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7年度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重点项目申报指南一、重点产业创新链结合全省重点产业规划和布局, 按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 链,围绕创新链培育产业链”的总体思路,凝炼“煤炭高效清洁 转化”等重点产业创新链,确定若干目标明确、边界清晰的研发 任务,进行全链条创新部署,以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支撑驱动 全产业链条创新发展。工业领域.煤炭高效清洁转化(1)低变质煤直接转化制高品质燃料、化学品研究内容:研究低变质煤性质对直接转化行为、 转化产物组 成-结构-性质的影响规律,低变质煤直接转化制高品质燃料、高端化学品定向(催化)转化机理及产品调控机制,探索不同转化 途径对低变质煤直接转化产物的组成与性质的关
2、联性;研发低变质煤直接转化新技术及产物提质加工新方法。考核指标:建立显微结构和分子结构相结合表征低变质煤直 接转化特性的方法,形成煤直接转化新型反应器、新工艺、新型 催化剂的技术基础。(2)粉煤热解粉焦气化分质转化关键技术研究内容:研发低变质烟煤的粉煤中低温热解与粉焦高温气 化耦合新技术及其装备。结合低变质煤定向热解与产品调控的机制,根据焦粉、焦油产物及其特性进行攻关,解决工业化示范过 程中的重质焦油凝固、结碳、油尘分离困难,管道堵塞等工程难 题。优化耦合工艺和相应热解、气化反应器,开发与耦合工艺相 配套的气体净化技术及设备,实现煤炭高效分质利用和热量的有 效梯级利用。考核指标:建成10万吨/
3、年以上工业规模热解气化耦合装 置,干煤气产量大于 2500 Nm3/h;碳转化率大于93wt%吨煤粗 合成气1700Nm3焦油收率大于葛金干储收率的 80%焦油含尘 1.0%;排放烟气中 SO2c 35mg/Nm3 NOxC 50mg/Nm3 颗粒物 10mg/ Nm3(3)中低温煤焦油组成分析与深度分离研发研究内容:研究中低温煤焦油中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及重金 属组成对其直接分离过程的影响,揭示煤焦油直接分离过程机理 及分离产物定向调控机制;研究煤焦油直接分离中硫、 氮、卤素、 碱金属及重金属迁移规律; 研发直接分离提质加工新技术,制取高品质液体燃料及高端化学品定向催化转化机理及高效催化剂。考
4、核指标:建立准确分析煤焦油组成的新方法,形成煤焦油分离及转化的新型反应器、催化剂和新工艺的技术基础。(4)中低温煤焦油分离/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内容:开发高效分离煤焦油的新技术, 研究其组成与结 构,开发新型分离装备及相应的分离工艺; 设计开发煤焦油循环 组分富集工艺,完成分离装备优化与工程放大; 开发高效分离煤 焦油中酚类化合物的新装备与新技术。考核指标:建成千克/吨/百吨/日级新型煤焦油分离装置, 族组分/单组份含量大于80%建成吨/日以上工业规模煤焦油分 离工艺。.先进集成电路制造、封装(1)面向10nm以下先进集成电路关键器件与工艺研发研究内容:面向10nm以下的新一代集成电路制造技术需要
5、, 开展硅基Ge GeSn III-V 半导体等新型高迁移率逻辑与射频器 件及关键工艺研发。考核指标:通过非硅沟道材料的异质集成,实现相同工艺尺度下器件性能提升2-3代。(2)石墨烯等新型二维信息功能材料与先进器件研发研究内容:石墨烯等二维材料在透明电极、 超级电容、高速 品体管等领域具有巨大应用潜力。 面向石墨烯等二维信息功能材 料及其器件应用要求,开展石墨烯等新型二维信息功能材料的高 性能、高尺寸制备技术以及高性能新器件与应用技术的研发。考核指标:透明电极方块电阻小于200Q/D,超级电容功率密度大于100KW/Kg(3)第三代半导体高压电力电子器件研发研究内容:面向电动汽车、智能电网等领
6、域对高压高速度电 力电子器件的需求,基于前沿的第三代半导体技术, 开展第三代 半导体碳化硅、氮化锈、金刚石等高压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技术 研发。考核指标:器件阻断电压覆盖200V-6500V,导通电流覆盖5A-30A,实现批量化生产与销售。(4)先进集成电路封装技术研发研究内容:面向移动智能终端、智能可穿戴设备对高性能集 成电路不断小型化、薄型化封装的迫切需求, 开展先进集成电路 封装与产业化技术研发。考核指标:芯片级封装(CSP、圆片级封装(WLP、硅通孔(TSY、三维封装等先进封装技术等达到国内领先水平o(5)高精度表面贴装技术研发研究内容:面向集成电路芯片表面贴装自动化设备的巨大市 场需求
7、,开展高精度表面贴装设备锡膏印刷机和锡膏检测仪的关 键技术研究和样机开发。考核指标:印刷和检测精度达到20 m;以300mm300mm印刷电路板为标准,一个印刷循环的单次运行时间不大于 12秒; 缺陷检测类型包括多锡、少锡、偏移、桥接、漏印、溅锡、拉尖 等。.人工智能(1)视觉传感与目标感知技术研究与应用针对传统视觉处理方法由于光照、非正面、低分辨率、遮光与伪装等干扰而难以奏效等问题,研究基于视觉信息的目标感知理论与技术。具体包括:研究将人的认知引入到传统智能计算, 开展基于三元空间(信息空间、物理世界和认知空间)融合的智 能计算新模式,重点开展基于三元空间的海量数据的存储、传输、 语义网构建
8、及可视化、图像/视频分析与重构、检测与跟踪分类 与识别等关键技术,最实现高效视觉信息获取、三维信息感知与 目标识别,并在产品分类、检测与安防等领域开展应用示范。考核指标:提供一套智能视觉处理 /智能语音识别算法,应 用于产品分检/安防/人机交互/教育娱乐等领域,目标感知与特 征识别率比现有产品提高 30%项目执行期内推广应用企业不少 于2家,为进一步推出智能信息处理产品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2)类脑深度学习机理研究与应用面向智能设备的全局设计与优化、机器人控制、生产管理等 领域,通过对复杂系统在多边界约束条件下的多目标优化和人脑 处理复杂问题的工作方法的研究,建立针对复杂问题的多层次智 能决策
