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检测:现代文阅读1117_第1页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检测:现代文阅读1117_第2页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检测:现代文阅读1117_第3页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检测:现代文阅读1117_第4页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检测:现代文阅读111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检测:现代文阅读1117现代文阅读11高考试题印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静流弟弟迷恋音乐,不仅迷恋流行歌曲,也迷恋中国古典乐器。他常常在夜里吹奏笛子,声音清越,吹出月光、竹林、沙滩、仙鹤升入高中以后,弟与另两个男孩一起组成了一个“红蜻蜓”歌唱组合。我喜欢那些在晚霞中飞舞的小精灵,弟也喜欢,我们都记得捉放蜻蜓是儿时最喜欢的游戏。红蜻蜓组合在春日夕阳中翻唱着一些小虎队的歌曲,唱得投入而动情,虽然只有我一个观众。弟说,他要考艺术院校。这当然没有成功,父亲认为那是不务正业,严厉禁止。弟在那年高考中落榜了。为了实现愿望,弟又转向别的途径

2、,准备去当文艺兵,这最后也没实现。弟心灰意冷,对音乐的追求就此止步。他常常迷茫地望向远方人世浩瀚,哪条才是他要走的路?对于父亲的横加干涉,弟是心怀怨怼的。他整日整日地不回家,在外面游荡,抽烟,喝酒,看录像,甚至赌博。父亲对于弟的不成器是彻底失望的。竟日摆着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看也不看弟一眼。他们犹如宿敌,冷战,僵持,中间横亘着大片大片的沉默,黑夜般深不可测,没有光亮。那些坚硬的、暗含敌意的、荒原一般的沉默,是什么时候开始消融,最后随风化为流水的,我不得而知。我那时已在江南。弟有时写信,有时打电话,内容里渐渐多了关于父亲的信息。初涉尘世的弟弟被浮世的炎风吹刮后,终于体会到了现实闾巷烟火的不易。

3、弟才知道,父亲对于他的要求,并非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脸面,那要求,也是生活本身对他的要求。相应的,在经历过我的一些波折后,父亲对弟也渐渐释然。父亲终于明白,子女的人生是无法由他来设计的,我们都不过是千万人中最普通的那一个。柔软悄悄而来,来自两个血脉相连的男人,如静海深流。在四处求人碰壁后,父亲拿出积蓄,为弟买了出租车。弟把自己安顿在皖北那个小城,结婚,生子,开始了平淡的人生。尘埃随之落定。一年的秋日,我自江南回去探亲,家人聚在一张饭桌上,吃着饭菜,说着闲话,屋外,秋阳融融。饭后,父亲递一支烟给弟弟。弟弟点火,两人抽一口,吐出,对望,烟圈上旋,被风吹着,袅袅散去。一切都在不言中,生活似乎在和解与体恤

4、中,平静地向前流去,父亲展望着他含饴弄孙的晚景。如果,生活仅仅如此按部就班地向前走去,父亲与弟弟都不会看到他们各自的另一面。波澜总在不经意间降临人间。弟的孩子,我的侄儿,在出生一年后,被诊断为孤独症患者。不能接受现实的是我父亲。他,在一夜间,叶落萧萧,只剩下虬枝无言地指向天空。弟头一次发现了父亲的软弱,那貌似强大的外表下,也有不堪一击的所在。他一边安慰父亲,鼓励妻子;一边筹款,四处求医。竭尽人事,要为侄儿打开那扇自闭的门。弟开始不停地讲话,虽然他讲得口干舌燥,侄儿一点反应也没有。弟说,他不会放弃。父亲第一次知道了弟是执著的,像蒲草,看似柔弱,实则有坚韧自持的力量。在弟的从容面前,父亲到底接受了

5、现实,他什么也没说,拍拍弟弟的肩膀,把退休工资卡交给了弟弟。弟不要,父亲露出怒目的本色,喝令他收下。然后挺直脊背,走出大门。此后,父亲就是那个随传随到的人,只要弟需要,他总在那里,并一直守在那里。弟临走时,悄悄叮嘱我:爸老了,有时犯糊涂,在你这里,你精心点。我说,你放心吧。弟走后,父亲说,看看,你弟变能干了。我说,是,弟一直都很能干。父亲对弟的赞许是在他走后说出来的。(改编自李丽娟的作品)1文章开头写弟弟迷恋音乐,这对后文叙事有什么作用?答:_答案为下文写弟弟与父亲的矛盾冲突作铺垫。2品味文中加点的动词,简析它们分别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理。(1)拍拍:_(2)喝令:_(3)挺直:_答案(1)表现

6、父亲对弟弟的信任、安慰和鼓励。(2)以强硬的方式表现出父亲对弟弟疼爱的心理。(3)既表现了父亲要帮助弟弟面对磨难的坚强决心,又表现出父亲为能帮助弟弟而感到满足。3 联系全文,指出弟弟与父亲由对立冲突到矛盾化解,直至理解信任的几个主观原因。答:_答案弟弟终于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或“弟弟知道了父亲对他的要求,也是生活本身对他的要求”);父亲终于明白,子女的人生是无法由他设计的;父亲拿出积蓄为弟弟买了出租车;弟弟发现了父亲的软弱;父亲知道了弟弟的执著、坚韧。4文中画线的四个句子在写法和作用上有哪些共同点?答:_答案运用比喻,以有形写无形(答“具体可感、生动形象”也可);独立成段,过渡自然简洁;叙事者

7、“我”通过评说,表达感受、看法。5 结合文中弟弟的经历,写出你的两点成长感悟。(1)_(2)_答案(示例)(1)成长就是学会承担责任,懂得关心、体谅父母。(2)成长是一个不断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的过程。板块二能力提升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各题。雅舍梁实秋这“雅舍”,我初来时仅求其能蔽风雨,并不敢存奢望,现在住了两个多月,我的好感油然而生。虽然我已渐渐感觉它是并不能蔽风雨,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纵然不能蔽风雨,“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下距马路约有七八十层的土阶。前面是阡陌螺旋的稻田。再远望过去是几株葱翠的远

