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南民族大学知识产权法学教案_第1页
2022年中南民族大学知识产权法学教案_第2页
2022年中南民族大学知识产权法学教案_第3页
2022年中南民族大学知识产权法学教案_第4页
2022年中南民族大学知识产权法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问产权法学教案民族高校法学院二零零六年十月第一章 总论主要内容 1、学问产权的概念和范畴 2、学问产权的特点 3、学问产权的主体 4、学问产权的客体 5、学问产权的法律爱护第一节 学问产权的概念和范畴一、学问产权的概念学问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 )是人们对于自己智力活动制造的成果和经营治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益;也称为无形财产权、智力成果权、智 慧财产权;有关学问产权的其他学说:以郑成思教授为代表的智力成果说认为 造的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益”;“学问产权指的是人们可以就其智力创人民高校刘春田教授认为 产生的权益的统称 ”;“学问产权是基于制造性劳动成果和工

2、商业标记依法西南政法高校张玉敏教授认为“学问产权是民事主体所享有的支配制造性智力 成果、商业标记以及其他具有商业价值的信息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益;”二、学问产权的范畴(一)广义的学问产权范畴 1. 成立世界学问产权组织公约2. TRIPS 协议(二)狭义的学问产权范畴 1. 工业产权:专利权和商标权 2. 著作权(含邻接权)(三)我国立法确立的学问产权爱护范畴其次节 学问产权的性质和特点一、性质学问产权是一种新型的民事权益;(一)权益本体是一种私权学问产权协定第 2 条明确规定学问产权是私权,这一点已为各国所承认;(1)享有权益的主体绝大部分是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等私权主体;(2)权益产生的

3、基础在于私主体的制造性智力活动和商业经营行为;(3)学问产权法律制度遵循的大部分是民法的规范和原就;(二)权益客体具有非物质性 非物质性,即无形性;1是指学问产品不具有外在的物质外形,不占有肯定的空间;这是学问产权的本质属性,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懂得:(1)学问产品不发生有形掌握的占有,而是一种熟悉和利用;(2)学问产品不发生有形损耗的使用;1 张玉敏教授认为,非物质性不等于无形性;无形财产可能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如水、气、电、光等;学问 财产与其他财产的本质区分应当在于其非物质性,即不表现为气态、液态或固态中的任何一种,而是一种抽象的存在;参见其论文学问产权的概念和法律特点,载现代法学第 5 期

4、;严格说来,张教授的观点是正确的;但是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我们认为非物质性可以等同于无形性;(3)学问产品不发生有形交付的法律处分;二、特点(一)专有性 学问产权的权益主体依法享有独占使用学问产品的权益,他人不得侵害; 学问产权的专有性具有确定性和相对性的两个方面;(1)确定性权益主体单一(2)相对性权益利用受限(二)地域性学问产权的地域性,是指学问产权的法律效力原就上只及于特定国家和地区的地域 范畴;它有以下三方面的详细表达:(1)学问产权只能依据肯定国家的法律产生,并且只能在其产生的地域范畴内有 效;(2)学问产权相互独立, 同一智力成果在不同国家或地区获得的学问产权相互无关;(3)学问产权

5、可以分地域行使;(三)时间性是指学问产权的客体只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受法律爱护,超出期限后,该智力成果进入公有领域,任何人可以无偿使用;第三节 学问产权的主体和客体一、主体 1. 主体的概念2. 主体的范畴指的是各种学问产权的全部人,包括自然人、法人、非法人单位以至国家; 3. 主体的类型(1)原始主体与继受主体 依据取得学问产权先后次序的不同划分;学问产权的原始主体是指在没有其他基础性权益的前提下,依据法律的规定或者合同的商定享有学问产权的人;继受主体是指通过受让、继承、受赠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方式取得学问产权的人;(2)本国主体与外国主体 外国人的主体资格奉行“ 有条件的国民待遇原就”;(3)

6、单一主体和共同主体 共同主体产生的情形主要有:a因共同合作而产生 b因托付行为而产生 c因履行职务而产生 d因共同申请而 e因共同继受而 二、客体 1. 客体的概念指人们在科学、 技术、文化等学问外形领域中所制造 学问产品的类别的精神产品,即学问产品;1)制造性成果 包括了作品及其传播媒介、工业技术;前者泛指在文学艺术领域中以不同表现形式显现具有原创性的治理成果以及在传播过程中产生的与原创作品有关联的各种产品、物品和其他传播媒介;后者包括创造制造、有用新型、外观设计、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商业隐秘、植物新品种等;两者构成著作权和工业产权的权益客体;2)经营性标记 包括了商标、地理标记、商号以及域名

7、等新兴的标记,广泛应用于工农商等产业领域,能够标示产品的来源和厂家的特定人格;3)经营性资信 泛指工商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具有的经营资格、经营优势以及在社会上所获得的商业信誉;包括特许经营资格、商誉、信用等; 2. 特点非物质性、制造性、公开性和社会性 3. 范畴(1)我国学问产权法爱护的客体(2)不予爱护的客体第四节 学问产权法概述一、学问产权法的概念学问产权法是调整因学问产品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是国际上通行的确认、爱护和利用著作权、工业产权以及其他智力成果专有权益的一种特地法律制度;二、学问产权法的演进 1. 专利法的起源 2. 商标法的起源 3. 著作权法的起源三、中国

