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04 地球的圈层结构-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解析版)_第1页
考点04 地球的圈层结构-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解析版)_第2页
考点04 地球的圈层结构-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解析版)_第3页
考点04 地球的圈层结构-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解析版)_第4页
考点04 地球的圈层结构-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01 宇宙中的地球 考点04 地球的圈层结构2021年4月7日23时左右,湖南科技大学领衔研发的我国首台“海牛号”海底大孔深保压取芯钻机系统,搭载海洋地质号科考船,在南海超2000米深水海底,成功下钻231米,取得这一深度的可燃冰样品,刷新世界深海海底钻机钻探深度。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南海海域表层海水()A1000米以下温度变化不大B盐度由低纬向高纬度递减C密度北部高于南部D盐度与密度成负相关关系2研发海底钻机系统的意义有()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研究地幔中矿岩的物质组成改变能源消费构成勘探海洋深海资源ABCD【答案】1C 2B【解析】1本题考查表层海水相关知识,1千米以下为深层海水与题目不

2、相关,A选项排除。盐度最大值位于副热带海区,其变化规律为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南海北部位于回归线附近,南部位于赤道附近,盐度由高纬向低纬度递减,B选项错误。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所含海水的质量,一般来说,海水盐度越大,海水密度越大,成正相关关系,南海海域表层北部海水盐度较大,海水密度北部高于南部, 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故选C。2海底钻机系统有助于了解我国海洋海床中各类矿藏的分布情况,在进行开发海底矿藏时,由于是自主研发系统,受他国影响较小,能够进一步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正确。从材料可知,“在南海超2000米深水海底,成功下钻231米”,其深度较小,主要是对地壳中的

3、矿脉进行研究,还不能达到地幔深度,错误。海底钻机系统能够开发海洋资源,对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会有一定的影响,但就目前的勘探和开发技术还不能足以改变能源消费结构,“改变”说法过大,错误。正确,故选B。积云由空气上升冷却凝结形成,轮廓分明。下图示意韩国西南部冬季风影响下不同地点积云比例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海岸附近积云的比例相对较大,主要因为()A大气层较稳定B海风风速较大C陆地表面寒冷D海洋表面温暖4该剖面陆地上积云比例的变化主要取决于()A距海远近B地形地势C水汽含量D近地面气温【答案】3D 4B【解析】3从积云形成的动力因素来看,积云形成是对流上升冷却导致的,大气不稳定,并不是海风将积云从

4、海洋吹向陆地的,A、B错误。近地面温度高,空气易出现对流运动,冬季海洋和陆地相比,海洋表面温暖,陆地表面寒冷,海洋处更易形成积云,海岸附近积云的比例相对较大,C错误,D正确。故选D。4积云主要是由空气对流上升冷却使水汽发生凝结而形成的,所以积云形成取决于水汽含量和热力性质。从水汽含量来看,海洋要多于陆地,沿海要多于内陆,故距海远近主要对比陆地和海洋积云比例,A错误。同在陆地,由海洋向内陆地区走,水汽含量减少,近地面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积云比例会下降,但图示中往内陆走积云比例在上升,C、D错误。此时,唯一与积云变化大致相当的是陆地海拔在上升,故该剖面陆地上积云比例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地形地势,B正

5、确。故选B。2019年6月17日,四川省南部宜宾市的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6千米。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据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A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D建筑物的抗震系数6关于图中各圈层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圈层的根本热源是地面辐射B圈层空间分布不连续C圈层是地核D圈层为液态或熔融状态物质【答案】5A 6D【分析】5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

6、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地震纵波传播速度快,纵波选到达地表时,会使得地面物体上下跳动,建筑物一般不会倒塌,此时容易逃生和救援;横波传播速度慢,横波后到达地表时,会使得地面物体水平摇晃,建筑物容易倒塌,此时不容易逃生和救援,因此“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A正确;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与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和建筑物的抗震系数无关,BCD错误。故选A。6读图可知,图中圈层位于地面以上空中,有云雨现象,应为大气圈,大气的根本热源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是大气的直接热源,A错误;图中显示,圈层包括海洋,应为水圈,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

7、的圈层,因此空间分布是连续的,B错误;图中显示,圈层是位于莫霍面以上的地球内部圈层,应为地壳,不是地核,C错误;图中显示,圈层位于古登堡面以下,应为外核,地震横波不能穿过外核,因此一般认为外核为液态或熔融状态物质,D正确。故选D。下图为“月壳与月幔地震波速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月球地震波与地球地震波相比较,说法错误的是()A都是P波速度始终大于S波B都在地/月壳以下有突然加速的过程C在月球表面地震波的速度大于地球表面D在月球表面地震波的速度小于地球表面8根据图中所示内容,可以判断出()A月球表面附近发生地震时有一地只能探测到P波,而没有S波B月球内部结构中一定有“软流层”C月球内

