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名人-法史-典故_第1页
法治名人-法史-典故_第2页
法治名人-法史-典故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法治人物1、韩非名句:法不阿贵人物简介:韩非(约公元前288年-前233年)是战国后期政治理论家,法家思想集大成者。其著述后人辑成韩 非子一书。主要法治思想:一、“抱法处世则治”的法律思想。韩菲从法与势结合的角度来论势。一方面,他认为“势治”是“法治”的前提和依 靠:“君执柄处势,故令行禁止”,只有将“法”与权力结合起来才能作到令行禁止,可见“法”离不开“势气另一方 面,他又强调“势”离不开“法”,“势治”离开了 “法”便成了依靠“贤者”的“人治”。但贤者“千世而一出”,更何 况现实中大多数君主并非“贤者”,而是“上不即尧舜,而下亦不为桀纣”的“中人之资”。如果实行“法治”,这些只 有中等才能

2、的君主们只要“抱法处势”就能把国家治理好了。二、“法与时转”的历史进化观。韩菲继承了商鞅的历史观,从发展和进化的角度观察,描述社会的进程。认为社会在 不断的发展进步,国家的法制和统治方式也就要相应做出改变,反对墨守成规,更反对复古倒退。三、“法不阿贵”思想。韩非强调“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贵匹夫”、“不避尊贵、不就卑贱”,认为要使赏罚必信,还 必须注重公平,强调不分亲疏贵贱,一律依法行施赏罚,提出了 “法不阿贵”的思想,表现了法家执法的坚决和在适用 法律上的平等要求。四、“法治”胜于“礼治”。韩非指出,仁义礼治只是有名无实的空话,用它来治国,“大者国亡身死,小者地削主卑”。 因为“仁义”是以同情

3、心为基础的,表现为施舍贫困和不忍行罚,这样必然造成“无功者得赏”,“暴乱者不止”,以至 “奸私之臣愈众,而暴乱之徒愈胜,不亡何待”他认为,只有法令刑罚才最有效,“威势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结论是:“不务德而务法”。2、商鞅名句: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人物简介:商鞅(公元前390年-前338年)是战国中期政治家、思想家、法家“法治”理论的奠基者。其主要思 想反映在商君书中。主要法治思想:一、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的思想。商鞅认为,法的作用大于仁义德化,是君主治国的关键所在。他说,仁人能够对人 仁慈,却不能使人们都仁慈;义士能够爱人,却不能使人们都相爱。所以“仁义不足以治下下”治天下只能靠法:“

4、圣 王者不贵义而贵法。”同时提出,从仁义与法的关系来看,有了仁义并不能使人们都仁义,都守法令;但有了法却可能 使人们即守法令,又仁义。商鞅认为儒家讲求的“为人臣忠、为人子孝,少长有礼男女有别”等,只不过是确立了 “法 度”之后的必然结果。所以他认为,能够破除战胜私党与奸巧,制裁、取消私议,一切按照法令办事,就能形成对亲近 的人不徇私,对所憎恶的人不加害,人们互相监督、共同打击恶人的“大治”景象,即“法任而国治。二、“不法古”、“不修令”的变法理论。商鞅以历史进化观点作为“变法”的理论根据,指出不存在一成不变的礼法, 法令制度都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他从“礼法以时而定”、“利民不循其利”、“

5、观俗立法则治”等方面,说明“变 法”、“更礼”的必然性。三、“任法”、“重信”、“权势独制”。这里的法指以刑罚为主体的法令,信指赏罚的信用,权指君主的权柄。(一)“任 法”。商鞅指出实行“法治”首先要将法令公之于众,同时各级官吏都要认真学法,并设置专门的司法官员,其次他认 为法的地位要高于君主个人,君主本人也要服从法制,做到“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 不为也”,应该明确“公私之分”,公正地行施赏罚,“赏随功,罚随罪”,“不失疏远,不避亲近”;(二)“重信”。在执 法上,商鞅强调“任法而去私议” “立法明分”,坚决执法;(三)权势独制。商鞅认为,要使君主的法讼能够顺利

6、推行, 还必须“尊君”,由君主掌握一切权力,建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休。3、慎到名句:君道无为反对身治人物简介: 慎到(约公元前395年-前315年),赵国人,是法家中最早将“道”与“法”结合起来的思想家。存 世的著作主要是今本慎子。主要法治思想:一、“君道无为”,反对“身治”慎到主张尊君集权,但并不赞成“专制”他所反对的“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指“行私”、“任智”,即依靠个人的爱好和聪明才智治理国家,其结果是有法而“其乱甚于无法”有君则“其乱甚 于无君”。二是指“身治”,即事必亲躬,什么都自己说了算;因为君主未必在智能、贤得方面就高于臣吏,在臣吏“人 多智广”的情况下,如果“国家之

7、政要在一人之心”,实行“身治”,那么必然应接不暇,力所不及,怎么能“以一人之 识识天下”。二、“立公弃私”的“公法”论思想。慎到把国家利益称之为“公”,而将包括君主与各级官吏在内的个人利益称之为 “私”。“公”是所有的人都应该遵守和维护的准则,表现为法,所以又称为“公法”“私”是违背这种共同准则的行为,表现为对法令的破坏,即“行私”。首先,慎到认为法是“至公”的准则。“法者,所以齐天下之动,至公大定之制也”, 只要掌握了 “法度”这个公正的准则,就不必依赖或者等待“禹”那样的圣贤,就是一般的“中人”也能治理好国家。 慎到认为“法”的功能在于禁止“行私”;“法之功莫大于使私不行”,“有法而行私,

8、谓之不法”。由此可见,慎到说的 “公”,即不是“共同占有”也不是“舍己为人”,而是人们共同遵循的原则或规范。慎到说的“私”,即非“私有”,亦 非“自私”,而是违背破坏法令的行为。慎到强调,对于包括君主在内的所有统治者来说,都有一个“立公”还是“行 私”的原则问题。一方面,“立天子以为天下,非立天下以为天子也;立国君以为国,非立国以为君也。”这里“为天下”、 “为国”就是“立公”;“为天子”、“为君”便属于“行私”。君主应该“立公弃私”,即抛弃个人利益,为天下、为国家 效劳。这种观点可以说是划时代的新论。4、沈家本名句:有其法者 尤贵有其人人物简介: 沈家本(1840年-1913年)是中国近代著

9、名的法学家,是清末修律过程中“法理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法治思想:沈家本从修订法律的需要出发,比较重视研究法理学。他说:“法之修也不可不审,不可不明。而欲法之审、法之明, 不可不穷其理。”他从中外法学的比较中,发现“大抵中说多出于经验,西学多本于学理”,强调经验与学理应该并重,互相结 合。修律应“参考古今,博稽中外”:沈家本的法律思想,不仅表现为对法理学的探讨,也贯彻于修律的实践当中。他全面 阐明了修订法律的根据,指出:法律应该伴随今昔形势的不同,而为之损益,不能简单袭用。特别是他把中国置于世界 的范围以内,进行考察,借以说明海禁大开以后的中国,万难固守祖宗成法而不变。否则“以一中国而与环球之国抗, 优劣之势,不言自明。民主主义法律思想:沈家本认为“各法之中,尤以刑法为切要”,应以制定新刑律为整个修律工作的起点。鉴于中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