8、的学问产权法进展历程略;详见教材相关内容;四、中国学问产权法的体系1. 内容体系一般认为学问产权法应当包含以下基本制度:学问产权的主体制度; 客体制度;权项制度;学问产权的利用制度;学问产权的爱护制度;治理制度等;2. 法源体系 1)宪法 宪法第 47 条:国家对于从事训练、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 的有益于人民的制造性工作,赐予勉励和帮忙;2)法律 学问产权单行法: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民法通就、刑法、反不正值竞争法、合同法等单行法中关于学问产权的规定;3)行政法规 学问产权海关爱护条例、国防专利条例、专利法实施细就、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爱护条例、植物新品种爱护条例、商标法

9、实施细就、特殊标志治理条例、奥林匹克标志爱护 条例、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运算机软件爱护条例等;4)部门规章 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治理方法;驰名商标认定和爱护规定;商标代理治理办法;原产地域产品爱护规定等;5)司法说明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运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如干规定等;6)国际条约 我国加入和缔结的条约主要有:马德里协定、专利合作条约、trips、伯尔尼公约、罗 马公约、巴黎公约、尼斯协定、录音制品公约、建立世界学问产权组织公约、中美关于 爱护学问产权谅解备忘录等;第五节 学问产权的爱护一、学问产权爱护概

10、述1. 防备性爱护 是指实行肯定的措施防止和防止学问产权将来可能会受到的侵害;比如,著作权技术爱护措施;2救济性爱护是指在学问产权被侵害或有被侵害之虞时所赐予的救济,即排除侵 害、实现权益;这主要是指通过公力救济方式;二、爱护学问产权的国家机关1. 行政机关 国家学问产权局、国家版权局、国家工商行政治理总局、国家农业部 / 林业局、国 家药品监督治理局、海关总署及各地海关;2. 司法机关 省会城市一级的中级人民法院(民庭)管辖专利纠纷案件;其他学问产权纠纷案 件,一审由相应的中级人民法院和特定基层法院管辖;三、学问产权的民事爱护1. 学问产权侵权行为凡违反法律规定而损害学问产品全部人专有权益的

11、行为,均为侵害学问产权;这种损害表现为擅自行使或利用学问产品全部人专有权益而不问其主观状态如何,但是法律的除外规定 (如著作权的合理使用、 专利的强制许可) 应不属于侵权范畴;2. 归责原就 这个问题理论界以前曾存在很大的争议和误会;关键就在于“ 过错” 是否应当 作为承担侵权责任的前提; 现在随着对于学问产权侵权行为概念熟悉的正本清源(不再把主观上存在过错作为学问产权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学者们已经大体上统一了熟悉,即赔偿责任的承担遵循过错责任原就,而停止侵害的责任形式就不问行为人的主观状态都应当承担;3. 民事责任形式(1)停止侵害:停止正在进行的侵权行为,目的是为了阻挡尚未发生的损害而不

12、是 对已造成损害的救济;(2)排除影响:当侵权行为给权益人造成不良影响时,判令侵权人承担以肯定方式 排除该不良影响的民事责任形式;(3)赔偿缺失;数额运算方式有三种:权益人的实际缺失、侵权人的侵权所得、法 院依据侵权行为的性质、手段、情节等直接判决;(4)赔礼赔礼: 指侵权人向受害人承认错误、头或书面形式;表示歉意的责任方式; 可以为口4. 诉前爱护措施(1)诉前禁令:权益人在起诉前恳求法院作出的要求当事人为或不为特定行为的命令;(2)诉前财产保全:权益人在诉前恳求法院将有关财产予以冻结、查封,从而使 权益人防止受到难以补偿的损害;(3)诉前证据保全: 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今后难以取得的情形下,

13、由权益人在诉前恳求法院提取该证据的一种救济措施;5. 诉讼时效(1)一般规定 适用民事诉讼 2 年的诉讼时效,自权益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益被侵害时起运算;(2)专利法的特殊规定四、学问产权的行政爱护1. 行政强制措施责令停止侵权行为;查封、扣押或扣留; 2. 行政惩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侵权工具;罚款等;五、学问产权的刑事爱护1. 侵害学问产权的犯罪行为 假冒专利罪;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罪;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 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侵害著作权罪;销售侵权复制品罪; 2. 刑事惩罚 适用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罚金等刑罚;六、中国学问产权爱护历程其次章 著作权主要内容 1、

14、著作权的概念、性质 2、著作权的主体 3、著作权的客体 4、著作权的内容及其权益限制 5、邻接权的概念和内容 6、著作权的爱护第一节 概述一、著作权的概念和特点著作权是指作者及其他著作权人对文学、艺术、科学作品所享有的专有性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的总和;著作权与其他学问产权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 权益客体的广泛性 2. 权益内容的多样性 3. 权益取得的自动性 4. 权益的较多限制性二、著作权制度的产生与进展现代意义的著作权制度是印刷技术、商品经济以及出版自由等多种因素进展的产物;1、印刷特权制度著作权的早期萌芽 中国南宋绍熙年间( 11901194),威尼斯 1469 年 具有现代著作权的三个

