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1版语文新设计同步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义_第1页
20212021版语文新设计同步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义_第2页
20212021版语文新设计同步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义_第3页
20212021版语文新设计同步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义_第4页
20212021版语文新设计同步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20212021版语文新设计同步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义1作品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潜心致力于古文献整理,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其思想以“仁”为核心,“仁”即“爱人”,倡导推行“仁政”,且应以“礼”为规范,“克己复礼为仁”;提出“正名”主张,以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实副其“名”;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首创私人讲学风气,主张因材施教

2、,“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强调“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自西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影响极其深远。论语一书,记载有孔子与门人的问答,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2写作背景孔子所处的时代是春秋末期,原有的政治规则和伦理道德逐渐被颠覆,礼崩乐坏,诸侯割据,互相征伐,周王室日渐衰微。孔子对社会的动荡深感忧虑,希望借助周朝原有的礼仪,重新建立井然的统治秩序,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同时反对暴政,强调“仁者爱人”,要求各人以自我克制和礼让的态度调和社会矛盾。所以他一方面教授弟子学习礼仪,一方面积极入世,希望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实现自己的理想。他说:

3、“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真是踌躇满志。他最初做中都宰,一年之后,升为司空,又升为大司寇。先是用外交手段收回了被齐国占领的鲁国的城池,后又诛杀了乱臣少正卯。治理国家仅仅三个月,路不拾遗,四方之客都宾至如归。齐国害怕孔子执政会使鲁国强大,威胁自己,所以送了一些美女给鲁君,鲁君于是耽于享乐,不理朝政。孔子见自己的抱负难以施展,被迫离开鲁国,周游宋、卫、陈、蔡、齐等国,开始了十四年颠沛流离的生活,常遭困厄,都不受重用。最后只得返回鲁国,专心修订诗书礼乐,教授弟子。鲁哀公16年(前479),孔子卒。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是谁塑造了我们的心灵马未都我们的文化基因构成了我们文化的绚烂。我们的基

4、因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汉字。当我们的先人在龟甲上刻上第一个字时,没想到它能够跨越数千年,将信息传递至今日。我们幸福啊!能与祖先沟通。一个美国汉学家对我说:“你们中国人太幸运了,能看懂几千年前的文章,而英文却不能。”原因是,我们的汉字是表意的,英文是表音的。人类的声音一直在改变,人类的情绪一直在延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出自左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出自汉书。至于出自诗经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今天读来依旧亲切。古人的智慧,通过文字的积累,铸成丰碑。中国字,形象、声音、辞意,三者一体,在世界范围内独一无二。漂亮的中国字一字一音,有四声,平上去入,抑扬顿挫。杜甫有诗:两个

5、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对仗严谨,平仄悦耳。黄绿白蓝,四种颜色,一幅画面。上句满足听觉,下句强调视觉,描绘内容如此丰富,调动感官如此愉悦,只需区区十四个汉字。联合国有六种官方语言,即阿拉伯文、中文、英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凡文件都必须同时出具这六种文字版本,具有同等效力。在这六种文件中,中文文本永远最薄,这表明了中文非凡的表达能力。我们的文化曾经给我们带来过什么呢?自汉代起,唐、宋、元、明、清,我们的祖国曾数次成为世界最强国,为世界文明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凡是那时来过中国的外国人,都惊叹中国的文明程度,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盛赞那时的中国繁盛昌明,工商业发达,城市繁华热闹,马可波罗写下的游记

6、,使每一个西方人都对中国无限神往。可是,19世纪以来,仅百年的时间,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开始衰落,积贫积弱,一败再败;1840年的鸦片战争,1860年的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900年的八国联军入侵,都将西方觊觎了许久的东方神秘大门打开了。今天世界各国博物馆内的中国文物,大部分都是在这一时期流失出去的。这长达一百五十年的痛楚,中国人不堪回首啊!我们曾错误地将挨打的局面归咎于文化的厚重,似乎中国人已背负不起。错误地将自己的文化视为落后,使中国人付出了沉痛的代价。我们一直在寻找新的出路,一百多年过去了,蓦然回首,发现出路仍是我们的文化。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的灿烂文化,浩瀚无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7、。今天的中国人,重新接受并享受这迟来的愉悦。重新把自己的文化置放在一个新的高度,这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成熟的体现。我们今天已清晰地看到,文化的创造力,文化的软实力。汉字的基因构成了我们灿烂的文化,灿烂的文化为我们带来了生活的乐趣。传统文化为中国人民创造财富的同时,也教育了国人怎样去尊重文化,善待文化。文化的魅力不仅仅是带给我们感官的愉悦。更重要的是带给了每一个中国人内心的尊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赏读: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该怎么办了。孔子认为,一个人不讲信用就寸步难行。在今天看来,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要守规则,讲诚信,才能在竞争中得到发展。(凡为士大夫

8、者,宁可在官场有山林气,不可在山林有官场气。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赏读:大凡作为一个文人或官吏,宁可在官场上有点傲骨表现出一种超逸的情怀,也不可不做官成了闲云野鹤以后还摆架子打官腔。“官场有山林气”表现的是个性,是不为功名所累的飘逸风致,让人生敬;“山林有官场气”表现的是功名挂心,是虽在山野仍慕荣华的世俗气,让人生厌。1通假字是鲁孔丘与_而谁以易之_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_植其杖而芸_使子路反见之_问于桀溺_答案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通“尔”,第二人称代词,你通“避”,躲避通“耘”,除草通“返”,回去通“杰”,形容高大2一词多义见道食与为而答案引见/看见/表被动/会见/见识、见解/显露/出现德

