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 第二版 大纲_第1页
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 第二版 大纲_第2页
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 第二版 大纲_第3页
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 第二版 大纲_第4页
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 第二版 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问题 一,传播学的泛化问题。二,社会信息系统的双重偶然性:德国传播学家鲁曼三,日本学者太田敏诚四,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五,精神交往理论六,马克思主义传播观七,日本学者秋元春朝现代大众传播学批判:精神交往论笔记八,日本传播总过程理论九,美国未来学家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分析十,阿文托夫勒的信息时代的预言第二章人类的传播历史与发展1,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与局限性2,劳动创造语言以及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3,口语、文字、印刷、电子传媒时代美国传媒学家A哈特将传播媒介分为:示现、再现、机器媒介系统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A托勒夫的第三次浪潮高度信息化的社会来临麦克卢汉第三章,人类的传播符号及

2、其意义一,符号的定义,符号与象征符特伦斯*霍克斯的结构主义和符号学CW莫里斯二,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一一林进的传播论三,符号的功能四,符号意义的分类:明示意义、暗示意义,外延意义、内涵意义,指示性意义、区别性意义。五、符号的意义的暧昧性六,传播过程中的意义:传播者意义、受传者意义、情景意义七,象征性社会互动:沃纳丁赛弗林传播学的起源、研究与应用八,象征性互动理论:G.H,米德精神社会与自我,H.G.布鲁默主我、客我。九,象征性文化与现代社会鲍德里亚的消费文化与内爆消费社会的文化与结构十一, 现代文化的象征性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一、传播的构成要素:传播者、受传人、讯息、媒介、反馈、二

3、、直线模式:拉斯维尔的传播模式、香农一韦弗的模式三,传播过程的循环与互动:奥斯古德与施拉姆循环模式、德弗勒互动过程(在香农-韦弗 发展而来)四,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五,日本学者的船舶总过程研究田中义久的大众传播过程图示 六,唯物史观下的传播过程总论 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一、人内传播,作为社会心理的人内传播二,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三,内省式的思考人内传播的一种形式四,个人信息处理的基模(图式)理论五,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基于基模理论的信息处理模式六,人际传播的动机特点和功能,库利一一镜中我七,人际传播与自我表达,姿态的传播功能八,外观形象与自我表达,

4、自我表达与社会规范九,理查德佩蒂的详细分析可能性一一核心路径和边缘路径第六章:群体传播、集合传播、组织传播一,初级群体、次级群体二,群体传播与群体意识三,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的作用四,群体压力和趋同心理五,阿什关于小群体内群体压力的实验六,集合行为的构成条件:结构性压力、触发性事件、七,集合行为中的特殊传播机制: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群体模仿与匿名性八,流言的传播与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九,组织传播:上行传播、下行传播,横向传播十,组织内传播的媒体形式十一,公关宣传、广告宣传、企业标识系统宣传十二,奥尔波特第七章,大众传播一、大众传播的特点二,大众传播的功能: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赖特的四功能说、是拉

5、姆对大众传播功能的概 括、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三、大众报刊与大众传播、电视电影广播与大众传播、电视媒介与当代大众传播、互联网与 大众传播的新革命四、大众媒介与现代人的生活:两种影响观点:基于乐观主义的期待,代表人是布莱士,塔 尔德、库利。批评者是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和美国的精神医学家E.D .格林电视与美国人的 性格五、电子乌托邦六,人与环境互动的变化七,现代社会中信息环境的环境化八,李普曼的拟态环境藤竹晓第八章: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 一,技术性善论,恶论,中性二,技术决定论,社会决定论,技术与社会会互动轮三,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媒介即讯息,媒介一人的延伸,热媒介冷媒介四,电视人与容器人一一

6、林雄二郎信息化社会:硬件社会向软件社会的转变,中野牧现 代人的信息行为四,佐藤毅人的自律电视与人的充欲主义五,媒介依存症、网络时代的网虫与网瘾症。网络传播学概论匡文波六,当代新媒介技术的主要领域、特点、及其社会意义。七,防止幼稚的电子乌托邦八,传播者与大众传媒,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和制约因素:经营目标、宣传目标、公共性与 公益性。九,把关人理论,卢因群体生活的渠道see.D.M.怀特引入传播学十,1965年美国学者盖尔顿和鲁治的涉外新闻结构:四家挪威报纸中的刚果、古巴和塞 浦路斯形象十一,批判学派的文本分析十二,鲁塞尔纽曼预言的媒介技术发展的4C趋势十三,麦奎尔认为组织传播在性质上属于功利要素和