15、特点: 确认复制权和发表权; 权益有时间性; 追究侵权者的责任;2、欧洲 18 世纪建立私有财产权益性质的著作权 英国 1709 年安娜女王法令,世界上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著作权法;法国 1791 和 1793 年确立了作者对于作品享有的权益;三、著作权与科学技术的进展 1. 著作权制度是科学技术的产物2. 著作权制度在科技进展中不断进展完善(1)新的权益客体产生(2)新的权益内容产生(3)邻接权产生四、著作权法的概念著作权法是爱护著作权人对其文学、艺术、科学作品享有的专有权益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广义的著作权法不仅包括著作权单行法规,仍包括一系列的著作权法律规范;五、中国的著作权法律制度相关内容详

16、见教材第 37 页;其次节 著作权的客体一、著作权法爱护的作品1. 作品的定义依据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2 条说明,作品是“ 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独创性:也称原创性,应与制造性相区分; 是指作品由自己通过智力劳动创作完成,非抄袭之作;只要是自己完成的,作品可以与他人的雷同;可复制性:即有肯定的表达形式;作品的表达形式是指表达作者思想并能被人 感知的外在形式;有时,作品的类型也被视为表达形式,如小说、诗歌、绘画、舞 蹈、雕塑、电影等;不同的作品,其详细表达形式各不相同;作品的分类 2.著作权法第 3 条规定的九类作品形式 A文字作品B口述作品C

17、音乐 / 戏剧、曲艺 / 舞蹈/ 杂技艺术作品D美术 / 建筑作品E摄影作品F电影 / 以类似制作电影方法创作的作品G工程设计图 / 产品设计图 / 地图 / 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 H民间文学作品留意民间文学作品的特殊性3、运算机软件 4. 演绎作品和汇编作品二、著作权客体的排除领域(一)不受著作权法律爱护的作品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不受著作权法律爱护;(二)不适用著作权法的作品 1. 立法、行政和司法性质的文件 2. 时事新闻3. 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第三节 著作权的主体一、概念著作权主体,又称为著作权人,是指依法对文学、艺术、科学等作品享有著作权的人;自然人、法人、其他组

18、织和肯定条件下的国家;二、著作权人的分类 1. 作者和其他著作权人 2. 原始著作权人和继受著作权人 3. 本国著作权人和外国著作权人三、作者(一)作者的定义依据著作权法第11 条第 2 款的规定,作者是指创作作品的公民;1、作者必需是直接具有思维才能的自然人2、作者必需具有创作才能 3、作者必需实际从事了创作活动24、作者的创作活动必需产生了作品(二)作者的认定推定在作品上署名的为作者四、视为作者的单位(一)有关争议单位能否成为作者是著作权法起草过程中争议最猛烈的问题之一,主要有三种观点:1、否认说;理由:(1)认为只有自然人才具有思维才能,创作活动为自然人所特有; 单位没有思维,没有意志,

19、因而不行能直接成为作者;(2)从著作权的历史进展上看,它根源于法国大革命时代提出的“ 天赋人权” 理论,特殊是著作权中的人身权;人权仅指自然人之权;(3)世界各国均只承认自然人是作者,并由此形成了一个普遍的法律原就,就各国专利法中都不承认法人可以成为详细的创造人一样;国际作家、作曲家联盟 1956 年通过的著作权宪章就明确声明只有自然人才能成为原始版权主体,并认为:“ 由于著作权的授予源于智力创作行为,所以这一权益只能从自然人创作者起始,法人绝不能3成为精神产品的原始著作权人; ” 2 、确定说;如 1990 年 4 月 30 日审议著作权法 的草案中直接显现了 “ 法人是作者”的表述;理由有

20、二:(1)从理论依据上讲,有“ 法人实在说” 和“ 法人拟制说”,认为法人是和自然人一样是实实在在的人或法律上拟制的人,具有意思活动才能,并且其意思是独立的,不同于组成法人的自然人的意思,因而具有独立的创作才能;(2)从实际需要来看,有些大型作品如地图、报刊、百科全书及运算机软件等需2所谓创作,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3 条第 1 款作了立法说明,是指“ 直接产生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智力活动” ;该条第 2 款仍明确规定: “ 为他人创作进行组织工作,供应询问看法、物质条件,或者进行其他帮助活 动,均不为创作”;3 著作权法讲座 ,最高人民法院著作权法培训班编,法律出版社1991 年版第 72 页

21、要大量的自然人的集体劳动和单位的资金投入才能完成,而且有的作品在过程中要表达单位的意志,而非详细执笔人的意志,如政府工作报告等;3、折中说;(二)单位被视为作者的条件 1. 单位组织创作 2. 代表单位意志 单位承担责任 3.五、特殊作品的著作权归属(一)演绎作品 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其著作权由改编、翻译、注 释、整理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害原作品的著作权;(二)合作作品 两人以上合作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由合作作者共同享有;没有参与创作的人,不能成为合作作者;合作作品可以分割使用的,作者对各自创作的部分可以单独享有著作权,但行 使著作权时不得侵害合作作品整体的著作权

