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滕州市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第二次单元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第二次单元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第二次单元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第二次单元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第二次单元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历史试卷第 PAGE 9页,共 8 页秘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滕州五中 20212022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单元检测历史试 题2022.6第 I 卷(选择题 共 50 分)答题时,考生务必将自己的校名、班级、姓名、座号、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答题时请使用 05 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1. 大汶口文化遗址中的墓葬不仅大小不等,而且陪葬品也多寡悬殊;分布于辽西和内蒙古东部的红山文化,墓葬也等级分明,并且具有独立的女神庙、积石家和大型祭坛。这反映出A. 两者不同的文化形态和发展水平B. 出现贫富分化,社会阶层不

2、平等C. 地理环境影响着古代文明的发展D. 神权思想在古代各文明中的地位2诗经大雅生民记述了周人先祖后稷诞生的传奇故事及创建农业的事迹,歌颂了后稷功德,后稷形象实为一位神化了的英雄。这反映了西周A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B“重农抑商”的思想和实践C敬天保民的人文精神D慎终追远崇德尚贤的思想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 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 座大型魏墓,1 号墓出土铁器 65 件,其中农具占 58 件,包括嫛、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 成套铁农具有利于农业精耕细作 B. 中原地区开始进入铁器时代C. 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D. 战国时期随

3、葬品以铁器为主钱穆先生指出“中国版图的恢廓,盖自秦时已奠其规模。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 这一统一的变局还体现出A. 从血缘世袭到宗法世袭B. 从世袭政治到官僚政治C. 从宗法封建到帝制集权D. 从礼乐治理到法律治理西汉钱币使用非常普遍。到东汉,黄金退出流通领域,布帛在交换中作用日益重要。曹魏建立后,则“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北魏孝文帝时虽铸五铢钱并大力推行,但很多地方“犹以他物交易,钱略不入市”。东晋南朝币制混乱,币质不佳,钱币与谷帛并行。 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货币使用状况A. 说明人口流动不断加

4、快B. 反映君主专制日渐衰弱C. 表明中央集权亟待加强D. 根源是生产力愈发倒退6.下图分别为某一朝代初年和后期的行政区体系。前后的变化反映出A地方治理体系更加便捷高效B.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显著加强C. 全国行政区划制度完全统一D.经济发展促进行政体系变革汉初黄老之学继承了先秦道家宽大、自然、清静无为、以柔克刚等理论,同时还吸收了 儒墨学派经常探讨的仁义、道德、贤能、知识等概念。影响其思想内涵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 社会环境的变迁B. 统治阶层的态度C. 生产力发展水平D. 思想自身的演变北魏孝文帝时期政府颁布法令,规定 15 岁以上男子皆从政府手中领取露田 40 亩、桑田20 亩,妇女领取露田

5、 20 亩。受田农民以一夫一妻为单位,每年纳帛一匹、粟两石。该举措A. 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B. 限制了政府收入增加C. 保障了农民的生产时间D. 未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北齐画家曹仲达画的人物紧袖薄衫、长衣贴体、衣纹稠叠,若出水之状,人称“曹衣出水”。这种画法传自印度和西城,一度风靡北朝,但唐宋之后逐渐淡出历史舞台。“曹衣出水” 的兴衰反映了A. 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中外文化融合B. 希腊和印度文化传人后迅速本土化C. 唐宋绘画的艺术源流离断于前代D. 社会思潮变迁深刻影响艺术创作图 1 和图 2 分别是唐代“十道”分布图和“十五道”分布图。对比两图,其中的变化反映出图 1图 2A. 中央对地方监察

6、力度不断增强B. 地方行政区划日益细化C. 江南地区社会经济已超过北方D. 藩镇割据开始形成11.如表是唐宋时期商业发展的情况,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唐朝城市商业区域扩大到城外,形成草市北宋草市或集、墟在交换发达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固定的市镇A. 政府扶持市镇经济发展B. 市镇成为城市和乡村的桥梁C. 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明显D. 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12.(唐朝)王建凉州行(部分):“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驱羊亦著锦为衣,为惜毡裘防斗时。养蚕缲茧成匹帛,那堪绕帐作旌旗。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该诗反映了A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B社会治理制度完善C中华多元一体格局固化D羁縻政

7、策成效显著从示意图来看,与隋朝相比,唐朝赋役制度的进步性表现在A. 均田制下农民授田的数量上B. 唐朝缴纳的税项比隋朝要少C. 农民的生产时间更有所保障D. 缴纳田租的形态有较大进步唐代,即使家道破落人们也会在传记和墓志中追湖远祖如何显赫;宋代士大夫却不觉得贫 贱是耻辱,反而会回顾当年的艰难,激励自己和清贫士子,如范仲淹就有“断齑画粥”的故 事。这种变化A. 根源于商品经济发展B. 表明宗法观念逐渐消亡C. 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D. 体现社会主流思想改变宋真宗曾作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房不用架高粱,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

