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韩国九十年代中叶与中国当前较为类似(一)中国与韩国彼时具有相似的宏观经济背景中韩彼时都是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增长阶段类似,高速增长后经济进入了转型升级时期, GDP 增速放缓。从经济增速来看,韩国在 1961 年至 1991 年经济平均增速都保持在 8.3%以上,尤其是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经济增速更是高达 10%,而在 20 世纪 90 年代后进入经济转型期,平均经济增速下降至 7.5%以下;中国在 1991 至 2011 年也维持高速增长,年均 GDP 复合增速达 10.5%,但 2010 年以来经济增速逐渐放缓,由 2010 年的 14.2%逐渐降低至 2019 年的 6.1%。
2、从人均 GDP 来看,1990 年韩国人均收入为 6610 美元,与中国 2012 年人均 GDP 基本相当。图 1. 中韩 GDP 增速对比(单位:%)图 2. 中韩人均 GDP(单位:美元)1960196219641966196819701972197419761978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中国(1991-2019)韩国(1971-2004)1971 1976 1980 1984 1988 1992 1996 2000 2004高速增长期增速放缓期高速增长期增速放缓期161412108642199119931995199719992
3、0012003200520072009201120132015201720190-2-4-61600014000120001000080006000400020000中国(1980-2019)韩国(1960-1999)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201420162018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中韩分别成为不同时期的“世界工厂”,经济增长驱动因素且变动相似。一是出口层面,中韩两国彼时都为“世界工厂”,出口都曾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出口
4、动能呈现减弱态势。韩国自 1960 年确立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以来,出口便是其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韩国出口占 GDP 比重保持在 30%左右。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 WTO 后出口持续高速增长,造就了连续 30 年经济增长 10%以上的增长奇迹。中国智库报告数据显示,从 1980 年到 2006 年,中国外贸依存度由 12.4%上升至 64.48%,提高了近 5.2 倍,高出大国平均依存度 17.6%。图 3. 中韩货物出口金额(单位:亿美元)图 4. 中韩商品和服务出口占 GDP 比重(单位%) 中国(1969-2018)/左轴 中国(1978-201
5、9)/左轴韩国(1960-2004)/右轴1949195319571961196519691973197719811985198919931997196019631966196919721975197819811984198719901993199619992002韩国(1949-2000)/右轴3000025000200001500010000500001,60040451,40035401,20030351,00025302080020256001515400101020055196019651970197519801985199019952000200520102015197819811
6、98419871990199319961999200220052008201120142017000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二是投资层面,中韩彼时都经历了高强度开发建设,基础设施基本完善,投资动能已大幅降低。20 世纪 80 至 90 年代,持续大规模投资是维持韩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关键要素之一,尤其自 1988 年起,韩国进一步对石化、钢铁、炼油、汽车、轮胎、半导体等主要重化工企业推出了 28 项重大的设备投资计划;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发展也在极大程度上依靠持续增长的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一度成为我国经济扩张的最大动力。投资和出口彼时的快速增
7、长,使得中韩两国工业都得到长足发展,成为两国经济崛起时期的支柱产业。三是消费层面,消费率缓慢上升,即居民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总额占当年国民支出总额比重增加,反映出中韩彼时消费动能逐渐增强,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来源。韩国消费率于 20 世纪 90 年代后持续上升;在 2010 年后,中国消费率同样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图 5. 中韩投资率对比(单位:%)图 6. 中韩消费率对比(单位%)19651968197119741977198019831986198919921995199820012004中国(1978-2019)/左轴韩国(1965-2002)/右轴5045中国(2007-2019)
8、/左轴韩国(1992-2002)/右轴199219941996199820002002564045353040253520151978198119851988199119941997200020032006200920122015201830105955545753555253515150494947484520072010201320162019资料来源:Wind,世界银行,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资料来源:Wind,世界银行,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中韩彼时具有相似的经济结构,经济增长放缓大背景下,两国都曾出现局部的产能过剩,产业结构亟需升级调整。韩国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由于加大重化工
