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2023学年九上化学期末模拟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利用盐酸和硝酸银探究铁、铜、银的金属活动顺序,下列实验可以不需要进行的是A铁+稀盐酸 B铜+稀盐酸 C银+稀盐酸 D铜+硝酸银溶液2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用黄铜(铜锌合金)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为了辨别真伪,以下方法可行的是( )
2、A观察颜色B称质量C放入稀盐酸中D用磁铁吸引3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 检查气密性B取用固体C倾倒液体D 加热液体4下列关于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A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氧气约占21%B稀有气体常用于医疗急救C焊接金属时常用氮气作保护气D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5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变化过程的是()A镁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B电解水生成气体的体积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D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6小东同学向盛有硝酸锌和硝酸银混合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和硝酸亚铁,可能有硝
3、酸银B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可能有硝酸银和硝酸锌C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铁,一定没有锌D反应后滤液的质量一定大于反应前溶液的质量7如图所示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证明CO2与水发生了反应B证明质量守恒定律C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D用于实验室即关即停制取H2AABBCCDD8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与生成物均为单质B该反应中A、B、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2C反应后,反应物A有剩余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发生了改变9下列不属于化石能源的是A天然气B石油C酒精D煤10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括号内的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氧化铜
4、粉末(木炭粉)在空气中充分灼烧B二氧化碳气体(氧气)通过灼热的木炭C铜粉(铁粉)磁铁吸引D二氧化碳气体(一氧化碳气体)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氧化铜AABBCCDD11人体摄入维生素C不足会引起坏血病,缺乏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服用维生素C片来补充。已知维生素C的化学式为C6H8O6,下列关于维生素 C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维生素C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B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4:3C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6D维生素C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12药店中有“儿童锌、铁口服液”出售,其中“锌、铁”指的是A元素B分子C原子D单质13硒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缺
5、硒可能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硒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关 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是A硒原子的质子数为34B硒属于金属元素C硒的元素符号为SeD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1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取用固体粉末B倾倒液体C加热液体D过滤15下列实验设计能够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C探究铁钉锈蚀的条件D探究燃烧条件之一:温度达到着火点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如下实验装置:(1)装置B中,仪器a的名称是_。(2)实验室要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较纯的氧气,发生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姗姗同学选
6、择B装置制二氧化碳,用实验仪器分液漏斗代替长颈漏斗,其优点是_。(4)常温下,氨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是污染空气的气体之一,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第一小组同学连接装置AF来制取和收集氨气,用F装置来收集氨气,气体应从_( 填“b”或“c”)通人。有同学认为最好在F装置后面再连接一个G装置,这样做的目的是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电影我不是药神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里面的抗癌药的确是贵的离谱,但随着国家后来的改革,这款药物已经加入医保,天价药格列卫(也叫甲磺酸伊马替尼)的化学式为C30H35N7O4S(l)一个
7、格列卫分子由 个原子构成;(2)格列卫中氢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比 。(化为最简整数比)18(8分)在实验室里加热25克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 15.4g,请计算:(1)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g。(2)反应前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_(写计算过程)。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 (1)小明同学根据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用装置B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通入(填字母)。小明用收集好的氧气继续探究铁丝燃烧实验,集气瓶瓶底留少量水进行装置D中的实验,水的作用是_。连接A、E、F进行实验,A中所加药品不同,F中所加药品相同。