9、模型。具体包括:通过研究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策略, 探索边界、约束及扰动对高效逼近算法鲁棒性的影响,建立能够对学习深度、稀疏度惩罚系数和权值衰减系数学习训练的监控层 算法,并在工业机器人设计、自动驾驶、生产管理、装备工艺优 化等领域开展应用示范。考核指标:建立类脑深度学习模型,提供一套深度学习算法; 结合陕西省内机器人、汽车、航空航天、能源装备、轻工产品等 领域产品和产业,开发1种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智能产品,并向2个以上企业应用示范。(3)人类意图感知与人机共融技术研究与应用针对正在到来的智能化和无人化时代,如何有效地实现人机 协调相处和共同作业是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的重要挑战,其中对人 类行为意
10、图的学习与准确判读是无人系统与有人系统协同的关键。具体包括:通过系统分析多通道传感信息之间的动态时空关联关系,综合利用交互过程中产生的认知活动数据,通过吸收目前人类对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 结合最新的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 理论,对行为数据与其内在意图之间的映射规律进行建模,准确判读与学习人的行为与运动意图, 进行多模态高效交互的关键技 术;并通过人机共融实验进行测试与改进,进一步在生产现场进行示范应用。考核指标:建立包括人类面部表情/动作行为/语言语气等状 态及其变化的意图感知模型; 开发1种能够实现人机深度交互的 人工智能产品;开发1种人机共融与协同作业的应用; 实现2个 以上企业的应用示范。(
11、4)基于多源数据的复杂环境感知与智能决策研究及其应 用针对移动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下的自主定位与导航问题,以及目前研究大多局限于室内结构化环境或必须具备北斗/GPS等不足,开展决策规则的鲁棒性和复杂环境感知技术研究。具体包括:通过对非结构环境下的传感器适应技术,以实时获取高保真的可靠数据;研究各种环境探测传感器获取的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算 法,研究基于人脑认知科学的人工智能学习理论,建立环境主动感知的类脑决策模型。考核指标:建立针对1-2种应用的环境主动感知的传感器框 架模型/开发相应的生物传感器;针对上述应用,提供 1套环境 识别与决策算法;针对作业现场巡查、家政服务、教育医疗、自动驾驶等领域开展不
12、少于 2家企业的应用示范。(5)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人类的主观感知系统与虚拟现实场景的关联关系,实现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和加速度感等多种感觉通道对虚拟世界的 感知,或通过移动、语音、表情、手势及视线等最自然的方式与 虚拟世界交互,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具体包括:综合目前在虚 拟现实理论研究方面的难点与现场需求,开展语音语义识别、大数据高效存储与特征提取、 环境智能感知与决策、场景再现等技 术研究,开发满足人们某种特定需求的虚拟现实产品,并开展应用示范,为虚拟现实的大规模应用与普及提供基础。考核指标:针对工程领域的虚拟设计与仿真、教育娱乐、医 疗培训、模拟驾驶等领域
13、,开发 1种虚拟现实产品;在上述领域 2家以上企业开展应用示范。.工业机器人整机技术与集成应用利用我省在航空航天、汽车及零部件、电力装备、能源装备 等领域的雄厚基础,以产业化需求为牵引,开展工业机器人集成 应用技术研究,培育我省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产业。(1)面向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集成应用 (限企业中报,针对 不同领域应用支持若干项课题)面向汽车白车身制造、涂装与装配过程,以及汽车零部件制 造与装配等应用,开展机器人集成技术研究。具体包括:根据机 器人工作特性规划工艺需求, 提出机器人集成应用方案; 研究集 成应用可靠性保障措施,以及故障快速排除技术与机制; 开展应用示范。考核指标:在汽车工业领
14、域,配合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开发整套工装夹具及生产辅具;建立 1条机器人集成应用生产线,开展应用示范;生产效率和产品一致性提高20%Z上。申报条件:限以企业或企业联合体中报。(2)面向陕西制造业的机器人集成应用 (限企业中报,针对 不同领域应用支持若干项课题)面向陕西其他制造业,开展机器人集成应用示范技术研究。具体包括:研究具体领域和具体产品的工艺需求,评估机器换人的损益;结合机器人的特点,优化产品制造装配工艺,制订机器 人集成方案;还要研究机器人应用的可靠性保障措施,以及故障快速排除技术,并开展应用示范。考核指标:在陕西其他制造业领域,配合工业机器人集成应 用,建立1条机器人集成应用生产线,
15、开展应用示范;申报行业 标准1项;生产效率和产品一致性提高 20%Z上。申报条件:限以企业或企业联合体中报。(3)重型大臂展移动机器人技术及应用针对航空、航天、汽车等陕西省重点制造行业中的大型零部件或整机的装配任务,开展大臂展重型移动机器人技术研究。 具 体包括:移动平台的设计优化和精准定位技术;机器人多冗余关 节结构优化设计技术;大臂展机器人末端精度和动态稳定的柔顺 控制技术;基于视觉测量的大臂展机器人末端调姿技术;重型大臂展机器人末端组件可重构技术。 将该项技术的研究可为陕西航空航天领域的大部件装配和总装提供技术支持,并开展应用示 范。考核指标:建立重型大臂展移动机器人设计模型与结构分析;