9、业投资,致使国内重化学工业产能出现了严重过剩问题。中国在 2003-2007 年间出现了经济过热的迹象,包括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在内的大多数传统行业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张,而 2008 年四万亿投资的刺激又进一步加剧了产能的过剩。从产业结构调整来看,中韩彼时产业结构都呈现出第一、二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三产业比重稳步上升的趋势,制造业发展都呈现转型升级态势。20 世纪 90 年代,韩国制造业主要出口产品由重工、低端制造业产品转为半导体、计算机等高端制造业产品,产品结构明显升级。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尤其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自 1993 年后发展迅速。图 7. 中国第一、二、三产业
10、增加值占比(单位:%)图 8. 韩国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单位%)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60504030201002000 2003 2006 2009 2012 2015 20186050403020100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中韩都面临着人口增速下降,人口老龄化成为两国彼时共同问题。从人口增速来看,中韩长期低生育率致使劳动力规模持续萎缩。自韩国 1962 年全面推行鼓励少生政策以来,韩国生育率急剧下降,1995
11、 年总和生育率降到 1.63,为防止生育率进一步下降,韩国自 20 世纪 90年代中期取消鼓励少生的政策,然而生育率仍呈现持续下降态势;中国自改革开放实施严格计划生育以来,生育率急剧下滑,2016 年总和生育率仅为 1.6,远低于 2.45 的全球平均水平。图 9. 中韩人口年度增长率对比(单位:%)图 10. 中韩总和生育率对比(单位%)中国(1978-2019)/左轴韩国(1959-2000)/右 中国(1978-2018)/左轴韩国(1960-2000)/右轴1959 1965 1971 1977 1983 1989 1995241.53120.510019601966197219781
12、984199019963.573652.542321.51101978198419901996200220082014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中韩彼时重视科技发展,研发投入支出增长,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从研发投入支出来看,自 1980 年以来,韩国民营企业 R&D 支出迅速增长,购买国外技术支出增长也较快,以半导体产业为例,1980 年韩国在半导体领域研发投入约为 850 万美元,1994 年为 9 亿美元。中国研发投入支出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横向比较,2010-2016 年,中国研发支出年均增长 14.8%,远超全球平均水平;纵向比较,
13、中国在 2020 年研发经费投入比 2000 年足足增加了 3.7 倍。伴随着研发投入支出的增长,中韩两国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韩国芯片专利数量从 1989 年的708 项激增到 1994 年的 3336 项,韩国海外专利授权支出占 GDP 比重由 1980 年的 0.2%增长至 1990 年的 0.5%;中国国际专利申请量从 1999 年的 276 件激增至 2019 年的 58990 件,在 20年内实现了近 200 倍跨越式发展。图 11. 中韩 PCT 专利申请量对比(单位:件)中国(2000-2019)/左轴韩国(1985-2019)/右轴7000060000500004000030
14、00020000100000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20000180001600014000120001000080006000400020000(二)电子信息产业都处于关键发展期,得到政策大力支持中韩两国政府在本国经济发展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经济转型期,中韩两国政府都积极通过实施产业政策推动经济转型。电子产业在两国产业升级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也获得了国家产业政策的绝对倾斜。就韩国而言,20 世纪 90 年代是其电子信息产业迅猛发展的时期,韩国由第一产业为主的结构成功转型为第二、三产业为主,电信产业增长速度远高于其他产业,成为韩国支柱性产业。以存储器为例,20 世纪 90
15、 年代是韩国存储器爆发的年代,存储器出口金额从 1992 年的 10.7亿美元上升至 1993 年的 15.6 亿美元,出口占比在一年内从 15.7%升至 22.2%,不断向欧、美、日输出产品。这其中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韩国产业政策的绝对扶持。1982 年,韩国制定“五五”计划,该计划将电信产业规划入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高知人才密集型的领域。1989 年,制定尖端产业五年发展计划,电信产业正式确立为韩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同时,政府、企业在计算机、通话技术、新媒体服务技术等领域投入了大量资金。20世纪末,韩国制定了有关新世纪的产业政策方向、知识基盘新产业等方面的综合发展计划,计算机
16、、家用电器等近 30 个知识基盘作为韩国 21 世纪初的发展重点。表 1. 韩国电子产业主要政策时间政策及主要内容1969 年出台科学技术信息中心扶植法,旨在扶植该领域内新兴企业,为其提供技术支持、税收减免以及法律支持。1982 年1981-1986 年制定“五五”计划,将电信产业规划入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高知人才密集型领域。颁布半导体工业综合发展计划,具体明确了四个需要大力发展的领域: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通信设备和电子邮件。1989 年出台尖端产业五年发展计划,确立电信产业为韩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以此为主导来带动其他产业增加国民经济。1991 年制定G-7 项目计划,涵盖了大规
