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历史文献学硕士培养方案_第1页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历史文献学硕士培养方案_第2页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历史文献学硕士培养方案_第3页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历史文献学硕士培养方案_第4页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历史文献学硕士培养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7历史文献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60104 授予历史学硕士学位)一、学科简介历史文献学是历史学的二级学科之一,也是历史学科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它以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为主要研究对象,兼包了多学科的相关知识,既注重对传统的批判和继承,又注重其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应用。本校是全国第一个设立历史文献学学科硕士点博士点的单位,由著名文献学家张舜徽先生所开创,历经多年建设,在很多方面位居全国前列。发挥其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等特点,注重历史文献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结合,不断衍生出其他的学科方向,从而使之成为一门古老而常新的优势学科。二、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格完善,适

2、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学科高层次专门人材。他们应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相对完善的知识结构和独立研究能力,能够从事本学科的研究与教学工作,胜任文化、文物、出版、古籍整理、图书管理、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等方面的工作。三、研究方向简介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序号研究方向名称简 介1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通过对古籍整理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初步掌握古籍整理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能够从事具体的古籍整理保护工作、古代汉语的教学,对古代典籍具备基本的研究能力,对传统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归纳分析和研究能力。2中国传统文化通过文化概论和中国文化史知识的学习,了解世界范围内各文化流派的主要观点,运用所学

3、传统文化知识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和批判继承。能够从事与专业相关的文化教学研究、文化管理及新闻出版等工作。3中国古代思想史了解中国古代思想史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规律,主要侧重于先秦诸子思想和中国道家道教的思想文化研究和相关典籍的整理研究,掌握传统道家道教在现代的传承和发展情况。能够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教学研究工作和宗教管理工作。4方志文献与文化资源通过方志学理论和有关方志文献的学习,熟练地掌握方志文献的基本规律,从而发掘传统方志中的文化资源,将之为现实的经济文化服务。能够从事方志编纂和管理工作、文化资源规划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工作、文化产业相关工作。四、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最长不超过4年。

4、五、课程设置与学分实行学分制,总学分要求37学分,具体分别为学位公共课9学分,学位专业课14学分,指定选修课8学分,任意选修课4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六、实践环节实践环节主要包括教学实践和学术活动两项。教学实践包括担任教师本课教学助教、参加古籍整理的实践和教学活动、参预文化考察活动等;学术活动包括协助并参加单位或教师的科研协助工作、参加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活动、参加各种各类的学术会议等。七、科学研究 要求树立求实创新的科研精神,树立良好的科研道德规范,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规范,学习和掌握先进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史料具有较强的收集、分析和应用能力。尽可能多地参加与专业相关的科

5、学研究活动。结合专业方向和课程内容,提倡多写多练,力争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科学研究能力。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要求符合学校有关规定、符合本专业及其研究方向的特点,在撰写“开题报告”并获专业指导组同意的前提下开始撰写。“开题报告”和学位论文必须包括以下要素:研究前史及其成果和不足、自己研究的目标、对课题的认识和理解(创新点和重难点)、研究的步骤、论文结构、资料状况。在正文和注释的格式上符合有关规则。每年的4月初为研三年级提交学位论文初稿的时间。每年的4月下旬为研二年级提交“开题报告”的时间。九、培养方式与方法本专业采用多种培养方式,主要有非定向、定向委培、自筹经费、在职攻读等方式。本专业培养

6、方法以课堂讲授与导师指导下的自学相结合,独立学习与集体研讨相结合,古籍研究与整理相结合。强调各专业方向的贯通、一定的实际考察和调研能力。十、其它该培养方案系按照华中师范大学文件“华师行研字20077号”制定,有未尽事宜以此文件为准。 历史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任课教师学位课学位公共课0003第一外国语(硕士)13651+20002科社(硕士)34210001马列经典选读(文科硕士)3422学位专业课109106010101史学理论与方法3421邓鸿光等109106010401历史文献学5131刘韶军、董恩林109106010402语言文字学5132