7、规范要素的混合形态第九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一,传媒制度与媒介控制: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的控制、广大受众 的社会监督控制二,案例,美国:信息高速路、1996年电信法1970年宾夕法尼亚WXUR电台许可证风 波三,几种传播制度的规范理论:集权四、资本主义制度:自由主义(米尔顿、0.席伯特的现代自由主义的两大原则:观点的公 开市场和自我修正过程、斯图亚特密尔以及托马斯潘恩还有托马斯杰弗逊美国宪法修 正、马克思)五、社会责任论(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1947年一个自由而负责任的新闻界)X T.B佩特森、 1996电信法限制色情和暴力的“V芯片”制度和节目分级制度)六、民主参与论(

8、J.A.巴隆媒介接近权:为了谁的出版自由、B.H.巴格迪坎传播媒介的 垄断、开放频道、排队原则)七、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规范(苏联宪法和中国宪法)八、发展中国家的传播制度(麦奎尔、文化侵略、信息主权)九、社会责任论与媒体自律的矛盾第十章:社会转型与受众变迁一、大众的概念二、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与变化:早期贵族思想、对法西斯主义的批判(曼海姆、诺曼、阿 兰特、大众人、本质合理性、异化)、战后美国大众社会论(密尔斯、李斯曼、孔豪瑟、社 会病理现象、传统型、内向型、大众社会具有的双重性质、趋同、精英史观、)四、大众社会理论与传播学研究:清水几太郎的一一拷贝支配、心理暴力、抽象原理、原始 兴趣、政治宣传原理

9、、五,受众观:子弹论、皮下注射论、靶子论六、拉扎斯菲尔德的伊利调查七、IPP指数、政治既有倾向假说、选择性接触、八,作为市场的受众:麦奎尔九、作为权利的受众:传播权、知晓权(政府上网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公开条例)、 媒介接触权(J.A.巴隆接近媒介一一一项新的第一修正案权利为了谁的出版自由一一论 媒介接近权)、反论权、意见广告十、分众、社会观和理论依据J.C.梅里尔和R.L.洛文斯坦媒介、讯息与人的新视角精英 媒体、大众媒体和专业媒体三阶段十一、有关分众需要的实证研究:杰克兰蒂斯的全国公众调查:关注的节目和收视动机 十二、美国广告协会的调查:让你办报你会关注什么内容十三、使用与满足理论:广

10、播领域:H.赫卓格对专家知识竞赛的访谈:竞争、新知、 自我评价的十四、印刷媒介:B.R.贝雷尔森读书为我们带来什么没有报纸意味着什么十五、麦奎尔电视调查十六、传播媒介接触的社会条件因素:施拉姆儿童看电视欲求、E.卡兹大众对大众传播 的使用提出: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媒介期待f媒介接触f需求满足,竹内郁进行补充 十七、社会群体成员受众观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一、传播效果二、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环境认知、价值形成与维护、社会行为示范效果三、传播效果的类型及其效果:P.戈尔丁长期&短期、预期&非预期四、传播效果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麦奎尔,常识理论、现场理论、社会科学理论五、早期的子弹轮和皮下注射论六

11、、传播流研究与有限效果论、拉扎斯菲尔德人民的选择意见领袖、两级传播、强 化结晶改变。卡兹和拉扎斯菲尔德个人影响和创新普及中介因素、信息流 和影响流七、大众传播效果和有限效果轮八、“说服性传播”霍夫兰的耶鲁大学的“说服与态度改变”研究九、70年代以后的宏观效果理论沃纳塞弗林十、议程设置理论和培养理论被成为适度效果论、沉默的螺旋理论则属于强效果论十一、知沟数字鸿沟十二、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和制约效果:信源的可信性效果(霍夫兰和凯尔曼的如何对待失足少年研究)、休眠效果十三、传播技巧和传播效果:一面提示和两面提示(霍夫兰的美国对日本的战争还要持续多久为题)、两面提示和“免疫”效果(霍夫兰的反宣传测试)“