17、模集成电路、ISDN、HDTV、智能计算机等 7 个领域。1993 年1994 年1996 年1998 年2001 年资料来源: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整理 颁布21 世纪电子发展计划,明确优先发展半导体、计算机、通信和机电产品,加强国际合作,改进电子生产技术,推动“逆向工程”,政府提供税收和财政优惠。制定电子产业技术发展战略,选定了七大战略技术作为重点开发对象,1999 年之前,总投资20544 亿韩元,其中政府出资 9131 亿韩元,占比 44.5%。推出促进信息化基本计划,旨在强力推进信息化。颁布面向 21 世纪的产业政策方向及知识基础产业发展方案,旨在发展计算机、半导体等基础产业。推出半导体
18、关税减免,即在半导体设备和进口部件及原材料方面实行减免关税等予以支持。就中国而言,自 21 世纪以来,科技的日新月异使得电子信息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当前中国更是处于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关键时刻,我国也颁布了信息产业结构政策、信息产业技术政策、信息产业布局政策、信息产业组织政策系列政策以全面支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从发展目标、产业布局等多方面为电子信息产业作出了发展规划。表 2. 国家政策扶持电子行业发展时间发布部门政策名称主要内容根据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趋势和我国产业基础,从产业规模、技术能力、配套措施2014.6工信
19、部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和企业培育 4 个方面,提出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应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持续加大投入等一系列配套措施,总体摆脱产业受制于人的局面,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成立国家产业投资基金加大金融扶持力度,重点支持集成电路制造领域。强调在关系国计民生和产业安全的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领域,着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完善产业链条,形成自主发展能力。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提高创新能力,2015.5国务院中国制造 2025“十三五”国家战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提出 2020 年自给率 40%,2025 年自给率 70%的目标。提出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
20、,提出了完善管理方式、构建产业创新体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加大金融财税支2016.12国务院工信部、国家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超高清视频产业发持、加强人才培养与激励等 6 方面政策保障支持措施,部署了包括集成电路发展工程、人工智能创新工程、新能源高比例发展工程等 21 项重大工程。按照“4K 先行、兼顾 8K”的总体技术路线,大力推进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和相关领2019.3广电总局、中央广电总台展 行 动 计 划 (2019- 2022 年)域的应用,重点任务包括:突破核心关键器件、推动重点产品产业化、提升网络传输能力、丰富超高清电视节目供给、加快行业创新应用等。2019.3
21、上交所上海证券交易所科保荐机构应优先推荐下列企业: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创板企业上市推荐指引科技创新企业;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企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企业。新时期促进集成电制定财税政策、投融资政策、研究开发政策、进出口政策、人才政策、知识产权政策、2020.8国务院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市场应用政策以及国际合作政策,进一步优化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发展环境,深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化产业国际合作,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发展质量。以新业态新模式引进一步加大 5