16、研发移动平台和机器人本体的关键技术;开发1-2套大臂展移动机器人样机;在1-2家企业开展应用示范。(4)工业机器人与数控机床整合技术与应用(限企业中报,针对不同领域应用支持若干项课题 )立足陕西数控机床优势,研究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集成技 术,开发具备成套装备配套能力的数控机床产品。具体包括:研 究不同领域、不同工艺对数控机床与机器人成套化的需求特点, 制订针对机器人集成约束的数控机床接口标准,形成新的数控机床设计规范;研究数控机床与数控机床成套化装备方案,并开展应用示范。考核指标:提出1-2项数控机床上线与并网的接口规范与设 计标准;开发1-2种能够与机器人直接连接的数控机床产品及其 辅件;
17、在2家以上企业开展应用示范。(5)工业机器人运动精度与动态特性检测技术与应用面向工业机器人大规模应用过程中出现的深层次共性技术 问题,开展前期研究以提高陕西省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技术水平。 具体包括:工业机器人各运动关节装配误差、几何误差以及运动间隙等误差的传递引起机器人末端较大的运动与定位误差,通过研究基于高速双目精确视觉等非接触式的机器人运动精度快速 检测技术,机器人末端运动轨迹误差、运动稳定性等动态特性检测技术,并将运动精度与动态特性检测技术用于机器人运动误差 的反馈与精度优化中,从而提升工业机器人末端运动精度与动态 稳定性,将该项技术与陕西工业机器人研发与应用相结合,推动产业化发展。考核指
18、标:建立工业机器人静态精度高效检测方法;提出机器人运动性能和动态性能的评估方法与标准;开发1-2种机器人性能测试装置;在1-2家企业开展应用示范。(6)工业机器人智能设计与控制技术研究及应用针对工业机器人由于自身模型时变对精度的影响,开展实时状态检测与识别技术,以及智能控制技术研究,全面提高机器人 的动态性能与精度。具体包括:研究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机器人 机电控联合仿真与优化设计方法, 研究机器人各臂的物理参数优 化技术;重点攻克变参数强耦合的机器人智能控制技术,以及自适应补偿算法,建立不依赖人工经验的机器人控制参数整定方 法;针对具体应用,开发并优化整机产品,并开展应用示范。考核指标:建立工
19、业机器人智能化设计方法;提出工业机器 人智能化控制算法;申报1项行业标准;开发1-2种工业机器人 产品;在1-2家企业开展应用示范。申报条件:限以企业或企业联合体中报。5 .“互联网+”装备制造(1)动力装备全生命周期智能设计、制造及云服务关键技 术研究与应用针对目前复杂动力装备智能制造存在服务模式不清晰、系统保障碎片化和集成、智能度不足等问题,开展以动力装备数字化 智能制造、全生命周期监测诊断技术、维修备件服务支持技术、 托管服务支持系统集成技术为基础的面向全生命周期的复杂动 力装备运行与维护数字化制造服务平台构建及标准体系建设方 面研究工作。具体包括:提出适用于复杂动力装备的可持续改进 的
20、数字化智能制造及智能服务保障体系的新思路和模式,将智能设计、数字化车间、运维云服务有机地集成与互联互通,满足动 力装备全产业链的用户需求。并开展应用示范。考核指标:开发1套包括智能设计、数字化车间和运维云服 务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提出互联网 +服务的行业标准1项; 生产效率提高20%Z上,成本降低10%Z上。申报条件:限以企业或企业联合体中报。(2)互联网+装备制造智能产品远程服务系统开发及应用示 范(限企业中报,针对不同领域应用支持若干项课题 )以汽车制造、缝纫设备、印刷包装、输变电装备及其他制造 业产业链为对象,研究服务化制造对制造资源共享和集成的关键 技术。具体包括:通过网络化协同信息
21、服务技术、制造物联技术、 全生命周期的数据管理技术的深入应用,建立高可靠、高精度的嵌入式远程状态检测系统;通过计算机和智能终端设备连接 Internet 服务器,实现对产品的远程数据采集、参数标定和故 障诊断等功能,解决装备制造业智能产品远程服务困难,人工和时间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针对上述领域和需求,开展应用示范。考核指标:针对汽车制造、缝纫设备、印刷包装、输变电装备等领域,开发1套基于互联网的远程诊断与运维系统;提出 1 项行业标准;产品维护成本降低 20%Z上。(3)面向特种行业安全生产的智能控制与远程监测技术研 究及应用(限企业中报,针对不同领域应用支持若干项课题 )针对冶金矿山、危险品
22、制造、特殊环境等对安全生产的需求, 利用工业互联网技术构建远程监控系统和云服务平台,通过对生产环境和设备状态特征的提取理论研究,实现对现场生产设备、 仓储和物料转移等工艺的智能控制。具体包括:通过大数据挖掘云服务,支撑云计算、云存贮、云模型和诊断等具体业务,实现 对危险品和危险状态的有效监测以防止事故的发生,重点是煤矿瓦斯、突水及冲击地压等动力灾害威胁的监测与预防,危险化学品和易燃易爆品生产中危险品浓度和设备安全状态的监测与预 防等,全面提高陕西安全生产技术水平。考核指标:针对冶金矿山、危险品制造、特殊环境等安全生 产需求,开发1套基于互联网+的远程监控系统;提出1项行业 安全监控标准;事故发
23、生率降低 25%Z上。申报条件:限以企业或企业联合体中报。(4)基于CPg物联网的智能生产系统研发与应用 (企业牵 头中报)针对现有行业中数控装备种类多、单机作业信息化水平低、 设备管理难等问题,研究如何通过多种数控系统的联机通信平台 建设、多系统信息化监控建设,以实现生产车间加工过程的自动 化监控。具体包括:在现有制造执行系统的基础上,将 CPS物联网技术与生产系统进行有机结合,重点突破底层制造资源的智 能化建模、生产系统运行过程的主动感知与动态优化能力,提升生产系统的透明性、智能性、主动响应性和高效协同性,并在复 杂装备行业中进行应用示范。考核指标:提出车间级和企业级生产信息互通互联模型与
24、接 口规范;开发基于cps勺智能生产管控系统i套;实现i年以上 的应用示范,生产效率提高 20以上%成本降低10原上。申报条件:限以企业或企业联合体中报。(5)面向互联网+和云制造的设备控制系统开发、 远程诊断 服务与应用(限企业中报,针对不同领域应用支持若干项课题 )针对目前专用装备及生产控制系统大都处于信息孤岛的现状,面向未来网络化和信息化需求, 开发能够互联多种设备的控 制系统。具体包括:开发包括WIFI、移动网络和有线网络的网络化功能,提供远程下单、工艺参数调整与优化、运行状态监控 与云存储、远程多机管理、远程故障诊断、历史数据挖掘、保养 维修提醒、产品缺陷管理等功能,从而为客户提供更
