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_第1页
2022年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_第2页
2022年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_第3页
2022年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_第4页
2022年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页2022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局部,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我整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60页例1及第61页例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拟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稳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

2、通过观察、比拟、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究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果盘、卡片、小棒。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首先我们先来做一个“你来说我来猜的小游戏。老师画出红黄蓝三个颜色的气球,并标上数字1、2、3,告诉同学们后面的数字依次轮回红黄蓝颜色,现在你们可以任意说一个数字,我就能猜出它相对应的气球是什么颜色,之后师生进行猜气球颜色游戏,师说,几

3、次我猜对了吧。为什么我会猜的这么准呢,其实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就知道其中的奥秘了。二、动手操作,探究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一)1出示6颗草莓图这是什么?一共有几个?每2个摆一盘,你能摆几盘?用小棒摆一摆。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2引导学生说出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一共可以摆几盘?有剩余吗?学生自由答复。4这是平均分的问题,你能把刚刚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5学生汇报,教师板书:62=3盘。引导学生说出各个数字在除法算式里的名称及读法。(二出示7颗草莓图。1每2个摆一盘,看看能摆几盘?学生动手摆一摆,说一说,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师:剩下的还能再平均分吗?学生自由答复2你能用一个算式

4、表示出来吗?出示算式:72=3盘1个,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答复3师:每道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强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及读法。4比拟归纳。今天我们分了两次草莓,这两次分草莓的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观察比拟62=3盘和72=3盘1个这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局部完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的局部那就是余数。5练习:圈一圈,填一填。三、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同学们,其实,有余数的除法里边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下面请看1.想一想:用8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呢?怎样列式?84=22.用9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

5、形呢?怎样列式?94=2个1根。8根小棒可以摆2个正方形,9根小棒可以摆2个正方形,余1根小棒,如果是10根、11 根、12、13、14根小棒又会出现什么情况?3.小组合作接着边摆边列出算式。4.观察每道题的除数和余数,你发现了什么?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1质疑:为什么余数总是1、2、3而不是其它的数?2猜测并验证:余数可能是4或5吗?为什么?生:余数按照1、2、3出现,它们都比除数4小。师:你真善于观察。余数总比除数小,谁能说说这是为什么?生:如果余数等于除数,那就又可以摆一个正方形了。教师板书:余数除数3归纳小结:余数既不能比除数大,也不能和除数相等,也就是余数必须比除数怎么样?

6、 余数除数教师小结:刚刚我们通过摆小棒的活动,写出了这么多有规律的算式,大家通过观察和比拟,发现了除数要比余数小的规律。现在我们就用刚刚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四、稳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1、抢答 有一堆小棒,摆五边形,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摆三角形呢?2、完成练习十四第2题。3、填一填: 6=7 里可能会填几。五、课堂总结剩下不能再分的数叫做余数。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3. 谈收获。板书设计:有余数的除法例1、62=3盘 84=2个72=3盘1个 94=2个1根104=2个2根114=2个3根余数小于除数 124=3个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2教材分析:

7、“简单推理是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教材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本节课不仅是一节有趣实用的活动课,还是一节思维的训练课。例1的教学,让学生学会根据的条件进行简单的判断得出结论,通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猜测、推理等游戏,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教学目标: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最简单的事例 让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与推理的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3、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用途,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

8、、难点: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做游戏,猜一猜。师: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老师的手心有一枚1元的硬币,你们猜猜在哪只手心?学生猜测。教师提示:不在左手。学生再猜。师:说说你是怎样猜的?师:对,这就说明我们在猜的时候不能漫无目的地随便猜,而要根据所给条件猜。像这样根据已经知道的条件,通过我们的分析,逐步推出结论的思维过程在数学上称为推理。2、教师板书课题:数学广角推理二、探索新知1、数学乐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数学乐园玩一玩吧。咦,翻开数学乐园的大门需要密码,小朋友们快来猜一猜吧,你猜对了吗?哇,翻开了,小朋友们,你真