22、G 网络、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优2020.9国务院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先覆盖核心商圈、重点产业园区、重要交通枢纽、主要应用场景等。打造低时延、高的意见可靠、广覆盖的新一代通信网络。加快建设千兆城市、推动车联网部署应用。财政部、税务关于促进集成电路总局、国家发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国家鼓励的集成电路线宽小于 28 纳米(含),且经营期在 15 年以上的集成电路生产展改革委、工量发展企业所得税政企业或项目,第一年至第十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等税收政策。信部策2021.01工信部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2021-2023 年)到 2023 年,优势产品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23、产业链安全供应水平显著提升,面向智能终端、5G、工业互联网等重要行业,推动基础电子元器件实现突破,增强关键材料、设备仪器等供应链保障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等领域的应用,提升综合运行中共中央办建设高标准市场体效能。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推动第五代移动通信、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通公厅、国务院系行动方案信网络基础设施,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基础设施,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建设。2020.122021.01资料来源: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整理 (三)当前的中国电子行业与九十年代中叶的韩国有何不同都曾与美国产生高科技摩擦
24、风险,但中国面临更为复杂的外部压力。虽然中、日、韩都在某一阶段与美国产生过高科技摩擦风险,但是不同于日本和中国,韩国并未受到美国以贸易为名义但实质在于科技遏制的打压,主要原因有三。一是,韩国选择错位竞争,不与美国半导体行业产生正面直接竞争,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有相当高的业务互补性。二是,韩国适时减少了对欧、美地区直接出口电子信息产品,逐渐向亚洲地区出口,尤其是中国。三是,在韩国以财阀主导、中小企业依附的产业模式中,与美国的国际摩擦主要由韩国三大财阀承担,大多数情况下,财阀选择通过技术互换、共同研发等手段化解纠纷,通过稳定核心利益、作出适当让步化解矛盾。因而,除了美国个别企业对韩国高科技企业发起的少
25、量起诉外,韩国基本没有受到美国政府大力度的高科技打压。图 12. 中美电子贸易战美国对华通信公司措施资料来源:国际贸易问题,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不同于韩国,随着中国电子行业的迅速发展,中美两国已经由互补更多走向了竞争,因而中国遭遇了美国系列打压,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外部压力。以中美贸易战为例,本轮中美贸易摩擦始于特朗普在 2018 年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征收关税,关税清单中和电子领域相关的有电容电阻、PCB、半导体设备等关键组件,之后又遭遇了芯片禁运、加征关税等贸易纷争。虽然同为世界工厂,但是中国电子产业全球竞争力不及彼时韩国,韩国电子企业更具引领作用。在 20 世纪 80-90 年代,韩国政府
26、、企业共同积极推动产业升级转型,至 1995 年代,韩国电子产业已经崛起,电子龙头企业在全球具有较强竞争力。1995 年全球前十大半导体企业中有两家来自韩国,且三星排名在后来不断上升,竞争力愈发突出。表 3. 全球前十大半导体商营收排名(单位:十亿美元)排名19851990199520002006201220201NEC2.1NEC4.8Intel13.6Intel49.1Intel29.7Intel31.6Intel70.22TI1.8Toshiba4.8NEC12.2Samsung32.3Toshiba11Samsung19.7Samsung56.23Motorola1.8Hitachi3
27、.9Toshiba10.6TSMC17NEC10.9TI13.7SK Hynix25.34Hitachi1.7Intel3.7Hitachi9.8Qualcomm13.2Samsung10.6Toshiba10Micron22.15Toshiba1.5Motorola3Motorola8.6TI12.1TI9.6ST9.9Qualcomm17.96Fujitsu1.1Fujitsu2.8Samsung8.4Toshiba11.2Motorola7.9Renesas8.2Broadcom15.77Philips1Mitsushita2.6TI7.9Renesas9.3ST7.9Hynix7.4T
28、I13.18Intel1TI2.5IBM7.4SK Hynix9.1Hitachi7.4Freescale6.1Media Tek11.09National1Philips1.9Mitsushita6.8ST8.4Infineon6.8NXP5.9KIOXIA10.210Matsushita0.9Matsushita1.8Hyundai6.3Micron8Philips6.3NEC5.7Nvidia10.1资料来源:Gartner,中国银河证券研究整理 二、韩国电子行业发展历程(一)韩国九十年代中叶前:美日贸易摩擦下,韩国电子产业的诞生与发展从宏观背景看,韩国是国际间“产业转移”的极大受益者,
29、这为电子产业的诞生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方面,彼时日本经济处于高速增长时期,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调整,发展重心从纺织、食品等轻工业劳动密集型产品,到钢铁、造船等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再到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高附加价值的产业,一度成为东亚地区产业发展的领先国,因而,自 20 世纪 50 年代后,日本一直依据“雁行模式”理论,依次把本国处于成熟期的产业通过贸易、技术转移和直接投资传递给了包括韩国在内的亚洲“四小龙”等国家。另一方面,随着日本竞争力增加,美日贸易摩擦不断,加之出于成本考虑,欧美等发达国家开始陆续向韩国等地区转移诸如电子产业等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在这一阶段,韩国充分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成