8、山,旁边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粪坑,后面是荒僻的榛莽未除的土山坡。若说地点荒凉,则月明之夕,或风雨之日,亦常有客到,大抵好友不嫌路远,路远乃见情谊。客来则先爬几十级的土阶,进得屋来仍须上坡,因为屋内地板乃依山势而铺,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客来无不惊叹,我则久而安之,每日由书房走到饭厅是上坡,饭后鼓腹而出是下坡,亦不觉有大不便处。“雅舍”共是六间,我居其二。篦墙不固,门窗不严,故我与邻人彼此均可互通声息。邻人轰饮作乐,咿唔诗章,喁喁细语,以及鼾声,喷嚏声,吮汤声,撕纸声,脱皮鞋声,均随时由门窗户壁的隙处荡漾而来,破我岑寂。入夜则鼠子瞰灯,才一合眼,鼠子便自由行动,或搬核桃在地板上顺坡而

9、下,或吸灯油推翻烛台,或攀援而上帐顶,或在门框吊脚上磨牙,使得人不得安枕。但是对于鼠子,我很惭愧地承认,我“没有法子”。“没有法子”一语是被外国人常常引用着的,以为这话最足代表中国人的懒惰隐忍的态度。其实我的对付鼠子并不懒惰。窗上糊纸,纸一戳就破;门户关紧,而相鼠有牙,一阵咬便是一个洞洞。试问还有什么法子?洋鬼子住到“雅舍”里,不也是“没有法子”?比鼠子更骚扰的是蚊子。“雅舍”的蚊虱之盛,是我前所未见的。“聚蚊成雷”真有其事!每当黄昏时候,满屋里磕头碰脑的全是蚊子,又黑又大,骨骼都像是硬的。在别处蚊子早已肃清的时候,在“雅舍”则格外猖獗,来客偶不留心,则两腿伤处累累隆起如玉蜀黍,但是我仍安之。

10、冬天一到,蚊子自然绝迹,明年夏天谁知道我还是住在“雅舍”!“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顶湿印到处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素然一声而泥水下注,此刻满室狼藉,抢救无及。此种经验,已数见不鲜。“雅舍”之陈设,只当得简

11、朴二字,但洒扫指试,不使有纤尘。我非显要,故名公巨卿之照片不得入我室;我非牙医,故无博士文凭张挂壁间;我不业理发,故丝织西湖十景以及电影明星之照片亦均不能张我四壁。我有一几一椅一榻,酣睡写读,均已有着,我亦不复他求。但是陈设虽简,我却喜欢翻新布置。西人常常讥笑妇人喜欢变更桌椅位置,以为这是妇人天性喜变之一征。诬告且不论,我是喜欢改变的。中国旧式家庭,陈设千篇一律,正厅上是一条案,前面一张八仙桌,一旁一把靠椅,两旁是两把靠椅夹一只茶几。我以为陈设宜求疏落参差之致,最忌排偶。“雅舍”所有,毫无新奇,但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俱不从俗。人入我室,即知此是我室。笠翁闲情偶寄之所论,正合我意。“雅舍”非我所有

12、,我仅是房客之一。但思“天地万物之逆旅”,人生本来如寄,我住“雅舍”一日,“雅舍”即一日为我所有。即使此一日亦不能算是我有,至少此一日“雅舍”所给予之苦辣酸甜我实躬受亲尝。刘克庄词:“客里似家家似寄。”我此时此刻暂居“雅舍”,“雅舍”即似我家。其家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清。(选自星期评论,有删改)1“雅舍”虽以“雅”为名,实乃是一栋典型的“陋室”,文章第二、三自然段极力描绘“雅舍”之“陋”、缺点之多有什么作用?答:_答案体现对待困境释然、达观、超脱、豁达的人生态度。(闲适、散淡的心态与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情怀;淡泊、豁达、安贫乐道的乐观精神)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为后文写雅舍之“雅”和自己对“雅舍

13、”的喜爱蓄势。2文章末尾“其家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清”一句应该如何理解?答:_答案“雅舍”并非所有,只是寄居于此,但“住了两个多月”“好感油然而升”;并且从“雅舍”尝到了“苦辣酸甜”之味,领悟到如何对待困境的人生态度,所以感觉“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清”。3 文中说:“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认为“雅舍”有哪些“个性”让人觉得可爱?答:_答案位置虽偏,但好友来访足见情谊;地势较高,得月较先,便于欣赏自然美景;陈设简朴,易于安排,最能彰显主人个性。4 有人说,本文表现了这样一种人生态度:“对于那些与自己相依为命,须臾不可相离的伙伴和朋友,不论他是一种无生命的物体还是一个有生命的人,我

14、们都必须能够容纳其缺点和不足。”你如何看待这种人生态度?答:_答案表面看来,这是一种消极妥协的人生观,实际上它却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唯有能够宽容对待某事物或某人的缺点或不足我们才能更加充分地感受它的优长并与之和谐相处,相扶相助。正如梁实秋之于雅舍,如果仅仅看到它的简陋和破败,仅仅为它的不便而愁苦,又怎能像这样享受它的良辰美景、月夜风光呢?现代文阅读12板块一高考试题印证(北京卷)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司马祠一说到韩城,自然会想到司马迁。地以人传,由于崇敬司马迁,我对韩城心仪已久。在这次游览历程中,韩城的地势之高,城郭之阔,田园之丽,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韩城南边是一个有别于周围山原的盆地,绿

15、树葱茏,良田万顷,疑是到了江南仙境。从这里流入黄河的芝水,使芝川有着天赐的好风水。与司马迁结缘的汉武帝,曾想长生不死,那些方士官宦之流投其所好,竟在这一带挖到了灵芝。汉武帝喜得瑞草,却也没能活到今天,只是由此将原名陶渠水的这条河更名为芝水了。过小石桥,穿木牌坊,踏上石砌的古道,便开始了仰望中的登攀。脚下的古道是用宽大厚实的石条铺成的,粗砺坚硬,历经数千年而牢固如初。古道始建于春秋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后,继续开凿了这条悬崖上的交通要道。楚汉之争,韩信经这儿运过兵;汉武帝祭祀后土,经这儿往返行宫;隋朝末年,李世民经这儿攻入长安;明末李自成经这儿渡龙门,直捣燕京。这条巨石铺砌的古道,万年不朽,是