8、部只能分为两层D通过图中地震波的变化,我们只能看出一个不连续界面【答案】7C 8D【分析】7月球地震波与地球地震波相比较,都是纵波(P波)速度大于横波(S波),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横纵波都在地/月壳以下有突然加速的过程,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地球表面纵波的速度大约为8km/s左右,横波的速度大约为4.4km/s,速度大于月球表面,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所以选C。8根据图中信息,地震波只有一处发生明显变化,所以只能看出一个不连续界面,D正确;整个月球由月球岩石圈(01000公里)、软流圈(10001600公里)和月球核(16001738公里)组成,C错误;月球表面附

9、近没有气体、液体存在,所以无法找到一地只能探测到P波,而没有S波,A错误;“软流层 从图中地震波变化上无法显示出来,从题干可知,这只是表示月壳与月幔,B错误,所以选D。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9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A圈层B圈层C圈层D圈层10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B圈层横波不能通过C圈层最可能为液态D圈层的温度很低,压力和密度都较小【答案】9B 10C【分析】9由所学知识可知,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读图可知,图中圈层、圈层、圈层、圈层分别表示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

10、,因此岩浆一般来源于圈层,B正确,ACD错误。故选B。10由第1题分析可知,图中圈层为地壳,海洋地壳的平均厚度为6千米,陆地地壳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因此地壳厚度海洋较陆地薄,A错误;圈层为地幔,由固态物质构成,因此地震横波能通过,B错误;由于圈层(外核)地震横波不能通过,最可能为液态,C正确;圈层为内核,具有非常高的温度和压力,物质密度也极高,D错误。故选C。2021年10月16日印度尼西亚发生4.8级地震,震中位于巴厘岛东北部,震源深度10千米。下图为印度尼西亚局部略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示板块边界的类型和爪哇岛所属板块的名称分别是()A消亡边界欧亚板块B生长边界欧亚板块C消亡边界印度洋

11、板块D生长边界印度洋板块2此次地震,地震波从震源向地面传输过程中()A横波和纵波速度均突然增大B横波和纵波速度均变化不大C横波速度增大,纵波速度减小D横波速度减小,纵波速度增大【答案】1A 2B【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示地区位于板块的碰撞边界,属于消亡边界,爪哇岛属于亚欧板块,故A正确;B、C、D错误。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震波中横波速度较慢、纵波速度较快,在地壳中传播的速度较均匀,B正确;A、C、D错误。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线图,完成下面小题。3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A由西向东逐渐增大B由北向南逐渐增大C由东向西逐渐增大D由南向北逐渐增大4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A海平面

12、B岩石圈底部C莫霍界面D软流层中部【答案】3C 4C【分析】3从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等值线分布分析,等值线大致呈南北走向,同一经度区南北变化较小,BD错误;数值自东向西逐渐增大,所以表示地壳厚度自东向西逐渐增大,C正确、A错误。故选C。4根据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地壳和地幔以莫霍面为界,所以地壳最底部即地壳厚度0千米为莫霍界面,C正确;海平面为大气层下垫面;岩石圈底部和软流层中部位于地幔,ABD错误。故选C。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线图,完成下面小题。5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变化趋势大体为()A由东向西逐渐增大B由北向南逐渐增大C由西向东逐渐增大D由南向北逐渐增大6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13、)A海平面B莫霍界面C岩石圈底部D软流层中部【答案】5A 6B【分析】5图中显示我国东部地区,地壳厚度等值线大体上呈南北延伸、东西更替。我国陆壳最薄处位于东部,厚度小于36km,最厚处位于青藏高原,厚度大于70km。所以图示区域地壳厚度变化趋势大体上为由东向西逐渐增大,故选A。6莫霍界面为地壳与地幔的分界,莫霍界面到地表的部分为地壳,所以图中0km为莫霍界面,故选B。打超深钻井,钻穿地壳,直接“触摸”到地壳与地幔的边界,这是全世界地球科学家的理想。美国、英国、中国等12个国家的30名科学家已登上美国“决心”号钻探船,准备在西南印度洋开展打穿“壳幔边界”的一次大洋钻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若地球