9、棒!数学乐园里有好多有趣的题目,我们一起来比比,谁猜的最快吧!课件出示小结: 两种情况的推理,只需一个相关的提示,一种情况不是的,那就是另一种情况。2、教学例1,展示课件。出示: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小红、小丽和小刚各拿一本。小红说:我拿的是语文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师:请猜一下小刚拿的是 书小丽拿的是 书(要求:1.把你的想法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如写一写、连一连、画一画 2.和同桌交流分享你的方法。)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汇报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如可以这样想“先根据可以确定再最后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推理。可能有学生会说:把人名和书名写成两行,再连线。可能也

10、有学生会用列表法。师:以上的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小结:两种情况的推理,只需一个相关的提示,想“不是什么,就是什么推出结果。 三种情况的推理,需要两个相关的提示,要先确定一种,再变成两种情况的推理。三、应用提升。完成教材第109页“做一做1、出示教材小狗图文。宠物店有三只可爱的小狗,欢欢、乐乐、和笑笑。它们今天称了体重,你能根据题中给出的提示猜出下面的小狗分别叫什么名字吗?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小组讨论、交流反响。2、完成“做一做第2题。独立思考,小组交流,集体订正。四、律动游戏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呢?板书设计: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

1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2、 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3、 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教学重点:1、 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教学准备:学具、主题图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预习新课1、判断: 这样是平均分吗?为什么?怎样分就是平均分了呢?2、分一分每个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同位相互说说是把几个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出示预习单:预习第10页例3:1:

12、每2个一份,你是怎样理解的?在分时还有不同的分法吗?2:圈,表示什么意思?每个圈里的数量有什么特点?这样的分法是平均分吗? 在平均分时,分别用分一分、摆一摆、圈一圈的方式来解决。3: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出这道题目的题意。把课本上的空白处填充完整。可以在练习本上画一画,也可用小棒、圆片摆一摆,还可以同桌互相交流。二、自我检测学生预习完后,多媒体出示检测题,学生在练习本上自我检测。一分一分1、每个小组8张面包的实物卡片,每4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2、每个小组4张桔子的实物卡片,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

13、,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二连一连、圈一圈10条鱼,每个鱼缸放2条,需要几个鱼缸?在练习本上画一画。说说分的结果。教师揭示课题:像这样把物品每几个一份,求分成几份,每份分地同样多,也是平均分。板书课题学生预习和检测的过程教师不断巡视,发现问题以待解决。三、交流问题1、学生说一说在预习和自我检测中遇到的困惑及不会的问题(先由其他学生解答,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切忌教师接过来又详细讲解一遍)2、如学生未有问题,教师结合巡视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问:在平均分时,给定的每份数能改变吗?怎样能很快的求出结果用乘法口诀得出四、教师讲评 明确知识针对交流进行引导:1、8个果冻,每2个

14、一份,实际上是从8里连续减去2,直到分完没有剩余,0为止。2、在平均分时,你怎样理解平均分、每份、几份?3、在平均分时,明确每一题的总数、每份数、份数之间的关系:总数不变,每份数越多,分的份数越少。4:第10页“做一做。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平均分我们学习了两种类型,课下要好好总结。六、针对性作业1、课本第12页第59题.2、把12瓶矿泉水,每3瓶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说说你怎样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教科书第7375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1、能运用两三位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分析解决这类问题的多种方法。2、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渗

15、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体会数学的价值。根据信息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根据相关的信息提出相应的问题,合理灵活地解决问题。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一、情景引入1教师:我们班的彭远是个爱学习的孩子,他今天来到书店,准备买一本字典和一套书。出例如1图提问:一本字典和一套书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你能根据这两个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学生可能会提出:买1套书比1本字典贵多少元?买1套书和1本字典共要多少元?提问: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学生口头列式解决问题,从而复习加减法的一步计算问题。2彭远手里拿出100元递给售货员。教师:看到彭远买书的情况,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可能有以下答复:揭示课题:说得

16、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帮彭远解决这样的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1小组探究:小朋友帮彭远算一算,要买1套书和1本字典,售货员应找给他多少元呢?试着把你们讨论的每一步算式写出来。学生汇报交流,并在投影仪上展示算法,可能得到以下3种:方法1:100-27-43=30元方法2:100-43-27=30元方法3:27+43=70元100-70=30元2理清思路,明确方法。提问:能解释一下你为什么这样算吗?指名让学生解说每一种方法的每一步算的是什么。3小结。要求应该找回多少元,我们可以从100元里依次减去1本字典和1套书的价钱,用连减法计算;也可以从100元里减去1本字典和1套书的