16、另一部书写在石头上的史记。太史公之前之后,这里上演过的金戈铁马的历史活剧,都被载入了有形无形的史册之中。而这座历尽沧桑的司马祠,也正是在有形之中负载着史圣无形的精神内涵。“高山仰止”,是诗经里的名句,嵌在这头顶的牌坊上,正好合了拜谒者的心情。这时,你的脚步已踏入了神道,登九十九级台阶,就可以抵达祠顶了。砖石砌成的九十九级台阶,据说用意取于易经,九为数之极,九九则至高无上了。皇上的祖祠称九庙,官衔不算高的太史令却也有九十九级的神道,确乎有造祠者藐视皇权之意,更具寓意的是说司马迁经受了多么坎坷曲折的磨难,才登上史圣之巅峰。他“以天地为量,不计小耻”,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光照后世。攀至最高层

17、的祠院,地势开阔了。殿内有若干碑碣,奇妙的是那一块梦碑,说唐朝褚遂良于同州梦见一女子,自称是司马迁侍妾,叫随清娱,迁难后忧伤而死,褚氏遂作碑文。是实录还是虚幻,莫衷一是。造于北宋的司马迁泥塑像,不是宫刑后无胡须的“妇人像”,是据芝川乡间寻访到的太史公壮年线描画像塑造的,相传画像出自司马夫人之手,泥塑像面稍北望,是在想念苏武和李陵吧?传说司马迁去世后,是其夫人柳倩娘和子女,将太史公的骨骸运回故地,掩埋在这高冈上的。有种说法,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得之天地,不能有丝毫损伤,司马迁受了宫刑,有辱祖先,故未能埋入祖茔。这是谁的悲哀呢?我宁可认为,此处枕家山,临大河,气势雄伟,一览众山小,是史圣最佳的长眠之

18、处。寝宫后是司马迁圆形砖砌墓冢,为元世祖敕命建造的蒙古包状墓,墓壁上嵌有砖雕八卦卦象“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非大智大慧者莫属。墓顶一柏形若颤抖的五指,傲指苍穹。这是天问!我听见史圣在歌唱。这歌声穿越古今,扬善弃恶,与大河共舞。天空有雄鹰飞过,它读圆的墓冢,读方的祠院,读直的神道,再读弧形的小桥大路,这竟然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问号。(取材于和谷的同题散文,有删改)1 文章侧重描述了司马祠哪些“有形”的部分?这些部分各自负载着什么与司马迁有关的“无形内涵”?答:_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体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第四段主要写神道(墓道),接着第五段写其塑像、墓冢以及墓顶的柏树。答案(1)九十九级神

19、道司马迁所经受的磨难。(2)泥塑像司马迁的“完人”形象。(3)墓冢司马迁的大智大慧。(4)墓顶一柏司马迁的“天问”。2 阅读文章最后一段,回答下面问题。(1)四个“读”字的运用,有什么丰富而深刻的含义?答:_(2)结尾一句“这竟然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问号”,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原文作答。答:_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把握。文章最后一段,多与文章主旨密切相关,或画龙点睛,或照应前文,或升华主题,或发人深省。本段主要抒发了拜谒之后的所思所感。四个“读”字,总结概括前文。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创新解读的能力。“问号”引导读者对司马迁伟大人格的形成进行深入探究,“究天

20、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这种与时俱进的精神,对时代青年产生的具体影响。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答案(1)把司马祠当成历史的大书,强调它特别值得解读。引发读者对司马迁人格与精神进行深入思考。(2)(示例)司马迁的离世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思考空间。他有广博的知识、高尚的人格,他启发我们去追求精神上的完美、人格上的独立。如原文有“司马迁经受了多么坎坷曲折的磨难,才登上史圣之巅峰”。司马迁的坟墓在“九十九级台阶”之上,这足以说明司马迁给我们后人留下的探究余地很大。板块二能力提升训练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野花为谁而开曾纪鑫一行人走在初秋寂寞而蜿蜒的山道上,没有风声、虫声、鸟叫,静谧笼罩山野。我们也沉默着,

21、静静地感受着周围的一切。空谷足音清晰地回荡袅绕,别有一番情趣与韵味。突然,我见到了道旁的一朵野花,不觉一声惊叫,赶忙跑了过去,蹲下身子认真地观赏起来。这是一朵叫不上名字的深蓝色小花,它开在一根长长的细茎顶端。四周是草丛、树木、藤蔓,就只有这么一朵盛开的野花卓然独立,是那么热烈蓬勃、生动可爱,充分展示着生命的灿烂。特别是它的深蓝色彩,恰如头顶湛蓝的秋空,高远而深邃,神秘而肃穆,令人心旌摇荡,神思翩跹这时,一声叫喊将我从欣赏与陶醉中拉回现实,挚友邓君正站在前面向我招手。抬眼望去,大家已然走出好远。我瞧瞧野花,舍不得就此撇开离去,便狠狠心,将那细茎掐断,如获至宝般地拿在手中,跑步赶上前行的队伍。邓君

22、见了野花,情不自禁地赞叹它的艳丽,同时惋惜它的就此夭折,声讨我对它的“专政”与“暴行”。我分辩说,野花得感谢我才是,它寂寞地开着,又将寂寞地凋谢,是我发现了它的美丽,其生命之价值才得以实现。说着,猛然想起陆游词作卜算子咏梅,不觉吟诵道:“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又将野花凑近鼻端,深深地吸了一口。一股淡雅的馨香顿时充盈胸腹,于是,不由得反问自己,难道没有我的发现,野花的存在便真的失去意义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在我没有见到之前,它已经展开花瓣存在着,显示出生命的圆满;我的发现反使它惨遭“厄运”,只落得个“身首异地”

