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录索引 一、整车:新机遇,新方向,中国品牌向上 6(一)当下我国乘用车行业正处于深刻变革期 6(二)驱动技术路径的选择与储备是推动中国品牌份额提升的核心变量,智能化/组织效率的提高/国际化或为向上加速器 7(三)新机遇下,具备何种特征的车企更易胜出? 15二、零部件产业链:新格局,新路径,零部件突破 16(一)部件零部件价值将凸显,独立软件供应商的重要性或会明显提升 17(二)已自主可控零组件供应商(TIER1/2):依托新业务、新客户实现加速成长. 18(三)待国产替代零组件供应商(TIER1/2):或随自主整车崛起而突破 19三、投资建议 21四、风险提示 21图表索引 HYPERLIN
2、K l _TOC_250016 图 1:报告核心逻辑框架 5 HYPERLINK l _TOC_250015 图 2:我国分车系终端销量占比预测(%) 6 HYPERLINK l _TOC_250014 图 3:狭义乘用车分价格区间销量占比情况(%) 7 HYPERLINK l _TOC_250013 图 4:我国乘用车终端销售结构变化及预测(%) 8 HYPERLINK l _TOC_250012 图 5:高压混动市场分车系市占率预测(%) 8图 6:纯电动车对自主品牌的份额拉动情况 10图 7:2020 年纯电动分价格带对自主品牌份额拉动 10 HYPERLINK l _TOC_25001
3、1 图 8:纯电动市场分车系市占率预测(%) 10 HYPERLINK l _TOC_250010 图 9:2019-2020 年国内新车终端销量中智能化配置搭载率 11 HYPERLINK l _TOC_250009 图 10:长城汽车历年销量(万辆)和同比增速(%) 14 HYPERLINK l _TOC_250008 图 11:吉利汽车历年销量(万辆)和同比增速(%) 14 HYPERLINK l _TOC_250007 图 12:我国出口销量(万辆)和复合增速(%)预测 15 HYPERLINK l _TOC_250006 图 13:新格局下更易胜出的企业特征 15 HYPERLINK
4、 l _TOC_250005 图 14:中长期零部件企业趋势研判 16 HYPERLINK l _TOC_250004 图 15:核心系统供应商(Tier1)演变趋势和投资逻辑推演 17 HYPERLINK l _TOC_250003 图 16:已自主可控类零组件供应商(Tier1/2)投资逻辑推演 18 HYPERLINK l _TOC_250002 图 17:丰田汽车与零部件供应商交叉持股(2016 年) 19 HYPERLINK l _TOC_250001 图 18:电装源于丰田集团销售占比(单位:十亿日元) 19 HYPERLINK l _TOC_250000 图 19:待国产替代类零
5、组件供应商(Tier1/2)投资逻辑推演 20表 1:主流中国品牌混动系统简介 9表 2:主流中国品牌混动系统参数对比 9表 3:主流自主车企高端品牌/平台架构布局 12表 4:2020 年分品牌 L2 级自动辅助驾驶标配车型终端销售情况 12当前我国乘用车行业正处于深刻变革期,新格局下乘用车行业的中长期逻辑将如何演绎?我们认为在整车和零部件产业链的相互赋能和共创共赢下,中国品牌将持续向上。整车:在面临法规约束和消费升级的背景下,混动化、电动化是车企平衡法规与需求下的最优解,我们预计高压混动和纯电动的市场份额将加速上行。考虑到开发周期及外部资源的可获得性,驱动技术路径的选择与储备或将成为推动中
6、国品牌份额提升的核心变量。此外,智能化/组织效率的提高或将成为中国品牌向上突破的加速器。长期来看,国际化是中国品牌由大变强的必由之路。零部件产业链:基于中长期视角,我们认为新格局下以下3类变化、5种零部件企业发展路径值得重视:1.核心系统供应商(Tier1) 分化为部件供应商和软件供应商。汽车EE架构变化带来软硬件解耦并加速汽车数字化,零部件产业链面临解构与重塑,我们认为:部件供应商价值将凸显;独立软件供应商的重要性或会明显提升。2. 零组件供应商(Tier1/2)重点关注已自主可控型和待国产替代型。在中国品牌崛起及全球化配套趋势下,我们认为:已实现自主可控的零部件供应商依托新业务、新客户加速