25、为及时高效 的服务,同时节约设备调试与维护的人力成本与时间成本。考核指标:针对陕西制造装备领域 2-3种具体产品,开发具 备WIFI、移动/有线网络互联的控制系统产品;提供基于互联网 的设备运行状态监控和维护功能和软件产品;在2-3家以上企业实现应用,维护成本降低 10犯上。申报条件:限以企业或企业联合体中报。(6)基于无线供电技术的互联网 +机器人巡检系统针对变电站巡检、高压线路巡检、管道巡检以及皮带输送机的巡检等领域需求,研究互联网与移动机器人互联技术,以实现无人化操作。具体包括:通过在行走设备上搭载检测传感器,并 将检测到的信息通过远程传输到监控中心;并通过数据处理算法和大数据挖掘技术,
26、实现对典型状态和故障特征的提取与自动分 析对比;同时针对机器人的长时间工作而引起的供电问题,开发满足机器人行走和检查仪器与传感器用电需求的无线供电装置; 开发基于无线网络的机器人远程传输系统和云监控平台,构建互联网+机器人巡检系统,实现对生产过程和对象状态的智能监控。考核指标:提出机器人与移动互联网的接口规范与标准; 开 发1套移动机器人无线充电装备;开发 1套互联网+机器人巡检 系统产品;在2个以上企业实现应用示范。申报条件:限以企业或企业联合体中报。(7)变压器绕组变形片+网上在线监测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内容:研究变压器绕组变形在线监测方法及硬件实现的关键技术,集成激励产生、控制、检测、通信
27、、运算及分析功能 于芯片中,研制出片上+网上在线监测系统装置, 并使之微型化。 具体包括:片上扫频信号发生及其功率放大器关键技术;扫频模块与数据采集模块的片上集成关键技术;在线监测网络通信与控制的片上集成关键技术;在线监测装置、系统软件及应用规范; 变压器绕组变形在线监测装置在智能变电站应用方案。考核指标:扫频信号1kHz1MHz精确度高于0.1%,每个周 期内的扫频点数大于100个;扫描信号功率放大器输出幅度 Vp-p为+50V-50V,功率100W 5路并行转换数据输出 A/D模块,且 每路A/D的分辨率不小于12bit ;变压器3相绕组、扫描和振动 信号的本地和网络实时监测。.新能源汽车
28、用动力电池(1)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的高性能正极材料研究内容:为了满足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其动力电池的 能量密度和充放电循环次数需要相应地不断增长。目前磷酸铁锂材料是应用于电动大巴正极材料的优选材料,具有充放电循环稳定性高、充放电速度快等优点,但是其工作平台电压低(3.2V),导致电动大巴的电池组需要串联的单体电池数太多,一方面增加了电池组的内阻,增加了电池组自身发热的能量消耗,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电池组的管理难度, 因此需要开发高电压的新型正极材 料。银钻镒三元材料是应用于电动轿车正极材料的优选材料,具有工作平台电压高(3.6V)、能量密度高等优点,但是针对续航 里程不断增加的需求,仍然需要开
29、发更高能量密度的新型正极材 料。具体开发的新型正极材料包括:高电压型新型正极材料的选型与产业化;超高放电容量的新型正极材料开发与产业化;考核指标:公斤级高电压型新型正极材料的平台电压4V,放电容量 130mAh/g,循环1000次后容量保持80%公斤级超 高放电容量的新型正极材料平台电压 3V,放电容量 250mAh/g,循环1000次后容量保持80%(2)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的高性能负极材料 研究内容:为了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其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需要相应地不断提高。除了开发高能量密度的正极材料 之外,高容量的负极材料同样需要开发新材料。目前负极材料主要有人造石墨、天然石墨、介孔碳微球等
30、碳材料,具有充放电循 环稳定性高、首次库伦效率高等优点,但是其充放电容量较低(约 300mAh/g),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池的能量密度,从而影响 了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因此需要开发高充放电容量的新型负极 材料。考核指标:研制出公斤级充放电容量500mAh/g,首次库伦效率 80%循环1000次后容量保持80%勺新型负极材料。(3)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的高性能电解液研究内容:为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其动力电池的能 量密度需要相应地不断提高。开发高能量密度正极材料的方法之 一是通过提高正极材料的工作电压, 但是随着正极材料工作电压 的提高,电池的自放电现象增加,电池的循环稳定性下降,从而 影
31、响了高电压正极材料的应用推广,因此开发具有高电化学电位窗、高稳定性的高压电池电解液具有重要的意义。考核指标:高压电池电解液的电位窗4.8V,电导率6S/cm。(4)新能源汽车用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研究内容: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研究动力电池的制 造工艺,掌握不同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材料的匹 配特性,开发出高能量密度的动力电池。考核指标: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220Wh/kg,循环1000次后能量保持80%.信息感知(1)微小型雷达关键技术及设备研制研究内容:为推动雷达技术在民用领域的产业化推广应用, 研究微小型雷达关键技术,研制试验样机。具体包括:低成本微 小型雷达系统技术,雷达射频