17、价钱之和,先算加后算减。无论用哪种方法,这道题都需要计算两步。2、教学例21教师:彭远不仅爱学习,而且还是家里的账房先生呢!你瞧,他把爸爸妈妈的收入、支出都记在账本上了。出示表格:4月1日到15日的收支记载。4月1日 爸爸工资收入920元4月1日14日 支出680元4月15日 妈妈工资收入970元4月15日30日 支出550元结余提问:从表中你知道了彭远家收支的哪些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怎样求出4月1日至15日彭远家结余了多少元呢?独立尝试解决,全班交流得出以下方法:920-680+970920+970-680970-680+9202在表中补充4月15日30日的支出记载。提问:现在又告诉了我

18、们什么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呢?当学生提出“到30日还有多少元时,教师说明:“到30日支出后剩下的钱就叫做结余。3小组探究:现在15日30日支出550元,你能帮彭远算出4月份的最后结余吗?小组代表汇报,展示各种方法:小结:刚刚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帮彭远同学解决了4月份他家的收支结余问题,真能干!提问:你们看,彭远家4月份的收入和开支合理吗?为什么?教师:彭远家一个月的工资除了安排生活开支外,还有一局部结余,说明他们家的生活安排合理,也许这也有彭远这个小账房先生的功绩哟。我们学好了数学,也可以当好家里的小助手呢!三、课堂活动1第74页第1题。先让学生发现信息:小明从家乡到重庆,

19、坐汽车行了120千米,坐火车行了270千米。学生提出问题,再独立解决后交流。2第75页第2题。学生先观察图,明确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再独立解决。3第77页练习十一第4、5题。四、独立练习第7677页练习十一的第13题。五、全课总结教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解决了什么样的数学问题?你觉得解决加减法的两三步计算的问题,要注意些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教材分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4页至第35 页的内容。本课的任务是让学生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通过实际测量知道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教材中创设了“估一估、量一量铅笔有多长的活动情境,引

20、导学生在估测的根底上通过观察、测量、比拟、找实物等活动体验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培养学生的估测、操作、分析、判断等能力。学情分析在生活中已经具有了测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并在前面的学习中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具有初步的估测意识,因此,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应合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多动、多说、多想,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解决问题,从中感受数学的意义、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力争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一些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本课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多种活动,建立丰富的表象,逐步形成空间观念。让学生通过认识毫米、分米的学习活动,发

21、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当学生发现厘米、米不够用时,自然引出毫米和分米的新的长度单位。整个教学活动完全是由学生主动探索、解决,从而建立新的长度单位的概念。培养他们在学习中的团结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开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2.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开展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实际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提高估测能力。教学难点:建立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的表象,提高估测

22、能力。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具体的估测活动中反复体验,加深认识。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其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用具教具:米尺、1分硬币、铅笔、 卡、光盘、课件。学具:学生用尺、学具。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一上课之前,老师要考一考你们的眼力,请你估一估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呢?学生试着以米或厘米作单位估计二你知道米和厘米有什么关系呢?学生答复,教师板书 1米=100厘米米和厘米是长度单位家族中的两兄弟,用什么字母怎样表示?你能用手比画出1米和1厘米的长度吗?长度单位家庭中还有很多兄弟,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吧!(设计意图:创设估计老

23、师身高的情景,复习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二、实践操作,引导探究一认识毫米1.我们已经学习了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下面的三条线段请你先估一估它的长度,在测量一下,看你的估计和实际测量是否接近。在测量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可以在小组内交流。2.学生以四人为一组测量作业纸上的线段。学生汇报,你发现了什么?3.引导学生说出第三条线段比3厘米多,又不够4厘米。当不够1厘米时,为了测量得更精确,我们要用到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4.毫米的认识1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有关毫米的知识。直尺上1厘米中每小格的长就是1毫米,我还知道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2拿出手中的直尺看看、数数1厘米中