7、成长;核心零部件或随自主整车崛起而实现国产替代。3.随汽车产业与数字化技术的快速融合,产业边界日益模糊,全新的生态服务供应商将与车企和谐相处。图1:报告核心逻辑框架数据来源:一、整车:新机遇,新方向,中国品牌向上新机遇下,中国品牌市场份额将呈逐级加速提升趋势。驱动技术路径的选择与储备或将成为推动中国品牌份额提升的核心变量,智能化、组织效率的优化及国际化或为中国品牌向上突破的加速器。同时考虑未来市场竞争格局的逐步优化,我们预计中国品牌市场份额将呈现逐级加速提升的趋势,在2025年、2030年和2035年的将分别提升至41.6%、48.3%和56.9%。图 2:我国分车系终端销量占比预测(%)56
8、.9%38.5%40.3%40.8%40.1%37.5%36.8%41.6%48.3%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5E2030E2035E100%80%60%40%20%0%自主德系日系美系韩系其他数据来源:中机中心、(一)当下我国乘用车行业正处于深刻变革期我们在2020年1月份发布的报告新格局下乘用车行业系列报告之一:探寻不确定中之确定性中提到:当下我国乘用车行业正处于深刻变革期。随着经济增速逐步下台阶及两轮汽车需求端逆周期操作的退出,乘用车行业潜在增长中枢逐步放缓,竞争进一步加剧致产业供给端出清加速。排放法规升级叠加双积分政策倒逼车企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在法规与需求之
9、间取得一个较好的平衡,且大概率使车企各项成本尤其是原材料成本硬约束上升,品牌力、技术路线选择及储备或将成为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新版乘用车双积分政策下,CAFC积分要求逐年趋严驱动混动节能技术快速发展,同时新能源积分比例逐年提升,积分价值提升显著,电气化进程或提速。2020年6月工信部发布关于修改的决定,新版双积分政策将于21年1月1日开始施行。新的双积分建立了企业传统能源乘用车节能水平与新能源汽车正积分结转的关联关系,同时设置低油耗车型核算新能源积分达标值优惠,这将引导车企主动提升传统能源乘用车节能水平。我们在19年7月的征求意见稿点评中提到,油耗压力是摆在大部分车企前的严峻课题。中高端乘用车
10、销量占比不断提升,消费升级趋势显著。根据中汽协,2020年狭义乘用车批发销量中,价格区间为10万元以上的车型销量占比为72.4%,同比分别增加5.1pct,较2010年同比增加25.9pct。其中,2020年价格区间为30万元以上的车型销量占比为11.7%,同比增加1.7pct,总体来看消费升级趋势显著。图3:狭义乘用车分价格区间销量占比情况(%)100%80%60%40%20%0%200520072009201120132015201720195万以下5,10)10,15)15,20)20,25)25,30)30万以上数据来源:中汽协,注:统计口径为狭义乘用车批发销量,价格区间选取依据为车型
11、厂商指导价的 1/4 位数(二)驱动技术路径的选择与储备是推动中国品牌份额提升的核心变量,智能化/组织效率的提高/国际化或为向上加速器混动化、电动化是政策约束和兼顾市场消费需求下的最优解,我们预计高压混动和纯电动的市场占比将加速上行。新机遇下,综合考虑政策端指引、市场需求端变化和供给端车企电气化转型提速,我们预计到2035年,高压混动、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和传统内燃机及MHEV的市场占有率将分别为50%、40%、5%和5%,具 体而言:我们认为2021年或为中国品牌双电机混动发展元年,预计高压混动在2025年、2030年和2035年的市占率将分别为15%、35%和50%,呈持续提升态势;纯电