14、科学家们能够一直掘进到地心,则依次钻探的是()A地壳一地幔一地核一莫霍界面一古登堡界面B地壳一古登堡界面一地幔一莫霍界面一地核C地幔一莫霍界面一地核一古登堡界面一地壳D地壳一莫霍界面一地幔一古登堡界面一地核8当前科学家仍主要利用地震波的性质对地球内部的结构进行探索,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其地下储有石油的是()ABCD【答案】7D 8A【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地表以下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与地幔的分界是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是古登堡界面。莫霍界面的平均深度大约为33千米,古登堡界面的平均深度为2900千米。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熟记相关知识即可。7地

15、球科学家们能够一直掘进到地心,从地表至地心则依次钻探的是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ABC错误,D正确,故选:D。8A图中纵波到一定地壳深度波速降为0,横波波速减小,说明地震波此时经过了液态物质,A正确;BCD图中波速没有明显的减小,也没有波速突降为0的情况出现,因此地震波没有经过有液态的石油构造部分,BCD错误。故选:A。2019年6月17日,四川省南部宜宾市的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6千米。下图为“地球图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据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

16、据是()A建筑物的抗震系数B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D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10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A莫霍界面以下B古登堡界面以下C圈层D圈层【答案】9B 10C【分析】9地震波中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跳动,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纵波的传播速度快于横波,地震发生以后,纵波先传到地面,约12秒后横波到达,因此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B正确。不同建筑物的抗震系数是不同的;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是不固定的,不断变化的;人体对紧急事件的

17、生理反应能力也是不相同的,ACD错误。故选B。10莫霍面为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古登堡面为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9-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由材料可知,此次地震发生在陆地,震源深度为16千米。因此此次地震震源应位于莫霍面以上的地壳,AB错误。图中圈层为地壳, 圈层为地核的外核,C正确、D错误。故选C。2020年3月25日10时49分(北京时间)在千岛群岛发生7.5级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图一为震中位置(图中甲)示意图,图二是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

18、度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A地壳B地幔C内核D外核2地震发生后,正在千岛群岛附近海域航行轮船上的人感受到的震动是()A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B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C有水平晃动,无上下颠簸D有上下颠簸,无水平晃动【答案】1B 2D【分析】1根据题意,地震发生在千岛群岛,主要是海洋为主,且震源深度为30千米,而地壳平均厚度33千米,但海洋地壳通常只有十多千米,所以此次地震应该发生在地幔。ACD项错误,B项正确。故选B。2位于千岛群岛附近海域航行轮船上的人感受到的震动应该是先上下颠簸,无水平晃动。因为地震波的纵波传播速度快,最先传播到地面,而横波只能通过固体

19、传播,无法通过液体传播,所以船上的人无水平晃动,ABC项错误,D项正确。故选D。下图是珠穆朗玛峰形成示意图。研究表明,内力作用是影响珠穆朗玛峰的主导作用,而且这一态势还将持续很长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青藏高原深层的甲处是地球内部结构中的()A地壳B地幔C莫霍面D古登堡面4地质探测发现图中乙处岩石非常致密坚硬,是因为乙处()A温度高B压强大C地层稳定D地层活跃5外力作用造成珠穆朗玛峰海拔()A下降加快B下降减慢C上升加快D上升减慢【答案】3B 4B 5D【分析】3由图信息可知,甲地位于岩石圈的底部,而岩石圈的组成是由地壳和上地幔的上部,由此可知,A错误,B正确。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C错

20、误。古登堡面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D错误。故选B。4由图中信息可知,乙处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岩石非常致密坚硬上由于板块之间受到挤压,压强大,与温度无关,A错误,B正确。板块交界处,地层活跃,但与题干不符,C、D错误。故选B。5由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珠穆朗玛峰位于板块交界处,板块碰撞挤压使其高度不断上升,而外力作用中的风化、侵蚀将高山削低,会使珠穆朗玛峰海拔上升减慢,D正确,ABC错误。故选D。下为火山喷发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6对a层描述正确的是()A多呈液体状态B一般位于地幔C古登堡面附近D纵波无法穿过7与该地理现象密切相关的自然灾害是()A洪涝B干旱C滑坡D台风【答案】6B 7C【分析】6读图可知,a层为火山喷发物质的来源地,应为软流层,处于地幔上部,B对。地幔上层物质具有固态特征,A错。古登堡面是地幔与地核界面,C错。纵波和横波均可以通过该层,D错。故选B。7台风、洪涝和干旱均是气象灾害,由大气活动异常导致的,与火山喷发无关,火山喷发所产生的巨大震动,会导致火山周边的泥土松动,从而导致山体滑坡。故选C。格林尼治时间2018年11月30日17时29分,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以北发生7.2级地震,震源深度约41千米。正在阿拉斯加东部山区考察的小明同学明显感觉到了震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此次地震震源位于()A软流层B岩石圈C下地幔D地核9从理论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