8、如簇。男儿欲 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表明宋代科举A. 推动了八股取士的形成B. 完善了中央集权体制C. 使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D. 影响了社会价值取向宋代户籍根据居民是否有不动产分为“主户”和“客户”,乡村客户“佃人之田,居人之地”。客户在某地定居满一年,即可编入当地户籍之中,甚至可以“置田以为主户”。由此 可知宋代A户籍管理制度懈怠B允许产权自由流动C社会成员身份固定D客户对主户有依附性17.如表为辽金时期关于文化与制度的相关记载。这些记载共同反映出内容出 处“辽之先,出自炎帝奇首(辽祖先名)生都庵山,徙潢河之滨辽史太祖本纪“其(孔子)道可尊,使万世景仰。”金史熙宗本纪“孔子大圣,万世

9、所尊,宜先。”辽史“诏设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翰林学士院地方)设路、府、州、县。”金史百官制A. 中原制度具有先进性B. 儒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C. 金朝改革比辽更加彻底D. 中原统治理念的扩展元杂剧作家通过戏剧中“修齐治平”实践历程来塑造理想人格,颂扬穷困环境中固穷守 志的道德品格,困厄境遇中经济天下的入世精神,以及面对艰险时知天命、尽人事的刚健人 格。据此可推断元杂剧( )A. 旨在宣泄文人不满情绪B. 标志戏曲艺术走向成熟C. 蕴含儒家精神D. 塑造英雄形象今西藏博物馆保存有两方青玉印。两块玉印虽然形制不一样,但是印文都是以八思巴文拼 写的汉字“统领释教大元国师”。元朝时期,中央政府曾赐予西藏

10、众多僧俗首领各式印章。这说明A. 西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B. 八思巴文成为唯一官方文字C. 元朝民族交融逐渐加强D. 元朝政府继续推行羁縻政策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 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 明清商帮的兴起B. 漕运事业的兴盛C. 地区经济的差异D. 棉纺织业的发展督抚起源于明朝,初为临时性的差遣官,以后逐步向常设的地方官转化。清朝建立之后, 因政治、军事的需要,不但全面继承了这一制度,并通过不断地调整,使其日趋完善,总督、 巡抚遂成为总掌地方军政要务的封疆大吏。由此可见A. 明清督抚制度的设立具有

11、偶然性B. 汉族地主渐渐掌握地方督抚实权C. 清承明制,进一步发展了督抚制D. 督抚制度加强了明清的地方治理下图是中国古代都城迁移示意图。我国古代都城的迁移出现了一个由西向东和由北向南 的趋势。该变迁着重反映出()A. 国家有效治理的现实需要B. 经济重心南移的政治影响C. 解决边疆危机的客观要求D. 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王阳明的弟子王艮,进行广泛的讲学传道。他“驾一小蒲车,二仆自随”,“沿途聚讲”,以社会为讲坛,以下层民众为宣讲对象。这A. 标志儒家学者开始关注社会B. 反映了当时生产关系的转型C. 瓦解了程朱理学的理论体系D. 推动了儒学思想趋向平民化清中期以前苏州地区重要经济指标统计表

12、(部分),据如表可推知,清代中期苏州地区糙米价格(每石)棉布价格(每匹)踹匠工资(每匹)1665 年约 400 文约 30 丈11 文1724 年约 1000 文约 3035 文约 11 文18 世纪末约 1500 文约 100200 丈约 14 文(注:踹匠是踹布手工业工人,强壮者每天可滿布 5 匹;苏州当时有匠的 2 万人。)A. 人口膨胀影响劳动力价格B.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C. 传统手工业逐渐走向衰败D. 通货膨胀破坏城市繁荣清朝在边疆地区实行朝觐制度。其中蒙、藏、维等边疆民族上层逢年过节赴京觐见皇帝 的制度称“年班”;朝廷邀请边疆民族上层至木兰行围狩猎,并于避暑山庄赐宴的制度称“围

13、 班”。这一制度的实施A. 意在促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B. 体现出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C. 有利于巩固国家大一统局面D. 保证了边疆地区的政局稳定班级姓名 考号 座号秘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滕州五中 20212022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单元检测历史 试题2022.6题第 II 卷(非选择题 共 50 分)答得26(20 分)我国古代的边疆治理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武帝元狩二年,长城从令居修到了酒泉郡。元封元年,长城又从酒泉郡修到了玉 门关,并建造了观察敌情的亭障。太初三年,又做居延塞以伸展至酒泉郡。所建亭障耸 于高岗,起伏且错落。李广利调吏士数百在轮台及渠犁屯田,