9、政/小路/法令制度/说拿东西给人吃/吃/粮食句末语气词,通“欤”,表示疑问/连词,“与”“其”连用表选择/连词,跟/动词,参与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是”/动词,做/动词,担任,充当/介词,对,向通“尔”代词,你/表承接/表修饰/表转折3古今异义子路从而后今义: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古义:_遇丈人今义:岳父。古义:_子见夫子乎今义:称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含讥讽意。古义:_君子之至于斯也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古义:_答案从:跟随。而:连词。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旧时对老师的称呼。到。4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名词作动词耰而不辍_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_(

10、2)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欲洁其身,而乱大伦_(3)动词的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_答案用耰耕地唱歌使洁,使乱使止,留下5文言句式奚自_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_子路行以告_二三子何患于丧乎_答案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以”后省略“之”状语后置句6文白对照(论语八佾)(论语微子)(论语微子)(论语微子)(论语宪问)本课5则选文均体现了孔子的人生态度和精神追求。通过孔子的言行及别人的评价,我们不难看出孔子极力主张入世救国,以改变天下无道的现实为己任,具有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更具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与坚韧的品质。重点突破一、如何理解“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提示

11、这一句出自有“楚狂人”之称的接舆讽劝孔子的凤歌,意思是说过去的事情已无法挽回,未来的事情还来得及改变。接舆认为,孔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的做法是徒劳的,已经过去的就算了,希望他从现在起就不要再过问政治了。后来,“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这两句就成了一些人的生活格言,但含意与原来已经完全不同了。现在的意思是说人不能一味追悔既往,而应奋发努力,争取今后有所作为。二、第2则选文中桀溺和孔子都通过语言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应该如何理解他们所说的话?提示桀溺的话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说,天下到处都像洪水横流一般混乱,你同谁去改变它呢?另一层是说,你子路与其追随孔子,为什么不跟着我们这些避世之士,出世而隐

12、居呢?孔子的话也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说,人不可以跟鸟兽同群,自己只会跟世间众生在一起;他要告诉桀溺等人,自己只会生活在世间众生之中。另一层是说,自己之所以要改变这个世界,是因为天下没有德政。他要告诉桀溺等人,天下越是混乱自己越不会选择避世。三、试比较孔子跟长沮、桀溺、荷蓧丈人这类人的异同,并简要说说自己的看法。提示类别相同不同孔子对混乱污浊的现实强烈不满力图改变现实,并且不屈不挠;重视社会道义的担当,对自我考虑较少长沮、桀溺、荷蓧丈人面对现实,不想改变,选择了消极避世的生活态度;不太重视对社会道义的担当长沮、桀溺、荷蓧丈人因为世道太乱,因此躲起来,他们属于消极避世之人。孔子知道世道不太平,但是他

13、敢于去改变(积极入世),虽然有时候这种努力并没有起到什么效果,但是他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应该值得肯定的。四、如何理解“不仕无义”?提示儒家学说的支柱是伦理,试图用固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来维系社会的安定。朱熹说“人之大伦有五”:“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是也。”在儒家看来,君臣之间是恩义关系:君对臣有恩(赐其俸禄),臣对君就应有义(守其大义)。所以,荷蓧丈人这样有才能、有学识的人就应该出来做官,帮助君主平定天下,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说:“不仕无义。”他们认为:连长幼之间的礼节都不可废除,君臣之间的大义怎么可以废除呢?而荷蓧丈人为了在乱世之中保持自己洁白之身,却忘记了君

14、臣之间的大伦,是错误的。这是因为君子出仕,不过是为了践行这种君臣的大义,即使自己的学说不被当政者采纳,也应该出仕,继续做出不懈的努力。朱熹说:“仕所以行君臣之义,故虽知道之不行而不可废。然谓之义,则事之可否,身之去就,亦自有不可苟者,是以虽不洁身以乱伦,亦非忘义以徇禄也。”儒家认为“行义”和“行道”是不同的,“行道在君,必在遇而后行;行义在我,遇与不遇皆然”。文本审美“高手过招”,数语风流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艺术特色赏析作为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论语除了为后人留下了无数光彩照人的传世名句之外,还有不少篇章以漫画笔法和高超的艺术手段为我们描述了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塑造了一个个

15、栩栩如生的鲜明的艺术形象。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就是这样一篇不可多得的珍品。这几章所记,大部分是孔子周游列国、路遇隐者的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孔子及其弟子积极入世、以天下为己任的生活态度,也反映了他们与隐士在处世态度上的分歧。文中对孔子、子路及几位隐士形象的刻画,颇为精彩、传神,真可谓“高手过招”,数语风流;境界高下,片言立判。文章的精彩之处,首先表现在人物的尖锐对立与相映成趣上。例如“子路问津”和“子路从而后”这两段文字,直接出现在前台的是子路、长沮、桀溺以及荷蓧丈人,但实际上孔子才是跟长沮等人对立的核心。长沮等人的特立独行、超然避世以及对子路的挖苦调侃,显示了隐士阶层愤世嫉俗的性格与对孔子师徒

