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地理下册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中图版_第1页
2019-2020年八年级地理下册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中图版_第2页
2019-2020年八年级地理下册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中图版_第3页
2019-2020年八年级地理下册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中图版_第4页
2019-2020年八年级地理下册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中图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2020年八年级地理下册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 中图版教学设计思想: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认识区域”的第一节,区域地理的学习方式以案例方式为主,让学生了解某个区域的同时,掌握区域学习的方法,迁移到其他区域的学习上。教材内容的编排,也反映了区域学习的框架。 第一部分亚洲的自然概况,包括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分区;第二部分是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分布;第三部分是亚洲的气候。这三部分内容也是学习其他区域要掌握的自然要素:地理位置、地形、河流和气候。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和数据,阐述了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教材提供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亚洲独特的自然环境及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建立形象

2、、直观的印象。教学目标1、了解学习区域的方式2、运用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3、运用地形图和相关数据,分析归纳亚洲的地形特征4、运用地形图,归纳亚洲河流的分布特征5、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归纳亚洲气候的特征6、初步综合分析亚洲气候形成的原因7、初步分析其他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亚洲的地理位置,亚洲的气候特征教学难点:亚洲的气候特征教学方法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能力,掌握学习方法,掌握亚洲的知识,本节课“引导法”为主,通过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寻找规律。同时,增加课堂趣味,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提高兴趣,适当的穿插活动,播放音乐,展示图片,让学生带着

3、兴趣进 行学习。教学准备图表:世界七大洲面积,七大洲人口,俄罗斯奥依米娅康的气温曲线,印度乞拉朋齐的降水量柱状图,亚洲季风风向变化示意图,印度孟买降水柱状图和气温曲线图图片:珠穆朗玛峰,青藏高原,吐鲁番盆地,炽热的印度,寒冷的北极,青藏高原的藏 民,新疆的绿洲,季风区洪涝和干旱灾害的图片。二、教学流程的整体框架f位置和范围认识大洲图片的方法地形和河流气候特征绝对位置相对位置地形单元 主要河流 地形特点地形与河流的关系成因灾害对生活的影响多媒体课件:“眼明手快”活动课件,音乐亚洲雄风三、学与教的过程新课导入【展示】图片:珠穆朗玛峰,青藏高原,吐鲁番盆地。图表:世界七大洲面积,七大洲 人口,俄罗斯

4、奥依米娅康的气温曲线,印度乞拉朋齐的降水量柱状图。【提问】这些图表和图片,分别反映了什么?学生看图回答【叙述】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大洲,有世界气温最低的,有世界降水最 多,还有世界最高的山峰和高原,世界最低的盆地。【提问】你知道亚洲还有哪些世界第一?学生回答【叙述】亚洲有很多的世界之最,是一个复杂的大洲。【板书】第 5 章 认识大洲 新课教学 【提问】怎样开始认识一个大洲?【情景提示】比如,你第一次要去某个同学家,你要先知道什么?学生回答 【小结】认识一个大洲,和认识别人的家庭一样,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 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然后再了解这个地区有“什么” ,包括自然环

5、境和人文环境;再 分析“为什么”这个大洲有这些“什么”?【板书】学习方法: where, what (自然,人文) ,why 【提问】你知道亚洲在哪里吗?请同学们参照教材 5 页活动( 1)- ( 4),归纳一下亚洲 的地理位置。学生读图、讨论回答【板书】第一节 亚洲的自然环境一、自然概况1、位置与范围:【小结 】亚洲位置可以有两种方法确定,第一种是经纬度位置,也称为绝对位置,通过 亚洲的跨过的纬度、 经度来确定亚洲的位置。 第二种是相邻位置, 也就是找出亚洲的“左邻 右舍”。这两种方法也可用来描述其他的地区!【拓展】请同学们阅读地图册 5 页,请你描述非洲的地理位置。学生读图、讨论回答【转承