7、杨 昶、刘韶军109106010403版本目录学5132董恩林109106010404古籍名著研究5132谭汉生、刘固盛指定选修课10910601041120世纪文献学3423李晓明109106010412中国传统文化研究3423王玉德、董恩林109106010413中国古代思想史3423刘固盛、谭汉生109106010414方志文献与文化资源3424李晓明、王玉德任意选修课与导师协商,在其他专业的学位课程或指定选修课中选修,至学分满为止实践环节00014教学实践(硕士)1714刘韶军、董恩林00015学术活动(硕士)1713、4、5杨 昶、李晓明补修课中国历史文选1、2课程组1、已有三年相关

8、工作经历的硕士生,可以免修教学实践。2、同等学力、跨学科、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应在培养计划中增加补修本专业本科(硕士)主干课程,并要求通过考核,取得及格成绩,但不计学分。历史文献学专业硕士课程内容简介课程编号:109106010101 课程名称:史学理论与方法英文译名:Theory and Method of History 开课学期:1开课院(系): 历史文化学院 学时/学分:34/2任课教师:邓鸿光等内容简介:详见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硕士培养方案课程编号:109106010401 课程名称:历史文献学英文译名:The Study on Historical Documents 开课学期:1开

9、课院(系):历史文化学院 学时/学分:51/3任课教师:刘韶军、董恩林内容简介:历史文献学课程面向硕士研究生刚刚入学阶段,讲授历史文献学的学科定义、研究范围、学术任务、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历史文献学研究史、发展史、历史文献学其他相关重要问题,使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历史文献学的基本知识体系,掌握历史文献学研究的基本技能,为进一步从事历史文献方面的古籍整理和研究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基本教材是张舜徽先生所著中国文献学,并参考其他同类型的文献学教材和专业书籍。主要教材:张舜徽:中国文献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董恩林:中国历史文献学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参考书目:张舜

10、徽:文献学论著辑要,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史,中华书局1994年版。周国林、刘韶军主编:历史文献学论集,崇文书局2003年版。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研究所编:张舜徽学术研究第一辑,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课程编号:109106010402 课程名称:语言文字学英文译名:Language Philology 开课学期:2开课院(系):历史文化学院 学时/学分:513任课教师:杨昶、刘韶军内容简介:语言文字学主要介绍中国古文字形、音、义三大要素的基本知识,探讨中国文字的发展演变规律。结合列举整理和研究古文献时运用语言文字学知识的实例,从而体现语言文字在文献学领域中作为

11、工具的重要作用。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运用所学古代语言文字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以此为工具,对历史文献中的语言文字现象进行研究,正确解读史料。主要教材:唐兰文字学导论张舜徽广文字蒙求参考书目:唐兰中国文字学李学勤古文字学初阶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胡朴安中国文字学史臧志和说文解字的文化说解课程编号: 109106010403 课程名称:版本目录学英文译名:Bibliography of Edition 开课学期:2开课院(系):历史文化学院 学时/学分:51/3任课教师:董恩林内容简介:系统论述目录学和版本学产生的历史和发展,辨析目录、版本、校勘和传统校雠学的相互关系,介绍重要的版本目录学

12、家及其贡献,古籍整理与目录版本学的关系,理解“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与本学科的关系。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具备依据目录学知识查寻版本、掌握治学方法、进行古籍整理和研究工作。主要教材: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参考书目:李致忠古籍版本学周少川古籍目录学董恩林传统文献学概论课程编号:109106010404 课程名称:古籍名著研究英文译名:The Study on Ancient Classical Works 开课学期:2开课院(系):历史文化学院 学时/学分:51/3任课教师:谭汉生、刘固盛内容简介:本课程讲授中国古代典籍中的著名著作,包括经、史、子、集四部,内容是这些古籍名著的作者、成书时代、主要内