22、;(三)汇编作品 汇编如干作品、作品的片段或者不构成作品的数据或者其他材料,对其内容的 挑选或者编排表达独创性的作品,为汇编作品,其著作权由汇编人享有,但行使著 作权时,不得侵害原作品的著作权;(四)影视作品 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的著作权由制片者享有,但编剧、导演、摄影、作词、作曲等作者享有署名权,并有权依据与制片者签订的合同获得 酬劳;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中的剧本、音乐等可以单独使 用的作品的作者有权单独行使其著作权;(五)托付作品 受托付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的归属由托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商定;合同未作 明确商定或者没有订立合同的,著作权属于受托人;(六

23、)职务作品 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作 a著作权由作者享有, 但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在其业务范畴内优先使用;品完成两年内,未经单位同意,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 该作品;B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职务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益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赐予作者嘉奖:(1)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运算机软件等职务作品;品;(2)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合同商定著作权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七)国家成为著作权主体的情形(1)著作权属于

24、公民的,公民死亡后,其著作财产权依照继承法的规定转移;(2)著作权属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变更、 终止后, 其著作财产权由承担其权益义务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没有承担其权益义务的法人 或者其他组织的,由国家享有;(八)外国著作权人的特殊规定 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依据其作者所属国或者常常居住地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 者共同参与的国际条约享有的著作权,受本法爱护;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第一在中国境内出版的,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未与中国签订协议或者共同参与国际条约的国家的作者以及无国籍人的作品首次在中国参与的国际条约的成员国出版的,或者在成员国和非成员国同时出版的,受本法爱护;第四

25、节 著作权的内容一、著作人身权(一)概念 又称著作精神权益,是指作者对其作品所享有的各种与人身联系或密不行分而 又没有直接财产内容的权益;实质是人身关系在著作权上的详细反映,作者行使人 身权益不会直接带来经济利益;(二)权能 1. 发表权 发表权兼有身份权和财产权的性质;2. 署名权 即说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益,包括署名和不署名两个方面的权益;3. 修改权 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益;4. 爱护作品完整权 爱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益;二、著作财产权(一)概念 又称著作经济权益,指作者及传播者通过某种形式使用作品从而依法获得经济 酬劳的权益;(二)内容 1. 复制权 以各种方式将作

26、品制成一份或多份的权益;发行权 2.以出售或赠与方式向公众供应作品的原件或复制件的权益;(1)发行权的一次用完理论;(2)发行与出版的区分 3. 出租权 租用标的物限于电影、以类似摄制电影方法创作的作品和运算机软件;4. 展览权 将作品原件或复制件公开陈设的权益;美术作品原件的展览权由原件全部人享有;著作权法 第 18 条:美术等作品原件全部权的转移,不视为作品著作权的转 移,但美术作品原件的展览权由原件全部人享有;5. 表演权 公开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种手段公开播送作品的权益;表演权不像复制权的涉 及面那么广,它并不是一切作品都可能享有的,而主要是戏剧作品和音乐作品享有 的权益;6. 放映权

27、许可或禁止他人以放映机、幻灯机来放映自己作品的权益;这是著作权法增加的权益内容;电影的放映权由制片人享有;7. 广播权 作者享有的授权或禁止他人以各种方式广播自己作品的权益;方式包括无线广播、有线广播和使用扩音器的广播;8. 信息网络传播权 以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向公众供应作品, 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 得作品的权益;向公众传播作品原就上是著作权人的权益;各国著作权法以及国际著作权公约大都赐予作者以公开表演、 以有线和无线方式向公众传播其作品的权益;这些权益的一个共 同特点是强调作品对公众的传播,即是同时面对不特定的广大公众的;9. 摄制权 将作品摄制成电影(类似电影作品)的权益,

28、通常表现为制片许可权;10. 演绎权作者许可他人在自己作品的基础上创作作品的权益; 11. 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益包括改编权、翻译权和汇编权;包括追续权、进口权与平行进口权、形象的商品化权等等;我国现行立法没有明确规定这些权益内容;第五节 邻接权一、邻接权的概念也称作品传播者权,指作品的传播者在传播作品的过程中对其制造性劳动成果 依法享有的专有权益;我国立法采纳的是广义邻接权概念;要留意邻接权与著作权的关系;二、邻接权的产生1877 年,爱迪生在美国创造了“ 留声机”;音乐表演者的表演实况从今可以被复制了,这种技术传到欧洲之后, 对欧洲大陆的著作权法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1910 年德国 第一把

29、音乐作品以及音乐戏剧作品的表演者,视为原作的“ 改编创作者” 加以爱护,也 就是将表演者的现场表演视为一种将文字以及乐谱作品变为舞台演出活动的“ 改编作 品” ;随后,其他国家和国际上也对表演者在表演中所享有的权益进行规定;最终将表 演者所享有的权益界定为一种邻接权,但这种权益本身具有改编的性质,正如翻译家努 力用另一种语言来忠实地描写原有的一部作品一样,舞蹈演员也用他们那富于个性的体 态语言来再现已有的作品;在爱护力度上也具有一种不断加强的趋势,在 1996 年产生 的世界学问产权组织的表演与录音制品公约中,表演者就获得了很多类似于作者的 权益;相对于录音技术来说, 无线电广播技术的广泛应用

