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镇痛慢性疼痛癌性疼痛诊疗规范与流程_第1页
术后镇痛慢性疼痛癌性疼痛诊疗规范与流程_第2页
术后镇痛慢性疼痛癌性疼痛诊疗规范与流程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术后镇痛的治疗规X规X术后镇痛诊疗行为, 完善重大疾病规X化诊疗体系, 逐步实现无痛化医院水平, 改善术后患者生活质量, 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术后镇痛的基本原则1、术后镇痛需因人而异的选择镇痛方案。2、确定疼痛的强度,采用相应的镇痛方法。3、应有专人或实施术后镇痛的麻醉医师进行随访。4、术后镇痛随访重点为镇痛效果及相关并发症。5、对术后镇痛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及治疗效果评估。6、根据评估的结果,及时调整镇痛方案、药物剂量、确保镇痛效果。7、预防和处理相关并发症。具体内容: 1、实施术后镇痛的麻醉医师必须经过专项培训,掌握操作技能。掌握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 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防治以及掌握实施对象

2、的外科情况。2、术后镇痛必须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对不愿意接受术后镇痛、对镇痛观念不理解、有睡眠性呼吸暂停、药物成瘾史、觉醒障碍、循1环功能不稳定和低血容量病员以及婴幼儿不适用病人自控镇痛(PCA)。3、术后镇痛要加强监护和巡视,每 24 小时至少巡视 2-3 次,监测病员疼痛评分、心血管和呼吸参数、镇静程度、运动和感觉阻滞平面、相关副作用、查看硬膜外穿刺点等 .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提出改进意见,便以提高镇痛质量。4、有详细的术后镇痛记录,包括:镇痛方法,给药途径,所用药物包括阿片类药,局麻药,其他辅助用药,用药时间,所用药物总量和浓度、初量,单次追加量、锁定时间、持续给药速度、最大给药量

3、。5、术后镇痛应做到将副作用减到最少;预防并发症;用药个体化;保证病人镇痛满意。6、应告知手术医师或值班护士,病人及其家属,遇有下列情况应及时通知麻醉科,以进行相应处理:镇痛效果不满意;输注管道及输注泵故障,皮肤感觉进行性减退,阻滞平面上升,麻醉恢复后再次出现运动阻滞。病人进行性嗜睡,难以唤醒,供氧时SpO2 90%,不供氧时 SpO2 85%;呼吸频率 10 次/ 分。7、由麻醉科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小组为麻醉科镇痛效果评定小组,负责对本科室术后镇痛效果工作进行定期评定,每月一次,内容有分析、评价、总结及改进措施。2术后镇痛评估一、术后疼痛评估手术后疼痛( Postoperative Pain

4、 ), 简称术后痛,是手术后即刻发生的急性疼痛(通常持续不超过 7天),其性质为伤害性疼痛,也是临床最常见和最需紧急处理的急性疼痛。 疼痛评估是术后疼痛有效管理的重要环节。(一)疼痛强度评分法1、视觉模拟评分法 (Visual Analogue Scales, VAS)一条长100mm的标尺,一端标示“无痛”,另一端标示“最剧烈的疼痛”,患者根据疼痛的强度标定相应的位置。2、数字等级评定量表 (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用010 数字的刻度标示出不同程度的疼痛强度等级, “0”为无痛,“10”为最剧烈疼痛, 4 以下为轻度痛 (疼痛不影响睡眠) ,4 7 为中度痛

5、, 7 以上为重度痛(疼痛导致不能睡眠或从睡眠中痛醒)。无痛 轻度疼痛 中度痛 重度疼痛3、语言等级评定量表( Verbal Rating Scale, VRS )将描绘疼痛强度的词汇通过口述表达为无痛、轻度痛、中度痛、重度3痛4、Wong-Baker 面部表情量表( Wong-Baker Faces Pain RatingScale )由六X从微笑或幸福直至流泪的不同表情的面部像形图组成。这种方法适用于交流困难,如儿童( 3-5 岁)、老年人、意识不清或不能用言语准确表达的患者。0 2 4 6 810无痛 有点痛 轻微疼痛 疼痛明显 疼痛严重剧烈痛二、镇痛目标疼痛管理的目标是要达到:最大程度