16、的不解与不屑;子路在每次碰壁之后的“行以告”,显示了传统儒生的恭谨与内敛;而孔子每次的开解与应对,看似尴尬与无奈,实则又处处显示出悲天悯人的情怀与以天下为己任的热诚。而这种情怀与境界又是众隐士所难以理解和企及的。正是在这种妙趣横生、情态各异的人物的映衬下,孔子的形象才变得更加鲜明和有力,人物的境界也显得更加崇高和伟大。其次在人物语言的刻画上,文章可谓是本色当行,一语见机。如长沮的明知故问,语带讥诮;桀溺的快人快语,直言不讳;荷蓧丈人的尖酸刻薄,咄咄逼人;接舆的佯狂恣肆,意味深长;子路的谦恭顺从,彬彬有礼;孔子的隐忍执着,百折不挠,无不蕴含着他们对人事的深刻认识,显示了对不同信念追求的强烈碰撞。

17、各具声色情态,体现着他们作为儒道高人独特的个性特征。此外,穿插其间的为数不多的人物动作、行为的描写,如桀溺的“耰而不辍”,荷蓧丈人的“植其杖而芸”,孔子的“下,欲与之言”,子路的“拱而立”,既简练传神,又为人物增色许多。1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是鲁孔丘与? B而谁以易之?C使子路反见之 D长幼之节,不可废也答案D解析 A项“与”通“欤”,B项“而”通“尔”,C项“反”通“返”。2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仪封人请见 封人:镇守边界的官。B是知津矣 津:渡口。C植其杖而芸 芸:众。D使子路反见之 见:拜见。答案C解析C项,“芸”是通假字,通“耘”,除草。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

18、的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B.C.D.答案A解析A项“过”都是“犯过错”的意思。B项讨伐/矜伐,夸耀。C项使见/看见。D项赞成/跟。4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答案C解析C项都是连词,表修饰。A项代词,代指那个地方/助词,的;B项介词,表对象,向/介词,表处所,在;D项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不译/句末语气助词。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方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耰而不辍A止子路宿 B子路从而后C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 D欲洁其身,而乱大伦答案C解析例句和C项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A项动词的使动用法,B项形容词活用为动词,D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6下列加点的词不属于

19、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子路从而后,遇丈人B君子之至于斯也C子路从而后D鸟兽不可与同群答案D解析A项,“丈人”,古义: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今义:指妻子的父亲。B项,“至于”,古义:到。今义:表示到达(某种程度)。C项,“从而”,古义:两个词,从,跟随;而,连词,却。今义:一个词,连接分句,用于下文开头,表结果、目的或进一步行动,相当于“因此就”。7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而谁以易之 B晨门曰:“奚自?”C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D子路宿于石门答案D解析D项为介宾短语后置,其余各项均为宾语前置。8名句默写。(1)天下之无道也久矣,_。(2)_,而谁以易之?(3)天下有道,_。(

20、4)往者不可谏,_。(5)君子之仕也,_。答案(1)天将以夫子为木铎(2)滔滔者天下皆是也(3)丘不与易也(4)来者犹可追(5)行其义也二、阅读训练(一)课内阅读阅读课文第2则,完成913题。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使子路问津焉 问津:询问渡口。B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滔滔:形容局势混乱到了极点。C是鲁孔丘之徒与 徒:一类人。D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易:改变,变革。答案C解析C项,徒:徒弟,弟子。10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滔滔者天下皆是也B是鲁孔丘与C岂若从辟世之士哉D而谁以易之答案A解析B项,“与”通“欤”;C项,“辟”通“避”;D项,“而”通“尔”。11下列加

21、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孔子过之是鲁孔丘之徒与B问于桀溺 子路宿于石门C杀鸡为黍而食之 耰而不辍D天下之无道也久矣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答案C解析A项,代词,“那个地方”/助词,“的”;B项,介词,表对象,“向”/介词,表处所,“在”;C项,都表示顺承关系;D项,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不译/句末语气助词。12翻译下面的句子。(1)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译文:_(2)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译文:_答案(1)况且你与其追随(孔子这样的)避人之士,怎么比得上追随(我们这些)出世隐居的人呢?(2)我不跟这世间众生在一起,又跟谁在一起呢?13从文中可以看出,对社会现实的变革,

22、孔子所持的观点(态度)是_(不超过15个字),而长沮、桀溺的观点(态度)是_(不超过15个字)。答案天下越不太平,就越要参与改革天下纷争动乱,投身改革不如隐世(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欤?何其多能也!”子贡曰:“故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将者,且也。不言已圣,言且圣者,以为孔子圣未就也。夫圣若为贤矣,治行厉操,操行未立,则谓且贤。今言且圣,圣可为之故也。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从知天命至耳顺,学就知明,成圣之验也。未五十、六十之时,未能知天命、至耳顺也,则谓之“且”矣。当子贡答太宰时,殆三十、

23、四十之时也。魏昭王问于田诎曰:“寡人在东宫之时,闻先生之议曰为圣易,有之乎?”田诎对曰:“臣之所学也。”昭王曰:“然则先生圣乎?”田诎曰:“未有功而知其圣者,尧之知舜也。待其有功而后知圣者,市人之知舜也。今诎未有功,而王问诎曰:若圣乎?敢问王亦其尧乎?”夫圣可学为,故田诎谓之易。如卓与人殊,禀天性而自然,焉可学?而为之安能成?田诎之言“为圣易 ”,未必能成;田诎之言为易,未必能是。言“臣之所学”,盖其实也。圣可学,为劳佚殊,故贤圣之号,仁智共之。子贡问于孔子:“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子贡曰学不厌者智也教不倦者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由此言之,仁智之人,可谓圣矣。