30、果,形成了以出口加工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且极大推动了电子产业本身的发展,在起步晚于美、日十多年的情况下,韩国半导体产业从无到有,至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韩国已成为集成电路产业的主力军,同时也造就了三星等世界顶级企业。据韩国贸易协会统计和关税厅数据,1964 年韩国出口最多的商品是水产品,占比 12%;至 1995 年,韩国出口最多的商品是半导体,占比 14.1%。图 13.韩国部分产业占 GDP 比重变化情况(单位:%)图 14. 韩国各年代主导产业变化情况图201001985农林水产业19.7轻工业3.83.12.96.4 5.84.97.99.6电气机械及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工业运输
31、设备制造业12.41995资料来源:金继红:韩国经济结构变化的因素分析,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资料来源:朴昌根:解读汉江奇迹,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9确立先模仿、边引进的发展道路,重视电子产业长期规划。其一,针对自身电信产业零基础的弱势,确立先模仿、边引进的发展道路成功推动了电子产业起步。由于受到二战惨烈重创,韩国国内工业所剩无几,此时在自身原有产业基础上建立发展电子产业更是难上加难,而通过 “拿来主义”道路集中引进初具规模的美、日电子产业技术并加以消化,布局收音机、家电等初级技术含量电子产品的生产,韩国成功打开了国内外市场,电子行业也进入了边际收益递增、优势累积阶段。其二,重视电子产业长期发展计
32、划,推动电子产业系统性成长。1981 年初开始,韩国便制定并实施了电子产业的系统性长期发展计划,重点培育了半导体、通讯器、电子产品等;1982 年,韩国制定“五五”计划,将电信产业规划入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高知人才密集型领域,成为韩国电子产业发展历程上一个重要转折;1989 年,韩国制定尖端产业五年发展计划,电子产业正式被确立为韩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以此为主导带动其他产业增加国民经济。在明确的规划指导下,韩国电子产业发展迅速,成功从劳动密集、能源消耗转型为知识密集型电信产业,并形成了产业集群,国际竞争力提升明显。韩国电子产品出口从 1981 年的 22 亿美元猛增到 1986 年的 6
33、4 亿美元,年均增长 24%。图 15. 韩国电子设备出口应用金额(单位:亿美元)60504030201019771979198119831985198719891991199319951997199920012003200520072009201120132015201720190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以政府为主导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强力保护电子产业发展。韩国政府多方面推进培育政策,通过法律颁布、政策保护、企业及高校主体的激励制度设立等对电子产业予以全方位、大力度支持。其一,大力推进电子产业研发,提高电子产品技术含量。一方面,
34、韩国设立科学技术信息中心作为国家电信技术服务的管理与研究中心;另一方面,韩国政府主导推动了 4M DRAM、16M 及 64M DRAM 等多项合作开发项目,大力促进了韩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其二,出口导向型经济下,一方面,由于韩国国内市场有限,大部分产品都是以出口为主,因而也将产品出口作为国内生产的一个硬性标准,严格要求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另一方面,限制特定进口,禁止进口可用国产产品替代的品种,强力保护电子行业发展。其三,及时的支援制度保障电子产业顺利度过危机。第二次石油风波与韩国 1979 年的 10.26 事件叠加冲击下,1980 年韩国经济增长和电子产业生产首次降至负值,韩国政府为了克
35、服这种情况,全国范围内推广彩电的使用,1980 年 8 月,韩国开始允许销售彩色电视机,正是因为这种支援制度,韩国电子产业才得以起死回生。财阀企业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官产学”共同进行技术攻关,大力推动韩国电子产业发展升级。作为追赶者,以三星等为代表的韩国企业对电子产业不计成本予以投入进行研发,在 1980 年代,三星电子财报几乎年年报亏,股权资本全部亏空。以半导体领域为例,三星在 DRAM上不计血本投入以研发,韩国政府也全力配合,由韩国电子通信研究所牵头,联合三星、LG、现代与韩国六所大学,“官产学”一起对 4M DRAM 进行技术攻关,极大推动了韩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最终发展出以三星和 SK
36、 海力士为龙头,IC 制造企业、半导体设备企业和半导体材料企业层层分工的庞大半导体产业链,进入全球半导体产业的第一梯队。表 4. SAMSUNG 重要经营历程时间主要事件1969 年三星电子成立1974 年三星收购了国内市场半导体领域 50%的股票1983 年开发出 64 位芯片,但在技术上落后日本 4 年1986 年1988 年1992 年1994 年1996 年1997 年1998 年1999 年成立三星经济研究院,为三星半导体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推出 4M KDAM,但仍然比世界先进水平慢了半年推出 64M KDAM,已经追赶上日美先进企业率先推出 256M KDAM开发出 1G KDAM,
37、同时开始批量生产 64M KDAM开发出 30 英寸 TFT-LCD开发出完整的平板电视开发出 3D TFT-LCD 显示器及无线互联网电话资料来源:三星官网,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整理SAMSUNG(三星集团):1938 年,“三星商会”成立于韩国大邱市,最初以供给生活必需品及农产品贸易为主。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三星创始人李秉哲敏锐判断,“电子产品是最适合韩国经济发展阶段的产业”。1974 年,三星入股当时已濒临破产的美国 Hankook 半导体公司,自此,三星开始了电子行业的追赶与超越之路。至 1990 年代前后,三星成为全球 DRAM市场的领军企业。同时,三星也积极探索全球技术市场,占据了海
38、外半导体市场优势地位。可以说,三星的“弯道超车”是整个韩国电子产业发展的缩影。相较于美、日等发达国家,韩国在电子产业各个领域都不具有先发优势,但其不畏美日等巨头公司的赶超精神、不计成本的研发投入使之最终成功实现了技术的追赶与超越。图 16. 三星电子收入、净利润(单位:万亿韩元)300250200150100500收入/左轴净利润/右轴50454035302520151050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5资