6、的镇痛(术后即刻镇痛,无镇痛空白期;持续镇痛;避免或迅速制止突发性疼痛;防止转为慢性痛)。最小的不良反应(无难以耐受的副作用)。最佳的躯体和心理功能(不但安静时无痛,还应达到运动时镇痛)。最好的生活质量和病人满意度。4三、镇痛药物一、 非甾体类抗炎药非选择性 NSAID5 和选择性 COX2 抑制剂,原则上所有 NSAID5 药物均可用于口服患者术后轻中段疼痛的镇痛。主要口服药是布洛芬、双氯芬酸、美洛昔康、氯诺西康、塞来昔布,注射药物有氯若西康、酮洛酸、 氟比洛芬酯、 帕瑞昔布钠、 环氯化酶抑制剂均有 “封顶”效应,不应超量给药。用于术后镇痛的主要指征是: 中小手术后的镇痛 大手术与阿片类药物

7、或曲马多联合。二、 曲马多为中枢镇痛药,与 NSAIDs 合用有效应协同作用。三、 阿片类镇痛药吗啡、芬太尼、舒芬太尼四、局部麻醉药:常用局麻药有:布比卡因、左旋布比卡因、罗哌卡因、氯普鲁卡因。四、术后镇痛治疗方法的选择5术后镇痛的方式包括不同途径给予镇痛药、口服、静脉、肌肉、皮下、区域神经阻滞、硬膜外腔;患者自控镇痛( PCA),采用物理疗法、电刺激及心理治疗等技术,不同方法的多模式镇痛。患者自控镇痛( PCA)一、采用 PCA时,当阿片类药物的血药浓度小于最低有效浓度 (MEA)C时患者即可自行给药进行镇痛, PCA给药系统可有效地减少不同患者个体之间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的波动,防止药物

8、过量。不适合使用 PCA镇痛患者:年纪过大或过小,精神异常、无法控制按钮以及不愿意接受 PCA的患者。应在术前告知患者 PCA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让患者清楚自己在镇痛治疗中的作用,如:如实汇报疼痛情况及自己给药。二、PCA技术参数包括负荷剂量、单次给药剂量。锁定时间,最大给药剂量以及连续背景输注量。1. 负荷剂量:给予负荷剂量者旨在迅速达到镇痛所需要的血药浓度,即最低有效镇痛浓度,使患者的疼痛迅速缓解。2. 单次给药剂量: 术后患者每次按压 PCA泵所给的镇痛药剂量。 单次给药剂量过大或过小有可能导致并发症, 镇痛效果欠佳,6如患者积极按压 PCA泵给药仍有镇痛不完全,应将剂量增加 25%5

9、0%,如果患者出现过度镇静,则应将剂量减少 25%50%。3. 锁定时间:术后该段时间内 PCA装置对患者再次给药的指令不作反应,锁定时间可以防止患者在前一次给药完全起效之前再次给药,保证 PCA安全用药。4. 最大给药剂量: 最大给药剂量是 PCA装置在单位时间内给药剂量限定参数,是 PCA装置的另一保护性措施。5. 连续背景输注给药: 连续背景输注给药, 可减少患者的 PCA给药次数,降低镇痛药物的最高血药浓度,减少副作用,改善镇痛效果。三、PCA的分类PCA依其给药途径和参数设定的不同,可分为静脉 PCA(PCVA)、硬膜外 PCA(PCEA皮) 下 PCA(PCSA)和区域神经 PCA