8、若实验时E中蜡烛熄灭,F中溶液变浑浊,写出A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_。若实验时E中蜡烛燃烧更旺,F中溶液变浑浊,写出F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_。此实验可以说明蜡烛中一定含有_元素。(2)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中用加热4.9g氯酸钾和1.58g高锰酸钾混合物的方法进行制取氧气的研究,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图。试回答: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m点得到的氧气主要是由分解_(填“氯酸钾”或“高锰酸钾”)产生的,mn段产生氧气的速度明显比0m段加快,其原因是_。反应结束后所得固体混合物中质量分数最大的物质是_。n点对应产生氧气的质量x值是_。(写出计算过程)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
9、分)1、C【解析】由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验证实验的设计思路为:根据三种金属与盐酸反应情况,可验证铁的活动性比铜、银强;然后利用金属铜和硝酸银的置换结果,验证铜的活动性比银强;对比四个实验,实验A证明金属铁能置换出酸中的氢;B证明金属铜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而实验D可以证明银的活动性小于铜,所以不做实验C也不影响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判断。故选C。2、C【解析】A、黄铜(铜锌合金)和黄金都是黄色,不能通过观察颜色鉴别;故选项错误; B、称质量,无法确定体积,不能确定密度,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C、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黄铜放入稀盐酸中,黄铜部分溶解,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D、黄铜和黄金都不能被磁铁吸
10、引,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故选:C。3、C【解析】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组装好仪器后先将导管伸入水中,然后用手握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的气密性好,正确;B、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固体时,应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将固体放在试管底,然后将试管竖起,使固体滑到试管底,正确;C、倾倒液体时,试管和试剂瓶要倾斜,试剂瓶口要紧靠试管口,标签要向着手心,瓶盖倒放在桌面上,错误;D、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且要用外焰加热,先均匀加热,后对准药品固定加热。试管口向上倾斜,与桌面呈45角,正确。故选C。4、B【详解】A空气的成分按体积算,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选项
11、A正确;B氧气能供给呼吸,常用于医疗急救,稀有气体没有这个用途,选项B错误;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焊接金属时常用氮气作保护气,选项C正确;D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和水在光和叶绿素的作用下生成有机物和氧气,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选项D正确。故选B。5、C【详解】A、镁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反应前后镁元素的质量不变,故选项A正确;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故选项B正确;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氯酸钾分解生成氧气,固体的质量减小,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增大,反应结束后不再增大,故选项C不正确;D、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的铜的质量比铁的质量
12、大,故选项D正确。故选:C。6、A【详解】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比锌弱,不能与硝酸锌溶液反应;向盛有硝酸锌和硝酸银混合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银,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说明铁不足或刚好被反应完全,滤渣中只有银,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硝酸亚铁,可能含有硝酸银。A. 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和硝酸亚铁,可能有硝酸银,正确;B. 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可能有硝酸银和硝酸锌,错误;C. 滤渣中一定含有银,一定没有锌和铁,故错误;D.铁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AgNO3Fe(NO3)2+
13、2Ag,由反应时的质量比可知,每56份质量的铁可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溶液的质量会减少,故错误。故选:A。7、C【详解】A、塑料瓶变瘪,说明瓶内二氧化碳的量减少,可能是CO2与水发生了反应,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选项错误;B、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变化中遵循的质量定律,酒精和水混合时物理变化,不能证明质量守恒定律,选项错误;C、达到着火点的白磷不与氧气接触不燃烧,通入氧气后可燃烧,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选项正确;D、锌粉会从漏斗的孔落到隔板下边,不能将液体和固体反应物分离。不能用于实验室即关即停制取H2,选项错误。故选C.8、C【详解】A、由图可知,C分子由两种原子构成,故是化合物,故
14、错误;B、由图可知,1个A分子和3个B分子反应生成2个C分子,故计量数比为:132,故错误;C、由图可知,反应物中有2个A分子,生成物中仍然有1个A分子,说明A过剩,故正确;D、任何化学变化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不变,故错误。故选C。9、C【详解】化石能源是在地壳中形成的不可再生能源,常见的三大化石燃料为:煤、石油、天然气,所以酒精不属于化石能源,故选C。10、B【详解】A、将混合固体在空气中充分灼烧,木炭粉会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从而除去氧化铜中混有的木炭粉,不符合题意;B、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木炭,木炭可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但是二氧化碳也能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虽然除去了
15、氧气,但是也除去了原物质,符合题意;C、铁粉能被磁铁吸引,铜粉不能被磁铁吸引,可以用磁铁除去铜粉中混有的铁粉,不符合题意;D、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从而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除杂选择试剂的原则是:不增(不引入新的杂质)、不减(不能将原物质反应掉)、不繁(整个过程不繁琐)。11、C【分析】根据维生素C的化学式C6H8O6,进行有关化学式的计算,选择正确的。【详解】A、一个维生素C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B、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3:4:3,那么质量比不可能为