12、动在2025年、2030年和2035年的市占率将分别为20%、30%和40%,增速或呈现前高后低的趋势。此外,基于对未来市场驱动下消费者习惯的考虑,我们预计插电式混合动力2025年、2030年和2035年的市占率将分别为4%、5%和5%。图 4:我国乘用车终端销售结构变化及预测(%)2.2%1.1%4.8%15.0%4.0%35.0%20.0%50.0%5.0%92%30.0%5.0%61%40.0%3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5E2030E5%2035E100%80%60%40%20%0%传统内燃机和MHEV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高压混动数据来源:中机中心、注:
13、预测数据来自广发证券汽车小组,预测未充分考虑需求端的变化影响。驱动技术路径的选择与储备或将成为推动中国品牌份额提升的核心变量:混动化趋势下,双电机方案的有效供给是核心因素,中国品牌的路径选择与技术进步有望推动其在高压混动市场的份额稳步向上。2021年将成为中国品牌混动发展元年。随中国品牌在混动技术方面的逐步积累,叠加在成本方面的优势,我们认为中国品牌市占率有望持续上升,预计2025年、2030年和2035年中国品牌在高压混动市场的市占率将分别为22%、41%和53%。100%80%60% 40%53%20%41%22%0%20202025E2030E2035E图5:高压混动市场分车系市占率预测
14、(%)自主日系德系美系韩系其他数据来源:中机中心、表 1:主流中国品牌混动系统简介车企混动系统简介吉利GHS 2.0正在开发新一代混动专用动力总成平台,其指示热效率达到行业领先的 49.5%,开发过程中更重视用户的真实使用工况,尤其是城市拥堵路况,并覆盖MHEV/HEV/PHEV/REEV 各种混动技术路线,实现更优的节能效果和更强的动力表现长城柠檬 DHT双电机高效混联的混动系统,系统逻辑与 i-MMD 基本类似,具备了高功率的 TM 驱动电机,最大功率 130kW,最大扭矩达到了 300Nm比亚迪DM i核心是骁云 1.5L 高效发动机、E-CVT 变速箱以及高容量电池三部分,骁云插混专用
15、 1.5L 高效发动机,在发动机热效率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其热效率达到了 43%广汽G-MC采用了两台独立电机,一台主要用于驱动,另一台主要用于发电,同时采用了一个离合器实现动力的耦合,采用 1.5 升阿特金森(Atkinson 简称 ATK)循环发动机技术,具备很好的热效率上汽EDU 1.0配备一台 2 速变速箱,采用液电一体化驱动,在变速箱的两端还分别配备了两个电机,P1 位置配备了一台 ISG 电机,主要用于发电,变速箱输入轴的另一端,也就是 P2 位置配备了一台TM 电机,这台电机功率较大,主要用于驱动车辆行驶。ISG 电机与变速箱之间通过 C1 离合器连接,TM 电机与变速箱输入轴之间
16、通过 C2 离合器连接EDU 2.0第二代 EDU 电驱系统核心的零部件是发动机端的 6 速变速器以及电机端的 4 挡变速器。6 挡变速器与发动机同轴连接、4 挡变速器与 TM 驱动电机同轴连接,两套动力系统采用平行布局,通过中间的输出轴将动力传递到车轮。所以从结构上来看,第二代 EDU 电驱系统属于三平行轴的布局结构。数据来源:汽车之家、盖世汽车、各公司官方网站等,表 2:主流中国品牌混动系统参数对比长城比亚迪上汽广汽吉利技术路线类型HEVPHEVPHEVPHEVPHEVPHEVHEV/PHEVHEV/PHEV代表技术柠檬 DHT柠檬 DHTDM-pDM-iEDU 1.0EDU 2.0G-M