10、(PCNA)。不同种类的 PCA给药量、锁定时间和选用药物等方面均有所不同。术后硬膜外镇痛一、适应症1. 胸部或腹部手术的患者。72. 下肢手术后需要早期肢体活动患者(包括主动与被动的肢体锻炼)3. 未按抗凝治疗或在术后早期也不会按抗凝治疗的患者。4. 特别适用于心功能或肺功能不全的患者。二、禁忌症 患者拒绝接收。 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目前正在或准备接收低分子肝素( LMW)H治疗的患者 菌血症患者、硬膜外穿刺部位存在局部感染的患者 存在脊柱疾患的患者局麻药和阿片类药及和 NSAID 5 联合使用时是有协同作用。在一定的X围内,硬膜外注入的阿片类镇痛药的剂量与镇痛强度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这种

11、剂量镇痛强度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安全X围,不应一味的大剂量以致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患者 PCEA,确定 PCEA的单次剂量及锁定时间需要考虑的因素:患者的病情、手术部位、穿刺节段以及药物的脂溶性、药物起效时间和药物镇痛作用的持续时间等。多模式镇痛根据不同类型手术术后所引起的疼痛强度实施多模式镇痛。8术后镇痛流程术后病人疼痛评估制定镇痛方案及配方观察镇痛效果及并发症 并发症处理进行分析、评价、总结,执行整改措施科室质量与安全控制小组每月进行镇痛效果评定,提出整改措施9慢性疼痛治疗慢性疼痛的共同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触诱发痛、感觉异常。慢性疼痛常常会伴有其他症状,如痛觉反应、情绪

12、反应、 内脏反应、 躯体反应、 运动功能障碍、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反射丧失等。慢性疼痛特别是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如焦虑,紧X、抑郁、情绪低落、失望情绪等。1、 疼痛诊疗是麻醉科业务X围之一, 三级医院及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均应建麻醉科疼痛诊疗门诊。2、 疼痛诊疗门诊工作必须有相关学科临床诊疗知识和技能的高年资麻醉科医师承担,医师相对固定,可定期轮换,以保持疼痛诊疗的业务连续性,必要时可增设护士 12人。3、 门诊应有固定的开设时间。4、 疼痛门诊应分别设定诊察室和具有无菌条件的治疗室。5、 疼痛门诊必须配备专供治疗和急救的药品、 器械。做好药品和器械的整理、增补、保管和维

13、护工作。6、 关注病人心理障碍、药物依赖和毒副作用等情况。7、 注重病史采集。8、 治疗过程严格执行医疗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常规, 有治疗方案和效果预测,可能发生的副作用、并发症向患者及家属告知,并征得同意。实施神经阻滞和微创治疗时签署知情同意书。109、 治疗过程中, 应密切观察病情演变情况和治疗效果, 治疗后对患者应观察 1530min,留观到无全身异常反应和无神经功能障碍时才准许离院。 、10、 遇有疑难病例或操作意外时, 应及时请上级医师或有关科室会诊,研究治疗方案,及时处理。治疗原则1、 药物治疗:单一药物治疗疼痛缓解率低,应合理的用药方案,应该是将针对不同疼痛机制的药物联合应用起到协

14、同作用。药物:阿片类镇痛药,非甾体类抗炎药、抗抑郁药、抗癫痫药、选择性 5-羟色胺等。2、 其它的治疗方法: 物理疗法、 心理疗法、 中医中药、 针灸疗法、经皮神经电刺激、介入疗法、微创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等多模式镇痛方法。3、 多学科协作:在慢性疼痛诊疗过程中,由麻醉疼痛科医师、精神科医师、康复科医师以及护士和中医针灸治疗师等多学科协作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疼痛评估常用的评估量表 :视觉模拟量表、数字评价量表、语言评价量表、麦11一吉疼痛问卷、神经病理性疼痛量表、神经病理性疼痛症状调查表、简明疼痛调查表、情绪评分表等。慢性疼痛的评估非常重要, 首先应重视患者的主观感受, 但也必须对疼痛强