6、】 同学们的迁移能力很强! 同学们也注意到, 大洲的范围很大, 又包括很多国家, 大洲内的自然环境也有很大的差别。 人们为了便于研究和认识, 通常把大洲分几个较小的区。 比如亚洲,通常分为六个区,教材 6 页。【板书】 2、分区【活动】“眼明手快” :读图 P6 亚洲地理分区,举手抢答。1 、这个国家属于亚洲的哪一个区?2 、这个国家与中国接壤吗?【转承】我们基本上认识了亚洲的位置与范围,就像看到一个人的轮廓,接着,就要走近,看看这个人的相貌,也就是了解亚洲有“什么”。请同学们听一首歌,你能从歌声中了解到亚洲的“什么”?【活动 】播放音乐亚洲雄风学生回答【讲述 】歌声中歌颂了亚洲的山峰,亚洲的

7、河流,亚洲的人等等。【板书】二、地形与河流【提问 】你能看着亚洲地形图找出亚洲的山脉和河流吗?学生读图回答【提问 】注意观察一下,河流的源头一般在哪里?学生读图回答【提问 】水往低处流,河流流过的地形都有什么?比如中国的黄河、长江,其他的河流呢?学生读图回答【提问 】现在, 你来归纳一下, 亚洲的地形分布特征是什么?也就是, 在亚洲的范围内, 哪一部分地势高,哪一部分地势低?河流的分布特征呢?学生读图,讨论回答【小结 】亚洲中南部的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是亚洲的“屋脊” ,四周是比较低矮的高 原和低平的平原,整体上是“中间高,四周低” ,以高原和山地为主。河流从高处向低处流, 从中部高原山地,流

8、向四周的平原,呈“放射状” 。【板书】地形:中间高,四周低,高原山地为主河流:放射状分布【叙述】亚洲地形复杂,起伏大。请同学们阅读 7页图D六大洲海拔比较。世界最高的 山峰珠穆朗玛峰在亚洲 (中国 xx 年测量的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多少?) ;世界最低的死海也 在亚洲。请同学们阅读 8 页,看看死海有什么特色!学生阅读【转承】亚洲范围广大,南北跨纬度 90 多度,是七大洲中跨纬度最多的大洲,东西距 离也是七大洲中最长的; 地形复杂, 有世界最高的山峰, 也有世界最低的陆地。那么亚洲的 气候呢?生活在亚洲的居民,他们一年四季穿的衣服都一样吗?【展示】图片:炽热的印度,寒冷的北极,青藏高原的藏民,新

9、疆的绿洲【板书】三、亚洲的气候【提问 】为什么这三个地方的气候不一样?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世界的气候,什么因素影响了气候的形成和分布?学生讨论回答【提问 】请同学们阅读 9 页亚洲气候类型图,数一数亚洲的气候类型有几种?对比背投 上,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数一数世界的气候类型有几种?亚洲没有的气候类型是什么? 学生读图回答【提问 】为什么亚洲的气候类型如此复杂多样?学生讨论回答【 提问 】亚洲大陆的东部、东南部、南部,又哪些气候类型?有什么相似之处?学生读图回答【提问 】为什么亚洲东部、东南部、南部沿海地区季风显著?主要成因是什么?【展示 】亚洲季风风向变化示意图学生讨论回答【小结】 亚洲

10、东部是太平洋, 南部是印度洋。 夏季, 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带来大量水汽, 形成降雨;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比较干燥,降水较少。比如,热带季风的印度孟买的 降水季节变化。【展示 】印度孟买降水柱状图和气温曲线图【提问 】如果某一年,夏季风很强,带来了大量的降水,那季风气候区会怎样?如果夏 季风很弱,带来的降水很少,那又会怎样?学生讨论回答【展示 】季风区洪涝和干旱灾害的图片。【提问 】亚洲沿海以季风气候为主,那亚洲的内陆呢?学生读图回答【小结】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 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拓展】分析非洲气候的特点。地图册 12 页。学生读