17、C 2.0GHS 2.0架构P1+P3P1+P3P0+P4P1+P3P1+P3P1+P3内燃机+变速箱排量1.5L1.5T2.0T1.5L1.0T 三缸发动机1.5T 四缸发动机1.5TM1.5L热效率综合热效率 43%-50%40%43%39%扭矩135Nm285Nm320Nm135Nm135Nm/4500rpm250Nm215Nm功率75KW124KW141KW81KW80KW/6000rpm169Ps105KW变速箱两档DHT100两档DHT1306DCTE-CVT两档 AMT10 速变速箱7DCT电动系统电机数量2222212功率综合100KW综合130KWP0:25KW P4:180
18、KWISG:27kw/25kw TM:50kw/44kw136Ps综合 130kw扭矩综合250Nm综合300NmP0:60NmP4:330NmISG:147TM 电机:317230Nm综合300Nm电池1.8kwh45kwh15kwh8kwh9.1kwh9.1kWh13kwh数据来源:汽车之家、盖世汽车、各公司官方网站等,纯电动车带动自主品牌不断突破原有燃油车时代的份额天花板,对自主品牌的市占率贡献逐年提升。根据中机中心,2020年纯电动车拉动自主份额提升4.9pct,较2015年的拉动份额增长3.8pct,拉动作用呈逐年提升态势。分价格段来看,2020年纯电动车在15-20万元、20-25
19、万元和25万元以上的价格区间分别带动自主品牌份额提升3.1pct、1.5pct和1.9pct。其中在15-20万价格区间内,传祺Aion S、威马EX5和小鹏G3贡献较大,2020年分别销售5.3万辆、1.7万辆和1.2万辆;在20-25万的价格区间内,比亚迪汉纯电版销售2.1万辆贡献主要增量;在25万以上的区间,主要是新势力蔚来和小鹏拉动自主份额提升。电动化趋势下,包括新势力在内的自主车企相继推出高端电动品牌,助力中国品牌持续向上。吉利极氪、上汽智己和东风岚图等自主车企相继推出的电动高端品牌有望助力中国品牌向上突破。考虑纯电动市场的竞争趋于激烈,我们预计在2025年、2030年和2035年中
20、国品牌在纯电动市场市占率将分别为61%、58%和54%。图6:纯电动车对自主品牌的份额拉动情况图 7:2020 年纯电动分价格带对自主品牌份额拉动50%40%40.83%9.7%42.2%40.6%39.7%38.0%6%39.5%38.8% 4.9% 5%34.9%33.8%120%100%99.4%99.2%4%3.1%3%30%20%2.4%2.5%4.6%4%80%3%60%2%40%75.6%74.3%1.3%36.3% 1.4%34.9%19.2%1.5%1.9%2%1%10%1.1%1%20%0%0.2%16.1% 8.3%4.32%.4%6.8%0%0%0%2016201720
21、1820192020自主市占率-整体自主市占率-剔除纯电动纯电动拉动5万以下 (5,10 (10,15 (15,20 (20,25 25万以上自主市占率-整体自主市占率-剔除纯电动纯电动拉动数据来源:中机中心、数据来源:中机中心、100%80%60%96.9% 40%79.6%61.0%58.0%54.0%20%0%201520202025E2030E2035E图8:纯电动市场分车系市占率预测(%)自主日系德系美系韩系其他数据来源:中机中心,智能化/组织效率优化/国际化或将成为中国品牌向上突破的加速器:行业智能化趋势加速,单车智能化渗透率正在快速提升。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统计,2020年中国市场搭
22、载ADAS的新车终端销量为657.8万辆,同比增长44.2%,搭载率为34.5%,同比增加近12.3pct。其中,L2级新车终端销量为229.2万辆,同比增长204.6%,搭载率为12.0%,同比增加10.0pct。此外,2020年智能座舱搭载率呈现快速提升趋势。分具体功能来看,语音交互、联网、中控大屏和全尺寸液晶仪表2020年在新车终端销量中的搭载率分别为63.3%、47.4%、30.1%和20.8%,同比分别增加13.4pct、17.6pct、13.2pct和11.5pct。图9:2019-2020年国内新车终端销量中智能化配置搭载率63.3%49.8%47.4%29.8%34.5%30.