30、, 就迟了很多; 20 世纪 40 岁月,很多广播组织发觉,有些“ 海盗广播台” 产生了,它们自己不花任何组织稿件、编排广 播的力气,特地转播其他广播组织现成的节目;而且不少旅社、饭店等也录下广播组织 播放的节目,在自己的经营场所通过有线广播重播,借此招揽顾客;因此这些广播组织 提出他们对自己播放的节目,至少应享有重播及展播的专有权;最终在 1961 年,经过 欧洲广播联盟、录制者代表等组织的推动下,达成了爱护表演者、音像制品制作者和广播组织罗马公约;三、邻接权的内容(一)出版者权 1. 专有出版权 2. 版式设计权(二)表演者权(1)说明表演者身份(2)爱护表演形象不受歪曲(3)许可他人从现

31、场直播和公开传送其现场表演,并获得酬劳;(4)许可他人录音录像,并获得酬劳;(5)许可他人复制、发行录有表演者表演的录音录像制品,并获得酬劳;(6)许可他人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表演并获得酬劳;(三)录音录像制作者权权益、义务(四)广播组织权是指电台、电视台等广播组织对其编制的广播电视节目依法享有的权益;电台电视台有权禁止未经许可的以下行为:将其播放的广播、 电视转播; 将其播放的广播、电视录制在音像载体上以及复制音像载体;爱护期限为 50 年,截止于该广播、电视首次播放后第 50 年的 12 月 31 日;第六节 著作权的限制一、合理使用(一)含义 合理使用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法律答应他人

32、自由使用享有著作权的作品而不 必征得著作权人的同意,也不必向著作权人支付酬劳的制度;(二)特点 1. 必需基于法律的明确规定 2. 通常只能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不得损害著作权人其他合法权益 3. (三)判定合理使用的标准 1. 美国版权法四要素说的借鉴意义 2. 相关学理探讨 使用作品的目的 被使用作品的性质 使用作品的程度 对被使用作品的影响(四)合理使用的详细情形 1、为个人学习、讨论或者观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品;2、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3、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行防止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4、

33、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 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但作者 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5、报纸、期刊、广播电台、 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 话,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6、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讨论,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 7、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在合理范畴内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8、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设或者储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保藏的作品;9、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 该表演未向观众收取费用, 也未向表演者支付

34、报 酬;10、对设置或者陈设在室外社会公众活动处所的雕塑、绘画、书法等艺术作品 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临摹、绘画、摄影、录像人,可以对其成果以合理 的方式和范畴再行使用,不构成侵权;11、将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已经发表的以汉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 族语言文字作品在国内出版发行;12、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二、法定许可(一)含义 是指依照著作权法的规定,使用者在利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时可以不经著作权人的许可,但应向其支付酬劳,并敬重著作权人其他权益的制度;(二)与合理使用的比较(三)法定许可的详细情形 1. 作品被报社、 期刊社刊登后, 除著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 摘编的外,

35、其他报 刊可以转载或者作为文摘、资料刊登; 2. 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已经出版的录音制品; 3. 已在报刊上刊登或者网络上传播的作品,除著作权人声明或者上载该作品的 网络服务供应者受著作权人的托付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以外,网站可以转载、摘 编; 4. 录音制作者使用他人已经合法录制为录音制品的音乐作品制作录音制品,著 作权人声明不许使用的除外;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5. 6. 为实施九年制义务训练和国家训练规划而编写出版教科书,除作者事先声明 不许使用外,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在教科书中汇编已经发表的作品片段或者短 小的文字作品、音乐作品或者单幅的美术作品、摄影作品 . 三

36、、强制许可使用(一)含义 是指在肯定条件下,作品的使用者基于某种正值理由需要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 作品时,经申请由著作权治理部门授权, 即可使用该作品而无需征得著作权人同意,但应当向其支付酬劳的制度;(二)与合理使用、法定许可的比较(三)相关规定四、著作权的期限(一)著作权的期限是指法律确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著作权并且依法予 以爱护的期(二)著作权期限的规定 1. 著作人身权中的署名权、修改权和爱护作品完整权 2. 自然人的发表权和著作财产权 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作品 3. 4. 匿名作品 5. 影视作品 6. 邻接权人的权益期限第七节 著作权的爱护一、著作权侵权行为的概念是指未经作者或者其他著

37、作权人的同意,又无法律上的依据,擅自对著作权作品进行利用或以其他非法手段行使著作权人专有权益的行为;广义的著作权侵权仍包括对邻接权的侵害;二、侵权行为的种类(一)著作权法第 46 条规定的 11 种侵权行为:1、侵害著作权人精神权益 2、侵害著作权人经济权益 3、侵害邻接权 4、其他侵权行为(二)著作权法第 47 条规定的 8 种侵权行为 1. 侵害著作权的行为 2. 侵害邻接权的行为 3. 与信息网络有关的侵权行为 4. 其他侵权行为三、侵害著作权的法律责任(一)民事责任 1. 责任形式 2. 适用范畴:著作权法第 46 条(二)行政责任 1. 行政惩罚的方式 2. 适用范畴:著作权法第 4

38、7 条(三)刑事责任第三章 专利权主要内容 1、专利权及专利法概述 2、可获专利的主题 3、专利权的取得 4、专利权的内容 5、专利权的爱护第一节 概述一、专利的含义现代专利有多种含义,应当留意其使用的详细场合; 1. 2.专利权 专利文献3.具有专利性的创造制造二、专利权及其特点专利权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其创造制造在肯定期限内依法享有的垄断权;与著作权、商标权比较而言,专利权: 1. 独占性更强 2. 具有确定的期限性 3. 经审批获得三、专利法及其调整对象(一)概念专利法是调整因创造制造的开发、实施、爱护等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之法律规范的总和;(二)调整对象 1.确认创造制造的归属而