15、度进行量化评估, 还需要综合评估和动态评估, 重视对患者的心理评估, 那些合并严重心理障碍的慢性疼痛的患者, 其人格障碍和认知类型与疼痛密切相关。疼痛评估是疼痛有效管理的重要环节。(一)疼痛强度评分法1、视觉模拟评分法 (Visual Analogue Scales, VAS)一条长100mm的标尺,一端标示“无痛”,另一端标示“最剧烈的疼痛”,患者根据疼痛的强度标定相应的位置。2、数字等级评定量表 (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用010 数字的刻度标示出不同程度的疼痛强度等级, “0”为无痛,“10”为最剧烈疼痛, 4 以下为轻度痛 (疼痛不影响睡眠) ,4 7

16、为中度痛,7 以上为重度痛(疼痛导致不能睡眠或从睡眠中痛醒)。无痛 轻度疼痛 中度痛 重度疼痛3、语言等级评定量表( Verbal Rating Scale, VRS )将描绘疼痛强度的词汇通过口述表达为无痛、轻度痛、中度痛、重度痛4、Wong-Baker 面部表情量表( Wong-Baker Faces Pain RatingScale )120 2 4 6 810无痛 有点痛 轻微疼痛 疼痛明显 疼痛严重剧烈痛由六X从微笑或幸福直至流泪的不同表情的面部像形图组成。 这种方法适用于交流困难,如儿童( 3-5 岁)、老年人、意识不清或不能用言语准确表达的患者。13癌症疼痛诊疗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

17、见的症状之一, 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初诊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约为 25%;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60-80 ,其中1/3 的患者为重度疼痛。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如果得不到缓解,患者将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患者的焦虑、抑郁、乏力、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及整体生活质量。癌痛可由多种原因导致。 根据病因主要可以分为: 癌症发展直接造成的疼痛、诊断和治疗癌症引起的疼痛、 癌症患者并发疼痛性疾病。癌痛评估癌痛评估是合理、 有效进行止痛治疗的前提。 癌症疼痛评估应当遵循“常规、量化、全面、动态”评估的原则。(一)常规评估原则。癌痛常规评估是指

18、医护人员主动询问癌症患者有无疼痛, 常规评估疼痛病情,并进行相应的病历记录,应当在患者入院后 8小时内完成。对于有疼痛症状的癌症患者, 应当将疼痛评估列入护理常规监测和记录的内容。 疼痛常规评估应当鉴别疼痛爆发性发作的原因, 例如需要特殊处理的病理性骨折、 脑转移、感染以及肠梗阻等急症所致的疼痛。(二)量化评估原则。14癌痛量化评估是指使用疼痛程度评估量表等量化标准来评估患者疼痛主观感受程度,需要患者密切配合。量化评估疼痛时,应当重点评估最近 24小时内患者最严重和最轻的疼痛程度, 以及通常情况的疼痛程度。量化评估应当在患者入院后 8小时内完成。癌痛量化评估通常使用数字分级法 (NRS)、面部

19、表情评估量表法及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VRS)三种方法。1. 数字分级法 (NRS):使用疼痛程度数字评估量表 (见图1)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将疼痛程度用 0-10个数字依次表示, 0表示无疼痛,10表示最剧烈的疼痛。 交由患者自己选择一个最能代表自身疼痛程度的数字,或由医护人员询问患者:你的疼痛有多严重 ?由医护人员根据患者对疼痛的描述选择相应的数字。 按照疼痛对应的数字将疼痛程度分为:轻度疼痛( 1-3 ),中度疼痛( 4-6 ),重度疼痛(7-10)。图1. 疼痛程度数字评估量表2. 面部表情疼痛评分量表法: 由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疼痛时的面部表情状态,对照面部表情疼痛评分量表 (见图2)