24、有几个小格,直观感受1厘米中有10个这样的小格。3课件演示:我们把尺子中的1厘米放大,细细地数一下,一起来。演示边数出1厘米=10毫米。用字母表示就是1cm=10mm4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5请组长组织你们小组的同学拿出准备的学具,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把结果填在作业纸上。物品我的估计我的测量一元硬币的厚度 卡的厚度我的铅笔的长度设计意图:通过测量线段的活动,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是学生体会到毫米这个长度单位产生的必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二认识分米1.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直尺量一量课桌的高度。2.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用厘米和毫米都不方便,而且课桌的高度又不

25、够一米,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3.教师指出:测量稍长的物体时,我们用分米做单位会比拟方便。板书:分米dm1dm到底有多长呢?课件演示板书:1分米=10厘米1dm=10mm4.现在你再量一量课桌有多高?5.估计一下你的小臂的长度,再测量一下,小组内比一比。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测量课桌高度的根底上通过观察、测量、比拟、等活动体验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培养学生的估测、操作、分析、判断等能力。三、全班练习,稳固提高一说说我们一共认识了单位家庭中的几个兄弟?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二游戏:变一变。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忆毫米、厘米、分米、米的长度。听老师的口令用手指比

26、划一下,看谁的准确?学生在老师的口令下比划几个单位的长度。再睁开眼比照一下。三修改日记:课件出示。下面是淘气在学习了长度单位后写的一篇日记,同学们看看日记里的长度单位用得适宜不适宜?怎样修改呢?4月10日 星期天 晴今天,我和妈妈去秦岭野生动物园参观,玩得可开心呢。我们穿过4厘米高的门就来到了动物园里,哇,里面有好多动物呀!我看见左边是3分米高的大象,右边的犀牛个子也不小,大概有2分米高吧,再往前走就是蟒蛇馆,里面的蟒蛇好吓人呀,最长的一条估计有30毫米长。我觉得最好玩的是溜滑滑梯,滑滑梯一定有4厘米高。在滑梯的旁边我还发现了一群蚂蚁在搬家,别看它们个子不大,每只蚂蚁只有2米长左右,但是即勤劳

27、又很团结,我想我们应该向它们学习呀!四拓展训练:有一把断尺,零刻度已经没有了,怎样用它来测量铅笔的长度呢?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实际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提高估测能力。四、课外延伸,结束全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长度单位的大家族里,还有它们的老大哥,你们想知道吗?那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新单位千米。板书设计铅笔有多长1厘米=10毫米 1cm=10mm1分米=10厘米 1dm=10mm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6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

28、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2、能力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3、德育目标教育学生要礼貌待人。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三、教具、学具教具:课件、纸条、磁铁学具:数字卡片、小棒四、教学过程1、激趣引入、激趣同学们,你们分过东西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分东西,通过分东西学习新本领,好吗?动手实践一: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份,也就是2堆;学生操作,教师观察、指导;学生汇报提问:谁愿意说说他是怎样分的?(学生说,教师板书,在学生说的时候注意鼓励有创新

29、的)8 8 8 81 7 2 6 3 5 4 4教师指着上面四种分法提问:这四种方法中有一种比拟特别,你们发现了没有?请学生说,并说说为什么不一样?教师归纳指出:最后一种分法中每份的数字卡片数同样多,都是4张。(教师板书:同样多)2、引入动手实践二:、教师明确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4份,也就是4堆,每份要分得同样多;、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检查、指导;、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把8个磁铁分成4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学生分完,教师提问:每份分得同样多吗?是几个?教师指着学生分的磁铁说: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方法叫平均分。(教师在磁铁下贴出纸条,学生齐读一次)2、探索新知1、学习例2(1)、创设

30、情境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一天,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来到老马家作客(课件出示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老马非常热情的招待他们,拿出6个又大又红的桃子(课件出示6个桃子),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看见了都馋得直流口水,老马心里非常清楚,要是分的不公平,这三个小鬼一定会吵翻天,所以老马想请我们206班的小朋友帮帮助,把桃子分好,不过在动手之前有两个问题考考大家:、是要大家把6个桃子分成几份?(当学生说3份时,教师出示3只盘子)、该怎样分?(2)、动手实践三: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用数字卡片代替桃子动手分。(3)、观看动画演示分桃子的过程教师:在同学们分的时候,老马也在分,下面看看老

