RSquareStd. Error of the Estimate1.847(a).717.700.4070
23、7a Predictors: (Constant), X3 b Dependent Variable: Y由SPSS 软件可以得出上表结论。 可知,拟合的模型中变量为 X3。建立如下的线性回 归模型:Y=a 0+a 1X3+u其中 Y就业比重南京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X3第三产业在 GDP 中比重 a0,a1未知参数 u 是剩余残差,且 E(u)=0, 和自变量无关。 由上表可看出,模型的相关系数 R分别为 0.847 ,调整的决定系数 R为0.717 ,说明 模型中解释变量( X3)对被解释变量 (Y) 的影响比较大,其拟合优度较好。2方程显著性检验表格 8 ANOVA(b)ModelSum
24、of squaresdfMean SquareFSig.1Regression7.14017.14043.086.000(a)Residual2.81717.166Total9.95718a Predictors: (Constant), X3 b Dependent Variable: Y在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 新模型中 F统计值的 P值为0.00, 比显著性水平 0.05小得多,因此可以得出模型中因变量和自变量的线性关系在总体上显著。 接下来我们还要进行变 量的显著性检验。3. 变量显著性检验表格9 Coefficients(a)ModelUnstanderdid Coefficients
25、UnstanderdizedCoefficientstSigBStd.ErrorBeta1(Constant)53.5400.54697.991.000X30.1320.02.8476.564.000a Dependent Variable: Y根据上表, 变量X3 和Constant 的其t检验的P值都为0.00 ,要比0.05小得多,即都通 过了检验,所以认为所建的修正回归模型是成立的。最终建立的二元线性回归模型为:Y=53.540+0.132X 3南京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所建回归模型的意义和预测综上所述,该方程可以用来分析我国就业情况的变动趋势。在给出未来时期第三产 业在GDP 以及就业
26、人数中的比重的估计数据的基础上, 依据该公式计算就业比率的预测 值,可大体观测就业情况的发展趋势,为政府对经济形势的调控、在产业结构的调整方 面提供分析依据。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持续发展。从该模型中我们也可以预测出: 在全体就业人员中, 第三产业在 GDP中的比重越大, 对劳动者的需求也越大,也就越能吸收劳动力。而第三产业的分布者越多,就越能拉动 起来整体的就业形势。只有在第三产业得到发展、在国民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时, 第三产业的就业比率才会有增加的环境和条件, 继而总体就业率才会有增加的环境和条 件。就业率的增加,必然会对经济起到积极的拉动作用。因此,政府应当充分重视起第 三产
27、业对我国经济的重要性。四、对产业发展及就业形势的对策建议国家经济的增长必定直接带动起就业的增长 ,而经济的增长 ,又会促使各产业的产出 结构的调整 ,产出结构的调整又回过来促进经济增长, 形成一个循环体系。 但是由于产出 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调整对增加就业量是没有影响的 ,那么经济增长通过产业产出结构的 变化来影响就业量的提升这个环节就走不通, 那么也就制约了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 用,而这又导致由经济增长引起的一部分就业不足以促进经济的增长。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增长对就业带动效应较弱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我三次产业产出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发展 状况以及两者间的不协调 ,正是由于产业结构发展的非均衡既严重制约
28、了就业的增长 ,又 制约了经济的更快增长。 因此 ,我们有必要进一步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来深刻探讨经济增长 对劳动就业的吸纳力。可通过优化产业结构 ,增强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带动效应 : (1) 协调 三次产业间及产业内部的结构 ,引导劳动力顺利从过剩产业流向稀缺产业 ; (2) 探寻适合10南京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中国国情的产业技术进步路径 ,使产业结构的升级符合劳动力资源禀赋特征 ; (3) 就业问 题本质上是市场需要问题,市场始终在就业中发挥基础的重要作用。真正要解决就业问 题,是要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结合别国国情,借鉴别国经验 来考虑中国产业结构优化问题 ,更好地运用国际
29、资源来缓解国内就业压力。第一产业方面,农林渔牧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虽然中央采取了一系列强农惠农 的措施,使得农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势头并没有好转。应当发 展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建立以特色农业、 休闲农业为主体的、集生态、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现代都市农业。形成和第三产业的联 动效应,从而起到提高农村就业人员就业量的作用。对于第二产业,一方面应坚持“技术高新化、产业规模化、产品外向化、投资多元 化”的原则,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另一方面,面对资源供给不足和环境污染的限制, 走传统工业化道路显然不是长远之计,因为其造成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30、这就要求将来 的工业发展走高产出、低投入、高效率、低消耗、可循环、少排放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同样也要发挥工业对直接提供生产性服务的第三产业的关联带动效应, 使其能够快速扩 张,衍生出来更多的用工需求,从而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第三产业方面,应是我国着力发展之重点。由于我国城市化水平低,第三产业发展 缺乏足够的空间载体,也就造成了第三产业相对滞后,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依据我国 产业和就业现状,更应该适应城市发展、消费升级的需要,以市场化、社会化为方向, 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 ,促进其快速协调发展。经济理论和国外经验都充分表明 ,要实现 第三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必须加快发展现代服务
31、业 ,。因为随着城市公共设施的完善 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第三产业(尤其是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业)的需 求不断增加,这就必将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其途径主要包括两个11南京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方面 :一是推动现代新兴服务业的建立和发展 ,如大力推动教育培训、信息和咨询、国际 商务、现代物流、金融衍生品、 外包业务、 娱乐休闲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二是对传统服 务业的改造和升级 ,如用现代技术手段提升传统的通信、 批发零售、金融服务、交通运输、 餐饮等行业,这些服务行业的发展,会刺激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加速劳动力的转移, 使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机会增多。但这仅仅是机会增多了而已,真正实现就业量的增加 还需加强对服务业人才的培养。 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 ,但高素质人才仍然短缺。 要加快培 养服务业所需要的各类人才 ,尤其是能够适应国际服务业要求、 熟练掌握外语技能的实用 型服务人才。加强岗位职业培训 ,提高服务业人员从业水平。拓宽人才培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IEC 15434:2025 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and data capture techniques - Syntax for high-capacity ADC media
- 《单证管理流程》课件
- 《少儿青春期教育》课件
- 单位管理制度集粹选集人员管理
- 《电化学局部腐蚀》课件
- 单位管理制度合并汇编【员工管理篇】
- 单位管理制度分享合集职工管理篇
- 单位管理制度范例汇编员工管理篇
- 单位管理制度呈现汇编【人力资源管理篇】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呈现大全员工管理篇十篇
- 2024年考研(英语一)真题及参考答案
- 《简·爱》-2022年中考一轮复习之必读名著对比阅读训练
- 交通灯课程设计交通灯控制器
- 单层钢结构工业厂房纵向定位轴线的定位
- 肿瘤科常见急重症
- 03SG715-1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板(NACL)构造详图
- 粉体工程第六章粉碎过程及设备
- 尽职调查工作底稿1_公司业务调查
- 洪水计算(推理公式法)
- 集装箱码头堆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范文
- 医保药店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操作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