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归园田居教案桂林市田家炳中学 蒋玲【教学设想】诗歌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鉴赏诗歌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这节课旨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对话,来实现对田园诗的把握。理清由“归”字折射出的几个问题: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从而深入体会陶渊明归隐后怡然自得的心境。【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陶渊明其人及其文。2.背诵归园田居(其一)。【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诵读,师生共同把握诗人心情的转变。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体会田园生活的情趣。【教学重点】通过诗中意象的分析体会诗人归隐
2、田园的心境。【教具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的家园,它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做“世外桃源”。这个名词出自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所写的一篇千古美文桃花源记。在这篇美文中,作者虚构了一个景色优美、土地肥沃、和平安宁的社会。世外桃源的理想世界一经陶渊明笔下流出便成了我们中国人共有的精神财富。由此可见,陶渊明以及他的作品对后世的影响之深远,今天,我们就一起再来欣赏他的另一篇作品,再次感受陶渊明的人格魅力和作品的文学魅力。诵读,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推荐一位同学朗读诗歌,老师纠正字音。羁鸟j 荫后檐yn 暧暧i 墟x 吠fi 桑颠din 樊笼fn2、
3、全班齐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三、解题今天我们学的这首归园田居也就是他退隐后做的归园田居诗一组里的第一首。1、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那么,“归园田居”这个标题的意思是?【明确】回到田园生活那题目的题眼是哪个字? 【明确】“归”3、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已经明确告诉我们陶渊明要回到田园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的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考虑的问题呢?(学生随口说,老师归纳问题并板书)今天我们就从题眼展开,通过思考下面四个问题来解读诗歌。从何而归 为何而归 归向何处 归去如何四、研读课文 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从何而归?】“尘网”、
4、“樊笼”(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1、诗人把“尘网”、“樊笼”比做什么?(官场生活)2、为什么把“尘网”、“樊笼”比做官场生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3、请同学们读这两句。【为何而归?】“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1、“适俗韵”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明确】适应仕途中繁缛的礼节限制和尔虞我诈的权势之争,诗人说自己缺乏应酬官场的气质和情操。显示了他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2、“爱丘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对田园生活的向往3、既然“性本爱丘山”,“守拙归园田” 陶渊明何以要出仕?(
5、生自由讨论)【炼字】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误”既表现了陶渊明的后悔和厌恶之情.出仕是由于(一)、生活所迫。(二)、少年时代有“大济苍生”的壮志。(引入写作背景)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成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成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他不愿同流合污,便受排挤,孤立,他固守清贫,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一去三十年”实际应该是“十三年”用夸大的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其实这一个“误”字,一误多年又何尝不是带着期望的自投罗网,在几经坎坷,在官场中碰得头破血流,看透了官场卑污之后
6、,一个误落发出了陶渊明无限的人生辛酸。这是人生幡然醒悟后的绝唱,是一位哲人看透世界后的箴言。4、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词语含义、特点、情感)【明确】“羁鸟”是笼中的鸟; “池鱼”是池塘中的鱼。特点:失去自由,失去最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只会痛苦。也暗示作者在官场就如同“羁鸟”、“池鱼”一般,失去自由。说明作者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心情,对自由的向往。小结: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5、请男同学们读这两句。【归向何处】归园田。 “守拙归园田”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过渡句。1、 田园有什么独特的景物吸引着陶渊明?写了什么景物?“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
7、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你能描绘一下画面吗?【明确】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2、问题:这些意象都是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他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描写的呢?【明确】近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远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远闻: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以动衬静,远近结合3、田园风光有什么特点?【明确】简朴、空阔、恬静、幽静、和谐、朦胧这里恬静、幽雅,空阔而简陋,一片宁静、一片和谐、一派迷茫、一派朦胧,这是美似仙境的田园,让诗人弃官归隐,流连忘返。4、诗人为何对如此平凡的茅屋、树木、鸡鸣、狗吠如此津津乐道
8、,如数家珍?诗人热爱农村生活、田园风光,尤其是在对官场生活有了深刻的反感,彻底远离官场之后对于田园生活增添了感情。从诗中的描写我们可以感觉到诗人内心的闲适自在,喜悦。他把平常的农村警务饶有兴致的写入诗句,而这些景物一经入诗,便和他的感情相互交融相互生发构成一个完整的诗境。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5、请女同学再读一遍描写田园生活的语句。【归去如何】“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因为我们没有尘俗杂事的缠绕,所以室中空寂,身心也有余。现在得以归田隐居,好像长期被关在笼中的鸟又得以重返大自然一样!【问题】体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和精神追求?【明确】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
9、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那种归后的释然、舒畅的心情。【问题】诗人归后与归前心情的对比:【明确】归前无奈、后悔 归后愉悦、豁达、释然、返朴归真【总结】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用一个词来概括叫做“返璞归真”。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识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那么我们带着这样的一种感情,再来齐读课文。五、讨论:有人说陶渊明归隐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态度,你是怎么认为的呢?(可从社会责任感、个人追求、当时的社会环境等角度思考)参考:古有“学而优则世”之说,本来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若从这个角度看,陶渊明似乎是消极避世的。然而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陶渊明的归隐是对污浊现实社会绝望后作出的一个超脱的选择。他坚持高尚的志趣是对黑暗的反叛,具有积极意义。这就是人生得有舍有得,他为了追求田园生活,追求自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卫生填埋标准制定-洞察及研究
- 采购实习期个人总结报告
- 二手乐器交易信任机制-洞察及研究
- 安全员实习生个人周总结
- plcu实习个人总结
- 2025版建筑材料加工保密合同范本
- 体验数据挖掘-洞察及研究
- 二零二五年度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建设与运营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办公楼外立面夜景照明施工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拆除工程现场监测与环境保护合同
- 儿童画课件美味早餐
- 陕西宝鸡渭滨区2025届七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5年新版三级安全教育考试试题及答案
- 银行企业文化故事课件
- DB41-T 2881-2025 水利工程水文化建设导则
- 2026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零诊)历史试卷(含答案)
- 小学二年级升三年级语文暑假作业专项练习
- 贵州省遵义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专利执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 拍卖公司员工培训考核管理制度
-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过程检查记录表-C04样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