39、料来源:Bloomberg,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LG 集团:1947 年,LG 集团的创始人莲庵具仁会创建了乐喜化学工业社(现 LG 化学)。成立初期,LG 集团主要以经营生活性产品为主,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做出了贡献。1958 年, LG 集团成立了金星社(现 LG 电子),并于 1959 年生产出韩国第一台真空管式收音机 A-501,开辟了韩国电子产业新纪元,设立了韩国国内第一家综合电子产品工厂。1962 年,LG 集团成立韩国电缆工业(现 LG 电缆),进一步扩大了其电子产业领域。在 20 世纪 70 年代,LG 集团开始了海外扩张,于 1981 年在美国设立了生产法人,1986 年在德国
40、设立了生产法人,且陆续在墨西哥、泰国、埃及、菲律宾、意大利、英国、印尼、中国等国家设立生产基地。另外,LG集团注重研发投入,在世界 6 个国家设立了 31 所研究中心。表 5. LG 集团电子类子公司子公司主要业务LG 电子消费电子、家用电器等产品LG DisplayLCD、OLED 等平板显示面板LG InnotekLED 芯片及封装大厂,以及液晶显示屏模块、相机模块、印刷电路板、数字调谐器等资料来源:LG 官网,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整理SK Hynix(SK 海力士):1983 年,SK 海力士前身“现代电子产业株式会社”成立。1996年在韩国正式上市,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SK 海力士专注
41、于销售 DRAM 及 SDRAM。2001年,SK 海力士以 6 亿 5000 万美元出售 TFT-LCD 业务。2003 年,SK 海力士开始进军 NAND闪存业务,于 2004 年 2 月成功开发出了 512Mb 的 NAND 闪存产品,在 2005 年达到了两位数的市场占有率。2004 年 10 月,SK 海力士将系统 IC 业务出售给花旗集团,成为专业的存储器制造商。2007 年,SK 海力士凭借其在储存芯片行业中积累的技术竞争力再次成功进入 CIS 事业。2012 年初,韩国第三大财阀 SK 集团收购海力士 21.05%的股份。目前,SK 海力士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厂商,在韩国利川与青
42、州、中国无锡与重庆设有四个生产基地,并在全球建立了四个研发中心与十个销售机构。图 17. LG 电子收入、净利润(单位:万亿韩元)收入/左轴净利润/右轴7060504030201002.521.510.50-0.5-1资料来源:Bloomberg,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二)韩国九十年代中叶后:全球化时代竞争力强化,韩国电子产业强势崛起全球化时代下,充分利用亚洲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推动海外扩张以融入全球体系,韩国电子产业强势崛起。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后,由于高工资和高利率,韩国产业竞争力开始减弱,增长率开始下降,韩国开始有机结合包含中国在内的邻近人口大国进行海外扩张。1995 年,在 8
43、5 个国家参与下,WTO 体系正式成立,韩国电子产业进军海外,并掀起了全球化热潮。 1998 年,在 IMF 体制下,韩国虽然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等困难,但是电子业界通过加强研究开发、扩大招商引资及新产品开发,1999 年后出口大幅增加,内需销售也迅速恢复,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进入 21 世纪后,韩国半导体、显示器等主导着世界市场,电子产业成为韩国的出口主力产业,诸如三星、SK 海力士等韩国电子企业也成为全球鲜明的世界性品牌。电脑 半导体电子应用设备平板显示器和传感器图 18. 各国家和地区 DRAM 市场份额的变化图 19. 韩国部分电子产品对中国出口额(单位:亿美元)25020015010
44、0500199019941998200220062010资料来源:日本电子产业兴衰录,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政府+大财团”经济发展模式为根基,推动韩国电子产业“资金+技术+人才”高效融合。20 世纪 70 年代起,韩国政府采取各种财政、信贷、贸易等优惠措施,扶持了一批大型企业集团,促成以三星集团、SK 集团为代表的一批跨国公司巨头。可以说,企业集团化是韩国经济发展区别其他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显著特征。尤其是在电子产业上,大型企业集团的迅速成长,减少了资本的分散性和不节约性,提高了资本集中度,有助于迅速进入资本密集型行业生产并克服生产初期巨大的财务损失,且有利
45、于吸引人才及进行大规模研发投入,增强韩国电子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表 6. 2020 年财富世界 500 强部分韩国公司2020 年排名2019 年排名公司名称营业收入(亿美元)利润(亿美元)利润率1915三星电子19771859.3%8494现代汽车907262.8%9773SK 集团86260.7%194171POSCO556162.9%207185LG 电子5350.270.1%227193韩国电力公司503-20-4.0%229227起亚汽车499163.1%277261韩华集团43310.2%385380现代摩比斯公司326206.0%426434KB 金融集团295289.6%4374
46、63CJ 集团29020.8%447376GS 加德士28541.4%467444三星人寿保险27383.1%481463三星 C&T 公司26493.4%资料来源:财富,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整理“集中”策略挖掘电子产业深度,“多线”竞争拓宽韩国电子产业广度,“滚动”投资促进电子产业发展速度。其一,亚洲金融危机使得不少韩国大企业陷入经营危机,三星等企业也受到重创。面对这一局面,以三星为代表的大企业开始了“集中”策略,即退出自己不擅长、没有发展前景的领域,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集中在发展潜力大的电子行业。这一策略很快收获了很好的效果,三星从 1999 年后成为了韩国第一大集团,韩国的半导体产业也得到了