32、系统芯片技术,雷达天线和功率模 块高密度集成设计技术,宽带雷达波形产生及处理技术, 微小型 多发多收雷达系统技术。考核指标:8mnM段500MH缰达系统样机,重量小于1000g, 对汽车探测距离150F 体积小于15cmx 5cmx 2cm.(2)车联网通信网络体系架构研究内容:着重研究大规模无线自组织接入网络体系架构和 路由技术、多址技术、网络管理技术及无线网络感知、重构和异 构融合等关键技术;通过研究综合利用系统的时间、 频率、空间、 多用户等资源的宽带无线通信传输新体制,协同传输的理论和方 法,认知无线电等技术,从而实现提高功率利用率和频带利用率 的目标;充分利用新型通信技术快、可靠的优
33、势,弥补传统交通 技术的缺陷,以达到提高通信网络整体性能、 端对端服务质量和 效能的目标。考核指标:开发车联网通信网络体系架构和通信协议,支持 高速路和城市环境中的文本、语音、视频等基本业务,提升业务 可靠性和时效性,保证安全类业务可靠性逼近100%平均时延至ms量级。(3)车联网群智感知与信息安全的关键技术研究内容:为了提高车联网的感知效率和信息效用,需要研 究进行车联网智感知与服务的规划和关键技术,同时由于传统互联网、物联网以及车联网本身的安全问题,需要研究车联网信息安全的关键技术。具体包括:形成从顶层任务发布与任务分解, 到底层局部的任务执行,再到数据集成和数据报告的服务框架, 建设可以
34、提供公共感知服务的统一感知大数据中心。为形成统一的安全保护体系研究车联网的数据传输和消息交换标准,研究解决车联网节点数量庞大导致的大量数据拥塞问题;研究解决行驶车辆中感知节点遭到攻击破坏问题。考核指标:研究设计车联网感知大数据中心,可以提供城市 级、城市区域级的公共感知服务。 制定针对车联网的数据传输和 消息交换制定标准,对于形成统一的安全保护体系具有可行性。 研究车联网信息安全的解决方案, 可服务于城市级的车联网安全 运行。(4)多源信息深度关联研究内容:研究多源异构数据的高层特征提取方法,通过将 多源数据映射至共同的子空间, 实现统一的信息表示和组织, 形 成高维数据的有效表达;在此基础上
35、,根据数据内在属性,深度 挖掘数据相互关联关系,聚合多源异构数据,从而有效融合多源 信息,形成多层次、跨学科的知识图谱;建立多源信息的高效索 引和深度查询机制,实现数据跨模态、多维度的结构化组织和快 速有效检索。考核指标:建立海量多源信息的统一特征模型,设计一组有 效的深度关联学习算法,形成海量多源信息融合的系列国家标准 和规范,提出一套针对海量、异构、多源数据的评测基准和测试 工具;建立面向特定领域的知识图谱,设计一套高可靠性、高扩 展性、高可用性、高可维护性、高有效性的索引机制和深度查询 算法,数据规模达到 EB级别。(5)基于多源传感器的人体动作识别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内容:针对现有单一传感
36、器对人体动作感知的局限性, 探索采用包括穿戴式的加速度传感器、视觉传感器、深度视觉传 感器组成多源传感器识别方法。 具体包括:时间序列的加速度特 征、视觉特征和深度视觉特征提取技术,混合特征张量表达快速 求解技术,发展多源传感器高效特征学习理论;在多视角特征降维学习、多视角特征选择方法研究、噪声数据抑制的基础上,发 展多源传感器的特征层融合技术;针对动作分类决策层融合开展 基于多质量评估标准的加权集成学习研究、全局与局部优化的集成学习研究。考核指标:(1)利用多源传感器获取不少于 1000个对象的 常见人体动作数据,以及完善模型评测平台; (2)研制完成人体 动作识别模型评测平台,提供特征层、
37、决策层的模型接入方法。(6)跨模态舆情感知研究内容:对于社交网络上的跨媒体热点事件,本项目拟研 究不同网络平台上的热点事件的共生性和互补性等特点,挖掘全局事件和独立局部事件,跟踪每个阻断网络内的事件发展轨迹,解决热点事件感知中的信息不对称性问题。人类认知空间中的情感生成的复杂过程,特别在视觉内容的不确定性与描述的多义性 情况下,拟研究基于中层概念检测的视觉本体属性特征,通过整合多模态情绪信号,实现更为精确且符合人类认知的跨模态舆情 感知技术。考核指标:构建一个基于社交跨媒体大数据分析的热点事件 监控的应用示范平台。.下一代无线通信技术研发(1)超宽带天线关键技术及研制研究内容:超宽带技术是无线
38、通信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超宽带天线理论与实现技术成为超宽带无线系统研究的一个 重点。研究超宽带天线关键技术,研制出超宽带天线并通过实测, 具体包括:加载无源贴片的超宽带天线技术; 小型化超宽带天线 技术;具有禁带特性超宽带天线技术;渐变缝隙超宽带天线技术; 超宽带天线建模仿真技术和测试技术。考核指标:研制出超宽带天线,天线电压驻波比小于2的带宽大于3个倍频程,天线方向图、增益满足相应无线通信系统的 指标要求。(2)支持高容量、低时延、大连接的融合型网络架构研究 研究内容:完成下一代通信网络架构、网络功能实体、接口和协议栈的总体设计;实现无线网络资源虚拟化管理、完成基于 统一信令的4G/5G
39、/WLAN线融合机制、多连接传输技术、统一 的无线接入网资源管理、 无缝的移动性管理、控制承载分离技术 等关键技术。基于上述关键技术,完成支持多连接、无缝移动性、 智能业务感知的新型无线接入网的原型开发及功能验证。考核指标:支持多网络紧耦合,支持即插即用的灵活部署与 组网,支持低时延业务本地处理的 5G新型无线接入网架构及协 议设计;业务端到端时延可减低到10ms量级,回传链路资源需求可减少50减上,移动性导致的业务中断时延可下降至ms级。(3)新型多址接入技术研发与验证研究内容:研究可有效提升系统频谱效率和用户接入能力的 新型多址接入技术,突破有效降低系统接入时延、简化系统实现 复杂度的关键