31、马是怎样分的。(课件演示第一次分的过程)提问:每盘放了几个?分完了吗?继续分。(课件演示第二次分的过程)提问:老马分了几次才分完?第一次每盘放几个?还剩几个?第二次每盘又放几个?(4)、动手实践四:现在请同学们学老马的样子分一次?(5)、学生上台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谁愿意上台分给大家看?(用磁铁演示)(6)、教师归纳小结:把6个桃子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的同样多,就是把6个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可以用除法做。2、学习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除号表示除法的运算符号叫除号(板书:),先写横,横要写平,然后上下各一点,两个圆点对齐。、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把要分的东西的总数6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分

32、的份数3写在除号的后面,除号表示平均分,每份分得2个,2写在等号的后面。(教师边讲解边板书)整道算式读作“6除以3等于2(板书,全班齐读一遍),学生读“84=2进行稳固。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板书,学生齐读),学生说“84=2的意义。3、形成练习(1)、做“做一做第一题的第一小题、读题,理解题意请一名学生说说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动手实践五:学生根据题意进行操作并填出算式。、观看动画学生观看动画演示分小棒的过程。提问:总共分几此?第一次每堆放几根?、指导列式要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几根该用12除以几?等于几?为什么除以3?算式中的12表示什么意思?除号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

33、?4表示什么?(2)、做“做一做第一题的第二小题、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几根该如何列式?12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比拟一、二两题为什么第一小题是除以3,而第二小题除以4?(3)、做补充练习教师把10本作业本平均分给2名同学,每名同学分得几本?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说说如何列式和算式中各数所表示的意义。4、归纳小结今天我们通过分东西学习了什么新知识?(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知道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做。5、课堂作业做练习十二的第一题6、板书设计(略)五、教学设计说明1、教材分析。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局部

34、,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根底,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例1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些实物,借助同样多,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例2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过程,直观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读、写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在做一做和练习十二中,多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连一连,再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说说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

35、义。2、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对除法的浓厚兴趣;、教育学生热情待人。重点: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3、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从生活实际出发,表达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大认知规律;、课堂上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开展,实现三为目标;、立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情境和气氛。、教学设计的几个层次

36、、由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在此安排了两次实践操作,一是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份;二是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2份,每份要同样多。通过第一次动手操作由学生的汇报引出同样多,通过第二次动手操作和教师的提问引出平均分。、用平均分指导操作在教师讲完故事后,让学生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几个,就用刚学的平均分来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解决如何平均分上一实践只是让学生尝试着平均分,并没有告诉学生如何才是平均分,在学生操作之后,观看老马分的过程,在模仿老马的分法进行分,最后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帮助学生解决了平均分。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7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认识除号,会写、会读除法算式。2.经历

37、看一看、说一说、分一分等数学活动,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方法。3.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逐步培养会学习、乐学习、敢于表达的意识。教学准备:课件、学具小棒20根。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与平均分活动的关系。教学过程:第一步:准备练习情境导入孩子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平均分的知识,你们都学会了吗?好,在讲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热热身。请看大屏幕讲述游戏规那么:请出每组4号答复下列问题,答对加2分,答错本组同学补充,只加1分。请出参赛选手。答题。1号加分。第二步: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是啊,小熊猫很快乐地把竹笋平均分给了4位小伙伴,可是它又遇到新的难题了,需要好朋友来帮助,谁

38、愿意做它的好朋友?我大家真有爱心,可是要想帮助它解决问题光有爱心是不够的,还要有知识,要学吗?要请看大屏幕小熊猫就是被这6道题难住的,不过,你先别急,答案就藏在书里,如果你找到了它,请把它圈起来,就可以帮助小熊猫了,开始吧!读一读数学书13页例4,并思考问题:1、请你用自己的学具代替竹笋试着分一分,到底每盘应放 个?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平均分的过程。3、你能用算式表示吗?4、想一想,12、4、3分别表示什么?5、你觉得除号怎么写最好看?它表示什么意思?6、你会读这个算式吗? 试着再读一读其它算式,如15页第1题。第三步:小组交流,全班汇报活动规那么:1、与小组同学分享你的收获,如果有解决不