47、整体带动,其内存产量很快超过了日本,成为了世界半导体领域的重要领导者。其二,进入 21 世纪后,韩国半导体、显示器等主导着世界市场,此时韩国企业实施了多线竞争战略路线,即竞争既存在于不同企业之间,又存在于同一个企业内部多个团队之间。其三,韩国电子企业采取滚动投资,即某个技术水平的产品还在研发中,就提前开始建造下一代产品的基础设施,极大促进了韩国电子产业的研发速度。图 20. 韩、日半导体设备销售额(单位:十亿美元)图 21. 韩、日半导体材料销售额(单位:十亿美元)韩国日本201510502005 2007 2009 2011 2013 2015 2017 2019韩国日本1110987654
48、32006200820102012201420162018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主动利用危机,逆向投资,韩国电子产业抢占世界先机。20 世纪 90 年代后,由三星带头,韩国电子企业逐渐形成了“逆向投资法”,即主动利用危机,进行逆周期操作。比如液晶屏和内存芯片产业,其存在一个独特的“周期循环”每次周期的低谷都会创造一个让新企业超车的机会,韩国电子公司因为踩准了这个“周期循环”,低谷时反而采取诸如大量投建工厂等激进的投资策略从而迅速反超日本。再如,以三星为代表的韩国半导体企业还在半导体市场陷入萧条周期时大举投入,继续扩大产能,积极兴建分厂,
49、不仅把那些无力支撑的半导体企业“挤出市场”,还在市场转暖后迅速占据先机,坐收提前投入带来的大额利润。总的来看,1995 年至今,韩国电子信息产业走出了自己的发展道路,成为全球电子产业重要的一极。20 世纪末,有关面向新世纪的产业政策方向、知识基盘新产业等方面的综合发展计划被制定,计算机、家用电器等近 30 个知识基盘产业作为韩国 21 世纪初的发展重点。韩国电信产业越来越强势,韩国在网络普及率、个人智能终端普及率等几乎达到 100%。(三)现阶段韩国电子产业:居于全球优势地位,但短板明显现阶段,韩国电子产业的综合实力已经可以和美、日、德等国抗衡。从生产总值来看, 2018 年韩国电子产业生产额
50、为 1711.01 亿美元,排名全球第三,位于中国和美国之后,赶超日本。据韩联社报告显示,2018 年全球电子产业的占比排名中,中国占 37.2%位居第一,美国为12.6%位居第二,韩国 8.8%排在第三位。从增长速度来看,经过 20 世纪 90 年代前的高速发展,韩国电子产业增速有所下降,韩国电子产业振兴会报告显示,2009 至 2019 年期间,韩国电子业产值以年均增长率 2.5%保持增长。图 22. 韩国电子产业总产值及占比图 23. 韩国电子产业产值增速(单位:%)100,00090,00080,00070,00060,00050,00040,00030,00020,00010,000
51、0韩国电子产业总产值(十亿韩元) 电子产业占GDP比重1109070503010-10 1971 1975 1979 1983 1987 1991 1995 1999 2003 20077%1306%5%4%3%2%1%197119741977198019831986198919921995199820012004200720100%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河证券研究 韩国电子行业地位提升明显,高端电子产品领域较为强势。自 21 世纪开始,韩国电子产业发展极为迅速,电子产业资产从 2000 年的 677 亿美元增长到 2018 年的 2061 亿美元,
52、总共增长 3 倍,其中,2005 年到 2018 年年均增长高达 9.2%。具体来看,21 世纪后,在中低价消费电子产品领域,韩国企业已经不再具备明显优势,发展向高技术含量领域转移,硬件产品强势。进入 2000 年代,韩国电子产业细分市场出口额变化明显,其中,电脑出口减少 3 倍以上,电话机出口增加 7 倍,电子零部件出口增长 2 倍以上,半导体出口增加 2 倍以上。图 24. 韩国电子产业细分市场出口额(亿美元)图 25. 2019 年全球半导体行业市占率400英特尔三星电子SK海力士美光科技电脑 半导体电子应用设备平板显示器和传感器博通高通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Kioxia恩智浦其他15.7%
53、45.2%12.5%2.2%5.4%3.7%4.8%2.1% 2.1%3.2%3.2%2000199019941998200220062010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资料来源:Gartner,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研发投入经费庞大,韩国电子产业呈现较强创新活力。其一,韩国的科技经费一直保持相当高的水平。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和韩国电子产业发展重心向高技术前沿产品倾斜的需要,韩国科研经费更是大幅增加,以三星集团为例,2018 年,三星集团旗下的三星电子研发费用达 134 亿欧元,位居全球研发投入榜首,占营业收入的 7.2%。同时韩国愈发强化对知识产业的技术开发,大量投资集中发展计算机、
54、半导体等知识产业。其二,大力开展尖端技术领域的海内外合作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协调企业共同开发合作以降低研发风险。同时,全球化体系下以三星集团为代表的韩国企业具备了全球整合能力,从而能更有效整合海内外资源进行合作分工及技术开发,例如,三星集团在中国的研究机构主要围绕产品开发,而在美国、英国等国的研究机构则重点突出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图 26. 韩国研发支出占 GDP 比重(单位:%)54.543.532.52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2012 2014 2016 2018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韩国电子产业后发居上,但“三大依