39、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 2.因授予专利权而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 3.因专利的实施、转让、许可实施、爱护而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 4.因专利权的爱护而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四、我国专利制度的历史演进(一)专利制度的初创时期(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产生(三) 1992 年专利法第一次修订 1. 拓展了爱护范畴 2. 专利权效力得到增强 专利爱护期加长 3. 4. 引入本国优先权制度(四) 2022 年专利法其次次修正其次节 专利权的客体一、创造(一)创造的定义 专利法所称的创造是指对产品、方法或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二)创造的种类 1. 产品创造 2. 方法创造 专利法上最为常见、也是最为基本的一种

40、分类是将创造分作产品创造和方法发 明;通常,专利法上的产品,可以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产品,也可以是一台设备或 仪器中的零部件;其内容主要包括:制造品,如机器、设备以及各种用品;材料,如化学物质、组合物等;具有新用途的产品;而专利法上的方法可以是由一系列步 骤构成的一个完整过程,有时也可以是一个步骤;它主要包括:制造方法,即制造 特定产品的方法;以及其他方法,如测量方法、分析方法、通信方法等;产品的新用途等;二、有用新型(一)含义有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外形、构造或者其组合所提出的适于有用的新的技术方案;(二)特点 1. 针对产品,而不能是方法 2. 必需具有立体外形和构造 3. 必需能够在工业上应用

41、三、外观设计(一)概念是指对产品的外形、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颜色与外形、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用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二)特点 1. 负载外观设计的产品必需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2. 必需是与独立的详细的产品合为一体的新设计 3. 负载外观设计的产品必需能在工业上应用 4. 必需能够使人产生美感四、不授予专利权的对象1、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秩序的创造制造不授予专利2、科学发觉不能被授予专利3、智力活动的规章和方法不能被授予专利4、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不能被授予专利5、动植物品种不能被授予专利6、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不能被授予专利7、其他不授予专利的技术领域第三节 授予专利的实质性条件一、创

42、造、有用新型的可专利性(一)新奇性 1. 含义申请专利的主题不属于现有技术; 专利法 第 22 条第 2 款:“ 新奇性是指在申请日以前没有同样的创造或者有用新型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在国内公开使用过或者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 也没有同样的创造或者有用新型由他人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且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现有技术及其判定2. 不丢失新奇性的公开(宽限期)专利法第 24 条规定,申请专利的创造制造在申请日前的,不丢失新奇性:6 个月内,有以下情形之一(1)在中国政府主办或者承认的国际展览会上首次展出的;(2)在规定的学术会议或者技术会议上首次发表的;(3)他人

43、未经申请人的同意而泄漏其内容的;3. 判定新奇性的单独对比原就 审查人员只能将每一份对比文件作为一个整体单独与被审查对象进行比较而不 能将几分对比文件组合起来作为判定标准;(二)制造性 1. 含义 同申请日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该创造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 有用新型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2. 详细判定(1)创造有实质性特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 申请专利的创造具有明显不同的技术特点,创造所属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不能直接从现有技术中得出构成该创造必要的全部技术特点;精确懂得“ 所属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 的含义,他们不是专家,但也不是非专业人士;(2)创造有显著的进步申请专利的创造克服了

44、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种新技术趋势;3. 审查原就 4. 审查的参考基准(三)有用性 1. 含义或者表现在创造所代表的某该创造或者有用新型能够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成效;2. 不具备有用性的几种情形(1)不具有再现性(2)仅提出任务,缺乏技术手段(3)违反自然规律(4)不能产生积极成效(5)利用独一无二的自然条件所完成的二、外观设计的可专利性(一)含义 专利法 23 条规定,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应当同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外出版物上 公开发表过或者国内公开使用过的外观设计不相同和不相近似,并不得与他人在先 取得的合法权益相冲突;(二)外观设计可专利性的实质条件 1. 新奇性不相同和不相

45、近似 2. 美观性能够产生美感 3. 合法性不与在先权益冲突第四节 专利权的取得一、专利申请权(一)含义 专利申请权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据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的商定享有就 创造制造向国务院专利行政治理部门提出专利申请的权益;(二)归属 1 职务创造和非职务创造 2 合作创造和托付创造(三)专利申请权的行使和转让二、专利申请原就(一)书面原就 专利申请的书面原就是指申请人为获得专利权所需履行的各种法定手续都必需 依法以书面形式办理;(二)优先权原就 优先权原就是爱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的基本原就之一,它为国际专利申请 供应了便利;依照巴黎公约 ,申请人在任一巴黎公约成员国首次提出正式专利 申请后

46、的肯定期限内, 又在其他巴黎公约成员国就同一内容的创造制造提出专利申 请的,可将其首次申请日作为其后续申请的申请日;这种将后续申请的申请日提前至首次申请的申请日的权益便是优先权;在要求优先权时,首次申请日被称作优先权日;享有优先权的肯定期限被称作优先权期;(三)单一性原就 单一性原就也是专利申请中的一项基本原就,其意义可有广狭两种懂得;狭义 的单一性原就是指一件专利申请的内容只能包含一项创造制造,不能将两项或两项 以上的创造制造作为一件申请提出; 而广义的单一性原就不仅包括上面所说的含意,而且仍包括同样的创造制造只能被授予一次专利权,同样的创造制造不能同时存在 两项或两项以上的专利权;三、专利