23、1%22.2%16.9%20.8%9.3%80%60%40%20%0%语音交互联网ADAS中控大屏全尺寸液晶仪表2019年2020年数据来源:高工智能汽车,注:搭载率=搭载某项配置的终端销量/乘用车终端总销量智能化趋势下,自主品牌扎根于中国市场,对市场需求反馈的快速收集和迭代能力较合资品牌更具优势。同时自主品牌具有更开放的基因,凭借国内发达的互联网科技资源,可以通过跨界合作的方式更好的实现科技赋能。智能化趋加速的趋势下,围绕用户关注的场景进行需求定义和配置提升将加速品牌的认知度。自主车企通过跨界合作等方式加速高端品牌的塑造,有望提升中国品牌向上斜率。从当前智能化车型销量表现来看,中国品牌表现亮
24、眼,智能化或将持续助力中国品牌向上突破。以智能驾驶为例,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统计,从L2级自动辅助驾驶的品牌搭载率来看,理想、小鹏和领克的品牌搭载率较高,2020年分别为100.0%、 79.5%和67.7%,在智能驾驶领域中国品牌整体表现较强。分品牌来看L2级自动辅助驾驶标配车型终端销售情况,自主品牌吉利、领克和哈弗销量较高,2020年分别销售12.8万辆、11.4万辆和7.1万辆。表 3:主流自主车企高端品牌/平台架构布局车企品牌/平台架构主要车型/量产时间概况上汽智己智己 L7(2022 量产) 纯电动 SUV(2022 量产)上汽集团持股 54%,浦东新区持股 18%,阿里巴巴占 18%,
25、员工和用户共同持有 10%。自动驾驶方面,视觉感知解决方案采用英伟达 Xavier,配备 15 个高清视觉摄像头、5 个毫米波雷达和 12 个超声波雷达。在国家法规允许及高精地图开放的情况下,2021 年底将具备点到点零接管自动驾驶能力;同时还将在一线城市特选商业中心应用自动代客泊车和唤车功能,2022 年起逐步向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的特选商业中心拓展。广汽AION/ ADiGOAion LX、Aion V、Aion S、Aion Y原广汽新能源,2020 广州车展正式独立。广汽埃安 ADiGO 3.0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可实现高速全速域自动驾驶辅助,首次搭载 AION LX,是全球首款量产 L3
26、级自动驾驶的车型。吉利极氪/浩瀚极氪 001(2021 年量产)全球最大带宽的智能纯电架构+全球最高效的智能电动汽车解决方案;轴距覆盖 1800-3300mm,车型级别横跨 A 级车到E 级车的规格;软件开发周期缩短 50%,能够快速响应用户的需求。长城WEY、沙龙/咖啡智能WEY 品牌下的 SUV“摩卡”已于 21 年 5 月上市,沙龙品牌下的首款车型预计将于 22 年量产长城汽车整车智能化品牌,涵盖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智能电子电气架构,是面向未来出行的智能系统,也是驱动长城汽车向全球化科技出行公司转型的数字引擎。“摩卡”将将会搭载高通 8155 芯片,同时配备博世第五代毫米波雷达,以及还将
27、搭配车规级5G+V2X、激光雷达、AR-HUD、L3 自动驾驶系统等。长安UNI/方舟架构UNI-T、UNI-K长安方舟架构覆盖 A0 级-C 级的所有车型,是以智能和大数据赋能整车车基础性能迭代进化,集高阶自动驾驶前置化布局、智慧成长型电子电气架构、不断精进的基础模块化平台。与华为、宁德联合打造全新高端品牌2020 年 11 月 14 日,长安汽车宣布将与华为、宁德时代三方联合创造一个全新智能汽车品牌,包括自主研发的电动汽车平台、一系列智能汽车产品,和一个智慧生活和智慧能源生态,目前该品牌首款产品已经完成前期研发工作,即将进入量产阶段。东风岚图/ESSA 智能电动架构2020 年 11 月中