11、图,讨论回答 【活动】一个学生代表一种气候,提问最喜欢哪一种气候?为什么? 提示:从日常生活、起居、饮食等四、问题研讨本节课是学习区域地理的第一节课。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区域地理的学习以案例方式展 开。因此, 要重视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习能力的迁移。 本节课一开始就引导学生了解区域的方法:where, what (自然,人文),why。以此为线索,展开介绍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自然环境。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一般可以包括两种: 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 教材第 5 页的活动设计 很好的引导学生认识亚洲的地理位置。 紧接着, 进一步巩固地理位置的描述方法, 让学生尝 试描述非洲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迁

12、移能力。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地形、河流、气候等方面。在亚洲雄风的歌声中,激发学生在地 形图中找出亚洲主要的地形单元和主要的河流, 进而逐步引导学生掌握亚洲地形和河流特征 及其关系。 亚洲的气候则是通过展示对比强烈的景观图, 认识亚洲复杂的气候, 进而探索为 什么,以及亚洲季风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 这部分的学习, 大量使用图片, 让学生形成深刻、 形象的印象。同时,进一步知道学生分析非洲的气候特征,再次锻炼学生的迁移能力。附录:参考资料1、人类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历史高耸入云的珠穆朗玛峰一直是人类想要证明攀登能力的圣地。自1 9 5 3年5月2 9日人类首登珠峰成功之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地许多登山者

13、在珠峰顶上留下脚印。4 1年:印度总监督官乔治埃弗里斯特爵士记录下珠穆朗玛峰的地理位置。1 8 5 3年:珠峰被勘测为世界最高峰,海拔为8 8 4 0米。2 1年:第一支英国登山队在查尔斯霍华德伯里中校的率领下开始攀登珠峰,到达海拔7 0 0 0米处。1922年:第二支英国登山队使用供氧装置到达海拔8320米处。1 9 2 4年:第三支英国登山队攀登珠峰,队员乔治马洛里和安德鲁欧文在使用供 氧装置登顶过程中失踪。 1999年, 马洛里的遗体在海拔8150处被发现, 他随身携带 的照相机失踪,因此无法确定他和欧文是否是登顶成功的世界第一人。1933年:两名英国飞行员驾驶飞机到达珠穆朗玛峰。1 9

14、 5 3年5月2 9日: 新西兰登山者埃德蒙希拉里作为英国登山队队员与尼泊尔向 导丹增诺尔盖一起沿东南山脊路线登上珠穆朗玛峰,成为登顶成功的世界第一人。1 9 5 6年:以阿伯特艾格勒为首的瑞士登山队在人类历史上第二次登上珠穆朗玛峰。1 9 6 0年5月2 5日: 中国登山运动员王富洲、贡布、屈银华三人首次从北坡登上珠 穆朗玛峰。1 9 6 3年:以诺曼迪伦弗斯为首的美国探险队从西坡登顶成功。1 9 7 5年:日本人田部井淳子成为世界上首位从南坡登上珠峰的女性。同年,中国登山队第二次攀登珠峰,9名队员登顶,藏族队员潘多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从北坡登顶成功的女 性。1 9 9 3年5月5日: 中国海峡

15、两岸联合攀登珠峰活动中,王勇峰、普布、其米、开村、加措登顶,台湾省同胞吴锦雄首次从北坡北侧登顶。1978年:奥地利人彼得哈贝尔和意大利人赖因霍尔德梅斯纳首次未带氧气瓶登顶成功。1 9 7 9年:南斯拉夫登山队从西坡登上珠峰。1980年:波兰登山家克日什托夫维里克斯基第一次在冬天攀登珠峰成功。1 9 8 8年:中国、日本、尼泊尔三国联合登山队首次从南北两侧双跨珠峰成功。登山队12人全部成功登顶,其中6人进行了南北大跨越。1 9 9 6年:包括著名登山家罗布 哈尔在内的15名登山者在登顶过程中牺牲,是历 史上登顶牺牲人数最多的一年。1 9 9 8年:5月19日, 中国和斯洛伐克登山队成功登上珠峰;

