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与应用讲解课件_第1页
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与应用讲解课件_第2页
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与应用讲解课件_第3页
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与应用讲解课件_第4页
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与应用讲解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与应用第1页,共15页。 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才达到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中心和由国内各地面站、远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建立了多种卫星应用系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系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队伍。 中国航天事业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和特殊的国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中国独立自主地进行航天活动,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

2、间里,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中国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温燃料火箭技术、捆绑火箭技术以及静止轨道卫星发射与测控等许多重要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遥感卫星研制及其应用、通信卫星研制及其应用、载人飞船试验以及空间微重力实验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第2页,共15页。航天技术的发展:青 铜 时 代: 里 程 碑 之 一 :1970 年 4 月 24 日 21 时 31 分 ,中 国 “ 东 方 红 ” 一 号 飞 太 空 。 这 是 中 国 发 射 的 第 一 颗 人 造 卫 星 ,也 是 继 苏 联 、美 国 、法 国 、日 本 之 后 世 界 上

3、第 5 个 能 独 立 发 射 人 造 卫 星 的 国 家 。第3页,共15页。白 银 时 代 : 里 程 碑 之 二 :1987 年 8 月 ,中 国 返 回 式 卫 星 为 法 国 搭 载 试 验 装 置 。这 是 中 国 打 入 世 界 航 天 市 场 的 首 次 尝 试 。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4页,共15页。黄 金 时 代 : 里 程 碑 之 三 :2003 年 10 月15 日 ,神 舟 五 号 载 人 飞 船 升 空 ;2005 年 10 月 12 日 ,神 舟 六 号 搭 载 费 俊 龙 , 聂 海 胜 两 名 航 天 员 升 空 。2008 年 9 月 25 日 21 点 1

4、0 分 04 秒 988 毫 秒 神 舟 七 号 搭 载 翟 志 刚 ,景 海 鹏 ,刘 伯 明 三 名 航 天 员 升 空 。第5页,共15页。探 月 时 代:里 程 碑 之 四 :2007 年 10 月 24 日 18 时 05 分 ,搭 载 着 中 国 首 颗 探 月 卫 星 嫦 娥 一 号 的 长 征 三 号 甲 运 载 火 箭 在 西 昌 卫 星 发 射 中 心 三 号 塔 架 点 火 成 功 发 射 。里 程 碑 之 五 :2010 年 10 月 1 日 18 时 59 分 57 秒 ,嫦 娥 一 号 卫 星 的 姐 妹 星 嫦 娥 二 号 ,在 西 昌 卫 星 发 射 中 心 发

5、 射 升 空 ,并 获 得 了 圆 满 成 功 。此 次 发 射 目 的 主 要 是 实 现 下 一 步 的 月 球 软 着 陆 进 行 部 分 关 键 技 术 试 验 ,并 对 嫦 娥 二 号 着 陆 区 进 行 了 高 精 度 成 像。第6页,共15页。航天技术的应用: 中国重视研制各种应用卫星和开发卫星应用技术,在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定位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研制和发射的卫星中,遥感卫星和通信卫星约占71%,这些卫星已广泛应用于经济、科技、文化和国防建设的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国家有关部门还积极利用国外各种应用卫星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第

6、7页,共15页。1. 卫星遥感。 中国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开始利用国内外遥感卫星,开展卫星遥感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工作,在气象、地矿、测绘、农林、水利、海洋、地震和城市建设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国家遥感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和中国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等机构,以及国务院有关部委、部分省市和中国科学院的卫星遥感应用研究机构已经建立起来。这些专业机构利用国内外遥感卫星开展了气象预报、国土普查、作物估产、森林调查、灾害监测、环境保护、海洋预报、城市规划和地图测绘等多方面、多领域的应用研究工作。特别是卫星气象地面应用系统的业务化运行,极大地提高了对灾害

7、性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使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经济损失有了明显的减少。第8页,共15页。2. 卫星通信。 中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利用国内外通信卫星,发展卫星通信技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通信、广播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第9页,共15页。3. 卫星导航定位。 中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利用国外导航卫星,开展卫星导航定位应用技术开发工作,并在大地测量、船舶导航、飞机导航、地震监测、地质防灾监测、森林防火灭火和城市交通管理等许多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中国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开始利用探空火箭、探空气球开展了高层大气探测。在七十年代初期开始利用“实践”系列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开展了一系列空间探测和研

8、究,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环境探测资料。近年来,开展了空间天气预报的研究工作及相应的国际合作。从八十年代末开始利用返回型遥感卫星进行了多种空间科学实验。第10页,共15页。2013年航空记事:神舟十号:高度:约23米重量:约8吨直径:最大直径2.9米组成:推进舱、返回舱和轨道舱发射时间: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02.666秒返回时间:2013年6月26日8时07分飞行速度:约每秒7.9公里,每小时飞行2.8万公里,每90分钟绕地球一圈飞行时间:在轨飞行15天,其中12天与天宫一号组成组合体在太空中飞行发射初始轨道:近地点约200公里、远地点约330公里的椭圆轨道交会对接轨道:距地约343公里

9、的近圆轨道神舟十号飞船航天员乘组: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任务阶段: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交会对接任务收官之战,载人飞船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定型阶段。 试验任务: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组合体飞行、绕飞等。第11页,共15页。2013年航空记事:天宫一号:2013年2月28日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表示,神舟十号预定于2013年68月择机发射,届时将承载三名航天员。2013年6月13日13时18分,天宫一号与于6月11日发射的神舟十号飞船进行了自动交会对接。16时17分,神舟十号航天员打开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舱门,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3名航天员进入天宫一号。2013年6月14日三位航天员为天

10、宫一号进行了在轨维护,包括飞行器内装饰材料的更换。第12页,共15页。2013年航空记事:嫦娥3号:2013年9月11日嫦娥三号乘飞机转运,于12日10时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013年11月26日月球车正式命名为玉兔号。2013年12月2日01时3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托举着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2013年12月6日傍晚17时53分,嫦娥三号成功实施近月制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2013年12月10日21时20分,嫦娥三号在环月轨道成功实施变轨控制,进入预定的月面着陆准备轨道。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嫦娥三号在月球正面的虹湾以东地区着陆。2013年12月15日凌晨,嫦娥三号搭载的“玉兔”号月球探测器成功与嫦娥三号进行器件分离。2013年12月15日晚,嫦娥三号拍下玉兔月球车上五星红旗画面。2013年12月20日,嫦娥三号 月球着陆区全景照片首次公开。嫦娥三号两器互拍第13页,共15页。发展航天事业意义:载 人 航 天 事 业 是 人 类 历 史 上 最 为 复 杂 的 系 统 工 程 之 一 ,它 的 发 展 取 决 于 整 个 科 技 水 平 的 发 展 发 展 载 人 航 天 是 当 今 各 国 综 合 国 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