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三轮古诗文鉴赏专题复习-张可久作品精选精练_第1页
2020年高考语文三轮古诗文鉴赏专题复习-张可久作品精选精练_第2页
2020年高考语文三轮古诗文鉴赏专题复习-张可久作品精选精练_第3页
2020年高考语文三轮古诗文鉴赏专题复习-张可久作品精选精练_第4页
2020年高考语文三轮古诗文鉴赏专题复习-张可久作品精选精练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张可久作品精选精练折桂令酸斋学士 席上张可久岸风吹裂江云,迸一缕斜阳,照我离樽。倚徙 西楼,留连北海,断送东君。传酒令 TOC o 1-5 h z 金杯玉笋,傲诗坛羽扇纶巾。惊起波神,唤醒梅魂。翠袖佳人,白雪阳春。【注释】酸斋学士:贯云石,号酸斋,元代散曲家。倚徙:流连徘徊。白雪阳春:古代楚地的歌曲名,风格高雅。.下列对全曲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贯云石安排诗酒歌舞为友送行,令佳人唱曲,美人捧金杯传酒令,将当时的文士 风流表 现得十分传神。“倚徙西楼”三句,写出作者在酸斋学士处流连终日,徘徊留恋不舍离去,巧妙 体现 二人的深厚情谊。C.作品长于用典,以“羽扇纶巾” “白

2、雪阳春”入曲,语言简洁,表意含蓄,可见 作者 文学造诣之深厚。D.作品直接抒写离愁别绪,同时还融入其他丰富的情感;善于运用词家手法作曲,情景相融,别具一格。.后人评价此曲在风格上颇为清秀有力,很有“清劲”之风。请结合前三句,对此作简要赏析。(6分)答:.D。(并非直抒胸臆。这是一首送别之作。酒宴从白天一直持续到夕阳西下、夜幕降临,虽然酒席上传酒令、吟诗唱曲,十分热闹,却没有“离愁”、“惜别”等字眼,但从作者环绕“离 樽”,描写时间的推移以及所流露的对时间流逝的惋惜之情中,能感受到他那浓烈的惜别之 情。).从意象意境上看,使用“岸风”“斜阳” “离樽”等优美意象,使意境秀美中不乏豪迈壮阔。从遣词

3、造句上看,用词清劲有力,“裂” “迸”等动词富于力度;句式简短有力,读之清爽利落。从手法运用上看,虽有离愁别绪但却寄托于壮阔之景,使情思表达洒脱自然、俊逸有力。(答出两点即可,举例1分,分析2分;“清”指语言简练、给人清新、明快之感;“劲”指用词有力、意境壮阔。可以分开赏析,可以合并解说,“清劲”都体现即可。)秋怀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3、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点染出怎样的画面? “芭蕉雨声”烘托出怎样的情思? ( 5分)4、这首小令的后三句与“问我归期未”是什么关系?试从表现手法上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案3、用西风、红叶、黄花、芭蕉、雨声点

4、染出一幅萧瑟的秋景。“芭蕉雨声”烘托出作者思念家乡,辗转反侧的愁思。4、后三句并未从正面回答“归期”是否已定,而是融情于景,情景相生。北雁在霜林如醉的长空里哀啼,行人在黄花已瘦的疏篱边痛饮,把“有家归未得”的矛盾心情和“家乡何处是,忘了除却醉” 的深沉乡思作了出色表达。而秋雨打蕉,惊醒了神游故国的美梦。句句写景,句句抒情,情景高度统一。解析3.这首诗选取西风、雁啼、红叶、黄花、芭蕉和秋雨等一系列富有季节特征的 景物,渲染出一种浓深的秋意,抒发了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愁情,全诗以景衬情,以 情驭景,情景交融。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本诗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乡思情。然而这种乡思情

5、有多深有多浓?作者没有直接外露,却是以“西风” “红叶”“黄花” “芭蕉” “秋雨” 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那 么作者为什么把这幅秋景着上浓丽的色彩呢? 一想便知:衬自己浓浓的乡思情!人月圆山中书事张可久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 LC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 ?松花酿酒,春水煎茶。【注】作者平生足迹曾遍及湘、鄂、皖、苏、浙等江南各省,做过路吏、扬州民务官、桐庐典史、昆山幕僚等卑微杂职。诗眼:诗人的洞察力。.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LA.起首二句,总写兴亡盛衰的虚幻,气势阔大。诗人纵观古

6、今,视通万里。“诗眼倦天涯”,承前接后,“倦”字为后文写隐居生活埋下伏笔。“孔林”三句,铺叙千古繁华如梦的事实,意在缓解“倦”情,宽慰己心。D.下片写了山中隐居生活,既照应题目,又突出了隐居环境幽静古朴的特点。E.上片咏史,下片抒情。语言浅近质朴,含蓄蕴藉,其风格属于婉约一派。.结合上片,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6分)答案:. C、E【评分标准】以上两题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得 5分。答三项不得分。.对历史兴亡盛衰的慨叹。上片后三句描写了曾经繁盛的孔林、吴宫、楚庙现在荒凉一片。对仕途心生厌倦之情。作者仕途坎坷,只做过卑微杂职,碌碌一生。黄钟人月圆客垂虹张可久三高祠下天如镜,山色浸空蒙。葬羹张翰