16、 5月24日,中国和 斯洛伐克登山队各有一队再度登顶。 同年,失去一条腿的美国人汤姆 惠特克成为世界上第 一个登顶的残疾人。9 9 9年:5月27日,中国西藏登山队一行10人全员登上珠峰,并在珠峰顶采集到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火种。美国全国地理学会将珠峰的海拔高度修订为88 5 0米,但是尼泊尔目前不承认这一修订。尼泊尔著名登山家巴布奇里第九次登上珠峰并创下只身在峰顶逗留2 1小时的最高纪录。0 0 0年:尼泊尔著名登山家巴布 奇里从大本营出发由北坡攀登,耗时16小时56分登顶成功,创造了登顶的最快纪录。2 0 0 1年:16岁的尼泊尔人坦巴 特什里成为世界上攀登珠峰最年轻的登山者。

17、同 年,“清扫珠峰”活动开始进行。美国盲人维亨迈尔成为世界上首个登上珠峰的盲人。2 0 0 2年:6 5岁零5个月的日本男子登山者石川富康成为世界上登上珠峰的年纪最 长者。同年,63岁的渡边玉枝成为登顶成功的年纪最长的女性。2 0 0 2年5月16日: 当天共有6 2人登顶成功,创造单日登顶人数最多的纪录。2 0 0 3年5月,2 0 0 3中国珠峰登山队、中韩联合登山队、日本、美国等登山队 从北坡攀登珠峰取得成功。2 0 0 5年5月,中国重测珠峰高度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新华网 news.xinhuanet/ziliao/xx-05/22/content_882485.htm2、为

18、什么我国沿海地区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我国沿海大部分地区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这种因季节而改变的盛行风向,叫 做季风。随着这种盛行风向的转变, 带来了明显不同的天气和气候,当冬季风盛行时, 气流 从西北方大陆上流过来, 这时的空气是寒冷干燥, 降水很少; 当夏季风盛行时,气流从东南 方海洋上流过来,这时的空气是温暖潮湿,降水增多。季风现象在世界上最为明显的要算亚洲东部和南部, 所以我国东南地区就成了强大的季 风区。这里冬季和夏季的风向几乎是相反的,例如上海 1 月偏北风 (包括西北风,北风和东 北风)为 62,也就是观测 100次风向,有 62 次是偏北风, 7?月偏南风为 57;

19、广州 1月 偏北风为 55, 7 月偏南风为 52。由冬夏季风引起不同的天气和气候特点,最主要而明 显的就是冬季干燥,夏季多雨。为什么我国东南地区季风特别明显呢?这要从季风形成的原因谈起。我们知道,冬季和 夏季海陆气温是不同的, 冬季海洋比陆地暖, 夏季海洋比陆地冷。 温度不同了,气压也是不 同的。 冬季大陆上气温低些气压高些,海洋上气温高些气压低些; 夏季相反,海洋上气温低 些气压高些, 大陆上气温高些气压低些。 既然海陆之间发生气压差异, 空气就要从气压高的 地方向气压低的地方流动, 于是形成了冬夏季海陆之间不同的风向, 冬季由陆向海, 夏季由 海向陆。海陆间温度相差越大,气压也会相差越大

20、,季风就会越强大。世界各地有些地方季风现 象并不显著,这是因为这些地方海陆间的温度差异和气压差异都不大,被原有的风掩盖了。 亚洲东南部的季风之所以强大是与地理位置和海陆形势有关的。 亚洲是和欧洲连起来的一块 陆地, 它与非洲也差不多是连接的。 只隔了一个红海。 这一块巨大陆地的东面和南面又是广 大的海洋, 海陆间所产生的温度和气压差异是很大的。 冬季大陆上存在着强大的高气压, 夏 季又被强大的低气压控制着。 这些高气压中心和低气压中心, 都产生在海陆间温度差异最大 的地方。亚洲东南部正是位于这些高低气压之间的地带,冬夏季风也就特别盛行了。中国科普馆博览 /gb/earth/weather/wind/wnd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