39、了的问题请小组同学帮助,弄明白后别忘了说声“谢谢。小组每人都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小组同学都发言的加合作学习分5分。老师巡视。你们解决了哪些问题?哪道题有问题?准备几号发言。2、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抽签决定选题,推荐几号答题加几分,答错扣相应的分数,本组同学补充加1分。谢谢可爱的孩子们,在你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成功地帮助小熊猫解决了问题,不过,常老师想把这道题难度提高,你敢接受挑战吗?敢请看大屏幕抢答开始。第四步:教师点拨讲解你们太棒了!从这些题中我们发现平均分可以用除法来表示,除法的运算符号 “,它就表示平均分,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新知识。你们学会了吗?第五步:第二次尝试练习接下

40、来我们进入下一环节自我挑战本领强比赛规那么:老师摇号选答题人,为了我们小组的荣誉,你们可要好好准备呀!自选题目,答对加相应分值。答错本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加1分。悄悄告诉你,老师的考题就藏在13页做一做1、2题和15页2、3题,自己先在书上答题,好好准备一下!答题巡视摇号选题加分我们看看各个小组都得了多少分?虽然各组获得的分数不同,但大家都付出了努力,老师为你们骄傲,最后老师想送大家一句话争做小组中最受欢送的人!有信心吗?我期待着你的进步!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8教材分析本课以数的组成为根底,借助计数器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通过教学,可为万以内的写数、比大小、四那么计算和万以上的读数打下根底。本

41、节课是这一单元教学的重点,这是因为:(1)学会了万以内数的读法,不仅能稳固加深对计数单位千和万的认识,而且能为比拟万以内数的大小和读写算盘上万以内数打下根底。(2)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不仅能满足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需要,而且能为以后学习多位数的读法打下根底。学情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数和百以内读数的根底上进行教学的。二年级的孩子们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读数经验,但是还处于浅薄的阶段。能够比拟准确读出没有0的数,对末尾有0和中间有0的情况存在较大的难度。教学目标1、借助计数器,学会理解万以内的读法。2、掌握万以内数的正确读法,培养学生探究、归纳的能力。3、会读生活中的数,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42、。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正确读出万以内的数。难点:掌握中间有零和末位有零数的读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喜欢看什么动画片啊,朵拉是一个留着棕褐色短发、有着健康深色皮肤、性格开朗阳光的小女孩,她虽然只有7岁,可是却是一个十分爱冒险的小家伙,今天我们和他一起走进数学王国,好吗?1、出示数位顺序表,填空。你们还认得它吗?对,是数位顺序表。谁来说说,数位顺序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第三位呢?第四位呢?第五位呢?(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位的9表示?(9个十)个位的9表示?(9个一)这个数是?(九十九)百位是9表示?(9个百)这个数怎么读呢?(九百九十九

43、)如果十位是0又该怎么读?(九百零九)个位也是0就是(九百)2、快速读数。接下来要考考大家的眼力和反响力,快速读出你看到的数。那这些数都是怎么读的,有什么规律或顺序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更大的数,万以内数的读法。(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一学习一般数(没有0的数)的读法。板书11211、用已有知识介绍下这个数,2、说数的意义和组成3、全班拨数,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4、试着读数(指名读数,师板书:读作:三千七百四十五)5、小结读数方法出示:带节奏的读读数要从高位起,千位是几就读几千;百位是几就读几百;十位是几就读几十;个位是几就读几。6、试读2个数二学习有0数的读法

44、1、创设情境,引出有0的数老师还有一个困难,想请你们帮助,你们愿意吗?老师想到商场买些家用电器。出示图片小组交流读法,完成导学单。全班汇报2、学习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5600咱们先看这个数。板书:5600谁会读?板书:五千六百发现特别之处,末尾有0的数怎么读?练习:490050001280小结:末尾的0,不管有几个,都不读。3、学习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20803008再看这个洗衣机的价格。板书:20 xx你们讨论的这个数应该怎样读?如果都读的不对我们来玩一个数字接龙的小游戏,100101102103104,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中间的0要读零练习:30805060我们再看冰箱的价钱,3008,谁想试