13、容、学术价值、主要研究成果以及它们在历史、文化、思想研究中的状况与进展。由多位教师分别讲授,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中国古代典籍的部类、内容、发展演变以及相关学者的研究历程,使学生掌握阅读、研究中国古籍的基本能力与技能,为专业研究打好基础。主要教材:张舜徽中国古代史籍举要,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参考书目:张舜徽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刘琳、吴洪泽:古籍整理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张舜徽:汉书艺文志通释,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65年版。课程编号:109106010411 课程名称:20世纪文献学 英文译名

14、:The Document Study in 20th Century 开课学期:3 开课院(系):历史文化学院 学时/学分:34/2任课教师:李晓明内容简介:本课程以20世纪为时间断限,考察和研究此一百年间的文献学理论发展。从文献学基本理论的诸方面予以考察,既梳理其间问世的理论专著,又按专题予以分析比较。本课程把文献学在二十世纪的发展,划分为三个大的历史阶段,时跨清末、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时期。在内容范围上主要分三个系列:一是文献学家的研究,二是文献学理论著作的研究,三是文献学理论的专题研究。在文献学家的定位方面,限定在有过文献学理论著作的学者;在文献学理论著作方面,主要限定在有关文献学

15、基础理论的论著方面;所谓文献学理论专题主要依照传统分类进行的。主要教材:王子今20世纪中国历史文献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参考书目:顾颉刚等主编古史辨第17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张舜徽著中国文献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李国祥主编古籍整理研究(八种),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许冠三著新史学九十年,岳麓书社2003年版。课程编号:109106010412 课程名称: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英文译名:The Study o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开课学期:3开课院(系):历史文化学院 学时/学分:34/2任课教师:王玉德、董恩林内容

16、简介: 这门课程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专题,从而掌握传统文化的理论与方法、传统文化典籍、传统文化的前沿问题。要求学生在系统学习这门课之后,能全面了解传统文化中有深度的问题。学生毕业后可以在各自的学校开设传统文化课。课程以时间为经,以专题为纬,内容涉及各个朝代的文化传承、文化特征、文化贡献。还将介绍中国传统的民居文化、园林文化、巫文化、神秘文化、书法文化、生态文化、武术文化等。主要教材:王玉德等中国传统文化新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年。王玉德著文化学概论,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参考书目:周谷城主编中国文化史丛书,上海人民出版社陆续推出中西文化文流史、禅宗与中国文化道教与中国文化、士与中国文化

17、、方言与中国文化、楚文化史。章开沅主编中外近代化比较研究丛书,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陆续推出离异与回归、国情民性与近代化。季羡林主编神州文化集成丛书,新华出版社1992年陆续推出四书五经、汉字与中国文化、中国书院文化等。课程编号:109106010413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思想史英文译名:The History of Chinese Ancient Thought 开课学期:3开课院(系):历史文化学院历史文献研究所 学时/学分:34/2任课教师:刘固盛、谭汉生内容简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了解中国思想史的发展历程,不同历史阶段的思想史特点,并注意分析主流思想和非主流思想的分别与联系,同时

18、了解思想史的基本史料,了解和掌握思想史与哲学史、学术史、观念史、文化史等的区别和联系。能够对基本的思想史资料予以分析和研究。主要教材:张岂之主编中国思想史,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参考书目: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课程编号:109106010414 课程名称:方志文献与文化资源英文译名:The Local Chronicle Document and The Cultural Resources 开课学期:4开课院(系):历史文化学院 学时/学分:34/2任课教师:李晓明 王玉德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通过对方志学基本理论的掌握,了解中国方志文献的基本状况,探讨方志文献与文化资源的相关问题。通过对不同类型的方志文献的了解,探析其中蕴涵的文化资源的个性和共性。通过对方志文献中文化资源的调查,挖掘出其具有文化遗产价值的传承,以便对方志文献赋予新的认识,达到为现实服务的目的。主要教材:仓修良:方志学通论(修订本),方志出版社2003年版。来新夏:方志学概论,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王晓岩:分类选注历代名人论方志,辽宁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