20、进行疼痛评估,适用于表达困难的患者,如儿童、老年人,以及存在语言或文化差异或其他交流障碍的患者。15图2. 面部表情疼痛评分量表3. 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 (VRS):根据患者对疼痛的主诉,将疼痛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类。(1)轻度疼痛:有疼痛但可忍受,生活正常,睡眠无干扰。(2)中度疼痛: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镇痛药物,睡眠受干扰。(3)重度疼痛: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用镇痛药物,睡眠受严重干扰,可伴自主神经紊乱或被动体位。(三)全面评估原则。癌痛全面评估是指对癌症患者疼痛病情及相关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疼痛病因及类型(躯体性、内脏性或神经病理性) ,疼痛发作情况(疼痛性质、加重或减

21、轻的因素) ,止痛治疗情况,重要器官功能情况,心理精神情况,家庭及社会支持情况,以及既往史 ( 如精神病史,药物滥用史 ) 等。应当在患者入院后 24小时内进行首次全面评估,在治疗过程中,应当在给予止痛治疗 3天内或达到稳定缓解状态时进行再次全面评估,原则上不少于 2次/ 月。16癌痛全面评估通常使用简明疼痛评估量表 (BPI) ( 见附一) ,评估疼痛及其对患者情绪、睡眠、活动能力、食欲、日常生活、行走能力、与他人交往等生活质量的影响。 应当重视和鼓励患者描述对止痛治疗的需求及顾虑, 并根据患者病情和意愿, 制定患者功能和生活质量最优化目标,进行个体化的疼痛治疗。(四)动态评估原则。癌痛动态

22、评估是指持续、动态评估癌痛患者的疼痛症状变化情况,包括评估疼痛程度、性质变化情况,爆发性疼痛发作情况,疼痛减轻及加重因素, 以及止痛治疗的不良反应等。 动态评估对于药物止痛治疗剂量滴定尤为重要。 在止痛治疗期间, 应当记录用药种类及剂量滴定、疼痛程度及病情变化。癌痛治疗(一)治疗原则。癌痛应当采用综合治疗的原则,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 有效应用止痛治疗手段,持续、有效地消除疼痛,预防和控制药物的不良反应,降低疼痛及治疗带来的心理负担, 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二)治疗方法。癌痛的治疗方法包括:病因治疗、药物止痛治疗和非药物治疗。1. 病因治疗。 针对引起癌症疼痛的病因进行治疗。

23、 癌痛疼痛的主要病因是癌症本身、 并发症等。针对癌症患者给予抗癌治疗, 如手术、17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等,可能解除癌症疼痛。2. 药物止痛治疗。(1)原则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南,癌痛药物止痛治疗的五项基本原则如下:1)口服给药 口服为最常见的给药途径。 对不宜口服病人可用其他给药途径,如吗啡皮下注射、病人自控镇痛,较方便的方法有透皮贴剂等。2)按阶梯用药 指应当根据患者疼痛程度, 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强度的镇痛药物。轻度疼痛:可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NSAID)。中度疼痛:可选用弱阿片类药物, 并可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重度疼痛:可选用强阿片类药,并可合用非甾体类

24、抗炎药物。在使用阿片类药物的同时,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可以增强阿片类药物的止痛效果, 并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 如果能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 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 轻度和中度疼痛也可考虑使用强阿片类药物。 如果患者诊断为神经病理性疼痛, 应首选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或抗惊厥类药物等。3)按时用药 指按规定时间间隔规律性给予止痛药。 按时给药有助于维持稳定、有效的血药浓度。目前,控缓释药物临床使用日益广泛,强调以控缓释阿片药物作为基础用药的止痛方法, 在滴定和出现爆发痛时,可给予速释阿片类药物对症处理。184)个体化给药 指按照患者病情和癌痛缓解药物剂量, 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使用阿片类药物时,由于个