45、着读一读?那到底应该怎样读呢?我们来听数学小博士怎样说。总结读数小秘诀贴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都只读一个零练习:700660084、综合小练习真好,同学们帮老师解决了困难,同时我们找到了这么多读数的小秘诀。我们来看看朵拉学会了没,看看他读的对吗?课件出示:9860读作:九百八六5000读作:5千20 xx读作:二千零零七8080读作:八千零八3071读作:三千七十一5、小结万以内数的读法1、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2、千位是几就读几千,百位是几就读几百,十位是几就读几十,个位是几就读几。3、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4、末尾的零都不读。老师把他们编成了小儿歌,谁想来读一读?指名读老师把

46、它配上小星星的伴奏,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小结:全班唱一唱读数要从高位起;看清数位是真理;末尾有0要注意;不必读出记心里。中间有0要留意;只读一个就可以。三、达标检测,迁移运用进入“智力闯关环节第一关,我会读。屏幕出示生活中的数第二关:我会写。你能正确读出这些数,并把你读的写在导学单上课本做一做第二题柳河公园共有柳树560棵。这一年共有366天。养鸡场一天约收鸡蛋2540个。指名板演,然后全班评价。第三关:猜一猜电脑它是个四位数;它是由0、0、3、8组成的;它的最高位是3,只读一个“0;它的十位不是“0。相机它是个四位数;它是由6、0、0、5组成的;它一个“0也不读;它的最高位是6。四、课堂小结,畅

47、谈收获师: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读万以内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五、作业搜集生活中万以内的数,并读一读。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9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3.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让学生体会到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重点与难点初步理解近似数的意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猜数游戏:教师或学生指定一个4位数不让其他学生知道,学生猜猜是什么数。猜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所猜数是否与目标数接近,猜中为止。二、探究新知1.出例如10的图画和文字,让学生读一读图画中的文字。19985和10000都表示参赛运发动的人数吗

48、?有什么不同?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说一说“将近10000人是什么意思,“有9985人是什么意思。9985这种说法特别精确,所以它是一个准确数。9985接近10000,10000比拟容易记住,10000是一个近似数。板书课题:近似数2让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二年级同学304人,可说大约300人中的304和300各是什么数。304是准确数,300是近似数。这里的准确数和近似数,哪个数容易记住?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3提问:现在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近似数了吗?谁来说说。小结:近似数是指大约是多少的数,也就是与实际比拟接近的数。2.日常生活中我们还碰到过哪些近似数?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近似数,体

49、会近似数,体会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三、课堂作业1.教材第91页“做一做。2.教材第9294页练习十八第412题。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0教学内容:解决问题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53、54页的内容教材分析:“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中的内容。本单元学生将系统学习整数四那么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主要是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用相关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好本单元的相关知识,将是学生在第二学段学习两步以上混合运算的重要根底。本节课教学需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类问题,

50、其掌握得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后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材用烤面包的情境提供了现实素材。目的是使学生在理解图意的根底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结合条件分析问题,为列式解决问题奠定根底。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四那么混合运算的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积累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经验。但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类需要两步才能解决的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由于信息的复杂性,学生在理解问题、解决问题上都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色条图分析数量关系,感受其使问题简明、直观,便于分析的作用,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

51、,学会用找出中间问题的方法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3、在分步列式解决问题的根底上,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合理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展学生的“四能,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热爱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的步骤和方法。教学难点:会找出隐藏的中间问题,并合理利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设计理念: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开展。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将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教师

52、进行启发性的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2、?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在理解题意和分析解答环节将采用直观演示的教学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3、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评价不仅会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会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开展和变化,将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鼓励和导向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改良课堂教学过程。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导入新课1、根据下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明有20元钱,买钢笔用去10元。2、要解决下面的问题需要哪些信息?每个面包多

53、少钱?3、师:同学们的数学感觉真好!能从日常生活中准确地发现问题和提出数学问题。下面老师要带大家去逛一逛面包店,又有什么样的数学问题等着我们去发现和解决呢?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根底,铺垫孕伏的过程就是唤醒旧知的过程,为探究新知做好知识和思维上的准备。二、探究新知一出示情境图,理解题意师:你获得了哪些信息?问题是什么?师:今天的信息有点复杂,为了帮助大家更清楚的理解题意,请出我们的小助手“色条图来帮助吧!师:怎样在“色条图上表示出这些信息和问题呢?学生独立思考:在“色条图上表示出信息和问题。展示交流:为什么这样表示?设计意图:借助“色条图这一直观图形帮助学生理解比拟