40、技术,并能够适用于多种典型应用场景, 完成实验 验证。具体包括新型多址技术的码本设计,调制、编码、低复杂 度检测算法、信令流程设计,提出完整的新型多址技术方案;分 析基于该新型多址协议的网络传输容量(bit/s/Hz/m2 ),提出逼近容量的高效资源管控机制。考核指标:在组网条件下完成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主要技术 场景下的性能测试,与同等配置的LTE系统相比,下行小区频谱效率提升30减上,上行用户接入能力提升 200姒上(小区频谱 效率提升100%Z上)。(4)面向高精度室内定位的下一代信息技术研发研究内容:针对 5G网络室内密集组网环境,开展室内高精 度定位关键技术研究,完成面向高精度室内定位
41、5G系统的系统架构、空口定位方案、定位信号设计,完成整体技术方案、关键 技术与算法的性能评估,研发亚米级高精度室内定位系统仿真平 台和原型验证系统,推进室内定位技术国际标准化。考核指标:针对典型室内密集网络环境,提出克服多径效应、 组网干扰、低精度品振等非理想因素造成定位性能恶化的技术, 实现室内水平和垂直维度的亚米级高精度定位;研发5G亚米级室内定位原型样机与试验验证系统, 在典型室内定位场景下完成 定位技术性能测试,水平、垂直维度的累计概率分布定位误差小 于 0.5 米 67%(5)高宽带频谱测量监测分析仪研发研究内容:攻克大动态宽带信号高速采样、多通道并行采样 数据动态重构、宽带信号并行
42、数字检波等关键技术,研制高速、 宽带频谱测量监测仪,开发实时接收、分析等软件,形成具有自 主知识产权、功能健全、质量稳定可靠的频谱测量监测分析仪。 并在此技术上开展工程化开发和产业化开发,解决质量可靠性和产品化问题,形成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 为复杂电磁环境效应快 速测量评估提供关键技术支撑。考核指标:频率范围25 Hz3.0GHz、25 Hz6 GHz 25 Hz 25 GHz;分辨率带宽符合 CISPR16-1 1和GJB 151B的分辨率 带宽;实时分析带宽50MHz 30 MHz1 GHz频段的测试速度 较传统频谱测量接收机提升千倍以上;环境适应性、电磁兼容性和安全性均满足GJB3947
43、A 2009中对三级设备的相关要求。发 明及实用新型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3项,EI以上相关论文3 篇,技术标准2项,项目验收后三年内产值达到1000万元。申报条件:限以企业或企业联合体中报。.光通信及光传感(1)光纤放大器技术研究内容:光纤通信正朝着超高速、超大容量、超长距离(简 称“三超”)系统方向飞速发展,如何对该系统中微弱光信号进 行光到光无畸变放大已成为制约该系统发展的难点。运用多种光放大技术的混合光纤放大器技术有望解决这一难题,获得较宽的增益带宽以及平坦的增益谱,实现波分(或频分)微弱光的光-光放大。尽管此技术已经有所进展,仍有许多难点需要突破,具体 包括:三超系统中各种新型光纤(如
44、光子晶体光纤、高非线性光 学效应特性光纤)中的信号衰减特性、偏振特性、非线性光学效 应特性等研究和测量;基于各种光电子效应(包括非线性光学效 应)的光放大理论研究及仿真;放大器结构设计、参数测量、生 产工艺和典型应用。考核指标:研究光放大技术理论模型和方法适用于“三超” 系统要求,其工作速率大于 4000Gbit/s ,增益大于15dB,增益 带宽大于100nmi增益平坦度小于 0.8dB,能支持飞速发展的三 超系统和宽带互联网应用。(2)全光网络波长转换器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类)研究内容:全光波长转换技术是未来400G/1T&Beyond超高速光通信系统以及全光交换系统中的一种关键技术,是系统
45、扩 容、提速、组网的基础性关键技术。利用非线性光学效应来实现 全光波长转换已经成为研究热点,可望形成实用技术并形成产 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研究的内容包括:各种新型光纤(如光子晶体光纤、高非线性光学效应特性光 纤)中的光波长转换特性理论研究和仿真;全光波长转换器结构设计、参数测量、生产工艺和典型应用。考核指标:全光波长转换的工作速率大于 400Gbit/s ,消光 比大于6dB,波长转换范围50nmi Q因子大于5,波道数不少于 2。(3)光纤神经元网络技术研究内容:光纤神经元网络基于神经元网络理论,结合各种 新型光纤(如光子晶体光纤、高非线性光学效应特性光纤)中的 光学
46、效应和相关电子技术,研究设计多种光电混合的单阈值或多 阈值神经元及其互联组网的具体实现方案,为未来人工智能和智能互联网开辟新的思路。 具体包括:单个光纤单阈值神经元实现 二值逻辑中的“与”、“或”、“非”基本运算;非精确逻辑(如模 糊逻辑)和多值逻辑的光纤实现理论和技术;突触的光纤实现和 技术;存储权值的调整;多阈值光纤神经元实现异或运算;全加 运算多阈值光纤神经元网络的实现等等。考核指标:设计出基于光纤中光学效应的多阈值神经元。把 基于光纤中光学效应多阈值神经元和各种数字逻辑相结合,提出分析理论并给出实现技术方案。(4)特种光无线通信大气模型的研究研究内容:自由空间光通讯 (FSO Free
47、 Space Optics) 已 经广泛的应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可见光通信在室内短距离、 紫 外光和蓝绿光通信在军事保密等通信领域有着可以预见的巨大 潜能;被誉为信息高速公路“最后一公里”的接入网已经开始应 用自由空间光通讯技术。 特种光大气传输理论、 通信信道分析与 建模可以为以上自由空间光通讯应用技术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具体包括:大气的吸收特性、散射特性、大气湍流对通信的影响 以及大气对特种光的衰减作用;视距传输模型与非视距单次及多 次传输模型的研究;大气传输信道特性中散射模型的研究,以及相关的仿真及测试技术。考核指标:研究可见光通信在室内短距离、紫外光通信、蓝 绿光通信中的通信特性测试技
48、术及测试装置,实现大气的吸收特性、散射特性、大气湍流,以及大气对特种光的衰减特性;实现 模型的仿真及测试。(5)特种光调制及信号检测技术研究内容:为有效提高光功率利用效率、带宽效率及抗多径 散射效应等系统性能,需要研究适合无线光通信的调制技术和在 噪声影响下的自适应信号检测问题。结合特种光传输信道理论模型,建立一套综合评估无线光通信调制技术性能的数学模型。具体包括:不同调制方式的功率需求分析、带宽需求分析、误码性 能分析;无线光通信中自适应最优门限检测器设计;无线光通信衰落分布模型的自适应选择,同时根据选择的模型对信号进行检 测。考核指标:从通信距离、传输速率、发射功率等方面测试本 调制方式下