55、赖”致使韩国电子产业短板较为明显,一定程度限制了其全球竞争力。一是,韩国电子产业原材料和设备极度依赖国际市场,尤其是半导体产业和显示器行业。韩国一直以来受益于国际市场供应链,凭借着来自全球各国的原材料和设备,先后在 DRAM、闪存、AMOLED 等电子领域打垮了日本、美国等诸多竞争对手,相信全球供应链稳定性的韩国没有将产业链全部进行国产化的动力,尤其是半导体行业和显示器行业依赖性尤为明显,根据韩国贸易协会发行的最新报告显示,韩国半导体及显示器行业在氟聚酰亚胺、光刻胶以及氟化氢这三类材料对日本的依赖度分别是 91.9%,43.9%及 93.7%。尽管韩国政府数十年的研发努力帮助韩国企业在一定程度
56、上减少了依赖,但韩国对国际市场的技术依赖性仍然较大。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以 2017 年为基准进行推断,韩国的半导体原材料国产率为 50.3%。图 27. 2018 年全球光刻胶市场竞争格局图 28. 2018 年全球半导体硅片市场竞争格局东京应化陶氏化学JSR住友化学韩国东进富士胶片其他信越化学SUMCOSiltronic环球晶圆SK SiltronSOITEC12%8%27%11%12%17%13%3%4%2%10%28%16%14%24%资料来源:富士经济,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资料来源:SEMI,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在日本限制出口到韩国的高纯度氟化氢、光刻胶和氟化聚酰亚胺三种原材料中,光刻胶和
57、高纯度氟化氢国产率更是接近 0%,而日本在电子级高纯度氟化氢领域占据九成以上份额,一直以来,韩企大部分所需的高纯度氟化氢都由日企供应,韩国半导体及显示器行业对日本该材料的依赖度是 93.7%。韩日贸易摩擦背景下,日本通过严控氟聚酰亚胺、光刻胶和高纯度氟化氢等对韩国出口扼住了韩国高新技术的“命脉”。据韩联社数据显示,韩国在 2019 年 7 月进口额同比下降 2.7%,出口额同比下降 11%,其中半导体出口额同比下降 28.1%。原材料受限直接影响到电子企业,韩国两大龙头企业三星和 SK 海力士市值跌幅将近 2%。二是,韩国电子产业过度依赖存储,“偏食”现象明显。“偏食”表现之一,相较于中美等国
58、家,韩国电子产业对存储和显示面板的依赖性明显更高。韩国半导体产业整体以及三星电子、 SK 海力士等大型半导体企业生产的半导体绝大部分都是存储芯片,2018 年三星电子营利58.89万亿韩元,其中半导体业务占了 44.57 万亿韩元,半导体业务中存储芯片又占到了 70%以上。而其他半导体领域实力则相对较弱,经济日报数据显示,韩国非存储半导体全球市场占有率仅为 4.1%。三是,韩国电子产业过度依赖本国财阀,“大而不能倒”问题突出。一方面,韩国财阀体量极大,三星、LG 等大集团占电子行业产值的比重很大,在韩国电子产业乃至韩国经济中极为重要。从股票市值来看,三星集团、SK、LG 三大企业集团市值呈现明
59、显上升态势,据韩联社报道,截至 2021 年,韩国上市公司市值总额现约为 2170.53 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 12.83 万亿元),其中,三星集团、SK、LG 三大企业市值占比总和高达 54.2%。图 29. 韩国三巨头企业市值变化(单位:万亿韩元)图 30. 韩国财阀财富在韩国 GDP 占比(单位:%)600000400000200000025000三星电子/(右轴 LG电子/(左轴) SK控股/(左轴)2000015000100005000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0资料来源:Bloomberg,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资料
60、来源:澎拜新闻,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另一方面,韩国财阀对于国家经济渗透性极强,财阀产业覆盖石油、化工、燃气、制铁、建设、船舶、汽车、电子、信息通信、半导体、医药、时尚产品等各领域,控制了韩国经济命脉。可以说,财阀经济“大而不能倒”风险和 20 世纪中后期政府扶持大企业的发展战略不无关系。三、韩国电子行业演进的启示(一)有为政府与领军企业是韩国电子产业崛起的两大支柱在短短几十年间,韩国从一个后发农业国完整地经历了“轻工业主导重化工业主导第三产业主导知识经济主导”的产业结构高级化过程,电子产业成功实现了“弯道超车”,培养了一批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大企业,在这一发展过程中,韩国政府和企业发挥的决定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计量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法官遴选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急救护理职业资格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院感相关理论知识考试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 绿色会展创新技术应用考核试卷
- 公共设施管理创新与社区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考核试卷
- 丝绸产业节能减排措施研究考核试卷
- 2025年《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试幼儿考试试题及答案
- 医疗机器人技术应用考核试卷
- 2024年新疆泽普县普通外科学(副高)考试题含答案
- 广东省省实、二中、执信、广雅、六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下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 生物医药研发股东风险共担协议书
- 出口管制介绍课件
- 兰州噪音污染管理办法
- 2025 创伤救护四大技术(止血 包扎 固定 搬运)课件
- 艾梅乙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 2025年武汉市汉阳区社区干事岗位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氢气安全使用技术规程
- (高清版)DB34∕T 5013-2025 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规程
- 城市环卫车辆维护保养计划
- 2025届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锡东片英语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