47、申请日(一)专利申请日的确定 留意事项(二)优先权 1. 含义 专利申请人就其创造制造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后,在一个法定期限内又就相同 主题的创造制造提出专利申请的,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其在后申请以第一次申请的 日期作为申请日;申请人享有的该项权益即是优先权;国际优先权和本国优先权 2. 四、专利申请文件(一)创造与有用新型专利的申请文件 1、恳求书;是申请人向国家学问产权局表达恳求授予专利的意愿;2、说明书; 是一个技术性文件, 要求对创造或有用新型作出清晰、完整的说明,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准;3、权益要求书;是申请人恳求专利爱护的范畴,记载专利爱护的技术特点,是判定专利侵权的依据

48、;独立权益要求和从属权益要求;4、摘要;是对说明书的简短说明,其意义在于便于查询专利文献;(二)外观设计专利的必备申请文件 1、恳求书;2、图片或照片;由于外观设计专利不是技术方案,而是一种造型或图案,因此 难以像描述技术特点那样用文字表述;图片或照片是表述外观设计的正确方式,它 可清晰明晰地将外观设计的特点表露无遗;在外观设计专利申请中,图片或照片起 着如创造或有用新型专利申请中权益要求书的作用;五、如何向国外申请专利专利国际申请 pct;六、专利申请的审批(一)创造专利 1. 初步审查 2公布申请 专利申请公布的法律后果 3. 实质审查(二)有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1. 对有用新型专利申请的初

49、步审查 2. 对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初步审查(三)权益的丢失和复原第五节 专利权的内容一、专利权的效力1.除法律另有规定,专利权人有权阻挡其他任何人实施其专利;2.许可他人实施其专利,以获得经济利益;二、专利权的内容(一)独占实施权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的专有权益 1. 产品专利受爱护的行为(1)制造专利产品 指权益要求书中所说明的专利产品在实践中被实现;大批量的生产就是生产;(2)使用专利产品 是指专利产品依据其技术功能付诸应用;(3)许诺销售( offering for sale)专利产品 即许诺将专利产品从一方转移给另一方,卖方就期望从买方得到价金;表现形式:以做广告、在商店货架

50、或者展销会陈设等方式作出销售的意思表示;(4)销售专利产品 专利权的用完理论(5)进口专利产品进口专利产品是指从国外越过边界运至国内的行为;2、方法专利受爱护的行为(1)不能制造产品的方法(2)可以用来制造、加工产品的方法(二)转让权1、转让对象2、转让手续3、转让内容(三)实施许可权1.独占许可( exclusive license),肯定条件下肯定地区内,只有一家被许可人独占 实施一项专利的实施权;2.排他许可(sole license),肯定条件下肯定地区内, 只答应一家被许可人实施一项 专利,不对其他人赐予许可;3.一般许可 4.交叉许可( cross license),两个专利权人相

51、互许可对方实施自己的专利;舍弃权5.分许可( sublicense),被许可人依据从专利权人得到的许可,再许可第三人实施同一专利或其中的一部分;必需得到专利权人的同意并与之共享其许可使用费;(四)标记权(五)舍弃权三、专利权的限制在某些特殊情形下,第三人可以不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而不构成侵权;(一)强制许可 1. 含义 2. 三种形式(二)不视为侵害专利权的行为 1. 专利权的穷竭 2. 先用权人的实施 3. 暂时过境 4. 为科学或试验目的的使用第六节 专利权的爱护一、专利权的爱护范畴(一)创造和有用新型 以其权益要求书内容为准 1. 产品创造:及于一切具有相同特点、相同结构和相同性能的

52、产品 2. 方法创造:及于一切具有相同特点、 相同参数和相同成效的方法, 以及直接 获得的产品;(二)外观设计 以表示在图片或者照片中的该外观设计专利产品为准二、专利侵权行为(一)专利侵权行为的判定原就 专利权有效原就;以权益要求书的内容为准的原就;技术特点完整对待原就;全面掩盖原就;等同原就;禁止反悔原就 . (二)侵害专利权的行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害其专利权;构成要件: 1. 有实施专利的行为(产品创造、有用新型、方法专利、外观设计) 2. 是违法的实施行为留意违法的除外, 即专利权的效力限制 (不视为侵害专利权的行为、 强制许可行为、国家方案许可)(三)违反专利法的其他行为

53、 1. 假冒他人专利 2. 冒充专利三、间接侵权行为行为人并不直接侵害他人专利权,但却有意诱导、教唆、怂恿别人实施他人专利从而发生直接的侵权行为;我国专利法没有关于间接侵害专利权的规定;四、对专利侵权行为的处理(一)行政处理(二)司法处理 1. 管辖(地域管辖和级别管辖) 2. 举证责任 3. 诉讼时效 4. 被告的抗辩理由第四章 商标权主要内容 1、商标与商标权概述 2、商标注册 3、注册商标的使用 4、商标权的爱护 5、驰名商标的特殊爱护第一节 概述一、商标的概念生产经营者在其商品或服务上使用的,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构成的,具有显著特点、便于识别