49、通信系统的误码性能。要求实现长距离、高速度传输 信息时,误码率低于10-4。相关说明:实施年限为 5年。(6)新型光电功能材料制备及其在信息传感领域中应用研究研究内容:针对信息传感技术领域中光电传感器件对发光性能优越的信息功能材料的实际要求, 通过探索发光材料的制备方 法,制备形貌及尺寸可控的三基色荧光粉;系统研究镯系掺杂纳米发光材料可控制备工艺,揭示其反应过程及合成机理;阐明调 控化学成分、元素掺杂、微结构对掺杂纳米发光材料的相结构、 荧光辐射机理的影响规律,为实现高效率、高色纯度的发光材料 开发及工业应用提供实验支持及理论模型。考核指标:建立新型发光材料的样品合成工艺方法,能够制 备出发光
50、材料尺寸:10nme size w 10以解 发光效率不低于 20% 色纯度接近于 1,发射中心波长包括:448nm, 532nni 653nm 建立光电信息功能纳米材料可控制备的新方法和新技术,为通信技术在生物及医学传感领域中信号采集与处理应用,提供可靠的技术方案及理论模型。相关说明:实施年限为 5年。(7)信息传感技术领域中有机光电功能材料的载流子传输机理研究研究内容:针对信息传感领域中大尺寸、柔性和低成本加工为特征的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及显示器件中存在的稳定性、可靠长寿命机理等问题,研究面向三基色等高效率有机发光材料和相关 匹配材料的分子设计、能级调控与可控制备,建立失效模型,进行稳定性评估
51、;探索复杂应用环境适应性材料与器件设计与制备 技术,为实现柔性光电传感器的制备及信息的获取提供技术方案 及理论模型。考核指标:实现具有高稳定性、发光效率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的研制,发光效率不低于 90 lm/W,突破有机纳米材料 在电子、光子和光电子等关键器件与柔性器件中的应用关键技 术。.长寿命、高可靠、低风速风电装备与弁网核心技术(1)大规模风力发电系统中电力电子变流装置群协同控制的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内容:针对大规模风力发电厂的迫切消纳需求,掌握大规模风电弁网电力电子装置集群对系统稳定性和调度方式带来 的影响;结合大数据对大规模风电接入的风险进行精细化评估, 研究基于信息融合的大功率风电
52、系统中多变流器整体协调运行 控制技术和基于功率预测的有功、无功优化控制策略;缓解因为大容量、间歇性的风能对电网带来的震荡弁消除由此产生的不利 影响;建立一定容量的示范工程。具体包括:不平衡条件下多变 流器的协调运行控制策略; 基于功率预测的有功、无功的误差估 算和消除方法;大功率风电弁网的电网震荡抑制方法研究。考核指标:建立精细化风电预测模型, 短期预测误差率不超 过3%中长期平均误差不超过 10%研制M颂风电弁网变流装 置硬件研究平台,实现三台及以上风力发电弁网变流器的协调运 行控制。(2)电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弁网消纳技术研究研究内容:面向陕西电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弁网及系统安全高效运行的科
53、学问题,研究未来电力系统的规划、运行、控制和 保护的基础理论。具体包括:适合于可再生能源弁网的电力系统 结构形态和电力预测理论与方法; 考虑电源、输配电网络及负荷 电力电子化的稳定性分析方法;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弁网与交直流 混联系统的优化运行方法; 适用于电力电子化电源、 输配电网络 的故障特性分析理论;短路电流受限情况下传统电网保护理论适 应性分析及新原理研究。考核指标:所研究的理论、模型和方法适用于可再生能源电 源高占比(不低于30%系统的规划、运行、控制和保护,为大 型可再生能源电站弁网和高渗透率可再生能源发电集群灵活弁 网提供理论基础。(3)大型风电装备大数据驱动的智能监测诊断技术研究
54、内容:为了提高风电装备运行可靠性, 研究风电装备智 能监测诊断技术及其系统,构建大数据驱动的风电装备监测诊断 中心。具体包括:研究风电装备振动大数据分析的稀疏方法,传 动系统振动信号特征提取方法,复合材料叶片损伤机理与识别方 法;研究基于大数据的风电装备运行可靠性评估方法,实现风电装备预测性维修;研制风电装备振动监测诊断系统,开发软硬件平台。考核指标:实现1000台风电装备振动数据采集与分析,研 制8通道风电装备振动监测诊断系统, 典型系统故障诊断准确率 95蛆上,构建风电装备监测诊断远程中心。(4)风力发电装备绝缘与可靠性关键技术研究 (限企业中报 针对不同领域应用支持若干项课题 )研究内容
55、:针对风电机组及变流器、电缆等装备的绝缘破坏 和可靠运行问题,研究绝缘材料在非工频、非正弦条件下的老化 和破坏机理,掌握风电设备绝缘老化和破坏的规律;开展风电设备及绝缘系统的优化设计技术研究,掌握风电机组、集电系统等在非工频、非正弦、大范围电压频率波动条件下的绝缘配合与过 电压防护技术,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和寿命、降低发电成本;研 究风力发电机本体非工频、 非正弦、大范围电压频率波动条件下 的优化设计方法及含变流器的系统仿真技术,研究不同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措施和控制策略;在研究风电机组及设备可靠性评价 与运行状态检测技术和风电机组电力设备用绝缘材料的提升与 极端环境寿命评估方法,对风电机组的运行