54、复杂的信息,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学生在表示和交流的过程中也就理解了数量之间的关系,为解决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二解决问题师:想一想,要解决“剩下的还要烤几次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哪个信息,哪个信息未知?怎么办呢?师:想一想,该怎么解答呢?学生尝试解答。展示交流:为什么要先求出剩下的面包个数?读了哪些信息,你就想到可以求出剩下的面包个数?如果学生只列出分步算式,引导学生思考:刚刚我们是用分步来做的,你们能用综合算式表示出解答的过程吗?比照不同的综合算式,引导学生辨析:你同意那个算式?为什么?如果不加小括号,会出现什么情况?师:怎样检验结果是否正确呢?设计意图: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

55、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实行启发式教学有助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不仅引导学生解决出问题,还渗透了分析法和综合法两种解决问题的策略。三比照与小结师:比拟一下我们以前解决过的问题和今天解决的问题,你有什么发现?师:我们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才解决出了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通过比照,让学生理解这类问题的结构,学会找出中间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三、稳固练习1、完成练习十二的第2题。2、完成教科书第54页“做一做。设计意图:力图表达练习的层次性,稳固根底知识,形成根本技能,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四、全课总结师:今天我们解决的问题有什么特点?我们是怎样解决的?你有

56、什么感受?设计意图:及时回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及学习过程,初步建立数学模型。同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和体会。板书设计:解决问题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1 剩下的面包有多少个?90-36990-36=54个 =5492 还要烤几次? =6次549=6次解答正确吗?答:剩下的还要烤6次。教学反思:1、重视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只进行启发性的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2、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引导学生借助几何直观描述和分析问题。3、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评价不仅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成果,更关注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开展和变化。

57、表达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1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知道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并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开展数学思考能力,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初步培养爱惜时间、按时作息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认识钟面上的整时。教学难点:认识钟面上的大约几时。教学准备:钟面教学具。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猜谜:小小骏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蹄声哒哒似战鼓,提醒人们争朝夕。2、揭示课题:小朋友猜对了。你想不想看一看钟面是什么样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钟表。二、思索探究1、初步认识钟面说明:我们经常看钟面了解时

58、间,大家仔细观察这个钟面,把你知道的有关钟面上的知识在小组里跟同学说一说。学生活动,教师参与指名说说关与钟面上的知识。有12个数,让学生从1顺次读到12。有两根针,一根长一根短,指出长针叫分针,短针叫时针。让学生把分针和时针指给同桌看。2、初步认识整时1出示7时的钟面,让学生猜猜是几时?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分别指着什么数?再出示5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时针和分针分别指着什么数?引导观察钟面上的分针有什么共同点?时针呢?2总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3教学试一试出示三只整时的钟面图,提问这三只表上又是几时?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在钟面上拨一个时间让同桌说说是几时。3认识大格。挂图出

59、示:钟面 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钟表。提问:仔细观察钟面,看看你能有哪些新的发现。学生可能发现:钟面上有112这12个数;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讲述:我们把每两个数字间的距离叫做1大格板书:大格,所以12到1这两个数之间是1大格,同样,1到2之间也是1大格。提问: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呢?引导学生从1开始依次数出12个大格。学生数好后板书:12个4认识小格。讲述:钟面上除了大格,还有小格,相邻的两个小点之间是1小格。板书:小格提问:那么,1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呢?学生交流。板书:5个提问:钟面上一共有几个小格?我们一起5个5个数一数。小结:通过小朋友们的努力探索

60、,我们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5认识时。讲述:时针从12走到1是多少时间?1小时从1走到2呢?也是1小时也就是说时针走1大格都是几小时?讲述:这个绿色局部就表示时针走了1大格,也就是1小时。板书: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提问:时针走2大格是几小时?时针从12走到4,走了几小时?走到7呢?那么,时针走一大圈又是几小时?学生动手操作。要求:时针从12出发,分别拨出2时和5时小结:要知道钟面走了几小时,我们只要看时针,时针走了几大格就是几小时。6、认识分。讲述:分针走1小格是1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分针是怎样走1小格的。这个绿色局部表示分针走了1小格,也就是1分。提问:走这样的2小格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