54、商品或服务来源的标记;商标的特点:1、商标是商品或服务的标志,它依附于商品或服务而存在;2、商标应当具有显著的特点,即不与他人的商标相混同;3、商标的构成要素由法律确定;4、商标是区分商品或服务来源的标记;其作用仍表现为监督商品质量、指导商品选购以及为商品和服务作广告商标与相关标记的区分详见教材第 240 页;二、商标的分类 1. 商品商标和服务商标 2. 制造商标、销售商标 3. 联合商标、防备商标 4. 集体商标 5. 证明商标三、商标制度的产生和进展商标的起源与进展在国内外都经受了从官方垄断经营或征税标记向商品标记过渡的历程;1982 年 8 月 23 日五届人大常委会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

55、国商标法 ;该法自 1983年3 月 1 日起施行;它是新中国制定的第一部爱护学问产权的法律;1993 年 2 月 22 日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打算,对商标法进行了修正,使之进一步适应经济进展的要求;10 月 27 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其次十四次会议再次对商标法 进行了修订, 使商标法律制度更加完善,并且也更加符合世贸组织相关规章的要求;四、商标权的概念商标权是指商标全部人依法对其商标享有的专有使用权;在我国,商标权是商标注册人对其注册商标所享有的权益;应当称作注册商标权;五、商标权的内容 1. 使用权 2 禁止权 3. 转让权和许可权六

56、、商标权的取得1. 原始取得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 ,在注册制度下的商标权原始取得亦称直接取得, 是指商标是由商标权取得人创设的,其取得之商标权是最 初直接取得的,而不是基于他人已存在之权益;当今,世界各国对商标权的原始取得大体上采纳三种不同的原就:使用原就,使用原就是指通过商标的使用获得商标权;注册原就,注册原就是指商标全部人通过注册获得商标权;混合原就,混合原就是上述二原就的折衷适用原就;2. 继受取得 是指商标权人取得之商标权是基于他人已存在之权益而产生的,而非最初直接取得 的;这种取得也称为商标权的相对发生; 传来取得一是商标权的转让, 即依据转让合同、受让人有偿或无偿取得出让人之商标权;

57、二是转移,即商标权因转让以外的其他事由发生的转移, 包括继承人依据继承程序继承被继承人的商标权和法人因兼并、合并、破产等缘由发生的商标权转移;其次节 商标注册一、商标注册的概念商标注册是指商标全部人为了取得商标专用权,将其使用的商标,依照法律规定的注册条件、原就和程序,向商标局提出注册申请,商标局经过审查准予注册的法律制度;二、原就自愿注册和强制注册相结合的原就三、商标注册的条件(一)商标注册的必备条件 1、商标具有显著性(1)显著性的判定(2)经过使用可以获得显著性(3)显著性的消逝 2、商标不得与他人的商标混同(1)混同是指相同和近似,从而造成混淆;(2)如何判定两个商标是否近似(二)商标

58、注册的禁止条件 1商标法第 10 条规定了 8 种确定禁止作为商标使用的标志;2商标法第 11 条规定了三种不能作为商标注册的标志 3三维标志的禁用条件 4禁止使用虚假地理标志 5、禁止侵害他人的驰名商标 6、不得侵害被代理人的商标权益四、商标注册的申请(一)申请原就(1)一件商标一份申请(2)同一申请最先申请者取得注册(3)同日申请最先使用者取得注册;(二)申请程序 1. 申请前的预备工作 申请文件 2. 3. 提出申请 4. 申请日的确定(优先权的规定) 5. 几种特殊的申请手续五、商标注册的审查、核准(一)形式审查 视情形实行不同的处理方法(二)实质审查 视不怜悯形分别处理(三)公告与异

59、议商标法第十九条规定:对初步审定的商标,自公告之日起三个月内,任何人 均可提出异议; 这三个月的期间, 就是异议期; 所谓异议就是对初步审定公告的商标提 出反对看法,要求撤销初步审定、不予注册;(四)核准注册第三节 商标注册无效的补正和注册商标争议的裁定一、商标注册无效的补正 1、含义 商标注册无效的补正,是指商标不具备注册条件但取得注册时,商标局可以依 职权撤销该注册商标,或由商标评审委员会依据第三人的恳求撤销该注册商标的制度; 2、商标注册无效的事由(1)违反商标法一般禁止性或限制性条款的注册不当(2)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注册不当 3、注册不当商标撤销的补正程序(1)撤销违反一般禁限条款注册

60、不当商标裁定程序 1、商标局一旦发觉有此类注册不当的商标,即使在无任何人恳求撤销的情形下,也应撤销该注册商标;2、这一类注册不当商标,除了商标局可以主动撤销外,商标评审委员会也可以应 申请人的恳求裁定撤销;3、恳求撤销注册不当商标的人,与注册商标争议那样有严格的限定不同,而是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注册商标违反了一般禁、限条款,都可以提出撤销注册不当商标的请求,即既不要求是利害关系人,也不要求是在先的商标注册人;4、恳求撤销这类注册不当商标不受时间限制,也不同于注册商标争议仅有五年的 争议期;5、任何单位和个人恳求撤销注册不当商标应当向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申请书,对核准注册前已经提出异议并经裁定异议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