56、寿命和可靠性做出准 确的预估。考核指标:建立绝缘材料在非工频、非正弦条件下的老化与 失效模型;编制风电机主绝缘配合与过电压设计规范;获得非工频、非正弦条件下风力发电机集成设计软件;建立风力发电机组系统仿真、低电压穿越半实物仿真平台;建立风电机主绝缘与可 靠性评估方案;在我省风电系统进行应用弁评估效果。(5)低风速下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叶片增效系统研究与示范(限企业中报,针对不同领域应用支持若干项课题)研究内容:研究低风速及超低风速风场(年平均风速介于5.5m/s 6.5m/s)下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叶片增效系统,弁在示范 工程上应用。具体内容包括:叶片气动翼型特性分析及数值仿真 技术,叶片增效系统的设
57、计及机组特性计算分析(包括载荷计算、 发电性能测算:设计目标是机组发电量提升4%6%机组结构设计及安全性校核),叶片增效系统的加工制造及加装,具有叶片 增效系统的机组设计、生产及安装弁网,效果评估。考核指标:研制具有叶片增效系统大型风力发电机组() 2MW 一方面提高“小叶轮”机组对低风速风场及超低风速风场 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对已经安装但发电效率不佳的风电机组 可以很容易的进行机组改造, 从而提高风电场运营效益。 相比未 增加叶片增效系统同类型机组发电量提升4%6%每年将为50MW容量的风电场增加约 500万千瓦时的生产效益。11.非金属膜分离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1)污水再生回用高性能
58、超/微滤膜与装置开发研究内容:针对污水深度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对高性能超/微滤膜材料的需求,重点开展抗污染、抗氧化、高强度、高通量的 超/微滤膜材料,高效超/微滤膜处理装置的集成与开发以及污水 资源化成套技术的开发等。考核指标:获得2-3种高性能超/微滤膜材料制备方法及膜产 品配方,开发1-2种特种膜分离工艺技术,建立膜运行过程中膜 污染防治策略和调控技术,形成水处理超/微滤膜装置及1-2种污水资源化成套技术。(2)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高性能膜材料及装置开发研究内容:针对污水处理过程,重点开展 MB专用膜材料及 相应膜组件的开发与产业化应用研究, 具体包括大通量型、内支 撑型MB隹用膜材料的制
59、备与开发,以及不同规模的MB处理装置 开发与设备集成。考核指标:开发出1-2种大通量、高强度MBRT用膜材料制备 方法及配方,形成稳定的MBRI组件装配技术方法,建立1-2个MBR 污水处理示范工程。申报条件:限以企业或企业联合体中报。(3)高性能纳滤膜的制备及装置开发研究内容:重点开展高性能纳滤膜的开发研究, 具体包括纳 滤膜的微结构调控及表面功能化技术研究;高通量、高抗污染复合纳滤膜材料制备技术开发;规模化纳滤膜制备技术开发与新型 纳滤膜应用装置集成开发及应用。考核指标:获得1-2个系列的高通量、抗污染型纳滤膜产品 制备方法,建立纳滤膜成膜过程性能优化调控方法,形成规模化纳滤膜制备技术与纳
60、滤膜应用装置。(4)污水再生回用正渗透专用膜材料与装置开发研究内容:针高盐污水处理过程,重点开展高水通量、高截 留率、高机械强度和高耐污性能的正渗透膜材料与装置的开发与 应用;以及高渗透压、低反向溶质扩散和低能耗回收汲取液的开发和应用等。考核指标:获得1-2种高水通量、高盐截留率、高机械强度 的正渗透膜产品配方、工艺条件,开发出 1-2种渗透压高、易回 收利用的汲取液,建立1套完整、简易操作的正渗透膜测试平台。12. 30kw级转子发动机研制30kw级转子发动机设计技术研究内容:30kw级转子发动机总体方案设计、总体结构方 案设计,30kwB转子发动机关键零部件设计,30kw级转子发动机 控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年福建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过关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
- 2024年安徽省高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4年HWREP刷适性改进剂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一年级数学(上)计算题专项练习汇编
- 2024健身中心器械维护分包协议
- 2024年餐饮业务全面合作协议范本
- 2024企业欠款清算协议范例
- 2024年企业保安服务协议
- 2024商品采购单一价格协议规范格式
- 《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求法》一等奖说课稿3篇
- 小学四年级数学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过关考核口算题带答案
- 糖尿病健康知识宣教
- 2024年湖南湘潭市公安局招聘留置看护巡逻警务辅助人员28人历年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期中考试试题(1-4单元)(试题)-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 2024-2030年中国电表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新版)糖尿病知识竞赛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政治学原理》一平台在线形考(形考任务一)试题及答案
- 《创意改善生活》课件 2024-2025学年湘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 2024-2025学年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中(第1-4章)培优试卷
- 2024北京朝阳区高三二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科学脊梁钱学森人物介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