23、的下场。从这一角度来看,是我斩断了它的生命之源,使它的价值化为乌有就这么一朵野花,不觉使我心思烦乱,理不出个明晰的头绪来。它开在深山野地,没有同伴,没有竞争,自然也就没了嫉妒与恭维。那么,它到底为谁而开放呢?既不为人类,也不为同伴,难道为那些野草树木、藤蔓岩石、秋虫小鸟、野兔猴子,抑或秋云、风雨吗?显然都不是!它盛开着,孤孤单单、寂寂寞寞,却又旺盛饱满、热热闹闹,真可谓蓬蓬勃勃、轰轰烈烈了。不在乎环境,不在乎观众,不在乎对象,作为一种生命,它曾经生存过,怒放过,辉煌过,既不为别人,也不为自己。没有强迫,没有诱惑,自自然然孕育,自自然然盛开,又将自自然然凋零。一切顺乎自然,圆融而完满。这,难道不

24、是一种天地之大道,一种永恒的呈示么?由此观之,生命的意义,正在于生命本身,在于生命那展开的过程之中。于是,不禁想到了一则佛教故事。传说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说法时,一言不发,只用一只手拈起一朵鲜花微笑。弟子们顿时寂然,用心揣摩他的用意,但都不甚明了,只有弟子迦叶心领神会,突然破颜微笑。于是,释迦牟尼便将心印法门传给了迦叶。这一法门,有别于正统佛教,它微妙无相,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传至我国,后来发展蔓延为影响深远的中华禅宗,演奏出无数缤纷灿烂的千古绝唱。谁说释迦牟尼当时拈着的那朵鲜花,不就是一朵艳丽无比的野花呢?不就是那释迦牟尼和迦叶的微笑呢?第七自然段把“微笑”和“野花”相联系,结合全文

25、用自己的话谈谈一个人在生命过程中应持什么态度。答:_答案拥有一颗平常心,不贪不求,没有非分之念。乐观向上,朝气蓬勃。豁达、坦然、自然,超然物外。(意思对即可)现代文阅读13高考试题印证(2011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梁宗岱先生温源宁像宗岱那样禁不住高高兴兴的人,我从来没见过,他那种高兴劲儿有时候把你吓一大跳。即使他确实知道灾祸临头,我敢说,他还是过那种无忧无虑的快活日子:他会特别重视仅有的那一丁点儿阳光,因而完全忘掉美景背后的一大堆影子和黑暗。宗岱热爱人生,热爱得要命。对于他,活着就是上了天堂。他一息尚存,便心满意足。他笑着过生活。我们许多人,因为对生活有求而不得,也只好笑一笑,

26、宗岱呢,因为对生活无所求,所以笑得最好。这种高高兴兴的性情,在他的脸上不是表现为一团笑纹的微笑,就是表现为欢快地扬眉张口,似乎急于把人生献给他的一切狼吞虎咽地吃下去,再用咂得乱响的双唇像回声一样说着全能的上帝所说的话:“看哪,这很好!”他那轮廓鲜明的相貌和锐利的眼睛,透露出来高超的智慧,它渴望着对心灵作深入的探险。宗岱有运动员的体格。中等身材,稍有些瘦,哪一天他都可以当个马拉松健将。实际上,他是个出色的善于跑路的人。他洋洋得意地说他走路比汽车或者比飞机还快。他也爱游泳,在这方面,他认为他的勇敢大大超过了实际的限度,我不大相信,不过,我敢说,必然可以超过一点儿。此外,为了保健,他操练孙唐的锻炼功

27、法等等下了苦工夫。宗岱喜好辩论。对于他,辩论简直是练武术,手、腿、头、眼、身一齐参加。若一面走路一面辩论,他这种姿势尤为显著:跟上他的脚步,和跟上他的谈话速度一样不容易,辩论得越激烈,他走得越快。他尖声喊叫,他打手势,他踢腿。若在室内,也完全照样。辩论的缘由呢,为字句,为文体,为象征主义而最难对付的往往就是为某两位诗人的功过优劣。要是不跟宗岱谈话,你就再也猜不着一个话题的爆炸性有多大。多么简单的题目,也会把火车烧起来。因此,跟他谈话,能叫你真正筋疲力尽。说是谈话,时间长了就不是谈话了,老是打一场架才算完。对文学,宗岱最有兴趣。他崇拜的是陶渊明、法雷芮、蒙坦、莎士比亚、拉辛和巴斯加。他们的著作,

28、他读起来永远放不下。法雷芮的诗,他极喜欢,但我们若听他朗读,却往往无法注意诗句的美妙,而全被他朗读的架势吸引了令人很容易幻想着自己正在听一个宗教狂的狂热宣传。旁人看来,宗岱的翻译简直是件苦差,纸上的文字仿佛都和他有仇,他一个一个地计较,死盯着不放,不独一字字地译,连节奏和用韵都力求和原作一致。他这样难为自己几近傻气,但他译的蒙坦的随笔及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公认的接近原著,只怕无人能与之媲美的。法雷芮的格言“要行动,不要信念”,是宗岱衷心信服的。但宗岱的人生哲学还不止于此。实际上,他并不相信上帝、天路历程和永生。无疑,他就是相信自己,相信人生可恋,文学可喜,女人可爱。如果有人长期埋头于硬性的研究之

29、中,忘了活着是什么滋味,他应该看看宗岱,便可有所领会。如果有人因为某种原因灰心失望,他应该看看宗岱那双眼中的火焰和宗岱那湿润的双唇的热情颤动,便可唤醒自己对世界应有的兴趣。我整个一辈子也没见过宗岱那样的人,那么朝气蓬蓬,生气勃勃,对这个荣华世界那么充满了激情。他活多少年,我一定相信多少年,相信激情、诗情和人生是美妙的东西不,应该说是人回老家以前所能得到的最美妙的东西。 梁宗岱(19031983):广东新会人,诗人、翻译家。孙唐:德国体育家。 (选自一知半解及其他,南星译,有删改)1请分别指出文中段画线部分所用的修辞手法,并具体说明这些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1)他走路比汽车或者比飞机还快。

30、答:_ (2)对于他,辩论简直是练武术,手、腿、头、眼、身一齐参加。 答:_解析考查语句的表达效果要从表现人物入手,答出对表现人物起到什么作用即可。答案(1)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梁先生体格健壮、对生活充满激情的特点。(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梁先生辩论时激情投入。凸显了他喜欢辩论、坚持自己观点的特点。2三段文字写出了梁宗岱在文学活动中的哪些性格特点?答:_解析解答时要能把具体内容抽象概括出来。结合中心句,适当兼顾段落的内容。每段可概括出一条内容。答案有激情(热情);执著(求真、好胜);直率(真挚);严谨(认真、一丝不苟)。(言之成理即可)3如何理解第段中画线

