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_第1页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_第2页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_第3页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_第4页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9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教师:济水南街学校刘明洁一、说教材: 1、教材简介: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三课,是一篇精读课文。属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 这封信先表达“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接着深情回忆“我”的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本单元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一专题,选编这篇课文旨在缅怀那些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的英雄们,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2、。二是进一步学习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体会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情感。2、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在学生、教师、文本的对话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学到方法,做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为此,设计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 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子、充满”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想象,学习用诗歌、排比的方法,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通过感情朗读、想象说

3、话、写话多种方法来品读句子,并学习品读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品读中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体会作者对和平的向往,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3、重点设计理念: 单元导学中提出:让我们一起去学习这组课文,去了解战争给孩子带来的苦难,聆听他们对和平的呼唤。新课程所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所以本课设置的重难点都是围绕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体会作者对和平的向往。 重点: 能结合课文和具体事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能通过有感情地品读课文,在读中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4、体会作者对和平的向往。3、难点 通过想象,学习用诗歌、排比的方法,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设计理念: 四年级学生的想象正处于高峰期,必须重视对学生想象思维的训练。对于生活在远离战争中的孩子们来说,想象和平景象,想象得十分肤浅。学习用诗歌、排比的方法,来抒发感情,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由此我设计此难点。4、说文眼文眼 “要和平,不要战争!”设计理念:这是这个中国孩子所呼吁的,紧贴课题,也是文本的人文性所在。为此,我将此作为本文的文眼,本节课的切入点和主线。、说问题设计设计方案:读了课文,有哪个词语或句子不理解?这个中国孩子发出的呼声是什么?这名中国孩子呼唤和平的原因是什么?找出有关句子。设计

5、理念:心理学家认为:“疑是最容易引起探索性反应,思维也应运而生。”因此我围绕:文眼“要和平,不要战争!”单元提示:我们还要通过听广播、看电视、读书看报,关注世界上发生的大事,更多地了解战争中孩子的生活。进行一系列有梯度、有层次的设疑问难,引导学生自己由浅入深地去读文本、去思考、去领悟。二、说教法1、抓文眼教学法 文眼是指一堂课藉以展开的关键性内容,文眼即课眼。文眼虽小,却是文章的精华,是作者构思的结晶。它像文章的一扇窗户,透过窗户可窥见全文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为此,教学中,采用抓文眼教学法,来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2、抓重点词句品读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读中受到熏陶,在

6、读中积累语言,学习表情达意的技巧。课后第二题指出:我们来结合课文和具体事例,谈谈对下面句子的理解。为此,围绕本课文眼“和平”,通过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想象、写话等多种方法,来品读重点语句,在读中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体会作者对和平的向往。三、说学法“抓重点词句谈感受”和“感情朗读法”。 设计理念: 依据“抓重点词句品读法”此教法,在课堂上采取学法“抓重点词句谈感受”和“感情朗读法”。 在具体的教学中,对这两种学法具体阐述。四、说教学程序 采用五模块教学模式:即“课堂导入字词教学初读感知品析句子拓展延伸” 特点:五模块教学模式,有利于构建自主、互动、体验、公平的语文阅读

7、课堂教学。、设疑激趣导入设计方案: 教师纸上画鱼,引导学生说话老师把鱼画在纸上,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鱼游了纸上,鱼明明是画到纸上的,怎么能游到纸上呢?设计理念: 由疑问“鱼明明是画到纸上的,怎么能游到纸上呢?” 激起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正如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字词教学设计方案: 课前预习:学生预习时先通过查字典等方法,自学生字,对生字的音、形、义进行了解。 朗读检测,认读词语,熟读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有些可在初读感知、品味句子等环节随机解决。 重点指导:教师对对一些难理解的词语,例如:法西斯、卓越、蓝盔、灵柩,进行指导,为深入与文本对话,做好准备。对重点生字进行书写指

8、导。 设计理念:课程标准中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主人”要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这种意识和习惯。为了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采用学生先自学生字词,再结合语境,字不离词,词不离篇,巧妙指导的方法进行字词教学。字词教学贯穿于课堂始终,在导入环节,采用图片,让学生了解维和部队、蓝盔、凯旋、灵柩等词语的含义;接着引导学生和教师一起书空课题;、初读感知设计方案: 这个中国孩子发出的呼声是什么?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围绕题眼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读文,整体感知文本,了解文章的中心,为深入与文本对话做好了铺垫。、品析句子 设计理念

9、: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同时也指出:“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因此,在学生充分、自主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教师围绕本课重点“能通过有感情地品读课文,在读中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体会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引导学生进行重点品析含义深刻的句子。 “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51年前,全世界人民用生命和鲜血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但是51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 今天,我们中国孩

10、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品析句子方法 句子1:“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品析方法: 爸爸所呼唤的和平是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随着音乐,在画面中找一找。 想象说话:和平是 ,和平是 ,和平是 。 这不仅是同学们呼唤的和平景象,更是爸爸所期盼的和平景象。设计理念: 新课程强调对文学作品要有“体验”,体验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体验作品中

11、的情感并实现自己情感上的认同。 而“好的文本是可以给读者大量补白的机会。”为此,抓住文章补白,引导学生想象,能加深学生对和平主题的感悟。 句子2:51年前,全世界人民用生命和鲜血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但是51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 句子3: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品析方法: 谁能联系实际,谈谈世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世界并不太平。 交流资料。听了这些,同学们心中想些什么?设计理念: 对于生活在和平中的孩子们来说,对战争十分陌生。 为此单元导学中提出:我们要通过听广播、看电视、读书

12、看报,关注世界上发生的大事,更多地了解战争中孩子们的生活。 课后题也指出:我们来结合课文和具体事例,谈谈对这两个句子的理解。 因此,让学生课外搜集关于战争方面的资料,课堂上,通过交流搜集的资料,来深入理解句子含义,深入体会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害。 句子4: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品析方法: 读写结合,仿写排比句: 为了战火中的孩子,能有 ;为了失去家园的小女孩,能有 ;为了远走他乡的人们,能 ;为了不断仇杀中的人们,能 , 要和平,不要战争吧!设计理念: 排比句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本课运用排比,抒发了作者对和平强烈渴望。抓住这个排比句,引导学生仿写,可以加深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深入体验,同时也学习排比的表达方法。有效地突破了本课难点通过想象,学习用诗歌、排比的方法,表达对和平的向往。、拓展延伸设计方案: 课下,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用诗歌描绘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吧。设计理念: 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