24、孟子曰:“子夏、子游、子张得圣人之一体,冉牛、闵子骞、颜渊具体而微。”六子在其世,皆有圣人之才,或颇有而不具,或备有而不明,然皆称圣人,圣人可勉成也。孟子又曰:“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伊尹也。可以仕则仕,可以已则已,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皆古之圣人也。”又曰:“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之者,莫不兴起,非圣而若是乎?而况亲炙之乎?”夫伊尹、伯夷、柳下惠不及孔子,而孟子皆曰“圣人”者,贤圣同类,可以共一称也。宰予曰:“以予观

25、夫子,贤于尧、舜远矣。”孔子圣,宜言圣于尧、舜,而言贤者,圣贤相出入,故其名称相贸易也。(选自论衡知实篇,有删减)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子贡曰/学/不厌者智也/教/不倦者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B子贡曰/学/不厌者智/也教不倦者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C子贡曰/学不厌者智/也教不倦者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D子贡曰/学不厌者/智也/教不倦者/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答案D解析子贡曰:“学不厌者,智也;教不倦者,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立”指年至三十,学有成就。后来用“而立”指人三十岁。而立之

26、年解释为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现在成为了一个人三十岁的代称,用于男性。B“不惑”意思是遇事能明辨不疑。不惑之年通常是指中年人的年纪。意思是人到中年,经历了很多事,也想通了很多事,不会像青年那样困惑了。C“天命”是上天的命令,“知天命”听天由命、无所作为。人到五十就进入了“知天命”之年,天命是人生发展的必然规律和必然结果,是人生过程中的一个定数,不要再努力奋斗。D“耳顺”是六十岁的代称。是指个人的修行成熟,没有不顺耳之事。是听得进逆耳之言,詈骂之声也无所谓,无所违碍于心。六十岁也可称“花甲”“杖乡”(还乡之年);六十岁以上也可称“耆年”。答案C解析“知天命”不

27、是听天由命、无所作为,而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企求结果。 所以,“五十而知天命”,是说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五十之前,全力以赴希望有所成就,而五十之后,虽然仍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但对个人荣辱已经淡然。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宰向子贡问孔子是不是圣人,子贡认为孔子已经是圣人,因为上天让他多才多艺。B孔子说的“六十而耳顺”,意思就是自己到了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能明辨是非真假。C田诎认为,尧在舜还没有作出功绩前就能知道舜是圣人,而一般人等到舜有了功绩后才知道舜是圣人。D孟子认为孔子是圣人,孔子能做到可以做

28、官就做官,做不成官就不做,能做多久就做多久,该离开就赶快离开。答案A解析“子贡认为孔子已经是圣人”错误,子贡说将成为圣人。1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如卓与人殊,禀天性而自然,焉可学?而为之安能成?译文:_(2)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译文:_答案(1)如果卓绝得与一般人不一样,是禀受天性自然生成的,怎么能学呢?学习做圣人又怎么能成功呢?(2)不是他理想的君主就不去侍奉,不是他理想的百姓就不去支使,天下太平时出来做官,天下大乱时退去归隐,伯夷是这样的人。太宰向子贡问道:“孔子是个圣人吧?他怎么这么多才多艺呢?”子贡回答说:“这本来是上天让他将成为圣人,又使

29、他这么多才多艺的。”将,就是将要的意思。子贡不说已经是圣人,而说将要成为圣人,是他认为孔子当时还没有成为圣人的缘故。成为圣人和成为贤人一样,要修养磨炼自己的操行,操行还没有磨炼成功的时候,那只能说是将要成为贤人。现在子贡说孔子将要成为圣人,是因为圣人是可以做到的缘故。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业,三十岁言行合于礼,四十岁能明白事理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一听到别人说的话,能够清楚理解其中的意思。”从“知天命”到“耳顺”,学习有了成就,智慧更加通达,这是成了圣人的验证。还没有到五六十岁的时候,就不能“知天命”,达到“耳顺”的程度,所以就称之为“将要”。当子贡回答太宰的问话时,大概是孔子三

30、四十岁的时候吧。魏昭王向田诎问道:“我做太子的时候。听说先生有这样的议论,说做圣人容易,有这回事吗?”田诎回答说:“圣人是我所要学着去做到的。”昭王问:“这样那么先生是圣人吗?”田诎说:“没有作出功绩之前就能知道他是圣人,这是尧对舜的认识;等到有了功绩之后才能知道他是圣人,这是一般人对舜的认识。现在我还没有什么功绩,而王就问我:你是圣人吗?敢问大王你也是尧一样的圣人吗?”圣人是可能通过学习做到的,所以田诎说做圣人容易。如果圣人卓绝得与一般人大不一样,是禀受天性自然生成的,那怎么能学呢?学习做圣人又怎么能成功呢?田诎说的“做圣人容易”,未必能够成功;田诎说的 “做圣人容易”,也未必是对的。他所说

31、的“圣人是我所要学着做到的”,这大概倒是符合实际的。圣人可以经过学习做到,只是用功的程度更特殊些罢了,所以贤人圣人的称号虽有区别,但在仁与智方面是共同的。子贡对孔子问道:“您已经是圣人了吗?”孔子说:“圣人,我达不到。我只是学习从不满足,教人从不觉得疲倦而已。”子贡说:“学习不满足,就是智;教人不疲倦,就是仁。有仁又有智,您就是圣人了。”由此说来,具有仁智的人,就可以称为圣人了。孟子说:“子夏、子游、子张,都学到了圣人的一个方面;冉牛、闵子骞、颜渊,他们学到了圣人的各个方面,但程度不深。”这六个人在当时,都具有做圣人的才能,有的略有圣人之才而不全面,有的具备了圣人之才而不够高明,然而都称他们是