7、,渔舟范蠡,茶灶龟蒙。故人何在,前程那里,心事谁同?黄花庭院,青灯夜雨,白发秋风。【注】三高祠,在吴江垂虹桥东,祀越范蠡、晋张翰、唐陆龟蒙,此三人皆功成名就而后退隐。.这首散曲的结尾三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又描绘出一个怎样的游子形象?请分别进行简要概括。(5分).这首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抒发思想感情?请选取其中两种手法结合作品进行简要赏析。(6分)参考答案:7.作者以黄花、青灯、庭院、夜雨、秋风等意象描绘出一幅秋风萧瑟、夜雨凄凉的 TOC o 1-5 h z 孤寂图景。(2分,列举意象、概括景象特点各1分)这三句描绘了一个人生失意、客居异乡、孤寂凄凉、年华老去的游子形象。(3分,特

8、点2分,身份1分。)8.用典,(1分)作者以范蠡、张翰、陆龟蒙三人功成身退的典故,(1分)表达了对古贤的追慕以及由此引起的感慨自伤之情。(1分)直抒胸臆,(1分)作者以“故人何在,前程那里,心事谁同”三句反问,(1分)直接表现了作者知音难觅、前途渺茫、无人理解的悲凉心境和孤寂情怀。(1分)以景结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1分)作者以丛菊满院、夜雨青灯、瑟瑟秋风的凄清景象收束全曲,(1分)表现了客居他乡、白发穷途的孤寂凄凉。(1分)(答出其中两种即可,每种在表述上手法名、举例分析、表达效果各占1分)。附译文三高祠下水面如镜,倒映出上方的天空。那清空朦胧的山影,也同样浸在水中。到了这里,令人怀想

9、起祠中三贤的高风:张翰因为思念家乡的弗羹,辞官回到吴中;范蠡功成身退,驾一叶扁舟遨游太湖,自在从容;陆龟蒙整日伴着煮茶的灶炉,甘做江湖上的隐翁。联想自己,故人不知何处,前途不堪想象,更无人理解心中的苦衷。庭院里菊花又开了几丛,我在昏暗的灯下守听着夜雨,任秋风把新添的白发吹动。注释垂虹:桥名,在吴江(今属江苏)东,一名长桥。桥上有垂虹亭。三高祠:吴江人于宋代所建,以纪念范蠡、张翰、陆龟蒙三位乡贤。祠在垂虹桥东。张翰:晋人,字季鹰。曾为齐王司马同召为大司马东曹掾,因为思念吴中的弗羹、妒 鱼,毅然辞官回乡。葬,一种圆叶的水生植物。范蠡:春秋越国大夫,曾辅佐越王勾践兴越灭吴。相传他功成后即以一舟载上西

10、施, 同泛于太湖之中。龟蒙:陆龟蒙,字鲁望,晚唐人。隐居不仕,以茶酒自娱。 2鉴赏这首散曲以两句景语领起,以下接连用了三组鼎足对,显得整饬凝练,气象苍古。作者擅长以词法入曲的风格,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三高祠下”两句,描绘了垂虹桥一带水平如镜, 山水相映的景色。这里不仅风光如画, 还有令人向慕的人文景观一一纪念范蠡、 张翰、陆龟蒙三位先贤的三高祠。这两句虽是纯客 观的白描,但行人(尤其是客子)到此不会无动于衷,这是必然无疑的。“弗羹”三句是第一组鼎足对。这三句将三高祠的三位祠主同与他们关系最密切的事物 并列在一起,表现了作者缅怀前贤的苍茫心绪。张、范、陆三人除了高风亮节的共性之外, 还有

11、一个显著的共同点,即他们都在故乡的土地上得其所哉。对于“客垂虹”的作者来说, 这一点不可能不使他受到强烈的震动。由“故人”三句组成的第二组鼎足对,就从历史走回了现实。这三句多含有自问的意味(“前程莫问” 一本作“前程哪里”,则三句都属问句了),却是不需要答案的。“故人何在?” 还一眼前的他孤独,凄凉,在客乡根本找不到朋友。”前程如何?” 一一漂泊的人儿掌握不了命运,还是“莫问”的好。“心事谁同?” 一一自己的乡思客愁说都说不过来,哪还能指望有人来理解和同情呢。这三句沉郁悲凉,可谓是伤心人别有怀抱。末一组鼎足对跳出眼前风景,直接回顾这一时期“客垂虹”的生活实况。“黄花庭院”见出秋寓的衰飒,“青灯夜雨”点出客夜的惨切,而“白发秋风”,更是添出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