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安徽文本设计说明_第1页
市安徽文本设计说明_第2页
市安徽文本设计说明_第3页
市安徽文本设计说明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设计说明一、项目概况安徽出版编辑大厦是集出版信息传输、书稿编辑加工、出版流程管理、图书展示及与之相配套各种服务设施于一体的智能化大厦。该大厦位于合肥市城市主干道长江西路北侧,西界合肥市眼镜厂宿舍,东临市三建公司,北接省军区第一干休所。规划建设用地 7968.23 平方米,设计总建筑面积为 54733 平方米,预计建设总投资约人民币2.5 亿元(不含土地和精装修费用)。二、设计依据1立项批文;2用地范围及建筑红线图;3国家现行有关规范、规定;4、合肥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三、设计理念1强调建筑的“文化”个性,以前卫的设计手法来体现“出版、编辑大厦”的文化特性及开放、超前、包容的媒体特点。2谨慎处理

2、建筑的总体布置,以简约的设计手法处理好狭小的基地内商业与办公的相互关系,并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协调好建筑与长江路及城市总体的关系,使之共同形成一个良性的空间环境。四、设计构思安徽出版编辑大厦是集出版信息传输、书稿编辑加工、出版流程管理、图书展示及与之相配套各种服务设施于一体的智能化大厦。直接吸收世界各国及全国各地的文化、是文化交流的纽带和桥梁,也是一个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新闻出版肩负着“舆论先锋”与“大众喉舌”的重任,因此,本项目的设计必须坚决摆脱“恶俗”的商业气质,以前卫的简约设计手法来体现“新闻出版”所惯有的“导向性”与“前瞻性”,也隐约表达文化建筑的开放与包容理念,使出版社大楼以其文化

3、的个性来赢得公众对其欲实现标志性的认同。五、总体布局与其他同等规模建筑相比较而言,本项目地块比较狭小,且地块内难以利用的边角较多,长江路作为合肥市的城市主干道及商业干道,人、车流量均较大,针对这样的不利状况,因此如何解决好本建筑与地块及道路的关系,办公建筑与商业用房的关系成为我们所考虑的出发点。本方案将主楼与裙房适当沿长江路后退,并在地块的东西两边各形成一个小的入口广场,西面为商业用房主入口广场,东侧为办公主楼人行入口广场,使得两部分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也减少了狭小场地的压迫感,人行主入口前设计竹林、水池,行人可沿桥面步入大堂,保证了文化建筑应有的相互共融的良好环境,办公楼主入口放于地块北面办

4、公人员下车后可步入三层高的共享大堂进入办公主楼,场地西北角设置货运出入口,保证商场货运便捷出入。六、功能布置整个大楼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高层的主楼,二是层高的裙房。地下二层为车库,地面一至三层为商场,四层为多功能厅及会议室层,五层以上均为办公楼层,另每层均设有书库一间。鉴于标准层面积较大,主楼向上层层后退,以保证主立面的挺拔俊朗。屋顶设计一巨型空中花园,一方面遮蔽机房,设备用房、水箱等功能性空间,另一方面也使办公人员有了一个休憩与放松的绝好场所。七、立面造型出版大楼的立面造型以几何切削为基本设计手法,整个主办公楼被分为虚实两个体量,虚体是以玻璃幕墙面为主,通过下小上大的收分方式使高层建筑对长江路视线的影响逐步减弱。实体则凸显办公建筑的大气、稳重,这样的虚实体相互交接穿插形成了丰富强烈的对比变化,也形成了主楼无与伦比的高雅造型,书库作为一个单独的体量,置于主楼的西北角,在这里也被赋予了强烈的象征意义,塔的造型耸立,寓意着“笔”与“智慧之塔”,入夜则灯火灿烂,形象地阐明了新闻出版的崇高境界。裙房被明确地与主楼区分为一高一矮两个体量,与主楼丰富的形体截然相反,裙楼力求简洁明快,近人尺度则精雕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