31、部分的内容?请结合全文回答。答:_解析统观全文,梁先生乐观开朗、体格健壮、喜好辩论,对文学强烈热爱,不惜吃苦也要在翻译的时候忠于原文,深刻地展现了梁先生热爱人生、充满激情的人格魅力。全面归纳,就不难得出答案。答案一方面突出了梁宗岱先生长期埋头于文学研究,专心译著,并热爱人生,笑着生活的精神风貌;另一方面突出了梁宗岱先生朝气蓬勃、充满激情的精神品质;再一方面,运用侧面烘托手法,突出了梁先生人格魅力和精神力量的感染力,升华了他的形象内涵。板块二能力提升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永远的“小丁”“小丁”这个名字,丁聪先生不到20岁就开始使用,用了七十几年,一直用到了昨天2009年5月26

32、日,93岁的丁聪先生因病去世。5月16日,记者曾去病房探望丁聪先生。丁夫人沈峻女士说,他已昏迷不醒好几天了,眼睛也没有睁开过。记者和丁夫人交谈时,他忽然睁开了眼睛,但已没有了过去熟悉的眼神,只看到他的眼角有一滴泪水流出。5月26日下午,沈峻女士在电话中说,他的遗愿是一切从简,不举行告别仪式,骨灰也不要。他常说自己来世上走了一趟,很高兴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画了一辈子漫画。丁聪先生1916年出生于上海,父亲丁悚是中国现代漫画的先驱者之一。1933年前后,丁悚组织成立了中国的第一个漫画协会,协会招牌就挂在丁家门口。作为长子的丁聪,从那个时候起就喜欢上了漫画。丁聪经常去旧书店阅读欧美时尚杂志、电影画报。

33、正是这样一些杂志画报,还有那些不断上演的好莱坞影片,使年轻的丁聪的思路活跃起来、眼界开阔起来。他的笔从未停过,一双眼睛总是机敏地观察着周围的人与事。理发店、教室、公园、动物园,所到之处,都成了他捕捉速写对象的场所。身处光怪陆离的上海滩,年轻的丁聪学会了用批判的目光观察社会,专注于描绘贫富之间的强烈对比,勾画那些社会暗角的丑陋,对社会政治进行讽刺批评。获悉丁聪去世,著名作家王蒙非常难过。他这样谈到印象中的丁聪:“他的笔名叫小丁。他永远天真、诚恳、善良。他所有的作品都能给读者带来一种愉快。即使是形象辛辣、讽刺性强的作品,在犀利之中也有人性本身的厚朴。漫画家有讽刺的锋芒,但他又存在着圆润、可爱之处。

34、”在人们的记忆中,丁聪永远年轻。每逢聚会,只要丁聪在场,他的黑发,他的永远年轻,总会成为人们的话题。他88岁时,大家还在感叹他的年轻,只有他自己颇有今不如昔的感觉。他经常会说上这样一句:“不行了!前两年坐公共汽车都没有人让座,现在倒是有人让座了,可见还是老了!”当大家问他有什么保持年轻的秘方时,他回答道:“不锻炼!不吃水果!不吃蔬菜!吃肉!”其实,真正让丁聪永远年轻的还是他的达观精神。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着实让他经历了不少磨难,却从来没有改变过他对生活和艺术的热情。他庆幸自己熬过了右派生活,走过了“文革”,在晚年获得了难得的创作高潮。丁聪为读书杂志画了整整30年的漫画。读书杂志原主编沈昌文说:

35、“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他埋头苦干,从不发表意见。读者只知道他给读书画漫画,不知道我们每期的版式都是他设计的。有事找他时,他来者不拒。我们都说他是劳动模范。”今天,“小丁”这个“劳动模范”,再也不能为读者劳动了。(有删改)1本文引用了丁聪本人和他的亲人、朋友的话,这样处理有何意义?答:_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考生要注意从传主形象的塑造角度去思考,引用别人对传主的评论语言属于间接的人物描写手法,引用传主语言属于直接的人物描写手法。考生答题时,可以分别写出亲人、朋友、丁聪自己话的作用。答案沈峻女士的话表明了丁聪对漫画的挚爱,而对生活要求的简单;王蒙的话指出

36、了丁聪的漫画作品讽刺中见人性厚朴的特色;沈昌文的话赞美了丁聪淡泊名利和乐于奉献的品格;丁聪自己的话表现了他幽默、自然的天性;这样写使文章内容具有真实性、可信性,人物形象更加鲜明。2结合文中所介绍的丁聪的生平经历、性情特征,试概括想表达的观点,并对其作出评价。答:_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考生通读全文可以发现,对丁聪所持的是一种赞扬的态度。赞颂了丁聪对艺术充满热情、不计个人得失、性情淡泊等高贵的品格。答案丁聪在事业及为人方面都值得世人永远敬仰。热情赞颂了丁聪的高贵品格。丁聪在他数十年的漫画生涯中,保持着对艺术的热情,埋头苦干,不计得失,善于用批判的目光观察社会,运用强

37、烈对比的手法批判社会中的丑陋现象。他不仅事业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且性情达观,为人淡泊,甘于奉献。3从写作的角度看,本文有哪些值得借鉴的艺术特色?答:_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考生要根据题目要求及文本实际情况,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答案倒叙与插叙相结合的记叙方式。先交代丁聪去世的结果,再回顾之前与丁聪接触的情况,其间插入丁聪年轻时代热爱漫画、钻研绘画的经历,既吸引了读者阅读,又丰富了文章内容。首尾呼应。开篇交代丁聪去世的事实,结尾用“小丁这个劳动模范,再也不能为读者劳动了”含蓄地重申了丁聪去世的事实,从而表达了人们对他去世的惋惜