16、3:4:3,不符合题意;C、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符合题意;D、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176中,碳元素占的分数为72,氢元素占的分数为8,氧元素占的分数为96,所以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不符合题意。故选C。12、A【详解】药店中有“儿童锌、铁口服液”,这里的锌、铁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锌、铁”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A。13、B【解析】试题分析:元素周期表中某方格中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A、原子序数=质子数,故硒原子的质子数为34,正确,B、“硒”是元素名称,硅的偏旁部首是“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错误,C、硒的元
17、素符号为Se,正确,D、“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正确,故选B考点:元素周期表中信息14、A【详解】A、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时可用药匙或镊子,操作正确;B、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标签向手心,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手心,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操作错误;D、过滤时应该用玻璃棒引流,不能直接将液体倒入漏斗内,操作错误。故选A。15、D【解析】A、红磷燃烧后产生的白烟从玻璃管中逸出,反应后烧杯中的物质质量减少,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错误;B、木炭在空气中
18、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者一氧化碳气体甚至是两者的混合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错误;C、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水接触,第二支试管的铁钉只能与干燥的空气接触,一段时间后,两支试管的铁钉没有生锈,不能形成对照,不能用于探究铁生锈条件,错误;D、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片后燃烧,是因为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低于滤纸片,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着火点,正确。故选D。点睛: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选用药品和装置应考虑:只有质量没有变化的化学变化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应该选用密闭装置。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
19、共6分)16、锥形瓶 AE 控制反应速率 c 吸收氨气,防止环境污染 【解析】(1)装置B中,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2)实验室要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较纯的氧气,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需要加热,发生装置选固体加热型的A装置,氧气不易溶于水,可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若收集较纯净的气体则用排水法,则组合是A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分液漏斗能控制液体滴加的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用分液漏斗代替长颈漏斗的优点是控制反应速率。(4)氨气密度比空气小,若用F装置来收集氨气,气体应从c端通人;氨气是污染空气的气体之一,为防污染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又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
20、可用水吸收,倒扣漏斗防止倒吸,故在F装置后面再连接一个G装置,这样做的目的是吸收氨气,防止环境污染。【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实验装置的选择,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能否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77;5:14【详解】(l)由化学式可知,格列卫的一个分子所含原子个数为:30+35+7+4+1=77;(2)格列卫中氢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35):(147)=5:14。18、(1)9.6(2)98%【分析】氯酸钾在二氧化锰
21、的催化作用下分解,分解出氯化钾和氧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详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反应前的物质的质量为25g,反应后物质的质量为15.4g,则减少的物质的质量为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25g-15.4g=9.6g。故答案为:9.6;(2)解:设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解得x=24.5g所以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答: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98%。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b 防止熔化物溅落,炸裂集气瓶 CaCO3+2HClCaCl2+H2O+CO2 CO2+Ca(OH)2CaCO3+H2O 碳 酒精灯 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分解产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规模BGP路由中断检测方法的研究与实现
- 价格宣传行为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进路研究
- 社交媒体在电商平台中的角色和价值研究
- 中药靶向药物增敏剂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碳纤维三向织物复合材料约束混凝土轴压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 不同电子受体条件下的氨氧化脱氮行为研究
- 阿尔茨海默源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大脑结构-功能耦合与类淋巴系统功能的关联性研究
- 土地财政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 生物-湖北省2025年湖北云学名校联盟高三年级2月联考试题和答案
- 2025年医疗器械批发零售合作协议书
- 高中转学申请书
- 2025年中国建材集团所属中建材联合投资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企业合伙联营框架协议模板(2篇)
- 中国电信行业人工智能行业市场调研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 2025年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水幕喷淋系统的工作原理与应用
- 2024年山东海洋集团有限公司社会招聘考试真题
- 小学生拗九节课件
- 《感冒中医治疗》课件
- 研发费用管理制度内容
- 压力容器设计委托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