25、体差异,阿片类药物无理想标准用药剂量,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使用足够剂量药物,使疼痛得到缓解。同时,还应鉴别是否有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性质,考虑联合用药可能。5)注意具体细节 对使用止痛药的患者要加强监护, 密切观察其疼痛缓解程度和机体反应情况, 注意药物联合应用的相互作用, 并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尽可能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以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 药物选择与使用方法 应当根据癌症患者疼痛的程度、 性质、正在接受的治疗、伴随疾病等情况,合理选择止痛药物和辅助药物,个体化调整用药剂量、给药频率,防治不良反应,以期获得最佳止痛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1)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是癌痛治疗的基本药物, 不同

26、非甾体类抗炎药有相似的作用机制, 具有止痛和抗炎作用, 常用于缓解轻度疼痛,或与阿片类药物联合用于缓解中、重度疼痛。常用于癌痛治疗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包括: 布洛芬, 双氯芬酸, 对乙酰氨基酚, 吲哚美辛,塞来昔布等。非甾体类抗炎药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血小板功能障碍、肾功能损伤、肝功能损伤等。其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用药剂量及使用持续时间相关。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日限制剂量为:布洛芬 2400mg/d,对乙酰氨基酚 2000mg/d,塞来昔布 400mg/d。使用 非甾体类抗炎药,用药剂量达到一定水平以上时,增加用药剂量19并不能增强其止痛效果,但药物毒性反应将明显增加。因此,如果需

27、要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或日用剂量已达到限制性用量时, 应考虑更换为阿片类止痛药; 如为联合用药, 则只增加阿片类止痛药用药剂量。2)阿片类药物。 是中、重度疼痛治疗的首选药物。目前,临床上常用于癌痛治疗的短效阿片类药物为吗啡即释片, 长效阿片类药物为吗啡缓释片、羟考酮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等。对于慢性癌痛治疗,推荐选择阿片受体激动剂类药物。长期用药阿片类止痛药时,首选口服给药途径, 有明确指征时可选用透皮吸收途径给药, 也可临时皮下注射用药,必要时可自控镇痛给药。 初始剂量滴定 阿片类止痛药的疗效及安全性存在较大个体差异,需要逐渐调整剂量,以获得最佳用药剂量,称为剂量滴定。对于初次使用阿

28、片类药物止痛的患者, 按照如下原则进行滴定: 使用吗啡即释片进行治疗; 根据疼痛程度, 拟定初始固定剂量 5-15mg,Q4h;用药后疼痛不缓解或缓解不满意, 应于 1 小时后根据疼痛程度给予滴定剂量(见表 1)密切观察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 第一天治疗结束后,计算第二天药物剂量:次日总固定量 =前 24 小时总固定量 +前日总滴定量。 第二天治疗时,将计算所得次日总固定量分 6 次口服,次日滴定量为前 24 小时总固定量的 10-20%。依法逐日调整剂量,直到疼痛评分稳定在 0-3 分。如果出现不可控制的不良反应, 疼痛强度4,应该考虑将滴定剂量下调 25,并重新评价病情。不良反应防治。 阿片

29、类药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便秘、恶心、呕吐、嗜睡、瘙痒、头晕、尿潴留、谵妄、认知障碍、呼吸抑制等。除便秘外, 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大多是暂时性或可耐受的。 应把预20防和处理阿片类止痛药不良反应作为止痛治疗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恶心、呕吐、嗜睡、头晕等不良反应,大多出现在未使用过阿片类药物患者的用药最初几天。 初用阿片类药物的数天内, 可考虑同时给予甲氧氯普胺(胃复安)等止吐药预防恶心、呕吐,如无恶心症状,则可停用止吐药。 便秘症状通常会持续发生于阿片类药物止痛治疗全过程,多数患者需要使用缓泻剂防治便秘。出现过度镇静、精神异常等不良反应,需要减少阿片类药物用药剂量。用药过程中,应当注意肾功能不全、高血钙症、代谢异常、合用精神类药物等因素的影响。3)辅助用药。 辅助镇痛药物包括:抗惊厥类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