32、圣人,这说明圣人是可以经过努力学习而达到的。孟子又说:“不是他理想的君主就不去辅佐,不是他理想的百姓就不去召唤,天下太平时出来做官,天下大乱时退去归隐,伯夷是这样的人。什么样的君王都可以辅佐,什么样的百姓都可以召唤,局势稳定可以做官,社会动乱也可以做官,伊尹是这样的人。可以做官就做官,做不成官就不做,能做多久就做多久,该离开就赶快离开,孔子就是这样的人。他们都是古代的圣人。”孟子还说:“圣人,是百代的师表,伯夷、柳下惠正是这样的人。因此,听到伯夷品性的人,贪婪的人廉洁了,懦弱的人也长了志气;听到柳下惠品性的人,刻薄的人厚道了,狭隘的人宽宏大度了。他们兴起在百代以前,百代以后知道他们事迹的人,没

33、有不受感动鼓舞的。难道不是圣人才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吗?更何况亲身受到他们熏陶教育的人呢?”伊尹、伯夷、柳下惠比不上孔子,然而孟子都把他们称为“圣人”,说明圣人、贤人同是一类人,可以共用一个称号。宰予说:“据我看孔子,要比尧、舜贤良得多。”孔子是圣人,宰予应当说“比尧、舜更圣明”,然而他说“贤”,正说明圣、贤差不多,所以圣、贤这两个名称可以互相交换。三、语言表达18观察“孔子应聘”这幅漫画,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1)用自己的话说说漫画中“?”“!”包含的意思。要求语言简洁、鲜明。答:_(2)用一句话概括漫画的寓意。答:_答案(1)孔子疑惑不解:自己是一个大圣人、大教育家,为什么会被招聘单位拒之

34、门外呢?他又发出感叹:时代变化太快,自己跟不上形势了!(2)揭露了一些人才招聘单位只看学历而不看实力的现实。解析漫画中孔子去应聘,却被“非名牌大学学生禁入”的招牌挡在门外,因此脑中充满疑惑和感叹。孔子的疑惑和感叹一定和他的“被拒”有关。概括寓意时可联系现实。19(2017山东卷)在下面语段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网络围观中貌似人人都有维护道德的责任感,_这种责任感大多只局限于对他人行为的评判,而缺乏对自身行为的省察;_,网络上有再多的道德言论,也往往难以转化为现实行动。有道德热情的义愤填膺_重要,但我们更应该以切实的责任意识为出发点,以敢于担当的实际行动为落脚点

35、,_,网络围观也只能是纸上谈兵。答:_答案但是所以固然否则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处:前后分句之间构成转折关系,宜填“但是”。处:后面的分句与前面的内容构成因果关系,后面分句是前面内容的结果,宜选“所以”。处:照应后面分句中的“但”,宜选“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处:表示的意思是“如果不是这样,就”,宜选“否则”。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感悟平凡我们走过漫漫的一生,有时候会突然发现自己的生活如此平淡,所有的日出日落、寒来暑往没有什么区别,一切的欢笑、泪水竟然相同,没有辉煌之处,浑然不知地穿梭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中。面对人生涌起的不过是淡而又淡的感觉,我们顿觉自己很平凡

36、,平凡得像一束远方的微光、一叶小草、一滴晨露。为此我们惆怅,我们感叹。其实,我们不必为平凡悲叹,因为平凡也是一种美丽!平凡是荒原,孕育着崛起,只要你肯开拓;平凡是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平凡是细流,孕育着深邃,只要你肯积累。平凡是一场惊险搏击之后的小憩,是一次辉煌追求之后的沉思。平凡是告别了无知的炫耀的狂妄之后的深沉。平凡不是人生之光的暗淡,不是生命之火的熄灭,不是超然物外的冷漠。白云为每一个平凡变幻多姿,为每一个平凡留下清爽,太阳为每一个平凡照出一个明亮的天地。正是无数个平凡的日子组成了我们多彩的一生,正是无数个日子组成了这个灿烂的世界。在追求人生舞台上那惊心动魄的一幕的同时,学会在

37、平平淡淡的日子里享受那一份宁静的美丽,享受人生的另一番情趣。?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赏读:人分别三天以后,就不能用老眼光去看待他。刮目:擦眼睛,指去掉过去的看法。待:看待,对待。(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宋苏轼浣溪沙赏读:谁说人生不能再变得年轻些?门前流水还能倒流向西呢!人总是由青年走向老年,这是自然规律,正像中国的大江大河都是从西向东流一样;用门前溪水向西流比喻乐观开朗、积极进取的人,即使到了老年仍能焕发出青春的活力,返老还童。形象地说明了对岁月流逝要抱乐观态度。1通假字女闻六言六蔽矣乎_好知不好学_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_弟子入则孝,出则弟_答案“女”通“汝