28、大型智能电动 SUV 正式预生产下线,预计 2021 年第三季度上市岚图成立于 2018 年,岚图汽车开发了 ESSA 智能电动架构,在多场景动力解决方案、可持续迭代的智能科技、全场景安全三大方面为用户提供全新体验。ESSA 拥有先进的智能网联架构,具备天生的智能基因,应用先进的 5G 技术和高算力中央计算平台,让车云的协同更加高效。满足多场景下的智能交互和自动驾驶的功能需求。北汽ARCFOX/IMC 智能模块标准架构ARCFOX T(2020 年 10 月上市)IMC(Intelligent Module Criterion)智能模块标准架构由戴姆勒、麦格纳、华为、博世、西门子、SK、哈曼等
29、全球汽车巨头与 ARCFOX 共同打造,具有 42 个核心模块和 127个功能模块,具有拓展性、智能性、互动性和进化性四大特征一汽红旗/FEM 平台E-HS9(2020 年 12 月上市)全新电动化智能网联技术平台(简称 FME 平台)拥有“高智能”、“高安全”、“强网联”、“多场景”四大核心魅点。更强的计算能力可支持车辆实现六大维度的全方位冗 余、七级安全防护并且可支持全车 OTA 升级,在全面满足自动驾驶 L3 级要求的同时具备了可扩展到部分 L4 级的潜力。数据来源:各公司官网、表4:2020年分品牌L2级自动辅助驾驶标配车型终端销售情况排名品牌搭载量(万辆)品牌搭载率(%)1特斯拉13
30、8,472100.00%2理想33,487100.00%3小鹏21,71379.49%4沃尔沃118,67779.32%5领克114,12867.70%6魏派48,76566.93%7丰田904,64858.13%8林肯20,34051.99%9福特53,94422.84%10别克148,71817.21%11吉利128,38012.75%12比亚迪44,03612.28%13哈弗71,4559.91%14本田149,7469.53%15宝骏21,7995.48%16长安48,1684.80%17奔驰23,3673.66%18宝马20,5203.40%19日产25,0472.20%20大众21
31、,5140.83%数据来源:高工智能汽车,注:统计口径为功能前装标配车型的终端销量。自主车企组织效率的优化或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品牌向上斜率。在技术路线及市场需求多样化的带动下,车型的迭代速度在显著加快,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能够实时根据需求变化对组织进行快速调整优化是一个基本功,中国品牌有天然优势,这将有望提升中国品牌发展向上斜率。以长城汽车为例,2015年之前其车型相对较少,为快速相应市场需求而采用的组织形式为项目组制,随车型的增加等原因后续转为矩阵式的结构以提升专业化能力,加大沉淀。2020年,长城汽车内部机制再次变革,形成了“强后台、大中台、小前台”的3.0版本的组织架构。强后台主要出政策和
32、做前沿研究,其不仅包括技术,还包括机制质量、人力资源政策、战略布局、资本运作等。大中台包括生产,同时配有财务、人力资源、技术等支持,在小前台的作战中给予及时补给和支援。以面向用户的小前台为核心,形成“一车一品牌一公司”的组织形态,打造出若干运营组织。再以吉利汽车为例,面对日益复杂的产业变化,吉利在2020年结合自身发展情况通过“断-聚-合”,针对“采购-研发-制造-营销”产业链各个环节,进行了系统性的组织变革。其中“断”,即去官僚化,放弃与业务发展相冲突的冗余组织;“聚”,是 指聚集专业化和区域化资源,进行业务整合与重组,优化并精简重复职能的冗余组织;“合”,则是组织精简与扁平化,打造平台化、