38、与忧伤之情。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世界上永远有个常香玉香消了也么哥,玉碎了也么哥,常香玉去了也么哥常香玉去了,她在六月的第一天的清晨悄悄地去了。她把俏皮的小红娘留给了我们,她把悲愤的白素贞留给了我们,她把英武的花木兰留给了我们。她留给我们的还有她做人的感悟戏比天大,还有她从艺的经验艺无止境有了这一切,这个世界上便永远有个常香玉。世界上永远有个常香玉,常香玉活在岁月的风雨里。她9岁学艺,13岁唱红,她说自己是为着乡亲们一辈子不生气而唱戏的,为着乡亲们每一天乐呵呵而唱戏的。她学戏的那个年代是一个艺术被僵化和保守禁锢着的年代。面对豫剧怎么也流传不开的局面,少年的常香玉开始了创造。她开始

39、背着师傅们偷偷地学别的戏种,她把京剧、曲剧、坠子和民歌中的许多好听的东西拿过来,悄悄地揉进豫剧的唱腔里。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人们忽然觉得常香玉的唱腔变了,变得好听了,于是送给她很多掌声。伴随着掌声而来的,也有暴风骤雨,有人说常香玉是豫剧的“叛徒”,说常香玉唱的戏是“四不像”。常香玉说,管他几不像,我就要一个像,像真正的戏剧;叛徒就叛徒吧,我就是要投降好听的。世界上永远有个常香玉,常香玉活在人民的口碑里。1938年,我们看到了被黄河洪水淹没了家园的河南难民们,一路悲号、一路乞讨、四处流浪的画面。我们也看到了年轻的常香玉把自己演出所得的资产全部拿来买成小米,煮成热粥,拯救了成千上万个就要倒下的老人

40、,养活了成千上万个奄奄一息的孩童。这情景使人想起她的一位巩义老乡,一位一千多年以前的瘦老头子。就是这个瘦老头子,在一个风高雨急的夜晚,面对屋顶的茅草被狂风卷去的情景,无限感慨地吟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她莫非得了他的真传?诗也好,戏也好,都是艺术,而大凡艺术都是相通的。所以她说:“没有博大的胸襟,你就别搞艺术。”世界上永远有个常香玉,常香玉活在对和平的守望里。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美国在朝鲜投下的炸弹炸碎了和平,她作为一个艺术家再也无法在剧场里演唱下去了。她和她的同仁们一道,过黄河、过长江、过珠江,然后又过珠江、又过长江、又过黄河。一百多天风和雨,八千里路云和月,他们用自己

41、唱遍了半个中国的声音买回了一架飞机。这架飞机的名字叫“香玉剧社号”。“香玉剧社号”飞翔在炮火连天的朝鲜的上空,歼灭了无数气焰嚣张的敌人。世界上永远有个常香玉,常香玉活在人生的舞台上。常香玉的后半生有很长一段时间是站在戏曲学校的讲台上的。她五十多岁的时候,还每天和十二三岁的孩子们一同起床,一同做操,一同踢腿,一同下腰,一同“啊啊啊”地去迎接每一轮新鲜的朝阳。她收了许多徒弟,她对徒弟们像对自己的亲孩子那样,传授他们做人的道理,传授他们自己从艺的体会与经验。我曾经亲眼看到过她为了校正王希玲的一个道白、虎美玲的一句唱腔、王惠的一个跪步,而一遍一遍地念道白,一句一句地反复演唱,一次一次地“扑通”一声跪到

42、地上。王惠是个有心人,她在学跪步的时候竟然带着照相机,让旁边的人把正在做示范的老师拍摄了下来。多少年以后,王惠还经常拿出来那一张照片来追忆自己的恩师。世界上永远有个常香玉,常香玉活在未来的事业中。她经常说,艺术是永远不应该长白头发的。她曾召开过一个新闻发布会,宣布设立“香玉杯”艺术奖。新闻记者们如获至宝地抓到了这条新闻,这个奖项一直延续到了今天,还将继续延续下去。从奖项设置到现在,已经有多位戏剧新秀获此殊荣。文化部长为他们颁过奖,省委书记也为他们颁过奖。当他们把那盛满希望的奖杯颁发给艺术新秀的时候,都说那奖杯很重,都说那奖杯里盛着的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的一种信念,而这个信念叫做:未来。(原

43、文有删改) 常香玉: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 4“世界上永远有个常香玉”,文本表现了常香玉哪些可贵的品格?请简要概括。答:_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考生在答题时,一般应先通读全文,然后依据题干要求,筛选出原文中的相关句子,最后再对筛选出的句子加以提炼整合即可。文中多处体现了常香玉的可贵品格,如她为人民而从艺、胸怀百姓等。答案常香玉品格可贵,她为人民而从艺,敢于创新;胸怀百姓,为保家卫国而歌唱;无私传艺,为了豫剧艺术的传承光大而倾力;德艺双馨。现代文阅读14高考试题印证(广东卷)阅读下面一篇访谈,回答13题。访钢琴演奏家傅聪傅聪,钢琴演奏家,生于1934年,著名翻译家傅雷之子。1

44、955年获得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第三名和“玛祖卡”演奏最优奖。他以“钢琴诗人”的称号闻名于世。你很小就开始学习钢琴了吗?我的父亲钟情于法国文学,还把巴尔扎克等人的作品翻译介绍到中国来,他是罗曼罗兰和其他许多法国艺术家的密友。在我只有5岁的时候,他就影响乃至强迫我学习钢琴。不过,到我17岁去波兰学习钢琴的时候,我已经真正爱上弹奏钢琴了。你最喜爱的作曲家是谁?喔,太多了。像肖邦、贝多芬、舒伯特、瓦格纳他们的每一部作品都是流传后世的杰作。我们永远不能用“完美”来形容音乐上的造诣,每种探索都是阶段性的,每个新的时期对杰作都有新的定义。我觉得,肖邦呢,就好像是我的命运,我的天生的气质,就好像肖邦就是我。我