38、”,你“知”通“智”,聪明“亡”通“无”,没有“弟”通“悌”,敬爱兄长2一词多义知好易答案知道/聪明/了解/认识,熟知/识别,分辨/知识,见解喜欢/容貌美/善,与“坏”相对/友好,友爱/方便,便于不以为意,轻视/换,交换/改变,变更/容易/治,整治3古今异义恭而无礼则劳今义:指不讲礼节。古义:_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古义:_弟子入则孝,出则弟今义:徒弟。古义:_困而学之,又其次也今义:指第二。古义:_尝独立,鲤趋而过庭今义:指不依靠他人。古义:_答案不拿礼来节制。学习的人。年轻人。再次一等。独自站着。4词类活用(1)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作动词贤贤易色_形容词作名词

39、必有忠信如丘者焉_故旧不遗_(2)名词的活用名词作动词其蔽也贼_(3)数词的活用数词作动词不贰过_答案尊重、崇尚忠厚诚实的人旧交,老友害人害己重复出现5文言句式生而知之者,上也。_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_答案判断句状语后置句6文白对照(论语季氏)(论语述而)(论语公冶长)(论语阳货)(论语泰伯)(论语学而)(论语学而)(论语雍也)(论语宪问)(论语学而)(论语季氏)本课所录选文紧紧围绕“好学”展开,既阐明了好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又阐述了好学的种种表现。通过孔子的言论,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孔子把道德修养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将道德修养作为学习的基本内容和衡量是否好学的重要标准。孔子的思想是富有启

40、发意义的。重点突破一、如何理解孔子所说的“学”的含义?提示孔子所说的“学”有特殊的含义不只是指学习关于自然、社会的知识和技能,而主要是指人格修养。这一点,对比第4章、第5章选文就可以知道。这里的“学”完全是就修身而言的,而“不好学”的弊端跟“无礼”的弊端则完全一致。学的基本内容是学礼和修身,两者密不可分,甚至可以互相包含:学礼的立足点和归宿是修身,因此修身可以包括在学礼当中;修身的根本标准或规范是“礼”,因此学礼可以包括在修身当中。“不学礼,无以立”一句话,简洁地显示了学礼和修身的高度同一性。孔子说,那些不追求吃喝、不追求安适、做事勤勉而言语谨慎、能接近有道德的人来匡正自己的君子,才能算得上是

41、好学之士;还说自己只知道一个好学的弟子,就是颜回,他“不迁怒,不贰过”。这几处“好学”,都是就品行修养而言的。子夏是孔子的著名弟子,他以“好学”推许人,也完全是着眼于修养德行。总而言之,完善品德修养是孔子赋予学习的一种重要的社会人生意义。二、第4章中孔子为什么要对子路表达学习的重要性?提示孔子因材施教,子路是他的弟子中的一个莽撞人,直而不屈,子路追随孔子时间最长,挨骂也最多。孔子对他,不仅是骂,而且常常是痛骂。倒不是孔子不喜欢子路,而是子路的脾气太坏。他这个人,就是性子急,胆子大,脾气暴,水里火里不回头。所以在整部“论语”中,他是被教育最多的一位,一共被教育了42次。其实孔子强调的是一个人的品

42、质要通过努力学习去完善,如果不加强学习,不善于运用,即使你有仁、智、信、直、勇、刚这样的美德,也照样会出现大的弊病。学习应该放在首位,学习能弥补人的不足,学习起到了一个方向性的作用。三、培养德行和“好学”应该更看重哪一个?根据第3、4、6则选文,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提示按照孔子的观点,“好学”的基本点是努力培养好的德行,所以培养德行和“好学”两者谈不上谁先谁后。然而现在所谓“好学”,内涵已完全不同。唯其如此,它跟培养德行之间就有了一个孰先孰后的问题。现今教育忽视培养学生美好德行的偏失必须得到纠正,从某种意义上说,培养德行具有根本的意义。文本审美可敬的人,有趣的书由陈亢问于伯鱼谈开去著名翻译

43、家杨绛先生在其论语趣一文中,曾称赞孔子为“可敬的人”、论语为“有趣的书”。对于孔子其人和论语其书来说,这一赞语真可谓一语中的,再恰当不过了。下面我们就以陈亢问于伯鱼为例来谈一谈孔子其人和论语其书这一特点。陈亢问于伯鱼记叙的是孔门弟子陈亢怀疑老师给自己的儿子伯鱼“开小灶”并向伯鱼打探底细的事。伯鱼在不经意中使他了解了学习诗礼的重要性,也了解了君子如何处理跟子女的关系,所以他喜不自禁,仿佛捡了大便宜,“问一得三”的自白尽显他得意的心态。值得注意的是,论语没写陈亢当面欢喜,而是写他“退而喜”,这就将其热衷于背后打探人隐私并在达到目的后“得意窃喜”的性格和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有趣的是,伯鱼的回答也极为

44、奇妙,谁料想他在否认了对方的怀疑之后,忽然又说出关于学诗、学礼的两件趣事呢?这两件事,看似出之于家常,却又似乎泄露了他颇为自得的秘密。细微的心思,表现得精妙而自然。而且,伯鱼又何曾料到陈亢听了自己的回答,竟又如获至宝呢?更是有趣。正因记人叙事如此鲜明生动,妙趣横生,所以论语被杨绛先生誉为一本“有趣的书”。另外,全文由对话组成,条理清晰,开头与结尾是陈亢的“问”与“得”;中间部分是孔鲤的答话,孔子并未出场,但孔鲤的叙述从侧面刻画了这位教育家循循善诱、公正无私的形象,所以杨绛先生称其为“可敬的人”。一、基础检测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女闻六言六蔽矣乎 B敏于事而慎于言C今也则亡 D出