12、明示结论”与 “喻观点与材料中”(霍夫兰与曼德尔),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情(H. H.哈特曼), 警钟效果(贾尼斯)十四、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意见领袖极其分类,群体归属与群体规范的影响,受传者的个性与传播效果(贾尼斯十二章,几种主要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一、议程设置理论,M.E.麦库姆和D.I.肖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麦奎尔和S.温 达尔冯克豪瑟对三大新闻周刊的研究、三种机制的议程设置效果论、D.H.韦弗热点化效 应,谈话议题和个人议题。二、属性议程设置、制约视野三、导向需求四、议程设置的意义和网络时代的挑战五、沉默的螺旋:诺依曼的沉默的螺旋:舆论一一我们的社会皮肤、意见气候、多 数意见、意见环境、舆

13、论观、效果观、少数派、中坚分子S.莫斯考维西、赋予地位六、培养理论:(涵化分析、教化分析)、格伯纳调查、象征性现实、主观现实、故事讲 解员、共识七、培养分析外围:制度分析、讯息系统分析、培养分析八、新闻框架和框架效果:G.贝特森的一项关于玩耍和幻想的理论、元传播、E.戈 夫曼的框架分析、框架、构建、基模(皮亚杰)、个人基模和组织基模、新闻框架、 媒介框架、J.M.坦卡德九、框架研究的实证分析:R.M.恩特曼关于前苏联击落韩国客机和美国迪拜客机的报道、 受众框架、框架效果、D.卡尼曼和A.特维尔的传染病实验、S. A.包瑞里在美伊战争 前后主要框架效果对公众舆论的影响十、知识勾和数字鸿沟P. J

14、.蒂奇诺芝麻街、A.M.松伯格十一、上限效果论:J. S.艾蒂玛和F. G.克莱因十二、数字鸿沟,信息富有者、信息贫乏者十三、 知沟的应用:新媒介的普及研究、区域开发与社会研究(信息高速路、家电下乡)、 媒介素养研究、大卫布金汉姆十四、第三人效果,W. P.戴维森传播中的第三人效果实证研究:电视广告对儿童 的影响、1980年美国总统大选中的检查十五、 第三人效果的心理学依据、制约因素、可能引发的行为(受众对媒体的限制以及抢 购风潮、群体逃难)十六、第三人效果的理论意义(网上的色情暴力、人肉搜索)、奥尔波特的结构性压力十七、社会孤立动机十八、舆论是我们社会的皮肤十九、主流化效果二十、卡茨曼的信息

15、沟十三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一、全球传播的概念、国际传播的概念、H.H.弗里德利克、二、全球信息化的冲击和影响三、文化交流、融合、摩擦和冲突的全球化、吉登斯四、全球信息产生和流通的失衡情况五、信息富有国和信息贫困国六、新世界信息秩序的争论:第一阶段阿尔及尔宣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众传播宣言、不结盟国家的关于信息非殖民化的新德里宣言七、第二阶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众传媒宣言、麦克克莱德委员会的多种声音一个 世界八、世界自由出版委员会的自由之声集会九、第三阶段,美英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十、国际传播的若干重要课题:国际新闻报道中的新闻价值问题“媒介中的外国新闻”十一、 二次把关十二、信息与国家主权问

16、题、东欧剧变的广播收听十三、文化帝国主义和媒介帝国主义H.I.席勒传播与文化支配十四、 文化霸权主义十五、跨过卫星电视的发展十四章:传播研究史和主要学派一、E.M.罗杰斯传播技术二、欧洲源流:塔尔德的模仿理论、齐美尔的传播网络理论三、美国源流: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与大众传播的特点思想新闻四、库利初级群体和镜中我五、芝加哥学派与帕克群众与公众社会互动理论移民报刊及其控制六、米德芝加哥学派互动理论精神、社会与我主我客我理论七、李普曼的拟态环境和环境的双重性、大众传媒对现代人的行为的影响、刻板成见九、拉斯韦尔的宣传与传播研究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 世界历史上的宣传与传播十、卢因与把关人十一、霍夫兰的耶鲁实验大众传播实验传播与说服十二、拉扎斯菲尔德人民的选择十三、斯拉姆的大众传播学传播过程与效果十四、信息论与控制论的贡献:香浓的信息论与传播学传播的数学理论、冗余信息、噪 音十五、威纳的控制论与传播学:控制论引入反馈机制十六、传播学的经验学派(美国经验学派)经验学派的主要实证研究P255十七、法兰克福学派、批判学派中的主流派别、政治经济学派G.默多克和P.格尔丁)文化 研究学派(S.霍尔、D.霍利继承葛兰西和阿尔都塞)、意识形态霸权理论(A.葛兰西)、哈贝 马斯的批判理论十五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