45、弹他的音乐,我就觉得好像我自己很自然地在说我自己的话。莫扎特是什么呢?那是我的理想,就是我的理想世界在说话,他是我追求的理想。舒伯特像陶渊明,舒伯特的境界里头有一些我觉得就像中国知识分子,尤其是文人传统上特有的那种对人生的感慨。我听说现在数量惊人的中国家庭送孩子去学钢琴,你怎么看这件事?假如他们觉得这是一个成名成家的捷径,那他们是不可能做到的!假如他所追求的就是这些的话,他所得到的价值就不是我认为的音乐艺术里面的价值,而是世俗观念里面的价值,那是一种很危险的价值。假如不具备对音乐那种“没有它就不能活”的爱,那还是不要学音乐,学电子、学医、学法律成功的机会都要大得多!学艺术一定要出于对精神境界的

46、追求,有“大爱之心”,然后愿意一辈子不计成败地献身。假如有这样一个出发点,即使孩子不能够成为一个专业的音乐家,可是他有了一个精神世界让他可以在那儿神游,这也是一种很大的幸福!你认为追求音乐更高境界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我在各国讲学时经常举个例子,那就是黄宾虹说的“师今人,师古人,师造化”。他拿庄生化蝶做一个比喻,说“师今人”就好像是做“虫”的那个阶段,“师古人”就是变成“蛹”那个阶段,“师造化”就是“飞”了,也就是“化”了伟大的作曲家写的作品完成后还会不断地发展,它会越来越伟大越深刻越无穷越无尽,所以“造化”跟自然一样生生不息,不断复活,再生,演变。真正的“造化”是在作品本身。对一个艺术家来说,

47、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天分,勤奋,一颗敏感而善良的心,还是思想?可能这些都需要但是现在我觉得,也许最重要的是勇气,能够坚持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永远表里如一。这在音乐上也很难做到。你经常提到“赤子之心”这四个字,这是不是你做人、弹琴的原则?是呀,如果你的琴声很纯洁地发自内心,就会天然有一种感染力。我父亲经常说,真诚第一。感人的音乐一定是真诚的,有的人可以弹得很华丽很漂亮,你也会欣赏,但被感动是另外一件事。科尔托就是这样,他有很多毛病,但是他真实感人。什么是你说的好的音乐?对音乐内涵有真正的理解,而且真正有个性,有创造性。这种创造性并不是随心所欲,而是有道理的,是真正懂了音乐之后的创造。这不是一朝一

48、夕的事情,而是一辈子的学问。(节选自法国多米尼克夏代尔音乐与人生)1统观这篇访谈,采访者所提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方面?答:_答案被访者的基本情况;对音乐的认识和追求;怎样成为一个艺术家。2傅雷曾对傅聪说:“做人,才做艺术家。”从全文看,傅聪认为艺术家应该怎样做人?答:_答案能摒弃世俗观念,有“大爱之心”,有献身艺术的精神;有坚持原则的勇气;有“赤子之心”(真诚)。3根据傅聪的观点,演奏家如何才能使伟大作曲家的作品“不断地发展”,“不断复活、再生、演变”?答:_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从文章不同层面发掘文本深层意蕴的能力,并要求考生探究文本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理解文意,把握的感情态度和价值倾向,

49、从文中跳出来,对作品进行深刻的认识,从不同的方向和层面审视作品透露出的深刻背景、社会影响和典型意义,进而深刻挖掘出作品的精神实质。答案演奏家要经历一个“师今人、师古人、师造化”的过程,在音乐上有很高的造诣;演奏家要对音乐的原作的内涵有真正的理解,领悟到作曲家的精神世界;演奏家把个人体验和追求融入作品,从而使作品具有个性和创造性(不断地对作品进行演绎、阐释和再创造)。板块二能力提升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新闻,按要求完成13题。留守学子,校园过节别有滋味(本报记者:区健妍实习生:朱传林通讯员:孔晓明)今年寒假,广州各高校为数不少的外省大学生受雪灾影响,打消了回家过年的念头。在学校和社会的关心下,留守学

50、子过了一个特殊而有意义的春节。(一)吃火锅、唱卡拉OK、“斗地主”特殊春节加深了彼此情谊来自湖南的小王是暨南大学研一学生。早在过年前,他就积极响应政府和学校的倡议,留在广东过春节。“30号的票,我28号去车站退了。”不少湖南籍同学也这么做,大家决定留守广东过个快乐的春节。小王和老乡同学互相串起了门,一起相约吃火锅、唱卡拉OK、“斗地主”小王说:“平时大家各自忙学业,这个特殊的春节加深了彼此的情谊。”春节期间广州各大学都对留守学生安排了专门的活动。暨大的校领导会和留守同学一起吃年夜饭;广州商学院组织了为期4天的系列活动,组织留校生看电影、看春晚、团拜会;华农大饭堂专门为留守学生操办了一场大型“饺

51、子会”,饭堂老师傅手把手传授给学生包饺子的技巧。(二)留守学生也是“最可爱的人”很多留守大学生并没有闲着,选择去当志愿者。“自己选择留守,希望能帮助那些想回家的人顺利回家。”小曼是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这个寒假,她主动报名参加春运乘务员工作,自1月21日起,开始跟班跑了数趟长途列车。因为亲身经历了铁路运输过程遭受风雪围困的情形,小曼放弃了回粤东老家过春节的念头,决定春节继续留在广州火车站担当志愿者。她说:“能够见证2008年这个特殊的春运,能够为成千上万的归家人服务,我觉得很幸运,这是人生难得的阅历。”今年春运期间,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医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几所高校的众多大学生

52、,都主动报名参加春运志愿者、乘务员工作,放弃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机会。这些留守大学生志愿者的热心行动,大大缓解了相关部门的人力压力,留守大学生也成为2008年特殊春运中“最可爱的人”。(三)特殊春运上了宝贵一课2008年因为天气原因而造成的这个特殊春运,也给很多大学生上了人生宝贵的一课。安徽籍大四学生小林告诉记者:“以往的假期,我不是忙着找单位实习,就是和同学去旅游,很少回家看看亲人,对父母关心很少。”这个寒假,小林本想回家过年,却因为受特殊天气影响而不能如愿以偿。“我从来没有体会过什么叫归心似箭,这个特殊的春运,让我懂得了年轻人不应该只关心自己,更要多关心家人,珍惜与亲人团聚的机会。”中山大学的