45、则弟答案B解析A项,“女”通“汝”;C项,“亡”通“无”;D项,“弟”同“悌”,敬爱兄长,泛指敬重年长之人。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慎而无礼则葸 葸:畏惧。B不迁怒,不贰过 贰:重复。C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偷:偷盗。D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弟:同“悌”,敬爱兄长。答案C解析C项,“偷”,不厚道。3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答案D解析D项都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A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B项介词,对于;介词,从中。C项介词,为了;动词,表判断,相当于“是”。4下列加点词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贤贤易色B君子食无求

46、饱,居无求安C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D不迁怒,不贰过答案C解析A项形容词作动词;B项名词作动词;D项数词作动词。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属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恭而无礼则劳 B古之学者为己C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D好仁不好学答案D解析A项,古义为“不用礼来节制”,今义为“不讲礼节”;B项,古义为“求学的人”,今义为“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C项,古义为“独自站立”,今义为“不依靠他人”。6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B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C敏于事而慎于言D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答案D解析D项为定语后置句,其他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7名句默写。(

47、1)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_,_;_,_;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2)子夏曰:“_;_,_;_,_;_,_: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3)子曰:“君子食无求饱,_,_,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4)不学诗,_。不学礼,_。答案(1)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2)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3)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4)无以言无以立二、阅读训练(一)课内阅读阅读课文14则,完成811题。8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而知之者,上也 知:知道,有知识。B困而学之,又其次也 困:贫困。C不如丘之好学也 如:比得上。D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狂:

48、狂妄。答案B解析B项,困:遇到困难。9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相同,不同B相同,相同C不同,不同D不同,相同答案C解析中的“而”为连词,表顺承关系。中的“而”为连词,表转折关系。中的“之”为结构助词“的”。中的“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10下列选项对选文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孔子将人分成四个不同的层次,只是为了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而并非突出他的等级观念。B孔子是一个十分坦率直爽的人,他既认为自己的忠信不十分突出,又坦言自己非常好学。C孔子对仲由提到“六言六蔽”,其实是在强调不学习的危害,并且对“仁”“知”“信”“直”“勇”“刚”进行了否

49、定。D孔子在这里说的学习,并非单纯地指学习知识,更主要的还是指加强道德修养。答案C解析C项,孔子并未否定“仁”“知”“信”“直”“勇”“刚”六种品行。11如何理解选文第2则中“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_答案在孔子的意识中,他否认自己是“生而知之者”,是“上智”之人,他之所以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在于他爱好古代文化知识,而且勤奋好学,思维敏捷。所以,一个人能成功,关键并非“天资”,而是后天的勤奋。天道酬勤,勤能补拙。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智者。(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端木赐,卫人,字子贡。利口巧辞。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子贡请行

50、,孔子许之。 至齐,说田常曰:“君子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浅,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战。君不如伐吴。夫吴,城高以厚,地广以深,甲坚以新,士选以饱,重器精兵尽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田常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难。而以教常,何也?”子贡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故曰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田常曰:“善。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子贡曰:“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

51、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 说曰:“今以万乘之齐而私千乘之鲁,与吴争强,窃为王危之。且夫救鲁,显名也;伐齐,大利也。”吴王曰:“善。虽然,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子待我伐越而听子。”子贡曰:“越之劲不过鲁,吴之强不过齐,王置齐而伐越,则齐已平鲁矣。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且王必恶越,臣请东见越王,令出兵以从。”吴王大说,乃使子贡之越。 子贡曰:“今者吾说吴王以救鲁伐齐,其志欲之而畏越,曰待我伐越乃可。如此,破越必矣。”勾践顿首再拜而问子贡。子贡曰:“吴王为人猛暴,是残国之治也。今王诚发士卒佐之以徼其志,重宝以说其心,卑辞以尊其礼,其伐齐必也

52、。彼战不胜王之福矣战胜必以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其锐兵尽于齐,重甲困于晋,而王制其敝,此灭吴必矣。”越王大说,许诺。 子贡因去之晋,谓晋君曰:“臣闻之,虑不先定不可以应卒,兵不先辨不可以胜敌。今夫齐与吴将战,彼与齐战而胜,必以其兵临晋。”晋君大恐,曰:“为之奈何?”子贡曰:“修兵休卒以待之。”晋君许诺。 子贡去而之鲁。吴王果与齐人战于艾陵,大破齐师,果以兵临晋,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杀夫差而戮其相。破吴三年,东向而霸。 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第七,有删改) 高、国、鲍、晏: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齐国握有实权的卿大夫。

53、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彼战不胜/王之福矣/战胜必以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B彼战不胜王之福矣/战胜/必以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C彼战不胜/王之福矣/战胜/必以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D彼战不胜/王之福矣/战胜/必以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答案C解析原文为:“彼战不胜,王之福矣。战胜,必以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夫”是古代官职名。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B“万乘”是万辆兵车的古文写法。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C“顿首”,跪而头叩地为顿首。“顿”是稍

54、停的意思。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D“列传”是中国编年体史书的体裁之一,司马迁撰史记是首创。答案D解析应为“列传是中国纪传体史书的体裁之一”。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鲁国城墙单薄低矮,护城河狭窄水浅,君主愚昧不仁,大臣伪诈无用,士兵和人民又厌恶战争,所以田常才要伐鲁广齐。B城高地广甲坚兵精而本无伐齐之心的吴王,在子贡的救鲁伐齐威晋以成霸业的蛊惑下,欣然踏上了伐齐的征程。C为避免被吴王消灭,也为了能够灭掉吴国,在子贡的威逼利诱下,越王勾践高兴地同意派遣士兵帮助吴王伐齐。D为达目的,子贡以巧言游说田常、