14、积蓄粮食,以供汉帝国使 者之用。不内摘编自朱鸿英雄在线:丝绸之路的开辟者和捍卫者 材料二 唐朝建立,正值突厥势力强盛。东突厥政权连年发兵,侵扰唐朝北部边地。一部分朝臣提出“请修古长城,发民乘堡障”。唐太宗明确表示反对,“突厥灾异相仍,颉利不惧而修德,暴虐滋甚,骨肉相攻,亡在朝夕。朕方为公扫清沙漠,安用劳民远修障塞乎!”贞观三年冬天,唐太宗以颉利可汗背信援助梁师都的地方割据政权为由,命李靖讨伐东突厥。贞 观四年,唐军大胜突厥。摘编自冯雨晴唐太宗安边政策与治理模式述论线封密材料三 在封建社会,“国家化”指中央王朝自上而下地对边疆地区进行控制的“一体化”整合过程。改土归流之后,新设州县土民争相纳赋、

15、当差、入学,土民所修宗谱的族规、族训中,“输国赋”“急赋税”等都是最为常见的条款。土司制度之下,土司辖区各民族文化与外界文化区隔,清王朝在改流区大力推动儒家文化精神的全面传播,但并不要求在具体文化 内容上整齐划一。以儒家文化精神为内核、多元文化内容并存的“一体多元”新文化模式逐 渐确立。摘编自莫代山改土归流与区域社会的“国家化”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汉武帝治理长城沿线的历史影响。(4 分)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讨伐东突厥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唐太宗安定北部边地的措施。(8 分)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释:概述清代改土归流的阶段特征,从“国家化” 的角度,说明改土归流的历史意义。指出清朝

16、中央设置的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名,概 述清朝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8 分)(14 分)阅读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中国每个新王朝开始时,通常都能有效地统治国家,开创一个比较和平繁荣的时期,新王朝促进了思想和文化生活,并通过派遣远征军对付游牧民族和扩展帝国疆域,保 护国家。但渐渐地,王朝由于个别统治者本人的腐化堕落和贵族集团与宫廷宦官之间的宫廷 斗争而遭到削弱,并助长了官僚机构的腐败。官僚机构的腐败加之宫廷生活愈来愈奢侈,意 味着靠生产劳动供养整个帝国组织的农民所负担的赋税更繁重了。当农作物欠收和饥荒到来 时,反抗政府税吏和地主收租代理人的起义爆发了。局部的起义会扩大为普遍的暴动旧 王朝濒临灭亡,

17、新王朝日渐来临。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 21 世纪概括材料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古代某一王朝为例,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 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16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品牌文献鲁缟汉书卷五十二韩安国传:“冲风之衰不能起毛羽,彊弩之末力不能入鲁缟。”(颜师古注:缟,素也。曲阜之地俗善作之,尤为轻细,故以取喻也。)齐纨(汉)班婕妤怨歌行:“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李周翰注:“纨素细绢,出于齐国”。)蜀锦(元)费著蜀锦谱:“蜀以锦擅名天下,故城名以锦官,江名以濯锦,而蜀都赋云:贝锦斐成,濯色江波。”材料丝绸产品是中

18、国面向世界的代表性物质生产成就。历史发展过程中,纺织业的若干著名品牌得以形成,“鲁缟”、“齐纨”、“蜀锦”等,均在历史文献中反复出现。摘编自王子今战国秦汉商品地方品牌的经济史考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丝绸品牌得以形成的原因。(6 分)在研究古代丝绸品牌时,你如何看待上述所引史料的研究价值。(10 分)滕州五中 20212022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单元检测历史答案15BDACC610BADDA 1115BACCD1620BDCAC2125CBDAC26.(20 分)历史影响:防御了匈奴;保护了内地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命财产;保障了丝绸之路的 畅通;促进了长城沿线的经济文化发展。(任答

19、 2 点即可 4 分)原因:唐朝统治受到威胁;东突厥内部矛盾重重,势力衰弱;顾虑民生,不愿意劳民修 长城。(答 2 点 4 分)措施:允许东突厥一部分人迁到中国内地;设置羁縻府州,以突厥首领为都督、刺史;设置 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答 2 点 4 分)选择阐释阶段特征:雍正年间,在西南地区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乾隆时期,大部分土司 被废,改为流官统治。历史意义: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增强了土民对国家的认同;促 进了改流区文化的交融。(8 分)选择阐释机构名:理藩院。原则: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8 分) 27.(14 分)论点:王朝伊始和平繁荣,王朝后期渐趋衰败。【示例 1】以西汉为例:汉初统治者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轻徭薄赋、减轻刑罚,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汉武帝时期,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减地方权力:实行中外朝制度, 加强皇权。经济上,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学正统地位。汉武帝还派兵出击匈奴,设河西四郡,设西域都护府,巩固加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但是汉武帝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农民陷于困苦之中。西汉后期政治日趋黑暗,土地兼并严重,赋税徭役沉重,破产农民沦为奴婢或流亡,社会动 荡不安。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