33、体系化,强化平台赋能,从而顺应环境的变化。通过梳理每一个业务板块的架构,吉利打造出一个个高效率、高行动力的团队,为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组织和团队基础。我们认为,自主车企组织效率的优化或将提升中国品牌向上斜率。图10:长城汽车历年销量(万辆)和同比增速(%)数据来源:中汽协,图11:吉利汽车历年销量(万辆)和同比增速(%)数据来源:中汽协,长期来看,走向国际化是中国品牌实现由大变强的必由之路。随着技术积累和不断突破,中国品牌汽车的产品力不断提升,同时凭借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提早布局和产业链的先发优势,新四化趋势下,中国品牌自主研发的新能源车型既有产品特色,也能保证高性价比,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34、我们预计2025年、2030年和2035年我国乘用车出口销量将分别达到111万辆、188万辆和362万辆。随国际化战略的逐步推进,中国品牌有望实现由大变强。图12:我国出口销量(万辆)和复合增速(%)预测35030025020015010050016%201520202025E2030E2035E 14%12%10%8%6%4%2%0%乘用车出口销量/左轴复合增速/右轴数据来源:中汽协,(三)新机遇下,具备何种特征的车企更易胜出?新机遇下中国品牌份额持续向上的过程中,车企或继续呈现分化趋势。具备何种特征的企业更易胜出?我们从治理结构、经营策略和理念文化方面分别总结如下图所示(同时对车企按照转型
35、发展资金来源的不同重新进行了分类作为参考):图13:新格局下更易胜出的企业特征数据来源:注:以上企业均按照中文拼音首字母排序,排序不分先后二、零部件产业链:新格局,新路径,零部件突破中国品牌的崛起离不开零部件产业链的支撑。考虑到零部件的一些主要特征(门类多,发展阶段参差不齐,技术路径多样性,变化快,不易跟踪等),我们根据上述描述的下游整车需求的变化,对零部件行业的发展进行了推演和大致的归类,并对每一类型的特征进行阐述,进而对归属不同类型下的公司的投资逻辑进行提炼和归纳,力求形成自上而下的零部件投资逻辑框架。基于中长期视角,我们认为新格局下以下3类变化、5种零部件企业发展路径值得重视:核心系统供
36、应商(Tier1) 分化为部件供应商和软件供应商。汽车EE架构变化带来软硬件解耦并加速汽车数字化,零部件产业链面临解构与重塑,我们认为:部件供应商价值或将凸显;独立软件供应商的重要性或会明显提升。零组件供应商(Tier1/2)重点关注已自主可控型和待国产替代型。在自主整车崛起及全球化配套趋势下,我们认为:已实现自主可控的零部件供应商有望依托新业务、新客户实现加速成长;核心零部件或随自主整车崛起而实现国产替代。增量供应商:随汽车产业与数字化技术快速融合,产业边界日益模糊,全新的生态服务供应商将与车企和谐相处。汽车产业正加速转型数字化产品服务, 未来汽车消费模式或伴有创新,对此后续我们将做进一步的
37、研究,在此不再赘述。 图14:中长期零部件企业趋势研判数据来源:注:以上企业均按照中文拼音首字母排序,排名不分先后(一)部件零部件价值将凸显,独立软件供应商的重要性或会明显提升电子电气架构变革驱动软硬件的逐步解耦,零部件产业链面临解构与重塑。汽车新四化发展趋势下,电子电气架构的调整成为满足电气化和智能网联汽车未来功能性要求的重要支撑。功能集成化是电子电气架构变革的核心,随ECU整合到域控制器中的功能不断增强,将催生主机厂建立更多标准来实现软硬件的逐步解耦,软件价值也将不断提升。同时,零部件价值链也将随电子系统的日系复杂和电子电气架构的功能集成化发生重塑。软硬件解耦趋势下,部件供应商价值将凸显,
38、同时独立软件供应商重要性或会明显提升。在传统供应模式下,核心系统供应商同时负责硬件和内部软件的集成,而随软硬件的逐步解耦,部件供应商价值将凸显。以LG电子的域控制器业务为例,其负责了大众座舱域ICAS3的设计,价值量相比传统的ECU集成大幅提升。同时随分工进一步专业化和行业边界趋于模糊,独立软件供应商的重要性或会明显提升。在跟踪变量和研究维度上,我们认为首先要区分零部件企业的产品类型;其次,要分析产品相应的市场空间以及未来的终局演绎,研判其终局是赢家通吃,寡头垄断还是充分竞争?最后,对产品的的不同技术路径和相应技术路径内的竞争格局进行分析,去判断那种技术路径内的更易成功并进一步锁定核心标的。结