55、吴王、越王、晋君等,使他们觉得他在设身处地地为自己着想,从而心甘情愿地按他的意思进入战争。答案A解析田常伐鲁的根本原因是“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故移其兵”,而非“广齐”。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译文:_(2)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译文: _答案(1)虽然这样,我的士兵已经奔赴鲁国了,离开鲁国去讨伐吴国,大臣怀疑我,怎么办?(2)如果保存越国向诸侯显示您的仁慈,营救鲁国讨伐齐国,威势超过晋国,诸侯必定相随朝拜吴国,吴国的霸业就会成就了。 端木赐,卫国人,字子贡。口齿伶俐,能言善

56、辩。田常想在齐国作乱,却畏惧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所以想调遣他们的兵力来攻打鲁国。子贡请求前去救鲁国,孔子答应了。 子贡到了齐国,游说田常说:“您讨伐鲁国是错误的。鲁国,是难以讨伐的国家,它的城墙单薄低矮,护城河狭窄水浅,它的君主愚昧不仁,大臣伪诈无用,它的士兵和人民又厌恶战争,这就不能与它作战。您不如讨伐吴国。吴国城墙高大宽厚,护城河宽广水深,盔甲坚固铮新,士兵人选都是那种饱壮之人,贵重精良的兵器都在其中,又派贤明的大夫守卫,这是容易讨伐的。”田常愤愤地变了脸色说:“你认为困难的,是别人认为容易的;你认为容易的,是别人认为困难的。你却拿这个来教导我,为什么呢?”子贡说:“我听说,忧患在

57、国内的攻击强大的国家,忧患在国外的攻击弱小的国家。现在您的忧患在国内,所以说不如讨伐吴国。讨伐吴国不胜,百姓在外面战死,大臣在国内就会空虚,这样您在朝廷上没有与您争斗的强臣,在下面没有指责您的百姓,只有孤零零的君主,控制齐国的只有您了。”田常说:“好。虽然这样,我的士兵已经奔赴鲁国了,离开鲁国去讨伐吴国,大臣怀疑我,怎么办?”子贡说:“您按兵不动不要讨伐,我请求前往出使吴王,让他援救鲁国讨伐齐国,您就趁机带兵迎战。”田常同意了,就派子贡南下参见吴王。 子贡游说吴王说:“现在以万乘之齐国想将千乘之鲁国据为己有,与吴国争强,我暗地里为大王您担忧啊。况且营救鲁国,可以显示大王的威名;讨伐齐国,可以获

58、得大利。”吴王说:“好。虽然如此,越王劳苦身体蓄养士兵,有报仇之心。您等我讨伐完越国然后听您的。”子贡说:“越国强劲不过鲁国,吴国强劲不过齐国,大王您放着齐国不伐而去伐越,那么齐国已经平定鲁国了。如果保存越国向诸侯显示您的仁慈,营救鲁国讨伐齐国,威势超过晋国,诸侯必定相随朝拜吴国,吴国的霸业就会成就了。而且大王如果厌恶越国,臣请求向东参见越王,命令它出兵跟从您。”吴王非常高兴,于是派子贡到越国去。 子贡说:“现在我听说吴王要以营救鲁国为名讨伐齐国,他心里这样想但是害怕越国,说等我讨伐越国后才可以。这样一来,攻破越国是必然的了。”勾践听了叩头拜了两拜请教子贡。子贡说:“吴王为人凶猛暴戾,这是衰残

59、之国的政治。现在大王如果征发士兵帮助他来骄纵其心志,给他贵重宝器来取悦其心,言辞卑微来尊崇其礼法,他必定去讨伐齐国。他作战不胜,是大王的福分。他作战取胜,一定会率军逼近晋国,我向北拜见晋君,让他一起攻打吴军。吴国的精兵都在齐国,重兵被晋国困扰,大王趁它疲惫不堪的时候攻打它,这样灭吴是一定的了。”越王非常高兴,答应了子贡。 子贡于是离开吴国到晋国,告诉晋国国君说:“我听说,计划不事先确定就不能应付突然的变化,军队不事先训练好就不能够战胜敌人。现在齐国与吴国将要交战,吴国与齐国交战取胜,吴王必定会带领他的士兵逼近晋国。”晋国国君大为恐慌,说:“那该怎么办呢?”子贡说:“修整兵器让士兵休整来对付它。

60、”晋国国君答应了。 子贡离开晋国回到鲁国。吴王果然与齐国在艾陵大战,大败齐国军队,果然带领士兵逼近晋国,晋国军队出击,大败吴国军队。越王听说了,带领军队过江袭击吴国,杀死夫差和他的宰相。攻破吴国三年之后,越国东面称霸。 所以子贡一出,保存鲁国,搅乱齐国,攻破吴国,使晋国强大并使越国称霸。 三、语言表达16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蕴含了丰富的人生智慧。请根据其中一句给你的启示,写出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想法和做法。要求:内容具体;句式工整;语言简明、得体;6080字。答:_答案(示例一)为他人生活提供方便,为和谐相处创造条件;为他人成长贡献力量,为共同发展奉献智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