53、留守大学生小王,是广州火车站志愿者当中的一员。他告诉记者:“亲历这个特殊的春运,让我深深感受到,大学生不应该只关心自己的学业,两耳不闻窗外事,在社会、政府有困难的时候,应该积极投身公益活动。”很多大学生志愿者还表示:“以往很多急救常识和应变能力,都在这次特殊的公益活动中,派上用场了。”对于应急常识的学习和积累,如何在紧急关头快速应对,对于大学生来说也是一门学问。(选自2010年2月13日羊城晚报)1这篇通讯为什么在行文上非常详细地点明什么学校、什么人、怎么说,而不是对这些现象作概括的介绍?答:_解析此题考查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对应大纲对新闻阅读要求的第一点:分析综合C。答案在叙述事实时,点

54、明什么学校什么人怎么说,既能拉近文章与读者的距离,增加通讯的真实感和可信度,又能体现新闻的文体特点。2请你为这篇通讯的第一部分拟一个小标题,并回答:为什么要把这些内容放在第一段?答:_解析此题考查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对应大纲对新闻阅读要求的第一点:分析综合C。答案校园春节节目丰富。因为报道的对象是学生,自然离不开校园,留守学子是如何在学校度过春节假期的,把这些内容放在开头,既客观反映了现实,又能满足多数读者的心理需求。3(1)现代汉语词典对“特殊”这个词的解释是:不同于同类的事物或平常的情况的。文中“特殊”一词一共出现了8次,请你结合文意阐述“特殊”一词在文中的几种特殊含义。答:_(2

55、)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第三部分小林、小王以及志愿者所说的话的理解。答:_解析(1)此题考查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对应大纲对新闻阅读要求的第二点:鉴赏评价D。(2)要求结合文意分析,言之成理,语言通顺即可。答案(1)“特殊”一词在文中至少包含几层含义,一是这个春节因为雪灾而特殊;二是学生留守校园过春节而特殊;三是春运因天气原因而特殊;四是学生亲历这个特殊的春运而特殊;五是留守大学生在春节期间参加志愿者活动,投身公益事业而特殊等等。(2)这个特殊的春节,让留守大学生更懂得珍惜亲情,感受到要增加实践活动,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平时要学习和积累应急常识等。作为青年学生,除了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之外,这些

56、也都是非常重要的,都是人生“必修课”。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擦鞋者说人民日报记者龚永泉南京有一个“郭师傅擦鞋店”,别人擦鞋1元一双,这里却要2元,可生意依然红火。来到位于莫愁新寓的这家小店,可见门口醒目的牌子上写着五六个服务项目和价格,还有两句话,一句是广告:“足下生辉,走出风采”;一句是店规:“以诚信立基,做良心事业。”店里鞋架上放满了擦过或待擦的皮鞋。郭师傅名叫郭兆松,41岁,一家三口都在这儿擦鞋,去年毛收入10万元。他一边擦鞋一边与我交谈。有人问我,别人擦鞋都只要1块钱,你为什么要两块?我说,这叫优质优价!同是皮鞋,有几十元的,还有上千元的不是?我是安徽固镇人,1991年举家来

57、南京打工,搬运工、收破烂都干过,活不轻,钱不多。有一天,在闹市区看到一字排开的擦鞋摊,生意还不错,便悄悄在旁边看,一连看了5天,一位好心的师傅收我当了徒弟。我也成了“擦鞋游击队”的一员。2001年,在一位城管队员的帮助下,我租了间7平方米的门面,月租800元,做起了定点生意。刚开始,擦一双鞋1块钱,没有多少生意,急得直上火。暗下决心:凡事要用心,虽说是擦鞋,也要擦出点名堂来!以我的经验,鞋油都是一样的,差别就在鞋蜡上。我就琢磨自己配,成份有蛋清、鞋乳、白醋等。那些日子,我是白天试,晚上想,觉睡不实,饭吃不香。经过近百次试验,终于达到了满意的效果。我清楚地记得,那是2003年11月6日,晚上我一

58、人喝了8两白酒,尽兴地醉了一回:咱也有“独门秘方”了!自从用了自配的鞋蜡,生意一天比一天好。有一天,我在理发店理发,看到染发的要用电吹风吹,灵机一动:擦鞋也可用电吹风呀!现在,我擦鞋都加一道吹干程序。刚擦过的鞋,你端一盆水往上浇,一滴不沾!这样的效果,收2元钱不多吧?你问我下一步的打算?我这店也算有了点小名气,我想让妻子和儿子留在这里干,我找个地方再开新店。现在城里人有钱没时间,穿皮鞋的越来越多,自己擦鞋的越来越少,市场大得很!编后:生意有大小,创新无分别。与多数企业比起来,一家擦鞋店微不足道,更谈不上有什么“国家扶持”。但郭师傅在擦鞋中肯动脑筋,小革新照样出效益。从这个事例中,我们是不是可以

59、悟出一点创新的道理呢?4这篇短短的通讯用了许多数字。请举例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写。答:_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对应大纲对新闻阅读要求的第一点:分析综合C。答案(1)本文使用许多数字,如“别人擦鞋1元一双,这里却要2元”“毛收入10万元”“7平方米的门面,月租800元”“经过近百次试验”,使事件表述十分具体,事实显得确凿可信,体现了新闻“真实性”的特点。(2)用数字表现人物非常形象,如“那是2003年11月6日晚上,我一人喝了8两白酒”,具体的时间、酒量,凸现了郭兆松兴奋的心情,以及研制鞋蜡成功对他的重要意义。5文章从第五段开始,就改用第一人称由郭兆松自述。用这

60、种手法来写通讯,有什么好处?答:_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对应大纲对新闻阅读要求的第二点:鉴赏评价D。答案(1)用第一人称自述,人物语言个性化,其口气、用语与人物身份十分吻合,读通讯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生动形象。(2)第五段开始用第一人称自述,让郭师傅自我表现、现身说法,这种结构安排使通讯更具有现场感、亲切感,显得其内容真实可信,更具有说服力。(3)用第一人称自述,节省了许多穿插串联的语句,行文更加凝练。6人民日报发表本文时,加上边框排在第一版,还加上“编后”语;2006年本文又被评为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这篇短短的通讯得到如此的重视,你认为它具有哪些新闻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