39、合国内当前行业的发展现状和以往案例,我们认为具备以下特征的零部件企业未来更易胜出:(1)质量及成本处于领先优势;(2)公司专注且专业;(3)具备新思维和能够快速调整和落实的能力;(4)善于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具有突破与创新意识。图15:核心系统供应商(Tier1)演变趋势和投资逻辑推演数据来源:(二)已自主可控零组件供应商(Tier1/2):依托新业务、新客户实现加速成长当前分工专业化和全球化配套的趋势下,国内已自主可控的传统零组件供应商有望依托新业务、新客户实现加速成长。以福耀玻璃为例,凭借其极致成本管控下突出的盈利能力和深厚的技术底蕴,先后开拓铝饰条、天幕玻璃等新业务。公司2019年收购德
40、国SAM铝亮饰条资产,形成上下游联动,完善铝饰件产业链,进一步强化了福耀汽车玻璃的集成化能力,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有望实现加速成长。在跟踪变量和研究维度上,我们认为首先要分析公司增长的主逻辑;其次,应进一步探讨新业务和新客户的底层逻辑:(1)如果是新业务,需要判断其技术路径和业务底层逻辑是否和原有业务相通,核心观察变量是渗透率或竞争格局;(2)如果是新客户,则需要判断其选择客户的逻辑或体系是否能可持续并支撑其成长、在一个重要新客户突破的逻辑及复制这个逻辑的概率大小,核心观察变量是其新客户定位和演变趋势;最后,在研究维度上可以通过分析公司能力,横向比较公司和新业务内的竞争对手,对公司进行定性排序
41、。具备哪些特征的传统零组件供应商(Tier1/2)实现加速成长的概率更大?我们认为公司的老业务一定阶段内不能被替换是前提,同时拥有已经成熟且突破的新业务,或已经成功开拓了重要的新客户是重要特征,具备以上条件的传统零组件供应商更易胜出。图16:已自主可控类零组件供应商(Tier1/2)投资逻辑推演数据来源:(三)待国产替代零组件供应商(Tier1/2):或随自主整车崛起而突破对于当前仍主要依赖进口或外资品牌的核心零部件,我们认为随自主整车的崛起,在其对国产替代零部件厂商的帮助和扶持下,核心零部件或随后实现突破。首先我们认为有以下两种路径可实现核心零部件的国产替代突破:(1)作为中间产品,技术上跟
42、随国外竞品,但必须有愿意帮助的优质客户支持,突破概率才会更高。此路劲的优点是目标明确,但超越难度较大;(2)中国模式,创新崛起。优点是可以切换赛道去突破,缺点是缺少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影响因素不易受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考虑常规路径一,通过复盘日本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电装崛起之路来探讨其突破之路:电装前身为丰田的电气部门,1937年丰田汽车成立; 1949年电气部门从丰田独立,成立“日本株式会社电装”,仍由丰田提供资金、技术和订单方面的支持。丰田的快速发展促使电装的快速崛起,七十年代的石油危机为经济性的日系车大举进入美国市场提供契机,丰田借此进行海外扩张,同时电装也跟随丰田步伐“出海掘金”,全球化的布局让电装逐渐进入更多OEM的供应体系。图 17:丰田汽车与零部件供应商交叉持股(2016年)数据来源:汽车之家,图 18:电装源于丰田集团销售占比(单位:十亿日元)30002500200015001000500052.40%49.40% 49.10%51.20%48.70%46.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